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语言表达中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

现代语言表达中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

现代语言表达中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
现代语言表达中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

现代语言表达中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分析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游江涛

提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语言中常见的六种语病类型和现实语言中一些特殊现象的分析,在揭示语法错误与逻辑错误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上体现逻辑对语法的内在影响,旨在引起人们在语言运用中对逻辑错误的进一步重视,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条理性。

关键词:现代语言语法错误逻辑错误

引言:

在语言应用中,语法和逻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应用角度将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二者结合起来对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话语和错误思维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揭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受众逻辑分析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现代语言中常见六种语病类型的分析揭示出逻辑错误必然导致语法错误,第二部分通过对现实语言中一些特殊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语言错误不等同于逻辑错误。

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关于语言表达规律

英语写作的常见错误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一.不一致(Disagreements) 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 例1.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 ;同理,want应改为wa 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 改为: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二.修饰语错位(Misplaced Modifiers)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例1.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剖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三.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 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 例1.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 per and so on . 剖析:本句后半部分"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 er. 四.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如:At the a 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这句中"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 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 改为: When I was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现代汉语 常见的语法错误

第十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语病,如“词类误用”、“复句组织中的毛病”、“虚词使用不当”等,我们已经在有关章节(分别在第二节、第八节、第九节)里谈得比较集中,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就不再谈了。有些语病,如“搭配不当”、“残缺”、“词语位置不当”等,虽也已分别在前面几节里谈到过,但考虑到一般在写作中犯这些方面的毛病比较多,前面又是分散着谈的,这里有集中谈一下的必要,所以这里将不避重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在这一节里我们还想谈谈在指代和数量表达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毛病也比较常见。 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报)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刊)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刊)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书)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刊)(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课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为小学语文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被提上了语言学习的日程。 关键词:能力特殊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何谓能力?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按适用范围范围来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特殊能力是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一种特殊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表现方式说,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阵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只会听话,不会说话的人。但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 作为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1、有的学生不敢说。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大家都转动着眼珠子,好像都在思考,但是真正让回答的时候,举手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些学生的手则闪烁不定,举起来又放下。被叫到的人无可奈何站起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没被叫到

的学生则像逃过了“一劫”,深深地松了一口气。2、有的学生不会说。在发言的学生中,声音响亮,落落大方,语言流畅的是少数。多数人声音则相对平时较小,口齿不清,,东拉西扯,思维混乱。3、有的学生只会写答案。有些学生往往能有条有理地完整写出书面的答案,但是,真正要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完美答案复述出来,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他们选择深缄其口。 二、当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 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以参考: 1、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在当今教育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狠抓教学成绩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将侧重点放在增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等书面语文能力上。毕竟,考试是要凭学生在试卷上的文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技艺的,因此教师就形成了学生“只要会写,不必会说”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忽视了对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时,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训练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甚至有部分教师,课堂上往往只关注问题的答案,而不对答案的获得过程进行观察指导。 3、学生自身的素质较弱

公文语言与逻辑(文秘稿)

公文语言与逻辑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散文及其他文体的比较而言。“散文重神韵,公文重逻辑。”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散文和公文的区别,也点明了对公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举一例说明逻辑学和语法学对公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为动力,以“巩固、完善、提升”为着力点,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 ---对比逻辑规范和语法要求,可以发现,此句问题比较大: (1)“着力点”的运用,值得商榷。从逻辑学来讲,“着力点”既然是“点”,就应当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而“巩固、完善、提升”显然不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 (2)从语法学来讲,句子结构不完整,有从句,无主句。“以”字句后面要衔接表行为或措施的主句,因此,“以……着力点”句之后,要衔接“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或类似句子。 一、公文语言要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既要符合辩证逻辑,也不能违反形式逻辑。通常,说公文写作的指导理论是逻辑学,一般是指形式逻辑

