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法还原法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铝法还原法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铝法还原法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铝法还原法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铝法还原法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1 参考标准

化验室工作手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料、铁矿的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3 试验仪器及药品试剂

3.1 高锰酸钾(10%)

3.2 磷酸(比重1.7)

3.3 铝片

3.4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

3.5 电炉

3.6 洗瓶

3.7 1:1盐酸

4 试验过程

准确称取试样0.5克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5滴10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5ml密度为1.7的磷酸,加热至试样充分溶解(此时溶液应是紫色或绛紫色并呈油状,不再产生气泡),取下稍冷,慢慢加入20ml(1+1)盐酸,在不断摇动下微热煮沸,以逐去氯气,使溶液呈黄色,立即加入铝片一段(约为0.13克用铝丝也可以),盖上瓶盖,继续微热煮沸,并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变成无色,待金属铝片完全溶解后,取下,用水冲洗瓶内壁,并稀释至约为150ml:加5g/L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溶液5~6滴,用0.03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

5氧化铁的百分按下式计算:

C×V×79.84

XFe2O3=————————×100%

m×1000

式中: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ml;

M——试样的质量,g;

79.84——1/2Fe2O3的摩尔质量,g/mol。

6 注意事项

6.1磷酸和金属铝片都可能含有微量铁,所以每一批都应做空白试验。

6.2金属铝片质量应固定,约0.13克,磷酸用量也应固定在5毫升,这样才能得到固定的空

白值。

6.3金属铝片必须一次加足,若分几次加入,使测定结果偏低。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日常食品检测中,还原糖是一个常规理化检验项目,涉及的样品种类很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及果蔬制品叶等。目前还原糖的检测分二大类,一类是具体检测某一还原糖含量,如葡萄糖、果糖等;一类是测定还原糖总量,还原糖总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滴定法,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是国标GB/T 5009.7-2008中的第一法:直接滴定法。本文讨论的是后者。 检测原理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与乙液混合后,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此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2)当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与还原糖共热时,酒石酸钾钠铜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物,而还原糖的醛基或酮基则被氧化为羧基,生成还原糖酸。 (3)当还原糖将溶液中酒石酸钾钠铜耗尽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可将亚甲基蓝还原而呈无色,指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4)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与红色的氧化亚

铜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无色络合物,利于终点的判定。

检测原理的补充性解释 酒石酸钾钠作用。既然实验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那么硫酸铜遇碱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不利于实验正常进行,必须使其(铜离子)在可溶状态下才行,酒石酸钾钠与铜离子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是可溶的,从而达到了目的。 亚铁氰化钾作用。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如铁、锰、钴等金属离子,或样品处理时,沉淀剂乙酸锌过量了,都会消耗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的亚铁氰化钾,当亚铁氰化钾被过量消耗时,不能有效络合氧化亚铜,致使滴定终点不显无色而显暗红色。可另配制亚铁氰化钾溶液,滴定时往锥形瓶中适量添加,标准与样液添加量一样。 定量标准物质。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硫酸铜的铜离子(Cu2+)为此滴定反应的定量标准物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氢氧化钠提供了强碱性环境,故国标GB/T 5009.7-2008中5.2:“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的体积量取精度应改为“5.00mL”,否?t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达不到该标准的要求:“还原糖含量≥10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还原糖被氧化反应式。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的反应,以葡萄糖为例,常见的有下面3式,(6)式中,电子转移数为2,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7)式中,电子转移数为6,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二酸;(8)式中,电子转移数为6,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伴随脱羧基反应,有碳酸根产生。

