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完整版)《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

第一章

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

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1、油气藏描述

2、油气藏工程研究

3、采油工程研究

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

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

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

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

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

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三)确定开发层系

(四)确定开发步骤

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答:

7.油田开发方案实施应注意的主要方面

答:油田开发方案经批准后,钻井、完井、射孔、测井、试井、开采工艺、地面建设、油藏地质、开发研究和生产协调部门都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制订出本部门具体实施的细则,严格执行。

按照油田地下情况,确定钻井的先后次序,尽快地形成生产单位、区块完善的井网。对饱和压力高的油藏要先钻注水井进行排液,再转入注水。小断块油田、复杂岩性的油田在开发井基本钻完后,经过油层对比研究,尽快地研究注采井别、注采层系,投入生产。

方案要求补充能量的油田,要在注水(气)时间之前,建好注水(气)装置。

依照油藏工程设计和开发井完钻后重新认识,编制射孔方案,使整体或分区块射孔投产。

综上所述,在开发方案完成,整体或区块开发井完钻以后,通过油层对比,要作好以下工作:

1、注采井别及射孔方案的编制

2、编制配产配注方案

第二章

1.简述各种驱动类型的油藏的开采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弹性驱油藏:油藏靠地层释放的弹性能驱油向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增长而变小;产油量随时间增长而减少;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所以生产气油比为一常数。

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形成的原因:由于溶解气驱油藏是依靠消耗油层本身的能量来将原油趋向井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增长而较快减少;随着油层能量消耗油井产量也随时间增长以较快速度下降;溶解气在地层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时才开始析出,;刚开始析出时在未形成连续相以前不随油相一起采出,此时溶解气油比有小幅度下降;在生产过程中,井底分离出的气体形成连续相后,油井产量会急剧下降,生产气油比快速上升,到达峰值之后下降。

水驱油藏开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刚性水驱:在刚性水驱条件下,油藏能量供给充分,所以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层压力不变,井底流压不变;油井见水后产液量不变而产油量随含水上升而下降;开采过程生产气油比始终不变。

(二)弹性水驱:弹性水驱主要是依靠随着采出液体使含水区和含油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所以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溶解气油比保持不变(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则转化为溶解气驱)。

气顶驱油藏:

1.刚性气驱:刚性气驱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始终大于饱和压力;其开采特征与刚性水驱类似。由于地层压力稳定,油藏产量开始不变,当油气界面下移,出现气侵之后产量增大;因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生产气油比开始不变,当气侵之后生产气油比会增大。

2.弹性气驱:由于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产油量会不断下降;同时,气体的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却不断提高,因此气油比也就不断上升。

重力驱油藏:重力驱油是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所以地层压力随时间而减少,生产开始时地层压力得到不断补充,产量不变,当含油边缘到达油井后变小,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

2.简述影响开发层系划分的因素及其原因。

答:影响开发层系划分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1)油气储集层的物理性质。油层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避免单层突进。

(2)原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原油和天然气具有相近物理化学性质便于同时对层系中各层进行各项采油作业,利于原油炼制。

(3)烃类相态和油藏驱动类型;不同相态和驱动类型的油藏后期开采特征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不能作为一个开发层系开采。

(4)油田开发过程的管理条件;在建设工作量和经济效果之间找到能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方案。

(5)井的开采工艺和技术。要在井的开采工艺技术能达到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

3.分析影响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可归为两个方面。

(一)地质因素

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二)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

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3、油井工作制度(自喷井放大油嘴、抽油机加大泵径或抽油机冲程、冲次等)的选

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效果。

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4.确定油田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计算油田采收率总的趋向于利用油田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1)油田统计资料获得的经验公式。

(2)室内水驱油实验法,将天然岩心模拟到油层条件下作水驱油实验求出水驱油效率,根据油田非均质性及流体性质加以校正求出最终采收率。

(3)岩心分析法,此法有两种,一是在采油区内用失水量较大的水基泥浆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另一是在油田地下水淹区内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

