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患沟通及差错事故案例

护患沟通及差错事故案例

护患沟通及差错事故案例
护患沟通及差错事故案例

护患沟通: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化,医疗纠纷大幅度上升。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院现代化设施的具备,如何提高现代化医院服务水平已显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化,医疗纠纷大幅度上升。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院现代化设施的具备,如何提高现代化医院服务水平已显得日益重要,我院在去年开展的转变观念、树天使形象等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护患沟通制”。建立了组织机构,成立了“护患沟通”领导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护理部正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分工及职责:由分管院长领导,护理部主抓并检查督导;各科护士长具体组织实施,模拟示范和督促检查并作好记录。同时就沟通内容、沟通技巧、基本方法、沟通记录要求等进行了多次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开展“护患沟通制”半年来已初具成效,医疗纠纷呈下降趋势,病人满意度上升,病人眼中的护士形象也大为改观,下面笔者将谈一点粗浅认识。

1 沟通前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沟通需要准备,准备的越充足,沟通就越好,越快捷。所以沟通前要做如下准备。

1.1 意识、观念要改变

要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变“以医为尊”为“以患为尊”,现在是病人至上,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同时还应认识到沟通贯穿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各个护理环节中,和病人的每次接触都会是一次沟通,包括无声语言。我们的言行、表情,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相当于一种敏感的“刺激原”,任何一个微小“刺激”,他们都会做出“反应”,所以说我们既可“致”病,也可“治”病。

1.2 形象准备

护士的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代表着护理队伍的群体形象;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并随时注意身边的礼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病人,使人感到诚信、尊重、同情、耐心、放心。特别要注意表情互动,绝不能别人悲痛欲绝,你却兴高采烈。

1.3 知识上的准备

应具备多元化护理知识;医学、法律、护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都要加强学习;平时多积累,丰富我们的内涵。

1.4 充分了解病情

了解病人的情绪有无特殊治疗,注意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前后一致性,同事间一致性,个别需讨论,统一意见后,再沟通。

1.5 环境准备

如儿科病房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画,健康宣传栏,宣传资料等。

2 沟通时,要运用好倾听、介绍技巧,掌握好语言艺术,察言观色,发现“苗头”,妥善处理经常征求病人的意见,当发现病人对治疗不满时,要及时向护士长和科主任反映,当病人指责护理工作时,解释要耐心,态度要诚恳。沟通后,要做到随时查漏补缺。下面就静脉输液时如何沟通,以儿科为例说明一下:首先应告诉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根据病人的年龄、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选择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

2.1 输液前

(1)年长儿:“乖妹妹,乖弟弟,现在阿姨要给你输液了,阿姨会轻轻地给你扎针,别怕,阿姨知道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会让幼儿园老师给你戴大红花的哟。”(2)学龄儿:

“某某小朋友,你看那位小妹妹都没哭,阿姨知道你是一个优秀的小学生,输液可以使你早日康复,就不会影响你学习哟。”(3)婴幼儿:“某某小朋友的妈妈,您好!现在准备给您的小孩输液,我和您一起准备一步,好吗?”

2.2 穿刺失败时

(1)年长儿,可以说“唉,真对不起,阿姨给你打痛了,大人有时跟小孩一样,你们有做错题、写错字的时候,阿姨也有一针扎不上的时候,给阿姨一个机会,让阿姨重新扎一针,好吗?”(2)婴幼儿,“某某小朋友的妈妈,给您的小孩添痛苦了,先休息一下,等孩子安静下来再输液,要么我另请一位来帮忙,行吗?”

2.3 穿刺完毕时

当穿刺完毕离开病房时,“谢谢合作,我会随时来看你的,输液过程中若有什么不适或肿痛,请按呼叫器。”

2.4 输液将结束时

当家属告诉输液快完了,若暂脱不开身,“谢谢您的提醒,对不起,请稍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2.5 输液完毕时

“哟,小朋友真乖,今天输液结束了,阿姨会轻轻把针取掉,请不要动,行吗?”

综上所述,概括几点,我们的语言要给人以亲切,体现关爱,人文关怀,同时多观察病人的反应,做到倾听时耐心,观察时细心,护理时专心,沟通时热心。总之,“护患沟通制”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实施“护患沟通制”,让病人真正“看”到、“听到”、“感觉”到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同事满意,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因为我们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冰雪美人儿,而是具备丰富的内涵、上佳气质、朝气蓬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患沟通【摘要】护患沟通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沟通的效果不仅影响护患关系、护理质量,而且涉及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本文就转型期护患沟通的要求和方式进行探讨,并着眼于

【关键词】护患沟通

【摘要】护患沟通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沟通的效果不仅影响护患关系、护理质量,而且涉及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本文就转型期护患沟通的要求和方式进行探讨,并着眼于护患间建立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促进和谐、互动式的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护理沟通心理疏导语言要求交谈技巧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是广大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不仅是转型期护患关系的形势使然,而且是构建信任的护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1 沟通的意识

现代护理观念是以病人为中心。护患关系的形式从主动-被动型转为指导-参与型,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形式把护士与病人置于平等地位,要求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病人,平等相待,只有确认这样的服务角色,才能架起护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护患沟通中,护士既要学会做病人的“熟人”,又要做病人的“专家”。要注意角色转换,设身处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融洽护患关系,达到有效的双向沟通。

2 沟通的方式

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往往会取得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性和对护理治疗的顺应性、主动性,不仅能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利于隔阂的清除、分歧的化解。

2.1 沟通的态势沟通时,护士应该处处体现对病人的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以此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融洽双方关系,建立心理沟通的基础。同时良好的人格气质、心理行为,着装举止和尊重、诚信的态度,最大限度给以亲切感、信任感、折射出护士的修养和人性,使病人感觉到护士的可敬可信,有助于沟通的展开,更好地维系护患关系。

2.2 沟通的语言护患沟通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交谈是双方把自己的感觉、想法变成语言信号传递给对方,对方根据自己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转译成相应的意思[1]。所以,交谈是双方洞察对方内心世界的窗口。为此,交谈中,护士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身体语言的交往,注重情感的支持;应以亲善、同情的语调询问病史,以专注的神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谈病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交代治疗利弊,以亲切的目光迎送病人,以喜悦的表情分享病情的好转。例如:冬季输液时,先把手捂热,动作轻柔,扶病人一把,帮病人盖好被子等,使病人充分感受到关爱之章,赢得相互信任。

