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恨歌教学素材

长恨歌教学素材

长恨歌教学素材
长恨歌教学素材

<长恨歌>教案素材内容

一、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

三、《长恨歌》里有白居易自己爱情悲剧的影子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杜晓勤副教授做客“网上大

讲堂”实录

这首《长恨歌》是元和元年十二月,即公元807年1月,白居易35岁,任盩至尉,盩至就是现在的陕西盩至县和盩至人陈鸿、王质夫,同游盩至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和陈鸿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因为

是悲剧结局,所以以“长恨”为题。这首诗据近现代学者考证,其中有白居易自己爱情悲剧的影子。

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白居易自越中北归徐州符离私宅(其父白季庚此前曾在徐州任职)。此后几年间,他除了与当地一些青年文士诗酒高会,登山临水,仍在继续读书,为应进士科做准备。不过,其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还要数他与邻居少女产生的恋情。姑娘名叫湘灵,比他小四岁邻居,长得活泼可爱,粗通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当时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人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这是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纵然此后白居易虽辗转洛阳、襄阳、浮梁等地,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符离的湘灵姑娘,依然记得湘灵的一颦一笑。

到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白居易二十七岁,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第一首题为《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每次到了高处,他就禁不住回头远望湘灵,虽然看不见,但他知道,在远处的西楼之上,湘灵应该凭栏在独自思念着自己。

在第二首诗《寒闺夜》中他也说:“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从这首诗中他想象着湘灵独自之人在寒冷的闺房之中独自就寝,难以成眠,只好相伴着通宵不灭的灯火,与之形影相伴。

第三首题为《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前两首都抒写了自己的思念之苦,以及湘灵对自己的思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最后一首则述写了这段恋情的苦衷:“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是说,两个人难以相伴,看来这种爱情很难有结果。同时,在这首《长相思》中,也能够看出他日后所作《长恨歌》的影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从这三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之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810)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他在这段时间多次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写了题为《生离别》的诗:“食蘖不易食梅难,

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自发!”

人生最痛苦之别莫过于生离别。若是死离别,时间还可以逐步把痛苦减轻,然而生离别会让人一辈子挂念和痛苦。白居易30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苦了。其中“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人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四句,则反映了他和湘灵对婚姻的绝望情绪。

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冬和元和一年(807)秋,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他在一首题为《冬至夜怀湘灵》中说:“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在一首题为《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另一首题为《寄远》:“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叶落,引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在盩至任县尉,这时他已三十六岁,依然是孑然一身。孤独和寂寞折磨着他,他只有寄情于花草,把花当作情人。他在《戏题新栽蔷薇》诗直呼出了他的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

元和三年(808)末,白居易已作了左拾遗,这时的他已三十七岁了,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白居易婚后和杨氏夫人关系并不坏,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初恋情人湘灵姑娘,直到元和七年(812)和八年(813)还写诗思念湘灵。一首题为《夜雨》中写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此心安可忘!”另一首题为《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须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尘覆青铜。今朝一拂试,自照瞧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大概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再次遇到湘灵。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頭。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

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白居易此时已经四十四岁,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在此诗中白居易叙说的口吻已经平和很多,远不如《潜别离》沉重,但不经意间的一个“恨”字,还是泄露了心事。造化怎能如此弄人?明明彼此深爱,偏偏天各一方。少年离别之后,终生郁结成“恨”!

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元和十一年(816)夏天,白居易在翻晒衣物时,再次见到了他已保存了十八年的湘灵在和他私订终身时给他做的一双鞋子,情不自禁,又写了《感情》一诗:“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苦赠我者谁?东邻蝉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色暗花草死。”

长庆四年(824)白居易五十三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他还特意绕道符离,看到“变换旧村邻”,原来的邻居,湘灵一家已经搬走了,再也不知去向,这时他才最终为这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恋爱悲剧划上了句号。

关于白诗描述的女子,世人大多记住的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家中歌妓樊素和小蛮的声名随着白居易的诗句一直流传,但很少有人知道,樊素与小蛮终究都不是他心灵最深处至爱的女子。而他最真挚的眷恋,从始至终只给过一个人,这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他初恋的情人--湘灵。而那首传唱千古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中也分明有着白居易自己和湘灵之间的爱情悲剧的影子在。