(4)地球物理测井法,在水淹区的井内,用电阻法等算出残余油饱和度确定采收率。

(5)分流量曲线法,应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分流量曲线,使用作图法求出水淹区平均含水饱和度,测算采收率。

(6)油田动态资料分析法。

5.用岩心模拟实验法和分流量曲线法分别测算出的采收率之间有什么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用岩心模拟实验法测出的原油采收率比用分流量曲线法测出的大。

岩心模拟实验法求出的只是岩心实验模拟结果,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未给予考虑,

它实际上只是洗油效率。由此我们知道,实验室得出的是最大的水驱油效率,在使用时应考虑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不同类型油藏,注水方式不一样其数值也不一样。

第三章

1.某油田有;C ;C ;C III Ι∏C Ⅳ四个含油层系,各层系的基本数据如下:

答:将C III 和C II 划分为一个开发层系。原因是C III 和C II 的各项指标都非常接近。 将C I 和C IV 划分为一个开发层系。因为其原油粘度和地层渗透率都相等;针对压力系数相差0.2,可以用先开采C I 层到C I 层的压力降低到与C IV 相等时再两层同时开采。

2.画出面积注水方式中的四点法和七点法,其中o 表示采油井,X 表示注水井。并写出各生产方式中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的比值。再将四点法改为七点法,注意,改变过程中只能将采油井改为注水井,不能将注水井改为采油井。(用以生产井为中心定义n 点法。)

3.何为井网密度?写出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并简述各因素是怎样影响井网密度的。

答:单位面积内的油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如下: 1)非均质性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2)渗透率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3)年度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4)强化注水,井网密度减小。 5)由层深度增加,井网密度减小。

4.某油藏面积,38.42

KM S =M h 10=,2.0=Φ,8.0=oi S ,cp o 8=μ,M r w 1.0=,

21.0M K μ=,()wi ro s K =0.8,现以四点法面积注水,井距a=400M ,可布多少口生产井和

注水井?若以v=2%年采油速度开采。注采压差p ?应为多少2

/cm kg ?

解:1.)(6040023/1038.4/26

口=???

? ????==A S n 故:(口)(口);注生2040==n n

2.)(133021508.02.0101038.436米=????==oi s sh N φ

)

/(9.210)8640036540/(02.010********)8640036540/(3

6s cm NV q =????=??=生

132.01.0400ln 10008.01.01416.328ln

2=????==

w wi ro r a h

s kk R πμ

0517

.06

1.0400

ln 10008.01.01416.348)26/(2ln

22=?????=??=

w wi ro r a h

s kk r πππμ

生注q r

R p

q 2=+?=

2/5.77)0517.0132.0(9.21022cm kg r R q p =+?=+=?)(生

第四章

1. 分流曲线如图所示。向分流曲线A 点引切线CA ,其延长线交于B 点。证明B 点对应

的饱和度为岩样内平均饱和度S 。 证明:

()

()()()()()()()??

?

???--==∴==∴=

???

e m e m e

s s e e e

s s e l e

ds s f s f s l A t V s df A t V s l s s df A t V dx t V A s f x sdx l s '0')('1,',

;

1'

φφφ

φ

()[]()

()()()[]e e e e e e e e s f s f s s f s f s f s l A t V -+=+-=

1''11)(')

(φ ()

()()()e

e e e e e s s s

f s f s f s f s s --=

∴-+

=1''1 证毕。

2. 油水前缘到达出口端以前,两相区内产生压差

()

()()

?

+=

?f

l rw r ro o s K s K ds

KA

t q P 0

2μμ

该式积分号内有二个变量,显然不能积分。请将积分号内转换成仅是饱和度S 的函数。 解:根据B~L 方程:()(),'s f A t V x φ=

()()e e s f A t V l 'φ

=;

()()()()

()

()()()()()()()()

?

?

