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必学的急救法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1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急救是指在人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通过紧急处理和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护生命和减轻病情的一种紧急医疗行为。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
1.心脏骤停急救心脏骤停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紧急急救。
当遇到心脏骤停时,首先应该呼叫急救电话。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
CPR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按压胸部时,应找到胸骨下缘,用力按压胸部,每分钟100-120次。
进行人工呼吸时,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孔,用嘴对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1-2秒,每分钟10-12次。
持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窒息急救窒息是指空气无法进入或离开肺部,造成呼吸困难的情况。
当遇到窒息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能够发声或咳嗽,应鼓励其咳嗽,以帮助排出异物。
如果患者无法发声或咳嗽,可以采取背部拍击和腹部挤压的方法,帮助患者排出异物。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3.中暑急救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当遇到中暑时,应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可以用湿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以降低体温。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4.骨折急救骨折是指骨头的断裂或破裂。
当遇到骨折时,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并避免移动患伤部位。
可以用软垫或衣物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伤害。
如果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以止血。
然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烧伤急救烧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高温、化学物质或电流等因素的损伤。
当遇到烧伤时,首先应将患者迅速移至安全地点,并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伤口温度。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覆盖伤口,以防止感染。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方法当遇到突发情况时,急救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挽救生命,降低伤害。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社交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学会和使用急救方法是重要的技能和应急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状况和相应的急救方法。
一、心肺骤停心肺骤停通常是由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引起的,这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复苏的关键是早期开始和快速采取措施。
具体步骤包括:1.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有无呼吸或其他反应。
如果没有反应,就需要寻求紧急帮助。
2.拨打120或紧急呼叫附近的急救中心,报告患者的症状和地址。
3.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照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交替操作。
4.持续进行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治疗。
二、晕厥晕厥是由于大脑缺氧引起的意识丧失,通常会自行恢复。
如果患者感到头晕、心慌或者出现了其他症状,你应该做以下操作:1.让患者靠在墙或椅子上,并让他们抬高双腿。
2.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可以适当打开窗户或者开启空气净化器。
3.观察患者的症状,确保他们不要受到其它的伤害。
三、儿童呼吸道病变儿童年幼机体抵抗力较低,呼吸道病变常见,包括哮喘、窒息、咳嗽、扁桃体炎等。
当遇到这些疾病时,你应该了解:1.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针对哮喘、扁桃体炎等疾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在剂量和用药时间上应严格执行医生的医嘱。
2.保持空气新鲜。
呼吸道疾病与空气密切相关,打开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可以使室内的空气新鲜,减少吸入有害物质和引发病情的因素。
四、皮肤烧伤皮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损伤,包括日晒、火焰、灼伤等多种原因。
当遇到这些伤情,应采用以下方法:1.冷却伤处。
在烧伤部位冷却10到20分钟,可以用自来水或者冷水,持续一段时间,直至患者症状缓解。
2.使用止疼药。
可以使用简单的止疼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缓解皮肤烧伤后的不适症状。
3.使用消毒水消毒。
烧伤部位可能有感染风险,因此需要使用专业的消毒水进行消毒。
日常急救常识
日常急救常识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
1.心肺复苏(CPR):
在发现无反应的人时,先确认是否呼吸正常。
如果没有正常呼吸,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
按压位置在胸骨下缘,手掌叠在一起,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
2.打电话求救:
在进行急救时,尽早拨打紧急电话,如120(中国)或911(美国)等。
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发生地点、患者状况等。
3.止血:
使用清洁的纱布或衣物压在出血部位上,避免使用污染物品。
提高出血部位,帮助减缓出血。
4.处理烧伤:
将烧伤部位放入凉水中冲洗,但不要用冰水。
使用干净的干布轻轻覆盖烧伤区域,避免使用粘附性物品。
5.处理骨折和扭伤:
尽量保持患者的身体不动,避免进一步伤害。
使用适当的支撑物,如板条、绷带等,固定骨折部位。
6.处理窒息:
如果有人窒息,迅速施行背部拍击或腹部按压,直至异物排除或患者恢复呼吸。
7.对于意外中毒: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提供中毒物质的信息。
如果可能,帮助患者漱口或清除中毒物。
8.处理昏迷:
将昏迷患者放置在安全地方,保持呼吸通畅。
尽早就医,了解昏迷原因。
这些是基础的急救常识,但请记住,最好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以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
急救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快速而正确的反应。