试验2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2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还原糖在碱性环境下将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加硫酸铁后,氧化亚铜被氧化为铜盐,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再查表得还原糖量。 2.适用范围 GB5009.7-85,本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测定。 3.仪器 (1) 滴定管 (2) 25ml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 (3) 真空泵 (4) 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4.1 6 mol/L盐酸: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4.2 甲基红指示剂:称取10mg甲基红,用100ml乙醇溶解。 4.3 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4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34.639g硫酸铜(CuSO4·5H2O),加适量水溶解,加0.5ml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4.5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与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4.6精制石棉:取石棉先用3mol/L盐酸浸泡2~3天,用水洗净,再加2.5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倾去溶液,再用热碱性酒石酸铜乙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3mol/L 盐酸浸泡数小时,以水洗至不呈酸性。然后加水振摇,使成微细的浆状软纤维,用水浸泡并贮存于玻璃瓶中,即可用做填充古氏坩埚用。 4.7 0.10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4.8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9 硫酸铁溶液: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溶解后,慢慢加入100ml硫酸,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L。 4.10 3mol/L盐酸:量取3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20ml。 5. 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5.1.1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0.5~2 g固体样品(吸取2~10 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加入1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 4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此步骤目的是沉淀蛋白) 5.1.2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原体积1/4后(注:如果蒸发时间过长,应注意保持溶液pH为中性),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混匀。以下按5.1.1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

铝热反应

铝热反应: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 可简单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2O3、Fe3O4、Cr2O3、V2O5等)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 铝热反应方程式是: 2Al+Fe2O3=Al2O3+2Fe 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 上面这个是代表性的方程式有很多 四氧化三铁:效果 8Al+3Fe3O4=4Al2O3+9Fe 二氧化锰: 4Al+3MnO2=2Al2O3+3Mn 五氧化二钒: 10Al+3V2O5=6V+5Al2O3 铝热反应: 实验反应化学方程式: 氧化铁: 2Al+Fe2O3=Al2O3+2Fe 二氧化锰: 4Al+3MnO2=2Al2O3+3Mn (反应条件都为高温) 实验操作: 1.取一张圆形滤纸,倒入氧化铁粉沫,再倒入铝粉。 2.将两者混合均匀。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将其中一个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个漏斗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 3.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混合均匀的氧化铁粉沫和铝粉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4.可以看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三氧化二铁粉沫和铝粉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纸漏斗被烧穿,有熔溶物落入沙中,待熔溶物冷却后,除去外层溶渣,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落下的是铁珠,这个反应叫铝热反应。反应生成铁和三氧化铝。 利用铝的强还原性和铝转化为氧化铝时能放出大量热的性质,工业上常用铝粉来还原一些氧化物,这类反应被称为铝热反应. 例如,在焊接铁轨时,人们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置换出的铁以熔融态形式流出.让熔融的铁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结在一起. 此外,铝热反应还可以表示铝元素置换其他金属元素(如锰等)的氧化物置换出该金属元素。实验注意事项: 首先,铝热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没有较好有效的防火和耐高温措施,不适合在家里或房间里做该实验,否则容易造成化学烫伤,化学火暴火乍等事故。如果对铝热感兴趣,可以选择室外或者安全的有防火措施的房间进行实验,并建议用氧化铁作为金属氧化物,并严格控制反应物量的大小,建议铝粉可稍微过量,以使金属氧化物完全反应。在使用镁条时请注意,镁条必须打磨光亮,并且要10厘米左右,太短热量不够,太长燃烧时间太长,并造成浪费。建议不要在承接容器中加水,否则水高温分解的氢气容易产生化学火暴火乍。切忌不能在反应物附近放可燃物,易燃物或玻璃等易爆物品。当用氯酸钾作氧化剂时,切不可加大剂量,否则会引起物理火暴火乍和化学火暴火乍,在点燃反应物之前,先撤离周围人员,并保持一段距离。 在点燃镁带时,可使用高温打火机,喷火枪或酒精灯。发现镁条逐渐变黑和闪火星时,说明镁条已经吸收了够多的热量,马上要燃烧了,这时要继续加热,并准备撤离。点燃镁带后,要赶快离至适合的距离,实验者必须戴墨镜或防强光的设备观察实验现象,以防止被铝热反应的强光灼伤眼睛。绝对不允许在反应物旁观察反应现象。反应时,会有900~1500摄氏度的高温的金属熔融物喷出,这时要隔离周围人员,不得靠近。反应结束后,不可用水浇灭,要等其自然冷却。 进行反应时,容易造成剧烈反应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等,建议不要用相机进行拍摄,如需拍摄分析,最好用耐强光的镜头,或在镜头上装上黑色胶片等。 冷却结束后,可看见被还原的金属,该金属可收藏或再使用。