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公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三大基本要素,每一篇公文都需要严格遵循逻辑学的基本规范。 (一)要正确运用概念。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辨析概念是逻辑思维中判断与推理的基础,也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如果对概念的认识不清,那么与这个概念有关的的语言都会变得混乱模糊,判断与推理就难以进行,或者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公文写作必须正确运用概念,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概念之间是并列、包含、交叉还是重合关系。 *概念的内涵要准确。 例: 市委、市政府把“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环节……。 ---或者是对“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对“环节”的理解错误。 例: ……推动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事业”的理解错误。注意“事业”与产业和企业的区别。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技巧写作篇(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检查主要针对四个重点部位:1)是否切题它又分三个层面: 一是整篇文章内容是否切合文章标题要求; 二是段落主题句的内容是否与各段落提示句内容相一致; 三是段落内部的内容是否与段落主题句的表达相一致。如果发现任何一个层面不切题,应尽可能弥补,删除那些多余的或不切题的地方;增添残缺的、语义表达不足的地方。由于时间所限,删的内容一定要精,要切中要害,切忌动“大手术”。 2)是否连贯检查上下文是否连贯,句子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句子是否通顺,该用连接词的地方用了没有,以及所用的连接词是否合适。 3)是否有语法错误主谓是否一致,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的使用是否正确,词组的搭配是否合乎习惯。为避免不必要的语法错误,对把握性不大的词组、句型绝不要用。而应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词组、句型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4)是否有大小写、拼写、标点错误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谨慎细心地处理,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在检查、改错的过程中,切忌乱涂乱抹。保持卷面清洁,无疑会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英语写作常见错误 一、不按提纲写/ 不切题 一、不切题英汉不同的语篇思维模式是造成不切题的直接原因。一些外国人认为东方人写作善用迂回法,也就是总绕着主题的外围转,而不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汉语语篇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人们认为这种方式含蓄、委婉,容易使人接受,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的叙述主题;所以我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不能紧扣主题进行写作,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观点不够鲜明。我们来看一篇以"Trees"为题目的作文:Trees are man's friends. 1. We can see trees everywhere. 2. We plant trees every year. 3. We can make tables with trees. 4. Trees also give us fruits to eat. 5. I like to eat fruits very much. 再来看改写后的段落:Trees are man’s friends.1.They provide man with timber, fruits and seeds. With timber, man can build houses and make furniture. 2. Fruits are the food, which is necessary to us every day. 3. As for seeds, they can be used to extract oil. 这样就克服了前面所犯错误,紧紧围绕了主题句来展开,算是一篇好的作文。 二、语言表达的错误 从题目或给出的关键词中照搬,不注意单词在句中所做的成分及大小写 忽视第三人称单数 忽视被动语态的用法 三、语言表达的错误重点分析。 1.句子结构混乱,出现句子不完整或句子成分多余2.词性误用3.主谓不一致 4.根据中文逐字硬译5. 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误用 6.介词to和不定式符号的混淆7 .动宾搭配不当 8. 词组搭配错误 9.综合性语言错误: 有诸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 1.句子结构混乱,出现句子不完整或句子成分多余。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 例1.There ar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die from the disasters.

