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资料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资料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资料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资料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

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资料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由差别的一种重要推断方法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个案研究:是针对噶按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过程,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研究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

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

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基础研究: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技术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动

应用研究:指为满足社会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达到特定应用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研究设计:指按预定的研究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通过测试分析,对未来一段事件内学技术研究工作作出的全面安排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科学技术档案: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归档案保存的科技文件资料

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知识: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实践的总结

情报: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由参考价值的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文献:是指记录由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

零次文献:指的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情报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将其外部特征或内部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加以编排,供读者检索一次文献之用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的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它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检索语言:文献检索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检索概念的一种专门的人工语言,是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必备基础知识

检索工具:按一定科学,一定主题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给文献以检索标识及时报到二次文献,具有储存、检索和报道信息的功能

索引:是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著录,并按一定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

文摘:在索引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献用简明、扼要、准确的文字所做出的摘录,以供读者浏览和查用,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

护理文献综述: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讨论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吧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计量资料:用测量方法获得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如病人血压、体重、尿量、身高等。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地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

情报:是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有参考价值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IM》: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简称IM)于1879年创刊,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简称NLM)编辑出版,它是世界著名的题录式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是医护科技人员需要掌握的工具之一。

引言:就是文章的前言部分。要说明文章的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或定义和讨

论范围,并介绍综述的有关护理问题的目前现状、存在问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综述:综述论文,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作者将多篇相关文献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学术论文。

发展研究: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方面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预实验:预实验也称实验研究,即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先做的一些小规模试验,目的是为检查课题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一般都是在大规模或大样本的研究前及研究生开题报告前,需要进行预实验。

研究计划:是指按预定的研究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通过预测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过程做出的全面安排。

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等同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工作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参考文献:是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它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异:即使是同质的事物个个体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引文: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抄录文献的部分,在该段文字最后句号的右上方标注一个方括号角码内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说明引文出处,该数字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来自同一样本。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方法。

护理研究: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护理研究是通过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和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假设:假设是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需通过试验来证实或否定。

摘要:是文章的内容提要,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及统计学分析、主要论点等。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以便于读者了解论文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引文: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抄录文献的部分,在该段文字最后句号的右上方标注一个方括号角码,内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说明引文出处,该数字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其特点是,研究目标单一,规模比较小,经费使用较少,‘研究周期较短。

研究项目是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阅读、分析,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推理、概括、论述而写成的。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裁体。其中,知识或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记录是两者的联系物,是文献的基本特点。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

中医妇科名词解释

天葵: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葵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盛衰而竭止。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则食入即吐者,称妊娠恶阻。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特点:妊娠6-12周多见,呕吐,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西医学的妊娠剧吐课参照本病辩证病因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出血量多,来势汹涌—崩;出血量少,淋漓日久—漏,病因为虚,热,瘀。 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发生后出现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病因病机: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所致 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腹疼痛、下坠感。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 妊娠腹痛:因胞脉阻滞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也有称“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属西医学先兆流产的症状之一。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也称“子晕”。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本病以眩晕为主证,实质因孕而虚,属本虚标实证,病因:肝火上升,内风扰动或痰涎上涌所致 原发性闭经:年满16岁,月经从未来潮者。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病因病机: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所致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者可致昏厥者。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不属病态。不通则痛,不容则通。特点:1.发生在经期或经行前后数天内;2.小腹疼痛,可伴腰痛、腰骶坠痛等3.周期性发作,经后自然缓解。 胎动不安:妊娠期腰痛、腹痛,胎动下坠,或伴少量阴道出血。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 产褥:指产妇分娩后,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也称“产褥期”,一般约需6周。 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又称数堕胎、屡孕屡堕。西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主要机理: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健。病因:肾虚,脾肾虚弱、气血虚弱、血热、血瘀 妊娠痫证: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也称“子冒”、“妊娠痫证”。属西医的“妊娠期高血压”,其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病因病机:肝风内动,痰火上扰 徵瘕:妇女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西医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盆腔炎症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包块、结核性包块及陈旧性宫外孕血肿等可按本病论治。 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为“绝经期前后诸症”,又称“经断前后诸症”。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症”原称为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 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资料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由差别的一种重要推断方法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个案研究:是针对噶按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过程,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研究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 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资料分析之常见名词汇总

资料分析之常见名词汇总 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资料分析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但是大多数考生对这类试题望而却步。因此,中公教育对资料分析题中常见的名词解释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百分数 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 2、百分点 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3、成数 相当于十分之几。 4、倍数 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则人均收入为300×4.6 =1380元。 5、翻番 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500×2×3=15000亿元。 6、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 7、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期望值=基期值× (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 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8、增速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