14种家庭急救常识急救方法:RICE法R:休息(Rest):立即停止活动,保持休息状态;I:冰敷(Ice):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C:加压(n):用绷带或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保持适当的压力;E:抬高(n):抬高受伤部位,减轻肿胀和疼痛。
绝对禁止:不要在扭伤部位按摩或搓揉,以免加重伤势。
亮红灯:如果扭伤后出现严重肿胀、疼痛或骨折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咬伤急救方法:用清水或碘酒清洗伤口,用消毒纱布包扎,及时就医。
绝对禁止:不要用嘴巴吹气或用口水涂抹伤口,以免感染加重。
亮红灯:如果被咬者伤口较深或伤口出血不止,或者咬伤者是野生动物或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犬、猫等,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6.骨折急救方法:先用绷带或毛巾等固定伤处,然后用冰袋冷敷,及时送医院治疗。
绝对禁止:不要在骨折部位按摩或搓揉,以免加重伤势。
亮红灯:如果骨折部位出现皮肤破损、血管、神经受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7.晕厥急救方法:将患者平放,松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医疗救援。
绝对禁止:不要让患者坐起或站立,以免加重症状。
亮红灯:如果晕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8.心脏骤停急救方法: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绝对禁止:不要等待,必须立即进行急救。
亮红灯: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必须尽快进行急救和治疗,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9.中暑急救方法:将患者移到阴凉处,松开紧身衣物,给予适量的清凉饮料,如糖盐水、橙汁等,及时送医院治疗。
绝对禁止:不要让患者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加重症状。
亮红灯: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10.窒息急救方法:立即采取解除窒息的措施,如后背拍击、人工呼吸等,及时送医院治疗。
绝对禁止:不要让患者喝水或吞咽食物,以免加重窒息。
亮红灯: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必须尽快进行急救和治疗,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紧急处理措施,以保护生命和减轻病情的措施。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急救小常识。
1. 意识判断与急救呼叫当遇到突发状况时,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的事发地点、伤者的状况和所需的帮助。
2. 呼吸道堵塞处理如果伤者的呼吸道被异物堵塞,可以采取背部拍击和腹部冲击的方法进行急救。
让伤者俯卧,用手掌轻拍其背部,帮助异物松动。
如果拍击无效,可以采取腹部冲击的方法,即用手臂紧贴伤者腹部,用力向内上方推压,以增加胸腔内压力,推出异物。
3.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进行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确保伤者躺平,然后按照CPR(心肺复苏术)的步骤进行急救。
即先进行胸外按压,用手掌根部按压伤者胸骨位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厘米。
然后进行人工呼吸,用手指捏住伤者的鼻孔,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钟,呼吸后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4. 创伤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创伤,如刀伤、烧伤、骨折等。
处理创伤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比如,刀伤时要用干净的布料进行包扎,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伤口;烧伤时要用冷水冲洗伤处,然后用干净的布料覆盖;骨折时要固定伤处,可以用绷带或者牢固的物品进行固定。
5. 中毒处理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疾病。
在发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比如,如果中毒是由于摄入毒物引起的,可以让伤者立即漱口,然后饮用大量清水。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的,应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6. 烧伤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烫伤或火灾等情况。
处理烧伤时,首先要用冷水冲洗伤处,以降低伤口温度。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知识意外事故时常有发生,尤其是在生活中。
当意外发生时,急救知识的掌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知识有助于对紧急状况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可能拯救生命。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急救知识。
一、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行为,它可以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拯救无意识的个体的生命。
重要的是要尽快采取行动,通常在最初的六分钟内采取的急救行动可以使生还率提高。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周围的环境,以确保安全。
2、呼叫急救电话,告知所在位置和意外情况,等待救护车到达现场。
3、经过观察后排除意外受伤或骨折。
4、将患者放在坚实的表面上,双腿伸直,双臂放在身体两侧。
5、寻找头颈、呼吸和脉搏,检测呼吸是否存在。
6、开始心肺复苏。
二、椎骨和颈椎受伤在急救时,颈椎和背部受伤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因为未正确处理的伤害可能会导致瘫痪或死亡。
下面是椎骨和颈椎受伤时的急救措施:1、不要移动患者,保持患者的位置不变,防止加重伤情。
2、呼叫急救电话,让实习急救人员立即到达现场。
3、使用一个固定的物体,如木板或两个硬板拼接到一起,以确保患者的头、颈、脊椎和背部保持正确位置。
三、中暑中暑是一种健康问题,通常是由于在太阳下暴晒和缺水而导致的。
中暑可能会导致晕倒、昏迷和其他危险。
下面是中暑时的急救措施:1、将患者移至室内或一个阴凉处。
2、让患者脱掉衣服,松开衣领并移除压迫周围颈部或腕部的饰物。
3、冷却患者的皮肤,将湿毛巾放在患者腋下、颈部和大腿内侧一带,帮助患者降温。
四、烫伤烫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它经常发生在做饭、泡茶或使用热水时。
根据烫伤的程度和面积大小,紧急处理可支持病人尽早恢复。
下面是烫伤时的急救措施:1、快速将灼热的部位流动的冷水下放一到两分钟,并尽量将热源移开。
2、如果皮肤破裂,或病人感觉很痛,可以使用非粘性敷料或肥皂和水清洗伤处,但不能剥离已经黏在伤口上。
3、盖上干净、干燥的布或纱布,以减少感染。
生活当中急救常识知识1、心肺复苏猝死、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时,常会造成心脏停跳。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主要有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挤压法。
应急要点→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然后用一只手按住病人的额头,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他的下巴托起,使头向后仰。
眼睛注视病人胸部,看胸部是否有起伏。
脸颊靠近病人口鼻,感觉是否有空气流动,以确定病人是否呼吸停止。
人工呼吸法:保持呼吸道打开的状态,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
