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训练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训练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训练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训练

C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1、 已知⊿ABC ≌⊿DEF ,A 与D ,B 与E 分别是对应顶点,∠A=52°,∠B=67 °,BC =15cm ,则F = ,FE = .

2、∵△ABC ≌△DEF

∴AB= ,AC=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A= ,∠B= ,∠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4、 如图1:ΔABE ≌ΔACD ,AB=8cm ,AD=5cm ,∠A=60°,∠B=40°,则AE=_____,∠C=____。

课堂练习

1、已知△ABC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A=25°∠B=48°; 那么DE= cm ,EC= cm ,∠C= 度.

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

,则∠DCB= 度;

(第1小题) (第2小题) (第3小题) (第4小题)

4、如图,若△ABC ≌△ADE ,则对应角有 ; 对应边有 (各写一对即可);

11.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

课前练习

1、如图1:AB=AC ,BD=CD ,若∠B=28°则∠C= ;

2、如图2:△EDF ≌△BAC ,EC=6㎝,则BF= ;

3、如图,AB ∥EF ∥DC ,∠ABC =900

,AB =DC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对。

第2题图

E

D

C

B

A

(第1小题) (第2小题) (第3小题)

课堂练习

4、如图,在△ABC 中,∠C =900

,BC =4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5、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 ≌△CEB 。

第3题图

D C B

A

第4题图

H E

D

C

B

A

选择第2题图

O

F

E

C

B

A

解答题第1题图

D

4

3

2

1

E

C

B

(第4小题) (第5小题) (第6小题) (第8小题)

6、如图,AE =AF ,AB =AC ,EC 与BF 交于点O ,∠A =600,∠B =250

,则∠EOB 的度数为( )

A 、600

B 、700

C 、750

D 、850

7、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F E D

C

B A E D

C B A C

B A (第12题)

F E

D

C

B

A

(第13题)

E

D

C

B

A

的第三边所对的角()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

D、互补或相等

8、如图,∠1=∠2,∠3=∠4,EC=AD。求证:△ABE和△BDC是等腰三角形。

1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课前练习:1、如图①,根据所给的条件,说明△ABO≌△DCO.

解:在△ABO和△DCO中

∵ AB=CD ( 已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ABO≌△DCO ()

2、如图②,根据所给的条件,说明△ACB≌△ADB.

解:在△ACB和△DCO中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

∴△ABO≌△ADB ()

2、如图(3),D是CB中点,CE // AD,且CE=AD,则ED= ,ED // 。

3、已知ΔABC≌EFG,有∠B=68°,∠G-∠E=56°,则∠C= 。

4、如图(4),在ΔABC中,AD=AE,BD=EC,∠ADB=∠AEC=105°∠B=40°,则

∠CAE= 。

5、在ΔABC中,∠A=50°,

∠BOC的度数是()

6、如图在ΔABC中,∠C=90

AD平分∠CAB交BC于D,DE

若AB=6cm,则ΔDEB

11.2.3

课前练习:1

解:在△ABO和△DCO (

____________ ( );_ ___________( )

∴△ABO≌△DCO ()

ACB≌△ADB.

ACB和△ADB中,

________() _______()

()

△ABO≌△ADB ()

图①

D

C

B

A

图②

D

C

B

A

图②

D

C

B

A

2

1

D

C

B

A

D

C

B

A

3、如图,使△ABC≌△ADC成立的条件是()

(A). AB=AD,∠B=∠D; (B). AB=AD,∠ACB=∠ACD;

BD= 。

(5) (6)

E= 度。

(过E作AB的平行线)。

3、如图(5),已知∠ACB=∠BDA=90°,要使△ACB≌△BDA,至少还需加上条

件:。

4、如图(6), △ABC≌△ADE,∠B=35°,∠EAB=21°,∠C=29°,

则∠D=,∠DAC= °

5、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20,AB=5,BC=8,则DF长为().

A.5;B.8;C.7;C.5或8.

11.2.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一、公理及定理回顾: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如图)

(1) 边角边(SSS)

AB=AC BD=CD _______=_____;∴△ABD≌△ACD

(2)边角边(SAS)

AB= AC ∠B=∠C _______=_____;∴△ABD≌△ACD

(3) 角边角(ASA)

∠B=∠C ____=_____ ∠1=∠2;∴△ABD≌△ACD

2、如图,在△ABD和△ACD中,∠1=∠2,

请你补充一个什么条件,使△ABD≌△ACD.

有几种情况?

二、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 A.S.)。

(4) 角角边(AAS)

∠A=∠A′∠C=∠C′_____=___ __

∴△ABC≌△A′B′C′

课堂练习

1、如图,∠ABC=∠D,∠ACB=∠DBC,

请问△ABC与△DBC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O,∠A

=∠D,CO=BO,说明△AOC与△DOB全等

的理由.

(第2题)

2

1D

B

A

F

E

D

C

B

A 3、如图,A

B ⊥B

C ,A

D ⊥DC ,∠1=∠2。试说明BC =DC

4、如图,AB ⊥BC ,CE ⊥BC, 还需添加哪两个条件,可得到

△ABF ≌△ECD ?(至少写两种)

11.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

课前练习

1、 如图,H 为线段BC 上的中点,∠ABH =∠DCH =90°,AH=DH,则△ABH ≌△ ,依据是 。若AE=DF, ∠E =∠F =90°则△AEB ≌△ ,依据是 .

