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李天元~第二版)

旅游学(李天元~第二版)

旅游学(李天元~第二版)
旅游学(李天元~第二版)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一)中国

旅行活动的形式:

(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五、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

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可以用“局限性”来概括,表现在:1。环境依赖性2。商业旅行主导3。规模小4。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5。自我服务6。行多游少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地点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

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1、旅行费用低廉

2、旅行速度加快

3、运载能力提高

4、通达范围增大

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商务旅行的数量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活动的增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和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活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

(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45年的活动——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

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第三节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成为战后大众旅游人数增加的基础;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三、认识上述因素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我们还应领悟到,这些因素既是推动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因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影响今后旅游活动将会如何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换言之,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问题背景

二、关于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三、旅游活动的概念

旅游活动就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

2、异地性

3、暂时性

4、非移民性与就业性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就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构成而言,其基本要素一般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行、游、住、食、购、娱。这些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旅游活动六要素。

就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要素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所涉及的基本要素有三项,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中介体。这些便是旅游理论研究中所指的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关于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对于旅游活动的类型并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划分。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的需要,往往会使用不同的划分标准

二、以地理范围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一)国际旅游(二)国内旅游(三)境内旅游

三、以旅行距离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一)远程旅游(二)进程旅游

四、以组织形式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一)团体旅游(二)散客旅游

五、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一)消遣旅游

(1)观光旅游(2)度假旅游(3)文化旅游

(4)宗教旅游

(5)探险旅游

(6)特殊兴趣旅游

(二)事物性旅游

(1)公务旅游(2)商务旅游

(3)会议旅游

(4)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性质就是指旅游活动区别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根本属性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1、社会现象

2、文化现象

3、经济现象

4、政治现象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特别是占绝大多数比重的消遣性旅游而言,现代旅游活动并非是经济活动,而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换言之,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文化性。涉及层面广的综合性现象实际上只是旅游活动的表现特点,而不是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

第五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1、大众旅游的形成

2、奖励旅游的出现

3、社会旅游的出现

二、综合性

1、行为动机的多样性

2、内容活动的多样性

三、地理集中性(区域不平衡性)

1、地理集中性的概念与表现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特点,被称为地理集中性。

2、认识旅游活动地理集中性的意义

(1)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

(2)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的旅游承载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四、季节性

1、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概念与表现

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均衡特点称之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2、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1)出游目的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除了出游目的的影响之外,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原因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都可找到一些:

在旅游目的地方面,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的季节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旅游客源地方面,影响人们外出旅游的因素包括该地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3)出游活动的传统习惯

3、认识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意义

(1)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

(2)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

(3)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旅游者的概念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规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属于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处于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等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并登岸访问的人(登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另外分作一类,必要时可不论其长居何处)。

二、罗马会议的规范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访问目的可为下列之一:(1)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

(2)工商业务、家庭事物、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短程旅游者”: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包括海上巡游中

的来访者)。

这一定义中的游客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例如未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过境航空旅客)。

三、最新进展情况

旅游是一个人前往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开展的一整套活动,在该地的停留时间短于一年,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从事某种从该到访地区之内获取报酬的活动。

游客可划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无论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又都可以划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旅游客。

1、惯常环境。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

频率;第二个维度就是距离。

2、停留时间。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超过12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

游客,而视同为该地的居民。与停留时间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过夜”。如果一个人在到访地区停留过夜,则被统计为“旅游者”;如果一个人在到访地区不作停留过夜,则被统计为一日游游客。

3、获取报酬。这里所说的报酬是指工资、薪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括获自于到访地区的

旅行津贴或少量补助费。

四、我国对来访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游客。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五、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如何界定国内旅游者方面,人们的认识远远没有实现统一。很多国家在对国内旅游进行调查和统计时,多是依照本国的理解,按本国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尺度。

