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规范标准)钢结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钢结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钢结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钢结构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内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 0℃采用。

第2.0.3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承重结构的钢材,必要时尚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但当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于3

号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钢、16Mnq钢、15MnV 钢或15MnVq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的非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必要时亦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第2.0.4条钢铸件应采用现行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中规定的ZG2 00-400、ZG230-450、ZG270-500或ZG310-570号钢。

第2.0.5条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二、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焊丝应符合现行标准《焊接用钢丝》的规定。

三、普通螺栓可采用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3号钢制成。

四、高强度螺栓应符合现行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或《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的规定。

五、铆钉应采用现行标准《普通碳素钢铆螺用热轧圆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ML2或ML3号钢制成。

六、锚栓可采用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3号钢或《低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16Mn钢制成。

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3.1.1条本规范除疲劳计算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第3.1.2条结构的极限状态系指结构或构件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的临界状态,超过这一状态结构或构件便不再能满足设计要求。承重结构应按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极限状态;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项规定限值时的极限状态。

第3.1.3条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为二级,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第3.1.4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除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外,应只考虑荷载短期效应组合。

第3.1.5条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第3.1.6条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动力系数;在计算疲劳和变形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应乘动力系数。计算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疲劳时,吊车荷载应按作用在跨间内起重量最大的一台吊车确定。

第3.1.7条设计钢结构时,荷载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系数、动力荷载的动力系数以及按结构安全等级确定的重要性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的规定采用。

第3.1.8条计算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应乘以表3.1.8的增大系数。

第3.1.9条计算平炉、电炉、转炉车间或其它类似车间的工作平台结构时,由检修材料所产生的荷载,可乘以下列折减系数:

主梁0.85

柱(包括基础)0.75

第二节设计指标

第3.2.1条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对3号钢按表3.2.1-1的分组)按表3.2.1-2采用。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3

第3.2.2条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时,第3.2.1条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一、单面连接的单角钢

1.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和连接0.85;

2.按轴心受压计算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和铆钉连接0.90;

三、沉头和半沉头铆钉连接0.80。

注:当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时,其折减系数应连乘。

第3.2.3条钢材和钢铸件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3.2.3 采用。

第三节结构变形的规定

第3.3.1条计算钢结构变形时,可不考虑螺栓(或铆钉)孔引起的截面削弱。

第3.3.2条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3.3.2中所列的容许值。

第3.3.3条多层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水平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值不宜大于1/500,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值不宜大于1/400。

注:对室内装修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值宜适当减小。无隔墙的多层框架结构,层间相对位移可不受限制。

第3.3.4条在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厂房中,跨间每侧吊车梁或吊车桁架的制动结构,由一台最大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所产生的挠度不宜超过制动结构跨度的1/2200。

第3.3.5条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厂房柱和设有中、重级工作制吊车的露天栈桥柱,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的顶面标高处,由一台最大吊车水平荷载所产生的计算变形值,不应超过表3.3.5中所列的容许值。

第四章受弯构件的计算

第一节强度

第4.1.1条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其抗弯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

第4.1.3条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第4.1.4条在组合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若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或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如连续梁支座处或梁的翼缘截面改变处等),其折算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σ、τ、σc——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同一点上同时产生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r和σ c应按公式(4.1.2)和公式(4.1.3-1|)计算,σ应按下式计算:

第二节整体稳定

第4.2.1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计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一、有铺板(各种钢筋混凝土板和钢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相连、能阻止梁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二、工字形截面筒支梁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L1与其宽度B1之比不超过表4.

2.1所规定的数值时。

②梁的支座处,应采取构造措施以防止梁端截面的扭转。

对跨中无侧向支承点的梁,L1 为其跨度;对跨中有侧向支承点的梁,L1为受压翼缘侧向支承点间的距离(梁的支座处视为有侧向支承)。

第4.2.2条除第4.2.1条所指情况外,在最大刚度主平面内受弯的构件,其整体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注:见第4.2.1条注②。

第4.2.3条除第4.2.1条所指情况外,在两个主平面受弯的工字形截面构件,其整体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注:见第4.2.1条注②。

第4.2.4条不符合第4.2.1条第一项情况的箱形截面简支梁,其截面尺寸(图4.2.4)应满足h/bo ≤6,且L1/bo 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符合上述规定的箱形截面简支梁,可不计算整体稳定性。

注:其它钢号的梁,其L1/bo 值不应大于95(235/fy)。

第4.2.5条用作减少梁受压翼缘自由长度的侧向支撑,其轴心力应根据侧向力F确定,梁的侧向力应按下式计算:

第三节局部稳定

第4.3.1条为保证组合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在腹板上配置加劲肋(图4.3.1):

一、当ho /tw ≤80235/fy时,对有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宜按构造配置横向加劲肋;但对无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

二、当80235/fy <ho /tw ≤170235/fy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并应按第

4.3.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对无局部压应力的梁,当ho /tw ≤100235/fy 时,可不计算)。

三、当ho /tw >170235/fy 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和在受压区配置纵向加劲肋,必要时尚应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并均应按第4.3.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处ho为腹板的计算高度,tw为腹板的厚度。

四、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并应按第4.3.8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第4.3.2条无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和简支吊车梁,当其腹板用横向加劲肋加强或用横向和纵向加劲肋加强时,应按第 4.3.3条至第4.3.6条计算加劲肋间距。其它情况的梁,应按附录二计算腹板的局部稳定性。

第4.3.3条无局部压应力(σ=0)的梁,其腹板仅用横向加劲肋加强时,横向加劲肋间距α应符合下列要求:

σ——与τ同一截面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弯曲压应力(N/mm2),应按σ=My /I计算,I为梁毛截面惯性矩,y1为腹板计算高度受压边缘至中和轴的距离。公式(4.3.3.1)右端算得的值若大于第4.3.7条规定的最大间距时,应取α不超过最大间距。