本文来源于中国护士网,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91729733.html,/2010/2-8/67415.htm

案例分析(一)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文〗〖关闭本页〗

案例一

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

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

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

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

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

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

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案例二

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

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

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

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

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批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某些特殊药

物的知识的培训,并强调其重要性。

2、切忌凭主观臆想行事。

3、在配药前要做到二人查对。

案例三

某日上午来一急诊病人,医生匆忙开好医嘱后即上手术室做手术(因手术室催得紧),至中午该病人输液完毕,一低年资护士检查治疗台及巡视卡后发现无液体即准备

拔针,正好被一高年资护士瞧见,该护士清楚地知道该病人为禁食病人,不可能输液完毕,当即制止拔针行为,并马上翻阅病历,发现是医生开的液体量过少,即时通知医生,补开了医嘱。避免了该病人可能因补液量不足导致脱水现象的发生。

原因分析

1、临床经验缺乏。

2、对病人的病情不了解,只顾机械性执行医嘱。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写检讨,在全科护士会议上进行讨论,强调护士对医嘱把关

的重要性。

2、护士应掌握禁食病人的补液原则。

3、切记凭主观印象行事。

4、表扬高年资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批评低年资护士不详细掌握病人的病情。

5、加强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

案例四

某日中午,一低年资护士接诊一手术患者后,发现该患者液体快滴完了,于是立即给该患者更换上一瓶液体,与她共班的一高年资护士马上就意识到:“这位新护士可能不知道手术室接的液体通常不用排气管。”于是赶紧跟过去,果然不出所料,新护士接完液体刚离开,病人输液管内就进了一小段空气,于是赶紧关掉补液,拿了个7号针头当排气管插进去并排出空气,重新调好滴速,由此避免了一宗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原因分析

1、临床经验缺乏。

2、粗心大意,对病人所用的输液管道认识不足。

3、高年资护士责任心强,值得表扬。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在全科护士会议上强调安全注射原则,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2、加强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

3、低年资护士应向高年资护士学习,请教。

案例分析(二)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文〗〖关闭本页〗

案例五

患者,陈某,38岁,诊断:颅底骨折。于2007年1月31日护士某某在张贴补液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原则,将29床患者陈某的液体“复方氯化钠500ml+肌苷0、4g”的输液加药单张贴到“10、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0ml”上,然后给病人接上,输液完后空瓶放在输液篮中,护理部夜查房时发现。

原因分析

1、工作责任心不强,无严格执行“四查七对”。

2、自信凭印象,不谦虚。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召开全科护士会议通报此事,并上报护理部,记录技术档案,要求人人都要加

强“四查七对”的落实,加强床旁二人查对制度。

2、执行任何操作时,不能违反操作原则。

3、切忌自信凭印象进行操作。

4、中班护士张贴补液单,上夜护士核对治疗单,执行护士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

执行。

5、要认真巡视病房,不但要观察病情,还要再一次进行核对。

6、加强对护士专业技术培训,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案例六

2008年4月22日,患者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不能进食,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球麻痹,并有肺部感染、脑梗塞。上午主管床位医生医嘱给予留置胃管及鼻饲饮食,当班护士两次插管不成功,并向医生汇报,给予停插。但下午患者仍然不能饮水及口服药物,在经得家属同意后给予留置胃管,但在插胃管时因剌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医疗纠纷。

原因分析

1、缺乏临床经验。

2、护理安全意识差,没有把握好病情的动态变化。

3、心存侥幸心理。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上报护理部医务科。

2、召开护士会议,吸取教训,要求护士操作前要先评估病人,不能盲目执行医嘱。

3、病人病情变化时及时与医生沟通,要取得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

4、危重病人操作时叫医生在旁,以免意外发生时及时处理。

5、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处理。

案例七

2006年2月22日,值班护士错把10床李××的餐前胰岛素给11床张××注射了,发现错误后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并向护士长、科主任汇报了这件事,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善后的解释工作,经过几小时的严密观察和处理,病人的病情稳定,无造成不良影响,

也未引起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1、当事人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当事人凭主观印象行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上报护理部,通报此事,记录技术档案。

2、召开全科护士会议,要大家认识到“四查七对”的重要性,正视问题,从教训中吸取经验,鼓励大家讲真话,要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一般护理差错缺点后面往往隐藏着重大的安全隐患,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程序、第一步骤、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

做到零缺点、零缺陷。

3、每位护士认真学习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从严要求自己。逢周一、周四组

织学习护理规章制度。

4、四查七对要牢记在心中,不能流于形式。胰岛素注射要带治疗单至床前,每一

环节都要做好查对工作。

5、中午班护士负责抄治疗单,夜班护士对治疗单,执行护士每次对治疗单及注射

本无误后带治疗单去床前注射。

6、要做好每项治疗的解释工作,药物宣教工作,不能敷然了事。

案例八

2001年3月,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0.9%NS20ml+菌必治1g。护士在执行推药时,给病人及家属介绍说这是消炎药,当时病人及家属没有异议,但在执行注射过程中病人出现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脸色苍白,口唇发绀,即予停止推注,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一系列抢救措施,最终患者

因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医疗纠纷。

原因分析

1、违反操作规程,没有详细询问用药史。

2、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详细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询问病史应详细,特别是抗菌素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评估患者前次用药后的药效,副作用,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

2、介绍药物应详细。具体说明该药药名。

3、菌必治教科书无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自发此事后我院要求菌必治须做皮肤过

敏试验。

4、使用需皮试的抗菌素类药物时,必须准备好抢救药(如肾上腺素等)放置病人

床旁30分钟左右方可撤离。

5、静注药物速度宜慢,特别是静注抗菌素药物应慎重。

6、给药中,给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处理。

案例分析(三)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文〗〖关闭本页〗

案例九

2004年12月25日12时,值班护士×××为C2床患者抽取血交叉配血标本,配制“B”型浓缩红细胞时,错误地抽取C1床“O”型血患者的血标本送到化验室配血,而化验室值班人员又错误地把“O”型血患者的血标本与“B”型血的血标本做交叉配

血试验,当配制的血液取回科室准备给患者输注时,该护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报告医生,及时停止输血,因C2床患者为“B”型血于是抽C2床的血标本重新做交叉配血试验。此次事件未造成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也未对病人造成经济损失。