六、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有关规定

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凡事纳入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联系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其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该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还规定,下列人员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第二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其旅游需求的收入水平,实际上指的是其本人或其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产生和实现其旅游需求的首要条件。

(一)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

(二)收入水平还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三)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四)收入水平意味着游客的支付能力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闲暇时间的概念

闲暇时间就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需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其他任何事情的时间。

闲暇时间不仅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而且影响旅游活动的方式与内容。

闲暇时间的分布情况可划分如下:

(1)每日闲暇

(2)每周闲暇

(3)公共假日

(4)带薪假期

三、其他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2、个人因素

第三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凡是引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愿望或志愿,都叫作这一活动的动机

旅游动机就是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要点有三:(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2)这些需要具有层次高低之分;(3)对于个体而言,只有位居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上一个相邻层次的需要,换言之,不可跳跃相邻层次而向更高的需要层次发展。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可将旅游动机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一)个人心里类型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参见P86 图3-3。

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心理类型属于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

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心理类型属于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

(二)其他因素

(1)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2)年龄

(3)性别

(4)支付能力

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型

一、关于分类标准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二、基于出游目的的旅游者类型

(一)消遣性旅游者基本特点:

(1)全部外出旅游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在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

(5)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二)差旅型旅游者基本特点:

(1)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出行次数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

(4)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和方面,因而消费较高

(5)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一节旅游资源

一、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吸引力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基本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A、气候条件

B、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C、动植物资源

D、天然疗养条件

2、人文旅游资源

A、历史文物古迹

B、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C、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

D、以主题公园为代表

3、社会旅游资源

A、经济建设成就

B、科技发展成就

C、社会发展成就

D、目的地居民的友善和好客态度(二)其他分类

1、按照有关旅游资源可否再生的程度,将其划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性资源。

2、根据旅游资源目前的使用状态,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3、按开发程度分类

4、按利用限度分类:有限、无限

5、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观赏型、远动型、休养型、娱乐型、特殊型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不可移动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6、美学观赏性

7、区域的异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反应着该项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这一价值的决定,取决于两个方面的理想程度及其结合状况。一个方面是该项旅游资源本身的固有质量,另一个方面则是其坐落的地点。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所谓开发旅游资源,实际上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从而使其吸引力能够得以有效地发挥。

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同样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再生性开发。这种再生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原因在于,作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任何经过初始开发后形成的旅游景点或景区都有其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生命阶段演进的根本原因:旅游区(点)吸引力的变化

采取各种可能的的措施来延长其市场寿命,最根本的办法是不断进行再生性开发,不断更新和再生其吸引力。

四、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系统的原则

3、动态观察的原则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的标准

1、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有6个标准。

①美②古③名④特⑤奇⑥用

2、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主要有7个标准:

①季节②污染③联系④可进入性⑤基础结构⑥社会经济环境⑦市场

五、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开发可行性研究

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

六、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原则。彰显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1)尽量选择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2)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2、讲求经济的原则。

(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总体规划;

(2)必须要实事求是、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实施开发;

(3)必须要认真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4)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的状况。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这种基本资产,如果客观上利用得当,可以用之不尽,从而可造福子孙后代,因而“与出售石油或矿产之类自然资源的情况相比较”,“在旅游业中,游客所购买的只是暂时体验旅游目的地风景、文化、气候之类资源的机会”,“并没有消耗这些资源”。问题是,这些资源若利用和管理不善,也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这种破坏轻者会造成旅游资源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其吸引游客的能力;重者则会导致这些旅游资源遭到损毁,从而使该地的旅游业失去生存的基础。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因素

1、自然因素的作用

(1)突发性天灾(2)自然风化作用(3)动物原因

2、人为因素的作用

(1)因游客活动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2)因规划不当而造成的建设性破坏

(3)因当地居民的不当甚至不法行为而造成的破坏

(4)因工业污染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三、保护工作的途径

1、保护原则

旅游资源的保护分为积极的保护和消极的保护两种,即“防”和“治”。保护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

