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分类

一、社会福利内容与分类

1.从社会福利的供体或主管部门划分

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

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

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2.从社会福利采取的给付形式划分

一为以货币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

二为以实物形式给付的社会福利;

三为以社会服务形式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如对失业工人实行的免费就业咨询,教育与职业训练项目如在职者的业务培训、义务教育、残疾儿教育等;

四为假期形式,如探亲假期。

3.从享受福利待遇的不同对象进行划分

未成年人福利。泛指劳动年龄或学校毕业年龄以前的人员福利,包括妇幼保健、优生咨询、义务教育,以及未成年人的各种补助,等等;

老人福利。对象为属于老龄和长寿年龄的老人,而不管是否享有退休金。包括

敬老院和托老所、老人俱乐部服务,等等;

残疾人福利。包括向残疾人供应就业训练、福利生产以及康复服务和学校教育,等等;

妇女福利。指专门面向妇女保护的福利待遇,如例、产假等;

劳动者福利。指在业和失业者享受到的社会福利服务,探亲补助、交通费补贴

以及企业举办的种种集体福利事业,等等;

家庭福利。是指有关机构向家庭关系不合及有纠纷户提供的咨询、帮助,帮助

家庭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项目。

4.从按服务对象的福利设施划分

可以分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养老院、敬老院;

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儿童福利院等;

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精神病院等。

5.从社会福利的层次上划分

国家福利。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是福

利的最高层次;

社区福利。是指在一定地域以该地区的居民为对象的福利业;

职工福利。是指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范围内以职工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也可叫做集体福利或单位福利。

6、从福利服务内容上划分

则包括医疗卫生、文教、劳动住宅、犯罪矫正、感化心理、便民、地方、职工

等多种服务。

二、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福利种类

(1)社会津贴,又叫社会补贴。如副食补贴、物价补贴、交通费、洗礼费、快报费、取暖费等等,这是一种明帖;还有一种暗帖,如住房、粮食、食油及疏菜等方面由国家直接给予的补贴。

(2)职工福利。一是以货币形式的补贴,包括生活困难、夏季防暑、托儿、独生子女、取暖等等;二是为职工生活方便而提供的公共设施。

(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托老所等等。

(4)社会服务。主要是指社区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第四节其他社会福利

一、职工福利

1、职工福利的概念

职工福利是国家和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补贴制度等,为职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减轻职工经济负担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一种保障制度,它是消费基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2、职工福利与其他福利层次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区别:主体和享受对象不同。职工福利举办的主体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和地方福利则是由国家、社会以及地方政府举办的;职工福利的享受对象是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而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享受对象则是该区域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和社会上某些特殊成员。

主要联系:当某些单位的福利设施对社会开放时,就成为国家和地方福利的一部分。

3、职工福利的内容与构成

(1)集体生活福利设施。目的在于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并为职工提供方便生活的种种集体设施。这个大项目涉及的范围广,诸如,企业举办的饮食价格较低的职工食堂,这是最主要的,它由企业财务给予资助;企业用自有资金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兴建的低房租住房,以及为职工举办的免费和低费的托儿所、幼儿园。哺乳室等,这些都是集体生活福利。

(2)文化福利事业。企业用自用资金为职工兴建和的诸如文化室、俱乐部、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阅览室、电影院、电视室等,免费或低费向职工提供服务,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养,统称为职工文化福利事业。

(3)福利补贴。企业用有资金为职工谋取生活福利而提供的种种现金补贴,诸如探亲假期工资、科委取暖补贴、交通费补贴以及生活补助。

5、建立职工福利制度的意义

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

(1)增强单位职工的凝聚力;

(2)提高职工觉悟,促进其努力工作;

(3)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

(4)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职工福利也是一种投资而且能长远地取得效益。

二、住房保障制度

传统的住房保障制度无疑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传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1)福利性。我国的住房是国家投资兴建后以极低的房租分配给职工使用。因此我国住房分配实际上带有福利性的特点。

