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庆君 孙雅静

(渤海大学,锦州 121013)

摘 要 本文选取1993~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变参数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都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关税和其他税收的增长,但是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了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进一步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涉外税收 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 F810 4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8!04!28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2006A027)

1 引 言

在过去的16年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渐进式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的对外开放、以所得税为核心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内部因素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等外部环境变化产生了充足的外资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已经证明,利用外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06年我国非金融领域(不含银行、保险、证券)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73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 21亿美元,同比增长4 47%。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50个。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2007~2008年,中国仍是对跨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的快速增长,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以及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连年上升。1993~2005年,涉外税收总额年均增长36 97%;占全国工商税收比重由1993年的5 71%上升到2005年的20 71%,平均比重为15 44%,成为促进全国工商税收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外税收具体比例指标如图1和图2所示。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涉外税收的研究文献有很多,大部分是从税收政策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方面进行分析的。如:闻媛(2005)分析了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的影响,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FDI 的地区和结构分布是有影响的。陈斌(2007)检验了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有效性,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张阳(2006)认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是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关键性因素,而税收因素对FDI 的作用不明显。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国际比较来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如:刘建民

(2004)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建议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而就外商直接投资与涉外税收的相关性的系统研究的文献比较少。胡再勇(2006)在实证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各项税收总额及关税的定量贡献的基础上,采用行业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税收贡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涉外税收增加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方法来

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带来的影响。

图1

涉外税务总额及其增长率

图2 涉外税务占全国工商税务的比重

!

134!

2 方法与数据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是用于衡量来自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考虑变量的外生性和内生性,每一个模型含有相同的滞后结构。在VAR 模型中,对第i 个变量的冲击不仅直接影响第i 个变量,并且通过VAR 模型的动态(滞后)结构传导给所有的其他内生变量。本文估计得到的VAR 模型特征多项式根的倒数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因此,VAR 模型是稳定的,进一步得到等价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VMA (?))为:

Y i = 0 t + 1 t-1+ 2 t-2+#+ k t-k +#(1)其中 k =( k,ij )为系数矩阵,k=0,1,2,#由y j 的脉冲引起的y i 的响应函数为 0,ij , 1,ij , 1,ij ,#由于脉冲响应函数要求扰动项之间是正交化的,为了满足这个条件,本文将通过Cholesky 分解来计算脉冲响应函数。在下列脉冲响应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纵轴表示响应数。

本文所采用的指标变量有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FET )、关税(TAR )和其他税收(OT),样本数据的区间是1993~2006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官方网站。为了统一数据的单位,本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将各个指标变量的单位都折算成元。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我们对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关税和其他税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FDI 、LN FET 、LNTAR 、LNOT 表示。

3

实证分析

图3 变量的趋势图

首先我们通过变量的趋势图和变量增长率趋势图对数据的平稳性和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各变量的趋势图和和变量增长率趋势图。从图1可以看出,变量LNFDI 、LNFE T 、LNTAR 和LNOT 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的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得到LNFDI 与LNFET 、LNTAR 和LNOT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24、0 805和0 938,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关税和其他税收之间的较强相关性。从图2可以看出,变量FDI 、FET 、TAR 和OT 的增长率趋势图也显示出较强的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也说明它们之间存

在着较强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图4 变量增长率的折线图

3 1 变参数弹性分析

为了刻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涉外税收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1994~200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关于涉外税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参数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Y i = +!it X i + i (2)其中X i 代表FDI,Y i (i =1,2,3)分别代表LN FE T 、LNTAR 、LNOT ,!it 表示涉外税收对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敏感程度,即代表弹性的大小。下面利用模型(2)来分析涉外税收对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弹性!it 的动态变化情况。

!it 的变化规律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得涉外税收额变化!it 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变动的范围在0 67至2 52之间,这说明前一期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导致本期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增加0 67%~2 52%,从而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是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重要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有负的影响,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大,其弹性变动的范围在-1 74至2 51之间,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每上升1%,关税将增加-1 74%至2 51%,同时也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在某些时间段会产生负的作用。

