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西方经济学-下册

第九章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或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直接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计算价格;不在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警察、军队等政府服务(计算成本),自由住房(估算租金)。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如居民自己建造住宅)、地下经济(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登报经济)、捐款、救济金等非市场活动,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购买(只是金融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二手产品和地产的购买(只是所有权的转移)不计入GDP】

3,GDP具有地域性。例如,美国的耐克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旅游鞋,其市场价值应计入中国GDP。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2017年某人花20万元买了一幢2000年建造的旧房,包括19.8万元的旧房价值(不计入)和2000元的经纪人费用(计入)。这意味着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2016年甲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只卖掉80万元,但计入2016年GDP的价值是100万元。

GDP的衡量:1,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总产出-总投入

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GDP=C(家庭支出)+I(企业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X-M=出口-进口)注:当期生产而未卖出的产品看做企业自己购买了自己的产品的存货投资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均计入本国GNP中。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DPI=PI -个人所得税

名义GDP 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GDP 折算指数(GDP 平减指数IDP ):GDP

GDP 实际名义x100% 衡量现期和基期相比价格变动的程度,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就是通货膨胀率。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的收入构成:全社会只有两部门,即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税收和进

出口;假定没有折旧。即有GDP=NDP =NI =Y

支出方面,Y = 消费支出C +投资支出I

收入方面,Y = 消费用途C +储蓄用途S

C+I=Y=C+S 即:I=S 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两部门+政府部门

支出方面:Y=C+I+G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

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

收入方面:Y=C+S+T=消费+储蓄+税收 (T 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 0-T 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所以: C+I+G = Y = C+S+T ,即 I+G = S+T ,

I= S+(T - G ),(T - G )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

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三部门+国外部门。

支出方面:Y =C+I+G+(X-M ),(X-M)为净出口

收入方面:Y =C+S+T+Kr ,Kr 为是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

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

所以 C + I + G + (X-M) = Y = C + S + T + Kr 即 I + G + (X-M) = S + T + Kr

I = S +(T -G )+( M +Kr - X )=本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国

外储蓄

第十章

均衡国民收入(即实际GDP )/均衡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一致时的产出。即

能使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总产出)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情况下

的国民收入。 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总支出

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

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于是,在古典经济学中里,均衡国民收入主要

由经济中的总供给水平决定。(新古典经济学也接受萨伊定律)

凯恩斯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总需求水平

决定国民均衡收入)的理论——凯恩斯定律(与古典经济学相反):

1、四点假设:(1)经济中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居民和厂商。 (2)

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 、NNP 、NI 、PI

都可以当做均衡国民收入处理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

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经济社会中的均衡产量

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水平,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产出)就

是均衡国民收入(产出)

2、在均衡国民收入中,因为 E =Y ; E = C+ I ;Y = C + S 所以

有:C + I =C +S 即:I = S 意义:经济要达到均衡,即计划投资=

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已知y = c + i , c = a + by ,得均衡

国民收入:y = (a+i) /(1-b)

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已知s = y – c = -a + (1-b)y....①,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s.... ② 联立①②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1-b)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在影响需求的众多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当人

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消费量也较大(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反之,则情况相反,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C = C (Y ), C =消费;Y =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PC=Y

C d d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由于消费增量只能是收入增

量的一部分所以0<β<1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

递减的。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穷人边际消费倾向

E 点处消费支出等于收入,E 点左边的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E 点右边的点表示

消费小于收入。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线和450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

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平均消费倾向: APC=Y

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 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常数,这时消

费函数就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C=α+βY 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

为边际消费倾向,Y 为可支配收入,β和Y 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起的消费,即引

致消费。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Y

S ,表示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 :MPS=dY

d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MPS 有随收入递增趋势→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消费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

可以证得: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变动 价格水平(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

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

向也会上) 收入分配 预期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

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

(或“棘轮效应”即向上走容易,向下走难)、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

应”)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

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

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投资:即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和存货的增

加,新住宅的建设等,主要是厂房和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1)实际利率水平; (2)预期利润; (3)折旧; (4)预期通货膨胀率

