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文/张家勇1

摘要: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以考试评价综合化、招生录取多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为基本特征,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正确导向,实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研究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对于推进我国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有裨益。

关键词: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0)》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重要任务。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在此过程中围绕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的讨论甚是激烈。曾被诟病为“考试地狱”的日本,在化解我们面临的类似难题时,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背景因素和制度要素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高中阶段教育概况

㈠高中教育高度普及

入学率和升学率是反映教育普及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中等教育(含初中)毛入学率为102%,中国为81%。[1]2010年日本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05%,中国为87.5%。[2]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启动名为“15岁之春不用哭泣”(日本中考要求考生年满15周岁,考期集中在1-3月,因此“15岁之春”成为中考代名词)的高中教育普及运动,1974年高中入学率升至90.8%,近10年长期保持在98%左右,高中教育普及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日本有国立高中15所,公立高中3780所,私立高中1321所,在校生336.8万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含专修学校)为77.2%,直接就业者仅为15.8%。[3]部分私立高中、公立高中、定时制高中、通信制高中成为学力低下学生的收容所,入学后因学习热情不高短期内退学的比例较高。

㈡高中学校类型多样

日本高中教育多样化特征显著,从举办者角度分,有国立、公立和私立高中;从课程类型角度分,有全日制、定时制和通信制课程;从教学管理角度分,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从办学形式角度分,有初高中一贯制和初中高中分设等不同类别;从学科门类角度分,有普通学科、职业学科和综合学科。普通学科还可细分为类型制和综合选择制,类型制可再分三类,第I类设文系、理系、一般系,第II类设人文系、理数系、文理系、英语系,第III类设体育系、艺术系、英文系等;综合选择制以普通类科目为主,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等自由选修课程学习。职业学科设农业、工业、商业等24个学科专业,通常1所职业高中只开设1个学科门类课程。综合学科同时开设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2010年,日本高中学校普通学科学生占72.3%,职业学科占19.5%,综合学科占5.1%,其他专门学科占3.1%。[2]

㈢初高中一贯制勃兴

同中国一样,日本基础教育实行6-3-3学制,高中教育暂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初中毕业升高中需要通过筛选性考试。不同的是,我国近年力推初高中分设办学,日本却倡导初高中一贯制学校建设。1999年4月,日本启动初高中一贯制教育改革,寻求从根本上拆除初

作者单位:张家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电子邮件:mhzhang32@https://www.doczj.com/doc/697857874.html,)

高中之间的樊篱,实现义务教育与准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从空间上调整学校布局,完全普及国民12年基础教育。目前,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45个设有公立初高中一贯制学校,主要分三种类型:完全中学、并设型中学、连携型中学。完全中学实行6年制课程,初中和高中之间没有升学考试;并设型中学由同一举办者设置初中和高中,初中到高中也没有升学考试;连携型中学,初中和高中举办者不同,在协议基础上共同编制教育课程,从初中升学到高中安排简便入学考试(主要利用学力检查和调查书以外的资料进行)。

日本高中入学考试采用学力检查、适应性检查、追加检查、调查书、面试、作文、小论文等多元尺度对学生多方面能力、个性、适应性、兴趣和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主要依据学力检查和调查书(竞争性很强的公立高中通常不看调查书,很多私立高中一般入试也不参考调查书),适应性检查则是获得某些学科报考资格的前提条件。

㈠学力检查

学力检查是日本中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实行全县(省级行政单位)范围统考,私立和公立高中考试日期和考试科目都不同,公立高中入学学力检查考试由高中设置者都道府县或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公立高中考试科目有数学、国语、英语、理科(包括生物、化学等)、社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5科,私立高中考试科目有数学、国语、英语等3科。

㈡适应性检查

适应性检查判断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适应性,对于增强考生和学校之间的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有利于职业高中选拔适合的生源,通过适应性检查是获得相应学科推荐入学或一般选拔报考资格的前提条件。以京都府为例,必须通过适应性检查的学科包括普通科III类(即体育系、艺术系和英语系)、介护福祉科、运动健康科学科、音乐科、美术工艺科、国际交流科、京都地域科、京都国际科、探究学科群、自然科学科、科学研究科、数理科学科、文理综合科、人间科学科、教育未来科等。