2、 已知Rt △ABC 和Rt △A ′B ′C ′中,∠C =∠C ′=90°则不能判定 △ABC ≌△A ′B ′C ′的是( )

(A )∠A =∠A ′,AC= A ′C (B )BC= B ′C AC= A ′C ′ (C )∠A =∠A ′,∠B =∠B ′ (D )∠B =∠B ′, BC= B ′C ′

3、 已知Rt △ABC ≌Rt △A ′B ′C ′,∠C =∠C ′=90°,AB=5,BC=4,AC=3,则△A ′B ′C ′的周长为 ,面积为 ,斜边上的高为 。

4、 如图②,AC =AD ,∠C =∠D =90°,试说明BC 与BD 相等.

课堂练习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边对应相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3.下列条件中,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C.三边对应相等;

D.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4. 在△ABC 中,∠A=90°,CD 是∠C 的平分线,交AB 于D 点,DA=7,则D 点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

5. 如图8所示,AD ⊥BC,DE ⊥AB,DF ⊥AC,D 、E 、F 是垂足,BD=CD, 那么图中 的全等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

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课前小测:

1. 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则∠AOC=∠ = ∠AOB

2. 已知∠AOB=68°,OC 为∠AOB 的平分线,则∠AOC= 。

3. 如图3,在△ABC 中,A B A C =,B D 是B ∠的平分线,若72B D C ∠=,

(图②

)

A

F (8)C

E

D

则A = 。

4. 如图4,AB ∥CD,PB 平分∠ABC,PC 平分∠DCB,则 ∠P=

二、课堂练习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相等.

2、∠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 OA 的距离为1.5 cm ,则M 到OB 的距离为

_________.

3.三角形中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4.如图5, ∠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若BC=5cm,BD=3cm,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

A. 5cm

B. 3cm

C. 2cm

D. 不能确定

5、如图6,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AB=5cm,AC=3cm,则S △ABD ︰S △ACD =

6、已知:如图7,△ABC 中,∠C= 90°∠A=30°,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DE ⊥

AB 交AC 于E 求证:BE 平分∠ABC

7、在△ABC 中,已知CE ⊥AB 于点E ,BD ⊥AC 于点D ,BD 、CE 交于点O , 且AO 平分∠BAC ,求证:OB=OC

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轴对称(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测: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则斜边的长为 2、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的交点。

3、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下列四个命题中,真

命题的个数是( )个。①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相等的角为锐角时全等

③相等的角为钝角对全等; ④相等的角为直角时全等

A .0

B .1

C .2

D .3

4、试确定一点P ,使点P 到DA 、AB 、BC 的距离相等。

二、课堂练习:

6、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线段)

7、在线段、射线、直线、角、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8、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

P

A B

C

D

A

B

C

C

A

B

D

9、在“线段、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

形的有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线段的对称轴是

10、数的计算中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如:12×231=132×21;仿照上面

的形式填空,并判断等式是否成立:

(1) 12×462=____×____ ( ) , (2) 18×891=____×____ ( )。

11、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_。

12、已知△ABC是轴对称图形,且三边的高交于点C,则△ABC的形状是

12.1。轴对称(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1、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_________

2、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

的全身像是( )

3、已知△ABC≌△DEF,若∠A=60°,∠F=90°,DE=6cm,则AC=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B.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C.全等三角形一定能关于某条直线对称;D.角是关于它的平分线对称的图形5、观察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它有________条对称轴.

二、课堂练习:6、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的(

7、点P是△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则一定有()

A.PA=PB B.PA=PC C.PB=PC D.点P到∠ACB的两边的

距离相等

8、.如图1,△ABC中,AB=AC=14cm,D是AB的中点,DE⊥AB于D

交AC于E,△EBC的周长是24cm,则BC=_________.

E

D

C

A

B

(图1) (图2)

9、如图2,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D,DE

垂直平分AB,若DE=1厘米,则AC=厘米.

12.2.1作轴对称图形

一、课前小测:

1、平面内到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个点A、B、C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5、如图,已知△ABC,请用直尺与圆规作图,将三角形的面积

两等分.(?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二、课堂练习:1、如图,已知点M、N和∠AOB,求作一点P,使P到点M、N的距离相等,?且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如图,EFGH为矩形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A和一彩球B.应怎样击打白球A,才能使白球A碰撞台边EF,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

3、如图,直线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求证:∠ABD=∠ACD.

D

C

A

B

12.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一、课前小测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B 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若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M(0,2)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N,线段MN的中点坐标是()A.(0,-2) B.(0,0) C.(-2,0) D.(0,4)

3.平面内点A(-1,2)和点B(-1,6)的对称轴是()

A.x轴 B.y轴 C.直线y=4 D.直线x=-1

4、点P(-5, 6)与点Q关于y轴对称,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__.

5、点M(a, -5)与点N(-2, 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 b =_____.

二、课堂练习

6.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

7.一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把横坐标乘以-1,?得到的点与原来的点的关系是__________.

8.点M(-2,1)关于x轴对称的点N的坐标是________,直线MN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9.点P(1,2)关于直线y=1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10、已知点P(2a+b,-3a)与点P’(8,b+2).

若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 b=_______.

若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 b=_______.