实验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标准曲线法)

实验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标准曲线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加深理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的构造。 2.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元素含量的分析技术。 二、方法原理 金属铬和其他杂质元素对铁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基本上没有干扰情况,样品经盐酸分解后,即可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 标准曲线法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是在数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成一定比例的标准溶液,用适当溶剂稀释至一定体积后,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出它们的吸光度,以加入标推溶液的质量(μ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试样经适当处理后,在与测定标准曲线吸光度的相同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一般采用插入法测定,即将试样穿插进测定标准溶液中间进行测量),根据试样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即可查出试样溶液的含量,再换算成试样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铁元素空心阴极灯。 3.空气压缩机。 4.瓶装乙炔气体。 5.(1+1)盐酸溶液。 6.浓硝酸 7.铁标推溶液(储备液),·mL-1:准确称取高纯金属铁粉1.000g,用30mL盐酸(1+1)溶解后,加2~3mL浓硝酸进行氧化,用蒸馏水稀释至1L,摇匀。 8.铁标准溶液(工作液),100μg·mL-1:取上述铁标准溶液(储备被),用盐酸溶液(ω=稀释10倍,摇匀。 四、内容与步骤 1.试样的处理(平行三份) 准确称取o.2g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入1+1盐酸5mL,微热溶解,移入50 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测。 2.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取6个洁净的50mL容量瓶,各加入1+1盐酸5mL,再分别加入,,,,,铁标准溶液〔工作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测。 3.仪器准备 在教师指导下,按仪器的操作程序将仪器各个工作参数调到下列测定条件,预热20min:分析线: 271.9nm 灯电流: 8mA 狭缝宽度: 0.1mm 燃器高度: 5mm 空气压力:1.4kg/cm2乙炔流量: 1.1L/min 空气流量:5L/min 乙炔压力: 0.5kg/cm2 4.测定标准系列溶液及试样镕液的吸光度。

农检2班 20117701201 梁丽嫦 项目10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一、填空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裴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A(甲)液是碱性酒石酸铜钾液,B(乙)液是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一般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标定。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是亚甲基蓝,掩蔽Cu2O的试剂是亚铁氰化钾,滴定终点为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2、还原糖的测定是一般糖类定量的基础,这是因为,还原糖具有还原性,非还原性糖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3、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滴定速度。 二、名词解释 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就是易溶于水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是指任何一种分子中含醛基或在溶液中能通过异构化产生醛基的糖。 总糖是多羟基醛(酮)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一类化合物.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三、选择题 1、( 1 )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葡萄糖(4)淀粉 2、直接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 3 )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 (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 3、费林氏A液、B液( 3 )。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 (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并混合使用。(4)上述方法都可以 四、简答题 1、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直接滴定法对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由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试样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试样浓度是否适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_国标.pdf

