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分析三法(挣值)横道图图表曲线

成本分析三法(挣值)横道图图表曲线

成本分析三法(挣值)横道图图表曲线
成本分析三法(挣值)横道图图表曲线

成本分析--横道图法1

费用偏差分析表

注:因空间所限,表中各项工作的横道比例尺大小不同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S)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ACWP)

成本分析--图表法2

费用偏差分析表

成本分析—曲线法3

赢得值法评价曲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上三个参数可以形成三条曲线,即计划工作时间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曲线,如下图所示

日历时间

计划完工时间

预测金

用曲线法表明该项施工任务在第三个月末时,其费用及进度的偏差情况见下图。用

曲线法分析时,由于假定各项工作均是等速进行,故所绘曲线呈直线形。

费用及进度的偏差情况

时间(月)

123

50

100

150200250

注;A-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已完工作预算费用;C-已完工作实际费用。

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ξ10-1 基本原理 一、概述:1955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30多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分析化学中重要的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比较,能做微量(ppm ,ppb ,10 -6,10 –9g )测定70多种金属元素,(3号~84号,镧系元素),还可做常量,所以从常量到ppb 级。 优点: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不同元素时选用不同元素的灯,提高了分析的选择性,基体和待测元素间影响较少,鉴于这种情况,试样只需简单处理,可直接进行分析,避免复杂的分离和富集手续,低含量的分析中,能达到1~3%的准确度。这是比色及光度法所不能完成的。 缺点:1.换灯,不方便 2.各元素分析条件不同,不利于同时测多种元素。 3.不能分析固体及共振线在真空紫外区的 4.分析复杂样品时,干扰还是比较严重。 为解释清楚分析不同元素时选用不同元素的灯,下面谈一下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给一束特定的入射光I 0(υ),投射至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原子蒸气对它有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透过。N 越大,对光的吸收量越大,其I (υ)越小,于是根据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N ,I 0(υ),I (υ)三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把它与被测元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对光的吸收作比较,就求得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分析流程:既然原子吸收分析是建立在基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的基础上,所以分析流程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组成。 特径的入射光I 0(υ):特径谱线——共振线各元素的不同而显其特径性。 产生:①原子核外电子基态E 0, 从基态→激发态的能量 激发态E j λυc h h E E E j ==-=?0 ②电子从基态→第一个激发态(最低能量的),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共振吸收线。 从第一激发态→基态所产生辐射谱线称共振发射线。 以上统称共振线。 ③共振线:对应于共振能级和基态间跃迁的谱线,所需能量最低,称为最灵敏线。(这是分析所需要的)也是该元素的特径谱线。 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第一激发态(或返回时)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此各元素的共振线不同而各有其特径。 例:镁 2852 o A ,铜 3247 o A 二、定量分析公式 1.朗伯定律:b K I I A ?==υυν)() (0lg K υ:原子蒸气对频率为υ的光线的吸收系数,与吸收介质性质和入射光频率有关 b K e I I ??=υυυ)(0)( 说明:①透过光的强度I (υ)随入射光的频率而改变,其变化规律 电磁辐射,原子对其吸收也不同,故I υ ,K υ 与入射光υ变化有关 υ0处有最大吸收,有最小透过。 ②当燃烧器的缝长一定时,b 一定,K (υ)是随入射光的频率而变化。其变化规律: a. a. 原子吸收线有一定的宽度——吸收线轮廓 b. b. 吸收系数有一极大值——υ0称中心 频率:υ0→K 0峰值吸收系数 c. c. 峰值吸收系数一半处,曲线宽度——吸收线半宽度,Δυ0。0.01~0.1o A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1) 在结构A 上合成物质C 的过程中,如果需要 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 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 C 、D 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 质中属于D 类物质的是()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 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 mRNA 为模板,以 为运输 工具,将合成物质 C D 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A 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 ,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 动的 顺 利进行。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 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泛素 调节的蛋白质降 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 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 了等特点,是表达、概 括、拓展和深化生物 维过程,所以在高考 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 实验装置图、生产流 的类型。 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 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 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 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 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 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 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 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 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 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 代 谢过程图、激素调 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 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 过程 图、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 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 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 的思维方式,理解图 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 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充 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的示意图,请回答 畑商昭 A.呼吸酶 B .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 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xx不同)无 (5)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短期生产函数与成本曲线图

