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人过春节期间习俗有哪些

广东人过春节期间习俗有哪些

广东人过春节期间习俗有哪些
广东人过春节期间习俗有哪些

广东人过春节期间习俗有哪些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

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

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风俗习惯】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

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

不能去遠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

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7、正月初7吃7樣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點,要在家里守歲。

9、广東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東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東人对

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

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

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

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

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

椰角、糖椰片等。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

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

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

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

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

“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吴自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梁录》云:“十

二月尽,……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

送灶君

拜祭时,用纸做的黑色灶君衣是送给他去见玉帝时穿的新衣,与“奏岁”信,随纸宝香烛一齐烧掉,烧完后将糖与大橘放大米缸留

待灶君年三十晚回来享用。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

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

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

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

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

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

“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

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

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

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

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

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

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

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

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