㈢调查书

调查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等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凭据。调查书以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指导要录记载事项”为依据,重点记载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成绩、特别活动、出勤情况等。调查书样式和记载内容等各都道府县不尽相同,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也有所区别,但课程评定记录截止学年学期、综合评价记录方法等基本一致。学校招生时将调查书所载内容折算成点数对考生进行评价,历届生及同等学力者等可用作文、面试等代替调查书。

2001年前课程成绩记录方法采用相对评价,不同等级比例各校统一,2002年改绝对评价后各校不再统一,很多学校开始抱怨调查书的参考价值有限,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筛选。批评者抱怨,调查书限制了学生享受校园生活的自由,调查书的客观性易受教师主观印象影响,甚至会存在教师弄虚作假的现象。支持者认为,单凭学力检查成绩判断考生是否合格很困难,通过调查书增加对考生的了解很重要。

三、招生录取多元化

日本高中招生有一般入试、推荐入试、特别入试、特色选拔等多元录取方式,一般入试

和推荐入试是最常用的两种主流方式。各都道府县公立高中招生,有的地方以多所高中组合进行综合选拔、学校群选拔、复合选拔,有的地方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单独选拔考试。日本有的地区私立高中好一些,有的地区公立高中好一些,初中毕业生既可以报考私立高中,也可以考公立高中,但只可报考1所当地公立高中。如果报考私立高中,则没有地区和数量限制。日本私立高中接受单一志愿和并列志愿,有的私立高中对合格线以下的第一志愿者给予优待,也有私立高中在入学考试之前进行面谈,面谈决定录取与否,基本不参考随后的入学考试成绩,因不透明广受批评。

㈠一般选拔

一般选拔依据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和学力检查成绩,按照一定权重顺次录取,分第1次募集和第2次募集两个阶段,可以分为单独选拔和综合选拔[4]两种形式。公立高中尤其注重初中成绩册和老师评价。学力检查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由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委员会、私立学校由地区私立学校协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各校根据指导性意见作出最终决定。以京都府为例,学力检查成绩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是195:200。[5]特殊情况下,学力检查考试也可以不参加,调查书也可以不提交。

㈡推荐入学

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的未来进路目的、调查书记录良好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经初中校长推荐,依据推荐书、调查书、面试和作文等情况综合评价录取。推荐入试在一般入试前进行,实行学科包括部分普通科、职业学科(家政科除外)、综合学科等。2013年京都府高中学校通过推荐入学方式录取新生比例在30-70%之间,31所学校占50%,23所学校占70%,只有1所占30%。[6]

㈢特色选拔

招生学校依据面试、作文或小论文等结果,结合考生的入学志愿书、调查书和个人申告书等书面材料综合评价录取(权重学校自定)。特色选拔不能和推荐入学并列进行,没有通过特色选拔的考生可参加一般选拔。京都府、奈良县、兵库县等多个地区采用特色选拔方式,实施学科主要是普通学科。2013年京都府通过特色选拔录取新生比例在10-20%之间,21所学校占15%,12所学校占10%,8所占20%。[7]

㈣特别选拔

面向海外工作归国子女、二战后归国遗孤子女、成人(学力检查免除)、缺课30天以上的初中生(加试作文)等。学力检查主要考国语、数学、英语,结合面试和调查书进行综合判定录取。

四、组织管理科学化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管理有三个突出特点:依法行事、学区制、行政干预少。

㈠依法行事

日本基础教育实行中央集权(文部科学省)与地方分权(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权责通过立法确认。文部科学省依据相关法律及修正案对高中入学考试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例如,1947年文部省令第11号《学校教育施行规则》第90条第5款规定,公立高中学力检查由学校举办者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高中招生以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及学力检查成绩作为基本依据,学力检查也可不作要求。日本高中入学考试具体日期全国并不统一,国立和私立高中通常1-2月考试,公立高中2月初开始推荐入试,接着进行一般入试,部分地区3月进行一般入试。

㈡学区制

日本公立高中招生采取学区制,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学,一般按学区依志愿和考试成绩分配学籍。近年,受少子化影响,学区范围扩大,高中招生选择更加灵活,职业高中、定时