投资函数: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投资I 是利率r 的减函数,即投资

与利率反向变动。I =I (r ) (满足dr

d I < 0)。 线性投资函数:I =e-dr (

e :自主投资 d :投资系数)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

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

重置成本。

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成本),就值得投资;反之,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值得投资

托宾的“q ”理论: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

投资会相应增加。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当q <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当q >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有新投资。

乘数含义:能使支出(需求)的最终结果(总需求)成倍增加的那个倍数。(为

正数,则是正相关;反之,则是负相关。)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 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变动的比率 Y=α+β(Y-T )

+I+G

k I =ΔY/ΔI =1/(1-β) 有税率时kI =ΔY/ΔI =)

β(t -1-11 政府购买乘数:国民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Y=

α+β(Y-T )+I+G k G =ΔY/ΔG = 1/(1-β)

税收乘数(定量税):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为负,说明税收增加会引起

国民收入减少) Y=α+β(Y-T )+I+G

k T =ΔY/ΔT =-β/(1-β) 有税率时kT =ΔY/ΔT =-)

β(βt -1-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变量税):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

付增加会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Y=α+β(Y-T+T tr )+I+G

k Ttr =ΔY/ΔT tr =β/(1-β) 有税率时kT =ΔY/ΔT =)

β(βt -1-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减(政府预算平衡),国民收

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k b =1

第十一章

IS 曲线:使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

的组合点的集合。(产品市场的均衡) 利率为外生变量,由货币市场决定

IS 曲线方程的推导: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即I = S

均衡国民收入:y = (α+I) /(1-β); 其中I=

e-dr

所以IS 曲线为Y=βα-1dr e -+或者r=d e +α-d

-1βY

IS 曲线斜率=d

-1-β表示;收入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收入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越敏感。(因为斜率为负)

d 是投资系数(投资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d 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I =e-dr )?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 IS 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 曲线越平缓

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 大?△Y=△I*K ? △Y 大? IS 曲线平缓

IS 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了产品市场均衡、即I=S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 (2)表示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 (3)IS 曲线上任何点都表示i=s 。偏离IS 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处于IS 曲线右上边某一点,i <s 。利率过高,导致投资<储蓄。处于IS 曲线左下边,i >s 。利率过低,导致投资>储蓄

IS 曲线的变动:1、投资变动引起的IS 曲线变动,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投资需求增加了,比方说由I=1250-250r 变为了I=1500-250r ,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于是IS 曲线也会向右移动,移动量=ΔY (均衡收入增加量)=ΔI*K I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 曲线变动,当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时,如S=-500+0.5Y 变为S=-250+0.5Y,即储蓄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于是IS 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移动量=ΔY=-ΔS*k

3、消费变动引起的IS 曲线变动,由于消费和储蓄在可支配收入既定条件下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Y=S+C ),所以当消费发生变动时,IS 曲线会呈现和储蓄变动相反的方向。

4、政府支出变动引起IS 曲线变动,。增加政府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情况下等于增加投资支出,IS 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移动量ΔY=K G *ΔG

5、税收变动引起的IS 曲线变动,政府减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IS 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移动幅度ΔY= -K T *ΔT (K T <0)

6、政府转移支付引起的IS 曲线变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实际上等于增加了人们的收入,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7、国外需求引起的IS 变动,与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减少对IS 曲线作用一样

综上,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和减税),增加投资消费时,总需求增加,IS 曲线会向右上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付和加税),减少投资消费时,总需求减少,IS 曲线会向左下移动。

利率的决定(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利率决定的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决定(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货币

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也和收入成正比

两个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 1 = L (Y )= kY ,

(3)投机动机:为了在金融市场上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流动性货币。(利率的高低与有价证券价格的高低呈反向变化关系)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L 2 = L (r )=w -hr (w 为最大

投机需求,当利率降得很低的时候,存入银行不如买证券,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反之当利率很高的时候,买证券不如存入银行,投机需求将会趋向于0)

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到损害。

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前两者取决于收入,后者取决于利率,所以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L=L 1+L 2=KY-hr (实际货币需求)

而名义货币需求函数则是

L 0=PL=P(KY+hr) P 为价格指数(水平)