口头语言表达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年9月 267 口头语言表达初探 韩 力 (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 摘 要:口头语言表达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沟通、发布信息最为重要的方式。本文侧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培训相关内容,从口头语言表达的概念、分类、目的、难点及对策、受众分析、修辞、技能和一般套路这八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相关领域知识。并结合工作需要,归纳了常用的十种场合口语表达常规模版,总结了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 关键词:口语 语言 表达 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267—03 我们在工作中离不开口头语言表达(以下简称:口语表达),表达的水平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培训方面,口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探索研究口语表达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口语表达的概念 语言表达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叶圣陶先生指出:“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 口语表达是指:使用语言以演讲或谈话的形式表达出来。本文为了方便表述,将声音的发出者简称为“表达者”,将声音的接受者简称为“受众”。 2 口语表达的分类 按照组织形式分,形式相对正式的口语表达归为演讲(讲话、作报告),形式相对不正式的口语表达归为谈话(交流、沟通、聊天)。 按照文稿形式分,有即兴表达(没准备文稿、有准备的腹稿、大部分脱稿)和读稿表达(照稿通读、小部分脱稿)。 3 口语表达的目的 3.1 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意图。通过讲话,用语言来讲述事物,清楚地表达出我们要描绘的事物。这些语言声音传递承载着信息,从而进入我们的耳和脑,被受众所接收。 3.2 让受众对象留下印象,引发思考。语言表达的形式方法多样,目的就是让受众能够明白自己的观点,加深印象。在当时或事后,会时不时的想起你所说的话,时常会琢磨话中的意思。 3.3 让受众认同并支持你的想法、观点、意图。在正确的表达自己信息、受众留下印象的基础上,通过表达使受众能够认同你所表达的观点和想法,实现真正的说服别人。 3.4 使受众在今后实际行动中体现语言。用语言支配行动,让受众接收信息、记住信息、理解信息、认同信息、付诸行动。使受众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随时联想到你所表达的内容,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 4 口语表达的难点及对策 4.1 怯场、紧张:一是表达的机会不多,心里越害怕就越觉得害怕。二是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没有得到验证和认可,有的话不敢说。三是表达前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所以要提前反复练习,不断充实,尽量出声进行演练。 4.2 错误、失误:演讲的时候,主要是“记事不记字”,熟悉事情的经过和发展。作报告时一定要提前熟悉发言稿。现场即兴讲话,要有成竹在胸的讲话套路,其次不要过多地表达花哨的语言,要保证最基本的表达没有语法错误。出现错误、失误时,不要刻意掩饰。原则性的、观点性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一般性的卡壳、忘词,就要一带而过。 4.3 语言组织能力不高:人的思想是立体的,脑海中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画面,可以针对两件事物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心多用”。但是语言却是直线型的,就是说完一句话再说下一句,描述完一个场景,才能描述另一个场景。所以在口语表达时,尽量先针对一个事情进行表达,讲完一个再转到另一个,过度要平滑。 4.4 积累不足、思想空洞:作为一个表达者,要说什么、想说什么,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理念。表达一件事情的同时至少要知道三件事情:与之相近的事情有哪些,与之相同的事情有哪些,与之相反的事情有哪些?这样在表达的时候,引用、借鉴、举例就比较自如。同时,还要有与自己相应的词汇仓库和话题仓库。 词汇就是一些行业的专用名词。说术语,简洁明了,还能增加可信度和理解程度。例如:讲书法时,可以讲“天下第一行书、颠张狂素、瘦金体、颜筋柳骨、苏黄米蔡”。 话题容易激发受众兴趣,表达者要注意日常积累,把长期可以应用的话题和现阶段短期应用的话题相互联系,形成自己的“话题仓库”。话题要客观、真实,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准备话题要充分,抛出话题要熟练,引导话题要自然。 4.5不理解对方的意图:这主要是由于自身思维的局限性,限制了自己的语言。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意图进行表达,没有考虑到受众的想法。属于单向交流,只发出信息,没有正确有效的接收信息,造成交流上的信息不对称。这就要破除制约的思维定势(权威性、习惯性、经验型)。要培养有效的思维定势(逆向性、发散性、转向性),同时还要学一些逻辑学的知识。 5 口语表达的受众分析 5.1 受众的数量:表达时是一对一人、一对几人、一对十几人、一对几十人、还是一对上百人,都要考虑清楚。人少时,多注重语气、表情、手势。人多时,多注重声音、动作、表情等。 5.2 受众的背景:充分了解分析受众的身份、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综合情况。受众所处的环境不同,接受信息的程度不同,接受的要求也不同。该通俗的时候要通俗,该理论的时候要理论,该用专业术语的时候还要用专业术语。 5.3 受众的态度:要学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和概念。通过学习掌握和不断锻炼,真实地理解受众的态度和想法,以便于更为准确地进行交流沟通。 6 口语表达的修辞 6.1 量化:主要是量化要表达的事物,使受众形成一种形象的概念。一种是数字量化,能够将要表达的事物用数字表达出来(如:发出了100份答卷、形成了5000字总结)。另一种是形式量化,用数字表达出抽象事物的形式(如:完成一半任务)。例如:这个东西很重,像泰山一样重(比喻),重达30000000吨(数字量化),用火车要运一年(形式量化)。 6.2 反复:通过对一个事物的关键词语反复表述,加深