制和通信制高中等不严格执行学区制,国立高中有的受学区限制,也有不受学区限制;私立高中主流不受学区限制。琦玉、静冈、广岛、群马等县全境公立高中招生已经不受学区制限制。日本高中学校是真正的主体,自主确定招生录取方式,自主选择考试评价方法及其在招生标准中的比重,自主决定招生录取结果。

㈢行政干预少

日本高中入学学力检查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实施,但地方教育委员会和我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本质性区别,日本教育委员会通常由3-6名委员组成(通常有1名是学生家长),所有委员都是兼职,具有教师经历者占20-30%左右,委员长多是60周岁以上有教育行政经验者(75%),日本教育委员会负责大政方针政策(类似董事会),具体教育政策由所属事务局负责执行和落实。日本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强调合议制、外行控制和居民参与,从而避免长官意志集中和专家偏见,保持教育工作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实现当地居民的有效监督。

五、结语

日本“选拔方法多样化、评价尺度多元化”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正确导向,实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日本实践表明,高中教育普及水平高低不决定中考存废,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绩(调查书)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完全替代中考,中等教育学制改革(初高中一贯制)对中考存废有直接影响,高中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必然要求考试评价综合化和招生录取多元化与之对应,获得完整全面、充足可靠、区分度高的学生信息是高中学校考试招生的关键环节。

[1]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2 Opportunities lost: The impact of grade repetition and early school leaving[EB/0L].

https://www.doczj.com/doc/697857874.html,/Education/GED%20Documents%20C/GED-2012-Complete-Web3.pdf.

2013-04-16.

[2]

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現状[EB/0L].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 011/09/27/1299178_01.pdf. 2013-04-16.

[3]

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現状[EB/0L].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9/27/129 9178_01.pdf. 2013-04-16.

[2]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現状[EB/0L].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9/27/129 9178_01.pdf. 2013-04-16.

[3]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改革に関する推進状況について[EB/0L].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4/11/__icsFiles/afieldfile/2012/12/07/1328552.pdf.

2013-04-16.

[4]综合考生志愿、居住地、学校特别活动及社团活动等多种因素,在学区内学校和考生之间进行匹配的一种选拔制度。有利于防止过度考试竞争、高中序列化、为新办高中创造更加有利发展空间,但是也有学生不能自由选择理想学校、大学升学率大幅下降等弊端。

[5]调查书重点看初中三年9教科的成绩,国语、社会、数学、理科、英语五教科配点为5,乘以5,再乘以三学年得分,合计配点为75点,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及家庭四教科配点为10点,乘以4,再乘以学年得分,合计配点为120点,两项合计195点。学力检查考国语、社会、数学、理科、英语五教科,各教科配点为40点,乘以5,合计200点。也就是说,初中三年平时成绩(必修科目5和选修科目4)和学力检查成绩几乎各占一半。

[6]京都府教育委員会.平成25年京都府公立高等学校入学者選抜要項[EB/0L].

http://www.kyoto-be.ne.jp/koukyou/senbatsu/youkou/youkou1.pdf. 2013-04-16.

[7]京都府教育委員会.平成25年京都府公立高等学校入学者選抜要項[EB/0L].

http://www.kyoto-be.ne.jp/koukyou/senbatsu/youkou/youkou1.pdf. 2013-04-16.