第4.3.4条无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其腹板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时(图4.3.1b、c),纵向加劲肋至腹板计算高度受压边缘的距离h 1应在ho/5~/ho/4范围内,并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中σ——所考虑区段内最大弯矩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弯曲压应力(N燉mm2),应按σ=MmaxY1/I计算。横向加劲肋间距a仍应按第4.3.3条和第4.3.7条确定,

但应以h2代替h0,并取η=1.0。

第4.3.5条简支吊车梁的腹板仅用横向加劲肋加强时,加劲肋的间距a应同时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公式(4.3.5-1)和公式(4.3.5-2)右端算得的值若大于2ho或分母为负值时,应取a=2ho。对变截面吊车梁,当端部变截面区段长度不超过梁跨度的1/6时,a值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一、腹板高度变化的吊车梁:端部变截面区段的a值应符合公式(4.3.5-1)的要求,式中的ho取该区段的腹板平均计算高度,τ取梁端部腹板的最大平均剪应力;不变截面区段内的a值,应同时符合公式(4.3.5-1)和公式(4.3.5-2)的要求,式中τ取两区段交界处的腹板平均剪应力。

二、翼缘截面变化的吊车梁:由端部至变截面处区段的a值,应同时符合公式(4.3.5-1)和公式(4.3.5-2)的要求,但σ取变截面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弯曲压应力,同时由表4.3.5-2查得的k3、k4值应乘以0.75;中部不变截面区段的a值,应同时符合公式(4.3.5-1)和公式(4.3.5-2)的要求,但τ取变截面处的腹板平均剪应力

第4.3.6条简支吊车梁的腹板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时(图4.3.1b、c),纵向加劲肋至腹板计算高度受压边缘的距离h1应在h0/5~h0/4

范围内,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当公式(4.3.6-1)或公式(4.3.6-2)右端算得的值小于ho/5时,尚应在腹板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图4.3.1d),并应按附录二进行计算。

横向加劲肋间距α应按公式(4.3.5-1)确定,但应以h2代替式中的ho,以0.3σc代替表4.3.5-1中的σc。若公式(4.3.5-1)右端算得的值大于2h2或分母为负值时,应取a≤2h2。对腹板高度变化的吊车梁:在确定梁端部变截面区段内(有纵向加劲肋)的α值时,h2取该区段腹板下区格的平均高度,τ取该区段梁端部处的腹板平均剪应力;在确定不变截面区段内的α值时,τ取两区段交界处的腹板平均剪应力。对翼缘截面变化的吊车梁,确定α值时,τ取梁端部腹板平均剪应力。

第4.3.7条加劲肋宜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也可单侧配置,但支承加劲肋和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的加劲肋不应单侧配置。横向加劲肋的最小间距为0.5ho,最大间距为2ho(对无局部压应力的梁,当ho/tw≤100时,可采用2.5ho)。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截面尺寸应符合

下列公式要求:

在腹板一侧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外伸宽度应大于按公式(4.3.7-1)算得的1.2倍,厚度不应小于其外伸宽度的1/15。在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中,横向加劲肋的截面尺寸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其截面惯性矩I z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短加劲肋的最小间距为0.75h1。短加劲肋外伸宽度应取为横向加劲肋外伸宽度的0.7~1.0倍,厚度不应小于短加劲肋外伸宽度的1/15。

注:①用型钢(工字钢、槽钢、肢尖焊于腹板的角钢)作成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不得小于相应钢板加劲肋的惯性矩。

②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应按梁腹板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计算。

在腹板一侧配置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应按与加劲肋相连的腹板边缘为轴线进行计算。

第4.3.8条梁的支承加劲肋,应按承受梁支座反力或固定集中荷载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此受压构件的截面应包括加劲肋和加劲肋每侧15tw235/fy范围内的腹板面积,其计算长度取ho。

梁支承加劲肋的端部应按其所承受的支座反力或固定集中荷载进行计算:当端部为刨平顶紧时,计算其端面承压应力(对突缘支座尚应符合第8.4.13条的要求);当端部为焊接时,计算其焊缝应力。

第4.3.9条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之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的宽度bo与其厚度t之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当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设有纵向加劲肋时,则公式(4.3.9-2)中的bo取为腹板与纵向加劲肋之间的翼缘板宽度。

注: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b的取值为:对焊接构件,取腹板边至翼缘板(肢)边缘的距离;对轧制构件,取内圆弧起点至翼缘板(肢)边缘的距离。

第五章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第一节轴心受力构件

第5.1.1条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除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处外,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An——净截面面积。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在节点或拼接处,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度螺栓数目;n1——所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上高强度螺栓数目;A——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第5.1.2条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表5.1.2的截面分类并按附录三采用。

第5.1.3条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仍应按公式(5.1.2)计算,但对虚轴(图5.1.3a的x轴和图5.1.3b、c的x轴和y轴)的长细比应取换算长细比。

换算长细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双肢组合构件(图5.1.3a):

式中λx——整个构件对x轴的长细比;λl——分歧对最小刚度轴1—1的长细比,其计算长度取为:焊接时,为相邻两缀板的净距离;螺栓连接时,为相邻两缀板边缘螺栓的距离;Alx——构件截面中垂直于x轴的各斜缀条毛截面面积之和。

二、四肢组合构件(图5.1.3b);

式中λy——整个构件对y轴的长细比;Aly——构件截面中垂直于y轴的各叙缀条毛截面面积之和。

三、缀件为缀条的三肢组合构件(图5.1.3c)

式中A1——构件截面中各斜缀条毛截面面积之和;

注:①缀板的线刚度应符合第8.4.1条的规定。

②斜缀条与构件轴线间的夹角应在40°~70°范围内。

第5.1.4条对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当缀件为缀条时,其分肢的长细比λ1不应大于构件两方向长细比(对虚轴取换算长细比)的较大值λmax的0.7倍,当缀件为缀板时,λ1不应大于40,并不应大于λmax的0.5倍(当λmax<50时,取λmax=50)。

第5.1.5条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可按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但填板间的距离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受压构件40i

受拉构件80i

i为截面回转半径,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当为图5.1.5α、b所示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截面时,取一个角钢或一个槽钢与填板平行的形心轴的回转半径;

