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肟菌酯的合成工艺

肟菌酯的合成工艺

肟菌酯的合成工艺
肟菌酯的合成工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肟菌酯的合成工艺

作者:陆翠军, 刘建华, 杜晓华, LU Cui-jun, LIU Jian-hua, DU Xiao-hua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究中心,杭州,310014

刊名:

农药

英文刊名:AGROCHEMICALS

年,卷(期):2011,50(3)

参考文献(17条)

1.ZIEGLER H;BENET-BUCHHOLZ J;ETZEL W Trifloxystrobin-A New Strobilurin Fungicide with an Outstanding Biological Activity[外文期刊] 2003(02)

2.PASCUAL A;ZIEGLER H;TRAH S Synthesis of 8-Substituted 5H,9H-6-oxa-7-aza-benzocyclononene-10,11-dione-11-O-methyloximes,a New[1,2]-Oxazonine Ring System[外文期刊] 2000

3.ISAK H;WETTLING T;KEIL M Preparation of Halomethylbenzoyl Cyanides and Novel Haiomethylbenzoyl Cyanides 1995

4.STAMM A;HENKELMANN J;WOLF B Method for Producing O-Chloromethyl Benzenecarbonyl Chlorides 2004

5.BROWN R J;ANNIS G;CASALNUOVO A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xially-chiral N-(2,6-

Disubstituted)phenyl Triazolones[外文期刊] 2004(20)

6.ADAMS C D;CHIANG G C;XU S L Process for Making Oximes and Use Thereof to Prepare Cyclic Urea Fungicides 1999

7.ANDREA T A;BROWN R J;COATS R A Fungicidal Cyclic Amides 1996

8.于康平;李泽方;张少华杀菌剂中间体(E)-2-(2'-氯甲基)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2008

9.YOSHIO H;TAKAHIRO K;H1DEYUKI T Alkoxyiminoacet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1993

10.KORTE A;KEARNS M A;SMITH J Method for Producing 2-Halogenomethylphenyl Acetic Acid Derivatives 2010

11.WIEGAND J M;LUETTGEN K;SKRANC W Improv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Chloromethylphenylglyoxylic Esters,Improv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E)-2-(2-Chloromethylphenyl)-2-alkoximinoacetic Esters,and Novel Intermediat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2008

12.PFIFFNER A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α-Chloromethylphenylacetic Acid Derivatives 1997

13.ASSERCQ J M;PF1FFNER A;PFAFF 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Chloromethyl-phcnylglyoxylic Acid Derivatives 1998

14.WENDEROTH B;SAUTER H;HEPP M Oxime Ethers and Fungicides Containing Same 1992

15.HORST W;BERND W;REMY B Preparation of E-Oxime Ethers of Phenylglyoxylic Esters 1993

16.李焰;周叶兵;张洪权新型含氟杀菌剂trifloxystrobin的合成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7.张荣华;李倩;朱志良肟菌酯合成工艺[期刊论文]-农药 20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91577119.html,/Periodical_ny201103009.aspx

嘧菌酯中间体合成新工艺及市场分析

嘧菌酯中间体合成新工艺及市场分析(下) 李强雷青菊 摘要:介绍了嘧菌酯原药市场行情及国内主流生产商,以及新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技术。 关键词:中间体合成工艺嘧菌酯市场分析杀菌剂 全球销量最大的杀菌剂嘧菌酯,2014年的销售额突破15亿美元,且需求量以15%左右的增幅持续增长。嘧菌酯原药及复配制剂均已过专利期,国内已有大量厂家进行生产。目前,国内原药产量约6000吨,其中88%销往国外。2016年,全球嘧菌酯原药产量有望突破1万吨。 一、工艺简介 目前国内现有和正在建设中的装置,合成技术都采用邻羟基苯乙酸、4,6-二羟基嘧啶、水杨酰胺为原料经过七步反应合成嘧菌酯,中间涉及20多种化学品,其中包括大量酸、碱和有机溶剂,反应及溶剂回收采用间歇操作,每吨嘧菌酯原药产生约50吨的废水。 二、嘧菌酯进入快速放量期 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王牌—嘧菌酯为代表的新一代杀菌剂,逐步显现出未来强劲的机会。通过研究某些已实现转移专利的杀菌剂进程来看,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专利到期价格下降,经济劣势扭转; 产品逐渐被接受;第二阶段:中间体在国内逐步扩能,巨头(巴斯夫等)开始小规模的产能转移;相关上游产业链受益;第三阶段:价格企稳,大范围产能转移开始;国内厂商开始受益。目前,嘧菌酯刚刚进入第一阶段中期,即将迎来它的“快速放量期”。 嘧菌酯具有极其广泛的杀菌普,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

