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悲剧作品中的家庭关系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74.10 KB
- 文档页数:2
名作欣赏 / 项目呈现 >奥尼尔晚期悲剧中“家”的主题解读⊙赵亚珉 郭楚凡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 210044] 摘 要:奥尼尔的多部作品都围绕家和家人展开,通过家庭悲剧,来折射现代人的悲剧根源。
本文选取了剧作家晚期的三部作品《长日入夜行》《月照不幸人》《诗人的气质》等,从家人的消极与逃避、家人间失衡的爱、无法回归的家等方面对三部作品中“家”的主题进行解读,揭示家庭悲剧的多种根源,表达剧作家对家的向往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家庭关系的批判。
关键词:奥尼尔 晚期作品 家 现代悲剧美国诺奖作家尤金·奥尼尔作为其家庭悲剧的“终身受害者”,在其晚期作品《长日入夜行》《月照不幸人》及《诗人的气质》(以下分别简称《长日》《月照》和《诗人》)中,以家庭为单位,展现了家人间的矛盾和爱恨撕扯,揭示了家庭悲剧产生的原因,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的反思。
一、消极与逃避的家人在三剧中,每个家庭成员似乎都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家庭悲剧的制造者。
父母给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既不能处理自己的问题,更无法引导孩子。
面对家庭矛盾,他们都选择了逃避。
家长的态度让孩子在面对生活现实挑战时,只会重复父母的悲剧。
(一)消极的家人在《长日》中,丈夫蒂龙演出之余经常光顾酒吧和俱乐部,妻子玛丽一人独守旅馆,使得玛丽对婚姻生活极度失望。
受父亲的影响,两个儿子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
在玛丽的记忆中,长子杰米夜里做了噩梦或者闹肚子,蒂龙总是用一小匙威士忌当药喂给孩子,杰米因此间接成了酒鬼。
童年的极度贫困使蒂龙养成了视钱如命的价值观。
为了赚钱,蒂龙放弃了成为艺术家的理想,直接影响了小儿子埃德蒙对事业的追求。
身为母亲的玛丽,同样充满负能量,她的毒瘾不时发作,有一次竟穿着睡衣奔到码头企图跳水自杀,彻底改变了两个儿子对待生活的态度。
埃德蒙不仅从此知道了母亲吸毒一事,更因为对母亲、对生活的绝望,经常想到自杀。
玛丽对杰米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的根源探析缴纳社保/摘要: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界唯一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奠定了现代美国戏剧成熟的基础,跻身世界剧坛,产生世界影响。
他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品均为悲剧,形式新颖,堪称独步。
本文拟从三方面探究他作品背后的悲剧根源。
首先就是早期的家庭环境对他产生重要影响,使他形成了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其次,矛盾的宗教信仰使他终生在天主教信仰和清教思想中犹疑徘徊。
最后,叔本华和尼采的思想为他的戏剧人物的悲剧心理剖析奠定了哲学基础。
关键词:奥尼尔悲剧根源宗教信仰哲学尤金?格莱斯顿?奥尼尔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文坛,被认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戏剧拓荒者,他不仅可以跟易卜生、斯特林堡和萧伯纳媲美,而且可以跟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莎士比亚相媲美”。
同时,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产的剧作家。
从1913年起到1943年止,奥尼尔共创作了接近五十个剧本,但除了《啊,荒野》一部喜剧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悲剧题材。
可以这样说,奥尼尔的剧作品所体现的悲剧精神是十分深刻和强烈的。
一、家庭环境对奥尼尔悲剧人生观的影响从奥尼尔剧作中的男主角们身上隐约可以看到奥尼尔的身影,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尽管内心充满热情和希望,但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不得不忍受各种各样的酷刑般的熬煎。
这与奥尼尔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1.父爱的缺失与哥哥的分裂人格对奥尼尔的负面影响1888年10月16日,奥尼尔出生在纽约百老汇。
父亲的职业是一名演员,不得不辗转在各个城市之间演出,所以幼小的奥尼尔过着漂泊的生活,缺乏对“家”这个概念的认知。
后来,他说:“通常孩子总有一个固定的、有规律的家,但他却没有。
每当想起童年的岁月,展现在眼前的不外乎是一次又一次只作一夜停留的短暂演出,一次又一次在戏台侧幕没完没了的守候,以及一系列呆在肮脏的化妆间内、乘坐令人窒息的火车、下榻在下等旅馆的经历。
从《天边外》浅析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天边外》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一部悲剧作品,通过对家庭、爱情、人生价值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奥尼尔悲剧之美。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情节设计和舞台表现等方面浅析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