二、当为图5.1.5c所示的十字形截面时,取一个角钢的最小回转半径。

受压构件的两个侧向支承点之间的填板数不得少于两个

剪力v值可认为沿构件全长不变。

对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剪力v应由承受该剪力的缀材面(包括用整体板连接的面)分担。

第5.1.7条用作减小轴心受压构件自由长度的支撑,其轴心力应根据被支承构件的剪力v(作为侧向力)确定。v可按公式(6)计算。

第二节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第5.2.1条弯矩作用在主平面内的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

式中Yx、Yy——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应按表5.2.1采用。

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仍应按公式(5.2.1)计算,但取Yx=Yy=1. 0

第5.2.2条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绕x轴)的实腹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

(1)无横向荷载作用时:βmx=0.65+0.35M2M1,但不得小于0.4,M1和M2为端弯矩,使构件产生同向曲率(无反弯点)时取同号,使构件产生反向曲率(有反弯点)时取异号,M1≥M2;

(2)有端弯矩和横向荷载同时作用时:使构件产生同向曲率时,βmx=1. 0;使构件产生反向曲率时,βmx=0.85;

(3)无端弯矩但有横向荷载作用时;当跨度中点有一个横向集中荷载作用时,βmx=1-0.2N/NEx;其它荷载情况时,βmx=1.0对于表5.2.1第3、4项中的单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且使较大翼缘受压时,除应按公式(5.2.2-1)计算外,尚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2x——对较小翼缘的毛截面抵抗矩。

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

式中φy——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对工字形和T形截面可按附录一第(五)项确定,对箱形截面可取φb=1.4;Mx——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最大弯矩;βtx——等效弯矩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在弯矩作用平面外有支承的构件,应根据两相邻支承点间构件段内的荷载和内力情况确定:

(1)所考虑构件段无横向荷载作用时:βtx=0.65+0.35M2M1,但不得小于0.4,M1和M2是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端弯矩,使构件段产生同向曲率时取同号,产生反向曲率时取异号,M1≥M2;

(2)所考虑构件段内有端弯矩和横向荷载同时作用时;使构件段产生同向曲率时,βtx=1.0;使构件段产生反向曲率时,βtx=0.85;

(3)所考虑构件段内无端弯矩但有横向荷载作用时:βtx=1.0。

2.悬臂构件,βtx=1.0。

注:①无侧移框架系指框架中设有支撑架、剪力墙、电梯并等支撑结构,且共抗侧移刚度等于或大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倍者。

②有侧移框架系指框架中未设上述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小于框架本身抗侧移刚度的5倍者。

第5.2.3条弯矩绕虚轴(x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lx=Ix/Yo,Ix为x轴的毛截面惯性矩,Yo为由x轴到压力较大分肢的轴线距离或者到压力较大分肢腹板边缘的距离,二者取较大者;φx、NEx由换算长细比确定。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可不计算,但应计算分肢的稳定性,分肢的轴心力应按桁架的弦杆计算。对缀板柱的分肢尚应考虑由剪力引起的局部弯矩。

第5.2.4条弯矩绕实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其弯矩作用平面内和平面外的稳定性计算均与实腹式构件相同。但在计算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时,长细比应取换算长细比,φb应取1.0。

第5.2.5条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轴对称实腹式工字形和箱形截面的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5.2.6条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双肢格构式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第5.2.7条计算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时,应取构件的实际剪力和按公式(5.1.6)计算的剪力两者中的较大值进行计算。

第5.2.8条用作减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支撑,其轴心力应按公式(4.2.5)计算的侧向力确定,但式中Af为被支承构件的受压翼缘(对实腹式构件)或受压分肢(对格构式构件)的截面面积。

第三节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第5.3.1条确定桁架弦杆和单系腹杆的长细比时,其计算长度ιo应按表5.

3.1采用。

注:①l为构件的几何长度(节点中心间距离);l1为桁架弦杆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

②斜平面系指与桁架平面斜交的平面,适用于构件截面两主轴均不在桁架平面内的单角钢腹杆和双角钢十字形截面腹杆。

③无节点板的腹杆计算长度在任意平面内均取其等于几何长度。

当桁架弦杆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为节间长度的2倍(图5.3-1)且两节间的弦杆轴心压力有变化时,则该弦杆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确定(但不应小于0.5L1):N

桁架再分式腹杆体系的受压主斜杆及K形腹杆体系的竖杆等,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也应按公式(5.3.1)确定(受拉主斜杆仍取l1);在桁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则取节点中心间距离。

第5.3.2条确定桁架交叉腹杆的长细比时,在桁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取节点中心到交叉点间的距离;在桁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压杆

当相交的另一杆受拉,且两杆在交叉点均不中断0.5l当相交的另一杆受拉,两杆中有一杆在交叉点中断并以节点板搭接0.7l其它情况l

二、拉杆l

注:①l为节点中心间距离(交叉点不作为节点考虑)。

②当两交叉杆均受压时,不宜有一杆中断。

③当确定交叉腹杆中单角钢压杆斜平面内的长细比时,计算长度应取节点中心至交叉点的距离。

第5.3.3条单层或多层框架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等于该层柱的高度乘以计算长度系数μ。对无侧移框架,μ值应按附表4.1确定;对有侧移框架,μ值应按附表4.2确定。

第5.3.4条单层厂房框架下端刚性固定的阶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单阶柱:

1.下段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2:当柱上端与横梁铰接时,等于按附表4.3(柱上端为自由的单阶柱)的数值乘以表5.3.4的折减系数;当柱上端与横梁刚接时,等于按附表4.4(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单阶柱)的数值乘以表5.3.4的折减系数。

2.上段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l,应按下式计算:

1.下段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3:当柱上端与横梁铰接时,等于按附表4.5(柱上端为自由的双阶柱)的数值乘以表5.3.4的折减系数;当柱上端与横梁刚接时,等于按附表4.6(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双阶柱)的数值乘以表5.3.4的折减系数。