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都有极好的活性,一般在保护性处理或病害发生早期使用,对作物种植影响甚微。 嘧菌酯可治疗作物疾病汇总 高效的杀菌效果与优异的经济效益是其胜出的核心因素。嘧菌酯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能够制成各种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等。相关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测试中,其治疗效果优于代森锰锌;对黄瓜褐斑病的测试中显著优于百菌清。 三、嘧菌酯生产量情况 嘧菌酯产能集中度高,国内企业刚刚起步。目前全球嘧菌酯生产主要集中在先正达公司,总产能在8000吨。嘧菌酯2010年专利到期后,国内掀起了登记热潮,原药生产企业登记的有33家,但真正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 我国嘧菌酯主要生产企业 国内生产的嘧菌酯原药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国家包括乌拉圭、南非、

氟嘧菌酯合成方法述评_武恩明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3卷第7期2014年7月Vol. 53, No. 7Jul. 2014 氟嘧菌酯合成方法述评 武恩明,孙 克,张敏恒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21) 摘要:总结了文献报道的氟嘧菌酯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工艺路线和合成方法。 已知的氟嘧菌酯工艺合成路线 有2条,对涉及到的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和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氟嘧菌酯;工艺路线;合成方法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4)07-0537-05 A Review of Synthetic Methods of Fluoxastrobin WU En-ming, SUN Ke, ZHANG Min-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Pesticide,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henyang 110021,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routes and synthetic methods of ? uoxastrobin and its intermediat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were summarized. There are 2 main processes of ? uoxastrobin in prior art, the processes and synthetic methods of the key intermediates involved were also reported. Key words: Key words: ? uoxastrobin; process route; synthetic method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是拜耳公司2004年开发上市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药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如锈病、颖祜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广泛应用于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作物。 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一样,氟嘧菌酯也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2004年氟嘧菌酯首先在英国入市,2005年在荷兰登记上市,随后2006年在法国、2007年在墨西哥获准登记,2008年获得欧盟批准,2009年进入意大利市场,2011年进入阿根廷市场。 根据与拜耳公司协议,爱利思达生命科学公司在全球市场对氟嘧菌酯进行了进一步开发,2010年在美国获准登记,2012年在加拿大上市。 氟嘧菌酯入市后市场增长较快,2012年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 1 工艺路线 1.1 氟嘧菌酯工艺合成路线 已知的氟嘧菌酯工艺合成路线有2条,具体如下。路线1: 以关键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 -二 嗪为原料,先与4,5,6-三氟嘧啶醚化后再与邻氯苯酚反应得到氟嘧菌酯[1-2]。 路线2: 4,5,6-三氟嘧啶先与邻氯苯酚醚化,然后再和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 嗪醚化得到氟嘧菌酯[2]。 收稿日期:2014-05-17 作者简介:武恩明(1981—),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药合成研究。 E-mail :wuenming@https://www.doczj.com/doc/691577119.html, 。 1.2 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 基]-5,6-二氢-1,4,2-二嗪的合成 氟嘧菌酯的合成存在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和4,5,6-三氟嘧啶2个关键中间体,其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存在以下5种制备方法。 方法1: 以邻羟基苯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先与3,4-二氢吡喃加成得到中间体2-四氢吡喃氧基苯乙酸甲酯,然后在叔丁醇中与叔丁醇钾和叔丁腈反应,得到的中间体在盐酸羟胺和1,2-二溴乙烷的作用下合环、离子交换树脂去保护后得到关键中间体[3]。 武恩明, 孙克, 张敏恒. 氟嘧菌酯合成方法述评[J]. 农药, 2014, 53(7): 537-541.

聚氨酯合成工艺

聚氨酯合成工艺路线 、八— O 前言 聚氨酯是现今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用量较大的一大类合成树脂. 所制得产品的物理形态可分为弹性体、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类。 1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Mn=2000g/mol ;二异氰酸酯甲苯(TDI);1,4-丁二醇(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L)。 合成路线 ⑴二元醇 n-1OH R3 OH 在此,我们采用二元醇BDO对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 按其 BDO); 预聚反应: R2 预聚体扩链反应: 氨基甲酸酯线 性聚氨酯 R2 氨基甲酸酯 ⑵二元胺 n-1HN F4 NH. F O H II I H O H I II 1 H O H I I I * |-O —R[ O C N 1 IL ―2---------- N------- C^-N —R1 1 1 —&— N——C -- N- 氨基甲酸酯脲脲 H N——R2 — NCO C——N——R2 ----- O ------- R i ------ O O H II I Ri — O——C——N 氨基甲酸酯 O H H O I IL R C^O------------- R3— O——C ---------- N