其他税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变动的范围在0 21至3 21之间,可见前一期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导致本期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增加0 21%至3 21%。虽然变化的区间较大,但是都是正的影响。

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和涉外税收是有较强相关性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涉外税收的水平。所以要保证涉外税收水平持续增加,要积极主动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3 2 外商直接投资引起涉外税收的脉冲响应

首先根据(2)式建立涉外税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VAR 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原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所选指标组成的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具有均衡关系。于是,可以根据(1)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见图5、6、7。图5是FDI 的冲击引起FET 的响应函数图,从图5可以看出,给外商直接投资正的单位标准差冲击,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之后逐渐减弱,从第4期开始趋向于0,到第5期又开始增长,在增加一定幅度以后,又趋于平稳。可见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短期内比较大的,长期

!

135!

对的影响呈现波动性的变化。图5表明,给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正的冲击,会给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长期的同向冲击,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外企所得税有一个长期的促进作用,这也反映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收益的变化情况。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凭借巨额的资本往往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随着其他企业的效仿和加入同类产业,它们的收益逐渐减少。但是外商企业会逐渐了解和适应中国的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得他的收益又会

逐渐增加。

图5 FDI 的冲击引起FE T

的响应函数图

图6 FDI 的冲击引起TAR 的响应

函数图

图7 FDI 的冲击引起OT 的响应函数图

图6描述的是FDI 的冲击引起关税的响应函数图,从图6可以看出,给外商直接投资正的单位标准差冲击,对关税的影响有一个同向的变动,并且影响逐渐增大,到第4期至第5期之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到第7期下降到最低点后又开始平稳的上升。图6表明,给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正向的冲击,对关税会有一个长期正的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有一个短期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这变化可以理解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中国建立企业后,由于外企在本国生产,短期内会使中国对其产品进口减少。从长期来看,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产品主要是以出口为主,所以长期的关税会平稳的增加。

图7反映的是FDI 的冲击引起其他税收的响应函数图,图7的响应函数图和图5的非常相似。总体走势一样,只有前2期和末期局部存在差异。

4 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变参数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的影响是积极的,而且这种积极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采用变参数模型分析可知: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变动的范围在0 67至1 52之间;关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变动的范围在-1 74至2 51之间;其他税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变动的范围在0 21至3 21之间。变参数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的影响在某些时间段出现负影响,但是在总体上的作用还是积极的。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短期内比较大,之后逐渐减弱,从第4期开始趋向于0,到第5期又开始增长,在增加一定幅度以后,又趋于平稳。可见,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短期内比较大的,长期对的影响呈现波动性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的影响从负作用开始逐渐增大,到第4期至第5期之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到第7期下降到最低点后又开始平稳的上升。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关税有一个短期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其他税收的影响呈现短暂增加然后降低的特征,长期的影响呈现较平稳的正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看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外税收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税收优惠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它是以牺牲国民财富、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的。此外,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了税收优惠这一超国民待遇,又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因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增加我国涉外税收之间又可能存在矛盾。如果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增加我国税收的数额,但是长期又可能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我国涉外税收的稳定增长。所以,我国在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针对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于我国急于发展和重点发展产业和项目,继续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一般的产业和项目,应逐步取消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 考 文 献

1.陈斌.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1)

2.闻媛.税收差别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对FDI 影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

3.刘建民.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6)

4.胡再勇.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税收贡献及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5.张阳.税收因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J].税务研究,2006,(4)

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 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庆君,渤海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孙雅静,渤海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