高中班主任带班理念

成功等于目标(定目标) 你高中三年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考大学吗?你想考什么大学?你想用几年来实现?本学期结束,你一定要达到多少分以上?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把它清楚地写出来。每周看一遍。 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有人想考大学,却从不相信自己真能读大学,我一定能读大学,我始终坚信自己就是大学生,就是两年后从普通班考出来的优秀大学生! 朋友影响前程(交友原则) 你想成为人才,就和人才在一起,想成为庸才,就和庸才在一起,宰相家仆七品官,毛泽东的近友多将才,改变前程的好办法,就是紧随那些志向高远的同学,并和他们成为好友,想有好运气的办法,就是溶入一个优秀团队,成为其中一员。因为我想优秀,所以我加入这个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心态决定成败(快乐学习) 命好不如心态好,积极的心态最重要,要改变你的世界,先改变你的心态,高中三年,是痛苦的坚持,还是快乐的学习,决定于你的心态,心态好,学习状态就好,最终结局就会好,心情好,人生就会变美好,差什么也不能差心态。我的心态就是比别人好! 习惯改变命运(卫生\学习习惯) 周身洁净,摆物整齐是种好习惯,是素质优秀的体现,优秀最简单的办法,从改变卫生习惯开始,从改变外在形象开始,外在形象好,别人评价就好,我的心态就好,命运就变好。习惯改变一小步,人生变化一大步,专家说23天能养成一个习惯,我就坚持一个月。 勤奋刻苦,独立思考是成才的保证,大作为的人都有独立思考,早起晚睡的习惯,周总理精力旺盛,每日只休息6小时,因为我要成大才,所以我勤奋。 我无法改变我的过去,但我正在改变自己的现在,怀抱目标,坚持理想,不放弃,不丧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道酬勤,疏而不漏。

浅析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特点_付睿

语文学刊201 0.5 ○付睿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作者简介]付睿,云南大理学院文学院教师。 浅析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特点 【摘要】对付宜红博士的专著《日本语文教育研究》进行了评述,分别从日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材、教学实践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以期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付宜红;日本;语文教育 “中国语文教育应该进行反思与选择;在中外语文教育比 较研究中,以冷静、客观、健康的心态去观察别国语文教育,在 观察中学习和扬弃,在反思中进步和发展。”[1]付宜红对日本语 文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日本小学阶段的国语课程标准(日 本称《学习指导要领·国语》,下面均用此名)、教科书和教材、教 学实践与指导、中日教学阅读效应比较等几个方面对日本语文 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其所体现出的语文教育理念能带给我 国语文教育带来一些反思和借鉴。 一、日本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日本小学语文教育是在二战后接受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 影响后,“从原来单纯关注对读写知识的关注和军国主义教育 思想的灌输转为关心儿童兴趣、关注儿童生活,强调学习内容 与儿童经验、社会经验相结合。”[2]1947年版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阅读教育的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娱乐、 品位文学的能力,培养能对应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 能力。”[2]可以看出,日本语文阅读教育既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 也关注文学本质具有娱乐消遣的功能,注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 育。该要领还指出一至三年级主要强调培养的阅读项目中关于 “读”的方法有:唱读、默读、朗读,指出一至三年的学习重点为 “唱读”和“默读”,四至五年级的学习重点为“朗读”。可见,该指 导要领非常关注学生阅读的实际,把“唱读”作为学生阅读的起 始阶段是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 《学习指导要领》也注重对学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目标 表述中经常出现“思考所写内容是否正确”,“对作品中人物的 行为、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等。日本语文教育也对学生听说能 力特别关注,如现行的199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的国语教育 目标“在培养适切的表达与正确的理解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 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 觉,增强学生对国语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这个要领 中,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表明对语言交际功能 的特别强调和重视。该要领在“目标及内容”部分把“听话·说话” 作为单独部分列出,为的是切实加强学生语言实际交流能力。 对比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 不同。首先,从课程标准的结构上看,日本把目标和内容分别陈 述。“目标”简要地提出国语教育各个领域的目标要点,“内容” 则围绕这些目标阐述指导的内容,显示了重视技能、技巧指导 的倾向。两部分互为补充,让课程目标和教师需要具体进行的 指导内容作了充分明确的规定,更利于对教学的指导。其次, 《学习指导要领》关注对儿童进行读书教育,培养阅读的习惯。 把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了第一条,从对浅显读物阅读兴 趣培养开始,进而扩展到对各种读物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再 随着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扩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地选取读物及 图书资料的愿望和习惯,最终达到扩展思维,加深思考的目的。 我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教育也进行了充分关注,但更多 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对课文(教科书)的阅读上,对儿童扩展阅读 的培养和要求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 二、日本语文教科书和教材的特点 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光村图书》和《教育图书》为例,包含 教科书的编辑方针、选文依据、教材编排体例、主要单元及教材 内容以及知识、技能学习等方面,在日本教科书编辑原则中,把 “让学”的教科书向“我自己要学”的教科书转变。不仅是让学生 自己能够看明白,还要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言 语活动。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光村图书》列出了四条编辑方针:1.适应孩子在二十一世 纪生存的需要;2.尊重、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个性;3.彻底体现、保 障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和基本要求;4.让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投 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出“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四 种主要能力作为教科书培养的主要目标。教科书为了调动学生 有兴趣地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各 个环节把学习目标、内容、计划用浅显的文字提供给学生,还为 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示例。这样就保证了儿童的兴 趣,真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日本教科书选文关注学生道德的培养,但不是通过空洞的 说教,而是通过选文要求进行具体化,把道德培养变成“培养学 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日 (下转第132页) 128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 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 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 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_评日本法学家兼子一的_民事诉讼法_新版_