交联反应 : 扩链反应后所得的聚氨酯中的硬段部分再发生交联反应后就可得到交联聚 氨。 2.1聚醚脱水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PEG于500mL的三口烧瓶中,升温并抽真空,在内温为11O~115C①,真空度133.3Pa的条件下,脱水1.5小时②,然后冷却至50C 以下,放入干燥的仪器内密闭保存备用。 说明:①PEG在125C会分解,故脱水时温度不能高于此分解温度,应控制在110~115 Co ②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会使预聚物的粘度增大,进而使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低。所以在实 验过程中对多元醇等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合成前要将PEG加热真空脱水, 并对实验仪器进行干燥脱水,反应还要在干燥氮气保护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湿度的影响。 2.2预聚反应 在干燥三口烧瓶的按配方量①将TDI溶液滴入已经脱水的PEG聚醚溶液中 ②,再加入微量的催化剂DBTDL③,搅拌均匀后,此时不加热④,自动升温约半小 时后到(80± 5)C⑤,恒温计时反应2h得到预聚物,密封保存。 说明:①配方为:n (-NCO/ n (-OH) =1.85 ~1.90。若TDI过少不仅会使得PEG两端不 能都均匀的接上TDI,还会因为游离的TDI减少,减少了低聚物链段运动空间,从而使得预聚体 的粘度增大,影响了预聚体的加工性能和最终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若TDI过多,游离的TDI增多,用BDO扩链时,游离的TDI会与之反应,使得反应初期粘度急剧升高,导致产品的加工性能变差。 ②这样使反应分步进行,且反应活性弱,即低聚物多元醇与TDI的预聚反应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反应比较完全,得到的预聚体再与扩链剂反应,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形成大分子的 ____ O R i O O C l C I I 硬段交联反应后: ^H-O ---- R 1 -- O O H N——H O ------ H I N H O n-1

嘧菌酯生产方法简介

嘧菌酯生产方法简介 (八步法) 1、 氰化 在催化剂作用下,邻氯氯苄与氰化钠反应,生成邻氯氰苄 Cl CH 2Cl +NaCN Cl CH 2CN +NaCl 161 151.5 催A 2、 常压水解 邻氯氰苄在酸性条件下,常压水解生成邻氯苯乙酸 Cl CH 2CN +H 2O Cl CH 2COOH +NH 3 151.5 硫酸 170.5 2 3、 高压水解 在催化剂作用下,邻氯苯乙酸高压水解,生成邻羟基苯乙酸 +H 2O OH CH 2COOH +NaCl 催B 152 Cl CH 2COOH 170.5 NaOH 4、 闭环 在催化剂作用下,邻羟基苯乙酸分子内脱水,生成内酯 OH CH 2COOH +H 2O 催C 152 O O 134 5、 甲氧烯基化 以醋酸酐为溶剂,内酯与原甲酸三甲酯反应,生成苯并二醇

+HC(OCH 3)3 O O 134 +CH 3OH O O OCH 3 176 醋酐 6、 开环 苯并二醇与甲醇钠、二氯嘧啶反应,生成Z 型中间体 +CH 3ONa O O OCH 3 176 +N N Cl Cl 149+NaCl O N N Cl O O 320.5 7、 转位 在催化剂作用下,Z 型中间体高温转位成E 型中间体 催D O N N Cl O O Z 型320.5 高温 O N N Cl O O E 型320.5 8、 醚化 以碳酸钾作缚酸剂,在催化剂作用下,E 型中间体与水杨腈反应,生成嘧菌酯 催E +O N N Cl O O O E 型320.5 缚酸剂 O N N O O O O CN HO 119 嘧菌酯403.4

聚四氟乙烯合成方法及成型工艺汇总

聚四氟乙烯合成方法 ——乳液合成法 此法属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此法中. 使用的单体为气体四氟乙烯。具体方式如下:先向一个压力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然后将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 pH 值调节剂以及一些其它必要试剂以一定的顺序加入其中, 再将气体四氟乙烯单体通入反应器发生反应, 生成聚四氟乙烯颗粒。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为氟化型, 而引发剂一般使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但使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时应注意一个原则:反应温度高于 50℃时,只单独使用此引发剂可以了;当温度在 5~ 50℃之间时, 需再加入一些还原剂, 如铁盐、硝酸盐和二硫酸钠等。此法所得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尺寸一般较大。如 Bladel[3】合成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尺寸在 50~150 nm 范围内, 平均粒子直径为 100 nm。因乳液合成法所获得的粒子一般是悬浮在溶液中, 此聚合过程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液相聚合反应, 有时把它称作悬浮聚合反应。乳化聚合反应具有高转化率、高反应速率以及可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优点。 膨胀聚四氟乙烯成型工艺 膨胀聚四氟乙烯的成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 PTFE 散树脂与润滑助剂按 一定比例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预成型, 然后将糊膏挤压成纵向排列纤维状的预成型品经干燥去除助剂; 第二阶段在低于聚四氟乙烯熔点的温度下进行高速拉伸, 再在高于熔点的温度下对处于拉伸状态的聚四氟乙烯半成品进行热定形,即可得到膨胀聚四氟乙烯制品。其工艺流程如下: (1混料将聚四氟乙烯树脂与助挤剂按一定质量比例, 混合均匀。选用分散树脂,它有良好的成纤性,粒子问的凝聚力低,分子链受到很小的剪切作用就会沿粒子长轴方向排列, 形成线形结晶。加入助挤剂可以增加颗粒问的粘连, 降低树脂颗粒间及树脂与容器间的摩擦力,提高加工性能。助挤剂通常可用石油醚、甲苯、丙酮、煤油、石蜡等。 (2预成型将混合料压制成与推压机膜腔相同形状的坯体。