+=+=

?∴==e M e

M

s s rw r ro e e o s s rw r ro e e o e e e e s K s K s df s KAf l t q s K s K ds s f l KA

t q P s df s f l dx s f s f l x μμμμ''''',''22

3.某倾角较陡的构造油藏,根据分流方程()()()()()()

s k s k V

a g s k s k s f 12212112111sin 1μμρρ+

--

=

分析[注:

“1”驱替相,“2”被躯替相],若注水,注水井应布置在构造的 底 部,生产井应布置在 顶 部。注水速度应 小 ;若注气,注气井应布置在构造的

顶 部,生产井应布置在 底 部,注水速度应 小 。 4.已知一带状油藏如图A 所示,水驱油时,考虑为非活塞式推进,已知油层宽度B=400米,油层厚度h=6米,孔隙度Φ=0.25,束缚水饱和度w s =0.2,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w S 和含水率fw ,与含水率的导数的关系如图B 所示;试求: (1)两相区前缘f X X =处的含水饱和度wf S ; (2)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w S ; (3)无水采油量。

5.某油藏的渗透率密度分布函数为()()

K a a

e K a k

f ββ--Γ=1,请推导出计算渗透率平均值

E(K)的公式。

解:

()()()

()()()()()()???

?∞

-∞

-∞

--∞=ΓΓ=+ΓΓ=Γ=

Γ=

Γ==0

10

)(111β

βββββ

βββββββαβαa a a a a a k d e k a dk

e k a k d e k

a dk k kf k E k

a a a

k a

k

a

第五章

1. 简述溶解气驱油藏的开发过程中生产气油

比变化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见右图)。 答:溶解气驱油藏开发过程中生产气油比在地层压力。刚开始低于饱和压力时会有小幅度降低,因为此时虽然有气体析出但气体未形成连续相,不随油流一起运动,而是附着在地层孔隙中;采出原油中溶解气量降低,生产气油比降低。当析出气体形成连续相后,气体将随原油一起采出,生产气油比迅速上升。随着压力继续下降,气体无法再从原油中析出时,生产气油比会逐渐降低。

P(Psi) Bo Rs Bg 4000 1.2417 510 3500 1.2480 510 3330 1.2511 510 0.00087 3000 1.2222 450 0.00096 2700 1.2022 401 0.00107 2400 1.1822 352 0.00119 2100 1.1633 304 0.00137 1800 1.1450 257 0.00161 1500 1.1115 214 0.00196 1200 1.0940 167 0.00249 900 1.0940 122 0.00339 600 1.0763 78 0.00519 300

1.0583

35

0.01066

已知,166.8,16

0.3si

p si w p e c p e c -=-=和Swc=0.2,计算压力从Pi=4000Psi 下降到饱和压力P=Pb 时的采收率。

解:

由图中数据可看出:Pb=3330psi ; 综合压缩系数:()p w w w oi oi

ob t c S c S p

B B B c ++-?-=

1

=

()4000

166.82.04000160.32.01)33304000(2417.12417

.12511.1-+??-+--?-e e

=5

108239.1-?

()()01516.02.01)33304000(108239.12511

.12417.115=--???=-?=-w t ob oi p

S p c B B N N

3. 何为定态水侵?何为不定态水侵?天然水侵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当有藏有充足的边水连续供给,或者采油速度不高,而油区压降能相对稳定时,此时水侵速度与采出速度相等,其水侵为定态水侵。

若油藏发生水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含水区岩石和流体弹性膨胀能作用时,其水侵是不定态水侵。

影响水侵的主要因素有:1.供给区的几何形状和大小;2.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3.油水粘度比;4.地层水和岩石的弹性膨胀系数等。

4. 已知有气顶无边水、底水、注入水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

[]

gi

gi

g ti

ti t g

si p t p B B B mB B B B R R B N N -+--+=

)(

式种:m 为原始状态下气顶自由气的体积与油藏体积之比。设Bti=Boi ,请导出能求得地质储量N(地面体积)和气顶气的体积G (地面体积)的公式,并画出示意图。

5.某油藏生产气油比Rp ,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 B 点是饱和压力点,从提高采收率的角度来说,应在 C 点注水保持压力比较合适。按曲线分段说明哪种驱动方式,并简述曲线BC,CDE,和EF 段形成的原因。