逻辑与语言

目录 前言 (2) 内容摘要 (3) 逻辑与语言 (4) 一、逻辑是语言的根基 (4) 二、逻辑与语言的起源 (4) 三、自然语言与逻辑学 (5) 四、人工语言与现代逻辑 (6) 总结 (7)

前言 语言与逻辑之间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逻辑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人类文明又是人类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所以逻辑是语言的根基。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的逻辑意识逐渐觉醒,从不自觉变为自觉。而逻辑也形成独立学科,蓬勃的发展着,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对语言的开发应用。语言与逻辑在当代最尖端的科学平台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内容摘要 任何语言的产生都是该语言背后的文化在逻辑的框架下提炼出来的精华,是该文化的创造者们的逻辑精神的表达形式。因此语言是直接受人类逻辑基本规律所约束的。脱离了逻辑的语言不能形成。逻辑学的产生始于对自然语言的研究,发展于对自然语言的研究。而对语言的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必然要进入逻辑学的领域。语言也只有在逻辑学中发展才能走的更远,更能形成其在现实中的价值。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人工语言的建立发展,现代逻辑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逻辑与语言 一、逻辑是语言的根基 任何有意义的思维都必须构架在一定的逻辑基础上,否则思维就不能形成意义。没有意义的思维就不能表意,语言就无从谈起。 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必须承认世界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存在着在一定时空内的静止,这种静止不是事物全部的静止,而是事物本质的静止,即存在的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保持自己本质属性静止。这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根本原因。这就为我们正确的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也为我们的逻辑提供了可能性。 逻辑思维追溯到底是种必然推出的思维形式,这种因果的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追寻因果人们才能把直观感受分门别类形成观念和概念。即使在最简单原始的对事物的规定中也必须用到因为a所以是A的思维形式。有了对事物的规定才有区分不同事物的可能,在此基础上人类文明才有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 当然并非所有的推断都是正确的,人们在规定区分事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所得出的判断并不准确,有时给出的概念不能准确的反映客观,推断出的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客观。这就是思维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这种错误的逻辑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无效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是保证人的思维正确有效的规律。内容包含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的充足理由率。具体表现为: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即: 1,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要确定,判断要确定。 2,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不能既是什么又是什么。 3,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必须是明确的。 4,如果在思维过程中确定了什么,必须要有充分的说明。 逻辑基本规律是客观确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这些规律并非是创造,而是先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只是被我们经验的感知而发觉,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不论我们愿不愿意,它总是起到规范性作用。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为保证人们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而提出的。只有遵守了这些规律,我们的思考才有出路,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逻辑的基本规律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中,因此逻辑的基本规律是逻辑的逻辑,是逻辑成立之根本。既然人们的思想从来都受到逻辑的规定,那么表现思想的语言也就必然表现出逻辑性,语言的形成也必然构架在逻辑的基础上。 二、逻辑与语言的起源 关于语言的起源,目前并没有一种公认的权威学说。根据语言起源理论前提假设的不同可以将各种说法大致划分为非连续性假说和连续性假说两类。连续性假说的基本思想认为语言不可能突然之间就形成其最终的形式,它一定是由人类灵长类祖先的早期前语言系统演变而来。非连续性假说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语言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只能是在人类演化历程中的某一时间点上相对突然地出现的。不同理论间的另一区别是,有些认为语言是一种先