聚氨酯合成工艺

聚氨酯合成工艺路线 刖言 聚氨酯是现今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 用量较大的一大类合成树脂.按其 所制得产品的物理形态可分为弹性体、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类。 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 ) Mn=2000g/mol ;二异氰酸酯甲苯( 丁基锡二月 桂酸酯(DBTDL )。 合成路线 硬段 在此,我们采用二元醇BDO 寸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 TDI ); 1, 4-丁二醇(BDO ); 预聚反应: 预聚体扩链反应: 氨基甲酸酯 线性聚氨酯 L O 1 —O ——Ri ——O ——C H O 一 II 」R N ------ 2------ N ---- C —(-O ------- R 3— O ? 氨基甲酸酯 O H 1 I C ——N ------ R2 ----- 硬段 O H H O H [ O I R I I L I *— O ——Ri —O ——C ——N ---------------- 2 ----- N ---- C — 脲 氨基甲酸酯 氨基甲酸酯 H O H I I I C ---- N ------ R N ■ F-l H O -1 4-* —NCO ——O ——Ri —O ——* ------- n H O

交联反应: 扩链反应后所得的聚氨酯中的硬段部分再发生交联反应后就可得到交 联聚氨。 硬段交联反应后: N ——H '2 N ---- H ^O 「 O H O II O H 1 H O Il ' _O — —R1- —O 一 -C - N . _R2_ —N II f —R 3—O — -C - 1 —N — —R2 ------ N — 2.1聚醚脱水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PEG 于500mL 的三口烧瓶中,升温并抽真空,在 内温为11O~115C ①,真空度133.3Pa 的条件下,脱水1.5小时②,然后冷却至 50 r 以下,放入干燥的仪器内密闭保存备用。 说明:①PEG 在 125C 会分解,故脱水时温度不能高于此分解温度,应控制在 110~115 Co ②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会使预聚物的粘度增大,进而使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 低。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多元醇等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合成 前要将PEG 加热真空脱水,并对实验仪器进行干燥脱水,反应还要在干燥氮气保护 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湿度的影响。 2.2预聚反应 在干燥三口烧瓶的按配方量①将TDI 溶液滴入已经脱水的PEG 聚醚溶液 中②,再加入微量的催化剂DBTDL ③,搅拌均匀后,此时不加热④,自动升温 约半小时后到(80± 5)C ⑤,恒温计时反应2h 得到预聚物,密封保存。 说明:①配方为:n (-NCO/ n (-OH ) =1.85 ~1.90。若TDI 过少不仅会使得 PEG 两端不 能都均匀的接上 TDI ,还会因为游离的 TDI 减少,减少了低聚物链段运动空间,从 _____ O ____ R1 ____ O O H H O R3= O _______ C _ N ______ R 2 ______ N 硬段 H O N _____ R 2

聚氨酯生产工艺

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 摘要: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1937,德国Bayer合成第一种聚氨酯热塑性塑料Durthane U40年代,制得了合成纤维贝纶U(Perlon U)。50年代,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和泡沫塑料。60年代,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开始应用。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开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人造革、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已经构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原料规格、合成工艺、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蒸汽汽提反应单元论述 一、原料规格 聚氨酯树脂主要的原料是含异氰酸酯基(NCO)的多异氰酸酯(isocyanate)和含活泼氢的聚醚(ployether ployol )与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loyol)。将以上两种基本原料进行化学改性,这种改性的多元醇中间体,可制成具有特殊工艺和特殊物理性能的聚氨酯树脂,从而增加聚氨酯品种与应用领域。除以上原料外,聚氨酯树脂产品广泛采用催化剂、交联剂、扩链剂、发泡剂等助剂,可通过聚氨酯树脂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品种等。 异氰酸酯 脂肪族 芳香族 脂环族 低聚物多元醇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 其它聚醚多元醇 其它多元醇 扩链(交联)剂胺类扩链剂 醇类扩链(交联)剂 催化剂 叔胺类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其它配合剂 阻燃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 增塑剂 聚氨酯原料