答:曲线反映了溶解气驱油藏生产气油比随油藏压力降落的变化情况。由A 到B 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开始有气体分离出来,但由于自由气饱和度还未达到平衡气体饱和度,此气体是不流动的,这样,地面气油比开始下降。在C 点,自由气饱和度达到了平衡气体饱和度,开始流动。BC 段,自由气

没有形成流动,C 点开始自由气流动,并随着压力的进一步降低,自由气不断增加,使生产气油比开始增加,到达E 点,即最大气油比后,气量达到最大限度并开始排空。在EF

段,从地层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气量比采出的气量要小,使自由气饱和度被加速的消耗,生产气油比又开始下降。

6.名词解释:驱动方式、驱动指数、水侵系数、弹性产率、溶解气驱、物质平衡。

驱动方式: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

驱动指数:各种液量的膨胀量占总采出液量的百分比。

水侵系数:单位时间、单位压差下的水侵量。

弹性产率:单位地层压降下依靠弹性能采出的油量。

溶解气驱:油藏主要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的气体的弹性膨胀将原油从地层驱响井底。

物质平衡: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某一时刻,采出的流体量加上地下剩余的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

第六章

1. 若油田产量满足:

()()i n

i Q t Q a t a =???

? ?? 说明该式包含的递减类型和相应的n 值范围;分别写出产量、累积产量及递减率与时间的关系式。

解:()()i n

i Q t Q a t a =???? ??()()n

i n

i Q t Q a t a 11

=? 令:n m 1=则上式变为:()()m i

m

i Q t Q a t a = 当m=0,即∞→n 时为指数递减。 此时, ()i a t a =,由递减率的定义得: dt

dQ

Q a i 1-

= ()()()

????----===?=?-=?-=?-=t t

a i t a i t p Q Q t

a i i t i i i i i i e a

Q

e Q dt t Q N e Q t Q t a Qi

Q

dt a Q dQ dt a dt dQ 0001ln

当0

将递减率的定义式代入已知的公式得:

??=-?=-+Q Q t

m

i i m m i m

i i dt Q a Q dQ Q Q a dt dQ Q 0

1

1

积分得: ()()

m

i i

t ma Q t Q 11+=

将m=1/n 代入得: n

i i

t t a n Q Q ??

? ??+=

11

()()()()()()??

???

?? ????? ??+--==?+=-

=-?1011

11111n i i i t p i i n t a a n nQ dt t Q t N t a n

a dt

t dQ t Q t a

2. 为什么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只适用于中高含水期?

答:甲型水驱曲线是在W p >>C 的前提条件下导出的,此时油田已达到中高含水期,所以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只适用于中高含水期.

3. 某油藏水驱特征方程为B AN w p p +=lg ,求含水率为f 时的累积产油量-。 解:p p

p p p p p p Aw F dN dw AdN dw w B AN w 303.2303.21

lg ==?=?

+=

()?

?????-=???

? ??=

-=?+=+=

f AB f

A B

w A N f A f

w Aw Aw F F f p p p p p 1303.2log 1log 1

)1(303.2303.21303.21

4. 某油藏以衰减方式递减,其表达式为b at t N p -=?,推导出: 1) 任一时刻产量Q(t)的表达式;

2) 瞬时产量Q(t)与累积产量p N 的关系式; 3) 最终累积产量的表达式;

4) 说明a 值的物理意义;

解:1)()2t

b

t Q dt dN t b a N b at t N p p p ==?

