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

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

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

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

5~10g

(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

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佩兰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生姜枳实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制半夏干姜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石菖蒲远志5~10g

(干)

10~20g

(鲜)

;5~10g

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石菖蒲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制半夏茯苓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浮萍木贼草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蝼蛄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路路通地龙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马鞭草王不留行15~20g;10g 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石打穿刘寄奴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槟榔茯苓皮

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蜈蚣白花蛇

1~3g;1~3g(煎服)、1g(吞服)

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

1. 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

2. 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

3. 均有通络治病效用,

4. 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

5. 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è

生用

固摄收涩è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

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

长于止痛。

柴胡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

川楝子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

药力峻猛。

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

药力和缓。

莪朮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鸡内金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桃仁红花10g;5~10g 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五灵脂蒲黄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泽兰益母草10~15g;20~30g 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乳香没药5~10g 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三七血竭3~5g;5g 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水蛭(虫亡)虫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麦芽谷芽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

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款冬紫菀各10g 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玄参

30g(生用);15g

软坚散结、消匿(ㄌㄨㄛˊ)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ㄌㄨㄛˊ)廮证。

威灵仙制半夏

各10g

祛痰涤饮,适用于痰饮、湿痰壅滞之咳胀、肺胀病。此药对与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党参黄耆各10~15g 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黄耆5~10g;10~15g 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人参5~10g;10~30g 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生姜大枣3~6g;10~30g 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熟地当归10~15g;10g 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白芍

10~15g;10g

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当归丹参10g(温炒);15~20g 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鸡内金白朮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蜈蚣当归

1~3g(吞服效佳);10~15g

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附子人参30g(先煎);10g(浓煎) 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玉竹生地10g;15g 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麦冬天冬各10g 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何首乌仙灵脾10~15g(2~3个月) 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益智仁补骨脂各10g 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蛤蚧紫河车1~1.5g;1.5~3g 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菟丝子杞子各10~15g 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山茱萸山药10~15g;10g 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仙茅

各10g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 和蛇床子、石楠叶

药对相比,2. 药性较缓。

3. 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

4. 均有补肾助阳之用,

5. 彼药对温补柔润,

6. 此药对温补燥烈。

蛇床子石楠叶

??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1.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 药性较峻。

3. 宜暂用,

4. 不

5. 宜久服,

6. 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巴戟天

??

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覆盆子紫石英10g;10~15g 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鹿角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须防伤阴之弊。

以下由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第39届许太乙同学所整理

相须药对

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

紫河车鹿角5g;3g 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阴虚有火者禁用

赤石脂禹余粮10-20g 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

木蝴蝶凤凰衣3g;5g 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硼砂乌梅

1-2g;5g

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

柴胡升麻3-8g 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

槟榔常山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

槟榔南瓜子30g;30-60g 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临卧一次,次日早晨再服一次为宜。

葛花枳椇子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入适宜方药。

威灵仙金钱草10-30g;30-50g 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

黄芩白朮10g 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二、相反药对

(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桂枝白朮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薄荷玉竹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山茱萸石韦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黄耆防己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枳实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朮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党参石菖蒲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太子参合欢皮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海风藤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益智仁萆薢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莪朮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人参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白芍赤芍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楮实丹参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生地地骨皮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锁阳忍冬藤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铁扫帚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鹿角霜地鳖虫6g;10-15g 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鳖甲穿山甲鳖甲先煎15g;10g 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续断川山膝10-15g;8-12g 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

桑寄生丝瓜络无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阿胶黄连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 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

阿胶石膏10-15g;15-20g 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二)寒热相反药对

石膏麻黄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 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

石膏桂枝10-30g先煎;5-10g 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

羚羊角桂枝0.3-1研末吞服;3-4.5g 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大黄附子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 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黄连吴萸6:1 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龟板鹿角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瓜蒌薤白10g 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黄连干姜5g 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黄芩制半夏8-10g;10g 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制半夏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 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三)升降相反药对

肉桂黄连1:10 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黄芩8-10g;10g 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柴胡制半夏外感5-10g、内伤2-5g;10g 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佩兰钩藤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