11.已知点P(x+1,2x-1)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试化简:│x+2│-│1-x│.

12.已知A(-1,2)和B(-3,-1).试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其到A、B的距离和最小,求P点的坐标.

1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测:

F

1.观察字母A、E、H、O、T、W其是轴对称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

2.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 )

(A)(-3,-2) (B)(3,2) (C)(-3,2) (D)(3,-2)

3.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最多有___________条.

4.已知点A(a,-2)与点B(-1,b)关于X轴对称,则a+b= .

二、课堂练习

5. 在△ABC中,AB=AC,若∠B=56o,则∠C=__________.

6.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7.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A.42 B.60° C. 36°D. 46°

8.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A.顶角的平分线 B.底边上的高

C.底边上的中线 D.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9.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7cm,另一边长是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2cm B.17cm C.19cm D.17cm或19cm

10.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P是底边的中点,PD⊥AB,PE⊥AC,垂足分别是D、E,?求证:PD=PE.

11.如图,已知:AB=AE,BC=ED, ∠B=∠E,求证:∠C=∠D

12.3.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1.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分别是9和4,则周长为_______.

2.下列图形中心对称轴最多的是 ( )

(A)圆(B)正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线段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10cm和5cm,那么它的周长为()

A、20cm B25cm C、20cm或25cm D、15cm

4.如图,在△ABC中,AB=AC, D为BC上一点,

且,AB=BD,AD=DC,则∠C= _________度.

二、课堂练习

5.△ABC中,∠A=70°,∠B=40°,则△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

6. 如图(3),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等于()

A.3cm B.4cm C.1.5cm D.2cm

D C

A

B

图(3) 7.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CD及BE为三角形的高且交于点O

求证:△OBC为等腰三角形

.

8、.如图,在△ABC中,AB=AC,∠ABD=∠ACD.

求证:AD⊥BC

P

D C B E

A

D

C

B A

12.3.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

一、课前小测:

1.△ABC 中,∠A=65°,∠B=50°,则AB :BC=_________.

2. △ABC 中,∠C=∠B,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2cm ,?且DE ?∥BC ,?则AD=____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4.△ABC 中,AB=AC ,∠A=∠C,则∠B=_______. 二、课堂练习

5.等边△ABC 的周长是15 cm ,则它的边长是______ cm

6.已知AD 是等边△ABC 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AD 与BE 交于点F ,则∠AFE=______.

7.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分别是_____________. 8.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9.如图,E 是等边△ABC 中AC 边上的点,∠1=∠2,BE=CD ,则△ADE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

D .不能确定形状

2

1

E

D

C

A B

10.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E 是AC 上的中线,D 在BA 的延长线上,AE=AD ,请

说明DE=EB

B

E

D

C

11.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AC 交BC ?于点D ,?求证:?BC=3AD.

D C

A

B

12.4. 30°直角三角形

一、课前小测:

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8cm ,另一边长是6cm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4cm

B .22cm

C .20cm

D .20cm 或22 cm 2.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

(A)圆 (B)正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线段

4、如图3,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F 是AD 的三等分点,若△ABC 的面积为12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 2.

P

Q

M

N

G

二、课堂练习

5、腰长为2a ,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为 。 6. 如上图,△MNP 中, ∠P =60°,MN =NP ,MQ ⊥PN ,垂足为Q ,延长MN 至G ,取NG=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 =a ,则△MGQ 周长是 .

7.Rt△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30°,AD=2cm ,则AB 的长度是( )A .2cm B .4cm C .8cm D .16cm 8. 如下图,∠ABC 中,AD ⊥BC ,AB =AC , ∠BAD =30°,且AD =AE ,则∠EDC 等于( )

A .10°

B .12.5°

C .15°

D . 20°

D

B

A

E

C

9.在△ABC 中,AB=AC, ∠A=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 ,交AB 于E ,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N,交AC 于F. 求证:BM = MN = NC.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整式的乘法(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指数 .

2.65

1010?= = .3.6

(5)(5)-?-=

= .

4.3

4

x x ?= = ;2

4

m m ?= = . 5.3

5

x x x ??= = . 基础训练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22

347a a a +=

( ); (2)426

(3)(3)3-?-=-

( )

(3)5

5

5

2b b b ?=

( ); (4)358

()()x x x -?-=- ( )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444

2x x x ?= B .3

3

6

y y y ?=

C .347b b b b ??=

D .55515

3a a a a ++=

3.填空:344

b b b ??= . 3

2

5

(2)(2)(2)-?-?-= .

24()()()x x x -?-?-= . 32()()p q p q ++= .

1n n x x x -??= . 32n n n a a a +?+= . 2332()[()]x x -?-= . 324816-???= .

4.计算:

(1)3

2

4

()()()a a a -?-?- (2)223

m m m m ?+?

15.1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34

222??= ;2

3

()()b b -?-= .

2.3

2

5

()()()x x x -?-?-= . 3.35

1001010??= . 4.34

3

3

3

3

(2)2222=???= . 5.3

()m m

m

m

a a a a =??= . 基础训练

1.23()a = = . 2.34()m = = . 3.25()x -= = .

4.23[(3)]-的底数是 ;23

[(3)]-= = .

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347

()a a =

B .257a a a +=

C .339

a a a ?=

D .326

()a a =

6.35

()x -= ;34

()a -= . 7.3()m

b = ;12

()n a

+= .