2.上段柱和中段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1和μ2,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η1、η2——参数,按附表4.5或附表4.6中的公式计算。

第5.3.5条当计算框架的格构式柱和桁架式横梁的线刚度时,应考虑柱或横梁截面高度变化和缀件(或腹杆)变形的影响。

第5.3.6条框架柱沿房屋长度方向(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取阻止框架平面外位移的支承点(柱的支座、吊车梁、托架以及支撑和纵梁的固定节点等)之间的距离。

第5.3.7条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5.3.7的容许值。

注:桁架(包括空间桁架)的受压腹杆,当其内力等于或小于承载能力的5 0%时,容许长细比值可取为200。

第5.3.8条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5.3.8的容许值。

注:①承受静力荷载的结构中,可仅计算受拉构件在竖向平面内的长细比。

②在直接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计算单角钢受拉构件的长细比时,应采用角钢的最小回转半径;在计算单角钢交叉受拉杆件平面外的长细比时,应采用与角钢肢边平行轴的回转半径。

③中、重级工作制吊车桁架下弦杆的长细比不宜超过200。

④在设有夹钳吊车或刚性料耙吊车的厂房中,支撑(表中第2项除外)的长细比不宜超过300。

⑤受拉构件在永久荷载与风荷载组合作用下受压时,其长细比不宜超过25 0。

第四节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第5.4.1条在受压构件中,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t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心受压构件:

式中λ——构件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当λ<30时,取λ=30;当λ>100时,

取λ=100。

二、压弯构件:

注:见第4.3.9条的注。

第5.4.2条在工字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腹板计算高度ho与其厚度tw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心受压构件:

式中λ——构件两方向长细比的较大值:当λ<30时,取λ=30;当λ>100

时,

取λ=100。

二、压弯构件:

第5.4.3条在箱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受压翼缘的宽厚比应符合第4.3.9

条的要求。

箱形截面受压构件的腹板计算高度ho与其厚度tw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5.4.4条在T形截面受压构件中,腹板高度与其厚度之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λ和αo分别按第5.4.1条和第5.4.2条的规定采用。

第六章疲劳计算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如吊车梁、吊车桁架、工作平台梁等)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n等于或大于105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

第6.1.2条本章规定不适用于特殊条件(如构件表面温度大于150℃,处于海水腐蚀环境,焊后经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以及低周-高应变疲劳条件等)下的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疲劳计算。

第6.1.3条疲劳计算应采用容许应力幅法,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容许应力幅按构件和连接类别以及应力循环次数确定。在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

第二节疲劳计算

第6.2.1条对常幅(所有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保持常量)疲劳,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第6.2.2条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的疲劳可作为常幅疲劳按下式计算:

注:表中的容许应力幅是按公式(6.2.1-2)算得的。

第6.2.3条对变幅(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随机变化)疲劳,若能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种荷载的频率分布、应力幅水平以及频次分布总和所构成的设计应力谱,则可将其折算为等效常幅疲劳,按下式进行计算:

第七章连接计算

第一节焊缝连接

第7.1.1条对接焊缝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在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N

二、在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中,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对接焊缝,其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和剪应力处(例如梁腹板横向对接焊缝的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注:①当承受轴心力的板件用斜焊缝对接,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θ符合t gθ≤1.5时,其强度可不计算。

②当对接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板施焊时,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时应各减去10mm。

第7.1.2条直角角焊缝(图7.1.2)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在通过焊缝形心的拉力、压力或剪力作用下:当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时,

二、在其它力或各种力综合作用下,σf和Tf共同作用处:

第7.1.4条不焊透的对接焊缝(图7.1.4)的强度,应按角焊缝的计算公式(7.1.2-1)至公式(7.1.2-3)计算,但取βf=1.0,其有效厚度应采用:

当熔合线处焊缝截面边长等于或接近于最短距离s时(图7.1.4b、c、e),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乘以0.9。在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强度设计值可采用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乘以1.22。

第二节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第7.2.1条普通螺栓、锚栓和铆钉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在普通螺栓或铆钉受剪的连接中,每个普通螺栓或铆钉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取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中的较小者:

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二、在普通螺栓、锚栓或铆钉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每个普通螺栓、锚栓或铆钉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三、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普通螺栓和铆钉,应分别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第7.2.2条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在抗剪连接中,每个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二、在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每个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取Nbt=0.8p。

三、当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时承受摩擦面间的剪切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每个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仍应按公式(7.2.2)计算,但应以p-1.25Nt代替p。此处Nt为每个高强度螺栓在其杆轴方向的外拉力,其值不应大于0.8p。

第7.2.3条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和连接处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应与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相同。承压型高强度螺栓仅用于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连接。

二、在抗剪连接中,每个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但当剪切面在螺纹处时,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螺纹处的有效面积进行计算。

三、在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每个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Nbt=0.8p。

四、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五、在抗剪连接中以及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连接中,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得大于按摩擦型连接计算的1.3倍。

第7.2.5条在下列情况的连接中,螺栓或铆钉的数目应予增加:

一、一个构件借助填板或其它中间板件与另一构件连接的螺栓(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除外)或铆钉数目,应按计算增加10%。

二、搭接或用拼接板的单面连接,螺栓(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除外)或铆钉数目,应按计算增加10%。