书 评 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 评日本法学家兼子一的 民事诉讼法(新版) 白绿铉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改革。在这场不可避免的改革中,我们不能不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从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的共同规律,以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这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法的比较研究还相当薄弱,特别是缺少中译的外国民事诉讼法学论著。1995年3月由我国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日本法学家兼子一著,竹下守夫修订,拙译的 民事诉讼法(新版) (以下简称 民事诉讼法(新版) ),可以说,此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的新视野。 一 民事诉讼法(新版) 是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家竹下守夫教授1993年在1954年兼子一教授所著 民事诉讼法 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新版署名兼子一、竹下守夫。兼子一教授生于1906年,192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41年任该校教授,历任日本法制审议会委员等要职。竹下守夫教授为该书中文版所写的 中译文序言 中写道: 现在的日本民事诉讼法学,在所有方面几乎都是以兼子一先生的理论作为出发点的,从这个意义上,兼子一堪称现代日本民事诉讼法学之父 。兼子一教授的原著1954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社出版后,1972年即兼子一教授去世前一年进行过一次修改。该书从1954年到1992年先后再版37次。1993年弘文堂出版社邀请竹下守夫教授对该书进行补充、修订再次出版,即中译文的原稿 民事诉讼法(新版) 一书。竹下守夫教授生于1932年,195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任日本一槁大学教授,兼任日本法制审议会民事诉讼法分会委员等职。他是上一届日本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长。 民事诉讼法(新版) 一书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理论水平很高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专著。为便于我国读者进行研究,译者在 译者前言 中概述了4个问题:(一)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制度;(二)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的概况;(三)关于兼子一先生的解决纠纷说及与之有关的观点;(四)关于日本修改民事诉讼法的情况。该书分六编: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诉讼、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第二编诉讼主体:第一章法院、第二章当事人;第三编第一审程序:第一章诉讼开 本文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拙译 民事诉讼法(新版) 前言第25页(法律出版社,1995年3月)。

全国知名初高中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集锦 执信中学执德至弘信道至笃 柳州高中做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人 郧阳中学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明德博学,和谐发展 湖滨中学塑造健全人格,陶冶美的心灵 渝北中学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安中学让爱心和责任润泽孩子心灵让方法和激情开启智慧之门盐城市一中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 陈家中学创造适合学生理想发展的教育 洛社高级中学人文人本生活生命 都江堰中学以人为本,拾阶而上 容山中学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育创新人才 温州中学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十六里河中学以人为本内涵发展 仲元中学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 德才中学促进城乡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文锦中学为了孩子的明天 大足中学为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基

嘉川中学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负责,为每位师生创设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平台 重庆市十一中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学生发展基础 横山桥高级中学个别化教育,多元化发展 光华高级中学人人是才 夷陵中学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 沙井中学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不畏艰难、不懈努力、不断超越,培养科学与人文并重、能力和素质同在的身心健康、德智健全的合格公民 塘厦初级中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邯郸市一中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 零陵中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暨华中学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长山镇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民族复兴奠基 人民中学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潼南中学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全面发展 华蓥中学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面对现实,争创一流 常平中学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 七宝实验中学积聚我们的热情和智慧,实现为学生一生幸福和一生生命质量负责的教育服务 盛桥中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