8.2425

()()a a ?= ;23

[()]x y += .

9.计算:3524

()a a a ?+的结果是( ) A .16

a B .82a C .16

2a

D .158

a a +

15.1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

课前小测

1.45

(3)-= ;6

()n x -= . 2.235

[()]x -= ;2()n

n

a a ?= . 3.2

32

4

()()()a a a -?-?-= .

4. 2()()()()()xy xy xy x x y y ==??= .

5.3()()()()ab ab ab ab -=---()()a a a b b b =-????= .

基础训练

1.23

()ab = ; 2.2

2

(2)x y = ;3.232

(3)a b -= ; 4.22

3

()()ab ab ?= ; 5.4

3

2

(0.2)x y z -= . 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2

(2)4ab ab =

( ); (2)2335

(3)27ab a b =

( )

(3)2

22

(2)4ab a b -= ( ); (4)3249

()a a a ?= ( ) 综合训练

1.3223

()(2)x x -?-= . 2.2442

()(2)x x +-= .

3. 5

51

2(1)()2

3

?= ; 2

22213

3()22

mn mn mn ?

+= .

4.下列计算结果等于6

9

27a y -的是( ) A .2

33

(27)a y - B .2

63

(9)a y - C .233

(3)a y -

D .3

33(3)a y -

15.1整式的乘法(第四课时)

课前小测

1.234

a a a a ???= ;2

(2)(2)-?-= .

2.2

3

4

()()()b b b -?-?-= .

3.26

a a -?= ;32

3

(2)x x -?= .

4.2

23

()()ab ab -= ;2

2()x x ?-= . 5.2

2ab a ?= ;42x xy ?= .

基础训练

1.23

2x x ?= ;2

3()x x ?-= .

2.24

38a a -?= ;(2)(3)x x -?-= .

3.2

(2)3ab ab -?= ; 6

2

1(4)2

x y xy -?

= .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36

4312a a a ?=

( ); (2)2

3

5

2(5)10x x x -?-=-

( )

(3)2

3

(2)(3)12x x x -?-=- ( ); (4)3

2

5

8(2)16y y y ?-=-

( )

6.25

2

2

4(3)a b a b ?-= .7.22

1

(8)(2)()8

c ac ac --= .

8.23222

2(2)(4)x y z x y xy z ?-?= . 4.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

325321

()432

x x yz x yz ?-=- B .329

428x x x ?=

C .2

2

622

(3)()618ab a c ab a b c --?=-

D .2

22

4

4

(3)()9x xy x y -?=

15.1整式的乘法(第五课时)

课前小测

1.23

2(3)ab a b ?-= . 2.221

(2)()4

x y xy -?-= ; 3.5

3

(310)(510)??= . 4.

221

(2)2

ab ab -?= . 5.2(21)a += ;5(24)y -= .

基础训练

1.2(32)a a -+= ;2

2

(3)(2)a a b ?+= . 2.2

(24)x x --= ;(5)(4)x y x -?-= . 3.3

(

5)(4)2

y --= ;2(2)(35)xy xy -+= . 4.()()x x y y x y -+-= .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

(3)(6)618x y x x xy --=-+ ( ); (2)2

3

2

(21)21a a ab a a b -+-=-+- ( ) (3)2

2

2

()()b d a a b a d -+-=- ( ); (4)2

()()a b c d b ab b bc bd ---+-=+++( ) 综合训练

1.2

2

(4)(2)a b b -?-= . 2.2

2

15(3)()9

6

ab a b ab --+

= . 3.3(1)(32)x x x x --+= . 4.计算:2

(2)(32)ab b a -?-的结果是( ) A .23

32

128a b a b -

B .332

126a b a b -

C .23

32

64a b a b -+ D .23

32

68a b a b +

15.1整式的乘法(第六课时)

课前小测

1.6(2)xy xy x -= ; 3

5(1)15

a a -

= .

2.2

2

(3)(1)3

ab a --= . 2

4()a b b --= ;

3.3()(2)5

a a

b ab -?-= . 32

2()()a a ---= . 5.计算:3

5

24

47()a a a ?--的结果是( ) A .811a B .811a - C .83a - D .15

11a 基础训练

1.(1)(2)x x +-= = . 2.(22)(1)x x +-= = . 3.(23)(23)x x +-= = . 4.(1)(2)3a a a --+= . 5.2

2

2(3)(3)5x x x x -+--= . 6.(2)(2)(4)(1)y y y y +---+= . 7.(32)(1)(1)(2)a a a a --+--= .

8. 化简求值:22

(1)(41)x x x x x ----,其中12

x =

9.解方程:(1)(2)(3)(4)20x x x x -+=+-+.

15.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 乘 ,再把所得的积 .

2.计算:(2)(31)x x ++= .3.计算:(1)(1)x x +-= . 4.计算:(3)(3)a a +-= 5.计算:(21)(21)y y +-= . 基础训练

1.(3)(a b + 2

2

)9a b =-.( 2

)(41)161x x -=-.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⑴ (2)(2)x y x y +-. ⑵ (32)(32)a b a b -+.

⑶ (5)(5)m m +-+.

⑷ (3)(3)x x -+--.

3.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99101?=( )( )= . 4.下列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1)(1)a a --- B

11

()()

22

a b b a +- C .