136!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细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增长之后也开始步入以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时期。市场容量的扩大、需求的多层次性、工资差距的变动以及“消费断层”的存在促使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还是在投资类型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1.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1.1.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看,2002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171项,是1983年的54倍、1990年的约5倍;其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规模看,200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达827.68亿美元,分别是1983年和1990年的约43倍和13倍;最后,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看,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1990年的15倍。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和纳税分别已经占全国的30%和21%,占出口的比重高达55%,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4500万,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在中国投资的达到480家。截至2009年5月底,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9000亿美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增长速度持续稳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批准项目数、合同外资额,还是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上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1984-2002年全国批准外商

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增长率为24.91%,其中,1984-1998年均增长率更高达59.4% 。合同外资额增长率总体上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1984-2002年均增长率为21.4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99年出现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1983-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5%。近几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调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7年,中国企业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190亿美元,是2004年的3.4倍,2008年又增长到410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仍持续稳定并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 1.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2.1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过去主要集中于以轻纺为主的传统工业,近年来开始转向重工业方面投资,逐步投向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和飞机等工业。另外,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持续大幅增长,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也迅速增加,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新增外商投资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得外商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近几年外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投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基地转变。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中国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也开始形成。以往许多跨国公司不愿意向中国转移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这种状况最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日本企业正在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转移到在华投资企业。例如东芝在华投资已由以往集中于家电、机电、能源领域转向信息技术及软件领域,并将在今后加大IT业方面的投资。阿尔卡特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在华合资企业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将全面获得阿尔卡特开发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柯达公司已经将全球的Easyshare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上海。医药行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其最新产品,将中国列入全世界其新药上市首批名单等等。 2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国际投资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1、国际投资如何分类 投资的类型划分 1。按照地域划分: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 2。按照性质划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广义的国际投资和狭义的国际投资(前者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后者专指间接投资) 2、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宏观经济形式起着决定性关键作用。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首要因素是宏观经济形势,国际之间如此,一国之内同样如此。200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系宏观经济欣欣向荣,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屡创佳绩;与此同时,西欧大陆国家宏观经济疲软,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也萎靡不振,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汇率是决定跨境直接投资流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3]。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某些结构性因素也有利于他们吸收国际直接投资。首先是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不仅是在选择低成本的生产地点,而且越来越多地是在选择接近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意味着人口众多且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国家更能够得到外资的青睐。其次,放松管制、监管体制改革都可以激励投资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直接投资中对消费品、汽车等的投资绝大部分是市场导向型的投资,同时,由于人民币长期预期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都带动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三,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对国际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其中尤以中国入世和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影响最为重大。

贸易自由化趋势或者说贸易壁垒的减少,都为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了大好机会和条件。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间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少,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国资本到中国投资的兴趣。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效应风险述评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效应风险述评 内容提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高国内企业业绩具有诸多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但随着外资进程的加快,利用外商对华投资的风险问题也随即出现,亟待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本文在问题提出的背景下,就近期相关中外资风险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进而提出规避风险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FDI风险政策建议 一、问题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伴随引资战略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中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国内被外资垄断的一些行业,排挤了我国民族企业,威胁到我国的产业安全,加大了国内市场风险。其次,外贸依存度虚高,外企出口占总出口的50%以上,反映了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企实现,我国对外资的依赖性过高,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安全,加大了国际市场风险。第三,外资的技术外溢效果从总体上看不太明显,我国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绝对层次的现状并没改变,贸易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没扭转,表明利用外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目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第四,外企的技术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增强了我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影响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技术的相对落后使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偏低,加大了国际和国内市场风险。第五,外资对总体就业的贡献率很低,与其在我国获取的利益不成比例,同时,外资的区域选择偏好也加剧了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和个人收入差异。 尽管目前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讨,但绝大多数国内专家在从总体上论述了外资的正面效应后,只是略带论述了外资的负面效应,还不够深入;或从单个方面探讨外资的负面影响,如国内学者在技术外溢和技术安全方面,运用了大量的计量与实证的分析方法,但分析结果大相径庭,对统计计量标准与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作为国外学者则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整体进行分析,或以中国为例进行局部分析,直接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客观分析的较少,并且国外专家分析也难免会从自身的角度和立足点出发来看待中国问题,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虽然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有专门阐述,但缺乏理论系统分析,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国全面履行人世义务的过渡期即将过去。这意味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加快,外资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难以逆转。在积极参与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投资自由化活动中,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的现象使我国的政策出现了两难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显著加快。中国已成为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先国家。但是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分布上以及各区域内的行业分布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内地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性,既反映了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性考虑,又显现出外商对中国各区域环境特征和优势资源的选择性利用。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为,对了解中国各区域的经济特征与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以及如何改善劣势地区条件以便更好的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趋势;区位;影响因素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外商首先选择要投资的国家,然后再具体确定国内建厂地区和厂址。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区位选择。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学术界已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问题,但迄今为止,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近期,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主流的仍是邓宁(Dunning)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区位理论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要进行国际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范围与程度、各国的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