三、在构件的端部连接中,当利用短角钢连接型钢(角钢或槽钢)的外伸肢以缩短连接长度时,在短角钢两肢中的一肢上,所用的螺栓或铆钉数目应按计算增加50%。

四、当铆钉连接的铆合总厚度超过铆钉直径的5倍时,总厚度每超过2m m,铆钉数目应按计算增加1%(至少应增加一个铆钉),但铆合总厚度不得超过铆钉直径的7倍。

第三节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汇总

钢结构有关规范目录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2012年版)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JG 144-2002 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CECS 290-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强制性条文 4.2.1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3.1 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4.1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坚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5.2.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焊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5.2.4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关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 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或射线探伤记录表5.2.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05-200l内容简介 侯兆欣(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北京100088) 1 编制工作概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65号文和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主编,会同武钢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单位,历经1年,共同编制成《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 编制的指导思想 编制工作始终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编制原则为基础,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方针,结合钢结构工程的特点进行。编制的整体思路是按新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体系改革原则,将原《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和原《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套改成一个规范。 在编制过程中始终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相协调;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相协调;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标准相协调;为施工工艺和评优标准等推荐性标准留有接口,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规范标准体系。 通过1年多的编制工作,编制组先后召开了8次工作会议,另外还有3次编制组长会议,先后完成7稿,在建设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大力支持下,编制组顺利完成编制工作。 3 主要内容 本规范共分15章,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及成品进场、焊接工程、紧固件连接工程、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钢构件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钢结构涂装工程、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将钢结构工程原则上分成10个分项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单独成章。“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虽不是分项工程,但将其单独列章是为了强调和强化原材料及成品进场准人,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单独列章是为了更好地便于质量验收工作的操作。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部分)工程进行。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中分项工程划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最新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0、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12、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 1、JGJ138-2001/J130-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JGJ7-19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JGJ61-2003/J258-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4、JGJ99-1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修订) 5、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JGJ81-2002/J2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DL/T5085-199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8、JCJ01-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9、YB9238-9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0、YB9082-1997、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1、YBJ216-88、压型金属钢板设计施工规程(正修订) 12、YB/T9256-96、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 13、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4、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15、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16、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范 17、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8、YB9254-19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 19、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 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 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 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 28、CECS、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规程 29、CECS、建筑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30、CECS、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

钢结构常用规范及规程

钢结构设计常用规范 基础规范:确定结构的安全等级(γ0)、结构的使用寿命(γL)、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结构抗震等级及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抗震构造措施的依据),是所有钢结构设计都必须使用的规范。 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各类工程结构:建筑、铁路、公路、港口、水利水电等,设计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及适度设防类(丁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7、《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CECS 300:2011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结构体系 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 9、《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

10、《空间网格结构设计规程》JGJ 7-2010 1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12、《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 13、《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型钢混凝土) 14、《交错桁架钢结构设计规程》JGJ/T 329-2015 15、《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 249-2011 16、《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 227-2011 17、《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2016 18、《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CECS 261:2009 19、《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 209-2010 2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21、《钢结构单管通信塔技术规程》CECS 236:2008 22、.《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212:2006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构件 2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09-2012 24、《波纹腹板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291:2011 25、《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CECS 290:2011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钢结构材料 26、《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钢结构技术要求

合同附件5:钢结构技术要求 2.2制作和安装图纸的编制 i.应根据钢结构设计图纸编制制造图纸。 ii.图纸应按照GB/BS标准和/或图纸文件中规定的公制绘制。制作图须注明下列细节: - (a)焊接连接情况下焊缝类型、尺寸和长度(明确指明车间或现场焊接)。指定的焊缝长度应 为有效长度(不包括末端板条箱)。 (b)螺栓连接时,螺栓的布置和螺栓、螺母等的说明(详细说明车间和现场螺栓)。 (c)电极/焊丝焊剂规范。 (d)如有需要,须在图则中注明在建造期间及建造后处理结构的特别规定。 (e)油漆的规格和油漆相应表面制备。 (f)一般安排/标记计划。 (g)参考设计图纸。 (h)材料清单,注明按编号列出的材料要求,包括尺寸、重量、材料规格、每个项目的标识 号、所需件数等。 (i)根据需要,将所有连接件与吹接细节布置在一起,以便根据设计图纸明确说明各种制造和 安装要求。 (j)在用HSFG螺栓连接的情况下的,配合面制备规范。 (k)对于厚度大于8毫米的所有板和型材,如属符合指明标准的对接/沟槽焊接,须作适当的边缘制备。 (l)以便于现场平稳安装的安装间隙。 (m)每个安装件应在这些图纸中用安装标记清楚标明。所有松动构件均应标有零件标记,并将其“连接”在主安装件上以便发货。 iii.制作施工图的方式应当使结构物能够以最大的经济可运输尺寸从制造车间送到安装现场,从而将现场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 iv.支撑应按构件容量的50%或设计图纸中规定的力连接,以较大者为准。(对于单角支撑构件,考虑全面积对此的影响)。 v.标准简支梁连接,除非在图纸中另有说明,应设计和详细说明60%的梁剪/弯矩承载能力。 vi.凡有因振动而导致螺母松动的危险时,应设置锁紧螺母。 vii.对于所有用固定螺栓连接的连接,应使用两个垫圈。一个垫圈轴承压在头上,另一个轴承压在螺母上。 viii.受动载荷作用的钢结构构件的细部设计应确保载荷的平稳过渡,并确保疲劳产生的应力作用下的最佳性能。不允许跨越吊车梁的张紧法兰焊接。 ix.对于详述连接、材料、焊缝、螺栓等的允许应力,应按图纸规定。 x.乙方应负责所有连接的设计和详细说明。连接的设计应为结构元件中的应力传递提供足够的强度,如设计图所示。详细设计应使安装方便,不受现场所有接口、钻孔和切割的影响。 2.3 材料 a)用于钢结构和与钢结构相关的工厂建筑工程的所有钢材和其他材料,应符合图纸上所示的规格或 符合相应的GB/BS标准。除非获得对某些二级结构构件使用未经测试材料的书面授权,否则只能使用经过测试的材料。 b)结构钢的形状一般应符合GB/BS标准。 c)用于焊接的软钢电极应符合图纸规定。在任何特定位置焊接时,所用电极应为制造商推荐的在该 位置使用的电极。所使用的电流应按照电极制造商的推荐值。 d)所有螺栓和螺母应符合图纸规格或主管工程师批准的规格。 e)工作中所用材料的经认证的工厂试验报告,应按要求提供给主管工程师检查。 f)更换设计图纸中所示的钢结构部分,必须以书面形式向主管工程师取得批准。如果设计部分无法 使用,通常不会不予批准。 g)所有材料须是直的,如有需要,则须在加工前用压板(包括去卷板)将其拉直和/或压扁,但规定 须为曲线形式并须无弯曲的情况除外。