原因分析

1、护士凭印象行事,没认真核实化验单,违反三查七对制度。

2、违反输血操作规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临时执行的医嘱,须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查对制度输血操作规程。

4、要求每个护士熟悉所负责病人的病情。

案例十

2007年2月2日上午10时,当班护士×××为患者×××加药时,错误地把阿托品5mg当作地塞米松5mg加入补液中静滴,导致患者出现阿托品化状态,幸好发现及

时,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原因分析

1、当班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

2、违反操作规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增强护士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学习考核护理核心制度。

3、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全院护士分科室讨论学习,各科室在治疗室,急救室等处悬挂“为了病人用药安全,请认真四查七对”警示牌,以时时提醒护士,不断强化安

全护理工作无小事观念。

案例十一

2007年2月15日下午3时,当班护士×××为1床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后,护士为了节约时间,便吩咐家属去清洗一次性氧气雾化器,因而遭受到家属的投诉,家属认为病人住院家属有出钱的义务,护理病人是护士的全部工作,病人及家属无义务

协助做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原因分析

1、护理监督检查工作不够是造成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

2、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认识不够,行动流于形式。

3、基础护理工作不够扎实。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护士长、责任组长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2、加强学习,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3、责任护士加强巡视及加强基础护理。

4、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护理制度。

5、全院通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案例十二

2008年7月10日,护士×××在转抄12床患者临时医嘱:5%GNS500ml+肌苷0、4+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把12床错误地写成10床,另一名护士×××在查对时,只查对该瓶补液,无对床号、姓名,而第三个护士×××在接瓶时,只对床号,没有对姓名,导致这瓶12床的补液接到10床,该护士当时发现接错补液,给予及时停止输入,

没有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原因分析

1、三个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

2、违反操作规程,无严格执行四查七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当事人每人写一份书面检讨,上交护理部。

2、组织全科护士分享该差错,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4、结合全临床实际,进行随机的考核查对制度。

5、在病人较多的时候,尤其中午及晚上增加值班人员。

案例分析(四)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文〗〖关闭本页〗

案例十三

2008-5-20日晚上一位患儿输液巡视卡上共有4瓶液体,在每次接瓶后必须签上护士名字以表示已执行。但其中一组接瓶后当班护士未及时签名,由于当时病人较多,加上在交接班时未向下一班护士交待说明。待输液完毕,患儿家属发现巡视卡上有一组液体未签名,从而质疑护士未给患儿用此瓶药,引起不满而投诉。

原因分析

1、当班护士违反了执行医嘱的制度。

2、当班护士忽略了护理细节造成病人不满。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召开科室护士会议,通报此事。

2、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制度。

3、要求护士掌握当班输液病人的输注情况。

4、要求护士交接班时做到“三清”,尤其是床头交清。

案例十四

2008-6-16日小儿输液区当班护士叫44号座位××到小儿诊床行头皮穿刺,49号座位家属听成是自己小孩的名字走上前来,穿刺前护士再次问其家属是叫杨××这个名字吗?患儿家属回答说是,穿刺完毕后巡回护士带回座位时发现她是49号的座位的患

儿,巡回护士立刻关闭输液管并拔除。

原因分析

1、当班护士违反了查对制度。

2、欠缺护患沟通技巧。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要求每个护士都要加强“四查七对”。

2、运用科学的核对方法:做各科护理操作时,让患者和家属自报姓名,再行核对。以防医护人员直接喊名字,患者或家属在听不清的情况下,惯性思维回答“是”,还可避免因喊错姓名的发音而引起患者不满的问题。

案例十五

2007年5月11日上午9点左右,某护士接诊配药,错把舒肝宁注射液误注入已配了甲维B1液体中,大约加入5ml舒肝宁,突然发现加错药立即拔出,重新插入贴有舒肝宁标签的液体中,而这一细节被病人发现,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原因分析

1、护理安全意识差,工作不够专心。

2、未能做到“四查七对”,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两种药都是护肝药,没有配伍禁忌。

3、缺乏工作经验,碰到问题没有及时汇报,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办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操作过程中,要时时紧记治疗室悬挂的警示牌:

“为了病人用药安全,请认真四查七对!”

2、向患者赔礼道歉。

3、赔偿病人当天的医药费。

4、当事人延迟时间聘用。

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

护士将止血带绑婴儿胳膊一天半致其面临截肢 2010-02-11 09:56:04 来源: 大河网() 核心提示: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到省方城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止血带绑在孩子胳膊上一天半,造成孩子半截胳膊发黑,或有截肢可能,方城县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患儿疗伤。 婴儿的半截胳膊已经发黑,有截肢的危险。 大河网2月11日报道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到方城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止血带绑在孩子胳膊上一天半,造成孩子半截胳膊发黑,目前孩子已转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主治医生说不排除截肢可能。方城县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患儿疗伤。 可怜婴儿被止血带伤害 据孩子的爷爷查某讲,孩子是因为腹泻到方城县人民医院住院的。2月4日上午,护士给孩子输液。刚开始护士准备在孩子的手臂上扎针,就给孩子的手臂绑上了止血带。因为孩子才6个月,手臂上找不到血管,护士最终在孩子的头上扎针输液,但绑在孩子手臂上的止血带忘了取掉。从4日上午到5日晚上,孩子一直在哭,家属一直认为是腹泻导致孩子肚子疼。直到5日晚上,孩子的爷爷哄孩子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一只小手冰凉。他赶紧把孩子的手臂拉出来检查,发现止血带绑住的半截手臂已经发黑。孩子的家人马上找到医生反映情况,医生说让家属用热毛巾敷一下就行。过了将近40分钟,孩子的另外一位亲属听到消息后赶到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立即去质问医生,医院才开始重视,派护士对孩子的胳膊进行活血处理。