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上,中国被广泛地认为是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主流文献应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得出结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透过资本形成、出口扩张、技术转移和推动经济结构和制度转变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本文则从涵盖结构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学派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和后进发展研究的一个多方位视角,来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确实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妨碍了生产性效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综合而言,总的效应却应该是偏向于负面的。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相对生产率,比较优势,经济发展 一、现有文献概述与批评 现有的研究文献绝大多数遵循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不同程度上,它们接受这样的假定,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意义,是代表了接受体的资金和技术资源的一种“净增加”。这种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的比率简单标示出来,然后“读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得出判断,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之比,在1980年代相对较小,进入1990年代以后就开始大幅度上升。这些研究同时发现,在日益扩张的中国外贸出口中,外资所占份额也在急剧上升。这两项指标,对于迅猛发展的沿海地区省市表现得尤为显着(Chen et al. 1995; Kaiser et al. 1996; Lardy 1995; Whalley and Xin 20XX; Zhang and Song 20XX)。 第二种方法,可以说是第一种方法的补充,主要专注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这种分析意在检测外商直接投资对可观测的指标,如GDP增长等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在在第一种分析中不能够显示出来。另外也试图想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那些不可观测的指标,如全要素生产率等的影响。这些分析发现对于各种不同的回归模型结果各异,但总体结论是,相关性都表现为正,而且在统计上显着。其中最乐观的发现是,在19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达%,加上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形成使GDP增长个百分点,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在1990年代年平

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e11688711.html, 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陈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22期 摘要: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需 求和规模逐渐扩大,加快了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投资方式、投资来源、投资行业、投资区域四个方面分析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投资硬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外资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对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发展以来,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跻身世界各国的优势地位,中国在地区分布还不均匀的情况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ID)成为发展经济方式的共识。湖南省处于内陆的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地位逐渐减弱,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在思想意识、产业水平、政策措施等工作方面相比较发达省份来说,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国内外商投资政策安排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区,湖南省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市的竞争。因此,为了积极促进湖南省经济的稳健发展、调整产业机构,均衡区域发展、合理引进外商投资等,有必要对湖南省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全方面了解,给今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发展湖南省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湖南统计年鉴》。 二、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湖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更多的外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转加速运行。 湖南省也出台了相关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3年-1987年)是开始与摸索阶段。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经济政策最 开始主要是在沿海城市,到1983年湖南省才逐渐引进外商投资,主要是中国香港、台湾、澳门为主的和其他少量亚洲国家小型投资者,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很小。 第二阶段(1988年-1991年)是初级发展与调整阶段。随着鼓励和优惠的制定与出台,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对湖南省的经济发挥一定作用。在此期间,除亚洲国家以外,其他欧美等大国也逐渐参与进来,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湘初具规模。

