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甲、

Δp乙,则

A.Δp甲一定小于Δp乙B.Δp甲一定等于Δp乙

C.Δp甲可能等于Δp乙D.Δp甲一定大于Δp乙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体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S

,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且h甲<h乙,此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乙

两圆柱体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和乙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

3.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

>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水

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4.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

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5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③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小 ④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⑤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5.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甲乙

D .p F p F <<甲乙甲乙

7.现有量杯、水和一块橡皮泥,通过实验不能测出橡皮泥( ) A .体积

B .密度

C .在水中受到的压强

D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8.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

积,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

A.p甲可能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1 C.4:3 D.2:1

1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的液体A和B,已知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A.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A、B

B.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A、B

C.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A、B

D.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A、B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甲_____p

,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 A_____p B;(两空选填“>”、“=”或“<”)。

1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A、B两点。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

p 甲_____p

;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则A、B两点压强关系是A p'

_____B p'(均选填“>”“=”或“<”)。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1m,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______Pa,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为______N。

14.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如图所示。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mm水银柱;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则水银柱高度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预报相关气象情况。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域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等气压线的特征一般天气特征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低于中心气压晴朗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阴雨

②根据A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处气压_______B处气压;结合上表,可判断该区域一般天

气特征为______。

16.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底面积(S A>S B)均不同、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 ________P B,对地面的压力F A________F B。(均选填“>”、“<”、“=” )。

17.如图所示, A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是10cm. A,B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m A:m 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 B放在A的上面, 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000Pa.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物块A的密度为_______kg/m3.

18.如图甲所示的长方体,底面积为1m2,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7.8×104N,它对桌面的压力是_____N,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Pa.

19.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h2。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____,原因是____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原因是 _________。若瓶子内盛满饮料,倒过来放置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与原来对瓶底的压强相比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丽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

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_________________所示实验。本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设计了用圆形塑料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通过细绳把小桶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注入细沙,直到恰好脱离板面;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细沙和小桶的重量G,即为大气对吸盘的_______;

④用刻度尺测量塑料吸盘的直径D;

⑤则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_______。

(2)为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

A.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到玻璃板上

B.减小小桶质量

C.减小吸盘直径

23.如图所示,一块重为G的平板以一定的冲角α(平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空气中水平运动时,平板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F L。

(1)若平板处于空中某一高度保持不变,那么,需满足F L__________G。(大于/小于/等于)

(2)理论表明,升力大小与空气密度ρ、平板面积S、平板运动速度v有关,用公式表示为

F L= CρSv2(C叫升力系数,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其值与冲角有关)。则由公式可知,若

C、ρ、S均保持不变,那么,速度增加10%,升力将增加___________%。

(3)飞机飞行时同样会受到升力的作用。某次对飞机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如下数据(飞机的冲角其实是指机翼的冲角):则升力系数随冲角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α/°0510152025

C0.30.60.9 1.2 1.5 1.3

(4)在飞机起飞后的开始一段时间里,飞机将不断爬升以达到规定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升力的不断增大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5)飞机还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机翼上获得升力克服地球引力,从而翱翔在蓝天上了。飞机机翼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下列四图中的_____________。

A.B.C.D.

(6)飞行时飞机所受阻力f与飞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 (其中k为常量) .总质量为m的飞机(不计飞行时的油耗)以速度a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则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F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飞机受到的升力N=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4.小红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如图所示,所用注射器的容积为V,测得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大气压强可表示为p=___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若活塞未推到底端,这将使得测量结果_______(偏大/不变/偏小).

(3)小红实验时发现当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达到了最大,活塞还没有在注射器筒内滑动起来.她检查了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发现摩擦很小,她应改用活塞截面积______(较小/较大)的注射器进行实验.