氟嘧菌酯的合成方法

氟嘧菌酯的合成方法 路线一合成路线: 以关键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为原料,先与4,5,6-三氟嘧啶醚化后再与邻氯苯酚反应得到氟嘧菌酯 路线一合成方法: 在0 ℃下将含47.2 g(0.2 mol)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的1 L四氢呋喃溶液依次用29.3 g(0.22 mol)4,5,6-三氟嘧啶和6.0 g (0.2 mol)氢化钠(80%的植物油悬浮液)进行处理,反应物少量多次加入。反应混合物在0 ℃下继续搅拌3 h,随后不再进行冷却,继续搅拌过夜。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消化并用水反复洗涤。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黏稠油状物,该油状物可缓慢形成结晶。得到熔点为98 ℃的68.7 g(理论值的98%) 3-{1-[2-(4,5-二氟嘧啶-6-基氧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将124.1 g(0.333 mol) 3-{1-[2-(4,5-二氟嘧啶-6-基氧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42.8 g(0.333 mol)邻氯苯酚、46 g(0.333 mol)碳酸钾和3.3 g氯化亚铜于1 L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加热到100 ℃过夜;减压脱溶后冷却到20 ℃,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分出有机层,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得到148.2 g(97%)目的物。 路线二合成路线: 4,5,6-三氟嘧啶先与邻氯苯酚醚化,然后再和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醚化得到氟嘧菌酯 路线二合成方法: 在20 ℃,将136.8 g(0.56 mo1) 4-(2-氯苯氧基)-5,6-二氟嘧啶加入135.3 g(0.56 mol) 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和197.6 g碳酸钾于460 mL乙腈混合溶液中,加完后温度升至31 ℃。并在50 ℃搅拌反应6 h,然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将所得混合液倒人2.3 L冰水中,搅拌反应5 h,过滤、水洗、干燥得到260 g (97.8%)目的物,熔点为75 ℃。 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的合成 氟嘧菌酯的合成存在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和4,5,6-三氟嘧啶2个关键中间体,其中间体3-[1-(2-羟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嗪存在以下5种制备方法

嘧菌酯1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9912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9.28C N 102199127 A *CN102199127A* (21)申请号 201010130608.8 (22)申请日 2010.03.24 C07D 239/52(2006.01) (71)申请人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55068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朝阳路 18号 (72)发明人高庆昌 (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巩同海 (54)发明名称 一种制备嘧菌酯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嘧菌酯的制备方法,按照苯并呋 喃-2(3H)-酮∶催化剂∶甲酸酯∶硫酸二甲酯= 1.0∶1.0~ 2.5∶1.0~10.0∶0.9~2.5的 比例,首先由苯并呋喃-2(3H)-酮与甲酸酯反应 生成中间体3-甲酰基苯并呋喃-2(3H)-酮,再使 用硫酸二甲酯甲氧基化,生成3-(α-甲氧基)-亚 甲基苯并呋喃-2(3H)-酮,后者再与4,6-二氯嘧 啶和2-氰基苯酚反应,生成嘧菌酯。本发明反应 工艺操作简单,原料成本低,“三废”生成少,环境 污染小,收率高。(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一种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由苯并呋喃-2(3H)-酮与甲酸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甲酰化反应,生成3-甲酰基苯并呋喃-2(3H)-酮,后者与硫酸二甲酯进行甲氧化反应生成3-(α-甲氧基)-亚甲基苯并呋喃-2(3H)-酮,再与4,6-二氯嘧啶和2-氰基苯酚进行反应,生成嘧菌酯,其中: 反应物料的摩尔比为:苯并呋喃-2(3H)-酮∶催化剂∶甲酸酯∶硫酸二甲酯=1.0∶1.0~2.5∶1.0~10.0∶0.9~2.5; 甲酰化反应温度-10~45℃,反应时间2~24小时; 甲氧化反应温度0~60℃,反应时间1~4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酸酯为甲酸甲酯或甲酸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氢化钠或者醇的钠盐或者钾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的钠盐或者钾盐为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丙醇钠/丙醇钾、异丙醇钠/异丙醇钾、丁醇钠/丁醇钾或者叔丁醇钠/叔丁醇钾。

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配方技术样本

聚氨酯弹性体工艺流程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弹性体主要生产设备 四、模具的加工 五、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流程 六、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 扯断伸长率>50%, 外力撤出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 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在弹性体中, 其扯断伸长率较大( >200%) 、 100%定伸应力较小( 如<30Mpa) 、弹