外商直接投资利弊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2009-04-09 11:29:19) 鲁月峰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综述 麦克杜格尔(Macdugall,1960)较早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做了理论研究,后经肯普(M.C.Kemp)等人对其分析的发展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可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福利。麦克杜格尔以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明显扩大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西方学者采用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有海默(Hymer1960)等人的垄断优势论,哈佛大学教授维弄(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利(P.J.Buckley)等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邓宁(J.H.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等等。在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该模型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的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这三种约束都将阻碍经济发展。实质上双缺口模型是在新古 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得出的,而以罗默(P.Romer)、卢卡斯(R.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Spillover),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西方学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跨国比较分析来研究外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将经济增长率对外国投资水平和外国资本的积累进行回归分析;另一种做法是通过生产函数导出的增长方程研究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国际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各种实证分析中,有的学者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促进了接受国的经济增长,有的学者对国际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否定态度。其中,V.N.Balasubramanyam 和M.Salisu利用46个国家的样本数据检验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学者Husian和Jun应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国家(不包括中国)1970-198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如Raghuram G.Rajan,Eduardo

广东省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量(2017-2018)变 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指标分析 (7) 一、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比重统计分析.7 四、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东莞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应用文-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地区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东部地区,新批企业数量、 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在总量中所占比重均超过80%;中部和西部所占的比例很低,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均不超过9%.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明显失衡。 2.产业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于其他产业的比重较低。截至2000年底,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60.87%,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15%、37.31%,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85%、1.82%.这说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3.存在重复引进现象,且未能有效地消化、吸收。在我国以合资方式引进的外资中,属于硬件技术的成套设备进口占了绝大部分,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及金额较少,中方企业对外方存在技术依赖。 4.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 定价,手法主要有:在企业建立初期,对进口成套设备高定价,可多提折旧尽早收回投资,若是合资企业,又可增加其在合资企业中所占份额,以后可多分利润;企业投入运营后,高价从境外关联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关联公司,然后由境外关联公司将产品以正常价格销售给无关联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当国外所得税税率低于我国时,上述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我国时,合资企业仍向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外商投资企业还存在滥用优惠的问题,它们通常实施“金蝉脱壳”之计,即在享受完优惠后,将原企业资金撤走,再在异地投资另成立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重新享受优惠。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偷税问题。 1.未能正确认识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高估税收优惠的作用,以为税收优惠越多,吸引外资越多,在中央统一规定的优惠之外乱开口子。这样做的危害是:(1)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给外商留下一种投资 不好的印象。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现在越权减税,将来有可能越权增税,吓跑了一部分欲来投资的外商。(2)各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上恶性竞争,造成地区间的不均衡。(3)造成我国税收流失。 2.税收优惠政策有不妥之处。(1)地区优惠明显。在优先 东部的政策指导下,针对东部地区设计了很多税收优惠。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划出部分区域为经济特区,规定凡在经济特区内投资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投资于什么行业,均减按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纳税。(2)产业优惠不明显。我国税法规定,如外商投资于生产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可享受“免二减三”的待遇,但未对生产性企业再作进一步的区分。即使其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仍可享受此项优惠。很显然,有些不该享受优惠的行业也享受了优惠。另一方面,有些行业优惠不足,比如我国对投资于能源、交通的外资企业给予“免五减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但由于这些行业所需资金多,投资回收期长,优惠对外商缺乏吸引力。从实际执行效果看,这些行业吸引外资的效果不理想。(3)税收优惠方式太过初级、简单。税收优惠方式有多种,如减免税、投资抵扣、提取投资准备金、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但我国所选用的仅有减免税、亏损结转等形式。 3. 税收政策欠透明。当前我国税收执法过程中依据的有法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这些资料纳税人都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得到。但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通知、答复、说明,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研究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通过综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理论关系,发现大多数研究都以二者的总额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结论。本文选取1985—2008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首先定性分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验证其结论,并利用E-G两步法进一步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深度考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FDI企业贸易额、剥离出FDI企业贸易额后的对外贸易额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二者的相关性得出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关键词:FDI;对外贸易;相关性 一、理论基础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补性。1978年,小岛清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标准化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和母国经济结构互补的前提下,这种来自于母国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流向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增强双方的贸易基础,因此具有“贸易创造”效应。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替代性。1957年,蒙代尔在《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文中,假设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技术下,通过一个模型,从静态角度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已经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分析了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当商品贸易存在障碍时,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弥补和调节各国间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达到世界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而当生产要素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在国际间发生转移,且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资源禀赋有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其结果是实现世界均衡和商品及要素价格均等。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间的替代与补充交织性。Markusen&Venable(1998)在解释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时,将投资分为国内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水平型投资3种方式。垂直型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互补效应,水平型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效应,而各国知识资本禀赋的差异使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交织存在。Patrie(1994)根据投资的动机,将外商直接投资分为市场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3类,并提出市场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1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自1981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以来,二十几年间江苏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经济迅速发展.江苏吸收FDI具体状况怎么样呢?2001年江苏省合同利用FDI金额为150.95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利用FDI总量的21.80%;实际利用FDI金额为71.2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FDI总量的15.19%。到2003江苏省实际利用的FDI金额为158.0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FDI总量的29.53%,居于全国第一位。此外.江苏省实际利用FDI的17.18%年均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国实际利用FDI的8。5%年增长率。 1.1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构成 由于政策和区位的优势,江苏吸收的FDI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江苏进行了投资。近十年来,江苏的外商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已由亚洲国家和地区扩展至欧美国家和地区。甚至大洋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纷纷在江苏投资。据近i年来的数据来看。投资额比较大的有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香港一直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实际投资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且增长也保持较快的速度。其他国家的投资金额基本保持稳定。韩国在2008年实际投资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纵观近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亚洲地区的FDI占了江苏省实际利用FDI 的大部分,美国的FDI一直稳居前五名。 1.2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省外商对第一产业投资偏少,以第二产业为主,主要投资制造行业,在制造行业内部,主要流向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等高新技术行业或江苏省传统优势行业。对第三产业投资偏向于房地产业。近几年,外商对商业、公共事业等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投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行业项目(个)合同外资(万元)合同外资(万元) 总计5842 5270713 2189206 农、林、牧、渔业169 111185 27423 采矿业7 5771 1111 制造业4249 3788691 1581588 电力燃气59 77212 36940