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手指,施救者再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
反复进行2次,每次成人2秒钟,儿童为1至1.5秒钟。
吹气2次后,施救者将食指和中指放到病人的喉结处,再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10秒钟,感觉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如果没有搏动,应开始配合实施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下肢的手(又叫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部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不要压到胸肋,以髋关节(大胯)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至4.5厘米,每分钟约做100次。
专家提示→心跳骤停3至4分钟内,可实施心肺复苏法。
连续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法,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只用掌根部,手指不要压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在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应交替进行人工呼吸。
通常单人抢救时每做30次胸外按压做2次人工呼吸,双人抢救时与单人抢救比例相同。
2、猝死急救人在正常工作、生活或运动时,突然昏倒在地,意识丧失,面色死灰,脉搏消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放大,这种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叫“猝死”。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技巧及方法一、常见的急救技巧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技术,常用于突发性心跳骤停的情况下。
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前,首先应该确保患者处于安全位置,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正常呼吸。
b.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没有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将手掌放在患者胸骨部位,另一只手交叠在上方,使用身体力量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每分钟100-120次。
c. 在进行连续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将头向后仰,并按下鼻孔同时封住口。
每次呼气要持续1秒钟左右,并观察胸廓升起来代表成功通气。
d. 继续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 创伤处理创伤是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当出现创伤时,首先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尽快止血。
具体的处理步骤如下:a.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住受伤处,持续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凝固。
b.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绷带进行包扎。
将齐头结或交替结依次绕在伤口上方和下方,保持适度压力。
c. 不要使用过紧的绷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d. 如果无法止住出血或创伤伴有骨折等严重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 烧烫伤处理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之一,在处理此类伤情时需注意以下技巧:a. 遇到热液体或物品溅入皮肤时,切记不要用冷水冲洗。
正确做法是立即用温水(不热不冷)冲洗约20分钟。
b. 不要触碰任何已被烫伤处,并迅速脱离热源。
c. 建议尽快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干净的湿润纱布贴于烧伤处,以避免感染。
d. 不要使用任何膏药或草药等自行处理伤情,最好寻求医生帮助。
二、应急方法1. 法定施救人员的联系方式在遇到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呼叫法定施救人员可以挽救宝贵的时间。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可以是911(美国)、112(欧盟)、999(英国)等。
记住这些联系方式并随身携带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急救小常识大全
急救是人们在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自己或他人发生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此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被急救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急救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1. 呼吸急救
(1)人员处于昏迷状态时,先将其头部抬高15度左右,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被急救者是否呼吸、呼吸是否规律,如已停止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
(3)进行人工呼吸时,应使被急救者仰头,张口,将急救者嘴巴紧紧贴住嘴唇,将空气吹入急救者肺部。
(4)呼吸急救最关键的是速度,及时、准确地施救能够最大化减少窒息时间和损失生命可能。
2. 心脏骤停急救
(1)检查心跳,如已停止,则应立刻施行心肺复苏术。
(2)进行心肺复苏后,如仍无意识或呼吸,则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进行。
(3)心脏骤停急救计数通常为:每5秒进行一次急救,每次抽气时间不超过1秒。
3. 烧伤急救
(1)立刻将被烧伤部位放入冷水或温水中冲洗,或用湿毛巾湿敷烧伤处。
(2)不要在烧伤处撕下皮肤和烧痂,不要使用任何药品包扎伤口。
(3)紧急送往医院,就医期间保持创面干燥,定期向医生咨询就医进度和效果。
4. 汽车事故急救
(1)在汽车事故现场,应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后,进行急救。
(2)如汽车事故中有人受伤,先要求其不要移动,防止加重其伤情。
(3)如发现有人被困在车内,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4)禁止给伤者乱开药,若需救助的话,应确保现场找到专业人员进行医疗。
生活常见的急救小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知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此时如果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急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当有人突然昏倒、呼吸困难或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频率和力度进行按压和呼吸操作,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场地安全,保持通畅,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操作。
心脏病突发心脏病突发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如果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伤害。