白居易等人去仙游寺游玩为《长恨歌》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仙游寺为佛教重地,距离仙游寺约三十华里老子讲经、炼丹的楼观一带是道家圣地。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深信在人世之外另有仙界,人、神可以进行沟通,人世的苦可以在仙界得到解脱,人间的困厄通过修炼、礼佛、捐香等可以在仙界获得圆满。且唐时楼观本为“国观”,仙游寺以法王塔供奉佛祖舍利几近“国寺”,则李、杨悲剧发生之后,也有人可能在这两处官寺内供奉过李、杨的牌位进行超度。

这样李、杨的故事就如仙家重地,必然要由道家进行神话处理,在现实基础上延伸到仙界,在这首诗歌中《长恨歌》中出现的产生仙界寻找的情节则是十分自然的。事实上,这一传说在楼观道士、仙游寺和尚中是作为“真实”的神道活动发端的--尽管也是基于幻想的。

其次,盩至一带地理位置和环境十分特殊,民间传说历来非常丰富。在仙游寺附近就有周穆王与盛姬玄池奏乐,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与萧史在玉女洞吹箫相恋、东汉马融在仙游寺劈石筑室读书、钟离在仙游寺独木桥渡吕洞宾成仙,龙潭虎穴、鸽子写经、嫦娥下凡等许多传说,除了仙游寺及其附近楼观形成的仙道氛

围,有利于盩至文化的产生,盩至,位于八百里秦川南边,秦岭山脉的北麓,北边是周秦古都,南边是商洛重镇。秦岭在盩至附近有一部分为终南山,从文化背景上看,它处于三秦中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景。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又处于周、秦、汉、唐历代古都附近,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声息相通。高山的幽静、超然,与临近文化中心、文化及相关载体十分发达这样的地理优势,就使得盩至成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与超现实神仙境地的交汇点,可能就会产生出一种汇集的效应。这样的环境就特别有利于孕育出文学的想象,使粗略的故事逐渐丰富成细节生动的民间传说。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王质夫和白居易等人在仙游寺游玩的时候,话及此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想绝对不是提及简单的唐玄宗和杨贵妃身前的故事,很可能王质夫还综合了当地大量丰富的民间传说,像白居易、陈鸿提供了相当完整细致的故事情节和情节,包括仙界传说。为白居易、陈鸿创作《长恨歌》及《长恨歌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由民间素材、史实到文人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仙游寺及其附近楼观形成的浓郁的仙道氛围,盩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民间文艺土壤,白居易以“语直”在盩至任职锻炼,与王质夫、陈鸿的相遇,神奇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创作《长恨歌》的千载难逢的契机,中国的文学宝库因而就留下了这样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

1998年由于在黑河修建大型水库,要向严重缺水的西安市提供水源,仙游寺及法王塔都被拆迁出原址,当时从中挖掘出了各种珍贵文物八百余件,包括佛舍利,隋唐时期各种精致的器物等等。拟在黑河北岸原样建造法王塔、仙游寺。2001年,黑河水库建成,黑河南岸历经1400余年的仙游寺原址自此淹沉湖底。而在青山碧水映照的仙游寺诞生的《长恨歌》却将永远地留存于世界。

《长恨歌》中还融合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长恨歌》这首名作中还被融合进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盩至县,汉武帝是死于盩至县的五(木乍)宫,而这个宫就在仙游寺的附近,所以白居易在构思《长恨歌》时,就很容易把这两个皇帝的故事联系起来。另外马嵬坡,也就是杨贵妃被缢死的地方,与盩至也相距不远,所以那附近一定也遗传了不少的轶事,这可以看作是王质夫向白居易话及此事的素材,也可以看作是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素材,而这些素材大多具有传说性。

总得来讲,一方面由于作者个人爱情悲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白居易所在的盩至县以及仙游寺这独特的创作背景,以及当地所流传甚广的各种传说影响,就使得白居易写出了《长恨歌》这样一部具有复杂主题的以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局限,另外也由于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本身性格的复杂性,比如说他一方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同时又是一个五十年太平天子,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白居易所持的态度就具有一种多重性。其中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又有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爱情悲剧的同情。所以也就呈现出复杂的诗歌主题的形态。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素材的讲述,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具体分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我们对《长恨歌》内容的分析、主题的理解,以及这首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中学语文:《长恨歌》课堂实录