食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还原糖在碱性环境下将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加硫酸铁后,氧化亚铜被氧 化为铜盐,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氧化亚同含量,再查 表得还原糖量。 2.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 测定。 3.仪器 (1)滴定管 (2) 25ml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 (3)真空泵 (4)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6 mol/L盐酸: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甲基红指示剂:称取10mg甲基红,用100ml乙醇溶解。 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硫酸铜(CuSO4·5H2O),加适量水溶解,加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与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 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精制石棉:取石棉先用3mol/L盐酸浸泡2~3天,用水洗净,再加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倾去溶液,再用热碱性酒石酸铜已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3 mol/L 盐酸浸泡数小时,以水洗至不呈酸性。然后加水振摇,使成微细的浆状软县委,用水浸泡并贮存于玻璃瓶中,即可用做填充古氏坩埚用。 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硫酸铁溶液: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溶解后,慢慢加入100ml硫酸,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L。 3mol/L盐酸:量取3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20ml。 5. 操作方法 样品处理: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 2 g固体样品(吸取2~10 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摇匀。加入1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 4 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此步骤目的是沉淀蛋白)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 原体积1/4后(注:如果蒸发时间过长,应注意保持溶液pH为中性),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 水,混匀。以下按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含多量淀粉的食品:称取2~10 g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200 ml水,在45℃水浴中加热 1 h,并时时振摇。(注意:此步骤是使还原糖溶于水中,切忌温度过高,因为淀粉在高温条件下可糊化、水解, 影响检测结果。)冷却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吸取200 ml上清液于另一250 ml容量瓶中,以下按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含有脂肪的食品:称取2~10 g样品,先用乙醚或石油醚淋洗3次,去除醚层。加入50ml水混匀,以下按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样品测定: 吸取50ml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于400ml烧杯中,加入25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25ml乙液,于烧杯上盖一表面皿,加热,控制在4min内沸腾,再准确煮沸2min,乘热用铺好石棉的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抽滤,并用60℃热水洗涤烧杯及沉淀,至洗液不成碱性为止。(注: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试剂的反应一定要在 沸腾状态下进行,沸腾时间需严格控制。煮沸的溶液应保持蓝色,如果蓝色消失,说明还原糖含量过高, 应将样品溶液稀释后重做。)将古氏坩埚或垂融坩埚放回原400ml烧杯中,加25 ml硫酸铁溶液及25ml水,用玻棒搅拌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以L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50ml水,加与测样品时相同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硫酸铁溶液及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 白实验。 6. 计算: X1=(V-V0)×N×(1) 式中: X1--样品中还原糖质量相当于氧化亚铜的质量,mg;

实验一 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一.目的 1.掌握还原糖定量测定的基本原理; 2.学习比色定糖法的基本操作;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在碱性的条件下,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共热,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物质),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在540nm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消光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分别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 (1)25ml刻度试管(2)玻璃漏斗(3)三角瓶(4)100ml容量瓶3个(5)刻度吸管(1ml,2ml,3ml)(6)恒温水浴(7)沸水浴(8)电子天平(9)分光光度计2.试剂; (1)1mg/ml葡萄糖标准液(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3)碘碘化钾溶液(4)酚酞指示剂(5)6ml/L HCI (6)6ml/L NaOH 3.材料:食用面粉 四.操作步骤 将各管摇匀,在沸水中加热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再以蒸馏水定容至25min,用试管塞塞住试管口,颠倒混匀。在540nm波长下,用0号试管调零,分别读取1~6号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样毫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 (1)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准确称取3g使用面粉,放在100ml三角瓶中,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50ml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中保温20min,使还原糖浸出。过滤,用20ml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 (2)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和提取:准确称取1g使用面粉。放在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10ml 6mol/L HCI及15ml蒸馏水,置于水浴中加热水解30min。待三角瓶中水解液冷却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mol/LNaOH中和至微红色,过滤,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三角瓶及滤纸,将滤纸全部收集砸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精确吸取10ml 定容过的水解液,移入另一100ml的容量瓶中,以水稀释定容,混匀,作为总糖待测液。 六、结果处理 (1)由管○1、○2吸光度平均值在葡萄糖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还原糖毫克数为:0.167mg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缺点

主要有以下优点: 1 选择性强。这是因为原子吸收带宽很窄的缘故。因此,测定比较快速简便,并有条件实现自动化操作。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共存元素的辐射线或分子辐射线不能和待测元素的辐射线相分离时,会引起表观强度的变化。 而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来说:谱线干扰的几率小,由于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得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即便是和邻近线分离得不完全,由于空心阴极灯不发射那种波长的辐射线,所以辐射线干扰少,容易克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产生干扰。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有时甚至可以用纯标准溶液制作的校正曲线来分析不同试样。 2、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是ppm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10-14克。常规分析中大多数元素均能达到ppm数量级。如果采用特殊手段,例如预富集,还可进行ppb数量级浓度范围测定。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由于灵敏度高,需要进样量少。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试样用量仅需试液5~100l。固体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仅需~30mg,这对于试样来源困难的分析是极为有利的。譬如,测定小儿血清中的铅,取样只需10l即可。 3 分析范围广。发射光谱分析和元素的激发能有关,故对发射谱线处在短波区域的元素难以进行测定。另外,火焰发射光度分析仅能对元素的一部分加以测定。例如,钠只有1%左右的原子被激发,其余的原子则以非激发态存在。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只要使化合物离解成原子就行了,不必激发,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目前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定的元素达73种。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定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的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间接测定有机物;就样品的状态而言,既可测定液态样品,也可测定气态样品,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某些固态样品,这是其他分析技术所不能及的。 4、抗干扰能力强。第三组分的存在,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动,对原子发射谱线强度影响比较严重。而原子吸收谱线的强度受温度影响相对说来要小得多。和发射光谱法不同,不是测定相对于背景的信号强度,所以背景影响小。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待测元素只需从它的化合物中离解出来,而不必激发,故化学干扰也比发射光谱法少得多。 5、精密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较好。在日常的一般低含量测定中,精密度为1~3%。如果仪器性能好,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法,精密度为<1%。无火焰原子吸收法较火焰法的精密度低,目前一般可控制在15%之内。