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摘要]教育对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贯穿日本教育全过程的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其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在学生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就业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特色的具体介绍,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高校生涯教育就业指导 “生涯辅导”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后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发展和运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外学校确立了以形成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为主导的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在我国,人们对于生涯辅导的认识还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而生涯辅导工作尚处于介绍和传播经验的阶段,一般又以美国和香港为蓝本。日本是较早实践“生涯教育”的国家。本文对教育改革后的日本高校“生涯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全面展示贯穿于日本教育的持续性“进路指导”以及高校的有效性“生涯支援”,以期从中获得一定启发。 一、日本“生涯教育”的形成 (一)“生涯教育”概念的提出 “职业指导”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为使人们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一项广泛性运动。第一个明确使用“职业指导”这一术语的是美国职业指导

的奠基者帕森斯(F.Parsons),他在1909年出版的《职业选择》一书中总结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该理论把个体的人和职业对人的要求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测验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认知,开发职业能力测试,再将个体特性与职业要求进行匹配。以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为代表的非指导学派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阐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咨询”理论与方法,更侧重于咨询对象的情感和行为动机,使其逐渐了解自我,并探索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和途径。之后,一些职业指导专家逐步反思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开始注重研究人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职业成熟和职业发展任务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超越了以心理学为支撑的传统职业指导,提出了体现和重视人生规划的“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 到目前为止,生涯辅导、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等概念混同使用,但内涵和外延基本相近。[1]在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上,对“生涯教育”的理念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而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生涯教育要打破国界,回答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从改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使他人受到启发,产生彼此合作的理念、信心,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使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这说明生涯辅导已超越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的意义,而成为一个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统合概念。 (二)从“进路指导”到“生涯教育”改革

最新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学科分析 高中物理主要考查学生五部分能力分别是: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初中相比在内容的广度上区别不大,但是在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延伸。初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侧重的大都是记忆类的知识点,但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侧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扩展运用。因此在初学高中物理在思维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往往刚开始学物理成绩比较差。另外一个造成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我觉得就是教材。和以前相比教材削减了很多内容,而且还分必修和选修,这会让学生对选修内容在主观上造成忽视。教材简单了,考试内容却没有相应的简单。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书本上的全部会了,可考试还是考不好。下面是我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1.力和运动 2.动量和能量 3.电磁场 4.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物理肯定学不好。一方面在高中学习中主要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是这2者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物理题目的能力,思维模型的建立很有帮助,力学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学习扎实。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

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 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地理科学素养 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 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 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 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 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2.地理人文素养

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对比

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对比 11汉本2班 1117060117 黄文力 【摘要】俄国人梅契尼科夫在经过长年客居欧美的生活后,于1874年来日本教授外语,后来写有《回忆明治维新》。他在书中写到,日本的苦力、女佣、马夫等社会底层人民 也常常拿着书看,尽管那些小册子多是通俗小说,但这样高的识字率还是令他吃惊。和西方 国家的经验相比,他不吝称之为“异常”。现代的教育水平更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反观我们 的教育发展状况,为什么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两国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下面我想通过两国的 教育政策理念和教育目的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日;教育;差异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 了历史的证明。日本曾经向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然而同属于一个文化圈的两国现在教育水平确是差异明显。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15%以上,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 %相差25%。相比之下,日本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 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忽略历史的原因造成我们两国差异外,现今,处于和平发展的两国为什么差异还是那么大?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最重视教育,并一再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父母也的确是对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缺乏,由于普通教育制度缺陷,以及迎合我们现