2、保护措施

(1)技术措施(2)加强规划(3)完善立法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一、何谓旅游业

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一)旅游业并非由同类企业所构成

(二)旅游业的投入和产出难以清晰地测算和确定

(三)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实际上都隶属于某一传统的标准产业或行业

二、旅游业的构成

三大支柱说。人们通常将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这三类企业构成了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五大部门说

旅游企业二层级说

三、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产业。至于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与文化及政治等方面发生的客观联系和客观影响,充其量只是旅游业的特点,而非其根本性质。

四、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认识旅游业的综合性这一特点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联

合营销的必要性(2)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2、劳动密集型服务性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5、依赖性:(1)依赖旅游资源(2)依赖国民经济的发展(3)依赖相关部门的协作

6、带动性

第二节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定义

旅行社“是指有盈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这里所称的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前正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时速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二、旅行社的分类

1、欧美国家的分类

欧美国家采用的是垂直分工体系。

(1)旅游批发经营商。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又可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经营商。

(2)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其中旅行代理商为典型代表。

2、我国的分类

我国采用的是水平分工体系。

(1)国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少于150万元)

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

业务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还可分为组团旅行社(组团社)与接待旅行社(地接社)三、旅行社的作用

(一)桥梁作用

1、从需求角度看,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者达成旅游目的的中介。

2、从供给角度看,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

(二)前哨与先锋作用

四、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1 、组织接待团体旅游

2 、接待安排散客旅游

五、旅行社行业中的发展动向

1、经营范围的多元化

2、经营工作的自动化

3、经营合作的国际化

第三节住宿业与饭店

一、饭店发展简史

1、客栈时期。12世纪—18世纪。商人、传教士、信使

2、大饭店时期。19世纪中叶。1829特里蒙特饭店,现代第一家饭店。贵族、公务旅行者、上层阶段。

3、商业饭店(现代)时期

4、饭店联号(新型饭店/旅游饭店)时期

二、饭店的类型

划分标准:

1 、坐落地点

2 、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关系

3 、根据使用者的访问目的或饭店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划分

4、设施及服务范围

5、饭店规模

6、饭店的等级

三、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饭店的星级评定

评定依据:

(1)设施设备(2)服务项目(3)服务质量(4)顾客满意程度(5)外界印象

等级评定原则:

1、饭店所取得的星级表明该饭店所有建筑物、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均处于统一水平。

2、饭店去的星级后,如因设备改造而发生建筑规格、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的

化,或因关闭或取消原有设施设备、服务功能或项目导致达不到原星级标准的,必须向原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申报,接受复核或重新评定。

3、某些特色突出或极具个性化的饭店,若自身条件与标准规定的条件有所区别,可直

接向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申请

四、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饭店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2、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

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4、饭店是旅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五、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一)饭店连锁集团

(1)资本优势(2)技术经济优势(3)市场营销优势(4)物质采购优势(5)管理方面的优势(6)风险扩散优势

(二)饭店合作集团

(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2)物质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定系统合作集团第四节旅游交通

一、何谓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空间移动过程。

其任务是要解决旅游者在定居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以及在一个旅游目的地内的各地区间便利往来的问题。

二、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1)从需求方面看,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技术条件

(2)从供给方面看,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

(3)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4)在很多情况下,旅游交通已成为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旅游交通的主要形式

1、汽车—公路旅游交通是目前人们,特别是欧美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是进行中、短途旅游最理想的方式。

2、飞机—航空旅游交通是远程旅游的主要方式。经营方式主要有定期航班和包机业务两种。

3、火车—铁路旅游交通目前在我国仍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4、轮船—水路旅游交通