Q TP L O L (a) Q AP L O L ( b)MP L C MC AC AVC O Q ( c) C TC TVC TFC O Q (d)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短期生产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相对于不可变要素投入量而言明显不足,所以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所生产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增加一个工人生产的产出大于以前工人生产的产出,由于新增劳动力是企业增加产出的成本,所以 1 单位产出所需增加的工人人数减少了,即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因此在该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边际成本递减。由于总产量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产量,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同理,总成本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持续增加,由于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要素和不可变要素之间都有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当超过这个临界点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也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反过来说, 1 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人数增加了,由于劳动是企业的成本支出,所以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增加了。因此,边际产量曲线下降,同时,边际成本递减。 从图中可看出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平均量往上升;反之,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平均量下降。 另一种方法,用数学方法证明: TVC w L Q1 AVC Q w Q Q L Q即 1 AVC w AP L 上式反映了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首先, AP L与 AVC成反比。当 AP L递减时, AVC递增;当 AP L递增时, AVC递减;当AP L达到最大值时,AVC最小。因此AP L曲线的顶点对应AVC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产量曲线中 MP L曲线与 AP L曲线在 AP L曲线的顶点相交,所以 MC 曲线在 AVC曲线的最低点与其相交。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_____、_____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答案:原子化器分光系统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原子化装置包括_____和_____。答案:雾化器燃烧器 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子化器的作用是___,用以吸收来自锐线源的___。 答案:产生基态原子共振辐射 4.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常用的锐线光源有___、__和蒸气放电灯3种。答案: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 5.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过程中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_____和_____等。 答案: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6.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灯电流太高会导致_____和_____,使灵敏度下降。 答案:谱线变宽谱线自吸收 7.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扣除背景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双波长法、_____、 _____和自吸收法。 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 8.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确定空心阴极灯达到预热效果的标志是观察_____是否稳定、_____是否稳定和灵敏度是否稳定。答案:发射能量仪器的基线 9. 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_____和 _____过程中,由于试样的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答案:蒸发原子化 10.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光谱干扰是指待测元素_____的光谱与干扰物的_____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答案:发射或吸收辐射光谱 1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程序通常有__、__、_和__4个阶段。答案: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1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阶段,灰化的含义在于___和__的灰化清除,保留分析元素。答案:基体干扰物 1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样品时,载气流量的大小对_和__有影响。答案:分析灵敏度石墨管寿命 二、判断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低。(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高。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分光系统单色器所起的作用是将待分析元素的共振线与光源中的其他发射线分开。( 答案:正确 3.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中,用10HNO3-HF-HClO4消解试样,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4.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空气-乙炔火焰适于低温金属的测定。( )答案:正确 5.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为避免稀释误差,在测定含量较高的水样时,可选用次灵敏线测量。( )答案:正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样品时,干燥阶段石墨炉升温过快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正确 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适用于元素的痕量分析。( )答案:正确

生物图表题解题方法

生物图表信息题常见解题方法“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和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是当今高考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高考生物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图解题的分析与表达,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中命题以图表曲线形式出现有渐多的趋势,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特别是生理方面的曲线图,应引起注意。 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曲线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突破口。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图象、曲线的分析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或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入手;生态图表的解答要从观察各条曲线的走势、相互间的关系,或者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入手;遗传系谱图的解答要从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类型着手;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往往是从影响这些生理作用的内、外因素方面去考虑;等等。但不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图形、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所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最基本要求。 下面就从一些常见的图表类型及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上做一些探讨 一.结构图 结构图类试题归根结底是教材中模式图的演变或组合,因此,解答试题是首先要认真读图,仔细观察,认准途中所有结果名称及图形特征,并分析个结构的化学组成及功能。同时还要正确季节结构与功能,数目与功能,行为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这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生物的结构特征。总之,认准结构,联系功能,世界大结构图的关键。 例1: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_______。【分析】该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从题中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来看,甲细胞与乙细胞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甲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只有 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复 杂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二者的共同点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壁、细胞 膜和核糖体。乙细胞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 透性,而细胞膜则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与分泌蛋白 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短期生产函数与成本曲线图

短期生产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相对于不 可变要素投入量而言明显不足,所以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所生产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增加一个工人生产的产出大于以前工人生产的产出,由于新增劳动力是企业增加产出的成本,所以1单位产出所需增加的工人人数减少了,即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因此在该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边际成本递减。由于总产量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产量,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同理,总成本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持续增加,由于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要素和不可变要素之间都有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当超过这个临界点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也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反过来说,1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人数增加了,由于劳动是企业的成本支出,所以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增加了。因此,边际产量曲线下降,同时,边际成本递减。 从图中可看出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平均量往上升;反之,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平均量下降。 另一种方法,用数学方法证明: ()()Q L Q w Q Q L w Q TVC AVC 1?=?== 即 L AP w AVC 1? = 上式反映了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首先,AP L 与AVC 成反比。当AP L 递减时,AVC 递增;当AP L 递增时,AVC 递减;当AP L 达到最大值时,AVC 最小。因此AP L 曲线的顶点对应AVC 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产量曲线中MP L 曲线与AP L 曲线在AP L 曲线的顶点相交,所以MC 曲线在AVC 曲线的最低点与其相交。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Q O