9、增幅 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 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 10、同比 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 11、环比 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 12、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某地区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平均价格4000元为基准指数100。 到2005年,平均价格为8400元,则当年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8400÷4000×100=210。 13、基尼系数 用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来说: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14、恩格尔系数 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5、平均数 一组数的和,和它们的个数之间相除;即位数字总和?数字个数。

自考妇产科名词解释

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受精: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衔接: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到达坐骨棘水平,又称入盆。 恶露:是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经阴道排出的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黏液。 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散热,如进水量不足,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发生脱水热。 流产:指妊娠在不足28周前,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终止者,称流产。 巨大胎儿:胎儿出生体重≧4000g位巨大儿。 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产褥病率:指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口表测量体温,每日至少测4次,2次体温达到或高于38℃者。 剖宫产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的宫颈阴道部分,外观呈细颗粒状红色区,称为子宫糜烂。 子宫颈癌的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即从仅1~2层底层细胞增生至多层,甚至可占据上皮的大部分,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 侵蚀性葡萄胎:指病变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近处或远处器官。 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妇女的一个生理过程,但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可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不孕症: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两年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远期不良反应:患者经过多个疗程化疗后,往往可出现痛风样全身性肌肉疼痛,一般持续1~2个月,甚至更长,以后逐渐消退。 紧急避孕:指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72小时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妊娠而采取的避孕方法。紧急避孕常用的方法是放置宫内节育器或服用紧急避孕药物。 手术流产:指在妊娠早期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适用于妊娠14周以内。 输卵管通液术:是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插入宫颈,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于子宫腔及输卵

招聘管理复习资料分析

招聘管理 名词解释 1、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哪些有能力又有 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2、招聘管理:对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展开招募、选拔、录用、评估等一系列活动,并加以计划、组 织、指挥与控制,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借以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队伍,满足组 织发展的需要 3、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 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4、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在不断变化着的内部环境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中,合理地分析和预测组织对人 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以确保组 织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工作上获得恰当人选的动态过程,达到组织和员工个人需 要的满足,实现组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5、内部供给:是指企业从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获得的人力资源。 6、岗位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 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 过程。 7、工作规范: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以及职责、程序的具体说明。 8、岗位说明书:是岗位分析的主要成果,其质量不仅影响岗位分析活动本身,而且影响到一个组织的 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其他管理活动的成效。 9、胜任素质: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 的个人特质,又称胜任力冰山模型。 10、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事件法。 11、招聘预算:是对员工招聘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费用做出估计匡算,并且得到组织有关项目资金保 证的运作过程。 12、招聘成本:是指平均招聘一名员工所需的费用。 13、招聘渠道:就是以协助组织提升招聘效率为目的,建立在组织与应聘者之间的一种信息发布及沟通 的途径。 14、内部晋升:是指从企业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填补高于其原来级别的职位空缺。 15、岗位轮换:是指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企业安排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工作。 16、网络招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用简历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等工具来帮助企业人事经理完成 招聘的过程。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世界上第一份护理研究报告是关于 A.控制医院内感染 B.分析护理教育的缺陷 C.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 D.对护理人员合理安排 2.在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时,如需他人代行其知情同意权,正常的代行顺序为 A.子女一配偶一父母 B.配偶一子女一父母 C.父母一子女一配偶 D.配偶一父母一子女 3.某研究者根据其所获取到的一篇文献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逐一进行追查检索,得到原文,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这种文献检索方法是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抽查法 4.在“体重与血压关系的探讨”这一研究中,“体重”是 A.自变量 B.外变量 C.依变量 D.干扰变量 5.某研究者在选择观察机体缺氧程度的指标时,选择的是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呼吸和面色,这是因为研究者特别考虑到了指标的 A.准确性 B.客观性 C.灵敏性 D.可行性 6.在使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进行X2检验时,要求四格表中每个格子的理论数T要大于或等于 A.3 B.4 C.5 D.6 7.某研究者在MEDLINE数据库中对文献发表年代进行界定后再检索,那么他应该寻找的代表“出版年”的字段是 A.AU B.TI C.PT D.PY 8.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这种方法是 A.随机化 B.盲法 C.预试验 D.设立对照 9.类实验研究设计中一定要有 A.对照组 B.随机分组 C.干预措施 D.随机取样 10.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现况调查 D.纵向研究 11.通过使用脸谱、阶梯等形象图形,用于测评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感受,例如疼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等的测评量表是 A.评定量表 B. Likert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视觉类似物量表 12.某英国医师从1951年开始对居住在英国的注册医师就吸烟与医师发生肺癌的关系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此研究属于 A.回顾性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现况调查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是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不显性失水:由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是调节人体体温一项重要措施。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为<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 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为>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范围。 家庭结构评估:指家庭的组成以及影响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有关家庭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经济特点。 ORS::是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由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易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乳品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初乳:产后最初4天内分泌的乳汁。