25.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

(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

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

____。

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③、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Pa。

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置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将两容器壁一侧开孔并用粗玻璃管连接,注水管紧贴左侧容器器壁并向内缓慢、均匀地注水,直至水注满两个容器,请你在答题卡上画出从水开始注入到注满过程中,左侧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

27.如图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请在图中绘出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_________)

28.如图,一个烧杯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烧杯内有一小球悬浮于水中,请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烧杯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如图甲所示。现将连接体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与容器底始终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已知物体的边长均为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9,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L(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

30.渣土车因为超载、随意抛撒垃圾、乱闯红灯等行为一度被社会广泛诟病。继限制渣土车过江政策后,2016年2月,武汉渣土车、砂石料车“双车”整治拉开序幕。首批运输企业与改装企业签订协议,计划在4月1日前,全部恢复“真身”且加装“加密”系统,利用智能化管理,车辆达标才能上路。看到信息后,小方找到了某品牌渣土车的相关资料,如图为3轴10轮“渣土车”,空车质量为12t,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恒为

0.02m2。则

(1)该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多少N?

(2)武汉市主干道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1.5×106Pa,该车最多能装载多少吨的渣土才允许上路?(g=10N/kg)

31.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骑着一辆质量为10kg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2min 内行驶了720m的路程.求:

(1)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m/s?

(2)若小明骑车时受到的阻力为车和人总重的10%,该同学对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3)小明骑自行车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该同学骑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取g=10N/kg)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原来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因两长方体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则设甲的长、宽、高为乙的n倍,则甲的各个面的面积为乙各个对应面面积的n2倍,再设原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S '乙,甲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Δp 甲= p 甲'-p 甲=2222()F F F n S n S S S n S n S '--=''甲甲甲乙乙甲甲乙乙

, 乙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Δp 乙= p 乙-p'乙=()

F F F S S S S S S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 22222()==

()F n S n S p F n S n S p n F F S S S S '-'??'-'甲乙乙甲甲

乙乙乙

乙乙乙乙乙

因原来两物块对地面压强相等,根据p =

F

S

,则有: 2'F n S 甲乙

=F S 乙

乙, 解得:

F 甲=2'

n S F S 乙乙

所以

2''

22===n S F p F S S p n F n F S ??乙乙

甲甲乙乙

乙乙乙乙

, 因'

S 乙>S 乙,所以p ?甲>p ?乙。故选D 。

2.C

解析:C 【详解】

CD .规则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p=ρgh

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

p =ρ甲gh 甲=ρ乙gh 乙

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于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S 甲>S 乙,根据?G 甲>?G 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G 甲>?G 乙;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甲增加的压强为

G p S ??=

甲甲

乙增加的压强为

G p S ??=

乙乙

由于?G 甲>?G 乙,S 甲>S 乙,所以?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现在的压强p 甲<p

,故C 正确、D 错误;

AB .因为F =pS ,所以不能比较出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关系,故AB 错误。 故选C 。

3.C

解析:C 【详解】

A .甲和乙是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ps =ρghs =ρgV =mg =G

由图知

S 左>S 右

因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左=p 右,故

m 水>m 酒精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增加的压力相等,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所以左边容器增加的压强小,会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故A 不符合题意; B .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因为

ρ水>ρ酒精

所以

m 水>m 酒精

这样可以使水对容器底的增加的压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不好确定哪个增加的压强多,不能确定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故B 不符合题意;

C .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减小的压力相等,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所以左边容器减小的压强小,会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故C 符合题意;

D .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因为

ρ水>ρ酒精

所以

m 水>m 酒精

这样可以使水对容器底的减小的压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减小的压力,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不好确定哪个减小的压强多,不能确定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B

解析:B 【详解】

①由于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甲容器液体中漂浮,在乙容器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均等于自身重力,故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乙容器中液体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故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于容器与小球完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由于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大,液体高度相同,故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故④符合题意。

⑤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及小球重力之和,由于容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更大,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B 符合题意。 故选B 。

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射程越远,

从四个图中可看到,最上方的孔压强最小,射程较短,中间孔压强较大,射程较远,最下方的孔压强最大,射程最远。 故选B 。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瓶内液体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液体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 gh ρ=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所以p p <甲乙,故AC 错误;正放时瓶子上细下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大于液体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F F >甲乙。故B 正确,D 错误。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体积为V 2,由V 2- V 1即为橡皮泥的体积;