-=?-= 2)()

代入上式得a

N b

t b t a N p p --

=?-=-

()()b

N a t Q p

2

-=

3)a N N N N pi p pi p +=+='max max

4)a 为递减期的累积产油量(最大可采储量)。

5.水驱特征曲线累积产水与累积产油在 坐标下生成 关系,其具体可表示为 。一般特征曲线在含水 开始出现直线段。其公式用来 1. 2. 3. 。累积产水和累积产油关系曲线出现直线段后,是否还会发生弯曲?简单说明其原因。

6.名词解释:递减率、递减半周期、指数递减规律、乙型水驱曲线。 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

递减半周期:产量递减到刚开始递减时产量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指数递减规律:一种常递减规律,递减率为常熟,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指数方程来表达。

第七章

1.简述油田动态监测的内容。

答:油田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因油田而异。一般要求:

1)产量监测。

2)油水井压力监测。

3)全油藏、个别区块或层(多油层)的驱油剂的前缘位置监测。

4)油井产出剖面的监测。

5)注水井吸水剖面的监测。

6)井下技术状况的监测。

2.简述年度油藏动态分析应包括的内容。

答: 在年度分析时,重点可考虑:

1)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利用状况的分析评价。

2)注水效果的分析评价。

3)分析储量利用程度和油的分布状况。

4)分析含水上升率与产液量增长情况。

5)分析新投产区块和整体综合调整区块的效果。

6)分析主要增产措施的效果。

7)分析一年来油田开发上突出的重要变化,如油田产量的大幅度递减,暴性水

淹,油田出现套管成片损坏等,还要分析开发效果好和差的典型区块。

8)分油田编写开发一年来的评价意见。

5.油田开发调整可分为那两大类?说明其中一类方法的具体内容。

答:对于注水开发多油层为确定和保持油藏最合理采油量以及提高水驱油的效果(油层最充分水淹和降低产水量)其调整的方法和手段基本上可以分两类:

1)不改变开发系统,即不改变开发层系及注水方式和注入井,不钻新井。

2)局部或全部改变开发系统,需钻新的生产井及注水井。

对于第一类的调整方法和措施是:

①提高井的水动力学完善性,改善井底附近渗流阻力。方法有补充射孔、水力压裂、水力喷射射孔,不同方式的酸处理,使用表面活性剂等。

②油井堵水。可使用不同方法挤水泥,建立各种人造屏障,采用化学堵水等。

③调整油层出油和吸水剖面,采用选择性化学溶剂封堵、注空气及注惰性气体,注稠化水等。

④改变油井工作方式及制度。提高或限制油井产液量直到关井,强化采液,周期性的改变产量,自喷井转抽、气举等。

⑤改变注水井的工作制度。提高或限制注水量、重新配水、周期注水或循环注水,提高注水压力等。

⑥采用同井分注(即分层注水)或同井分采(即分层采油)或合注分采等采油工艺措

施。

第二类的调整是属于层系、井网、注采方式的调整。方法有:

①钻加密调整井,其开采主要对象是原来井网控制不住的油层和因严重层间干扰

所造成动用不好或基本未动用的差油层,还有是原开发井中未射开的薄油层。

②注水方式调整.