孩子的姑姑说,给孩子扎针时,护士是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小床上进行的,所以家人不知道绑止血带一事。现在天气比较冷,几个月大的小孩睡觉都不脱上衣,所以家人也就没有发现止血带一直绑着孩子的胳膊。 据介绍,孩子家在方城县清河乡农村,孩子的父母均属于低智商者,仅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孩子住院时,主要由孩子近70岁的爷爷照顾,父母不在身边。 转院病情已有好转 2月5日,方城县人民医院派救护车把婴儿转到市医院,市医院的医生说时间上已经耽误了,他们也无能为力,让转到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孩子连夜被转到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该院专家吴教授第一时间给婴儿做了开放手术,目的是释放出坏死的淤血。吴教授说,目前没有其他办法,手术之后也只能听天由命,不排除截肢可能。2月10日,正在照顾小孩的爷爷查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肤色开始红润,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是至少还要再做两次手术。 院方表示愿负完全责任 据记者了解,方城县人民医院领导对此事件表示,愿负完全责任,愿全部承担孩子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家属在的护理及其他相关费用,保证经费供给及时。 对于医院领导的态度,孩子的家属表示非常满意。对于护士的责任,孩子的家属表示不会进行深度追究,毕竟护士的年龄还小,希望她能引以为戒。 2月7日下午,方城县人民医院负责人特意赶到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了孩子。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医院将对此事负责到底。” 方城县县委对此事高度重视,责成方城县卫生局对此事进行调查。方城县卫生局目前已经就此事作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定,患儿于2月3日下午3点左右因腹泻入住方城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4日上午10点左前臂被绑上止血带。直到5日晚7点左右,有关人员才发现止血带仍扎在孩子的左前臂。 根据调查的情况,方城县卫生局责成县人民医院对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并积极为患儿治疗,承担患儿的医疗费等各种费用。 (本文来源:大河网)

护士沟通技巧案例

护士沟通技巧案例 4篇 护患沟通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沟通的效果不仅影响护患关系、护理质量,而且涉及护理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本文就转型期护患沟通的要求和方式进行探讨,并着眼于护患间建立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促进和谐、互动式的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护士沟通技巧案例,供你阅读参考。 护士沟通技巧案例一 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 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护士沟通技巧案例二 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 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护患沟通情景实例

护患沟通情景实例 情景1:患者郝某,中年女性,因患肺炎高烧不退由丈夫陪伴入院,当护士说明住院无须留陪护时,患者表现焦虑不安,拉着丈夫的手不愿松开,此时应如何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 情景分析:新入院患者由于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往往会产生孤独感、不安全感,表现为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此时,护士应利用入院教育时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适时进行入院环境介绍。 【沟通技巧】 护士:郝女士,您好!我是负责接待您的办公室护士,我姓刘,您就叫我小刘好了。您已经发烧几天了,身体一定很虚弱,我先送您去病房吧。(护送病人进病房)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新病友。她叫郝某。(面向郝某)您旁边这位叫张某,靠里面那张床的大姐叫黄某,大家都认识了,希望以后相互关照。(面向郝某)这是您的床位,您先上床休息,我帮您测一下体温和血压。(测量完毕)您的体温还是有点高,不过不用担心,您的经治医生王某,责任护士李某,一会儿就会来看您,他们会根据您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体温。您枕边放的这个开关室呼叫器,您如果有事找护士,可直接按一下开关就能对讲了,按常规明天早上您要留尿、大便和痰标本做检查,以便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这是留尿、大便、痰的标本盒。旁边这间是卫生室,明天清晨第一次排尿时先用这个尿杯接一点尿倒进这个试管中,然后放在标本架上,排便时用这个小板取一块花生米大小的粪便放进便盒即可。明天早上8点前您还要留好痰标本,因为您患的是肺炎,检验结果对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您要留取的是清晨第一口痰,留痰前先用清水漱口,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力将深部的痰咳出吐在标本瓶内,注意不要将唾液混在一起,以免影响检查结果,这是您第一次住院,还有许多事情要向您介绍,您先休息一会,等王医生看过您之后,我再向您介绍一下病区的环境及住院相关规则,我在护士站办公室,您要有事可用呼叫器找我,一会儿见。 情景5:新护士小王,在为一个血管条件不好的老年男性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时操作失败,她感到很尴尬,不知如何向患者接受。 情景分析:新护士输液操作失败或遇到患者不理解、不配合感到束手无策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沉着冷静,态度诚恳地作出合理的解释,让患者感受到你的真诚,化解危机。 【沟通技巧】 护士:刘爷爷真对不起,这针我没有给您扎好,让您受苦了。虽然您说是您的血管不好,但我认为还是我今天的状态不好,有点紧张。看来,我的功夫还不够,遇到不好扎的血管心理就有点发怵。您看这样好不好,我在帮您在右侧手臂上选一选血管,如果我要是没有把握,就请其他护士来帮您扎,谢谢您给我再试一次的勇气。(穿刺成功后)刘爷爷,太谢谢您了,是您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成功的信心,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治疗任务,再一次谢谢您!

护理差错案例

8小时无监护记录术后少女死亡医院过失赔10万 汉网消息(记者金文兵通讯员李晓莉)江夏区一花季少女死于手术35小时后,而她临死前的8小时,医院没有任何记录,可证明对她进行过监测、治疗。昨悉,法院认定医院有过错,判其向少女父母赔偿10万元。 2004年10月,江夏少女小敏(化名)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重度高压)。12月1日9时许,汉口某医院为其实施的手术方案是:先切开肺动脉,再封堵、缝扎未闭的心脏动脉导管。但从2日21:20至3日凌晨5:20,入住ICU病房的小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医院没有任何对小敏进行监护的记录。此后,小敏死亡,其父母向医院索赔50万元。 法医鉴定认为,小敏是因为术后肺动脉高压不能完全缓解,再加之手术切口渗血,突破至右胸腔致血容量,引发心肺功能障碍加重死亡。明知小敏患有肺动脉高压症状,而医师“忽视”了这一症状,没有在术中、术后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法院依法推定,小敏之死,与医院的过失行为有关,医院须赔付残废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共10万余元 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 【医疗纠纷律师网消息】5月26日,省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2005年度全国“十大律师名人”宋中清律师代理原告高秀云诉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医院因输入变质(含絮状物)药物奥迪金致使老人陷入亚植物状态一案,被邹城市人民法院(2005)邹民初字第763号《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医院赔偿残疾赔偿金、护理费、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133139.28元。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习护士违规独立操作输液,违反“三查七对”诊疗常规。 山东金剑司法鉴定中心鲁金司鉴中心[2005]临析字第2号司法鉴定书分析认为“被鉴定人高秀云所输的液体内有絮状物并出现抽搐及突然体温升高等反应,主要是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因此认为医院存在过错”。 宋律师发表的《代理词》认为:原告证据第8号病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证实,被告实习护士杜某独立操作,并冒签护士吕某的姓名,自2004年12月2日11:40AM静滴奥迪金至1:30PM发现奥迪金组液体内有絮状物,为原告输入变质的奥迪金药物长达1小时50分。原告在此期间出现1:20PM 烦躁不安,两眼上翻,四肢抽搐,欲呕吐等体征明显变化。而被告医护人员仍然给予安定5MG肌注,胃复安10MG肌注,再观察了10分钟。没有针对变质药物致损问题采取对症抢救措施。 (2005)邹民初字第763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原告高秀云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到被告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被告在诊治过程中给原告输注了有絮状物的奥迪金后,病情加重,现原告呈亚植物状态。原告高秀云所受到的损害与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治疗存在因果关系,主要是该医院没有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被告方存有过错造成的,该案中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责任也是由被告造成的,且被告未能提供任何反驳原告主张的证据。因此,对原告高秀云受到的损害,被告应负主要赔偿责任,即被告负70%的赔偿责任,原告目前的状况与其病情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原因。” 诊疗常规: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的内容)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医院承认护理中有失误