直接滴定法测食品中还原糖实验报告

1.目的 掌握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的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原理 样品经前处理提取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标准溶液,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根据样液消耗体积,计算样品中还原糖量。3.试剂 3.1碱性酒石酸铜标准溶液(还原糖因数f/mg·10mL-1) 3.1.1甲液:称取23.10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 并稀释至100mL 3.1.2乙液: 称取115.33g酒石酸钾钠及33.30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用水稀 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瓶中 3.2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mL.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3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 至100mL 3.4盐酸 3.5葡糖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7.0000g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量的纯葡 萄糖加水溶解,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7mg葡糖 糖 4.仪器 碱式滴定管、电炉 5.样品 硬糖(m样=5.8002g) 6.操作 6.1样品处理 称取样品5.8002g置于小烧杯中,加40mL水,40℃微热溶解,冷却后加40mL水,调节PH至中性,加水定容至100mL,过滤后收集滤液即为样品溶液。 6.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150mL三角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要求控制在2min内沸腾),然而趁热以每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

铝热反应实验教案

铝热反应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演示,了解铝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2、通过自己动手做试验,懂得铝能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演示铝热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语言描述能力。 3、通过铝热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法验证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铝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教师在实验室里演示如下实验 ①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在跟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 ②将漏斗架在铁架台上,漏斗下面铺上一层沙土 ③用药匙取一勺铝粉,四勺铝粉均匀混合,倒入纸漏斗,再在粉末表面均匀撒上少量氯酸钾。 ④用酒精点燃打磨好的镁条,迅速将燃着的镁条插入混合粉末中,观察现象。 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固体混合物发生微小爆炸同时底部漏斗被烧穿,有熔融物掉落。 上述实验中掉落的熔融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 作出假设 1.熔融物可能是铁; 2.熔融物可能是铝; ....... 实验探究 用吸铁石靠近已经凝固的熔融物,发现该凝固的熔融物吸附在吸铁石上。

获得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实验结论 1、该反应产生的熔融物是铁。 2、反应中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触发了铝与氧化铁的反应,并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是生成的铁单质熔融。 教师总结 该熔融物的确是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铁,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该反应被用于铁轨与铁轨之间焊接。 板书设计 铝热反应 1、实验目的:熟悉铝热反应的操作过程、反应现象,了解铝热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3、实验仪器和药品:铝粉、氧化铁、镁条、氯酸钾、滤纸、铁架台、酒精灯、沙土 实验过程: ①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在跟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 ②将漏斗架在铁架台上,漏斗下面铺上一层沙土 ③用药匙取一勺铝粉,四勺铝粉均匀混合,倒入纸漏斗,再在粉末表面均匀撒上少量氯酸钾。 ④用酒精点燃打磨好的镁条,迅速将燃着的镁条插入混合粉末中,观察现象。 4、实验结果:有熔融物产生,并放出大量的热