(2)供给性。在房改之前,我国城镇职工绝大部分的住房是国家分配的,职工基本无法根据自己的经济力量和实际需要确定自己的住房面积。完全取决于国

家能分配给自己多少住房,因此我国的公房分配具有供给制的特点。

(3)非商品性。我国的住房产业虽然是最重要的民用产业之一,但它不实行商品化经营,它只有投资,没有资金的回收。因此住房产品与住房产业具有非商

品性的特点。

(4)产权模糊性。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城镇住宅几乎全部为国家所有。

2、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动因

福利性实物分配的体制更是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1)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抑制了城镇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要求的发展,不利于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抑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2)不利于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难以解决住房分配不公,苦

乐不均问题;

(3)以实物形式直接把住房分配给职工使用,缺少约束机制和调节手段,不利于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容易出现以房谋私等不正之风;

(4)限制了职工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加速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3.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三、社区服务

1.社区与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体地说,社区是在一定

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

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组建完整的、系统服务网络,开展互助活动,

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社区服务与一般的社会服务的区别:

(1)从服务目的上看,社区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保本微利向社区成员提供低费或免费服务,而一般社会服务都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2)从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看,社区服务的重点是有生活困难有群体,而一般的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3)从组织机构上看,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主体或依托,而一般的社会服务则是在一定的经济组织经营下开展服务的。

2.社区服务的内容

(1)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2)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服务。

(3)为少年儿童提供的服务。

(4)为成年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

(5)为社会优抚对象提供优抚服务。

(5)为各类居民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

3.社区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

(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3)增进居民团结,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本节重点:

1、我国现阶段实现职工福利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2、我国为什么要对职工住房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节社会救助概述

一、城市贫困的界定分类

1、从贫困所造成的后果界定:贫困是由于资源不足,致使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陷入贫困;

2、从贫困的直接原因看,贫困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收入来源,以致无法达到起码的生活水平;

3、从深层次原因看,贫困产生的原因有二种,一是有劳动能力但被剥夺了参与的机会,或参与一定的社会劳动但所得有限,不足以维持个人或全家最低生活水准。

4、我国的界定:一是比较强调有无劳动能力,二是基于社会公平的资源分配。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绝对贫困与低收入贫困两个标准。2003年绝对贫困标准是年收入637元以下(恩格尔系数占80%以上,国际标准为60%),低收入贫困标准为637-882元之间。贫困人口分别为2900万和5617万。

二、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1、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社会保障网络体系中处于

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是国际反贫困的要求,2003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不仅

没减少,反而增加80万。

2、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向公民提供的援助;

社会救助所保障的对象,往往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最困难群体;

社会救助的形式很多;

社会救助是公民应得的权利。这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

社会救助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其财政来源主要是税收。

三、社会救助的特点与意义

1、社会救助的特点: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

(2)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和流向是单向性的;在我国,社会保障以“社会扣除”

的形式将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预算,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一些特殊成员

的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4)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性的;

(5)社会救助的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6)社会救助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2、社会救助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活;

(2)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3、社会救助的产生

产生:社会救助是从传统的贫民救济和社会救济这一对范畴中演变而来的。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所有的社会救济行为无不具有下列特征:恩赐性、惩罚性;

我国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当时称社会救济,1996

年正式改称社会救助。

4、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制度分类:自然灾害社会救助制度;贫困地区扶贫制度;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失业救助制度。

特点:以无偿救助为基本特征,主要由民政部门实施。

从1999年国务院发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开始,全国普遍建立了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的失业救助制度。

失业救助与失业社会保险的区别?

失业救助,即为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失业劳动者提供生活救助的措施,是失业

保险制度的必要补充,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失业机制的完善;

失业救助与失业社会保险相比较,前者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保障水平低;后者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保障水平相对较高;

两者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均是解决失业问题的社会保障措施。

本节重点: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社会救助的原则和内容

一、社会救助的原则

(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2)普遍性原则;

(3)法制化原则;

(4)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二、社会救助的对象

面向社会全体成员,但由于是以社会成员的生活条件及状况为出发点,因此并非所有的对象能够享受社会救助的标准。

可按造成贫困的原因分

也可按救助对象的年龄分

哪些人有资格享受社会救助?