护患沟通案例

护患沟通案例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掌握沟通艺术,特从日常的护理服务中选取几个沟通案例,以达到启发的目的。 1(催款的语言艺术催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患者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话没说好,常常遭到患者的冷眼冷语,请比较护士甲乙的催款方式。 护士甲问:“老李,要拿药了,什么时候去交钱,” 老李烦躁地回答:“又要我交钱,前几天才交的~” 护士乙问:“老李,今天要用消炎药,需要200元钱就可以把药拿回来了,您什么时候去交钱呢,我可等着米下锅啊~” 老李配合地说:“哦,好吧,我这就去交~” 虽然催款令人感到不愉快,但如果在语气、语调上下点工夫,效果相比之下会好些,护士乙的话患者更能理解和配合 2(说服他人的技巧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经常碰到患者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休息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常常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解释和说服。怎样说服他人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目的。

肿瘤患者放疗时,每周测一次血常规,有的患者拒绝检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保护自己。 一次,护士小刘走进4床房间,说:“王大嫂,请抽血~” 患者拒绝:“不抽,我太瘦了,没有血,不抽了~” 小刘耐心地解释:“抽血是因为要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例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等,血象太低了,就不能继续做放疗,人会很难受,治疗也会中断~” 患者好奇:“降低了,又怎样呢,” 小刘说:“降低了医生就会用药物使它上升,仍然可以放疗~你看,别的病友都抽了~一点点血,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患者被说服了:“好吧~” 3(让对方理解你 在沟通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理解你的行为,达到说服的目的。 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要求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好可怜,有时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准许使用~”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波炉也需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可以 吗,” 患者的姐姐:“我已经带来了,你就允许吧~” 护士长:“不好意思,我不能违反原则~” 患者的姐姐:“那就要麻烦你们了~” 护士长:“没关系~应该的~”

护理差错案例

护理差错——15例案例分析,护士真的需要好好看看! 2017-03-04 天天吉祥l...来源阅1988 转27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案例一 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 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 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 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 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 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 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 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 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案例二

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 西地兰0.4mg 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 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 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 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批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某些特殊药物的知识的培训,并强调其重要性。 2、切忌凭主观臆想行事。 3、在配药前要做到二人查对。 案例三 某日上午来一急诊病人,医生匆忙开好医嘱后即上手术室做手术(因手术室催得紧),至中午该病人输液完毕,一低年资护士检查治疗台及巡视卡后发现无液体即准备拔针,正好被一高年资护士瞧见,该护士清楚地知道该病人为禁食病人,不可能输液完毕,当即制止拔针行为,并马上翻阅病历,发现是医生开的液体量过少,即时通知医生,补开了医嘱。避免了该病人可能因补液量不足导致脱水现象的发生。

护理差错的整改措施五篇

护理差错的整改措施五篇 篇一 1.提高特别护理护士的综合素质担任特别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病情观察,恰当地给予护理处理,紧急情况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时、准确、规范地书写特别护理记录。 ②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急救药品、器材要求班班交接,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③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将要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不但可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知情需要。 ④熟悉特别护理工作中的业务与相关法律的密切关系,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从一些典型实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 2.规范特别护理记录的书写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出台之后,一切护理活动应遵守“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录做过的”。特别护理记录单中的抢救记录,护士可先写成草稿,抢救结束后,当班补记清楚,6h内完成,不能为书写而书写。要求记录忠于事实,做了就必须写,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禁止漏记、错记、主观臆造和随意篡改等。 3.加强特别护理工作的管理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使特别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人员从仪表、语言、行为到操作、抢救配合等整体化一。特别护理工作应指派2年以上护龄的护理人员担任,指定2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特别护理质量的控制,一名负责日常特别护理工作,一名负责特别护理记录的书写。护士长经常抽查特别护理质量,及时进行讲评,每次特别护理结束后召开特别护理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总之,特别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潜在的医疗纠纷,面对“举证责任倒置”,护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充分落实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提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篇二 10月30日下午,护理部召开了三季度护理质量及护理

医疗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

医疗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呼吸科宋颖100088) 临床个案1:一位AECOPD患者,查血Na:150mmol/L。医嘱予温开水500ml以50ml/h速度经静脉泵入。当班护士是一位刚毕业的小护士,在没有看清医嘱的情况下,武断的认为医生下医嘱有他的道理,温开水可以经静脉给药。并将白开水经静脉给病人泵入。恰好被巡视病房的另一位护士发现,及时制止,并向医生核实,原来医生误将经胃管泵入下成经静脉泵入。最终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临床个案2:上海某医院有一值班护士,在给一位第二天做子宫切除术患者清洁灌肠配制灌肠液时,只看到塑料口袋上最末一个“钠”字,就把亚硝酸钠当做“氯化钠”随手抓几把放在了灌肠桶内,并给该患灌了进去。随后,该患呼吸急促.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 案例1中,对此类差错,固然要先要求医生在开列医嘱时勿忘重新核对、检查一遍,但对护士来说,也应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特殊使用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执行时确实不符时,切勿盲目执行而应提出问题,以确保医嘱正确,保护病人免受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处理医嘱时工作不认真、细致,执行医嘱时不认真审核医嘱内容,转抄时发生错误。案例2中,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时未严格“三查七对”,业务知识缺乏,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均为任心不强、职业作风不严谨的表现。