中考英语作文常见错误分析附答案

中考英语作文常见错误分析附答案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 不是一日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学习一点一滴抓起,持之 以恒。 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应是一个统 一体,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质量。然而,很多考生在写作中或者由于粗心大意,或者由于基本功不扎 实而经常出现名词不变复数、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前后不一致,以及时态语态、句子完整性等方面的错误。 1. 审题不清 如2004年中考作文要求写一项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有 些考生将作文的主题定位为“我最喜欢的活动”,偏离了“一项、课外活动”这一主题。依据作文的评分原则,若文章内容不切题,则不管语言如何规范、用词如何准确,都会被判为 零分。 2.拼写错误 拼写是考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功,但在考生的作 文中却经常能发现很多拼写错误。有拼写错误的作文肯定会 被酌情扣分,而且有大量拼写错误存在的作文不仅体现出语 言基本功差,同时也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通常会降低作文

的档次。 3.名词单复数问题 误my father and my mother is all teacher。 正my father and my mother are both teachers。 4.缺少动词 在汉语中没有动词的句子是允许的,但英语中每个完整 的句子都必须有动词来构成,如:“我累了。”这个句子没有动词作谓语,而用形容词,但英语形容词不能作谓语,一 定要写成:i’m tired。 误i happy i can come to beijing zoo。 正i am happy i can come to beijing zoo。 。 误the apples cheap. i’ll take some 。 正the apples are cheap. i’ll take some 5.缺少介词、冠词等 还有一些考生因为没有熟练掌握介词或者冠词的用法, 不了解中英文语言习惯的不同,也会出现明显的错误,造成 丢分现象。 ting。 误because heavy rain we can’t hold the sports mee 正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we can’t hold the sports meeting。 6.代词的误用 英语中代词的形式很多,包括主格、宾格、物主代词、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1.基本概述 2.口头表达方式 3.口头表达技巧 4.加强训练 1)原因 2)与书面语言在表达的区别 3)如何加强训练 4)训练朗读的方式 5)口头复述 6)描述插图 7)口头作文 8)口头改写 9)口述故事梗概 1基本概述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叶胜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口头表达方式 (1)即席发言。 这种发言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在发言过程中受到某些事物的刺激或在谈话时联想或诱发出来的,这种发言是临时性的发言。即席发言,首先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在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引起震动取之精华,使其思想展开,有言可发;其次,要思维敏捷,善于逻辑归纳综合,通过对方的发言,迅速形成自己思想脉络的发言提纲。虽其无准

备,但谈吐有条理;再次,要有广博知识,占有丰富的材料。虽其是临时发言,但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语言活泼,内容生动。 (2)凭记忆讲。 这是事先写出的稿子,记在脑子里,最后用语言表达,这里面要讲究记忆的方法,要克服困难,花费相当大的功夫用脑子记,这种表达的优点是眼光始终注视观众,可观察到群众的表情,不足的是,演讲时精神较为紧张,担心讲错、遗忘、卡壳、造成影响,这种方式一般不适用于大型会议或工商界专题报告等。 (3)有准备的脱稿讲。 这种演讲不必写出稿子,只是写个提纲就可以。其提纲主要包括论点、事例和必要的数字,不受书面词句的限制,可避免因记忆错误使演讲出现卡壳。在主要论点上演讲,可较自由地发挥,讲起来也会生动、形象、深刻,这种演讲要准备认真,思维和反映要快,提纲要字迹清楚,能一 目了然,要按页排好,切勿遗失。 (4)照稿宣读。 这种演讲一般适用于重大的会议或技术性很强的会议。口头表达的方式特点,是把主体与客体在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讲、听直接见面,随时观察听者的反映,灵活调整内容,调整气氛。如果是对话、讨论、谈话、辩论,则可直接听到对方的意见,进行针对性强的回答。这就要求经理人好学不厌,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广博的知识,无论是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时事政策方面,还是文学艺术、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方面都要钻研、熟悉,在表达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知识广泛,形成自己的风格。 3口头表达技巧 口头表达的技巧主要包括坚定信心,配合恰当的姿态,注意口语修饰,利用悬念手法,根据反应调整内容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1)坚定信心是成功进行口头表达的基础。 在演讲中,信心十足,才能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给职员以力量;才能冷静地应付场内的各种变化;才能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之,缺乏信心,则会精神紧张,语无伦次,使演讲失败。增强信心的途径,一是 提高认识,消除自卑感;二是熟悉听众的情况;三是认真准备讲稿;四是 熟悉会场和扩音等设备情况;五是事前要演练,提前入场,稳定情绪。 (2)语言修辞是口头表达的关键。 口头表达主要是用语言来影响听者,口语修辞的好坏,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因此,务必在口语修辞上下些功夫。这就要求语脉要连贯,讲 话要富于逻辑,推理论证严密;语法要符合规范,要有口语特点,要用简 单句;避免复杂句,杜绝病句;词句要精心修饰,遣词造句要精心安排,口头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可运用比喻、夸张、借代、排比修辞方法,注意运用大众化语言;发音要标准、吐字清楚,简明扼要,声调要有

