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四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乘法精品教

案 (23)】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

决定给你们最大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

(板书课题)

(一)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

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

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

报结果,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

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

3.(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4.“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

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

案】

买文具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

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

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

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你们还记得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的()的()的简便运算。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

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

师:熊妈妈的文具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文具?

师提问:那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师:刚才我们从买文具情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就选其中一个问题,一起来研究研究。

(一)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

每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只列算式不计算)

师提问:大家看这算式,0.2是什么数?4是什么数?

师:对了,大家看这算式,那是怎样的数的和呢?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呢?师:小数的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进行交流算法。

师:老师这,也有一种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师:0.2元,老师想把它转化为整数,那老师要怎么办呢?

师提问:你能说说8角是几元吗?

师:好,你真棒,这位同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法的新问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那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算法吗?

师:那老师有一个朋友——笑笑,它非常不服气,他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他也想出了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是怎么做的呢?(借助直观模型计算)

师提问:笑笑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元?师:每块橡皮是0.2元,谁来说说笑笑应该涂几份呢?为什么?

师:一块橡皮涂2份,那4块橡皮要涂几份呢?谁来帮帮笑笑呢?师:那8份就是几元呢?谁来说说?

师:好,说得很好。这位同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法的新问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有这几种方法,第一种,我们是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的;第二种则是把小数乘法的新知识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第三种则是借助面积模型,体会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三)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学会了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提问: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汇报。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 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五、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板书设计:买文具

乘法: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课后反思:

小数点搬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37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大家先鼓掌表示对他们的欢迎!除了这些老师,还有些朋友想参加今天的学习,大家欢迎她们的到来。(贴小娃娃)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问:同学们,这里总共有多少个娃娃,用数几表示?这个红娃娃又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红娃娃1是娃娃总数10的多少呢?娃娃总数又是红娃娃的多少?

2、大家说的真好,下面还有几组数,看看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二、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屏幕上现在出现的是多少?(285)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85。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

瞧!又来了一位好朋友。我们来瞧瞧它到底有多大本领吧

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8的中间(28.5),再跳到2和8的中间(2.85),最后又跳到了2的前面,(0.285)小数点说:“我在285的数字之间跳来跳去,挺有趣的。你们知道吗?我在搬家的时候,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数点让原来的285一会儿变成了28.5,一会儿变成2.85,0.285,看来小数点的本领还真的呀!我们就一起去蚂蚁餐厅看看“小数点搬家”给餐厅带来的变化吧!

(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动画:

(动画)蚂蚁开了一家餐厅,标价¥4.00,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客人?这可怎么办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餐厅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蚂蚁餐厅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1; 10

1小数点向左移动 2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100

1小数点向左移动 3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 1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3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00 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

能再填一句吗?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

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

48-49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

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过

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

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

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

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

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

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2 . 6扩大到10倍2 6

2 . 08缩小到1/1002 0 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8 5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24。)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

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3、判断题: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

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

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小数乘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有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一: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

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二、运用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 1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化简末尾的0 3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答 0.8 X 3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答三个)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0.8 × 3 2.4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答都是一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乘法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版

小数乘法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第七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1—4 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票的格式,金额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大写数字以及总计金额的写法。 3.情感目标: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示例5: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92×49.2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思考: (1)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在哪个数位上? (3)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什么位? (4)菜款应该怎样付? (5)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指导看书:向学生介绍目前由于市场上已经没有“分”币出现,因此一般在付款时只要算到“角” 即可,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7.尝试后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全

1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④⑤⑦小数乘小数:②③⑥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最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在学会小数乘法后,学会计算积的近似值。 5、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6= 4×2= 3×8= 9×6= 2×7= 3×5= 4×9= 12×6=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1(P6)。 1、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多少元?100枚、1000枚呢? 2、生1:用乘法计算就好了。 3、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讨论。 4、师:大家把算式写出来,有什么发现呢? 5、生2:…… 6、小结: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二)教学例1(P10)。 1、师:大家有去超市购物吗?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大家看,自动铅笔是1.8元一支,早餐饼干是6.9元一盒,…… 2、师:亮亮买3支铅笔要花多少钱? 3、生1:先按每支2元算。 4、生2:1.8元=18角,然后再把角化成元。 5、生3:用竖式计算。 6、生4:用计算器计算。 7、师:大家都算的很好,这就是小数乘整数,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算出结果。 (三)教学例2(P12)。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教学内容 (课题)小数乘整数(1) 课时 1 教材简析教科书第64-65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与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 8 × 3 2. 4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0. 8 × 3 2. 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青岛版5年级小数乘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信息窗一小数乘整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与魅力、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有个电影叫《小鬼当家》,你们这些小鬼会当家吗?作为一家之主你该怎么当家呢? [放录像](出示信息窗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水费单价 3.2元/吨,八月份共用水4吨 电费单价0.8元/千瓦时,八月份共用电21千瓦时 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8月份水费是多少钱? 生2:8月份电费是多少钱? ……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 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解决问题一:8月份水费是多少钱? 1. 独立列式估算。 3.2×4= 交流:3.2≈4,4×4=16。 2. 3.2×4= 3.2×4就是4个3.2相加 3.2+3.2+3.2+3.2=12.8 3. 3.2元就是32角 3 2 × 4 1 2 8 128角=12.8元 4.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大学路第二小学胡瑞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分析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数学思考: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自主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 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数感。 问题解决: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遇到问题主动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教案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学案 姓名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复习 2、小数乘小数复习 3、积的近似数复习 4、连乘、乘加、乘减复习 5、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知识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方法上的对比、小数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三、知识介绍: 1、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掌握积的数位取决于因数小数数位之和。列竖式计算时不需要小数点对齐,只需将所有的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再最后的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舍去。 2、积的近似数: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3、小数巧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2、展示整理的“知识整理脉络图” 3、你觉得那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 1、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84×5: 9.7×3: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2、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口算下面各题。 0.21×10= 4.57×100= 0.09×1000= 3.45×10= 13.2×100= 0.4×1000= 0.9×1.1= 0.02×500= 0.05×200= (2)根据26×57=1482确定下面各式的积。