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钢结构工程采购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目录: 1.依据(标准和规范) 2.送样要求 3.材料、设备及配件要求 4.施工工艺 5.成品保护要求 6.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供货、安装工期及其他时间配合要求

1.1.除另有注明外,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 限于: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1988) 《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92) 《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89) 1.2.除上述规范及要求外,本工程施工制作及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及项目当地现行 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1.3.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甲方提出,由甲方采购部门做最终决定,否 则视为接受。 2.送样要求 2.1.材料样板应在招标阶段确定,包括钢结构的型材、连接件、预埋件等均应制作样板。2.2.投标单位提供样板必须符合第3项“材料、设备及配件要求”,包括品牌和材质等. 2.3.施工过程中,严格选用招标单位事先确认的型材、构件样品;若中标单位发现施工过程 中无法使用事先确认的样品,应事先知会招标单位,在得到招标单位认可的情况下,方可更改。招标若发现中标单位未经允许,擅自更换确认样品,按照合同约定处以相应罚款。 3.材料、设备及配件要求 3.1.圆钢管采用Q345B无缝钢管或高频焊管钢,质量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2008 和《直缝电焊管》GB/T 13793-2008的规定。矩形钢管采用材质Q345B的冷弯矩形钢管。 以下截面杆件材质采用Q235B:Φ48X3.5,Φ60X4,Φ76X4,Φ89X4,矩120X80X3,其余截面杆件材质为Q345B。 3.2.所有钢材、钢板除特殊注明外,均采用Q345B钢。 3.3.焊条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Q235钢材间的焊接采用E43型焊条,采用H08A,H08E配 合中锰型或低锰型焊剂。Q345钢材间的焊接采用E50型焊条,采用H08Mn,H08MnA配合高锰型焊剂.Q235钢材与Q345钢材间的焊接采用E43型焊条。 3.4.锚栓的材质采用Q235B钢。销钉的材质采用Q235B钢。 3.5.室外金属构件(防腐层寿命应达到10年以上,适用于室外或半室外金属构件): 3.5.1.金属构件表面热镀锌处理,厚度均匀,≥60um。 3.5.2.刷涂环氧锌基底漆一层,干漆膜厚度≥20um。 3.5.3.喷涂环氧中间漆一层,干漆膜厚度≥20um。 3.5. 4.喷涂脂肪族聚氨脂哑光面漆一层,干漆膜厚度≥20um。 3.5.5.完成后干漆膜总厚度须≥120um。 3.6.焊接质量检验等级:拼接焊缝为二级焊缝,剖口全溶透焊缝为二级焊缝,其余角焊缝均 为三级焊缝。

《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J205-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05-83 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备案实行日期: 1 9 8 4 年 3 月 1 日关于批准颁发《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通知 (83) 城科字第 632 号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8-66 修订本 ) 的重新修订工作,由原湖北省建委主管、湖北省建工局主编,会同天津、山西、辽宁等省(市) 、冶 金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属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以及有关的大专院校共同进行,业经会审定稿。现批准颁发,并报国家计委备案,自一九八四年三月一日起实施。编号为GBJ205-83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希函告湖北省建工局“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管理组”,以便解释和修正。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的钢材主要为 2号钢、 3号钢、 16锰钢、 16锰桥钢和 15 锰钒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700-79) 、《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1591-79)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 (YB168-70) 。 采用其它钢种和钢号时,除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外,尚需进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 第 1.0.3 条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必须根据放工图进行,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施工图应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及技术要求编制。如需修改设计图时,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签署设计更改文件。 第 1.0.4 条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在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要求编制工艺规程和安装的施工组织设计 (或施工方案 ) ,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 1.0.5 条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工序检验,合格后,下道工序方能施工。 第 1.0.6 条制作、安装和质量检查所用的钢尺,均应具有相同的精度,并应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第 1.0.7 条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工作,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材料 第 2.0.1 条钢材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如对钢材的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样检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方可采用。 第 2.0.2 条钢材表面锈蚀、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一半;断口处如有分层缺陷,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第 2.0.3 条连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高强度螺栓、精制螺栓、普通螺栓及

钢结构规范大全

钢结构规范和图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0、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12、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 1、JGJ138-2001/J130-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JGJ7-19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JGJ61-2003/J258-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4、JGJ99-1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修订) 5、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JGJ81-2002/J2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DL/T5085-199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8、JCJ01-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9、YB9238-9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0、YB9082-1997、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1、YBJ216-88、压型金属钢板设计施工规程(正修订) 12、YB/T9256-96、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 13、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4、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15、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16、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范 17、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8、YB9254-19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 19、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 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 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 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内容概况主要包括:(1)编制规范基本信息(2)编制规定指导依据(3)规定主体内容(4)规范主体问题和解决对策。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文规定: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写和审查会要求,本规范在全部157条检验项目中,强制性条文12条,占7.5%。以下为强制性条文的具体内容: (1)第4.2.1条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 (2)第4.3.1条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 (3)第4;4.1条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铆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

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识及检验报告等。(4)第5.2.2条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 (5)第5.2.4条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ll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 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贯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①对工厂制作焊缝,应

钢结构应用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建筑防火规范,使用防火涂料保护钢结构,提高其耐火极限,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防火保护涂层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第1.0.3条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及其他现行规定。 第二章防火涂料及涂层厚度 第2.0.1条钢结构防火涂料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其产品均应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选用。 第2.0.2条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按附录二的有关方法试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0.2的规定。 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表2.0.2

第2.0.3条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按附录二的有关方法试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0.3的规定。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表2.0.3 第2.0.4条采用钢结构防火涂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裸露钢结构、轻型屋盖钢结构及有装饰要求的钢结构,当规定其耐火极限在1.5h及以下时,宜选用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二、室内隐蔽钢结构、高层全钢结构及多层厂房钢结构,当规定其耐火极限在1.5h以上时,应选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三、露天钢结构,应选用适合室外用的钢结构防火涂料。 第2.0.5条用于保护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应不含石棉,不用苯类溶剂,在施工干燥后应没有刺激性气味;