语言与逻辑浅谈

语言与逻辑浅谈 语言与逻辑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足以写一本书。本文目的只是想谈谈人们在日常生活所说的「逻辑」究竟是指甚么,以及逻辑与语言的关系。 甚么是逻辑? 在日常语言中,「逻辑」有时被用作「定律」或「常理」的同义词。例如,在语句「你说张三昨天死了,但这不合逻辑,因为他今早还有上学」中,所谓「不合逻辑」是指违反常理。另外又如在语句「这本科幻小说说某星球的温度比绝对零度还低,这是不合逻辑的」中,所谓「不合逻辑」是指违反物理定律。以上两例中所指的逻辑究竟是否等同于逻辑学中所指的逻辑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逻辑学究竟是研究甚么的?一般而言,逻辑学就是研究正确思维方式的学科。由于推理是人类思维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逻辑学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研究正确的推理方式。推理的一般格式是给定某些前提(Premises),然后根据这些前提推导出某些结论(Conclusion)。所谓「正确的推理方式」就是运用一些已被证实为正确的推理规则从前提一步一步推出结论。例如,根据前提「如果张三掉下海,他会淹死」和「张三掉下海」可以推出「张三会淹死」,可是却不能从「如果张三掉下海,他会淹死」和「张三淹死」推出「张三掉下海」,因为张三可能是在河中或泳池中淹死的。

逻辑学所研究的不是个别的推理,而是一般的「推理模式」,而这些推理模式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上段的「张三淹死」正确推理便可以表示为:给定前提「如果p,则q」和「p」,可以推出「q」(注1),此推理称为「肯定前件式」(Modus Ponens)。反之,从「如果p,则q」和「q」却不可以推出「p」。在上述正确推理模式中的p和q可以代表任何「命题」(Proposition)(亦作Statement,相当于语言学中的「陈述句」),即如果把p和q 换为任何命题,该推理仍是正确的,而不管p和q这两个命题是否真实或是否有意义。例如,假设p代表「太阳从东边升起」,q代表「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以下推理虽然看似荒谬,但从逻辑上看去却是正确的:根据前提「如果太阳从东边升起,则一加一等于三」和「太阳从东边升起」,可以推出「一加一等于三」。 请注意上段的推理之所以会推出「一加一等于三」这个错误结论,乃在于它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太阳从东边升起,则一加一等于三」是错误的,而不是整个推理模式有错误。因此逻辑学所关心的是整个推理模式的正确性,而不是个别前提的正确性。逻辑学只能保证从正确的前提出发可以推出正确的结论,至于前提正确与否,并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围,而须根据其它学科或常识作出判断。 由此可见,逻辑学所指的正确推理方式是纯粹从形式方面考虑的,而不考虑其实质内容,实质内容是其它学科的研究范围。这一点有点跟