水路旅游交通的业务可分为四种:(1)远程定期航班。(2)海上渡轮。(3)海上巡游。(4)内河航运。

5、其它。

四、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个人偏好与经验(2)旅行距离

(3)运输价格

(4)旅行目的第五节旅游景点

一、关于旅游景点的定义

作为旅游研究中的规范概念,这里所指的旅游景点是那些有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形式管理的旅游景点,即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驶有效控制的旅游点或参观点。干饭店为了在物资采购、房间预定、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饭店合作组织。

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定义: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

二、旅游景点的类别

1、景点的设立性质

2、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形成原因

3、景点展示内容的多寡

4、景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我国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我国第一部关于旅游景点质量等级的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将我国旅游景区(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级、AAA 级、AA级和A级。

全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AAAA、AA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工作。地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AA、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工作。

四、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五、影响旅游景点经营的基本因素

1、需求层次的变化

2、竞争状况的发展

3、科技的发展

4、宏观政策的变化

六、我国旅游景点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六节旅游业的产品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一)总体旅游产品

从需求角度看,总体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开始直至完成全程旅游活动并返回家中这一期间的全部旅游经历的总和。

从供给角度看,总体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来访旅游者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旅游活动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

(二)单项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两层含义:旅游产品在地点上的不可转移性;所有权上的不可转

移性。

3、不可存储性

4、同一性

5、综合性

三、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

对服务质量的理解

第一,服务质量具有二元性,它包括服务内容(what)和服务方式(how)两个方面,前者属于技术性的一面。后者属于功能性的一面。

第二,对服务质量的测量与控制涉及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内部标准即服务工作的开展符合本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外部标准即符合并满足顾客的期望,即顾客满意。

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和效率

四、我国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

五、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二)要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三)要有做好工作的条件

(四)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第六章旅游组织

第一节国家旅游组织

一、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一)政府介入旅游发展的干预

(1)政治动机

(2)经济动机

(3)社会动机

(二)政府介入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构成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有关各方在行动上不存在自动的协调。因而很多不协调问题只能经由某一权威的干预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而政府往往是最现实和有效的权威。

(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这一形象,并非私营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领导。

(3)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束。

(4)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需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

(5)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

(6)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有必要对旅游业进行干预。

(7)很多国际间的旅游事务,必须由国家政府出面处理。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主张完全交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观点曾经非常盛行,并因此导致了对国家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的质疑。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放弃自己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影响是不明智的,同时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违背

(三)政府介入和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手段

(1)需求管理手段

1、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

2、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4、控制游客流入量

(2)供给管理手段

1、控制土地用途

2、对建筑物进行管制

3、市场管制

4、实行特别征税

5、投资鼓励政策

二、国家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1)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负责管理全国性旅游事务的组织。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通常便是这个国家的国家旅游组织。

(2)国家旅游组织的概设立形式

A。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并且在编制上作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机构。

B。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性旅游行政事务的半官方组织。

C。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

(二)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1)政治经济制度

(2)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1)负责组织编制国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海外市场推销宣传,包括在主要客源地区设置旅游办事处;

(3)确定并参与优先发展旅游地区的开发工作;

(4)就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5)规定和控制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基本价格;

(6)旅游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7)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组织旅游教育与培训。

第二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我国的旅游组织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行业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所谓旅游行政组织,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代表目的地政府负责管理该地旅游事务的行政组织。

(1)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是我国旅游业的主管行政机构,对外代表我国的国家旅游组织,对内负责统一管理我国旅游业。

(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

(3)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二、旅游行业组织

我国旅游行业组织是指由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各种行业协会。就其组织性质而言,它们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1)中国旅游协会

(2)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3)中国旅行社协会

(4)中国旅游车船协会

第三节国际旅游组织

一、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类别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一)政府间组织

1、全球性政府间组织

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与旅游有关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2、地区性政府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