B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体积为V 2,由V 2- V 1即为橡皮泥的体积,再将橡皮泥捏成船型,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此时体积为V 3,由V 3- V 1即为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因为漂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 ρV g =浮液排可得:

()31F V g G mg V V g ρρ====-浮水水排

()31m V V ρ=-水

橡皮泥的密度为:

()3121

V V V V m V ρρ-=

-=水; C .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要得压强需要知道深度,因此压强不可测; D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捏成船型,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此时体积为V 3,由V 3- V 1即为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因为漂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 ρV g =浮液排可得:

()31F V g=V V g ρρ=-浮水水排。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p =

F G mg Vg Shg

S S S S S

ρρρ=====gh 可得:'p 甲甲ρ=g 'h p ρ=甲乙乙,g h 乙,由题意知,'

p 甲='

p 乙,则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图知,S 甲<S 乙,根据V =

S

h

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后,正方体甲、乙高度的变化量△h 甲>△h 乙,所以,根据p =ρgh 可知,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ACD 错误,B 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 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 3;当乙的体积为

4cm 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 3;所以81

A B ρρ=::;已知11A B m m ::=,由m

V

ρ=

可得m V ρ=,所以,V A :V B =1:8;由3V L =可得,A 、B 两正方体边长(高)

之比:12A B L L =::

;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F G mg Vg SLg

p Lg S S S S S

ρρρ=

=====,所以,两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811241A B A A B B p p L g L g ρρ==

??=::():():.故B 正确. 10.D

解析:D 【分析】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结合图中体积关系,根据m

V

ρ=得出密度大小有关系;

容器规则且竖直放置,利用压强公式F G

p S S

=

=判断原来压强的大小,再分别判断各个选项中倒入或抽出液体时压强的变化量,找出可能使压强相等的方案. 【详解】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A B m m <,则A 液体的重小于B 液体的重,又因为底面积相等,根据F G

p S S

==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p <甲乙; 由图知,A

B V V >,且A B m m <,根据m

V

ρ=

知,A B ρρ<; AC 、分别倒入或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时,变化后的质量关系仍然是: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所以压强大小关系不变,故AC 错误;

B.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因为A B ρρ<,根据m V ρ=知,增加的质量

''A B m m <,则B 液体增加后的质量会更大,增加的重更大,由G

p S

=

知,B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更大,故B 错误;

D.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时,因为A B ρρ<,根据m V ρ=知,减小的质量

''A B m m <,即B 液体减小的质量大,所以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质量可能相等,重可能

相等,则压强就可能相等,故D 方法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

解析:=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F

p S

=

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中液体体积大于甲中液体体积,由公式m

V

ρ=

可知,甲液体密度较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A 、B 两点到容器底距离相等,因此A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大于B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又因为两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同,因此p A

12.> < 【分析】

本题中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可以看做液体在A 点压强与A 点下方液体压强之和即 同理可知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 、B 两点的压强相等,而且A 点所处的深度小B 点所

解析:> < 【分析】

本题中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可以看做液体在A 点压强与A 点下方液体压强之和即

()12121=+=+=A A A A A A p gh g h h gh gh p p =ρρρρ+甲甲甲甲甲甲2

同理可知

()12121=+=+=B B B B B B p gh g h h gh gh p p =ρρρρ+乙乙乙乙乙乙2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 、B 两点的压强相等,而且A 点所处的深度小B 点所处的深度即

11A B p p =,12A B h h <

根据公式p gh ρ=可得

ρρ甲乙>

以A 、B 两点向下的这部分液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液体的高度相同A B h h 22=,则该部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 B p p >2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应为A 、B 两点的压强与A 、B 两点向下的这部分液体对容器压强之和,则有

11A A B B p p p p +>+22

p p 甲乙>

所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p 甲乙>。

[2]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p p ''甲

乙,由图可知h h <甲乙,根据公式p gh ρ=可得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ρρ甲乙>