实际货币量L :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

名义货币量L 0:不问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

L 0=LP (P 为价格指数)

货币市场均衡的产生:(1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实际供给量M 一般保持不变。因此,货币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自动调节货币需求实现。

(2)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M = L = L 1(y) + L 2(r)。因此要维持货币

市场均衡:当M 固定,L 1与L 2必须此消彼长。

均衡利率: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

LM 曲线:使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的组合点的集合。(货币市场的均衡) 收入为外生变量,由产品市场决定

LM 曲线的推导: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有 M = L ; L = kY – hr 因此,得LM 曲线方程为:M = kY – hr ,可以表示为 Y=h

M h kY M -=+r hr 或

Y

LM 曲线的经济含义:(1)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 = m 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

(2)货币市场,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3)LM 上任何点表示 L = m 。反之,偏离LM 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 L ≠m ,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4)LM 右边,表示 L >m ,利率过低(储蓄减少,货币需求增加),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LM 左边,表示 L <m ,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LM 曲线的斜率为h

k :(取决于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当k 为定值时,h 越大,即货币需求(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高,货币的投机需求

曲线越平缓(L=-hr 又r=-L h

1,当h 越大时,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故越平缓),则h

k (斜率)就越小,因而LM 曲线就越平缓;当h 为定值时,k 越大,即货币需求(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高,货币的交易需求曲线越陡峭,则h

k 越大,于是LM 曲线越陡峭。

LM 曲线上的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当利率很低的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将会变得无限大,在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上的这一部分就变成了水平线,因而,LM 曲线上也相应有这一段水平线。此时因为利率极低,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利率,从而也不能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复苏。相反,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收入水平。

2、“古典区域”: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平R 时,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趋于0,在货币的投资需求曲线上这一部分就变为了一条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因而LM 曲线从R 开始,就成为了一段垂直线。这符合古典学派(利率越高,储蓄越高,投资越小)的观点,所以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这时候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增加收入,但如果实行使LM 曲线向右移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使利率下降,还会提高收入水平

3、“中间区域”:在前两者之间的区域。斜率为正值,凯恩斯区域斜率为0,古典区域斜率为无穷大。

r )

M 2

LM 曲线的变动:1、投机需求变动引起的LM 曲线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 曲线向反方向移动。原因是,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如果投资需求增加了(投机需求曲线向右移),而货币供给不变的时候时,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必须满足

的话,交易货币量必须减少,才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那么国民收入将会减少(LM 曲线左移)。

2、交易需求引起的LM 曲线变动,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 曲线发生相同方向的移动,原因是,完成同样交易量所需货币减少了(货币交易需求曲线右移),那么,同样的一笔货币可以完成更多的交易量,国民收入增加了。 值得注意,以上两种变动都是在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h

k )不变时发生的,即k 和h 不变。当k 和h 发生变动时,则会使LM 曲线发生转动而不是移动。

如果h 由小变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变得敏感,LM 曲线变得平缓,产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如果k 由小变大时,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变得敏感,LM 曲线变得陡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3、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LM 曲线变动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时候,价格如果下降,说明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得LM 曲线向右移动(M >L=Ky-hr 为了维持货币市场平衡,利率减少,收入增加)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 模型”:

1、IS 是一系列能够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LM 是一系列能够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2、能够同时使两个市场均衡的组合只有一个,即解方程组得到(r,y )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M=L=KY-hr

→S=I=e-dr

Y

(1)在E 点上同时实现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只要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关系不变,任何失衡情况都是暂时的,最终会趋向平衡。

1、在E 1点,L=M ,I >S (利率低,储蓄不如投资),货币市场均衡,投资大

于储蓄,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生产和收入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L 1=KY ),要维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只有当利率上升

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才会减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用于交易用的货币,只能出售证券,导致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所以收入增加和利率上升使得E 1向E 移动,失衡趋向均衡。

2、在E 2点,I=S ,L >M (利率低,货币投机需求增加),产品市场均衡,货

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在该情况下,利率会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投资,导致收入减少,利率上升和收入减少二者结合使得E 2点向E 点移动。

IS 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I >S ,会导致收入上升,反之下降;LM 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L >M 会导致利率上升,反之下降。