性较好的可称为橡胶。因此弹性体是比橡胶更为广泛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 又称聚氨酯橡胶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 其原材料品种繁多, 配方各种各样, 可调范围很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很宽, 低至绍尔A10以下的低模量橡胶, 高至绍尔D85的高抗冲击橡胶弹性材料。因此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范围很宽, 是介于从橡胶到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二、聚氨酯弹性体主要原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用的原料主要是三大类, 即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 交联剂) 。除此之外, 有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 改进加工性能及制品性能, 还需加入某些配合剂。下面只对生产的聚氨酯鞍座所用原材料进行具体描述。 反应过程: 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 制成低分子量的预聚体; 经扩链反应, 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然后添加适当的交联剂, 生成聚氨酯弹性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2.1 低聚物多元醇 聚氨酯用的低聚物多元醇平均官能度较低, 一般为2或2~3.相对分子质量为400~6000, 但常见的为1000~ .主要品类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ε-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等。它们在合成聚氨酯树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经过改变多元醇化合物的种类、分子量、官能度与分子结构等调节聚氨酯的物理化学性能。 2.1.1聚酯多元醇

文献翻译——钯纳米晶体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钯纳米晶体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钯是一种奇妙的催化剂,在工业过程和商业设备的丰富多样的反应。大部分钯催化的反应具有结构的敏感性,这意味着活性氧的活性选择性依赖于表面上的原子排列。 以前,这样的反应,可以在超高的真空中,使用钯单晶切割与特定的晶面。然而,这些模型催化剂是远远不同于真正的猫分析系统由于在角落和边缘原子缺位和非常小的比表面积为模型系统。事实上,提高性能的钯为基础的催化剂,在平价吨,以减少所需的宝贵和稀有金属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需要使用的钯具有最高的可能比表面积。纳米晶的合成进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调查和量化的基础上钯和其他金属的催化剂的结构敏感性。 对于一个结构敏感的反应,钯纳米晶体的催化性能是强烈依赖于尺寸和形状。形状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择,因为形状不仅控制方面也在角落,表面原子比例的边缘,和飞机,其影响可能反应的结果。我们期待催化剂基于优化的形状的钯纳米晶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应用在减少负荷和成本。 在这个帐户中,我们讨论的最新进展,在合成的钯纳米晶体的控制形状和它们的性能作为催化剂的大量反应。首先,我们回顾不同的

合成策略基于氧化腐蚀,表面覆盖,和动力学控制已直接用于纳米晶体的形状。晶体生长在热力学控制下,封端剂在确定产品的形状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改变表面能通过选择性吸附的表面能的顺序,所得到的产品有尽可能低的总表面能。相反,一个动力学控制合成的产品往往偏离热力学结构,具有显著的例子包括纳米用高折射率面或凹表面封闭的晶体。然后我们讨论控制成核和生长潜力的Pd纳米晶破译成长机制和建设的关键参数在实验条件和不同形状的路径之间的连接。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例子,以突出使用这些钯纳米晶体作为催化剂或电具有结构敏感性能的各种应用的催化剂。我们相信,深刻理解对形状相关催化性能,与实验操作的能力,金属纳米晶体的形状,最终会导致先进合理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

嘧菌酯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怎样用好嘧菌酯防病 嘧菌酯的来源 热带雨林中的一种密环菌,存在有天然杀菌物质,可杀死与其共生的多种真菌,而自身生长旺盛。先正达公司的科研部门对该天然物质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仿生合成杀菌剂――阿米西达。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此获得了英国女王奖,在农药界中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产品。 阿米西达是以源于蘑菇的天然抗菌素为模板,通过人工仿生合成的一种全新的病害管理产品。阿米西达已经在全球72个国家,80多种作物病害上获得登记。阿米西达拥有前所未有的超广杀菌谱,对四大类病真菌所引起的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早疫病、脐橙炭疽病、脐橙溃疡病、叶斑病、黑星病等大部分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 阿米西达超越了普通杀菌剂的概念,通过全新的病害管理方式,明显的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阿米西达,为全球各地专业种植者所选择、推荐。阿米西达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 嘧菌酯的特性 嘧菌酯杀菌谱广,除了乳油外,可溶于甲醇、乙腈等各种溶剂,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界病原菌都有着很好的活性。 A,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B,植物保健功能:调节植物內源激素平衡,作物健康、抗病、产量高。 具有向顶传导特性,有利于地下施药,地下施药安全性好。