白蒺藜骨碎补10g 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桔梗櫍榔3-6g;6-10g 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葛根槟榔10g 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荆芥大黄10g;10-15g 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夏枯草牡蛎10g;生牡蛎30g 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麻黄地龙3-4.5g;9-12g 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哮喘病。

(四)润燥相反药对

杏仁制半夏10g 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玄参苍朮10g 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生地苍朮15g;10g 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麦冬制半夏10-15g;5g 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五)散敛相反药对

细辛五味子2-4.5g;5g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五味子3-5g;5-8g 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六)其它相反药对

桂枝炙甘草5-10g;3-5g 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白芍炙甘草30g少则效差;3-5g 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槟榔丹参10g;15g 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桂枝当归5-10g;10g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蜈蚣白芥子1-3g;5-10g 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威灵仙地龙10g 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黄连木香3-6g;5-8g 治痢。

三、相使药对

附子磁石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 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

茯苓桂枝15-30g;3-5g 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饴糖桂枝30-60g;5-10g 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

石菖蒲郁金鲜者10-15g;5-10g 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

石菖蒲川贝母10-15g;1-2g 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

吴萸槟榔

3g;10g

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

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黄色,症状改善快。反之,症状改善慢。这是有形寒湿之物排出的缘故。

鸡内金槟榔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 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

大黄桃仁酒炒10g;10g 大黄得桃仁之使,功擅祛瘀攻积,适用于血瘀实证。

栀子豆豉10g 栀子得豆豉之使,清热除烦之功尤胜,适用于胸中郁热证。患者挟有痰涎,服后可能出现呕吐。

鸡内金柴胡8-10g;2g 鸡内金得柴胡之使,功擅消肝经症瘕,适用于肝积肥气。左胁肋症块之病证临床表现有病史长、病机复杂的特点,用此药对时尚需加入相应方药,效果更佳。代赭石党参30g,浓汁频频灌服。代赭石得党参之使,药力直趋于下,功擅利产达生,适用于气虚难。此药对虽可预防难产之用,预产期前一周服药,连服一周,能缩短产程。

黄耆茯苓皮15-20g;30g 黄耆得茯苓皮之使,功擅益气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水肿证。

石膏牛膝(先煎)30g;10g 石膏得牛膝之使,功擅引胃火下行,适用于胃热牙痛。患者虽无脘腹拒按,但大便数日未解,此因腑气不通,加槟榔、大黄,有助于胃热下泄。

石膏升麻(先煎) 30-45g;5-10g 石膏得升麻之使,功擅升清胃火,适用于胃经郁火之牙痛。

四、十八反、十九畏药对

海藻甘草10-15g;3-5g 消瘿瘤、瘰ㄌㄧˋ,适用于甲状腺囊肿、项淋巴结结核。加昆布、

黄药脂,效果更佳。

甘遂甘草煎服1.5-3g、吞服0.6-0.9g;3-5g 逐饮泄水、适用于痰饮留于胃肠。此药对服后出现腹泄、应中病即止。

人参五灵脂别直参3g浓煎、先饮汁、再食渣,病轻用红参5g;10g包煎益气祛瘀。适于血瘀痼疾。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 |返回日志列表 中药药对190法续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 ?举报 ?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二、相反药对 (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

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山茱萸石韦 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黄耆防己 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朮枳实 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朮槟榔白朮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党参石菖蒲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太子参合欢皮 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海风藤 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益智仁萆薢 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槟榔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朮莪朮 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人参莱菔子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白芍赤芍无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楮实丹参 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生地地骨皮 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锁阳忍冬藤 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铁扫帚 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常用中药消炎药

常用中药消炎药 1.板兰根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它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2.鱼腥草主治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痢疾、乳腺炎肾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毒蛇咬伤和疖、痈等。它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止血、止咳、利尿等作用。 3.金银花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疖、痈、丹毒、子宫糜烂等。 4.黄连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口疮、疖、痈、吐血、消渴和烧伤等。对一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和滴虫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功效是清热去湿、泻火解毒。 5.黄芩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痢疾、急慢性肠炎、疖、痈、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6.蒲公英实验证明蒲公英煎液有广谱抗菌和明显杀菌功效。它对急性扁桃体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乳腺炎气管炎、胃炎等均有显著疗效,生食效果更佳。 7.马齿苋凉拌生吃马齿苋或煎水服用,对急性肠炎、乳腺炎肾炎水肿、痔疮出血等均有治疗效果。特别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用大量鲜马齿苋捣汁冲服,效果极佳。