2、不良习惯性思维 案例2中,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导致病人的药物错发。如此不履行职责要求,马虎对待医护技术性工作,造成事故,危及患者生命,不仅要负道德责任,而且必须负法律责任。在护理工作中应遵循护理客观性的基本原则,摒弃先入为主的习惯性、主观性思维[1]。思维惯性是指人们长期接触或处理一些疾病和问题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容易形成经验性的思维定势,一遇到以往类似的病情、问题,往往习惯性的联想、先入为主,想当然的下结论,习惯性思维是偏离客观性原则的主观性思维错误,它限制护士思想的开拓,影响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3、医护耦合性差错 医护耦合性差错[2]的特点包括: ①单向制约性:医生是治疗的决策者、命令者,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操作者,医生的医嘱直接制约着护士的治疗操作,影响着护理技师。 ②风险共担性:医生下达医嘱,通过护士操作于患者来完成的,因此错误的医嘱不仅医生要担责任,护士也有责任。 ③利益均沾性:是指医生所开医嘱有误,护士及时向医生反馈,纠正错误医嘱,避免了差错,也就是护士在避免自身出错的同时,也消除了医生的差错。 案例1中,对此类差错,固然要先要求医生在开列医嘱时勿忘重新核对、检查一遍,但对护士来说,也应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特殊使用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执行时确实不符时,切勿盲目执行而应提出问题,以确保医嘱正确,保护病人免受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护理工作中应遵循辨证否定的科学分析原则,要以大胆、否定、怀疑、排除的态度,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仔细的观察、

浅谈医患纠纷防范和处置

浅谈医患纠纷防范与处置 平江县卫生局——邱卫东 一、医患纠纷基本概念。 是指在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或终结后,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岐或患方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产生的纠葛。 1、医患纠纷特点: <1>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是医方和患方。 <2>发生在医患双方之间。 <3>可发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此过程结束后,如:医生与他人谈起某患者患有性病,谁知此人与患者相识,由此传播开去,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引起患者与医方的纠纷。 涉及患者隐私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生殖器疮疹、淋病、肺结核等等涉及患者隐私权。 <4>除诊疗护理之外存在于医方为患方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如:病历管理不善;书写不正确、不规范、潦草;出具虚假诊断让明书;治疗、收费不合理;接种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应急处理不当;医嘱交待不清楚、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等导致。 二、医患纠纷的种类。 二种:1、医源性纠纷; ①医疗过失纠纷

②其他医疗原因纠纷 2、非医源性纠纷。 ·医源性纠纷是:医疗过失引起的纠纷主要指医方在手术、用药、输血、麻醉、化验、预防接种、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过失引起的纠纷。其他原因引起的纠纷,主要指医方在医德医风、医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引发的纠纷。 如:服务态度恶劣、缺乏同情心。 ·非医源性纠纷——指患方缺乏医学常识,或对医方的规章制度不熟悉,理解不准确,而认为医方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引起的纠纷,也有天理取闹的。 如:外伤,患者家属要求作全身CT检查、治疗方案改变等。 ·医源性纠纷分为有过失和无过失纠纷。 有过失的医源性纠纷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不良后果的发生,是由于医方过失所致,医患双方在认识上存在的争议与分歧。以损害后果和损害轻重为前提,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2002年前划分为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颁布发后定性为过错责任医疗事故。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出台颁布实施后医疗过失定性是只要有人身损害就必须赔偿,已是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敲响了警钟。 ·无过失医疗纠纷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并非医方的过失所致,而只是患方认为医方存在过失导致的医疗纠纷,如:医疗异外<麻醉异外>并发症,由于医方原因延误诊疗等(救护车呼救后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 %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 1 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掌握沟通艺术,特从日常的护理服务中选取几个沟通案例,以达到启发的目的。1.催款的语言艺术催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患者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话没说好,常常遭到患者的冷眼冷语,请比较护士甲乙的催款方式。 护士甲问:“老李,要拿药了,什么时候去交钱?” 老李烦躁地回答:“又要我交钱,前几天才交的!” 护士乙问:“老李,今天要用消炎药,需要200 元钱就可以把药拿回来了,您什么时候去交钱呢?我可等着米下锅啊!” 老李配合地说:“哦,好吧,我这就去交!” 虽然催款令人感到不愉快,但如果在语气、语调上下点工夫,效果相比之下会好些,护士乙的话患者更能理解和配合2.说服他人的技巧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经常碰到患者 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休息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常常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解释和说服。怎样说服他人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目的。 肿瘤患者放疗时,每周测一次血常规,有的患者拒绝检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保护自己。 一次,护士小刘走进 4 床房间,说:“王大嫂,请抽血!” 患者拒绝:“不抽,我太瘦了,没有血,不抽了!” 小刘耐心地解释:“抽血是因为要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例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等,血象太低了,就不能继续做放疗,人会很难受,治疗也会中断!” 患者好奇:“降低了,又怎样呢?” 小刘说:“降低了医生就会用药物使它上升,仍然可以放疗!你看,别的病友都抽了!一点点血,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患者被说服了:“好吧!” 3.让对方理解你在沟通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理解你的行为,达到说服的目的。 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要求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好可怜,有时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准许使用!”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波炉也需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可以吗?” 患者的姐姐:“我已经带来了,你就允许吧!” 护士长:“不好意思,我不能违反原则!” 患者的姐姐:“那就要麻烦你们了!” 护士长:“没关系!应该的!” 护士长通过和患者家属交流,既说服对方遵守规章制度,又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4.说服时要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 因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说服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如“那你不能这样做!”、“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怎么又不抽血呢?就你主意多!” ??…这些批评人的话,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反而达不到目的。 5.沟通中的红绿灯临床工作中,护患沟通的红绿灯时常出现。不利沟通的言语和行为是沟通中的红灯,遇到红灯可以等候黄灯的过渡,留下再次沟通的机会,而不必使沟通陷于僵局。

小度写范文2017护理差错事故案例【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整理:高考复习要注意】模板