C,施药后通过内吸作用,均匀分布及重新分布,对作为的保护面面俱到。 D,对蜂、鸟、蚯蚓、益虫无害,对环境友好。 E,多种施药方式:喷雾20克-30克/亩,灌根40-50克/亩。 F,未来主流市场应以单剂为主,农场可根据需要,与多数杀菌剂复配使用,以满足不同需要。 G,完全符合未来农场“预防为主”的植保策略, 应在病害侵染前或病害发生初期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喷沟预防马铃薯黑痣病 黑痣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菌核初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带病种薯是翌年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条件有关,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 想要有效防治黑痣病,要注意三点: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薯播种。二是要注意适期播种,在温暖的土壤种植。三是要选择好的药剂处理:用适乐时1L拌种1吨,或者用阿米西达每亩用40-60ml沟施,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嘧菌酯的注意事项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1 主要原材料准备和精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聚醚多元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工业品;蓖麻油(C.O),分析纯;1,4- 丁二醇(BDO),工业品;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环氧树脂E- 20,工业品;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业品;N- 甲基吡咯烷酮(NMP),工业品;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使用前用4A 分子筛干燥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分析纯;成膜助剂、流平剂、增稠剂,均为工业品。 1.2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产生活泼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或催化相应的单体或预聚物的聚合。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光引发剂在吸收适当光能后,发生光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此时的能量大于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就能产生初级活性种,如自由基或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自由基引发剂有安息香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硫杂蒽酮类等,在空气中受O 2 的阻聚作用而影响固化速度。另一种夺氢型引发剂利用叔胺类光敏剂构成引发剂/光敏剂复合引发体系,可抑制O 2 的阻聚作用,提高固化速度。另外,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侧链夺氢型和主链裂解型。二苯甲酮、硫杂蒽酮等光活性芳酮作为侧基接到大分子链上可制得侧链夺氢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主链裂解型不多见,以苯偶姻醚聚碳酸酯为代表,利用这类光引发剂可以合成嵌段共聚物,以获得性能更加平衡或优异的聚合物材料。在常规小分子光引发剂上引入可聚合基团,即得可聚合光引发剂,使其在光固化中大分子化,此类引发剂只用在一些特殊场合。钛茂光引发剂是少数几个能满足各方面要求的金属有机光引发剂之一,它们具有良好的光活性、热稳定性和毒理性能。不仅在可见光区吸收良好,在U V 光区也有较强的吸收,但消光系数太大,只适合薄涂层。阳离子光引发剂主要是碘鎓盐与硫鎓盐、芳茂铁盐。阳离子光引发剂引发效率高,

嘧菌酯及其中间体合成技术研究进展_李海屏

嘧菌酯及其中间体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发展沿革及几个主要品种的合成 来源: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4):24-28作者:关爱莹;李慧超;张金波;孙旭峰;王立增;机构: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 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全世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品的销售额为27.62亿美元,占世界杀菌剂市场总销售额的 25%。据预测,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为5.1%,市场前景广阔。介绍了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等的创制经纬,以及嘧菌酯、肟菌酯和啶氧菌酯的合成方法。沈阳化工研究院已经开展一些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杀螨剂的研究。 杀菌剂嘧菌酯的合成工艺 来源:农药,2012,(11):789-791 作者:于福强;牛盾;于春睿;武恩明;叶艳明; 薛有仁;王徵 机构: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E )-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水杨腈通过缩合反应合成嘧菌酯的方法,并优化其合成工艺。[方法]以甲苯为溶剂,通过考察敷酸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合成收率大于98.5%;甲醇精制1次后,产品含量大于98.0%。[结论]该工艺收率高、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嘧菌酯的合成 来源: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2):25-27作者:董捷;廖道华;楼江松;皮红军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报道了合成高效杀菌剂嘧菌酯(1)的方法。首先以邻羟基苯乙酸(2)为原料与原甲酸三甲酯在醋酐中反应制备3-(α-甲氧基)-亚甲基苯并呋喃-2(3氢)-酮(4),收率59%;化合物5再与甲醇钠、4,6-二氯 嘧啶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E )-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收率60%;化合物6与水杨腈反应得到嘧菌酯(1),收率81%。总收率28.6%。 嘧菌酯的合成研究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1,(22):13603-13605作者:周二鹏;何晓明;姚清国;于宏伟;王娟;机构: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 [目的]探讨合成嘧菌酯的新方法。[方法]以3-(α-甲氧基)甲烯基苯并呋喃-2(3H )-酮为原料,合成 3,3-二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酸甲酯,3,3-二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再与4,6-二氯嘧啶反应得到(E )-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最后(E )-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与水杨腈反应得到嘧菌酯。[结果]试验得目标产物20.8g ,熔点115~ 116℃,总收率63.5%。[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合成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总收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嘧菌酯的合成和工艺优化 来源:硕士论文,2004,(3)作者:缪程平导师:尹红;陈志荣 机构:浙江大学 嘧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本文以邻氯苯乙酸为原料,经过水解、酯化、甲氧甲烯化、酯交换和两次乌尔门六步反应合成嘧菌酯。本文运用核磁共振、气质联用及红外等分析方法对各步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选用催化剂A 为第一步水解反应的催化剂,同时改进了第一步反应的后处理工艺,使第一步水解反应和第二步酯化反应并成一步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水解反应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催化剂A ∶邻氯苯乙酸=0.075∶1(摩尔比),此时两步反应的总收率为 84.05%。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的第三步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苯并呋喃-2(3H )-酮∶原甲酸三甲酯∶乙酸 农药文摘 第16卷第6期2012年12月 Vol.16No.6Dec 2012 农药研究与应用 AGROCHEMICALS RESEARCH &APPLICATION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 如喷枪、模具选择与确认、PU料、油漆等 以A组分料和B组分料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温隔热等功能 的硬质泡沫塑料,称为聚氨酯硬质泡沫,简称聚氨酯硬泡。 A组分料是指由组合多元醇(组合聚醚或聚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 组成的组合料,俗称白料。A组分料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 之一。B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称黑料。B 组分料也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之一。 作用为在脱模时起到易脱模效果,无粘模情况。 1、按客户要求喷不同颜色效果(参照目录或样品) 、本公司采用油漆为聚氨酯氟碳漆,是属于自干漆中的一种。 1、作用为减少汽泡量 2、使其成型无脱皮现象 是根据产品大小可调节浇注量(以时间(秒)计算) 聚氨酯料发泡时间一般为5秒中内可观察发泡情况,所以合模时需 速度快,并将其固定夹夹紧,以免溢料而不良。 1、取出工件需在平板上施加压力,使其冷却定型(平面度)。 2、巡检中检查表面是否有脱皮、汽泡多等现象及尺寸。待冷却检查 表面自结皮是否偏软(用手指按压) 将产品多余边料用角磨机去除。 补土组将表面汽泡及裂缝情况进行修补 此道检验工序为关键检验,检查其1、表面汽泡(≤2MM汽泡不需 挑起及修补2、检验是否有裂缝3、表面是否有胶皮、软皮4、修 补是否美观、牢固。 将表面脱模剂清洗干净。检验方法为:手摸表面是否有滑润感。