十二章

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相对应,表明了对总产量的需求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总需求曲线的相关效应:1、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那么收入水平也会下降(产出水平)。可见货币的名义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增函数(L 0=LP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将价格水平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

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其次,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或财富效应)

3、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意味着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会使人们的税负增加,从而使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函数一般同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有关,也就是说,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S(Y)=I(r) P

M 0=L(r)+L (Y )(要与价格水平联系起来) M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价格水平)

(货币的名义供给量)P M 0

联立解得:Y=(P) 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

由上可得,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社会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运动关

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IS-LM 模型对总需求曲线产生的影响):1、财政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IS 曲线右移,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均衡点右移,总需求曲线右移,说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2、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假定价格对IS 曲线没有影响的话,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 曲线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向右移动,从而在IS-LM 模型中使收入和产出也会增加,于是,在总需求曲线图形上表现为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收入和总产出也会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综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反之向左下移动。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曲线(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 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人们对货币货币工资的下降会进行抵抗,但欢迎货币工资的上升。而且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人们只看到货币的票面数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情况下的货币工资下降,但却不抵抗货币工资不变情况下价格水平的提高,虽然两种情况的后果是相同的。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1、推导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F=(N )生产函数

N

450

S (劳动力供给) Y

0 E P P 总产出和就业量的关系

N d (劳动力需求)

(1

)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相交于均衡点E ,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工资水平为W 0

/P 0,就业量为N 0。当W 不变时,任何高于P 0的价格水平都会导

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到小于W 0/P 0的水平,而任意小于P 0的价格水平都会导致实

际工资水平上升到大于W 0/P 0的水平。

(2)当价格水平为P 1时,实际工资水平W 1/P 1小于W 0/P 0,这使劳动力的供给小

于需求,这时企业为了吸引劳动者,会提高货币工资水平W 。按照假设条件,货币工资的上升不会受到阻挠,货币工资很快就会上升到使实际工资水平等于原有的实际工资W 0/P 0的水平,上图告诉我们,相当于实际工资水平为W 0/P 0,就业量为N 0,国民收入为Y 0的情况。通过转换,可以得到任何价格水平高于P 0的情况

下,价格水平P 和国民收入Y 的交点在一条垂线上。可得AS 曲线中的垂直线段。

(3)当价格水平为P 2时,实际工资水平W 2/P 2大于W 0/P 0,从而使劳动力的供给

大于需求,此时如果货币工资W 如果下降则可以使实际工资水平W 2/P 2等于W 0/P 0,但是因为货币工资W 的下降具有刚性,因此短期内并不会下降,但在W 2/P 2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只能雇佣N 2的劳动者,就业量N 2通过转换,成

为AS 曲线中的Y 2.因为Y 2和P 2小于Y 0和P 0,所以该点位于垂直线段的左下方。

上述情况也适用于小于P 2的价格水平,因此可以得到AS 曲线中向左下方倾斜的

线段。

2、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殊形式

P 0

为了方便分析,将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近似看作一条水平线。

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0前,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尽

管实际上价格水平并非不变)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到达Y 0后,不论

价格水平提高到什么程度,国民收入都不会增长,而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该曲线也被称为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因为在经济严重的萧条状态下,由于存在着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所以,当整个社会的产出量或公民收入增加时,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达到充分就业为止,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推导古典供给曲线:认为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又称为潜在产量(潜在国民收入、潜在GDP ),即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

Y 0,P 0)充分就业时的均衡点

0 Y 2 Y 0 Y 0 N 2 N 0 N

产的产量。所以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f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总供给曲线是由生产函数(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市场的就业量共同决定的):1、生产函数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经济中出现中性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只会影响到劳动的平均生产率,而不会影响其边际生产力,也没有发生劳动就业量的增加或减少。此时生产函数会上移,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就业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总产出)

2、劳动需求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使得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劳动需求增加,这时候生产函数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都会发生向上方的移动,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更大的距离。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的存量增加,就可能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会增加,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最终使总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移动。