淀粉、总糖、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淀粉、总糖、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淀粉的测定方法---蒽酮法 一( 原理 用乙醇将烟叶中可溶性糖浸出并分离出去,而后烟叶中淀粉用适量Hcl,因淀粉在稀酸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再按葡萄糖测定进行。根据葡萄糖的含量从而算出淀粉含量。二( 仪器设备 三角瓶50ml 容量瓶100ml 移液管10ml、1ml 漏斗圆底烧瓶1000ml 离心管和离心机水浴锅温度计烘箱滤纸天平分光光度计 三( 试剂 盐酸乙醇氢氧化钠蒽酮 四、试剂的配制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1. 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称取无水葡萄糖(AR级)0.1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毫升,用前取此液10毫升,再用水稀释至100毫升。 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干洁刻度试管,依次移入葡萄糖标准液 (100μg/ml)0,0.20,0.40,0.60,0.80,1.00ml后,再从1至6试管依次补加1.0,0.8,0.6,0.4,0.2,0ml蒸馏水后,再分别加入蒽酮试剂5毫升,于沸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记录OD值,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3. 80%乙醇的配制取400毫升乙醇加水定容至 500ml 4. 1当量的盐酸配制 43毫升浓盐酸加水定容至500ml 5. 10%氢氧化钠配制 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 6. 蒽酮试剂:1克蒽酮溶于72%的HSO1000ml(98%的HSO+240的蒸馏水),棕色瓶冰箱2424

保存2,3周。 五实验步骤 1. 分离出水溶性糖 0.1g样置于离心管中加入8毫升80%乙醇 80?水浴浸 提30分钟冷却后离心(3600转)5分钟残渣再加入 8ml80%乙醇。重复三次 2. 水解 残渣用1当量的盐酸15ml洗入50ml三角瓶,摇匀后烘箱105度加热3.5小时,冷却后加10%氢氧化钠6ml中和,过滤,蒸馏水定容100ml。 3. 测定 取滤液1ml(空白用1ml蒸馏水代替),加入蒽酮试剂5ml,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 六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C=AN*0.9/W C—样品淀粉含量(μg/g) W—样品重量(g) A—标准曲线查得的糖量(μg) N—样品提取液占样品反应液的倍数 蒽酮比色法测总糖: 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准确称取烟叶样品0.100克,置于离心管中,加入8毫升80%乙醇,于80?水浴浸提30分钟,冷却后于4000转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残渣再加入8毫升80%乙醇,再次浸提,重复两次,将三次提取的上清液合并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毫升。 2、总糖的测定:取提取液1毫升于试管中(空白中用1毫升蒸馏水代替),加入蒽酮试剂5毫升,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

第3章_原子吸收光谱法(练习题)-2008级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单选题: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1)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2)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3)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4)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2.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1)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2)原子的热运动;(3)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4)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3.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洛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1)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2)原子的热运动;(3)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4)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4.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1)磷酸;(2)硫酸;(3)钠;(4)镁。 5. 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原子化阶段测量信号时,保护气体的流速应: (1)减小;(2)增大;(3)不变;(4)为零。 6.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食品中微量砷,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1)冷原子吸收;(2)空气-乙炔火烟;(3)石墨炉法;(4)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7.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污水中微量汞,最好采用下列哪种原子化方法? (1)化学还原冷原子化法;(2)空气-乙炔火烟;(3)石墨炉法;(4)气态氢化物发生法。 8. 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原子荧光光谱法: (1)要求光源发射强度高;(2)要求光源发射线窄;(3)要求单色仪分辨能力更强;(4)更适宜测高浓度样品。 9. 消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物理干扰一般用: (1)背景校正;(2)光源调制;(3)标准加入法;(4)加入缓冲剂。 10. 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分析,应该在下列哪一步记录吸光度信号: (1)干燥;(2)灰化;(3)原子化;(4)除残。 11. 作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消电离剂,最有效的是: (1)Na;(2)K;(3)Rb;(4)Cs。 12.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谱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1)阴极材料;(2)填充气体;(3)灯电流;(4)阳极材料。 13. 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费林试剂热滴定法)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费林试剂热滴定法 目的要求: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实验原理: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如葡萄糖)或酮基(如果糖)的单糖和某些二糖(如乳糖和麦芽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Cu2+、Hg2+、Fe3+、Ag+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糖类的这种性质常被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本实验采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费林试剂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含硫酸铜和亚甲基蓝(氧化还原指示剂);乙液含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将一定量的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在碱性溶液中,所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与酒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 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与费林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反应生成可溶性复盐,便于观察滴定终点。 Cu2O + K4Fe(CN)6 + H2OCu2O + K4Fe(CN)6 + H2OK2Cu2Fe(CN)6 + 2KOH 滴定时以亚甲基蓝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因为亚甲基蓝氧化能力比二价铜弱,待二价铜离子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可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的亚甲基蓝,即达滴定终点。根据样液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费林试剂: 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 NaOH,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K4Fe (CN)6],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贮存于具橡皮塞玻璃瓶中。 0.1%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g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浓HCl(防止微生物生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6mol/L HCl:取250mL浓HCl(35%~38%)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 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g碘,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mol/L NaOH:称取120gNaOH溶于500mL蒸馏水中。 0.1%酚酞指示剂。 二、材料 藕粉,淀粉。 三、器材 试管3.0×20cm(×1);移液管5mL(×2);烧杯100m L(×1); 250mL锥形瓶; 调温电炉; 滴 定管25mL(×1)。 操作方法: 一、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1g藕粉,放在100mL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约40mL蒸馏水,混匀,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混。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