8.山楂药理研究证明,山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能防治由这些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及其它器官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9.大青叶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丹毒、黄疸、痢疾、口疮等。它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10.连翘主治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等症。可抑制伤寒等多种细菌。 11.菌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症。 12.穿心莲治急性痢疾、肠胃炎、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 13.柴胡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脱肛等,有解热、镇静、降压、镇咳的作用。

常用中药药对

南医大中医学常用中药组合 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麻黄、桂枝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麻黄、杏仁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桔梗、杏仁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生姜、大枣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升麻、葛根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羌活、独活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川芎、柴胡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麻黄、附子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附子、细辛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附子、干姜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煅牡蛎、生黄芪补肾固精的常用组:沙苑蒺藜、芡实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龟板、黄芩、白芍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常用组合:牛黄、水牛角、麝香清心凉肝,开窍熄风的常用组合:犀角、羚羊角、麝香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五灵脂、蒲黄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石膏、麦冬、桑叶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 百合、生地、熟地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茯苓、桂枝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茯苓、白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桂枝、白术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橘红、茯苓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半夏、瓜蒌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瓜蒌、贝母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五味子、干姜、细辛

方中药对的作用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 : 宣肺平喘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 : 调和营卫 小青龙汤中细辛 干姜 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 :温肺化饮 ,敛肺平喘止咳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 : 宣肺止咳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 : 峻下热结 小柴胡汤中柴胡 配黄芩的作用是 : 和解少阳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 : 疏肝理脾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 白芍的作用是 : 疏肝养血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 干姜 黄芩 黄连相配的作用是 : 调 和寒热 辛开苦降 散结除痞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 : 清热生津 清营汤中银花 连翘 黄连 竹叶相配的作用是 : 透热转气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 : 清散胃热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 : 清胃滋阴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 : 养阴透热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参的作用是 : 温中补虚 .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 : 回阳救逆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 :温经散寒 , 养血通脉 .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 升麻的作用是 : 补气升阳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 : 补血和血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 旋复代赭汤中旋复花配代赭石的作用是 血府逐瘀汤中柴胡 桔梗 枳壳相配的作用 黄土汤中灶心黄土配白术的作用是:温补脾阳,止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补气生血 : 清心镇惊安神 :养血调肝安神 :化痰行气散结 : 化痰降逆止噫 . 是 :调畅气机 , 促进血行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 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 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 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 5~10g (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 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佩兰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 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 8.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 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9.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0.柴胡: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为治疗少阳证 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11.石膏: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为 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2.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 之要药。 13.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 药。 14.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5.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16.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17.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0.连翘:为“疮家圣药”。 21.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22.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23.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 要药。 25.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6.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 药 27.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 筋常用药。(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 药。) 29.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30.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31.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 满之要药。) 32.砂仁:为治疗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为 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33.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 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34.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 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 热痹之要药。 3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 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3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 药。) 3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 阳救逆第一品药”。) 3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中药知识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 (一)清心 1 2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 通—竹叶、生地。 4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 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1补气养血药 6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7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8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9滋阴安神药物配对: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 如养心汤。 10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1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2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3 4 5 7 (二)温肺 1 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 散。 2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3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苑—苏子。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藥用法用量 黃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內明顯,30克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影響,15克以內可升高血壓,35克以上反而降壓。有氣虛症狀時,用炙黃芪,無氣虛症狀,則用生黃芪。40克以上調節血壓の動態平衡.在王清任の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有曰:黃芪治萎,四兩起步(16進制市斤秤四兩一錢是3克),佐以陳皮以防壅滯。 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為君藥,用量大於其它藥一倍有餘(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遙散中為臣藥,用量與各藥相等(起疏肝解鬱作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為佐藥,用量極小(取其升舉清陽の功能,我の經驗是用3-6克)。 白術——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克,則能益氣通便。 紅花——少用可養血,稍多則活血,再多則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達肝木,用至15克以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溫通陽氣,增加膀胱氣化功能の作用;用至10克,則溫經散寒,解肌發表,以祛除在表之風邪。 川芎——小劑量可使子宮收縮加強,大劑量反而麻庳子宮。 川芎外感頭痛,用量宜輕:最多不超過4克,高血壓肝陽頭痛,用量宜重:習用9~12克,瘀血頭痛,宜重劑量:可用至30~40克,曆代認為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前人有謂“頭痛必用川芎”。然頭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常用以治療血瘀頭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頭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陳士鐸《百病辨證錄》散偏湯治偏頭痛,療效明顯,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達30g之多,若減少川芎の用量,則療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壓頭痛時,亦應大劑量使用,可用10~15g。無論高血壓或低血壓所引起の頭痛,只要是血中有滯,放膽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時對血壓也有相應の調節作用。 川芎引經少陽勝於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療頑固性頭痛時,劑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當立竿見影! 據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大劑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壓,小劑量使用能使血壓上升。有人認為川芎辛溫香竄,上行頭目,高血壓患者宜慎用。但中醫認為本品有上行頭目,下行血海の雙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葉45克,這樣の劑量與配伍治療血管性頭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脫3兩(90克)見功,必與參附搭配. 穿山龍,味苦,性平,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調節作用,所以近年來成為治療風濕類疾病の妙藥。根據《中華本草》謂其幹品用量為6~9克,《中草藥手冊》多為15克,少數達30克,東北地區常用量也為15~30克。但根據朱良春經驗,若要取得較好の療效,其用