3、劳动供给(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意愿和偏好,也取决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少)变动导致的总供给曲线变动:劳动供给减少,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由此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产出的减少和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特殊情况的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凯恩斯主义萧条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只有经济状况的较大好转才可能使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化)和古典的长期稳定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因为长期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以总产出处于最大水平只有,

1、生产率提高,总产出增加

2、社会生产力遭到重大冲击或破坏,总产出减少 才会发生改变)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一般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P *

2、凯恩斯(极端)情况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P 特征为供给曲线AS 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值,。这种类型适应于一般的经济状况,表明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方面的力量,都会通过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移动来改变总产量水平和一般价格水平。 这类模型也被称为萧条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供给是

十分充足的(有大量的劳动力E

P * 总需求方面:1、该模型对财政政策的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当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会使AD 曲线右移,均衡点右移,总产量(总收入)增加,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而不会影响价格水平。当总需求水平与潜在的均衡产出水平不等时,企业会通过调整价格使二者相等。

2、该模型对货币政策的扰动和冲击的反应:不作反应(因为萧条时期,投资对利率反应不灵敏)

综上,有在凯恩斯极端模型中,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总供给方面:该模型对供给冲击:不作反应

3、古典(极端)情况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方面:1、该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AD 曲线向右移动,在原有的价格水平上,产品需求上升了,但企业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产量,也就是说产品供给无法对新增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应答,企业试图招聘更多的劳动者,它们提高了工资和生产成本,因而产品价格必须提高。所以产品需求的增加只会提高价格,而不能提高产量。所以新的均衡点上,价格更高但产出不变(原有均衡点向上移动)

2、该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冲击的反应:同上

总供给方面:当发生重大事件或大的技术进步时会左右移动。

十三章

失业: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原因:信息不完全)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3、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性不足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0 Y * Y AS AD P 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供给方面不会增大。总需求水平的变动影响的是物价水平,而不会影响总产量水平。这种情况下,总需求水平的变动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因素

充分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只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时,该经济体就达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凯恩斯用总量分析法即“有效需求”理论论述“非自愿失业”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奥肯定律:失业与产出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f

f Y Y Y =-a (u-u *) Y 为实际支出,Y f 潜在产出,u 为失业率,u *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常数。 另一表现形式:Y Y ▲=3%-2▲μ(Y

Y ▲为产出增长率,Y 为实际产出,▲μ为失业率较前一年的变化率)

奥肯定律有个重要结论:在GDP 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速度,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通货膨胀: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上升。

类型(按原因分类):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即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地持续上涨。“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从而使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3、结构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

(按速度分类) 爬行(温和)的通货膨胀(一位数) 加速(奔腾)的通货膨胀(二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 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 计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 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

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12月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较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 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第十三章.doc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 不会岀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 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吋,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吋,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斯学派认

西方经济学(下)作业全部答案

第一次作业: 1、如果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升值,可以使(C: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2、如果英镑的汇率是2美元,那么美元的汇率是(C:0.5英镑)。 3、"比较成本说”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C: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4、贸易顺差是(B:商品出口额大于商品进口额)。 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7、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B:害怕政局动荡) 8、不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的是(C: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 9、边际消费倾向是指(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 10、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11、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12、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B:结构性失业)。 1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14、在凯恩斯陷阱区域内,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B:最小)。 1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17、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8、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笔救济金) 第二次作业 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用该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有想要工作的人不费太大周折就能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况。或者说,所谓充分就业水平是指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就业水平。 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较长的时期内以较高的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4、均衡产出(Balanced-output):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乘数(Multiplier):乘数又作倍数,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个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成倍变化。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入量(投资)变动之间的比率。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10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复习大纲(上下册合一)