一旦出现心脏病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应当立即让患者坐下来,放松情绪,解开领口,服用含有硝酸甘油的药物(如果患者有)。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并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继续观察、安抚患者。
烧伤处理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在处理烧伤时应该及时冷却烧伤部位,用清水冲洗或湿毛巾冷敷,注意不要使用冰块或冰水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轻度烧伤可以用消毒药水进行伤口处理,然后盖上无菌敷料。
严重烧伤应尽快送医院就诊,避免使用脱落、破损的绷带或纱布,以免粘在伤口上。
骨折处理在发生骨折时,应首先保持患部不动,在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进行急救处理。
如果肢体骨折,应先用绷带或衣物固定,再用绷带或破布简单绑扎,保持伤口通风。
然后用冰袋冷敷伤口,减轻疼痛和肿胀。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患者,最好等待急救人员到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创伤出血在遇到创伤出血的情况时,首先应压迫出血部位,用纱布或干净的衣物压迫伤口,尽量减少失血量。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该及时呼叫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到场处理。
同时,要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失血过多导致休克。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知识,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急救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常用的十个急救方法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及时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病情和保护伤者的一种紧急救护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因此了解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十个常用的急救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紧急救护方法。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需要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然后按照正确的手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伤者的心肺功能。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2.止血。
在意外受伤时,出血是一个常见的情况。
及时止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伤肢、包扎止血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在处理较严重的出血时,可以使用止血带或止血粉等工具来帮助止血。
3.处理烧伤。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或留下疤痕。
在处理烧伤时,首先需要用冷水或冰块敷伤处,然后覆盖干净的纱布或救护毯,避免使用棉花等会粘在伤口上的物品。
4.处理骨折。
在发生骨折时,应尽量避免移动伤肢,可以用绷带或者固定器材来固定伤处,然后及时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5.处理窒息。
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当伤者出现窒息时,可以采取背部拍击、人工呼吸、胸部挤压等方法来帮助伤者排除异物,恢复呼吸。
6.处理中暑。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应激症状,当伤者出现中暑时,应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及时给予清凉水或者盐水补充水分,避免暴晒和过度活动。
7.处理糖尿病急症。
糖尿病急症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当伤者出现这些情况时,应根据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处理,如补充糖分或者注射胰岛素。
8.处理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伤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就医,并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让伤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9.处理中风。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伤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措施急救是一种在突发情况下提供紧急援助的技能,其目的是保护生命并减轻伤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外和紧急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将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措施。
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门重要的急救技能,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时使用。
首先,检查受伤者是否有反应。
如果没有反应,立即叫120,并迅速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为了进行胸外按压,先将受伤者平放在坚硬而平稳的地面上,并将两只手交叉放置在胸骨中央位置上,用身体重量快速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度,并以每分钟100-120次频率进行按压。
然后进行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方法向受伤者吹气,在每次吹气后观察胸廓升起并听到呼吸声。
继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受伤者苏醒。
2. 创伤处理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创伤,如刀伤、割伤、撞击等。
对于较小的创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处理:首先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以帮助清洁和减轻疼痛。
然后用纱布或消毒纱布包扎创口以防止感染,并固定好。
如果出血不止或创口较大深,应该马上就医。
3. 烧烫伤急救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快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对于小面积浅度烧烫伤,可将受灼区域迅速放入流动自来水中冷却至少10分钟以减轻疼痛并预防发展程度加重。
安慰受灼者,避免自行挠抓或撕开水泡,并使用符合规范的无菌覆盖物覆盖伤口以防感染。
对于较大面积或深度烧伤,要立即呼叫120,并用无菌的干净绷带轻轻包扎患处。
4. 窒息急救窒息是指在食物、异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空气流通受阻而导致的窒息危险。
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窒息急救。
如果有人正在窒息且无法说话、咳嗽或呼吸,应立即施行腹部冲击法。
方法是:站在患者身后,把手放置在胃腹下方,然后用力向上推挤腹部。
这种急救措施有助于迅速将堵塞物从气道中排出。
5. 中毒紧急处理中毒也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