名词解释、资料分析

名词解释 1.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包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4.《法经》: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 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6.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隐匿。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7.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措施。《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明、清律无此规定。 8.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中华法系的代表。《永徽律疏》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 9.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 10.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由中央国家机关集体审判地方上报的死刑监候案件的制度,复审后根据案情从四种处理意见:包括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中选择并报皇帝批准。 五、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嫡长子继承,可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 (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妇产科名词解释

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于正常位置。 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形,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 和骶结节韧带。 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β-hCG亚基羧基端最后的24个氨基酸片段为hCG特有。受精后第6天滋养细胞开始分泌微量hCG,在受精后10日可自母血清中测出。着床后的10周血清hCG浓度达高峰,持续约10日迅速下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生殖细胞肿瘤等也可产生。 1cm,其下端与宫颈管内腔相连。 于停经6~8周行双合诊检查;发现子宫稍大,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Hegar sign),是早期妊娠特有的变化。 屈曲交叉与胸腹前。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式。 (枕先露为枕骨、面先露为颏骨、臀先露为骶骨、肩先露为肩胛骨)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横的关系。 28周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腹痛或腰背痛。妇检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妇检宫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基本相符或略小。 反应消失,孕妇腹部不见增大,原有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停经周数,听不到胎心,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确诊。 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8~12周居多,胚泡与管壁分离,整个胚泡剥离落人管腔,并经输卵管逆蠕动,经伞端排出至腹腔为输卵管妊娠完全流产,出血不多。若妊娠产物部分仍附着于输卵管壁,形成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可致反复出血。 6周左右居多.胚泡生长发育时绒毛侵蚀管壁肌层穿破浆膜,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多。短期内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导致休克。 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无皮肤损伤的瘙痒是ICP的首发症状)、黄疸,皮肤抓痕,少数可有消化道症状。 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其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SGA。 4000g。

2017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有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护理学研究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研究对象的权利属于护理研究的“公正原则”的是 A.隐私权 B.充分认知的权利 C.自主决定权 D.不被剥削或利用的权利 2.按照文献的级别,期刊论文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零次文献 3.按照变量值的性质,身高、体重属于 A.二项分类变量 B.有序分类变量 C.多项分类变量 D.连续型变量 4.根据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唐山市市区及区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死因资料的减寿分析”的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类别为 A.调查研究 B.实验观察 C.资料分析 D.经验体会 5.某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吸烟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此研究假设为 A.有方向性假设 B.无效假设 C.无方向性假设 D.统计学假设

6.量性研究的结果陈述形式是 A.引述 B.评论 C.数字 D.故事 7.在进行医学文献创造性阅读过程中,在某个地方有意识地停顿下来,以己经阅读的内容为基础,设想以后的内容,再与文献中后面的内容对比,检验自己的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这种文献阅读方法是 A.质疑法 B.推测法 C.比较法 D.反馈法 8.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设立对照组 B.是否有干扰因素 C.是否随机抽样 D.有无干预 9.在研究设计时将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是 A.随机对照 B.自身对照 C.组间对照 D.配对对照 10.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 A.抽样 B.总体 C.样本 D.随机 11.入院率偏倚属于 A.选择性偏倚 B.报告偏倚 C.测量偏倚 D.回忆偏倚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