杭州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杭州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杭州作为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FDI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自然比较大。杭州在吸引外资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就现状来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们有必要对其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作进一步的评价,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以便提高其对FDI的利用效益。 杭州在浙江省各市利用外资的资金一直名列前茅。2009年杭州招商引资四大指标全面完成。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54家,合同利用外资69.65亿美元,时间利用外资40.14亿美元,分别增长11.835和21.25%.在长三角城市中,利用外资总额跃居第三位,仅次上海、苏州。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来源来看,外商直接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港台地区。自发达国家的比较少。近年来该种情况有有好转。在2009年的统计中显示,其他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中其他地区占12.53%。相比往年有所上涨。香港依旧是最主要的来源,实际利用外资为65.92%,超过半数。 由于早期国家对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有则会较为严格的限制,杭州市早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几乎基本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占9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的不断开放,对于外资进入的产业领域限制的放宽,自2003年开始,杭州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领域开始拓宽,投资产业开始向机械、电子、环保、建材等方面拓展,这些项目已占投资项目的72%.到2009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占全部资金的16.47%。制造业位列第三,占全部外资的13.65%。 对于如何更好的吸引外资依旧是杭州面临的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这些因素又会有多大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探索这些问题,有利于总结杭州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吸引外资成为各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分析及启示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分析及启示 一、提出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一个进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XX)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程度、鼓励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力则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基础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商投资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FDI区位选择的动因,前两个是以多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不可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朴商天虽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但他只简要的讲述了影响地区性差异的因素,对某些区域存在着哪些具体的问题方面并没有解释。本文根据这些学者提出的因素,结合中国东、中、西部的具体情况,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和由之得出的一些启示。