急救技能生活中的应急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意外事件时常发生。
当我们面对紧急情况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技能和应急知识,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应对紧急情况。
一、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通过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的技术。
CPR是在突发性心脏骤停时,为受害者提供的紧急抢救措施。
学会CPR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救助心脏骤停患者,提高其生存率。
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和是否有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胸部的位置是胸骨下的中间位置,按照30:2的比例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专业医务人员的到来。
二、止血技巧在突发的意外情况中,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伤害。
掌握一些止血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流血,避免失血过多。
有效的止血方法包括: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衣物直接用力按压出血点;将伤肢抬高,并用绷带或绑带紧紧包扎;如果伤口上有异物,不要试图拔出,而是用干净的布将其覆盖住,然后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流血过多或停不住,应尽快就医。
三、骨折和骨伤急救骨折和骨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紧急情况之一。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避免进一步损伤。
当遇到疑似骨折的情况时,要及时帮助伤者固定伤处,并避免伤者活动。
可以使用绷带、棉布或其他物品临时固定骨折处,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并避免疼痛加重。
同时,及时就医以得到进一步的治疗。
四、烧伤处理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况,对于轻度和中度烧伤,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来减轻痛苦并加速伤口的康复。
当发生烧伤时,应立即将烧伤部位置于流动的冷水下,将热量迅速带走。
不要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烧伤部位,以免冻伤。
对于较大范围的烧伤,我们不应该试图治疗,而是立即呼叫急救中心或就医。
专业的医务人员将帮助伤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烧伤处理。
五、窒息急救窒息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
急救知识大全及操作方法一、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救情况,及时的心肺复苏术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当遇到心脏骤停时,首先要确保安全,然后迅速呼叫急救人员。
接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为止。
二、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刀伤、烧伤、溺水等。
当遇到这些情况时,首先要冷静下来,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对伤者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比如止血、包扎伤口、清洁烧伤部位等,然后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三、中暑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中暑后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首先要将中暑者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冷毛巾或冰块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同时喝少量盐水或清凉饮料。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四、窒息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当遇到窒息者时,首先要让其弯腰前俯,用力拍其背部,以帮助排出异物。
如果拍背无效,可以进行胸部挤压或人工呼吸,直到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五、烫伤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遇到烫伤者时,首先要将受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冷却,然后用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避免使用脱落的纤维。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六、骨折急救知识及操作方法。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遇到骨折者时,首先要稳定受伤部位,并用绷带或其他物品固定伤处,然后用冰袋冷敷,避免移动受伤部位,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以上就是急救知识大全及操作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并在必要时勇敢地伸出援手,为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生活急救小常识一、触电急救。
随着电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生的触电事故也随之增多。
触电后的人,体内可能会出现心脏、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急救成为关键。
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如果找不到闸门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者砍断电线。
接着,立即将触电者抬到通风处,并揭开其衣扣、裤带,有条件者,可用盐水或凡士林包扎伤处。
万一发生呼吸停止的情况,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二、灼伤急救。
一旦发生灼伤的情况,应立即迅速脱离灼伤源,以免情况加剧;接着尽快剪开灼伤处的衣裤和鞋袜,然后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以降低伤口温度,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灼伤的面积不大,可用一些治疗烫伤的药膏涂抹。
三、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一旦发作,急救就成了关键一步,错失黄金时间就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遇到心脏病突发的状况,可先将硝酸甘油放于患者舌下,并让患者取半坐位。
如若是心脏骤停,应马上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压,或者胸外心脏按摩,直到救护人员到场或送至医院。
四、溺水急救。
夏天是溺水事故较为多发的季节,遇到溺水者,应先将溺水者头朝下地趴在施救者的腿上,并迅速按其背部,让其将肚子中的水吐出,同时清理口中异物,接着持续做人工呼吸,直至救护人员到场。
五、煤气中毒急救。
遇到煤气中毒的情况,应尽快打开窗门,并迅速带着患者离开现场。
六、被猫狗咬伤。
被猫狗咬伤最容易患上的就是狂犬病,因此应第一时间用清水或者肥皂水冲洗伤口,将伤口中的猫狗唾液冲掉。