微观经济学4(利润与成本曲线)

一、选择题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b)。 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 2.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MC曲线(b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3.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c)。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4.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b)。 A、直至两曲线相交B.决不会相交 5.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d)。 A、AC值最小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D.上述各点都对 6.在规模经济作用下的LAC曲线是呈(a)。 A、下降趋势B.上升趋势 7.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 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a)。 A、总是对的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8.在LAC曲线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定有(a)。 A.相应的LM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一个交点,以及相应的LT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一个切点 B.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达最低点 C、LAC曲线达最低点 9.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c)。 A.应该增加成本的支出B.不能增加成本的支出 C.应该减少成本的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10.已知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既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出的水平,应该(a )。 A.增加投入B.保持原有的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D.或A或B 11.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产出最大的产量时,他( c)。 A.一定是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B.一定是没有获得最大的利润 C.是否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还是没有办法确定 D.经济利润为零 12.任何企业在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包括(d )。 A.购买投入品的所有成本 B.最优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最小成本支出 C.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固定的成本,比如工会组织的长期的工资合约 D.即便不生产产品也要花费的总的费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新疆医科大学卫生化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编写者:哈及尼沙 药学院分析/ 药分教研室 2012年12月

I 前言 课程名称:卫生化学英文名称:Sanitary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面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本科)选用教材:《卫生化学》(第六版),郭爱民主编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时:54 学时(理论课36 学时,实验课18 学时) 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是高等医学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和研究预防医学中所需要的检验方法、理论和新分析技术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所必需的分析课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在医学教育中,卫生化学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统计学等前期基础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并为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及流行病学等后期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类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重点掌握内容下画实线,熟悉内容下画虚线,一般内容不作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专业的要求与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 学时,分12 周,理论与实验比值2:1,即讲课36 学时,实验18 学时。 II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卫生化学的性质及发展,掌握卫生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与作用,熟悉卫生化学的基本内容、相关参考书和文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卫生化学的学科性质。

2018届高考生物核心突破:图表题之曲线图

2018考前90天突破——高考核心考点 生物图表题之曲线图 1.下列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对其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图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乙图B 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 点时的比 C.生产上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丙图中⑴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 2.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曲线,请指出炎热夏季一天中光合作用 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3. 研究表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光能量(受光照强度、时间等影响)有关,其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植物在光照下不一定向光生长 B .一定强度的光照会使生长素分解 C .不同能量光照可能会影响生长素运输方向 D .植物的根可能会出现背光生长特性 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 .a 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增加 B .a 点不移,b 点左移,m 值不变 C .a 点下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 D .a 点下移,b 点不移,m 值上升 5.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生物学中某些现象,有关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该曲线可用来表示叶片年龄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B .若曲线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时间发生的变 化,则b 点表示环境出现剧烈变化 C .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生长曲线,则c 点是提取青霉素 的最佳时间 D .若曲线表示一个国家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则 a 一 b 段该国老年人数量比例较小 6.下图所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的某一天内,其光合作 用过程中C 3、C 5化合物的数量变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 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C 3含量的变化、C 5含量的变化分别 相当于曲线中的 A .c-d 段(X),b-c 段(Y) B .d-e 段(X),d-e 段(Y) C .d-e 段(Y),c-d 段(X) D .b-c 段(Y),b-c 段(X) 7.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曲线变化的描述中, 不正确... 的是 A .甲图B 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 光合作用效率 日升 日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 (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短期生产函数与成本曲线图

短期生产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相对于不可变要素投入量而言明显不足,所以边际 报酬是递增的,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 的投入所生产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增加一 个工人生产的产出大于以前工人生产的产 出,由于新增劳动力是企业增加产出的成本, 所以1单位产出所需增加的工人人数减少了,即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边际成本 是递减的。因此在该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 上升,边际成本递减。由于总产量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产量,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同理,总成本上各点的斜率是边际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持续增加,由于任 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要素和不可变要 素之间都有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当超过这个临界点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也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总产量曲线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反过来说,1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人数增加了,由于劳动是企业的成本支出,所以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增加了。因此,边际产量曲线下降,同时,边际成本递减。 从图中可看出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平均 (d )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 Q O