铝热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氢还原法冶炼金属钒

铝热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氢还原法冶炼金属钒(钒渣-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金属钒-钒铁-钒铝合金-碳氮化钒-钒电池) 原创邹建新李俊翰教授等 1 铝热还原法 1.1 铝热还原法基本原理 铝热还原法制取金属钒通常采用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二钒两种原料。 铝还原五氧化二钒的还原反应如下: 3V2O5+2Al=3V2O4+ Al2O3 3V2O4+2Al=3V2O3+ Al2O3 3V2O3+2Al=6VO+ Al2O3 3VO+2Al=3V+ Al2O3 由以上四式可得如下总反应式:3V2O5+10Al=6V+5 Al2O3 上述总反应式反应的焓变为每6molV为-3735kJ或每1gV与Al2O3渣为-4.579kJ,属于高放热反应。另外,V、Al2O3的熔点分别为1910℃、2050℃,相对较低,有利于形成熔渣及金属钒锭。但当铝过量时,会形成Al-V合金,使脱出铝的难度加大。 铝还原三氧化二钒的还原反应如下: V2O3+2Al=2V+ Al2O3 该反应放热量较低,达不到渣熔化的温度,故只能制取粒状产品,而铝热法的渣不溶于水,故不适于用浸出法处理。变通的方法为加入助熔剂,如KClO3,反应如下: KClO3+2Al=KCl+ Al2O3 该反应放出较多热量,使渣熔化,冷却后便于与金属钒锭分离。 1.2 还原工艺 1966年,Carlson采用二步法用铝还原V2O5制取钒。第一步制取Al-V合金,第二步再精练制取高纯钒。采用Al2O3钢罐内衬,抽真空充氩气,用燃气炉外源加热至750℃,点燃反应,反应迅速,冷却后分离渣与合金,合金再用HNO3溶液浸洗,然后粉碎成6mm 的块。 Peerfect对两步法又作出改进,改用铜坩埚,并用夹套水冷,取代有内衬的钢罐,避免了内衬耐火材料带来的污染,铜坩埚也用高纯材料制成。抽真空充氩气,加入炉料V2O5 500g 、铝屑400g ,混匀压紧;上部添加启动料V2O5 90g、高纯铝粉50g 、I2 20g ,用一个金属钒丝盘条埋入启动料中,抽真空、排氮气、充氩气;钒丝充电启动点燃,升温至