中药商品学-复习资料

中药商品学 1.中药商品:是中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 2.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 3.中药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属于特殊商品,具有如下特点: (1)中药质量的特殊性主要是其使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为防治疾病。中药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涉及到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个关键性问题。 (2)重要商品的经营活动与一辆卫生工作密切相关。 (3)中药绝大多数是有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经炮制、配伍并制剂而成,其品种繁多,商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4)药材的加工炮制和生产工艺独特 (5)传统的野生药材资源逐渐匮乏,人工栽培和养殖的药用动、植物品种逐渐增多,直来那个标准不完善,导致中药商品的质量不稳定。 4.中药商品均有一定的规格标准,中药商品规格标准是国家指定的专业性标准。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划分规格等级的依据。 6.药材的商品规格标准,主要是在药材的生产、加工、收购、调拨、批发等各个环节中使用。 7.重要商品的命名:(最少写出8种) (1)根据药材的产地或集散的命名。山西上党——上党人参 (2)根据药材形状命名。钩藤、乌头 (3)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紫草、黄柏 (4)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五味子 (5)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命名。夏枯草、款冬花 (6)格局药用部位命名。桂枝、鹿角 (7)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防风、泽泻 (8)根据进口药材名的译音命名。 (9)根据人名命名。徐长卿、何首乌 (10)根据传说故事命名。女贞子、相思子 8.商品规格名:是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别名,是全国通用的“行话”。如“冬麻”、“二杠”。它们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同一中药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在中药营销工作中,常用规格名代替正品名,故可视为别名。 9.拉丁文名称:为了使中药商品的名称统一化,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可使用拉丁文名称。 10.明清时代,中药商业出现了区域性、垄断性的商品经营组织“十三帮”。 11.重要的本草学著作、 (1)《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2)《新修本草》(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4)《本草纲目》:我姑药学发展史上的传世巨作 12.中药商业企业按照所有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照经营方式可分为专营、代营、联营企业,按照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将其分为批发、零售、批零兼营、行栈企业等。 13.中药商业的经营特点:医药商业首先要按照ISO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系统,按照GMP、GSP的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也确保产品质量。 14.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4个主要环节,其中,购与销在

(完整版)中药用量

<中药用量总表> 第1章解表药 1. 发散风寒药 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煎服,3~9g 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 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煎服,4.5~9g 羌活---煎服,3~9g 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 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藁本---煎服,3~9g 苍耳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剂 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 2. 发散风热药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蔓荆子---煎服,5~9g

柴胡---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 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第2章清热药 1. 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知母---煎服,6~12g 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 清热燥湿药 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龙胆---煎服,3~6g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 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 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 风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 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 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 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 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