量往上升;反之,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平均量下降。 另一种方法,用数学方法证明: ()()Q L Q w Q Q L w Q TVC AVC 1?=?== 即 L AP w AVC 1?= 上式反映了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首先,AP L 与AVC 成反比。当AP L 递减时,AVC 递增;当AP L 递增时,AVC 递减;当AP L 达到最大值时,AVC 最小。因此AP L 曲线的顶点对应AVC 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产量曲线中MP L 曲线与AP L 曲线在AP L 曲线的顶点相交,所以MC 曲线在AVC 曲线的最低点与其相交。 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 ()()dQ k r Q L w d dQ dTC MC ?+?== ()0+?=dQ Q dL w 又因为: ()Q dL dQ MP L = 所以: L MP w MC 1 ?= 从推导的结果可以看出,边际成本MC 与边际产量MP L 也成反比关系。由于MP L 曲线先上升,然后下降,所以MC 曲线先下降,然后上升;且MC 曲线的最低点对应MP L 曲线的顶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铜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样品蒸气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求得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在锐线光源条件下,光源的发射线通过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气,并被基态原子所吸收,吸光度与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间的关系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A=log I0/I =KLN 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经过原子蒸气吸收后的透射光强度;K 为吸光系数,L为光波所经过的原子蒸气的光程长度,N为基态原子密度。 在火焰温度低于3000K的条件下,可以认为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数目实际上接近于原子总数。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与试样浓度c B的比例是恒定的,所以,上式又可以写成: 这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常用的定量方法为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其光路如图32-1所示。 图3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路图 1.空心阴极灯;2.火焰;3.入射狭缝;4.凹面反射镜;5.光栅;6.出射 狭缝;7.检测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用空心阴极灯,它是一种锐线光源。灯管由硬质玻璃制成,一端由石英或玻璃制成光学窗口,两根钨棒封入管内,一根连有由钛、锆、钽等有吸气性能金属制成的阳极,另一根上镶有一个圆筒形的空心阴极。筒内衬上或熔入被测元素,管内充有几百Pa低压载气,常用氖或氩气。当在阴阳两极间加上电压时,气体发生电离,带正电荷的气体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阴极,使阴极表面的金属离子溅射出来,金属原子与电子、惰性气体的原子及离子碰撞激发而发出辐射。最后,金属原子又扩散回阴极表面而重新沉积下来。通常,改变空心阴极灯的电流可以改变灯的发射强度。在忽略自吸收的前提下,其经验公式为I=ai n,其中a、n均为常数,i为电流强度。n与阴极材料、灯内所充气体及谱线的性质有关。对于Ne、Ar等气体,n值在2~3之间,由此可见,灯的发光强度受灯电流的影响较大,影响吸光度值。

短期成本曲线特征的解释

短期成本曲线特征的解 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短期成本曲线特征的解释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U形的MC曲线出发,可以解释其他的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以及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图短期成本曲线 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在每个产量水平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的斜率,又由于在每一产量上的TC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在每一产量水平的MC值同时就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于是,上图中的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表现出这样的相互关系: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MC曲线的先降后升的特征相对应,TC 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而且,MC曲线的最低点A与TC曲线的拐点B和TVC曲线的拐点C相对应。 第二,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达本身的极值点。将这种关系具体到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的相互关系上,可以推知,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曲线有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所以,AC曲线和AVC曲线也必定是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而且,MC曲线必定会分别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正如上图所示:U形的MC曲线分别与U形的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与U形的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C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低于AC曲线;在AC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C曲线。相类似地,在AVC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低于AVC曲线;在AVC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VC曲线。 此外,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敏感得多。反映在上图中,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和AVC曲线。 最后,比较图中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 (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 (1+3)HNO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 65%或吸光值在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否则需进行校正。 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生物图表题”之③——结构图

“生物图表题”之③——结构图 1.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A .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B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C .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细胞 D .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2.下图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其中甲、 丙表示线粒体,乙、丁表示叶绿体,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气,丙、丁有氧气但处于黑暗中。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 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D A .甲和丁 B .丁和甲 C .丙和乙 D. 乙和丙 3.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依次是 D A .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B .内质网膜、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4.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B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 .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1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5.下图表示果蝇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 .如果含红宝石眼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 .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4.左下图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右下图是左下图中的P 、Q 、R 的放大示意图。回答:哪个细胞表 b