③补孔或封堵油层、调整层系. 对划分为多套井网系的油田,采取层系互补,油

水综合利用,同时也可采取原层系封堵的措施(水泥封堵、化堵或机械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参考答案 3-1 BABCA BACDD B 3-2 (1)最多 (2)变化范围 (3)下 (4)孔和轴 (5)下 (6)间隙 (7)0.060 (8)-0.060mm (9)过渡 (10)-0.011 3-3 (1)P31-P32 (2)P35 (3)P35 (4)P42-P43 (5)P43-P44 3-4: (1)孔的公差带位于轴的公差带上方,为间隙配合 Smax=ES-ei=0.021-(-0.020)=0.041 Smin=EI-es=0-(-0.007)=0.007 (2)基孔制配合(H), EI=0 TD=0.03 Td=0.019 δav=-0.0355 由EI=0 TD=0.03 得 0.030 ES EI == 由 max min ()() 0.0355 2 2 0.019 av EI es ES ei es ei δδδ+-+-= = =--= 得: 0.0600.041 es ei == (3) 由基轴制配合h 得 es=0 TD=0.025 Td=0.016 Sav=0.025 由 es=0 Td=0.016 得: 0.016 es ei ==- 由: max min ()() 0.02522 0.025 av D S S ES ei EI es S T ES EI +-+-= ===-= 得: 0.0295 0.0045 ES EI == (4) 原题中的“最小间隙为-0.076mm ,平均间隙为-0.055mm ”修改为“最大过盈为-0.076mm ,平均过盈为-0.055mm ” TD=0.025 ei=0.060 δmax=-0.076 δav=-0.055 由 m a x m a x m i n 0.0760.055 2 av δδδδ=-+==- 得: min 0.035δ=- 由 min 0.035 0.060 ES ei ei δ=-=-= 得 0.025 D ES EI ES T ==-= 由 max 0.076 0.060 EI es EI ei δ=-=-== 得 0.076 0.060 es ei == 轴的公差带位为孔的公差带上方,为过盈配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互换性习题及问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列举互换性应用实例。(至少三个)。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2)因为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3)列举应用实例如下: a、自行车的螺钉掉了,买一个相同规格的螺钉装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b、手机的显示屏坏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显示屏装上后就能正常使 用。 c、缝纫机的传动带失效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传动带换上后就能照 常使用。 d、灯泡坏了,买一个相同的灯泡换上即可。 1-2 按互换程度来分,互换性可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1)按互换的程来分,互换性可以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其区别是:a、完全互换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而不完全互换是零件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仅同一组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b、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换,可适当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3)适用场合:一般来说,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可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1-3.什么叫公差、检测和标准化?它们与互换性有何关系? 答:(1)公差是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围。 (2)检测是兼有测量和检验两种特性的一个综合鉴别过程。 (3)标准化是反映制定、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4)公差与检测是实现互换性的手段和条件,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1-4.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5.什么叫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答:(1)优先数系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值,它是十进制等比数列,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 (2)优先数是指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最新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Alan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

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 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 轴,向为正,以赤道为y轴向为正。北,东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经度,纬 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一般用h表示。A,B两点之间的 高差记为。高差, h AB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椭球体,6371 8.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首子午面,二面 9.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与所组成的角度。球面法线, 赤道平面 10.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 碎部,步步检核 11.测量学的任务是、和监测。测绘,测设 12.某点的经纬度为123°28', 45°12',该点在高斯6°投影带的带号为,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51,123° 1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向移动

互换性习题参考答案 2011.9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题 (×)1.为了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几何尺寸完全一致。 (×)2.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3.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 (√)4.完全互换的装配效率必定高于不完全互换。 二、选择题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A)。 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 C.大批量生产 D.协作化生产 2.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ADE)。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 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三、填空题: 1.根据零部件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互换性是指产品零部件在装配时要求:装配前(不经挑选),装配中(不需调整或修配),装 配后(能满足功能要求)。 3.公差标准是对(几何量误差) 的限制性措施,( 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 术保证。 4.优先数系的基本系列有: (R5 )(R10)(R20)(R40)和R80,各系列的公比分别 为:( )( )( )()和()。 5.公差类型有(尺寸(角度))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6.零件几何要求的允许误差称为(几何量公差),简称(公差)。 四、问答题: 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业中有何作用? 答:*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在装配时不作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能达到预定使用性能的要求。 *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方面,可简化设计程序,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在制造方面,可保证优质高效生产; (3)在使用方面,使机器维修方便,可延长机器寿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主编:胡凤兰》课后习题答案 P39 第1章课后作业 1.1 (1)正确。原因:一般情况下,实际尺寸越接近基本尺寸说明制造的误差越小。 (2)错误。原因:规定的是公差带的宽度,不是位置,没有正负。 (3)错误。原因:配合是由孔、轴的配合性质、装配等综合因素决定,不是由零件的加工精度决定。但在通常情况下,加工精度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合精度。 (4)正确。原因:过渡配合必须保证最大过盈量和最小间隙的要求。 (5)错误。原因:可能是过渡配合,配合公差是孔、轴公差之和。 1.2 (1)①28,②孔,③下偏差为零,④正值,⑤轴,⑥上偏差为零,⑦负值 (2)①基孔制,②基轴制,③基孔制,④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3)①20,②01,③18,④5到12级 (4)①间隙,②过盈,③过渡,④间隙 1.3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孔050 0032012..++φ 12φ 05012.φ 03212.φ +0.050 +0.032 0.018 轴0720053060..++φ 60φ 07260.φ 05360.φ +0.072 +0.053 0.019 孔0410060030..--φ 30φ 95929.φ 94029.φ -0.041 -0.060 0.021 轴0050034050..+-φ 50φ 005 50.φ 96649.φ +0.005 -0.034 0.039 1.4 (1)50φ +0.039 0 0.039 -0.025 -0.064 0.039 +0.103 +0.025 +0.064 0.078 间隙 (2)25φ -0.014 -0.035 0.021 0 +0.013 0.013 -0.014 -0.048 -0.031 0.034 过盈 (3)80φ +0.005 -0.041 0.046 0 -0.030 0.030 +0.035 -0.041 -0.003 0.076 过渡 1.5 (1)020*******..--φ,(2)1000146060..--φ,(3)0180002050..++φ,(4)020*******..++φ,(5)1420080050..++φ,(6)0170042040..--φ, (7)0 021030.-φ, (8)023080.±φ 1.6 (1)618h φ,(2)9120H φ,(3)750e φ,(4)865M φ 1.7 解:因要求最大间隙为+0.013,最大过盈为-0.021,所以需采用过渡配合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基孔制配合,并根据工艺等价的要求,孔的公差等级要