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

二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

三是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

三、社会救助的内容

(1)贫困救助。城市确保最低生活,救助方式有定期定量及临时救济两者兼而有之;农村以临时救助为主。

(2)灾害救助。城乡都有。

四、社会救助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国家财政拨款;

其他来源:慈善机构提供的慈善基金、各级各类单位组织的帮困基金、信贷扶持、国际援助等等。

五、社会救助对象的资格审定

1、社会救助申请制:指需要救助的家庭应当向有关社会保障机构递交申请书,填写清楚家庭人口数、无劳动能力人数、工作人数及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以作为社会保障机构审批救助的根据。

2、社会救助调查制:社会保障机构在受理了社会救助申请后,向申请家庭以及其所在社区和工作者单位进行详细调查。

第四节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定义:是指维持城市居民中无收入或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的水平。城市最低生

活保障线制度作为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

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性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是一种绝对保障。数量逐步减少。

二、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和意义

1、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市场经济下因下岗失业致贫、因病致贫等推动。93年在上海率先实施,1999年在全国普及。

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试点阶段。

第二阶段,1995年5月至1997年8月,推广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8月-1999年底,普及阶段。1997年8月,国务院颁布发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到1998年底,中国已经有581个城市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最低保障线制度由此发展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措施。

2 .我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3)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3.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适用范围:“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

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

助的权利”。

哪些人有资格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而生活困难有居民;

(3)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居民;

(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

如何理解全额享受和差额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

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案例分析:小王下岗后,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260元。家庭成员共三人,无其

他生活来源。小王所在城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20元,小

王找到街道领导,街道领导说,你已经领取了失业保险金,不能申请低保。请问,街道领导的回答对吗?

参考答案:

1) 不对。

2) 按照《条例》规定,失业人员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照规定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从上述情况看,小王一家人均生活费不足

120元,可以按规定申领最低生活保障金。

3)按规定,可差额领取。也即全家人可每月领取:360-260=100元。

三、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现状

截止到2002年2月底,中国有近2000万人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全国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已达13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符合最低生活

保障条件的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及其家庭成员。

本节重点:我国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 专业:09 社会工作班级:(2)班学号:1311209047 姓名:陈开富文章摘要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篇论文简略的概述了社会福利在传统中国以及现代的发展,并从过去和现在发现一些社会福利发展的弊端、不足之处,同时找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从社会福利的前世今生分析,更好、更全面的为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传统福利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正文 一、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它包括 a:社会救助体系 b:社会保险体系 2、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 a: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b: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c;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d:公司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e: 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国家的福利问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它可以从一个缩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福利社会的发展和变更,对于一国制定和改善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的分析: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的是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阶段为包产到户与生产扶贫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在农村,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原有公社体制中包含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废除了;公积金、公益金也逐步减少;五保户费用的承担变得日益困难;合作医疗制度日益荒废;农村公共养老制度基本回归到家庭赡养为主的历史传统。在城市,效率主导型的国企改革砸烂了工人的铁饭碗,城市就业制度逐步放开,无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制度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为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后,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改革。但当时所有救济制度的试验都由地方承担费用,覆盖人口相当少。 第四阶段为普及城乡最低保障时期,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1年9月开始的全面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行动,要求社会救济要变阳光雨露型为社会责任型,全面普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阶段为普惠型教育福利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时期,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义务教育开始免费,大学教育开始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也完善了医疗、劳动者权益、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保障等方面。 社会福利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经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没完整,还未成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各项制度安排的融资机制远未合理定型。 三、中国社会福利现状的分析: 一般而言,不同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P2 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家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2、社会福利思想P2 关于社会福利的起源、发展与改革的各种系统观点与主张。 3、圣西门的实业制P61 圣西门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4、法郞吉P63 法郎吉是由傅立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应建立的劳动协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和人口平衡。 5、空想社会主义P52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亦称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思想家们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憧憬。 6、生命有机体学说P93

各种生命都是一个有机体,生命的运动和变化就是有机体内部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生物有机体的发展变化也是有机体本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 7、萨伊定律P122 萨伊定律是指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生产的扩大,推动充分就业的实现。 8、凯恩斯主义P122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说。 9、效用递减规律P205 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对任何人来说,某样东西的总效用(也就是给他带来的满意或其他好处)是会随着他对它的占有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是增速不及占有量。 10、消费者剩余P205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使消费者获得了额外的满足。 11、帕累托最优P210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问答题和论述题:

社会福利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课程代码:114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自学应试者熟练掌握、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本课有关理论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实用性极强,是一门应用性课程。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以社会福利等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为辅,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实务介绍为主的一门课程。在以职业福利为社会福利主体的现阶段中国,个人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与利益是同个人对社会福利积累的贡献相联系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中,熟练掌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对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发展是颇为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是让学习者全面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政策、组织实施体系等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融会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为社会发展服务。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基础衔接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发展的脉络。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含义 识记:社会福利(重点)、“第三部门”(次重点)(教材绪论) 社会福利制度含义与构成(重点) (二)福利经济学 识记:否定社会救济的福利经济思想(重点) 英国1601年《济贫法》(重点) 理解:社会福利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般) 提倡国家福利的经济思想(重点) 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次重点)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次重点) 新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适度、假想的 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福利相对性)(重点)(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三)“福利国家”论 识记:《社会保障法》(重点)

关于中国社会福利协会

关于中国社会福利协会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人员名单 (按姓氏笔划为序)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丁圣海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善处处长于秀田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万亚伟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马占顺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马俊德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卫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处长王天才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久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王永武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王立松吉林省民政厅工业办公室主任王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国黎黑龙江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任王宝卿央视电视文化中心总经理助理王柏发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王建利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福利企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建华新疆石河子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王绍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部门主任王虎彪大连市甘井子区社会福利企业协会会长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春光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王振耀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晓毅中国社科院社会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爱平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社长王爱秋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董事长王喜太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王朝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王辉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处长王富孝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善处处长王锡坤大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兼书记甘薇薇中国收养中心副主任毛寿龙人大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教授公晓颖吉林省北药药材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嘉珂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尹学萍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石好荣厦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石青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光爱基金副主任龙环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史柏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史铁尔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

社会福利学 陈银娥 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福利理论 “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P26 1.收入均等化 2.福利社会化 3.就业充分化 4.经济混合化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P13 他认为,贫困是私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贫困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对抗社会的失败,贫困的主要责任在贫困者本身,是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的结果。要消除贫困,就必须抑制人口增长。而济贫院的救济却会使过剩的贫困人口继续存在,继续繁殖,济贫院给贫民提供工作会增加在业工人的失业。因此济贫院实行的各种救济措施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反而会造成平民的依赖心理。马尔萨斯的理论具有劫贫济富的性质,他否定了向平民提供救济的政策,为惩罚性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凯恩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导致“凯恩斯革命”的是国家干预主义与社会保障完全结合起来。他认为,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要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机会,就需要有政府的宏观干预,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刺激投资和消费,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增加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失业者在福利保障方面的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他明确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途径。他认为由国家承担起私人和市场无法承担的养老救济,失业保障等社会责任,是一种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反危机的措施,是有效的经济“稳定器”之一。为此,他提出了消除贫民窟,实行紧进税制,实行最低工资法等主张。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福利 一.社会福利制度: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包括旨在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狭义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P43 (一)积极 1.刺激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2.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加了就业机会。 3.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4.促进了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二)消极 1.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家预算严重失衡。 2.减少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储备,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扩大了劳动成本,使国家竞争力下降。 4.刺激了通货膨胀,促进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5.社会福利制度推行也导致政府增加雇用了大量的公职人员,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扶安置 (二)就业制度:充分就业、人力政策、工资政策、失业保险、就业服务政策(三)其它社会福利制度:医疗服务、公共教育、住房福利、社会服务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1.提高退休年龄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一)参考答案.pdf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道德 2、社会的福利制度、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 3、伊丽莎白的《济贫法》 4、《理想国》、《上帝之城》 5、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 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2.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3.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是正负效应的总和。 4.消费者剩余:是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为了拥有)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 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5.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 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三、简答题 (一)1.社会保险 2.国民补助 3.自愿保险 (二)1.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

2.第二个表现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 3.福利国家危机的第三个表现是失业危机。 (三)1.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内容; 2.劳动具有了新的属性; 3.社会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加强; 4.满足人们需要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5.社会结构和经济管理有了新变化。 (四)1.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2.实行劳动者的自主联合和自主管理; 3.国家经济职能的社会化。 (五)1.国家集中管理,包揽一切社会保障事业; 2.重视生产性积累基金,轻视社会保障基金; 3.平均主义的社会公正观; 四、论述题 1.社会福利的特征是:(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平;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的体系:从狭义上讲,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从广义上讲,包括狭义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即公共福利、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职业福利、公司的集体福利和国际社会的捐助。 2.(1)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革命; (2)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3)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从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