日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及其法理

介绍与评论 日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及其法理 唐 力 内容提要:民事诉讼中以当事人对等辩论作为发现案件真实的基本方法,完善和扩充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是在辩论主义诉讼原则下证据制度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民事诉讼法证据收集制度的历史演变、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分析了各种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规则、实践及法理。 关键词:民事诉讼 证据收集 制度 法理 唐力,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各国普遍遵循辩论主义的立法指导准则,由当事人承担收集和提出证据的义务。就这一点而言,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不仅关系到其利益的保护,而且也涉及民事证据立法的正当性问题。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实践,也正逐步向这一方向转变。然而,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考察,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并不充分。而负有主张、立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可能因证据分布不均或因对方当事人实施证明妨害行为而无法收集到所需要的证据。因此,在证据收集领域如何构造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则是关乎实现当事人平等诉讼以及发现案件真实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辩论主义作为基础的民事诉讼中,虽然说当事人必须进行主张及立证活动,但是,当事人如果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没有充分的把握,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诉讼活动将无法进行,辩论主义也可能因此而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在类似于“现代型”〔1〕案件的诉讼中,案件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如果不赋予当事人一定程度的证据收集手段,受害人将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救济。除此之外,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案件事实至辩论终结时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法官将依照证明责任规则判决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没有充分的证据收集手段,因证明不充分而遭受不利判决,判决的正当性将受到质疑。 在证据收集制度的构建方面,日本法具有独到之处。《日本民事诉讼法》在经历多次修改、完善,特别是在1996年和2003年两次重大修改后,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证据收集与提出制度。在这些制度中,既考虑到了为最大限度地发现案件真实而赋予当事人应有的权能,也注意到了必要利益的保护,即考虑了与其他利益平衡的要求。本文拟对日本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相关规则、理论及实践进行介绍、分析,以期对我国证据制度的构建有所启发。 一 文书提出命令 文书提出命令是日本民事诉讼中具有代表性的证据收集制度之一。以1996年日本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为能实现对案件妥当、迅速的审理,《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20条以列举和概括性规定的方式

六个国家的经典教育理念

六个国家的经典教育理念 六个国家的经典教育理念 一、新西兰:幼儿课程四原则 1、授权,即课程使幼儿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权力。 2、全面发展,即课程要反映幼儿全面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3、家庭与社会,即家庭与社区应成为扩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4、关系,即幼儿通过与人物、地点、事情相互作用来学习。 基于以上四条原则,他们提出了课程的五个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教育目标。这五个部分是健康、归宿感、贡献、交往、探索。 “健康”的目标是,儿童所处的环境要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愉快;避免伤害,保证安全。 “归宿感”的目标是,儿童与其家庭成员所处的环境应允许并支持儿童与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儿童知道在现实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习惯、事物感到适应,懂得行为好坏的适当界限。 “贡献”的目标是,使每个儿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的贡献都要受到尊重,不能有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歧视;允许儿童发展自己的个性;鼓励儿童相互学习。 “交往”的目标是,儿童自己的语言和符号以及其他文化的语言与符号要得到促进和保护;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能发展他们一定的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能听认自己的或其他文化的故事或符号;让儿童发现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探求”的目标是,使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应重视儿童的游戏;使儿童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学习积极探索、思考、推理的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关于自然社会、身体与物质世界的认识。 二、美国: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 美国的早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教育从第一天起”的观念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的教育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权威机构,为了指导教育者对婴幼儿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他们制定了若干早期教育的指导原则。 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对0~8岁儿童实施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早期教育特指0~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对于儿童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有影响,而且对于他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比如:当前的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大脑和认知发展有着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从婴儿期一直到10岁,脑细胞不只是形成了联结,而且在这段时期它们有着最大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积极的大脑刺激改变大脑的结构。同时在人生早期,对孩子积极的养育过程,似乎不仅是对于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健康的情绪发展和社会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学前的这段时间是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语言技能以及其他终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时期。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认为,在今后几十年中,很多人可能会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读写和运算技能,这些技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在历史和地理的社会研究,音乐和视觉艺术,体育和健康这些学科中,儿童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体现出来。除了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之外,儿童还必须形成自信的态度和性格。他们需要理解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一个好的教育方案应该是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和营养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08094020 张家瑞 2012/05/16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狩猎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徐福人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进步起了推动作用。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渡来人源源不断地将大陆先进文明带进日本。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时代达到高潮。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大陆文化的借鉴中,日本把大陆文化变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二战后,美国文化又滔滔涌人。这三次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冲击过程也是日本贪婪的吸收过程,日本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杂文化”。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 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军队的进入。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 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总的要求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能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教材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1.课程标准与教材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的设计思路。明确了中学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明确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精神;说明了中学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提出了中学物理课程总的课程目标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规定了中学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要求及对中学物理知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建议等,具体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课题、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项目,并对某些课题的要求作了说明或限定。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和评价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以及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等的要点。钻研课程标准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际来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教师应当准确理解。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行的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准确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的要求。 2.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中学教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 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 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首先是大化革新。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考入专科学校,或者继续读普通高中,也可以直接选择就业等方式。日本的专科学校和中国的专科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职业特性很强,为培养专业人士而准备,课程并不比普通高中学校轻松,而且毕业后的学生可以考取普通大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的专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E-140°E,20°N-50°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26’N-10°S, 90°E-150°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o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N-30°N,中央经线80°E; 地处亚洲南部,围包括北部三个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N-50°N,50°E-80°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N-40°N,20°E-65°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N-30°S,20°W-60°E,中央经线:20°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N-70°N,10°W-20°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东欧西起波罗的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N-50°N,中央经线100°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oN-50oS;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专题研究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专题一: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一、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了准备工作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 教师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熟悉和掌握所用的教材,为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只有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创造出高效课堂.为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 二、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 ?分析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1、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2、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增长专业知识、促进教学修养的过程. ?3.挖掘教材的隐含知识和隐含价值 ? 4.提升教师基本功 三、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方法 ?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 ?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知识目标、重点和难点 ?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因素 ?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 ?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的前提是阅读教材,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泛读、通读、细读、精读。 ?一、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1、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 ?2、大学物理、初(高)中物理教材 ?3、有关期刊杂志等 ? ?二、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初中或高中物理教材。 ?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 ?三、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 ?②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0-10-28 10:05:25 【我要纠错】【字号大默认小】【打印】【关闭】 莫纪宏【学科分类】外国宪法 【出处】北大公法网 【写作年份】2010年 【中图分类号】0 【正文】 一、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演变 (一)违宪判断的轨迹 日本在实行违宪审查制度以来已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日本最高法院在审理普通案件上诉审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少宪法解释及宪法审判。根据1995年日本最高法院公布的宪法判例集记载,这50多年间,刑事案件的宪法判例约有700件、民事案件的宪法判例大约有150件(包括行政案件)。其中,最高法院做出有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本身或者是个别条款违宪的判决只有5件,其中3件涉及到刑事案件,2件属于民事案件。 第一件是1973年4月的杀害尊亲属重罚违宪判决。该判决是日本在实行违宪审查制度26年后,最高法院首次做出的法律有关条款违反宪法的判决。这是一位长期受到亲生父亲