不腐蚀钢材,在预定的使用期内须保持其性能。 第2.0.6条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可按下列原则之一确定: 一、按照有关规范对钢结构不同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根据标准耐火试验数据选定相应的涂层厚度。 二、根据标准耐火试验数据,参照本规范附录三计算确定涂层的厚度。 第2.0.7条施加给钢结构的涂层质量,应计算在结构荷载内,不得超过允许范围。 第2.0.8条保护裸露钢结构以及露天钢结构的防火涂层,应规定出外观平整度和颜色装饰要求。 第2.0.9条钢结构构件的防火喷涂保护方式,宜按图2.90选用。 图2.0.9钢结构防火保护方式(a)工字型柱的保护;(b)方型柱的保护;(c)管型构件的保护;(d)工字梁的保护;(e)楼板的保护 第三章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钢结构防火喷涂保护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施工队施工。施工

(技术规范标准)钢结构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钢结构技术标准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4) 4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 (6) 4.1 钢结构常用钢材及其进场检验 (6) 4.2 常用焊接材料及进场检验 (10) 4.3 钢结构用螺栓及进场检验 (12) 4.4 钢网架节点用材料 (14) 4.5 压型金属板 (15) 4.6 原材料及成品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定 (15) 4.7 质量标准 (15) 5 钢结构焊接工程 (21) 5.1 一般规定 (21) 5.2 钢构件焊接工程 (22) 5.3 焊钉(栓钉)焊接工程 (38) 6 紧固件连接工程 (45) 6.1 一般规定 (45) 6.2 普通紧固件连接 (45) 6.3 高强度螺栓连接 (49) 7 钢零件、钢部件加工工程 (58) 7.1 一般规定 (58) 7.2 施工准备 (58) 7.3 材料质量控制 (58) 7.4 施工工艺 (58) 7.5 成品保护 (65) 7.6 安全、环保措施 (65) 7.7 质量标准 (65) 7.8 质量验收 (71) 8 钢构件组装工程 (73) 8.1 一般规定 (73) 8.2 施工准备 (73) 8.3 材料质量控制 (73) 8.4 施工工艺 (73) 8.5 成品保护 (75) 8.6 安全、环保措施 (76) 8.7 质量标准 (76)

9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及包装运输 (87) 9.1 一般规定 (87) 9.2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 (87) 9.3 钢构件包装运输 (91) 10 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92) 10.1 一般规定 (92) 10.2 施工准备 (92) 10.3 材料质量控制 (93) 10.4 施工工艺 (93) 10.5 成品保护 (98) 10.6 安全、环保措施 (99) 10.7 质量标准 (99) 10.8 质量验收 (106) 11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 (108) 11.1 一般规定 (108) 11.2 施工准备 (108) 11.3 材料质量控制 (108) 11.4 施工工艺 (109) 11.5 成品保护 (116) 11.6 安全、环保措施 (116) 11.7 质量标准 (117) 11.8 质量验收 (121) 12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 (123) 12.1 一般规定 (123) 12.2 施工准备 (123) 12.3 材料质量控制 (124) 12.4 施工工艺 (124) 12.5 成品保护 (130) 12.6 安全、环保措施 (130) 12.7 质量标准 (131) 12.8 质量验收 (133) 13 压型金属板工程 (135) 13.1 一般规定 (135) 13.2 施工准备 (135) 13.3 材料质量控制 (135) 13.4 施工工艺 (135) 13.5 成品保护 (140) 13.6 安全、环保措施 (141)

钢结构厂房技术规范

钢结构厂房技术规范 1.总则 技术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为最低标准,投标人必须严格执行,否则作为不响应招标文件处理。所有构件拼装、组合、打孔必须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出厂前应全部检验合格,并具有监理现场监造人员签字认可。严禁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加工,确保现场无湿无火作业,除设计要求外,其余进场的材料或构件,严禁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2.主钢结构系统 2.1材质选用及防腐要求:门式刚架立柱、横梁、托梁采用Q345-B 钢材,其构件表面采用专门的抛丸设备进行表面除锈处理,并应达到Sa2.5级以上,抛丸后6小时以内喷两道环氧富锌底漆。要求涂层干漆膜厚度65μm,并严格按照GB50205-95的4.11条款执行。 2.2高强螺栓:采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螺杆材质为20MnTiB,螺 母、垫圈材质为45号钢,10.9S。 3.次钢结构系统: 3.1支撑、檀条:按图纸要求,选用Q235-B钢材,屋檀采用镀锌带 钢,镀锌量≥80g/m2,镀锌厚度60μm—80μm。 3.2门框、窗框、角型支撑:镀锌带钢,屈服应力≥345MPa,厚度须 符合刚度要求,镀锌量≥80g/m2,镀锌厚度60μm—80μm,直接滚压弯型。窗框必须保证铝合金窗安装时的垂直、平行,确保防水

效果。 3.3拉杆:采用Q235-B钢材,表面镀锌防锈处理。 3.4连接板:采用Q235钢板,表面镀锌防锈处理。 3.5锚栓:采用符合GB/T700(GB1591-88)规定的Q345-B钢材制成。 4.屋面系统: 4.1外层钢板;镀铝锌压型钢板,厚度≥0.53mm,卷边板屈服应力 345MPa,暗扣板屈服应力≥550MPa,并提供材料检测报告。 镀锌量≥80g/m2,镀锌厚度60μm—80μm。 涂覆层为:正面:5μm环氧树脂底漆、外覆20μm普通聚脂漆。 背面:5μm环氧树脂底漆、外覆10μm普通聚脂漆。 板型采用卷边板或暗扣板(波峰≥50mm),投标时带板型小样。 所有屋面留洞处做法选用成品屋面洞口泛水,由屋面板生产及安装公司保证其不渗漏雨水。提供屋面克服热胀冷缩现象的技术依据。 4.2防火岩棉保温板:厚度120mm,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容量为 110-120Kg/m3,导热系数为0.04w/m℃。 4.3防水密封胶:硅酮橡胶。提供生产厂家及密封胶设置的范围、位 置和详图。 4.4板材用螺钉:采用不锈钢螺钉或外涂高效防腐聚合物的镀锌(镀 层厚度为8μm)螺钉。 4.5主厂房屋面上设条型双层玻璃钢采光带,总透光系数不小于60%, 总透明度不小于10%。采光带板型应与彩钢板匹配,结构上保证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 1总则 1.0.1为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1.0.3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应签署设计变更文件。1.0.4钢结构工程施工前,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编制制作工艺和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1.0.5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并应实行工序检验,当上道工序合格后,下道工序方可施工。 1.0.6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应按有关规定操作。 1.0.7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零件part组成部件或构件的最小单元,如节点板、翼缘板等。