以A 、B 两点向下的这部分液体作为研究对象,这部分甲乙两种液体的高度相同,则

A B p p ''>22

A 、

B 两点的压强应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A 、B 两点向下的这部分液体对容器压强之差则有

A B p p p p ''''-<-甲2乙2

11A B p p ''<

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则 A 、B 两点压强关系是A B p p ''< 。

13.60 【详解】

[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2]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时,因乙的高度和密度均不变,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即

因此时甲、乙对地

解析:60 【详解】

[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2

F G mg Vg L g

p gL S S S S L

ρρρ======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33310kg/m 10N/kg 0.1m 3000Pa p gL ρ???甲甲===

[2]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时,因乙的高度和密度均不变,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即

3339000Pa p gL g L gL p ρρρ乙乙甲甲甲=====

因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此时甲的总重力

2

9000Pa 0.1m 90N G F p S ?''甲甲甲===()=

甲的重力

333

310kg/m 0.1m 10N/kg 30N G m g V g ρ???甲甲甲甲===()=

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

90N 30N 60N G G G ?--乙甲===

14.不变 【分析】

外界的大气压作用在水银面上,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它会对试管内的水银产生向上的力,所以托住了管中的水银,此时管中的

水银受到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管的横截

解析:不变 【分析】

外界的大气压作用在水银面上,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它会对试管内的水银产生向上的力,所以托住了管中的水银,此时管中的水银受到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管的横截面积一定,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详解】

[1]如图所示,管竖直放置,液体压强的大小等于大气压强的大小,大气压强相当于75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大气压强不变,液体压强大小也不变。 [2]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15.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采集数据时,应

解析: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p gh ρ=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采集数据时,应使近地面不同地点海拔高度相同,这样才可以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

[3][4]A 处风的方向从A 到B ,那么可知A 处气压高于B 处气压;从图中可以看到,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那么从表中可知天气特征为阴雨。

16.=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长方体A 、B 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hA′=hA hB′=hB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已知pA0=pB0

解析:=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长方体A 、B 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h A ′=12

h A h B ′=

12

h B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011

22A A A A A A p gh g h p ρρ='==

011

22

B B B B B B p gh g h p ρρ='==

已知p A0=p B0,则p A =p B ;

第二空.由于S A >S B , 根据F=pS 可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A >F B 。

17.30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A 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 S=LA2=(10cm )2=100cm2=0.01m2, 由可得,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 ;

第二空.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

解析:30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A 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 S=L A 2=(10cm )2=100cm 2=0.01m 2, 由F

p S

=

可得,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 24000Pa 0.01m 40N F pS ==?=;

第二空.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A 和B 的总质量:

40N 4kg 10N /kg

G F m g g =

===, 因A 、B 两物块质量之比为31A B m m =::,所以,物块A 的质量:

33

4kg 3kg 44A m m =

=?=, 物体A 的体积: V A =L A 3=(10cm )3=1000cm 2=1×10-3m 3, 物块A 的密度:

3333kg

3000kg /m 110m

A A A m V ρ-=

==?。 18.8×104 7.8×104 【解析】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甲中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 =G =7.8×104N; 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

解析:8×104 7.8×104 【解析】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甲中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 =G =7.8×104N ;

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减半,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同时受力面积也减半,所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442

7.811N 2=Pa 1107.128m 0F

F p S S ??===. 19.ρ1gh1+ρ2gh2 【解析】 【详解】

设出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为S ,则两种不相溶液体的体积:V1=Sh1,V2=Sh2,

由ρ=mV 可得,两液体的质量: m1=ρ1V1=ρ1Sh1,m2=ρ2

解析:ρ1gh 1+ρ2gh 2

【解析】 【详解】

设出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为S ,则两种不相溶液体的体积:,

可得,两液体的质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_____。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__、课桌高0.7__、篮球直径24__、指甲宽度 1__、铅笔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___、手掌宽度1 __、墨水瓶高度6__: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___。(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___和___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___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___。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____。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参照物 1、(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认识物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 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 二、物理学的特点 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 二、声音的传播 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 ⑵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 ①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②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人教版初二物理所有概念及知识点总结免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 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 .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以上都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