()()a b a b -+-

D .(32)(23)a b b a ---

3.计算:2

(2)(2)(4)x x x +-+.

4.计算:(3)(3)()(2)x y x y x y x y +---+

15.2乘法公式(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 与这两个数的 的积,等于这两个数

的 .用公式表示为 . 2.计算:(35)(35)x x +-= .

3.2

p 表示 个 相乘,2

(1)p +表示 .

4.计算:2

(1)p += .5.计算:2

(1)p -= . 基础训练

1.计算: 2

(1)x += ;2

(3)y -= .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⑴ 2

(2

5)a b +.

⑵ 2

(2)x -+.

⑶ 2

(1)xy -.

⑷ 2

21()32

m n -

3.计算:2

1(2)4

x y -

= . (x + 22)x =+ 25+.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2

(2)4a n a n +=+ B .2

2

2

(3)9a p a p +=-

C .222()2a y a ay y -+=-+

D .22

2

(2)24x y x xy y -=-+ 3.若2

2

49x kxy y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是( ). A.6 B .12

C .6±

D .12±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8;

(2)2

203.

15.2乘法公式(第三课时)

课前小测

1.写出平方差公式: ;写出完全平方公式: 2.计算:11

()()22

x y x y +

-= .3.计算:2(23)m += .

4.计算:2

(34)a b -= . 5.去括号: ()a b c -+= .

基础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

(1)a b c a +-=-( );(2)a b c a -+=-( ); (3)a b c a --=+( ).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2)a b c a b c --=-- B.3(3)m n a b m n a b -+-=++-

C.23(23)x y x y -+=-+- D.241(2)(41)a b c a b c --+=--- 3.填空:⑴ (1)(1)[m n m n ---+=( )1][-( ) 1]+

⑵ ()()[x y z x y z z -+-++=+

( )] [ ]2z =-( )2.

4.运用乘法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⑴ (2)(2)x y x y +++-. ⑵ 2

(1)a b +-.

⑶ 2

(21)a b ++.

⑷ 2

()a b c --.

⑸ (21)(21)x y x y -++-

15.3整式的除法(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 1.x

2 . x 3

=______, ( x 2 )3 =_______, ( x

2 . y

3 )3

=________.

2.计算:(x+y) (x-y) =________

3.计算:(2x –3y) (3y ﹢2x) =____________

4.计算:(x ﹢3y) 2

=____________ 5.计算:(x –5) 2 =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计算:

1. 28÷23 2. 57÷54 3. a8÷a2(a≠0) 4. (-2005)0 5. a3÷2a2 6. 103÷103 7. a m÷a n

8.(2a)7÷(2a)4 9.(a+b)9÷(a+b)3

15.3整式的除法(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1.(-0.5)0 = 2.37÷34 = 3.a

2.a( )=a8 (a≠0) 4.(-2)5÷(-2)3 = 5.x m÷x2=

基础训练

1.54x3÷9x=(54÷9 )( x3÷x)=

2.-21x3y4÷7xy2= (-21÷7 )( x3÷x)( y4÷y2)=_________

3.6x2y3÷2xy= 4. -42x2y3÷(-6x y3)=

5.-21a3b4÷7ab= 6.x4+m÷x m-2= 计算:1. (

2

1

-a4x4) ÷(

6

1

-a3x2) 2.(8×109) ÷(-2×105)

4.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108/秒,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5×104米/秒,试问: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的多少倍?

15.3整式的除法(第三课时)

课前小测

1.14m2n3÷(-2n3) = 2.7a5b3÷(-3a3b) = 3.-20x4y3÷2x2y =____________ 4.(6×108 )÷(3×102 )=____________ 5.a m+7÷a m-5 =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ma+mb+mc)÷m = 2.)

3(

)

6

9(2

2ab

ab

b

-=3.(16x3-8x2+4x) ÷(-2x) = 5.

=

÷)

3

1

(

)

(

)

(33

2

2

3xy

y

x=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a2+a3=a5 (B)(3a)2=6a2 (C)(a+1)2=a2+1 (D)a6÷a2=a4

5.=

÷

-+

+

+

+

+1

4

2

1

3

1

24

)

20

12

(m

m

m

m

m

m b

a

b

a

b

a

6.(9x4y+5x2 y2-8xy4-8xy3+18 x3 y)÷ 2xy =

7.(-34y 4-17y 2

-51y) ÷(-17y) = 8.先化简,再求值:

2

2

[(2)(2)2(2)]()xy xy x y xy +---÷,其中10x =,1

25

y =-.

15.4因式分解(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

1.)4()8(233y x y x ÷-= 2. 2

42)()(ab ab -÷= 3.)4()2(2

3

5

b a b

c a -÷- = 4.)2(4121

2-+-÷n n a a

5.)104()106(5

7

?-÷?=

基础训练

1.把一个 分解成 的形式,象这样的 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 .