《长恨歌》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说明 华夏民族是一个善感的民族。在落花流水中我们感慨逝去的年华;在清风明月间我们悲吟难酬的壮志;在消逝与永恒里我们咏叹生命的长恨。古人习惯于在诗歌中寻找这存在的声音,而今人亦可在小说中聆听到同样的悲鸣。 《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流”,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呀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选择《长恨歌》是因为有感于这种怀旧情绪。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选好的作品,无疑是教学的捷径。选择小说一是因为它更直观可感,二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具有诗的魅力,而《长恨歌》正是这样的作品。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让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历炼自己的人生。 课堂实录 导语: 这里有华丽的旗袍、洁白的鸽子、潮湿的空气、连绵的雨、繁华的夜。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瑶,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让我们随王安忆女士的笔走入上海这座城市,走入上海的故事,共同来吟唱《长恨歌》。 我知道班级已经有几位同学读过这篇作品,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完成表格的填写,让我们共同来熟悉故事。 (多媒体展示表格) 时 间地 点女 主角男 主 角 关系

上海闺阁 王琦瑶 纯真的爱 李 主 任 解放 后 康 明 逊 女儿的父亲 真诚的帮助 八 十

平 安 里 女儿的朋友 长 脚 学生:作品的开始时间是四十年代。 学生:王琦瑶的一生始终在上海度过。从闺阁走出,来到爱丽丝公寓,再走进平安里,最终消亡在平安里摇曳的灯光下。 学生:我认为将“纯真的爱”和“真诚的帮助”作为礼物送给王琦瑶的人是程先生。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爱的人。 教师:你的分析很透彻。 学生:80年代出现在王琦瑶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腊。王琦瑶爱上了自己女儿的朋友,甚至为了挽留他的爱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黄金送给他,因此我认为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一种对爱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残酷。 教师:是啊,她只是被短暂的幸福迷了眼,她只是有些虚荣有些轻浮,经不住虚幻美的诱惑,于是现实狠狠的给了她一巴掌。 学生:作为女儿的朋友的长脚他与王琦瑶的关系很简单,为了那盒黄金,他勒死了王琦瑶,所以他与王琦瑶的关系应该填生命终结者。(笑) 学生:我不同意,我认为杀死王琦瑶的是她自己,长脚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教师:读书就要有个性的见解,很好。 学生:李主任是王琦瑶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作为上海要员的他如果不保养王琦瑶,那么也许王琦瑶就嫁给了程先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平凡女人了,所以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长恨歌》课时检测

绝密★启用前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 《长恨歌》课时检测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眸.(móu) 百媚.(méi) 骊.(lí)宫 B . 鼙.(pí)鼓 霓.(ní)裳 花钿.(diàn) C . 云栈.(jiàn) 萦纡.(yū) 马嵬.(wéi) D . 临邛.(qióng) 凝睇.(tì) 钗擘.(bò)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统治国家 B . 临别殷勤..重寄词 殷勤:反复多次 C . 雪肤花貌参差..是 参差:仿佛 D . 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眼泪流干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六宫粉黛无颜色.. B . 可怜..光彩生门户 C . 云鬓半偏新睡觉.. D . 为感君王辗转..思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列土:指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B . 六军:指古代天子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C.梨园:指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歌唱演员为“梨园子弟”。 D.蓬莱:亦称蓬莱山、蓬壶、蓬丘。和方丈、瀛洲并称,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足见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展示了她的魅力之不可抗拒。 B.“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写唐玄宗沉湎美色,这正是他日“长恨”的外因。 C.“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三千”与“一身”形成对比,突出了杨贵妃得宠专房,独占君心。 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6.对“揽衣推枕起徘徊……梨花一枝春带雨”六句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 B.“花冠不整下堂来”写杨贵妃急于听到“汉家天子”的音讯,因而来不及整理衣冠就走出了厅堂。 C.“风吹仙袂……犹似……”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她还想给唐玄宗跳一曲《霓裳羽衣曲》。 D.“泪阑干”对应“春带雨”,运用比喻写出了杨贵妃的不幸与哀伤。