奥尼尔在《天边外》中通过精细的角色塑造展现了悲剧的美。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詹姆斯·泰拉尔一家,全家人都有着各自的内心痛苦和挣扎。
詹姆斯·泰拉尔是一位年过中年的船长,他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他的妻子玛丽病重濒临死亡,而他的两个儿子吉恩和埃德蒙则各自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
奥尼尔巧妙地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尽痛苦与挣扎,使戏剧更具强烈的触动力和感染力。
奥尼尔在情节设计上精心布局,使故事更具悲剧的张力。
整部戏剧围绕着泰拉尔家庭的叙事展开,其中穿插了泰拉尔家人的回忆和幻想,通过这种手法,奥尼尔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内心挣扎和无奈情感巧妙地展示出来。
剧中不仅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痛苦交流,还有他们与外界的纠结和抗争。
整个故事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环节构成,通过这种情节设计,奥尼尔将观众带入戏剧的世界,让观众深度体验和感受到悲剧的美。
奥尼尔在舞台表现上的巧妙运用也是戏剧悲剧之美的体现。
《天边外》舞台的设置很简单,只有一个起居室和一个听说书的地方,但通过场景的变化和道具的运用,与角色的动作和对白相结合,奥尼尔成功地营造出了悲剧的氛围。
他通过舞台演出的形式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戏剧中所展现的悲剧之美。
《天边外》是奥尼尔的一部悲剧作品,通过角色塑造、情节设计和舞台表现等方面展现了悲剧之美。
奥尼尔通过对家庭、爱情、人生价值等主题的探讨,展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引发观众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剧作不仅反映了个人和家庭的困境,也体现了人类共同面临的人生困境,使观众能够从中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
家庭中的荒诞爱与恨——《长夜漫漫路迢迢》家庭人物悲剧性的存在主义解读陶 洁(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体家庭悲剧,在这部剧作中,他事无巨细地将掩藏在内心已久的家中之事诉诸笔墨。
在这部剧作中,蒂龙一家四口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并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一家人又在分裂中寻求着融合。
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主观经验。
并且,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异化的个体,他人就是地狱,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立的。
[1]蒂龙一家的每一位家庭成员对于各自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并且在生活中体会到了家庭、社会给予自己的荒诞性,并且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面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为各自不同情感混杂,异化分离由此展开。
一、蒂龙一家所面对的生存困境及荒诞性分析在外界看来,这是个非常体面的家庭:父亲经济实力雄厚,在投资上很有远见;母亲出身良好且深爱着丈夫、孩子;大儿子虽然现在整日闲逛,但也曾是老师心目中不可多得的好学生;小儿子博览群书,未来一片大好。
实际上,随着对话的展开,蒂龙一家共同面对的生存困境其实从母亲玛丽的描述中就可略知一二。
“人生在世就是如此,有什么倒霉的事自己也毫无办法……一误再误,弄到最后全盘皆输,什么事都不是你心里想要做的,一辈子也回不了头。
”[2]这部四幕剧讲述的是蒂龙家一天所发生的事,所有的对话都发生在他们的房子内,而每一幕的初始都是平和轻松的,随着人物的陆续出场,谈话逐渐激烈,人物的情绪逐渐高涨,家庭矛盾也随之凸显,气氛趋于紧张。
从轻松到紧张的气氛反复,是蒂龙一家陷入循环困境的表现,家庭成员们困于当中又无从解决。
这种宿命般的基调如同迷雾一样笼罩着蒂龙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面临的问题是导致这一气氛困境的主要原因。
蒂龙不幸的童年成为其事业的推动力,但也是造成他吝啬、疏于家庭的直接原因。
由于没有给妻子提供正规的治疗,造成了妻子产后疾病,并且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依旧不正确对待小儿子的肺结核。
浅析尤金·奥尼尔的《天外边》《天外边》是爱尔兰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于1920年首次上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之一。
该剧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存在的苦涩。