1、全球性组织

2、地区性组织

二、部分国家级旅游组织简介

1、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下设有非洲、美洲、欧洲、中东、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等地区性委员会。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分为三类:(1)正式成员;(2)联系成员;(3)附属成员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该协会于1951年1月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原名为“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1986年4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35届会议上改用现名。该协会的会址位于美国旧金山,此外设有两个分部,一个设于菲律宾的马尼拉,负责处理东亚地区的事务;另一个设于澳大利亚的悉尼,负责主管太平洋地区的事务。

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协会。

3、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

4、世界旅行社协会

5、国际旅馆协会

6、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7、国际民航组织

第七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的概念和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在旅游业经营和旅游学术研究中,旅游市场通常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二、客源市场的主要性

三、旅游市场的细分

(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意义

旅游市场细分也称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选择和确定目标和市场,因此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

(2)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3)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二)旅游市场的细分标准

(1)以地利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世界旅游组织将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划分为六大市场,即欧洲市场、美洲市场、东亚和太平洋市场、非洲市场、中东市场和南亚市场。

(2)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常有的标准有:

A、人口统计因素

B、游客的来访目的

C、游客来访的旅行方式

D、游客的来访形式

一般而言,站在旅游目的地的宏观角度去考虑旅游市场细分问题时,多使用地理因素标准;

对于微观上的旅游企业来说,则更适宜在此基础上,以旅游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做进一步的细分。

第二节全球国际旅游游客流状况

一、国际旅游客流量

二、国际旅游客分布格局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国际旅游接待人次方面,还是在国际旅游收入方面,欧洲都一直高居首位,居第二位的是美洲。居的三位的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美式世界上国际旅游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和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居世界第三位的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21世界全球国际旅游重心将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地区将产生更多的区内客源,同时,该地区旅

游业的持续发展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区外游客来访。

(二)欧美地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有些国家的出国旅游

市场规模已接近“封顶”程度。

(三)欧洲区内产生的国际旅游者开始寻找新的旅游乐趣和满足,其中包括前往亚太地

区旅游。

国际旅游业发展最成功的地区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三、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格局

欧洲不仅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接待中心,而且也是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美洲仅次于欧洲,也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居第三位的国际旅游客源地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一地区的主要客源产生国是日本、中国、中国香港地区、韩国及澳大利亚。

四、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1、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

(1) 前往邻国或近距离目的地国旅游的费用小,因而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大。

(2) 所需时间较短,而且容易把握。

(3) 入境手续简便且交通较为方便。很多国家对邻国公民旅游来访实行免签证,很多旅

游者都是自己驾车前往邻国旅游。

(4) 生活习惯和语言以及文化传统比较接近,因而旅游过程中的障碍较少。

2、国际远程旅游呈现增长趋势,但比近距离旅游更显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突发因素的影响

3、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特别是西欧) 、美州(特别是北美)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三者之间

4、随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的相对快速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无论是客源产生量还是从接待来访人次上看)迅速提高。

第三节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一、入境旅游市场

(一)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

入境旅游是指非所在国的居民在该国的经济疆域内进行旅游。

我国旅游业的海外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外国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

2004年,我过旅游市场成为世纪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际,并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TTG评为2004年度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

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主要以港澳台同胞为主,占总数的80%以上。

外国来华旅游市场按规模大小排列,依次为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大洋市场和非洲市场。

(二)客源市场的分析

(1)选择客源市场时的考虑因素

旅游需求函数模型

NA = f ( MV,TC,HC,UI,O)

NA----旅游需求量,例如以来华人次表示。

MV----市场潜力

TC----国际间的交通费用

HC----在目的国期间的度假费用

UI----目的国的旅游供给形象

O----其他变量因素

因此,在选择重点旅游客源市场,特别是在选择重点客源国时参考的因素:

有关客源国市场潜力因素

有关旅游开支的影响因素

有关目的国的旅游供给形象的因素

(2)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近程:我国港澳台地区市场、日本市场(以中老年人为主)、韩国市场、俄罗斯市场、东盟市场(主要指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澳大利亚市场、中东市场