“生物图表题”之④——装置图

“生物图表题”之④——装置图 1.右图所示的两盆相似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可透光,其余条件均相同。在较强光 照两小时后,其结果最可能是 A.甲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B.乙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C.甲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D.乙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2.图2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 的烧杯中 3.图3是一个有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图3 A.左槽液面上升 B.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C.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D.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 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4.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 消耗的氧体积 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 液分别向左移动x 和y (mm )。x 和y 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 溶液的目的是 。 (2)x 代表 值,y 代表 值。 (3)若测得x =200(mm ),y=30(mm ),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 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 (5)为使测得的x 和y 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 别放入 。设对照的目的是 5.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 并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 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 (1)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量。 (2)20℃时酵母菌蔗糖液产生CO 2的平均速率是 mL/min 。 (3)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 ,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 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 (多或少),可能的 原因是 。 (4)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表中数据,三角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_____分钟。绘出35℃时,酒 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下图是用蒸腾计测定植物吸水和蒸腾速率的实验装置: 玻璃刻度管 植株 大广口瓶 水 数字天平 100cm 3 200cm 3 酵母菌蔗糖橡皮塞 移液管

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土壤样品用HNO3-HF-HClO4或HCl-HNO3-HF-HClO4混酸体系消化后,将消化液直接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在火焰中形成的Cd基态原子蒸汽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测得试液吸光度扣除全程序空白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查得Cd含量。计算土壤中Cd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高背景土壤(必要时应消除基体元素干扰)和受污染土壤中Cd的测定。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5—2mgCd/kg。 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器,镉空心阴极灯。 2.仪器工作条件 测定波长228.8nm 通带宽度1.3nm 灯电流7.5mA 火焰类型空气-乙炔,氧化型,蓝色火焰 试剂 1.盐酸:特级纯。 2.硝酸:特级纯。 3.氢氟酸:优级纯。 4.高氯酸:优级纯。 5.镉标准贮备液:称取0.5000g金属镉粉(光谱纯),溶于25mL(1+5)HNO3(微热溶解)。冷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去离子水稀释并定容。此溶液每毫升含1.0mg镉。 6.镉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镉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标线,摇匀备用。吸取5.0mL稀释后的标液于另一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标线即得每毫升含5?g镉的标准使用液。 测定步骤

1.土样试液的制备:称取0.5—1.000g土样于25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许水润湿,加入10mLHCl,在电热板上加热(<450℃)消解2小时,然后加入15mLHNO3,继续加热至溶解物剩余约5mL时,再加入5mLHF并加热分解除去硅化合物,最后加入5mLHClO4加热至消解物呈淡黄色时,打开盖,蒸至近干。取下冷却,加入(1+5)HNO31mL微热溶解残渣,移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同时进行全程序试剂空白实验。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镉标准使用液0、0.50、1.00、 2.00、 3.00、 4.00mL分别于6个50mL容量瓶中,用0.2%HNO3溶液定容、摇匀。此标准系列分别含镉0、0.05、0.10、0.20、0.30、0.40?g/mL。测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1)标准曲线法:按绘制标准曲线条件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扣除全程序空白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镉含量。 式中: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镉含量(?g); W——称量土样干重量(g)。 (2)标准加入法:取试样溶液5.0mL分别于4个1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镉标准使用液(5.0?g/mL)0、0.50、1.00、1.50mL,用0.2%HNO3溶液定容,设试样溶液镉浓度为c x,加标后试样浓度分别为c x+0、c x+c s、c x+2c s、c x+3c s,测得之吸光度分别为A x、A1、A2、A3。绘制A-C图(见图1)。由图知,所得曲线不通过原点,其截距所反映的吸光度正是试液中待测镉离子浓度的响应。外延曲线与横坐标相交,原点与交点的距离,即为待测镉离子的浓度。结果计算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 1.土样消化过程中,最后除HClO4时必须防止将溶液蒸干涸,不慎蒸干时Fe、Al盐可能形成难溶的氧化物而包藏镉,使结果偏低。注意无水HClO4会爆炸! 2.镉的测定波长为228.8nm,该分析线处于紫外光区,易受光散射和分子吸收的干扰,特别是在220.0—270.0nm之间,NaCl有强烈的分子吸收,覆盖了228.8nm线。另外,Ca、Mg的分子吸收和光散射也十分强。这些因素皆可造成镉的表观吸光度增大。为消除基体干扰,可在测量体系中加入适量基体改进剂,如在标准系列溶液和试样中分别加入0.5gLa(NO3)3、6H2O。此法适用于测定土壤中含镉量较高和受镉污染土壤中的镉含量。 3.高氯酸的纯度对空白值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注意全过程空白值的扣除,并尽量减少加入量以降低空白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