点补油漆时是将表面有修补原子灰部份及石头上油漆有超边到水泥砂浆层。点补时需按原有颜色进行点补,点补表面需美观(无超边现象)。 巡检中检察板与板之间对接情况,对接后缝隙控制在1MM以内。及测量切边后的尺寸。 这道检验为最后关卡,需着重检验。1、检验表面汽泡2、是否有断裂、缺角,断裂及缺角部分是否修补美观。3、点补颜色是否美观、 是否有超边现象,整体颜色是否协调一致。

嘧菌酯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嘧菌酯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嘧菌酯为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在发病全过程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病害发生前阻止病菌的浸入,病菌浸入后可清除体内的病菌,发病后期可减少新孢子的产生,对作物提供全程的防护作用。可调节作物的内在生长环境,增强长势,增强抗逆能力,促使作物早发快长,提早上市,提高品质,延迟作物的衰败,延长结果期,提高单季收入。不污染环境,特别适用于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为低毒药剂,对人、畜及非靶生物安全,无害,无残留,大鼠急性口服毒性大于5000mg/kg,经皮毒性大于 4000mg/kg,在土壤、水和空气中通过光和微生物能迅速降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 中文名称:嘧菌酯 英文名称:Azoxystrobin 英文别名:Methyl (E)-2-((6-(2-cyanophenoxy)-4-pyrimidinyl)oxy)-alpha-(methoxymethylene )benzeneacetate; Pyroxystrobin; Methyl (E)-2-((6-(2-cyanophenoxy)-4-pyrimidinyl)oxy)-alpha- (methoxymethylene) benzeneacetate; amista; methyl (2E)-2-(2-{[6-(2-cyanophenoxy)pyrimidin-4-yl]oxy}phenyl)-3-methoxypro p-2-enoate 嘧菌酯物化性质相对密度:1.34g/cm3溶解性:6mg/L at 20℃蒸汽压 1.1×10-7mPa(20℃)纯品为浅棕色结晶固体,可溶性:微溶于己烷、正辛醇,溶于甲醇、甲苯、丙酮,易溶于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沸点:581.3℃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1 主要原材料准备和精制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聚醚多元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工业品;蓖麻油(C.O),分析纯;1,4- 丁二醇(BDO),工业品;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环氧树脂E- 20,工业品;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业品;N- 甲基吡咯烷酮(NMP),工业品;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使用前用4A 分子筛干燥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分析纯;成膜助剂、流平剂、增稠剂,均为工业品。 1.2光引发剂 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产生活泼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或催化相应的单体或预聚物的聚合。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光引发剂在吸收适当光能后,发生光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此时的能量大于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就能产生初级活性种,如自由基或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自由基引发剂有安息香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硫杂蒽酮类等,在空气中受O 2 的阻聚作用而影响固化速度。另一种夺氢型引发剂利用叔胺类光敏剂构成引发剂/光敏剂复合引发体系,可抑制O 2 的阻聚作用,提高固化速度。另外,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侧链夺氢型和主链裂解型。二苯甲酮、硫杂蒽酮等光活性芳酮作为侧基接到大分子链上可制得侧链夺氢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主链裂解型不多见,以苯偶姻醚聚碳酸酯为代表,利用这类光引发剂可以合成嵌段共聚物,以获得性能更加平衡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