远程:北美市场—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出国旅游市场,出国旅游人次和支持居世界第一)、加拿大;西欧市场—英国、德国、法国

(三)我国在国际客源竞争中的问题

1、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产生地较远客源。

不利之处:

A。从欧美地区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费用昂贵。

B。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2、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

4、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二、国内旅游市场

(一)国内旅游市场概述

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和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二)近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三、出境旅游市场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的出境旅游分为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赴港澳台地区旅游三个部分。

大陆前往台湾的主要是商务和探亲客人,数量受台湾当局入台许可证配额的限制。

推动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旅游动机因素

3、政策因素

4、行业因素

(二)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1、出境旅游人数强劲增长

2、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在出境总人数中的比重有升有降

3、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仍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做重要的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保持较高水平

(三)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向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纪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一)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旅游创汇的优点:

(1)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旅游出口是一种无形贸易,并且旅游者必须来旅游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消费,所以这种出口可以节省掉商品外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等各项开支以及于外贸进出口有关的各种繁杂手续。而且避免了运输损耗问题。

(2)在旅游出口中,买方往往要采用预付或现付的方式结算,因此卖方即接待过能立即得到外汇。

(3) 免受进口关税壁垒的影响。

(二)有助于货币回笼

(三)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四)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五)增加政府税收

(六)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七)增加就业机会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一)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二)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变化

(三)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1)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

(2)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有关的旅游时尚,

而所有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不能控制的。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将旅游业作为自己的经济命脉,无异于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决定。

(3)除以上情况外,从供给方面看,来访旅游需求还将会收到目的地自身政治、经济、社

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

(4)盲目投资,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节旅游促进接待地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旅游乘数理论

旅游乘数就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二、旅游乘数的类型

(一)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

(二)产出乘数

(三)收入乘数

(四)就业乘数

三、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一)漏损量的大小

(二)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具有影响,是因为:

(1)旅游活动室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的相互往来和接触为根本特征的活动。

(2)现代旅游活动发展规模之大,已经使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1、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

2、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培养和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二)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1、了解别人

2、宣传自己

(三)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1、发觉民族文化资源

2、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四)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五)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六)推动国家间、民族间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

(一)不良的示范效应

(二)干扰目的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三)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地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旅游对社会文化地消极影响一般应是指其潜在性或可能性而言。人们不能不看到,这种消极影响在某些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确导致了某些社会问题,但其他旅游目的地并不如此。这说明,如果说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潜在影响是绝对的,那么他们能否在当地形成社会问题至少是有条件的。

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要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发挥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抵制限制消极作用。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当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得到维护和修复。