2.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 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3.下列各式从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

(1))3)(3(92

2

-+=-xy xy y x ( ) (2) a a a a 42)2(22

-=- ( )

(3) )1(2-=-x x x x ( ) (4)2)3(23+-=+-x x x x ( )

4.多项式32232015y x z y x -的公因式是( ) A .xy 5 B.2

2

5y x C.y x 2

5 D.3

3

20y x 5.填表:

6.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

2

123xy x - 2. 2

2

426y xy y x ++ 3.)(10)(15b a c b a ---

4.利用分解因式进行计算: 7.642×8.69+23.58×0.869

15.4因式分解(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 am 422

-= ;2.3

4

2

4

y a x a -=

3.)()(2

2

2

2

d c b d c a +-+= ;4.)3(2)3(4x b x a -+-= 5已知2=+b a ,3=c ,则bc ac += 基础训练

1.把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反过来,就得到 . 即两个数的 ,等于这两个数的 与这两个数的 的积. 2.下列各多项式能用平方差来因式分解的是( )

A .22b a +

B .22n m --

C . 29x - D.2

1x +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⑴ 92+-a ⑵ 3

282b b a - ⑶ )()(2

n m n m +-+

⑷ 4

4n m - ⑸ 2

2

)(9y)16(x y x --+

2.用因式分解计算:2

2

71.229.7-= . 3.如果=+b a 2008,1=-b a ,那么=-2

2

b a .

4.若多项式M a +2

4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则单项式M = (只写一个).

15.4因式分解(第三课时)

课前小测 因式分解:

1.2

2

4981y x -= 2.1252

2

-y x = 3.4

81x - = 4.9)2(2

-+y x = 5.2

2

)()(y x y x --+= 基础训练

1.下面多项式哪个是完全平分式?( )

A .122-+x x C.241x + B.1442++a a D.2

2b ab a ++ 2.若2

2

8kb xy x --是一个关于x 、y 的完全平分式,则k 的值是( ) A .12 B .-16 C .-12 D .16

3.因式分解:⑴ 36122

+-m m ⑵ 22

4

1y xy x ++

⑶ 1)(2)(2++++b a b a ⑷ 2

29)(6)(x y x x y x ++-+

⑸ 3

2

2

3

242ab b a b a +-

3.已知2592++mx x 是完全平分式,求m 的值.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下学期) 1课藤野先生 一、1 fēi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蔼畸逊寓匿疾 诲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3)这里是反语,丑陋。(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 (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4(1)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 二、(一) 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 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 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 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使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 辞手法增强这种表达效果。7 “时时记起”是因为“在我所认为我师 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 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 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 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 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9略 10 (1)这些词 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2)“喝采”说明这些闲 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水准,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a=1 B.a2+a2=2a4 C.a2?a3=a5D.(a﹣b)2=a2﹣b2 2.已知x+y﹣3=0,则2y?2x的值是() A.6 B.﹣6 C.D.8 3.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A.﹣3 B.3 C.0 D.1 4.计算(a﹣b)(a+b)(a2+b2)(a4﹣b4)的结果是() A.a8+2a4b4+b8B.a8﹣2a4b4+b8C.a8+b8D.a8﹣b8 5.多项式﹣5mx3+25mx2﹣10mx各项的公因式是() A.5mx2B.﹣5mx3C.mx D.﹣5mx 6.若(a m b n)3=a9b15,则m、n的值分别为() A.9;5 B.3;5 C.5;3 D.6;12 7.已知x+=5,那么x2+=() A.10 B.23 C.25 D.27 8.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 A.±2 B.2 C.﹣2 D.4 9.已知x2﹣3x+1=0,则的值是() A.B.2 C.D.3 10.在式子中,分式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1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A.±2 B.2 C.﹣2 D.0 12.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A.(a2﹣1)2B.(a2﹣1)(a2+1)C.a2+1 D.(a﹣1)4 13.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2 D.x≥2