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 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祛风湿药 1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 2.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 3.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1.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2.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 3.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4.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常用中药名大全

常用中药名大全 两字: 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 辰砂园参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

常用中药药对.doc

xx医大中医学常用中药组合 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xx、xx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xx、杏仁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桔梗、杏仁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生姜、大枣 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升麻、xx 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羌活、独活 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川芎、柴胡 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xx、附子 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附子、细辛 xx救逆的常用组合:附子、干姜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煅牡蛎、生黄芪 补肾固精的常用组: xx 蒺藜、芡实 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龟板、黄芩、白芍 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常用组合:牛黄、水牛角、麝香 清心凉肝,开窍熄风的常用组合:犀角、羚羊角、麝香 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xx、xx xx润肺的常用组合 :石膏、 xx、xx 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百合、生地、熟地 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茯苓、桂枝

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茯苓、白术 xx健脾的常用组合: xx、白术 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橘红、茯苓 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半夏、瓜蒌 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瓜蒌、 xx 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五味子、干姜、细辛 方中药对的作用 1.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 2.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3.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 4.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 5.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 6.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7.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 8.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 9.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 :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 10.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 11.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 12.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 13.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 麻黄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辛夷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服后避风 菊花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 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 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 3g(吞服)、 5~10g (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 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中药常用药

一中药常用-药引 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药引有什么作用呢?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食盐 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 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 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 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 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 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红糖 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二中药的药性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中药配伍禁忌表

中药配伍禁忌表 成分中药中成药不宜配伍的西药机制 鞣质地榆石榴皮 五倍子老鹳 草虎杖大 黄诃子仙 鹤草儿茶 茶叶侧柏叶 拳参扁畜 牛黄解毒片牛黄 上清丸牛黄消炎 丸肠风槐角丸 虎杖浸膏片枳实 导滞丸分清五淋 丸利胆排石片 祛风舒筋丸周氏 回生丹陈香露白 露礞石滚痰丸 四季青糖浆清宁 丸麻仁丸虎杖 片紫金锭紫金 粉七厘散感冒 宁舒痔丸解署 片一捻金导赤 丸万应锭珠黄 散利胆片复方 升日红片 (1)维生素B1 抗生素(四环素 族、红霉素、灰黄 霉素、制霉菌素、 林可霉素、利福平 等)甙类(洋地 黄、狄戈辛、可待 因等)生物碱 (麻黄素、阿托 品、黄连素、奎宁、 利血平)亚铁盐制 剂碳酸氢钠制 剂 (2)异烟肼 (3)酶制剂(多 酶胃酸酶胰酶) (4)维生素B6 (1)产生沉淀、 影响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 降效或失效 (4)形成络合物, 降效或失效 钙石膏龙骨 龙齿珍珠 牡蛎蛤壳 瓦楞子寒水 石海螵蛸 牛黄上清丸牛黄 解毒丸清胃黄连 丸羚翘解毒丸 二母宁嗽丸明目 上清丸止嗽化痰 丸牛黄至宝丸 珍珠牛黄散珍珠 镇惊丸千金止带 丸乌鸡白凤丸 锁阳固精丹内消 瘰疬丸橘红丸 追风丹女珍珠丸 珠黄散珠层片 新脉宁麻杏石甘 糖浆鹭鸶咳丸 珍合灵片珍珠八 宝丹 (1)四环素族 异烟肼 (2)洋地黄 (3)磷酸盐(磷 酸氯化喹啉、磷酸 可待因等)硫酸盐 (硫酸亚铁、硫酸 甲苯磺丁脲等) (1)形成络合物, 降低溶解度,影响 吸收 (2)增强作用和 毒性 (3)产生沉淀, 使疗效降低 铁镁铝鉍铋自然铜磁石 赤石脂代赭 石礞石石 决明虎骨 牛黄解毒丸舒筋 活血片礞石滚痰 丸陈香露白露 当归浸膏片胃舒 (1)四环素族(相 隔3h以上则影响 不大) (2)强的松龙片 (1)(3)形成络 合物影响吸收 (2)生成难溶物 显著降低生物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