接着用碘酒或者酒精进行消毒,避免伤口被细菌感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前往医院打狂犬疫苗。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是打了狂犬疫苗就100%不携带狂犬病,因此建议要时刻观察自身状况,做好相关检查。
生活常见急救知识(精选)生活常见急救知识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适用于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
下面是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1. 拨打急救电话:首先,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协助。
2. 判断意识和呼吸:确保环境安全后,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可以轻轻摇动患者,同时喊话以刺激患者是否醒来,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3. 提供胸外按压: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没有呼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将一只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上,另一只手掌放在其上方,用身体重力施加压力,每分钟至少按压100-120次。
按压时要保持双臂伸直,力度要适中。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捏住其鼻孔,用自己的口覆盖住患者的口巴,吹气1~1.5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每进行2次呼吸后继续按压。
5. 持续进行: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有意识或有医疗专业人员接手为止。
二、止血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出血的情况,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止血处理方法:1. 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手帕或衣物直接覆盖伤口,并用手指或手掌施加适度压力止血。
同时可以将伤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2. 冷敷:用冷水或冰块敷在出血伤口上,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但需注意,若伤口较大、深,应立即寻求医疗救治。
3. 绷带止血:如果伤口不适宜直接压迫,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固定在伤口上,保持局部稳定,并向医疗机构求救。
4. 纺锤绕带:对四肢出血,可使用纺锤绕带方法。
从出血处向心脏方向,将绷带固定紧密,以增加压迫。
三、骨折处理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出现断裂线的伤害,在处理骨折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切勿移动患者:如果怀疑患者骨折,请尽量不要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
2. 固定伤处:可使用自制夹板或其他固定物将伤处固定住,以减少移动和进一步受伤的可能。
3. 控制肿胀:若有肿胀,可用冰袋冷敷伤处,有助于减少肿胀。
实用的20条家庭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异物入眼、扭伤、流鼻血、烫伤......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很难避免,如果我们不及时医治或者操作不当的话,很可能会对自身或者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掌握一些急救常识非常必要!一、异物入眼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
急救办法: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
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
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绝对禁止:不能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
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那么务必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亮警报:如果是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必须马上去医院进行诊治;倘若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出现灼烧、水肿或是视力模糊的情况,也需要请医生借助专业仪器来治疗,切不可鲁莽行事。
二、扭伤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
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
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
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
绝对禁止: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亮警报: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三、流鼻血鼻子流血是由于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
急救办法: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约5-15分钟。
如果有条件的话,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
绝对禁止:用力将头向后仰起的姿势会使鼻血流进口中,慌乱中势必还会有一部分血液被吸进肺里,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亮警报:如果鼻血持续流上20分钟仍旧止不住的话,患者应该马上去医院求助于医生。
日常生活必学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2011-04-24 21:53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
由于食物或异物嵌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叩击病人的背部,应在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病人转送医院的同时,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急救。
这里介绍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简单易行,十分有效。
案例1974年,美国一位老人在进晚餐时被鸡块卡在了喉部,生命岌岌可海姆立克急救法危。
因为此时她呼吸困难,不能发声,无法拨打电话呼救。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的邻居一位70岁的老人,刚刚在报纸上读过一篇介绍亨利·海姆立克医生(Henry J·Heimlich)发明的气管异物急救的科普文章。
老人见此情景,马上将学到的技能用到老妇身上。
他用双手从背后将她抱住,一手握拳,向上用力冲击其腹部,鸡块很快地被冲击出气管吐出,老妇憋得青紫的面孔顿显红润。
这是海氏手法被民众掌握,及时现场救护成功的第一例。
?把一位呼吸道梗塞窒息的老人,从濒死中解救回来的报导,使亨利·海默立克医生名声大振,他的急救法为世人瞩目,迅速地被普及,抢救成功的报导似雨后春笋。
一位6岁儿童,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急救方法,他用此法成功地救护了一位与他一起玩耍而发生气管异物堵塞的5岁孩子。