测量学_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000=464m ,==d D Mm m 2000×=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cos236°41′49″=-67.922m , =?1B y ×sin236°41′49″=-103.389m 。 =?12x ×cos155°35′33″=-89.702m , =?12y ×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 2997.425m =1y 2031.876m =2x 2907.723m =2y 2072.581m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291 46 36 8、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1 18 42 8 41 18 6 8 41 24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_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 A.1956黄海高程系 B.1956年黄海高程系 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 A.1954北京坐标系 B. 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 D.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 轴,向东为正 B.y 轴,向东为正 C.x 轴,向北为正 D.y 轴,向北为正 1-3、A 点的高斯坐标为=A x 112240m ,=A y 19343800m ,则A 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1-4、在( D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 100km B 50km C 25km D 10km 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 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 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1-7、地理坐标分为( A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A 28 B 29 C 27 D 30 1-9、高斯投影属于( C )。 A 等面积投影 B 等距离投影 C 等角投影 D 等长度投影 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B )。 A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B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C x 与y 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D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第2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2-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D )位数。 A 5 B 3 C 2 D 4 2-4、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 B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就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1、384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0、417前60、551 5、239 后—前 2 ZD1 2、1212、196后61、9346、621 1、7471、821前52、0086、796 后—前

A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 O 1 左 A0 12 00 B91 45 00右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左 A90 11 48 B181 44 54右 A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可参考)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几何精度设计》习题参考答案绪言 0-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1010,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 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0-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 10/3= ()3 1010;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 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 1.600, 3.150, 6.300, 1 2.50, 25.00, 50.00, 100.00。0-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 10/5=()5 1010;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 0.80, 0.25, 0.80, 2.50, 8.00, 25.0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题 1. 孔或轴最大极限尺 寸 最小极限尺 寸 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尺寸标注 孔:Φ10 9.985 9.970 -0.015 -0.030 0.015 Φ 10-0.015 -0.030 孔:Φ18 18.017 18.00 +0.017 +0.006 0.011 Φ18017 .0 00 .0 + + 孔:Φ30 30.012 29.991 +0.012 -0.009 0.021 Φ 30+0.012 -0.009 轴:Φ40 39.950 39.888 -0.050 -0.112 0.062 Φ 40-0.050