1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 )。 A .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B .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C .自然经济体制; D .混合经济体制。 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 B )倾斜的曲线。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3.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 B )上升。 A .供给; B .需求; C .价格; D .均衡价格。 4.边际效用 消费者剩余 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C )。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5.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为( B )。 A.正值,且不断增加; B.正值,且不断减少; C.负值,且不断增加; D.负值,且不断减少。 6.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7.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B )。 A .边际替代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 C .等成本线的斜率; D .边际报酬率。 8.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然有( B )。 A.SAC 值最小; B.SAC =SMC ; C.SMC 曲线处于上升段; D.上述说法均正确。 9.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2530000T Q Q C -+=,Q 为产出数量。那么TVC 为( B ) A. 30000 B. 25Q Q - C. Q -5 D. 30000/Q 10.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成本,那么( B )。 A. 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 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 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案V2.0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教案 成都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创新团队 2020年3月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教学目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而总体经济表现需要用一系列重要指标来解释说明。刻画总体经济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总产出或总收入,因此,在对宏观经济运行展开理论分析之前,首先对有关总产出或总收入的指标在统计学上进行了界定。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了解宏观经济表现的指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知宏观经济领域诸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总量指标。掌握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掌握价格水平及其衡量方法,掌握失业的类型,理解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一至四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用支出法对GDP进行核算。 2.为什么GDP核算在折旧上面包括重复计算。 3.各种投资之间的关系。 4.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5.自然失业率。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导入案例: 1.斯蒂格利茨: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饪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 2.德国学者厄恩斯特和美国学者洛文斯在他们合著的《四倍跃进》中对GDP在衡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提出了诘难。他们生动地写道:“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为,随

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经济学 目录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含义 二、GDP的衡量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第二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三节失业及其衡量 一、劳动力的构成 二、失业的简单分类 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四节本章评析 一、对GDP指标的评析 二、对价格水平指标的评析 三、对失业指标的评析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的收入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与储蓄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六、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 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三、投资和利率 四、投资的q理论 第四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一、政府需求的内容 二、政府对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 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净出口的决定 三、几个主要的国外需求影响因素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一、指出乘数的概述 二、投资乘数和乘数原理 三、其他乘数 第七节本章评析 一、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的评析 二、对消费需求决定理论的评析 三、对投资需求决定理论的评析 四、对乘数机制理论的评析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二、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三、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四、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第四节、本章评析 一、对IS-LM模型的评析 二、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评析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导论 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西方经济学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认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章节题库(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第9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名词解释 1.潜在GDP 答:潜在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潜在的GDP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2.实际人均GDP 答:实际人均GDP是指实际GDP除以人口数量,是每个人的平均实际GDP。实际人均GDP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例如,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然而,它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政策目标,因为它没有表明一个国家会如何使用这些产量来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3.流量与存量 答: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GDP、投资、

消费、储蓄、政府支出等与GDP核算相关的都是流量,而货币存量、存款额、贷款余额、国民总财富这些都是存量。任何存量都有相应的流量与之对应,存量因流量而发生变动,存量是流量的结果。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存量与之对应。 4.支出法 答: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通常是宏观经济研究中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最有用的方法,在进行实际计算时,一般要将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类支出相加在一起。综上所述,若以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X-M)表示净出口,则从社会消费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公式:GDP=C+I +G+(X-M)。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答案】D 【解析】A项,不在市场上交易的家务劳动不在计算范围之内,因此不计入GDP;B

(承俊版本)西方经济学下册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宏观经济学 名称解释: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的讲,就死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奥肯定律:当经济走出衰退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比高于就业增长的百分比;而当经济走人衰退时,产出的百分比大于就业下降的百分比。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经济减缓是失业上升,经济进入繁荣时失业下降。 潜在GDP: 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投资函数: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贸易赤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资本深化: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产出缺口:是指某一领域,单位或个人对于某一产品的需求量,而且是迫切需求的。或者是指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 粘性价格: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乘数: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发这种增加量的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存货投资:存货净值的变化就是存货投资 货币政策规则:基础货币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ADI曲线:通货膨胀与GDP的短期均衡水平存在反向关系。 滞涨: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理性预期: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西方经济学第10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L .... ................ 端為"0珂 ....... ..................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 0 ?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 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 ................. 端爲"0珂-......................... JI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L ..................... 端為"0珂 ......................... ]凯恩斯理论中,它是影响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起着远大于利率的关键性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 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 J八 意: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 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 GDP^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 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 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 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F中。 ⑷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 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 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 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

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 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 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勺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 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 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 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R表示t时期的价格水平,R」表示(t -1 )时期的价格水平,二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有:二严归邑100%,这里,价格水平P既可以用GDP平减指数表示,也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