这种急救方法就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背景简介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名称由来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发明推广海姆立克急救法科学工作者的“发现”本已可贵,更可贵的是在于发现后的“发明”。
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4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
随着海氏急救法的普及推广,它已从气管异物的急救扩展到淹溺急救的新领域。
因为溺水时大量的水分、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
那么,在进行心肺复苏(CPR)前的重要步骤“打开气道”的难题,呼吸道梗阻如何处理呢?传统的控水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往往延迟了作CPR的有利时机。
应用海氏手法,则有效地解决这个“打开气道”的难题。
方法是,溺水者取头低脚高位,施行海氏冲击挤压法,可使气管内的水分经口排出,然后立即作CPR。
海姆立克教授对中国普及海氏急救法十分重视、关心。
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逐步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普及海氏急救法很是重要。
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具体应对●受害者站着或坐着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海姆立克急救法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受害者躺倒在地,由于缺氧而不省人事救护者托住受害者背部使之仰卧,两脚左右分开跪于受害者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挤压,反复至咽喉异物疏出。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受害者是1岁以下的婴儿救护者坐在地上,将婴儿仰卧于大腿上或坚固的表面上,或者让婴儿坐在大腿上,面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反映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压。
●受害者溺水后被噎院托扶其背使之脸朝一侧卧躺,救护者两脚分开跪在受害者臀部两侧,双手成掌叠置于受害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里向上推按,可以挤出肺里的进水,使受害者心肺易于复苏。
救护方法常采用站位法。
即病人神志尚清醒能站立,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病人应作配合,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吐出。
病人如陷入昏迷不能站立,则可取仰卧位。
救护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
对幼小儿童的急救方法是,救护人取坐位,让儿童背靠坐在救护人的腿上,然后,救护人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
也可将小儿平放仰卧,救护人用上法挤压。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病人周围无一人在场,则可采用自救法。
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边顶住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挤压,压后随即放松?随着海氏急救法的普及推广,它已从气管异物的急救扩展到淹溺急救的新领域。
因为溺水时大量的水分、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
那么,在进行心肺复苏(CPR)前的重要步骤"打开气道"的难题:呼吸道梗阻如何处理呢?传统的控水处理,往往效果不甚理想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延迟了作CPR 的有利时机。
应用海氏手法,有效地解决这个"打开气道"的难题。
方法是,溺者取头低脚高位,施行海氏冲击挤压法,可使气管内的水分经口排出,然后立即作CPR。
应用效果海氏急救法最普遍应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是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
在我们既往的报导中,常讲到乡村小孩,因气管异物生命奄奄一息,火车在小站破例停车,将孩子送进城里大医院,专家在气管镜帮助下,妙手回春将异物取出,转辗反侧,孩子而得救的故事。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
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
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
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救助效果海氏急救法最普遍应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在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是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
在既往的报导中,常讲到乡村小孩,因气管异物生命奄奄一息,火车在小站破例停车,将孩子送进城里大医院,专家在气管镜帮助下,妙手回春将异物取出,转辗反侧,孩子而得救的故事。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
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
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
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注意事项一、应用于成人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二、应用于婴幼儿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三、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四、用于无意识的病人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五、合并症Heimlich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⑵。
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用此手法。
在使用本法成功抢救患者后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六、喉气管异物窒息的预防当然,重要的还在于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将食物切成细块。
②充分咀嚼。
③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
④不允许儿童将小的玩具放在口中。
有以下情况者,进食时应格外注意①:有假牙者。
②饮酒后进食者。
海氏急救法是CPR的重要发展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重视工作中科学总结和认真思考。
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当时因这种死亡,在美国意外死因排列表上名列第6。
而人们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认为有助于异物的排出,或者采用一种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1974年他作了关于这个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
正象不少科学家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样,医学界开始时对他的理论、方法并不给予热情的支持,甚至认为这种方法未必有用。
他并不气馁,文章报告、奔波呼吁,宣传他的这种急救方法。
他也是幸运的,"科学普及"很快给他带来了实践这种急救方法的机会,并证明这种急救方法的成功。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