14.计算的结果是() A.a﹣b B.b﹣a C.1 D.﹣1 15.化简的结果是() A.﹣1 B.1 C.1+x D.1﹣x 二.解答题(共15小题) 16.已知a+b=5,ab=6.求下列各式的值: (1)a2+b2 (2)(a﹣b)2. 17.分解因式 (1)4n(m﹣2)﹣6(2﹣m) (2)x2﹣2xy+y2﹣1. 18.将4个数a b c 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叫做2阶行列式,若=8.求x的值. 19.因式分解: (1)2x2﹣4x+2; (2)(a2+b2)2﹣4a2b2. 20.解方程﹣2. 21.化简下列各式: (1)(x﹣1)2(x+1)2﹣1; (2)÷(﹣x+2)+. 22.解方程:1+=. 23.解分式方程:=﹣. 24.若a2﹣a﹣6=0,求分式的值. 25.解分式方程:=+1. 26.解方程:+=4. 27.计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反馈 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én 二、B 三、1.B E F 2.B A E 四、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 1.不能互换。“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 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 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ān 6.zè 7.qiú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 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A 在x 轴负半轴上,B (0,-4),点E (-6,4)在射线BA 上, (1) 求证:点A 为BE 的中点 (2) 在y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F, 使 ∠FEA=45°,求点F 的坐标. (3) 如图,点M 、N 分别在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上,MN=NB=MA ,点I 为△MON 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BI 分别交y 轴正半轴、x 轴正半轴于P 、Q 两点, IH⊥ON 于H, 记△POQ 的周长为C△POQ.求证:C△POQ=2 H I.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2 (0,)7 F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过E 点作EG ⊥x 轴于G ,根据B 、E 点的坐标,可证明△AEG ≌△ABO ,从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 (2)过A 作AD⊥AE 交EF 延长线于D ,过D 作DK ⊥x 轴于K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到△AEG ≌△DAK ,进而求出D 点的坐标,然后设F 坐标为(0,y ),根据S 梯形EGKD =S 梯形 EGOF +S 梯形FOKD 可求出F 的坐标; (3)连接MI 、NI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证得△MIN ≌△MIA ,从而得到∠MIN=∠MIA 和∠MIN=∠NI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AIB=135°×3-360°=45°再连接OI ,作IS⊥OM 于S, 再次证明△HIP ≌△SIC 和△QIP ≌△QIC ,得到C △POQ 周长. 试题解析:(1)过E 点作EG⊥x 轴于G , ∵B (0,-4),E (-6,4),∴OB=EG=4, 在△AEG 和△ABO 中,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无答案)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桃花源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 ..缤纷: (3)仿佛 ..若有光仿佛:(4)才.通人才: (5)豁然开朗 ..俨然:..开朗:(6)屋舍俨然 (7)阡陌 ..交通:..交通阡陌:(8)阡陌交通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悉: (11)并怡然 ..自乐怡然:(12)具.答之具: (13)咸.来问讯咸: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15)皆叹惋 ..叹惋:(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17)欣然规.往规:(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寻.病终寻: (22)后遂无问津.者津: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 ..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 (3)欲穷.其林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4)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5)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6)其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 训练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2、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⑵声音的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②真空不能传声⑶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3、声速:⑴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⑷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5、人耳的构造:⑴外耳: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两部分。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锤骨、砧(zhen)骨、镫骨。耳骨(又叫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⑶内耳:耳蜗、半规管(共三条) 6、鼓膜是怎样工作的: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紧,也可伸展。当声波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后,鼓膜就随着声波振动,并将这种震动传给听小骨。 7、双耳效应:⑴定义:人都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⑵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的原因: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同;②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时间有先后;③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8、乐音的三个特征: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⑵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和发音体的振幅有关)⑶音色: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因人而异(只所以能区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就是因为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9、频率的概念: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10、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1、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2、次声的特点: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破坏性强。 13、响度和音调的区别:⑴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只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⑵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反之亦然。如老牛和蚊子发出的声音。 14、思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自己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和自己说话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为什么?提示: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听到的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是说话人的声音;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噪声的界定:①从物理学角度: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音;②

2019-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质量检测(无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4,则x 可能取的值是( ) A. 5 B. 7 C. 5或7 D 不能确定 2.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9+4=5 B. 2363=? C.416±= D.2)2(2=-- 3. 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 A.对边相等 B. 对角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是轴对称图形 4.下列关系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A.x y 35-= B.12-=x y C. x y 5= D.82+=x y 5.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E,F 分别是AB,AC 的中点,如果EF=2,那么ABCD 的周长是( ) A.4 B. 8 C. 12 D.16 6.若22=+b a ,2=ab ,则22b a +的值为( ) A. 6 B. 4 C. 23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若式子1-x ,有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在?ABCD 中,CM ⊥AD 于点M,CN ⊥AB 于点N,若∠B =45°,则∠MCN= 9.如右图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0.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要使四边形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只需填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即可) 1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 ,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 x 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则y = 其中的变量是 ,常量是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10,0)(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计算(1) ( )() 5122048--+ (2))273(3+ 14. 在Rt △ABC 中,∠ο90=c (1)若AC=6 BC=8,求AB 的长 (2)若AC=5 AB=13,求BC 的长 15.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ACD=ο30,AB=4 (1)判断△AOD 的形状 (2)求对角线AC,BD 的长 学校 姓名 班级 座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复习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基础训练试题 练习3 1、使分式 2 2--x x 有意义的是 2、若要使分式 9 63 2 +--x x x 有意义,则x . 3、当x 时,分式x x 321--有意义。 4、当m 时,代数式 . 5、当x 时,分式2 42 +-x x 的值为零。 6、当分式 3 492 2+--x x x 的值为零时,x 的值为 7、当x 时,分式2 42 +-x x 的无意义; 8、下列各式:()x x x x y x x x 2 225 ,1,2 ,34 ,15 1+---π其中分式共有 个。 9、已知:3 1 1=-y x ,求y xy x y xy x -+--22的值. 10、若4x =5y ,则 2 2 2y y x -的值是 11、已知a+b =2,ab =3,则b a 11+= . 12、若b a b a += +111,则b a a b += 13、若a –b =2ab ,则b a 11-的值为 14、已知1a a +则1a a -= . 15、 y x y -2, y x +1, 2 2 2y x y x -+的最简公分母是 . 16、已知 1 1 121 1 2 -- ++ -m m m 的值等于0,则m 的值是 .