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郝建平 本世纪50年代以后,语言错误分析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为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对于基础英语教育和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甚至对于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英语教研员以及英语教材的编者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人在说话和写东西的时候会出现错误(errors)。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说,要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有错必纠”这句话,用到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的态度上,曾经是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在语言教学材料的设计和编制上,这个道理似乎也曾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近三十年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者们却在大量的语言错误分析的基础上否定了这个“天经地义”的道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 在学习语言习得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对语言错误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意识到,进一步作这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对所作的调查素材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语言错误的分类、语言错误的原因、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一、课题的设计与实施 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在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与合作者先后对4人进行了语言错误调查。调查对象依次是:学生A和学生B,均为大学二年级女生,中等水平,口语表达A略优于B;学生C,初中二年级,中等水平;学生D,高中二年级,中等偏上。四次调查大体上采取了以下10个步骤: 第一步与调查对象进行谈话(汉语或英语)。谈话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学习环境、学前的语言经验、口语和笔语的特点、个性特征、语言学习习惯、语言学习倾向、语言学习兴趣、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英语教师的个人关系情况、母语学习的基本情况、母语学习习惯等。 第二步制定调查方案并准备调查所用的材料。 第三步进行调查项目A:1)调查对象阅读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2)调查对象听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 第四步进行调查项目B:按照准备好的话题方案与调查对象进行自由交谈,同时录音。 第五步记录两个调查项目的录音材料。 第六步摘出录音材料中的全部语言错误。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下面我们对一些在英语写作中典型的病句实例逐一加以剖析. 一.不一致(Disagreements)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例1.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 ;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改为: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二.修饰语错位(Misplaced Modifiers)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例1.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us. 剖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三.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例

1.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 剖析:本句后半部分"for ex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 ,for ex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er. 四.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如: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这句中"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 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 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改为:When I was ten, my grandfather died.例1. To do well in college, 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剖析:句中不定式短语“to do well in college” 的逻辑主语不清楚.改为:To do well in college, 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五.词性误用(Mi suse of Parts of Speech)“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例1. None can negative the importance of money.剖析:negative 系形容词,误作动词。改为:N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报刊语法错误分析

重要报刊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一、主语残缺 1、当他第三次试跳时越过这个高度,动作干脆,腾跃时重心离横竿较高。(《解放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3版)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他”,但由于被置于介词结构“当……时”中,便造成了主语残缺。 2、《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一句缺主语“他”。 二、宾语残缺 1、《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缺少宾语“的故事”。 2、菊花牌38支〔TK〕精梳本色棉毛衫具有手感柔软,弹性好,布面清晰,缝制考究,坚牢耐穿。(《解放日报》2000年2月10日第2版) 全句缺少宾语“等特点”。 三、搭配不当 1、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为近代著名藏书家。(《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8版) 主语为“……海源阁”,宾语中心语是“藏书家”,主宾不搭配。 2、标题“四川、福建、北京、天津女排四强出线在望天津队夺魁希望最浓”。(《新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第4版) “希望”和“浓”不搭配。 四、词序不当 1、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标题)。(《光明日报》1981年3月5日第1版) 结合正文可知大旅店是公社办的,标题应改为“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 2、蔡文治为什么说这气话呢?原来南京解放前的前半个月,也就是和谈刚刚破裂,黄绍肱从北京飞到香港去后,顾祝同主持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解放日报》1984年第12期52页) “南京解放的前半个月”一般会理解为在南京解放以后的半个月,可后面明明讲到“和谈刚刚破裂”,可知说的是南京解放以前。应该把“的”与“前”的位置换一下。 五、重复累赘 1、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务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人民日报》2011年7月28日第1版《贪官不入监缘何增多》) 其中“首要”、“最重要”含义重复。 2、他经历惊涛骇浪,不仅亲眼目睹了沿途岛屿的奇风异俗,也发现了船上一连串的惊天阴谋。(《光明日报》2010年7月26日第2版《瑞典王后从哥德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