(2)使当地的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当地的道路以及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得以改观。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保护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 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 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 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 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 版李天元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 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 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 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 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 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版复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 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 B 营利性 C 公众性 D 观光性 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 B 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D 修学旅游 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 B 1855 C 1865 D 1872 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 B 近代旅游和旅行 C 现代旅游 D 国际旅游 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 C 中国国际旅行社 D 中国旅游社 三、名词解释 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当人类迁徙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它们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 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 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 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 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 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旅游学概论 李天元第六版 考试重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旅游管理1101 王诗达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 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行社--是指营利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 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3、旅游景点生命周期--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量都会 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又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 4、世界旅游组织(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 它的前身最早是1925年成立的官方旅游宣传组织国际联盟,当时总部设在荷兰的海牙。 1947年,该组织在巴黎召开全体大会,更名为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1975年1月2日,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迁往马德里。设有全体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下设6个地区性委员会。它的成员有三种类型。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成立于1951年,原名为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1986年 该用此名。是一地区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地区的游客前来太平洋地区各国旅游以及本地区各国居民在本地区内开展国际旅游。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4个常务委员会,全协会性的大型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协会年会; 二是商业性较浓的太平洋旅游博览会。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协会。 6、旅游("艾斯特"定义)--于1942年由瑞士学者汗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旅 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7、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旅游活动,借助某种交通工具,实现从一个地 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它既包括旅游者的常住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过程,也包括旅游目的地之间、同一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景点之间的移动过程。 一般认为,旅游交通应理解为旅游者在暂时逗留地和游览地之间的往返运输。 8、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1841年,托马斯库克的禁酒活动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 标志;托马斯库克在世界旅游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团去法国巴黎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托马斯库克推出的这一代金券便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简答题 1、目前我国饭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快、入住率低、分布集中不合理、淡旺季明显、安全(突发紧急情况)、隐私、服务满意度、硬件设施、饭店标准考核、价格收费、卫生状况、人才(管理层面素质低、人力资源投资)、内部管理(员工服务意识、业绩考核制度、员工素质)、销售渠道(网销,直销)未完全畅通、促销策略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 此页为-1-(共六页)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_李天元第六版_考试重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 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行社--是指营利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 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3、旅游景点生命周期--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量都会 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又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 4、世界旅游组织(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 它的前身最早是1925年成立的官方旅游宣传组织国际联盟,当时总部设在荷兰的海牙。 1947年,该组织在巴黎召开全体大会,更名为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1975年1月2日,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迁往马德里。设有全体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下设6个地区性委员会。它的成员有三种类型。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成立于1951年,原名为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1986年 该用此名。是一地区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地区的游客前来太平洋地区各国旅游以及本地区各国居民在本地区开展国际旅游。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4个常务委员会,全协会性的大型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协会年会;二是商业性较浓的太平洋旅游博览会。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协会。 6、旅游("艾斯特"定义)--于1942年由瑞士学者汗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旅 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7、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旅游活动,借助某种交通工具,实现从一个地 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它既包括旅游者的常住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过程,也包括旅游目的地之间、同一旅游目的地各旅游景点之间的移动过程。 一般认为,旅游交通应理解为旅游者在暂时逗留地和游览地之间的往返运输。 8、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1841年,托马斯库克的禁酒活动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 标志;托马斯库克在世界旅游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团去法国巴黎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托马斯库克推出的这一代金券便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简答题 1、目前我国饭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快、入住率低、分布集中不合理、淡旺季明显、安全(突发紧急情况)、隐私、服务满意度、硬件设施、饭店标准考核、价格收费、卫生状况、人才(管理层面素质低、人力资源投资)、部管理(员工服务意识、业绩考核制度、员工素质)、销售渠道(网销,直销)未完全畅通、促销策略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等。 2、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这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至打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 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贸易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1)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现象便已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并不普及,到了第二次分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交换数量和范围扩大。 (2)到了奴隶社会形成时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此时的旅游活动都是出于经商,扩大对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3)到了圭寸建社会,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旅游仍占主导地位。 (4)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旅游活动的发展,铁路客运和飞机的问世,大大推进了旅游活动,人们因消遣性目的而旅行外出的观光或度假活动在规模上开始超过传统的贸易经商旅行。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贸易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1)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现象便已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并不普及,到了第二次分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交换数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六版-考试重点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六版-考试重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行社--是指营利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3、旅游景点生命周期--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量都会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又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 4、世界旅游组织(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它的前身最早是1925年成立的官方旅游宣传组织国际联盟,当时总部设在荷兰的海牙。1947年,该组织在巴黎召开全体大会,更名为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1975年1月2日,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迁往马德里。设有全体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大

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下设6个地区性委员会。它的成员有三种类型。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成立于1951年,原名为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1986年该用此名。是一地区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地区的游客前来太平洋地区各国旅游以及本地区各国居民在本地区内开展国际旅游。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4个常务委员会,全协会性的大型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协会年会;二是商业性较浓的太平洋旅游博览会。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协会。 6、旅游("艾斯特"定义)--于1942年由瑞士学者汗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7、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旅游活动,借助某种交通工具,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贸易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1)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交换现象便已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