的奸淫并被迫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的女性被告在杀害父亲以后自首,不服二审判决上诉到最高法院的刑事案件。当时的日本刑法第200条规定,与普通犯罪行为比,对尊亲属的犯罪应予加重处罚,根据该规定,被判刑的被告提出,刑法200条的该项规定违反宪法的平等权条款。按日本宪法第14条的规定,平等权的内容是:一切国民在法律面前处于平等地位,不得因人种、信仰、性别、社会身份、或门第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关系方面受到歧视。据此,最高法院以刑法有关条款违宪为由撤消了二审法院的判决,主要理由是:(1)宪法14条的平等条款可以解释为,如果一种区别对待在相应具体案件中缺乏合理根据,这种区别对待应该禁止。(2)刑法200条的立法目的在于,对于受到一般社会强烈的道义谴责的配偶之间或尊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予以严惩以防止该类案件的发生。对于尊亲属间的犯罪行为区别对待、加重处罚的刑法的相关规定并非缺乏合理的根据。(3)但是加重的程度过于严厉,作为达到上述立法的目的手段有失均衡,因此,其区别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该刑法条款违反宪法。由此,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的平等条款时,用对立法目的与达到该目的采取的手段进行比较的手法,进行了违宪判断。 第二件是1975年4月的药局开设距离限制违宪判决。日本的药事法规定,药店的设立如果没有适当的距离间隔,行政当局有权拒绝当事人设立药店许可的要求。本案的原告主张,该法律的内容违反了规定职业选择自由的宪法第22条的规定。最高法院的判决理由为:(1)对于职业选择自由的限制,法律应该根据其具体的限制目的、限制必要性、限制内容,以及受到限制之职业的性质、受限制的程度,进行比较考虑后慎重决定。(2)药店开设的距离限制属于为防止国民生命及健康而采取的消极性的规定措施。(3)在本案中行政机关主张的,药店的乱设引起部分药店经营的不稳定,导致助长不良医药品的供应或医药品乱用危险的理由不足以满足上述必要性及合理性要求,因此,该法律有关条款违反宪法22条的规定,应属无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