本文将从故事背景、主题、角色塑造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来浅析尤金·奥尼尔的《天外边》。
故事背景《天外边》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田园小镇上。
剧中主要描绘了弗农家族的生活。
弗农夫妇威尔和娜拉的婚姻陷入僵局,他们的两个儿子埃德蒙和詹姆斯则分别面对着自我探索和家庭关系的挑战。
加上娜拉患有肺病,全家人的生活充满了痛苦与绝望。
作者以弗农家族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内心的挣扎。
主题《天外边》的主题主要包括家庭、宿命、自我的发现、信仰与绝望等。
家庭是整部剧的核心,通过描述弗农家族的生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对家庭的期望和失望。
宿命也是一大主题,人们往往难以摆脱自己的命运,剧中的人物也不例外,他们被生活所迫,又被自己的内心所困扰。
自我的发现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剧中的角色在不断地探索自我,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信仰与绝望则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人们在迷茫和绝望中寻求信仰,却往往发现信仰也是虚无缥缈的。
这些主题贯穿于整个剧情,使得《天外边》成为一部思想深刻、感情复杂的戏剧作品。
角色塑造作者尤金·奥尼尔精湛地塑造了剧中各个角色,他们的性格、情感和思想都十分细腻丰富。
首先是威尔和娜拉这对夫妻,他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威尔性格刚毅又内心脆弱,对生活的失望和自责不时地冲击他的内心;而娜拉则是一个极度压抑的女人,她患病多年,对生活充满不满和绝望。
他们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依存成为了整个剧情的主要矛盾。
两个儿子埃德蒙和詹姆斯也是剧中的关键人物。
埃德蒙是一个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年轻人,他追求着远方的梦想,但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成为剧情的一大亮点。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一、奥尼尔生平与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戏剧家。
他是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戏剧家。
曾获得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自幼随父旅行演出,体验了美国各大城市的生活。
他曾进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但因闹事而辍学。
离开学校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到洪都拉斯勘探过金矿,在阿根廷和南非等地干过各种杂活,在英国和美国的邮船上当过水手。
这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1912年他患肺结核,在治病期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
两年内,写了八个独幕剧和两个多幕剧。
1914年至1915年,他又回到哈佛大学贝克教授门下学习写戏。
1916年,他到一个剧团和剧作家合办的普洛文斯剧团当编剧。
这里为他提供很有利的条件,成了他显示才华的舞台。
1918年,他写了《天边外》,20年代,他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剧,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30年代,奥尼尔依然精力旺盛,笔耕不止,写出了三部曲《悲悼》等重要作品。
1936年,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美国20世纪唯一获得该奖的剧作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获得殊荣之后又写出了两部经典力作,《送冰人来了》和《长夜漫漫路迢迢》,前者1956年创下连演565场的记录,而后者则于同年为作者赢得了第4个普利策奖。
1953年1月27日,这位美国现代戏剧大师在波士顿的一家旅馆中病逝,享年65岁。
奥尼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其中不少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20世纪美国剧坛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奥尼尔也是英美现代戏剧革新运动的先驱。
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奥尼尔在20年代充分体现了对新潮艺术的热切追求,并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实验精神的剧本。
他及时地将欧洲舞台的表现主义技巧运用于戏剧创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常奥尼尔采用丰富的形象来描写现实的本质,并借助灯光、布景和音响的特效来表现人物骚动不安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