0.26×57= 0.26×0.57= 0.26×5.7= 26×0.57= 26×5.7= 2.6×5.7= 3、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注意竖式的写法)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65+1.7 10-3.48 6.17× 4.9 4.02×35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必须要对齐。 计算小数乘法时,只需要数字从个位开始对齐。 4、积的近似数: 计算下列各题(保留两位小数) 0.418×3.5 7.068×3.2 2.12×5.03 5、小数简便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6×14+ 4.5 33-2.3×5 4.38+9.76+ 5.62 50-14.15-25.85 1.25×24.6×0.8 (4+0.2)× 2.5 4.7×99+4.7 7.3×16.4+7.3×8 3.6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到了什么?

2014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五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8课时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新苏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新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五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

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课时:

2019年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1 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 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 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1. 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五年级上小数乘法教案

第三周:小数乘法总复习 学习目标: 1,小数乘法的意义;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积的近似数; 4,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5,小 数乘法的应用; 6,单位换算(附加复习) 考点一:(一)小数乘法的意义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例1: 8.4 X 15表示:15个8.4相加是多少? 例2: 8.4X 0.5表示:8.4的0.5倍是多少? 1 ,83.6X 17 表示 2,6.8X 5 表示 考点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的末尾对齐。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数出几位,打上小数 点。 (4)、 例1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注:小数乘法的验算 4.56X 9= 58X 0.04=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以小 、、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2,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小。、因数与积的关系:一个不为 0数乘等于 1,积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 0,积等于 0 在里填上在O 里填上〉、<或= 924 X 0.60924 1X 0.44O 0.44 例 3 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积写出后面算式的积。 123X 16=1968 12.3X 1.6= 1.23X 1.6= 1 2.3X 0.16= 1.23X 0.16= 1 ,口算 0.7X 5= 0.08X 1000= 0.1 X 6.7= 1.6X 0.5= 2.5X 4= 0.74X 0.4= 7.5X 3= 3.74 X 0= 0.8X 0.6= 0.05X 0.08 80X 1.25= 0.13X 7=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7X 0.11= 0.19X 1.2= 3.75X 2.6= 3,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积写出后面算式的积。 12X 162=1944 12X 16.2= 1.2 X 1.62= 120X 0.162= 0.12X 0.162= 23X 76=1748 2.3X 7600= 0.23X 7.6= 2.3X 0.76= 0.23X 0.76= 4, 在里填上在O 里填上〉、 、<或= 7.3X 1.807.3 31.4X 1.2 O 31.4 7.3X 1 O 7.3 5.12X 0 O 0 考点三:积的近似数: ?1、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准确值。 2、然后再按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 3、保 留到哪一位,就要看保留位数后面的一位进行保留。 需注意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人民币单位一般是两 位小数,当计算结果多于两位小数是,一般情况下要保留两位小数。 例1, 计算下面各题,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 3.14X 3.9 0.86X 0.4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17X 0 . 1 2(精确到十分位) 1 ,用竖式计算 2.9X 0 . 5 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23X 4.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07X 2.8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83.6 X 0.7 表示 8.2 X 0.3 表示 2)、按整数乘法计算。 (3)、 小数积末尾的 0 要去掉。 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5.06X 0.31= 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简易运算”教案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易,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律的意识和能力。但所有这些运算律都是在整数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还需要验证。在小数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首先要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三组式题的结果,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从而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很自然地推及到小数的乘法之中。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过程,对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应该没有很大的疑义,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易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易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0.32100 24+0.24 3.20.6 15-0.15 1.90.02 0.40.5 1.258 2.54 0.244 20xx.16 0.60.1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32103 768+2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易。 2、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小数乘法和加减法的口算,是进行小数简算的严重基础,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谁算得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原有的整数乘法运算律的知识经验,并大胆猜想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 二、观察验证。 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 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81.3○1.30.8 (0.90.4) 0.5○0.9(0.50.4) (3.2+2.8) 0.6○3.2 0.6+2.80.6 (1)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1、以练习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扩大()倍是24;72缩小()倍是7.2; 5.24扩大()倍是524;702缩小()倍是0.702;0.056扩大()倍是56;5320缩小()倍是5.32;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