《长恨歌》第一课时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 教案制作:刘学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掌握作品创造背景及相应的文化常识。 2.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结合课后注解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概括诗歌的主题。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讨论法引入多媒体视频、课件 学情分析 1.同学们对白居易诗歌在上学期教学《琵琶行》时有所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2.平时同学们对有关《长恨歌》的历史舞剧《霓裳羽衣舞》在媒体中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帮助。 3.但是诗歌鉴赏难度比较大,曲解意象,错误理解诗歌思想现象时有发生。 4.知人论世的能力有待提高加强。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预习内容: 1.参阅课本注解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 2.诵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感知。 3.尝试分析诗歌内容主旨。整体把握思路。 (二)预习问题汇总: 二、导入新课(播放历史舞蹈视频1、2片段激趣) 参阅课件PPT 三、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解白居易及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 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长恨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 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

文言知识竞赛

高二年级“迎中秋”文言知识竞赛 组办:高二语文组 注:本次竞赛满分200分,时间是100分钟。同学们要认真审题、作答;书写工整。 识记词义我第一!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义(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时维九月() 2、序:序属三秋() 3、披:披绣闼() 4、甫:遥襟甫畅() 5、凌:气凌彭泽之樽() 6、舛:命途多舛() 7、怒:怒而飞() 8、斯:风斯在下矣() 9、夭阏:莫之夭阏()10、抢:抢榆枋而止()11、恶:恶乎待哉()12、险衅:臣以险衅()13、见背:慈父见背()14、夺:舅夺母志()15、祚:门衰祚薄()16、鲜:终鲜兄弟()17、婴:而刘婴疾病()18、琴:乐琴书以消忧()19、听:听臣微志()20、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文言翻译我最行!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50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名句我拿手! 三、情景式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0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优质课琵琶行课堂实录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熟练的背诵全诗,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通过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习诗人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来表达情感。 重点难点: 1.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是如何来描写音乐来表达情感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 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导入:《琵琶行》(板书) 师:作者和文体介绍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师:检查预习,注意积累下列词语,并标注在书上。 钿( ..diàn)头银篦.(bì) 水浆迸.bang 迁谪zh?沾.湿zhān 恬.然自安tián 呕哑ōu yā嘲哳 ..zhāo zhā幽咽.ya 铁骑. jì红绡.xiāo 贾.人gǔ捻niǎn 湓.浦p?n 渚.(zh?)清教坊(fāng) 间关(jiān) 师:我们前面学过有关“序”的知识,并思考小序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细读小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小序的文言知识) 生读, 师:现在大家放声朗诵,看看诗中写了几个人物形象?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高考文言文常识100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长恨歌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含课堂实录) 一、导课: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 情色彩。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师: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 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 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 (乐) 师: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师: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思念) 师:思念也无法让主人公释怀天上人间不得相见,只能留下长长的(恨) 师: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 (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

高中语文 小题狂刷01 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 B.霓裳(shāng)临邛(qióng)鼙鼓(pí) 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 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g。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凝脂踌躇缓歌慢舞九重城阕 B.绰约徘徊芙蓉帐暖云栈萦圩 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旌旗无光 D.鸳鸯蓬莱银屏迤逦逍遥容与 【答案】D 【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D 【解析】A项,“西南”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南。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C项,

“云”“花”都是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对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B项,去:离开。D 项,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 【答案】D

高考必考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必考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导读: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长恨歌优质课教案 白居易的《长恨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吟咏至今,久传不衰。 一、导入新课 历史上帝王与妃子的风流情事往往没有好的结局。比如纣王与妲姬,幽王与褒姒,他们的故事甚至是遭人唾弃,成为千年的反面教材。另一类虽然得到了千古美名,却也成了当事人的终身遗憾。如项羽与虞姬,李煜与周嘉敏。还有一类,他们在世时就已倍受争议,他们不在时,更给后人留下无数谈资,供一辈一辈的文人、歌者、演员诸多揣摩、演绎,比如李隆基与杨玉环。他们从父夺子妇的不伦之情,到相隔十八的忘年之恋,再到一骑红尘的旷世之爱,直至魂断马嵬的千年离恨,无数的争议、无数的猜测围绕着这对帝王与妃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情愫。 二、讲授新课《长恨歌》 1.关于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 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并追赠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2。关于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主题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对于选修课《长恨歌》来说,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是一个关于主题的答案,而是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长恨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对于《长恨歌》的主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提炼出了不同的主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净化说、作者寄托说和时代感伤说等。而通过百度和中国期刊网检索,笔者共查询到《长恨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共14篇文献。经过分析,其中9篇文献重点在讨论《长恨歌》有哪些主题。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一些结论,即有哪些主题。对于一个学术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怎么能讲得清楚呢?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偏误。那么,对于《长恨歌》这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选修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文化视野和阅读知识的积累。据此,笔者认为,教给学生结论不如教学生思考的方法,告诉学生《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远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来领会主题来得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一文中指出:

从语文教师的指导行为看,“文学鉴赏教学”有三种。其中一种是“教学生欣赏”,就是“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本文就从文学鉴赏教学的角度来分析《长恨歌》的主题――“长恨”,以达到“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的目的。 二、从叙述重点来看,《长恨歌》的主题为“恨”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玉环两人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恨”的起因和表现。全诗共八百四十个字,集中描述的是李杨二人痛失所爱的“恨”,即遗憾。此外,诗歌的题目和结尾各出现了一个“恨”字点睛,前后呼应,凸显了“文眼”,强化了“恨”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我们把全诗的内容用表格分析如下:从上表看,诗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从开头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恨”的起因。两个主要角色先后登场,一个“思倾国”,另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前者“重色”而后者以美色自重,自然地有了后面的相遇、相惜乃至相别。可细分成三节:从“求不得”(相遇)到“看不足”(相惜),再到“救不得”(相别),三个地方都是采用“1+2”式的音步,都以入声收尾,中间统一选用“不”字,三处遥相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后半部分则写的是“恨”的表现。作者极尽笔墨,描写相别之后,一个因思念而觅魂,另一个则“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并“重寄词”作为回应,进而引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誓言进行点题,使“恨”的主题升华。 从长度来看,全诗写“恨”的起因总共只用了四十二句,其中有

长恨歌

长恨歌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长恨歌 (二)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长恨歌”指的是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其核心内容是明确长恨之人是谁,长恨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恨了些什么,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相关史实资料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经历进行解析。学生已经学过白居易的相关作品,如必修三当中的《琵琶行》这一课,因而对于白居易的创作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对于白居易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进而为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多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创作的背景,善于运用自己的意志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阐述的中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及重要的字词句子。 (二)目标解析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诗歌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长恨歌》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3、本首诗歌采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4、体悟这首诗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体味七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个性,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 5、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的内容把握不准,因为这首诗作为一首古诗,有很多的古今异义词,这些词会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一定的困惑,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主题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紧密地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及时代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作者的意图及其文章的主题,提升教学成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恨歌》。相信大家学完了以后就能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 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 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 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 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 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 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 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 月日第周时数课型新授课题长恨歌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体会文中语言之美。能力目标: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领悟作者情怀。教案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教案难点诗歌的主题。教案资源课本、教参及ppt教法与学法教法:研讨教案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是真实复杂的现实艺术化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激发潜藏在年轻学子心中的良知与爱,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对古典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深度,对爱情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板书设计教后记教案程序和教案内容(包括课外作业和板书设计)师生活动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

诗《长恨歌》。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说他这两首诗的广泛影响。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由来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参看练习册补充。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搜集了《长恨歌》教学实录,欢迎阅览! 师:据传曾经有一位皇帝,十分宠爱他的一位妃子为了博取她的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不惜从万里之外,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运来新鲜的荔枝当沿途的驿站一路烟尘滚滚时,当传送荔枝的人们一路疲于奔命时,当驿站的快马一路精疲力尽时,在美丽的皇宫里,贵妃正在享用美味新鲜的荔枝大家可知道这位皇帝、这位贵妃是谁吗? 学生兴奋得大呼:唐玄宗、杨玉环! 师:很好!你们都是知识广博的才子才女们!下面咱们来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预习的故事背景 生1: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

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师:准备非常充分值得表扬还有谁愿意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表现的那么好!下面咱们来迅速的完成预习检测 (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 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霓裳()粉黛() 以男女小组竞赛形式分组迅速完成,学生情绪高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