论社会福利概念和视角

论社会福利:概念和视角 马广海许英 2012-12-27 10:56:17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济南)2008年5期 【英文标题】On Social Welfare: Concept and Perspective 【作者简介】马广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济南 250100);许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关于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有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视角,描述性视角的定义又分为从人类的生存状态出发对社会福利的界定和将社会福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进行描述的定义等。解释性的社会福利定义是在描述性定义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从社会工作学角度的解释性社会福利定义,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从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角度对社会福利的解释性定义则强调了社会福利的政治整合功能和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对冲突的管理等问题。 There are mainly two perspectives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that is,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former o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i. e., to define social welfare in terms of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and in the other way, to take social welfar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n the case of the latter one, the explanatory perspective can be taken as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descriptive one, and the core issue of literatures of social welfare is thus defined as questioning how social welfare meets social demands, as the case in social work; moreover, in sociology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the explanatory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自考)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阿奎那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著作是他的() A.《亚里士多德著作注释》 B.《反异教大全》 C.《神学问题讨论》 D.《神学大全》 2.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 A.国家福利理念 B.自助理念 C.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理念 D.互助理念 3.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征是() A.自由主义福利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C.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D.互助性福利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5.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英国启蒙思想家() A.卢梭 B.格劳修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6.文艺复兴有广泛的思想内容,但其核心思想是() A.人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 7."德国工人协会"的领导人拉萨尔主张() A.禁止使用童工 B.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改良 C.禁止实物工资制 D.主张暴力革命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资本主义制度 B.市场经济 C.社会分工 D.阶级斗争 9.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本单位的济贫制度所持的态度是() A.坚决反对 B.坚决支持 C.认为可有可无 D.中立态度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自由的() A.无限性 B.局限性 C.有限性 D.缺陷 11.在政治思想方面,费边社主张走向() A.社会民主主义 B.最小国家 C.共产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2.下列属于瑞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观点相同的是哪一项?() A.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分析失业问题 B.比较强调累积分析 C.应实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 D.强调一种长时段的分析 13.首先提出"社会红利"概念的是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家() A.卡塞尔 B.威克塞尔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三)参考答案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险、国民补助、自愿保险 2、社会或公共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 3、民族保育政策、劳工政策纲领、农民政策纲领、社会安全制度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试图指出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是某些人的利益或效用,还是所有人的利益或效用,当人们之间的利益或效用相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利益或效用。 2.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3.劳动异化:劳动本来是人控制对象世界的本质力量,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劳动本身不仅不能给劳动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相仿,劳动却成了人民苦难的根源,劳动者生产的商品越多,他受到的控制就越大,他就丧失了更多的自由。这种情况被马克思称为“劳动异化”。

4.贝弗里奇报告:在该报告中,他提出贫困、疾病、无知、脏乱、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碍,为此,政府要这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工作,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该报告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一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即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的救济和妇女福利。 5.凯恩斯主义:是根据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三、简答题 1.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 2. 2、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平; 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3、有两种形式,分别为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福利制度和制度型的福利制度。所谓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福利制度通常是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讲,它属于救济服务的范畴,指的是那些专门

社会福利教学内容

社会福利

第十一讲之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二)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 二、社会福利特点 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 1、公平性 它对于所有同类保障对象,无论“贫富贵贱”给予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福利待遇标准。显然,一致性的标准对于不同的人产生的满足感不一样。对于迫切需要的人来说,社会福利边际效用较高;反之则低。 社会福利标准的一致性是相对的,目前也只能在局部地区或用人单位内部实现。 2、服务性 就社会保障的整个体系来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在提供资金还是提供服务的取向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社会福利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现金的支援与救助是不够,必须通过福利服务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保障目标。 3、多样性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制中,政府和民间合办的福利事业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惯例。社会福利事业的经费筹集除了政府依据相关政策进行财政预算拨款外,还