2017护理差错事故案例【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整理:高考复 习要注意】 高考网权威发布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整理:高考复习要注意,更多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整理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导语】2018年高考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以下是无忧卡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整理:高考复习要注意》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电视中的人名误读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 央视2017年2月开播的《朗读者》节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强调老舍的“舍”应该读作shè,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这是缺乏依据的,正确的读法是shě。“舍”有shě和shè两个读音。读shě,义为舍弃;读shè,义为房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舍予是舍我、无我的意思,“舍”即舍弃,应读第三声。老舍的“舍”和舍予的“舍”同音。根据亲友回忆,老舍生前自己也读shě。如果读shè,“老舍”便成了老房子,显然不是这个笔名的寓意。 二、“双十一”宣传用字错误 “蘋”误作“萍” 今年“双十一”马云倾力打造了一部宣传影片,其主题曲《风清扬》将“青蘋之末”的“蘋”误读成了“萍”。“青蘋之末”出自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青蘋,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伸出水面,只要水面有风,青蘋就像测风仪一样轻轻摇动。“青蘋之末”即青蘋的叶尖。后世以“青蘋之末”比喻事物处于萌芽状态。 “萍”指水生植物浮萍,其叶片贴在水面上,不会随风而起。“风起于青萍之末”是不合常理的。 三、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 “参商”的“参”误读为cān 2017年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句台词“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剧中人将“参”读成了cān,正确的读法是shēn。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杜甫诗《赠卫八处士》,“参”“商”指的是参星和商星,均是二十八宿之一。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二星此出彼没,不会同时在天空中出现。 人们常用“参商”比喻亲友分离后不得再见。“参”读cān时有加入、参加、参考等义,与上述台词无关。 四、“虐*童”事件报道中的用词错误 “非营利”误为“非盈利” 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到有关涉事单位时称之为“非盈利组织”,正确表述应是“非营利组织”。“营利”即谋求利润。“营利组织”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而“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通常指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等等。“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经营目的是否是获取利润。“盈利”指扣除成本后的利润,“非盈利”即不产生利润,显然不符合“非营利组织”的属性。 五、灾害报道中的概念混淆 “飓风”误为“台风” 2017年8月哈维飓风登陆美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自然灾害。不少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把“哈维”误称为“台风”。 何为“飓风”何为“台风”,气象学上是按地理位置进行区别的: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称“台风”。 被命名为“哈维”的热带气旋产生于大西洋,显然是飓风而不是台风。 六、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法律词语误用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 %的护士不知道或 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 %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 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 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掌握沟通艺术,特从日常的护理服务中选取几个沟通案例,以达到启发的目的。 1 ?催款的语言艺术催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患者对这类问 题非常敏感,话没说好,常常遭到患者的冷眼冷语,请比较护士甲乙的催款方式。 护士甲问:老李,要拿药了,什么时候去交钱?” 老李烦躁地回答:又要我交钱,前几天才交的!” 护士乙问:老李,今天要用消炎药,需要200元钱就可以把药拿回来了,您什么时候 去交钱呢?我可等着米下锅啊!” 老李配合地说:哦,好吧,我这就去交!” 虽然催款令人感到不愉快,但如果在语气、语调上下点工夫,效果相比之下会好些,护士乙的话患者更能理解和配合2?说服他人的技巧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经常碰到患者 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休息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常常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解释和说服。怎样说服他人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 到说服目的。 肿瘤患者放疗时,每周测一次血常规,有的患者拒绝检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保护自己。 一次,护士小刘走进4床房间,说:王大嫂,请抽血!” 患者拒绝:不抽,我太瘦了,没有血,不抽了!” 小刘耐心地解释:抽血是因为要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例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 板等等,血象太低了,就不能继续做放疗,人会很难受,治疗也会中断!” 患者好奇:降低了,又怎样呢?” 小刘说:降低了医生就会用药物使它上升,仍然可以放疗!你看,别的病友都抽了! 一点点血,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患者被说服了:好吧!” 3?让对方理解你在沟通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理解你的行为,达到说服的 目的。 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要求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好可怜, 有时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准许使用!”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 波炉也需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可以吗?” 患者的姐姐:我已经带来了,你就允许吧!” 护士长:不好意思,我不能违反原则!” 患者的姐姐:那就要麻烦你们了!” 护士长:没关系!应该的!” 护士长通过和患者家属交流,既说服对方遵守规章制度,又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 4?说服时要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 因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说服过程中,

护患沟通案例

《护患沟通技巧》案例 有报道,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掌握沟通艺术,特从日常的护理服务中选取几个沟通案例,以达到启发的目的。1.催款的语言艺术 催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患者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话没说好,常常遭到患者的冷眼冷语,请比较护士甲乙的催款方式。 护士甲问:“老李,要拿药了,什么时候去交钱?” 老李烦躁地回答:“又要我交钱,前几天才交的!” 护士乙问:“老李,今天要用消炎药,需要200元钱就可以把药拿回来了,您什么时候去交钱呢?我可等着米下锅啊!” 老李配合地说:“哦,好吧,我这就去交!” 虽然催款令人感到不愉快,但如果在语气、语调上下点工夫,效果相比之下会好些,护士乙的话患者更能理解和配合 2.说服他人的技巧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经常碰到患者对检查、治疗、护理、饮食、休息等问题不理解、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常常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解释和说服。怎样说服他人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目的。 肿瘤患者放疗时,每周测一次血常规,有的患者拒绝检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保护自己。 一次,护士小刘走进4床房间,说:“王大嫂,请抽血!” 患者拒绝:“不抽,我太瘦了,没有血,不抽了!” 小刘耐心地解释:“抽血是因为要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例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等,血象太低了,就不能继续做放疗,人会很难受,治疗也会中断!” 患者好奇:“降低了,又怎样呢?” 小刘说:“降低了医生就会用药物使它上升,仍然可以放疗!你看,别的病友都抽了!一点点血,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患者被说服了:“好吧!” 3.让对方理解你 在沟通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理解你的行为,达到说服的目的。 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要求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好可怜,有时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准许使用!”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波炉也需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可以