实验五食品中还原糖得测定

实验八食品(炼乳)中还原糖含量得测定 一、实验目得 1、了解食品中还原糖得含量; 2、学习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得原理,并掌握其定糖方法。 3、通过对实验结果得分析,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得因素。 二、原理, 食品中得还原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得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麦芽糖等,还原糖之所以具有还原性,就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CHO)或酮基(>C=O)。 测定还原糖得经典化学方法都就是以其能被多种试剂氧化为基础得。在这些方法中,以各种根据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氧化作用改进方法得应用最广。本实验就就是采用使用碱性酒石酸铜作为氧化剂得直接滴定法。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A、B二液等体积混合时生成得天蓝色Cu(OH)2沉淀后,立即与酒石酸钾钠起反应生成深蓝色得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此络合物与还原糖共热时,二价铜即被还原糖还原为一价得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沉淀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得还原糖将蓝色得次甲基蓝还原成无色,溶液呈淡黄色而指示滴定终点,根据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还原糖得质量,以及测定样品液所消耗得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反应式如下: CuSO4+2NaOH→Cu(OH)2↓+Na2SO4 COOK COOK ││ CHOH CHO │+Cu(OH)2→│Cu+2H2O CHOH CHO ││ COONa COONa COOK COOK │CHO COOH │ CHO ││CHOH │Cu+(CHOH)4 →(CHOH)4 +│+Cu2O↓ CHO ││CHOH │CH2OH CH2OH │ COONa COONa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容量瓶100 ml、250 ml (2)三角瓶250 ml (3)碱式滴定管50 ml或25 ml (4)烧杯100m1 (5)吸管5 ml、50 ml (6)分析天平 (7)电炉1KW可调 (8)恒温水浴锅 2、试剂 (1)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A液:称取15、00 g硫酸铜(CuSO4·5H2O)(AR)及0、05g次甲基蓝,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国标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1) 食物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还原糖在碱性环境下将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加硫酸铁后,氧化亚铜被氧化为铜盐,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氧化亚同含量,再查表得还原糖量。 2.适用范围 GB5009.7-85,本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测定。 3.仪器 (1)滴定管 (2)25ml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 (3)真空泵 (4)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4.1 6 mol/L盐酸: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4.2 甲基红指示剂:称取10mg甲基红,用100ml乙醇溶解。 4.3 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4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34.639g 硫酸铜(CuSO4·5H2O),加适量水溶解,加0.5ml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 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4.5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与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4.6 精制石棉:取石棉先用3mol/L盐酸浸泡2~3天,用水洗净,再加2.5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天,倾去溶液,再用热碱性酒石酸铜已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3 mol/L 盐酸浸泡数小时,以水洗至不呈酸性。然后加水振摇,使成微细的浆状软县委,用水浸泡并贮存于玻璃瓶中,即可用做填充古氏坩埚用。 4.7 0.1000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4.8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9 硫酸铁溶液: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溶解后,慢慢加入100ml硫酸,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L。 4.10 3mol/L盐酸:量取3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20ml。 5. 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5.1.1 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食品:称取约0.5~2 g固体样品(吸取2~10 ml液体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摇匀。加入1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4 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 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注:此步骤目的是沉淀蛋白) 5.1.2 酒精性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至原体积1/4后(注:如果蒸发时间过长,应注意保持溶液pH为中性),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混匀。以下按5.1.1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5.1.3 含多量淀粉的食品:称取2~10 g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200 ml水,在45℃水浴中加热1 h,并时时振摇。(注意:此步骤是使还原糖溶于水中,切忌温度过高,因为淀粉在高温条件下可糊化、水解,影响检测结果。)冷却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吸取200 ml上清液于另一250 ml容量瓶中,以下按5.1.1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5.1.4 含有脂肪的食品:称取2~10 g样品,先用乙醚或石油醚淋洗3次,去除醚层。加入50ml水混匀,以下按5.1.1自"加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起依法操作。 5.1.5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吸取100 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5.2 样品测定: 吸取50ml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于400ml烧杯中,加入25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25ml乙液,于烧杯上盖一表面皿,加热,控制在4min内沸腾,再准确煮沸2min,乘热用铺好石棉的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抽滤,并用60℃热水洗涤烧杯及沉淀,至洗液不成碱性为止。(注: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试剂的反应一定要在沸腾状态下进行,沸腾时间需严格控制。煮沸的溶液应保持蓝色,如果蓝色消失,说明还原糖含量过高,应将样品溶液稀释后重做。)将古氏坩埚或垂融坩埚放回原400ml烧杯中,加25 ml硫酸铁溶液及25ml水,用玻棒搅拌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以0.1mol/ L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50ml水,加与测样品时相同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硫酸铁溶液及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实验。 6. 计算: X1=(V-V0)×N×71.54 (1) 式中:X1--样品中还原糖质量相当于氧化亚铜的质量,m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