17、请写出一个根为1的分式方程: . 18、下列四个分式的运算中,其中运算结果正确的有( ) ①b a b a +=+2 11; ②() 323 2a a a =;③ b a b a b a +=++2 2; ④3 1 932-= --a a a ; A .0个 B .1个 C.2个 D. 3个 19、若d c b a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2 2 d c b a = B. d c d b c a =++ C. b c d a = D. m d m c b a ++= 20.若2 2 2 120.3,3,,33a b c d --????=-=-=-=- ? ????? ,则a 、b 、c 、d 的大小关系为( ) A .ad>a>c C .a

八年级语文基础训练

八年级语文基础训练 八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八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三)一、基础知识(20分):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4分)():A、骷髅(ɡū )仄歪(zè)瓦砾(lì)焦灼(zhuò)B、诘问(jìé)地窖(jiào)奔丧(sānɡ)颠沛(pèi)C、噩耗(è)交卸(xiè)狼藉(jí)荒谬(miù)D、惊悚(sǒng)霹雳(pī)文绉绉(zhōu)吊唁(yàn)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8分):名符其实()转弯末角()触目伤还()漠名其妙()底眉顺眼()眼花了乱()荡然无荐()连声若若()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4分)():A、谁也不会否认珠江不是向东流的。 B、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4、选出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4分)():A、由于推行台独政策,逆潮流而治,陈水扁政权已经日薄西山。 B、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C、这次跑楼梯比赛,到终点时,选手们个个都已经气息奄奄。 D、篮球赛输了,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 二、积累与综合实践(38分):(一)默写(28分):1、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2、斯是陋室,。 3、,草色入帘青。 4、,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 6、予独爱莲之,。 7、亭亭净植,。 8、菊,;牡丹,;莲,。 9、《大道之行也》中,这句话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脉相承,提倡人类的博爱精神。 10、文中一句,提倡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启发和推动人们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 (二)综合实践(10分):随着手机在中小学得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 不久前,某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 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2、1mm。0.68。3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4A。5B。6D。7D。8D。9C。10D。11B。 水平提升12偏小。13A。14B。15A。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 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量它 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静止。2江岸。竹排。3船。江岸。4位置。参照物。5A。6B。7B。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水平提升 9地球。24。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11C.探索研究12C。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 参照物。(2)能。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 v=s/t。m/s。km/h。3.6。2B。3A。4C。5C。6D。7、4m/s 水平提升 8 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9、3。15。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2)该路段车辆 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12。 11C。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知识 1、 v=s/t。路程。时间。卷尺。停表2略。3(1)匀速。6。 (2)1.2。(3)小于。水平提升4(1)5min(2)72km/h。5、80km/h。200km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L1的蚊香 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cm。min。s。2、20。18。3、1.2米每秒。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4岸边。静止。5静止。后。后。6、1250。7、闪电。传播时间。停表。S=vt。8、白烟。提升。 12、29。二、9D。10C。11B。12B。13C。14C。15D。16A。17A。18B。 19A。三、20、1mm。3.15。21、(1)0.6000。(2)20。(3)s/t。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基础习题练习:综合试卷 (2)

期末复习(八) 一、填空题 1.在DEF ABC ??和中,若E B ∠=∠,AB=6,BC=8,EF=4,则: (1)当DE= 时,ABC ?~DEF ?; (2)当DE= 时,ABC ?~FED ? 2.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为m:n ,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n:m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3.一个三角形的各边之比为3:6:7,和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边为4.8cm.则它的最大边为 cm 。 4.若两个相似三角形DEF ABC ??与的相似比为a:b ,则ABC DEF ??与的相似比为 。 5.若5x=7y,则x:y= 。 6.已知532c b a ==,则b c b a ++= 。 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2:3,则其对应周长比为 。 8.用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若ab,则5-2a 5-2b ; (3)若ab,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 a m +>b m + B .a 21--< C .a b -<0 D .m a >m b 2.不等式组????? -≥+0 20 2 3πx x 的整数解是( )。

八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基础训练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基 础训练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统计基础题1. 在共有15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2. 某次测试中,随机抽取了10份试卷,成绩如下:(单位:分)76,82,94,83,90,88,85,85,83,8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85, B.85,85 C.84,85 D., 3. 某品牌皮鞋店销售同种品牌不同尺码的男鞋,采购员再次进货时,对于男鞋的尺码,他最关注下列统计资料中的() A.众数 B.中位数 C.加权平均数D.平均数 4. 北京市2007年5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A.28℃ B.29℃ C.30℃D.31℃ 5. 某校社会实践小组八位成员上街卖报,一天的卖报数如下表: 成员 卖报数 (份) 则卖报数的众数是() A.25 B.26 C.27 D.28 6. 某学校举行理科(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综合能力比赛,四科的满分都为100分.甲、乙、丙三人四科的测试成绩如下表:综合成绩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测试成绩的:1:1:的比例计分,则综合成绩的第一名是()

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甲95 85 85 60 乙80 80 90 80 丙70 90 80 95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7. 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已售出服装型号的()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最小数 8. 一组数据:-2,-1,0,1,2的方差是()A.1 B.2 C.3 D.4 9. 甲、乙两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5次,命中的环数如下表: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8 5 7 8 7 乙7 8 6 8 6 A.甲的平均数是7,方差是 B.乙的平均数是7,方差是 C.甲的平均数是8,方差是 D.乙的平均数是8,方差是 10. 刘翔在出征北京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2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道刘翔这20次成绩的()A.众数 B.平均数 C.频数 D.方差 11. 六个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投进的个数分别为2,3,3,5,10,13,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为() A.3 B.4 C.5 D.6 12. 一位卖“运动鞋”的经销商到一所学校对9位学生的鞋号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号码为:24,22,21,24,23,20,24,23,24.经销商最感兴趣的是这组数据中的()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2019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所以,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使用得

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水准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水准, 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 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 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 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 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 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 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 过长江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