要依靠民间捐助和发行各种募捐奖券来筹集更多的福利款项。以保障有足够的社会福利资金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福利补贴、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上。 4、普遍性 与只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只面向贫困人口和灾民的社会救助、只面向军人的优抚安置相比,社会福利具有明显的普遍性特征。从福利对象来看,它包括了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未成年的婴幼儿、儿童、少年、劳动者、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福利面向全体国民。 三、社会福利的分类 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比较广泛,其内容也比较庞杂。社会福利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分类方法: (一)按照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分类 按照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可以将社会福利分为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职工福利等。 未成年人福利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各年龄层次的未成年人在就业前提供的福利,包括教育福利、健康福利和生活福利等。 老年人福利是由政府和社会为达到法定年龄的老年人提供的各类福利,包括老年人文体娱乐福利、健康保健福利、托老院福利以及长寿老人福利等。 残疾人福利是政府和社会以资金、设施和服务等形式为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产和生活福利,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有与正常人同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残疾人福利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为残疾人举办的特殊职业培训、开办残疾人福利工厂、举办残疾人教育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的医疗康复福利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保障措施。 2、凯恩斯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创新者、杰出的经济理论学家。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欧文 答:欧文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2、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答:第一,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以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为核心,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社会福利的实施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第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第三,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线索,使我们阐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主要理论,并对它们表达的理论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本质的基本依据。 3、简述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答: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4、简述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福利问题? 答: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5×4=20%) 二、简答题(5×8=40%) 三、论述题(1×20=20%) 四、材料题(1×20=20%) 【考试时间】120分钟 【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题] 1、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2、功利主义:一种行为的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带来的快乐,恶则是指它能给人带来的痛苦。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暂时的技术或结构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5、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新增加的每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7、职业福利:职业福利是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 8、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财富,并且根据社会中的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 9、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10、帕累托最优:根据“帕累托改进”的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即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简答题、论述题] 1、柏拉图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整体主义福利观。这种福利观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维护等级制度,突出地强调了国家整体利益与人民生活幸福的一致性。 2、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站在中产阶级自由平民的立场,反对财产共有制,主张财产私有制,反对专制,主张法制,并认为国家应该帮助人民实现生活幸福。

关于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团体会员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 团体会员名单 单位姓名职务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冯晓丽主任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鲍学全主任中国收养中心张世峰副主任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蒋昆生院长民政部信息中心俞建良主任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王喜太主任中国老年报社李耀东总编辑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米有录总编辑北京市社会福利协会孟钧会长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中心孟钧主任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善处贠根华处长北京市宣武区民政局福利生产办公室陈凤志主任北京市崇文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办公室赵震奇主任北京市延庆县民政局福利生产办公室赵华军主任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王雪琪院长北京市第二儿童社会福利院侯进义院长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李明院长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常华院长

北京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院长北京市共创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鲍振川总经理北京市普瑞鑫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宋景云总经理北京市金都冶金机械厂任志国厂长北京市胜利高级润滑油分装福利厂王继刚厂长北京市绅士服装有限公司丁宝利董事长北京市奥豹伟业(北京)制衣中心王金豹董事长北京市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胡文捷董事长北京市东华门街道民政综合加工厂邵嘉喜厂长北京市红叶齿科医用器材厂高德喜厂长北京市西北旺福利园艺厂杨震厂长北京市艾瑞机械厂林记元厂长北京市威尔森睿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玉宝总经理北京市芳草工艺品厂程纪勇厂长北京市福海工贸集团贾维忠总经理北京市花果山钢压延有限公司王振海董事长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王爱秋董事长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善处赵金亮处长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李桂荣院长天津市养老院李存容院长天津市龙福宫老人院张文革董事长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孙仕信院长

天津市第三老年公寓万钢院长 天津市西青区龙鹏焊接厂孙丽君厂长 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院长 天津市南开区鹤童老年福利协会方嘉珂副理事长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韩金红院长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社区老年公寓李永琦院长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三教老年公寓王秀平院长 河北省衡水市友力托老康复中心王少丽院长 河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李志民董事长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公室康亚明主任 河北省石家庄东华金龙化工有限公司闫福顺董事长河北省石家庄威纳邦日化有限公司崔秋菊董事长河北省石家庄鹏海制药有限公司赵国庆董事长河北省辛集市兴恒福利海绵复合厂杨书学董事长河北省辛集市玉环防水建材有限公司苏步谦厂长 河北省涉县社会福利企业协会武利民主任 河北省巨龙淀粉实业有限公司刘光董事长山西省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耿开文院长 山西省志信化工有限公司王建国董事长山西省闻喜县八达煤业有限公司刘英杰董事长山西省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福利总厂王晋刚厂长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张成英院长