2.1.2部件component由若干零件组成的单元,如焊接H型钢、牛腿等。 2.1.3构件elment由零件或由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如梁、柱、支撑等。 2.1.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setofhighstrengthbolt高强度螺栓和与之配套的螺母、垫圈的总称。 2.1.5抗滑移系数slipfactor高强度螺栓连接中,使连接件摩擦面产生滑动时的外力与垂直于摩擦面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之和的比值。2.1.6预拼装testassembling为检验构件是否满足安装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拼装。 2.1.7空间刚度单元spacerigidunit由构件构成的基本的稳定空间体系。 2.1.8栓钉焊studwelding将焊钉(螺柱)一端与板件(或管件)表面接触通电引弧,待接触面熔化后,给焊钉(螺柱)一定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2.1.9翘曲warping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的钢结构构件的组合变形。2.1.10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制作或安装时现场的温度。 2.2符号、代号 编号 符号、代号 涵义

gb50205-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11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二OO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87号)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05-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4.2.1、4.3.1、4.4.1 、5.2.2 、5.2.4 、6.3.1 、8.3.1 、10.3.4 、11.3.5 、12.3.4 、14.2.2 、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95和《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OO二年一月十日 二、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关于印发《二OOO年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95和《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方针,以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为基础,进行全面修改,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5章,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及成口进场、焊接工程、紧固件连接工程、钢零部件加工工程、钢构件组装工程、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钢结构涂装工程、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以及9个附录。将钢结构工程原则上分成10个分项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单独成章。“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虽不是分项工程,但将其单独列章是为了强调和强化原材料及成品进场准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钢结构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单独列章是为了更好地便于质量验收工作的操作。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钢结婚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1.0.1本条是依据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系统标准的宗旨,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改革方针,将原来的《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与《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规范》GB50205-95修改合并成新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此统一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程序和指标。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单层、多层、高层以及网架、压型金属板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说明: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含建筑工程中的单层、多层、高层钢结构及钢网、金属压型板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组合结构、地下结构中的钢结构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对于其他行业标准没有包括的钢结构构筑建,如通廊、照明塔架、管道支架、跨线过桥等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钢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钢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钢结构制造的技术要点 钢结构制造技术主要是焊接H 钢的制造,其中控制主焊缝全自动埋弧焊的焊接质量为关键技术。 1 焊接变形的控制 自动埋弧焊电流大,热量高,构件易产生变形(翼缘板角变形;H 钢的纵向弯曲;H 钢扭曲变形) 。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针对焊接工作的需要自行制作了一个专用的工作台,将H 钢的四条纵向角焊变为船形焊,以保证焊缝的焊透,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熔敷金属。这是对焊接变形的第一步控制。 (2) 根据翼缘板与腹板的不同配置调整焊接参数,将角变形控制在3 mm 以内,然后用翼缘矫正机对其进行校正。 (3) 纵向弯曲是由于H 型钢单边受热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造成的。通过实验决定利用后续焊缝的残余应力平衡上道焊缝的残余应力的办法,即第1、2道焊缝焊接时,电流调至下限值,第3 道焊缝焊接时,电流调至平均值,在最后一道焊缝焊接时,将电流调至上限值,以期消除变形。如采用上述措施后仍有少量变形,则在后续工序中用火焰法予以校正。 (4) 扭曲变形与纵向弯曲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因此,也是通过合理调整焊接顺序,以后续焊缝 的残余应力来平衡前面的焊接残余应力。 2 自动埋弧焊的焊接参数的确定 (1) 焊丝直径:在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焊丝直径将直接影响焊缝的熔深。随着焊丝直径的减少,熔深将加大,成型系数减小。 (2) 焊接电流:对焊缝熔深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焊接电流。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熔深将增加。 (3) 电弧电压: 电弧电压低时,熔深大、焊缝宽度窄;电弧电压高时,熔深浅、焊缝宽度增加;过分增加电压,会使电弧不稳,熔深减少,易造成未焊透的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咬边、气孔等缺陷。 (4) 焊接速度:如焊接速度增加,焊缝的线能量减少,使熔宽减少、熔深增加,然而继续加大焊接速度,反而会使熔深减少,焊接速度过快,电弧对焊件加热不足,使熔合比减少,还会造成咬边、未焊透及气孔等缺陷。

钢结构检测相关标准

钢结构检测相关标准、规范 一、设计施工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1995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 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J130-200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19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12-1999 钢桁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 9-1999 钢桁架质量标准JG 8-1999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J258-2003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2-2002 J218-200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5085-1999(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01-89(国家建材工业局) 钢管混凝土构件N-M相关设计计算图表JCJ02-90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YB9238-92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9082-1997 压型金属钢板设计设计施工规程YBJ216-88 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T9256-96 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YB9081-97 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1995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199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212:200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JG144-2002 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48:2003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1996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ECS159:2004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2006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90 索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158:2004 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23:90 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JB/T5323-1991 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80:96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67:2004 包覆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钢结构防护工程技术规范CECS 133-2002 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制造与检验JG/T5112-1991 钢结构腐蚀防护若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选择与应用导则JB/T8427-1996 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 3507-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