1.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1分)可能性大小(1分)的一个度量(1分),也称几率(1分)。2.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根据其外表特征或内容特征(1分),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1分),以及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1分)从中找出符合读者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1分)。 3.依变量:指科研目的(1分),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1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1分)依变量正是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1分)。 4.回顾性研究: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或病房记录)(2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研方法(2分)o 5.重测信度:表示研究工具(2分)的稳定性大小。(2分) 6.护理研究: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1分),通过系统的方法研究和评价护理问题(2分),得出结果再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分)。 7.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 (1分),找出共性和内涵(2分),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1分)。 8.抽样误差:样本指标(1分)与总体指标(1分)的相差(2分)称为抽样误差。 9.关键词: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检索语言(1分),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医护学术刊物内(1分),它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1分)、词组或短语(1分),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10.应用研究:是指为满足社会(1分)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1分),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1分)达到特定应用目的的创造性活动(1分)。 11.变量: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2分)。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2分)。12.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1分)重复测量(1分)某一研究对象时(1分)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1分)。或指使用某一研究工具(1分)获得的资料(1分)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真实情况(1分)的准确程度(1分)。 13.摘要:即文章的内容提要(1分),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1分),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1分),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1分)。14.个案研究:是针对个案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1分),了解资料的内容(1分),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1分)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论文的过程(1分)。 15.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1分)并且独立的(1分)科学技术问题(1分)而确定的研究题目(1分) 16.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1分),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1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1分)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推断方法(1分)。 17.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1分),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1分),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1分),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1分)。 18.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值来反映均数中各值的波动范围(离散程度)(2分)。标准差值越小,则均数的代表性越好,收集到的资料可靠性越大(2分)。19.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2分),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1分),设对照组能排除外变量(1分)。 20.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1分)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1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1分),则该理论就是该研究的理论框架(1分)。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 NO.1 一、名词解释 1、监狱(基本定义):监狱是凭借封闭的结构,运用隔离的功能,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为了方便应用,也可以仅根据其效用特征,简化为:监狱是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2、监狱的主流文化:是由监狱官方意识形态主张和贯彻的监狱社会文化。 3、行刑变更制度:是基于服刑人员的悔罪表现而给予减轻原判刑罚,即改变原判刑罚执行的制度。 4、行刑目的:是指国家恶化社会通过行刑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有报应刑目的、预防刑目的和恢复刑目的等三大类行刑目的。 5、罪犯人格: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二、填空题 1、监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使之成为其全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一般而言,在监狱史终结以前,监狱结构的(封闭性)是执行自由行的一项无法丧失的特征。 3、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政治镇压),效用特征是维护统治秩序。 4、我国监狱主要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 5、中国监狱的主流文化非常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文化)。 6、“教诲刑”是以(“道德教诲”)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7、罪犯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的,属于(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8、(假释)是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典型形式。 9、(依法行刑)是行刑法治的题中之义。 三、选择题 1、我国的“殖民地监狱”有(ABCD) A、山东青岛德式欧人监狱 B、香港的域多利监狱 C、旅顺日俄监狱 D、上海提篮桥监狱 2、基于政治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景的定义,监狱是(ACD) A、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 B、监狱是纳税人买单的公共产品 C、监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 D、监狱是一个改造罪犯的场所 3、监狱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我国包括(ABCD) A、监狱长、 B、副监狱长 C、政委 D、监狱党委成员

妇产科名词解释

1.月经( mensturuation ):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 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胎产式(fetal lie):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3.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4.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5.胚胎:受精后8周的人胚。胎儿:受精后9周起。 6.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7.早产(premature 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 8.过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9.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10.过期产: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11.流产(abortion):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 而终止者。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 产(先流血后腹痛);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先腹痛后流产) 12.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 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腹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13.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的基础上,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阴道 流液(胎膜破裂)。 14.不全流产: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或宫颈内,或胎儿排出后胎盘滞留宫腔或 嵌顿于宫颈口,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均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属于难免流产15.完全流产: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也随之消失,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 大小。 16.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尚未及时自然排出。 17. 复发性流产:指连续自然流产2次及2次以上者。 18.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 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19.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覆盖宫颈内 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称为前置胎盘 20. 巨大儿(fetal macrosomia):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 称为巨大儿 21. 羊水过多(polyhydramnios):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 22. 羊水过少(oligohydramnios):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 者称为羊水过少 23.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24.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 发症 25. 不孕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约占女 性不孕因素的1/2。 26. 生理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 越薄,在两者之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正常情况下,此环不易自腹部见到。病理缩复环(pathologic retraction ring):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27. 异位妊娠:指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以外,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 和阔韧带妊娠等。 28. 黑加征(Hegar sign):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 2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简称 内异症。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流行病学部分名词解释

第9题: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1随机误差:指随机抽样所得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抽样误差在随机抽样中普遍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抽样等使之减小。 2系统误差: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也称偏倚。 3偏倚(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 4入院率偏倚:也叫伯克森偏倚,是指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临床防治试验、预后判断等研究时,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人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称为入院率偏倚。 5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也叫奈曼(Neyman)偏倚,在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用于研究的病例一般为现患典型病例,不包括某些不典型病例;另外,某些病人患病以后可能会改变其原来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而在队列研究和实验流

行病学研究所用的多是新病例,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6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人称为无应答者,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无应答者,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的特征或暴露方面与应答者有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7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亦称为揭露伪装偏倚(unmasking bias)。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这种现象称为检出征候偏倚。 8易感性偏倚:观察对象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同,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使得各比较组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有差异,从而可能夸大或缩小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9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或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指在收集资料阶段对各比较组所采用的观察或测量方法不一致,使各组所获得的信息存在系统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