社会福利

一、填空 1、五保内容: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 2、城乡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 3、保障性住房类型:两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以及廉租房。 4、社会救助手段:现金、实物、服务、以工代赈 5、哪个城市率先建立城市低保?上海 6、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 二、简答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区别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获得的收入、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它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在消费方面,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的收入难以满足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第二,在生产方面,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甚至难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相对贫困是指比较而言的贫困,指收入虽然能够达到或超过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的需要,但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它具有四方面的特征,第一,贫困是相对的;第二,贫困是动态的,第三,贫困的不平等性,第四,贫困的主观性。 2、老龄化的规律(我国的特殊性)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到来的,数以亿计中国人未富先老。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老年保障、老年福利刚刚起步,家庭功能区域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3、当前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有完全实现城乡统筹;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项目比较单一 三、家庭收入核实有困难 4、残疾人福利的内容 一、康复工作(1)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3)聋儿康复 工作(4)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5)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6)减少和控制残 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二、残疾人教育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 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 五、营造有利于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一.判断题(10*2) 二.简答题(4*10) 1、社会福利思想与社工的关系 奠定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对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1)社会福利思想就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能为社会政策的制定、福利选择与社会服务的实施提供价值依据。它帮助社会工作建立行动的基本坐标,从而使各种社会福利的实践或社会工作实务不致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经验与各种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2)社会福利思想也就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为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与行动原则。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思想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具备能够审视社会价值取向、发现与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挑战社会不合理性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价值偏差。解决自己内部矛盾的能力。这种专业特性要求它必须将自己同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中获取理论与价值观的支持。 2、亚当、斯密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与政府干预市场。她认为由市场决定价值这只“瞧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供求关系比国家干预更有效,国家与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除了那些绝对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把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第二,强调整体幸福。斯密认为,整体幸福就是“宇宙秩序”的第一要求,整体幸福更能体现仁慈美德,体现广博的仁慈性,所以整体幸福应优于个人幸福;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斯密虽然反对济贫,但就是她强调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公共工作好良好的公共教育,包括发展具有工作机会的商业经济等手段,确保穷人能参与市场竞争,改善自身状况,以此更好的解决贫穷好不平等问题。同时她还强调通过税收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消费,主张对华丽的车辆与马车收缴更高的通行税,就是富人为平民的救济做出贡献;第四,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提出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要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当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当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上涨后,劳动工资也要相应增加。但就是这一切不应该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都应该就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她提出,国家可以在各教区设立低廉的专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之 间的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中的位置,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非常重要,主要体现;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与推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完善与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水平高低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传递者。社会福利在制度设计中,是通过福利的给付与服务表达的,社会福利的服务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工作专业来完成实施,社会工作实际上承载了福利的传递工作。 对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社会福利则是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通过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安排来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的发展水平,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的影响。社会福利提供的方式和内容,一方面深刻地揭示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反映出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福利制度是指一整套目的在于改善公民生活素质的福利理念、资源、机构等构成的社会系统,它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一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的多元性:

(1)福利内容多元化:由单一福利向多元福利形式转变,公民和受助者对社会服务有多种选择; (2)福利提供者多元化:由单一政府提供福利向多元转化:政府、非政府(NGO或NPO组织),市场(个人付费的)、非市场(社区的志愿者,受助者家庭)提供; (3)服务使用者多元化:过去福利服务只是少数人,现在发展为全体公民,福利服务的剩余性质在逐渐减少。 社会福利的多元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社会工作专业工作处境是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提供者,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是服务与处境,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建设福利社会与追求生活质量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教育者将扮演组织性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创造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功能,改善公民生活状况,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以成为社会所需!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同家庭、社区、非赢利组织和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社会工作专业则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传递体系。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福利制度的完善,其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必不可少发展水平也响应会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