医疗差错事故案例

医疗差错事故案例 「案情」 原告:李俊志,男,1 9 9 3年2月19日生。 法定代理人:李继强(原告之父)。 法定代理人:郑维珍(原告之母)。 被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中心医院(简称州医院)。 原告李俊志1993年2月19日,足月顺产,出生后3个月发育正常。同年5月2 2日,母亲郑维珍发现他咳嗽,即将他送至被告州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原告患有支气管炎,决定给予打针吃药治疗,并开具了处方签及打针条。郑维珍持该处方签去被告药房取药。由于该药房的司药员玩忽职守,在药袋上写服药剂量时,将处方签上注明的每次服6 5 4 - 2 一片的十分之一剂量错写成了每次服一片剂量。回家后郑维珍按药袋上写明的剂量给李俊志服了654-2,不大一会儿,原告出现面赤、高热、心速、呼吸急促、皮肤潮红、频繁抽搐等症状。郑维珍见此情况又迅速将原告送至被告处检查。值班医生诊断后,怀疑原告服654-2中毒。接着,主治医生和儿科主任又诊断,认为原告因服654-2过量,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生命危险。于是,被告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和治疗,使原告的中毒症状逐渐消除。但此后不久,原告出现脑萎缩后遗症,精神发育迟滞。原告的监护人向州卫生局申请要求处理被告在给其子治疗中发生的医疗事故。被告内部设立的鉴定委员会于同年8月3日对原告的症状作了鉴定,鉴定结论为:(1)脑炎;(2)感染性中毒性脑病;(3)痉挛症(继发性中毒性脑病与654-2过量无关);(4)司药员错写服药剂量为严重差错。 原告监护人对此鉴定意见拒绝接受,再次向伊犁州卫生局提出申请,要求对其子病症重新鉴定。但州卫生局没有接受此要求,而是于同年8月26日派员主持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被告一次性补偿8 0 0 0元(含已支付的医疗费);原告监护人以后不能再要求处理。 随着年龄增长,原告李俊志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到近二岁时,其四肢软弱,头颈不能伸直,不能坐和站立,不会说话,无正常情感反映。原告的监护人认为州卫生局的调解处理不公平,被告赔偿损失数额太少,便于19 9 4年10月7日向奎屯市人

护理差错案例分析【最新版】

护理差错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日,实习生×××根据医嘱(5%GS500ml+V佳林2支+胰岛素4单位)执行加药操作时,由于未认真核算胰岛素剂量,误将胰岛素1瓶(400单位)当成4单位全部抽吸,正欲加入药瓶内,幸被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操作,从而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1、该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认识到胰岛素药物的特殊性,未意识到由于加药剂量不当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此事,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培训。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案例二某日,由于一病人心率快(145次/分),医生开出医嘱5%GS20ml+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某低年资护士执行准备药物操作时取出了4支西地兰(西地兰剂量0.4mg/支)欲加药,所幸当时旁边有一老护士正在摆药(准备第二天药物),看到4支西地兰感到很疑惑,遂问该护士医嘱剂量多少,

该护士经仔细查对后才发现多拿了3支西地兰,由此避免了一宗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原因分析1、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主观臆想行事(据该护士事后回忆她当时脑海里就误以为西地兰是0.1mg/支),所以未加多想就拿了4支。2、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认识到了西地兰药物的特殊性,但由于工作中很少使用该药物,故对该药剂量不熟悉。3、该护士一贯工作麻利,习惯追求工作速度,故不能做到耐心查对。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全科护士会议上通报批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低年资护士对某些特殊药物的知识的培训,并强调其重要性。2、切忌凭主观臆想行事。3、在配药前要做到二人查对。案例三某日上午来一急诊病人,医生匆忙开好医嘱后即上手术室做手术(因手术室催得紧),至中午该病人输液完毕,一低年资护士检查治疗台及巡视卡后发现无液体即准备拔针,正好被一高年资护士瞧见,该护士清楚地知道该病人为禁食病人,不可能输液完毕,当即制止拔针行为,并马上翻阅病历,发现是医生开的液体量过少,即时通知医生,补开了医嘱。避免了该病人可能因补液量不足导致脱水现象的发生。 原因分析1、临床经验缺乏。2、对病人的病情不了解,只顾机械性执行医嘱。

口腔医患纠纷案例

长久以来,口腔医疗纠纷一直困扰着口腔医疗机构、口腔医生和口腔创业者们。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媒体的恶性炒作口腔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能够帮助口腔医生和口腔医疗机构摆脱医患纠纷的困扰,我们设计研发了口腔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并以口腔医责险为工具协助口腔工作者们解决医患纠纷。多年来,我们一直奋战在解决口腔医患纠纷的第一线上,经历和解决了诸多的医患纠纷。我们将挑选一些典型的理赔案例与大家分享,旨在能够使业内人士从中获得警示与启迪。 理赔案件举例: 1、种植失败引发的医患纠纷 患者刘某,男,60岁,由于牙齿缺失严重于2012年3月11日,在西南地区某口腔诊所就诊,医疗机构建议患者做6颗种植牙,由于患者的经济状况较好,因此同意接受种植。但是种植手术结束后一周左右,患者的左上3种植牙脱落,且患者持续口腔感染并伴有高烧。患者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差错,向医疗机构提出索赔20万元。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先将患者进行了转诊,先解决患者身体的不适,随后向保险公司报案。接到报案后保险公司立即向医疗机构索要了患者病历及相关材料,并找到口腔种植专家进行分析。资料显示:医疗机构为患者种植了6颗种植体,分别是右上3,右上5,左上6,右下6,左下7和左上3,其中左上3种植失败,已经脱落。左上6种植体在骨内部分较少,右下6部分种植体颊侧骨墙单薄且部分缺如。对于这两颗种植体如果不采取措施,日后脱落的可能性也极大。保险公司认为,医疗机构没有充分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可以承受多个种植手术,也没有根据患者的骨量分析该患者哪里适合种植哪里不适合种植,因此医方有过失可以进行理赔。但患者方面提出的20万元不是很合理。6颗种植体中有3颗是成功的,其余3颗已经脱离或近期会脱离,因此保险公司可以赔付3颗失败种植手术的医疗费用。此外患者由于接受大量种植手术产生口腔感染和身体不适,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可以赔付。后经过医患及保险公司三方的多次沟通,最终保险公司向患者理赔6万元。 温馨提示:做种植手术前一定要分析患者的骨量是否足够能够接受种植,并要分析患者的身体能否承受同时进行的多个种植手术,尤其是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老年患者及体质较差者更要谨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