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武汉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武汉市外商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认为它主要呈现出三个特征: 世界500强企业的直接投资增加、服务业投资增加较快、企业增资踊跃。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武汉市吸引外资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发展武汉外商投资环境的思路。认为主要可以从建设环境优良、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利用外资和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投资;外商;经济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一、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 1. 世界500强企业对武汉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在武汉市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的项目是198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与长江有线电厂合作成立的长江西门子电传维修中心。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来武汉直接投资的多为国外的中小企业。但从2000年开始,世界500强在武汉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多家在武汉投资,主要有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2004年,世界500强的英国石油PP、美国康明斯、日本腾仓等又相继进入,且日本NEC、美国百威、法国法雷奥、萨基姆等在武汉又进一步扩大直接投资,累计已有5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资金投入,总投资55.07亿美元,实际进资21.98亿美元;2005年1至7月份武汉市又新引进了世界500强公司投资的项目4个,即英国BP公司投资的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美国AB公司投资的百威(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日本三洋公司并购武新制冷有限公司项目和日本NEC公司投资的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7年,世界著名500强企业富士康30亿美元进驻武汉。至此,武汉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使用外资100亿美元。在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72家。 2. 服务业投资增加较快,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涨势缓慢 服务业已成为外资企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其中,软件、计算机服务业新增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投资额2122万美元,同比增长191.9倍;商务服务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理论入手,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将外商投资存量作为产生外溢效果的知识载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终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干中学;知识外溢;技术进步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认为,知识已超越资本和劳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本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因为资本和劳动,而首先在于“知识差距”。而外商直接投资又是知识、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载体,是知识外溢、干中学和规模经济等多种效应的集中体现,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提高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事实的理解与思考,运用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模型,实际测算并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Arrow)在1962年发表的《干中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在生产过程中边干边学积累的经验也是一种要素投入。阿罗用生产经验作为要素投入则旨在说明:只要生产继续,生产经验可以无限增长,资本收益就不会消失,这样经济的无限发展就会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默(Romer,1986)继承了阿罗的研究思想,用技术外部性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把知识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模型,提出技术变革或创新是知识积累的产物,知识积累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其模型基本结论是: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投资又会导致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增加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在这种正反馈中,经济系统中出现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一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增长,不断增加资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充分的。罗默的贡献在于从知识天生具有的“外部溢出性”来说明为什么以知识作为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会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他认为一国知识存量越大,各专业知识之间交流与沟通越便利;而新知识、新技术出现越快,知识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先发国家所以形成“先发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后发国家可以从先发国家先进技术“外部扩散”中获取巨大收益,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干中学和知识外溢观念的引入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主流。巴格瓦迪(bhagwati,197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内总资本的一部分对本国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在质量上区别于国内资本,它比国内资本有更高的效率,隐含更多的技术。正因为如此,外商直接投资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知识和技术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传递生产知识和管理技术,使得其具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利用外资的显著特点,外部性或外溢效果也被认为是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主要好处。然而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经济增长的很小部分。这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初始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发展中国家R&D投资受发达国家的外部效果限制,因为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出口非技术密集型产品。差异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消除。发达国家通过R&D,不断创新并积累知识与技术,不断应用并扩散知识与技术,已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获得了先发优势和先发利益;而发达国家的新知识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外,外资企业技术禀赋的优越性,可以迫使本国企业投资于学习和创新,以保持其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反过来,本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又迫使外资企业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隐含的技能和技术提高了本国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力,加速了经济增长。[!--empirenews.page--] 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应该承认外商直接投资是带来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然而,其潜能的发挥需要一个合适的经济环境。发达国家积累的技术知识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笔可供利用的巨大资源。然而,除非发展中国家自己有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包括资本引进、技术消化和管理适应等因素),否则,它们不可能利用这笔财富。因此,缺乏合适的环境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