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书林一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衡量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程度,其有效办法之一,莫过于对该学科展开学术史研究。从提高学术水

准的角度说,学术史研究并非仅仅对已有的学术成就作简单的总结与回顾,而是在更具研究价值的层面上,展示具有积累性价值的学术资源,且能起到开启学术研究新门径的积极作用。这本以中国近代史(1840—1949)作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著作,集众多学界专家之力,对50年来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进

行分专题的综合性研究与分析。此项工作对于近代史研究者十分有益,从某种角度上说,可让人较明了

地了解和把握前辈学者在此一领域的研究理路和方法,尤其对研究后学,可使其知晓守其所当守,弃其

所当弃。因此,主编曹业英在本书前言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有那么一些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前辈学

者这一宝贵学术传统。他们研究问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从不考察前辈学者对其研究对象有无研究,

或研究到什么程度,只是一味‘跟着感觉走’,自我陶醉在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

无知之中,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此段话可谓对编辑出版本书价值的最好说明。

本书共分24个专题,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政党、工人、妇女、青年等,

皆有详尽的评析,另有人物、史料、评介等方面的概述。本书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2000年4月出版,

581千字,印数3000册,定价50.00元。(骆墨)

●书林一叶

《中国镜像》

副标题:90年代文化研究。作者:王岳川。本书借鉴著名心理学文化学家拉康的“镜像”概念,对中国

90年代思想文化作了全方位的扫描。这种扫描是以“‘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作为出发点,从公共空间和

个体伦理入手,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代‘文化镜像’分析视角,去审理90年代中的文化症候

和思想景观,关注被各种主义所掩盖的真实问题,以及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的后果。”(引言)实际上,作者

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镜”中,对中国文化自我加以重新体认,书写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

阐释焦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诸问题,在文化冲突与对话中,重现文化中国形象。本书分为上篇“知识境遇与前沿意识”和下篇“价值趋向与文化镜像”,共10章。上篇涉及的主要是90年代思想界与知

识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诸如人文精神的论争、民族主义问题、后现代性问题、知识分子的多元价值与“边

缘化”问题、政治与文化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论战与批评、后殖民主义中的全球化与本土

化问题,等等。下篇讨论的更多属于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大多集中在文学领域,从诗歌的边缘

化到新历史主义小说盛行,从女性书写到先锋艺术、从大众传媒到当代影视,等等。本书尽管不是一部严

格的史学著作,但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303千字,印数5000册,定价25.00元。(骆墨)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69981585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