-0.060 轴:Φ60 60.041 60.011 0.041 +0.011 0.030 Φ 60+0.041 +0.011 轴:Φ85 85.00 84.978 -0.022 0.022 Φ 85-0 -0.022 1-2题 (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 8 d H (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 7 r H 1-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φ20 + 0 - H8 d8 +0.033 -0.065 -0.098 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 配合公差为:f T =0.066㎜ r 6 φ55 + 0 - H7 +0.030 +0.060+0.041 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 φ50 + 0 - H8 f7 +0.039 -0.025 -0.050 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 配合的公差:f T =0.064㎜ + 0 - +0.006 -0.015 -0.013 K7 h 6 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 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

测量学考试题库(附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 (4)绝对高程(5)相对高程 填空题 (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 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 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 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互换性课后答案

课后题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要求: 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 圆柱体结合的特点。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和结构,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与配合。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不同基准制的应用。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 1.计算出表中的极限尺寸,上.下偏差和公差,并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标注基本尺 寸和上下偏差(单位为mm)。

2. 已知下列三对孔,轴相配合。要求: (1) 分别计算三对配合的最大与最小间隙(X m ax ,X m in )或过盈(Y m ax ,Y m in ) 及配合公差。 (2) 分别绘出公差带图,并说明它们的配合类别。 ① 孔:Φ20033.00+ 轴:Φ20065 .0098.0-- ② 孔:Φ35007.0018.0+- 轴:Φ350016.0- ③ 孔:Φ55030.00+ 轴:Φ55060.0041.0++ 3. 下列配合中,查表1——7,表1——10,表1——11确定孔与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基准制和哪类配合? (1)Φ50H8/f7 (2)Φ80G10/h10 (3)Φ30K7/h6 (4)Φ140H8/r8 (5)Φ180H7/u6 (6)Φ18M6/h5 4.将下列基孔(轴)制配合,改换成配合性质相同的基轴(孔)制配合,并查表1——8,表1——10,表1——11,确定改换后的极限偏差。 (1)Φ60H9/d9 (2)Φ30H8/f7 (3)Φ50K7/h6 (4)Φ30S7/h6 (5)Φ50H7/u6 5.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25mm ,X m ax =+0.086mm ,X m in =+0.020mm

互换性习题及答案8768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题 (×)1、为了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几何尺寸完全一致。 (×)2、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3、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 (√)4、完全互换的装配效率必定高于不完全互换。 二、选择题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就是( A )。 A.标准化 B.生产现代化 C.大批量生产 D.协作化生产 2、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DE ) 。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就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 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三、填空题: 1、根据零部件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 完全)互换与 ( 不完全 ) 互换。 2、互换性就是指产品零部件在装配时要求:装配前( 不经挑选), 装配中( 不需调整或修配),装配后( 能满足功能要求)。3、公差标准就是对(几何量误差) 的限制性措施,( 采用相应的

技术措施)就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4、优先数系的基本系列有: ( R5 ) ( R10 ) ( R20 ) ( R40 ) 与R80,各系列的公比分别为 与 5、公差类型有(尺寸(角度))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6、零件几何要求的允许误差称为(几何量公差),简称( 公差)。 四、问答题: 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业中有何作用? 答:*互换性就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在装配时不作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能达到预定使用性能的 要求。 *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方面,可简化设计程序,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在制造方面,可保证优质高效生产; (3)在使用方面,使机器维修方便,可延长机器寿命。 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一、判断题: (√)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标准公差决定公差带的大小。(×)2、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3、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与。 (×)4、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测量学深刻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答案: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答案: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答案: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为x轴,以为y轴。答案: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南北方向的纵轴东西方向的横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答案:经度纬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答案:高差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答案:100平方千米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答案: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km。 答案:6371 10.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答案:首子午面二面

11.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答案:赤道平面 12.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答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3.测量学的任务是。 答案:测绘和测设 14.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答案: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15.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答案:坐标纵轴线北端 1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到360° 17.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答案:直线定向直线定线 18.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答案:相对 1 分数 19.用钢尺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答案:尺子要拉平标杆要立直且定线要直对点投点和读数要准确 20.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答案:锐 21.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答案:磁北真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