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运动。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繁衍。

全球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20世纪以来,全世界哺乳动物中3800多种中已有110种和亚种灭绝,另外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余种植物正濒临灭绝。生态学家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要使其自然恢复至少要一亿年以上。水污染使人类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有17亿以上的人没有适当安全饮用水供应,30多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

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再如1983~1984年埃塞俄比亚因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形成的特大旱灾使得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使得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与此同时,长江由于洞庭湖等大湖泥沙淤积加速,湖体面积和容量正逐年锐减,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目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大堤也逐年升高,古时?quot;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剧在不远的将来又将可能在长江重演。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仅1998年长江洪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人民币,而每年全世界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2.5万亿美元。因此,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局部区域而具有全球性质,来自于生态危机的威胁,已远远超过战争、瘟疫,保护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必须以一定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在整个地球生物圈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中,人类虽在整个生物界中一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并无时无刻不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所谓的"改造"和"征服";另一方面,人类自从诞生之日起又无时无刻不依赖于其他生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它与国家及国际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政治又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政治是人的政治。生态危机既然已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政治就必然与生态危机发生必然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必然延伸到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对全球人类所构成的巨大威胁,此时的全球生态危机就不可能不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及政治行为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态危机的推动下,政治必须谋求一种全新的政治发展观:生态政治发展观。

最新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运动。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

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繁衍。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仅1998年长江洪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人民币,而每年全世界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2.5万亿美元。因此,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

最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word范文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着力点,镇党委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镇纪委根据各级纪委的要求,在分析研判镇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访谈党员干部、开展问卷调查、进村入户走访,着力把脉镇政治生态现状与未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全镇政治生态建设明显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快重塑镇的政治生态,迎来了鼓舞人心的积极变化。 一是违纪违规现象大幅减少,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镇党委、纪委从严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各村(居)、站所党组织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确保“两个责任”能够落地生根,坚决抵制不良现象发生,实现廉政提醒在重要节点和各党组织主要领导干部的两个“全覆盖”。 二是纪律审查力度明显加大,案件数存量持续消减。近三年来,镇党委、纪委坚持有案必查,强势推进反腐力度。立案

数由201X年的5件上升到201X年的X件,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从201X年的X件(次)下降到201X年X月的X件(次),表明纪律震慑在增强、突出问题在减少。全镇共查处人数由2016年的X人,上升到201X年X月的X人,共查处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X个,查处违规案件X个,责任追究X人(次),查处违规金额X余万元。狠杀了一大批政治生态“污染源”。 三是坚持不懈大力纠正“四风”,社会满意度一路走高。坚持弘扬道德高线和坚守纪律底线并重,严纪律、明要求,抓早抓小抓常,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突出在中秋、国庆、元旦等节假日敏感时间节点进行明察暗访,对于正风肃纪、唤醒纪律意识、推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具有明显的成效。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数由201X年的X%逐年上升至201X年的X%,特别是领导干部清廉自律等与政治生态关联度较高的指标,均同比上升,全面从严治党赢得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四是“利剑”威慑得到充分发挥,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们分别接受了省委、市委的巡视巡察,对主要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了大起底、大清查,将X个问题归纳为X个方面。今年我们自己也进行了专项检查,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开展违纪违规问题的集中整治,收到明显效果,受到市委、市纪委高度的肯定。截止,整改完成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X件、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X件,挽回违纪资金X余万元(含个人挂账、奖金补贴等)。今年以来,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带队督查X次,确保问题见底整改清零,以强有力的督查问责推动整改成果落实落地。整改后,已经对X人运用了第一种形态进行谈话处置。

浅谈如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关键是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县正处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和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迫切需要我们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强大合力。应该说,优良的政治生态是**奋起直追、赶先进位的首要环境,是凝聚党心、振奋民心的前提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双措并举,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政治内生态”建设和“政治外部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同步推进。“政治内生态”决定着政治生态的性质和特征,“政治外部生态”影响着政治

生态的面貌。有些地方把政治生态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这将不利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全方位展开,也不利于对政治生态建设绩效进行量化评估。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政治内生态建设的核心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优化政治内生态的核心和根本途径。要加强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重点抓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县委常委会研究制度;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坚持依法办事。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政治外部生态建设的关键 组织部作为党委的重要办事机构,要把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始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县委当好参谋助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牢固树立政治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内讲干事讲团队、外讲形象争先进”,以深化“提升素质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对标先进行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六个要”:

简论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

简论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提出的重要命题,推进生态文明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多重压力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其中的政治建设,也就是如何在推进生态文明过程中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从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生态转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全球环境与生态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策略,从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的实践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生态转型;创新与合作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是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把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制度,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其作用在于调节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规范人们行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1.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必须创新管理手段 全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构建一个全球范围的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框架,必须以“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基点,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互联网诞生引起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使人类迈入了信息时代,物联网和互感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类似人脑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管理地球村事务的格局。随着“智慧的地球”的建设、“云计算”的出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带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互联网、物联网、互感网为人类采集了海量的数据,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就构建起了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数字世界,地球表层将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地球脑”。地球表层也因为有了“地球脑”而“觉醒”,从互联网到互感网的信息范型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手段。 “地球脑”以巨大的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及时迅速有效地把握全球生物圈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把握全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各种信息,只有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把握,才能使全球生态文明维持下去。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撑系统和最初的物质提供者,工业文明越是发达,人类控制、支配、改造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相应地被摧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也就需要对自然环境运行规律进行更本质的把握,辨识自然环境的种种征兆和反应并作出资源报警、生物圈报警、经济环境危机报警和人口报警等,以免遭受工业文明负面作用的摧残。因此说,没有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是脱胎于工业文明的孪生兄弟。 2.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必须实现政府的生态转型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摘要: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 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 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 中与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政治效率,选贤任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选拔机制, 合作参政与互相监督的政治合力,党管军队与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的四大优越性,因而是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制度优势;政治生态;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 生态政治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吸收和借鉴了生态学、 生物学、气象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运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系统在处理人类内部及于自然的关系时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目前出于经济、政治等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生态政治学将会对此产生 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生态政治对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关于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散见于书刊 的著文,对于生态政治的理解也多把生态政治仅仅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 互动关系。而这种生态政治又是以自然生存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 观人为,自然生态环境是目的,而政治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和工具,这 种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已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1.对中国传统政治提出了挑战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和发展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 行逆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政协代表中超过一半的党外人士比例,更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应有的胸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竞争、竞选,而是协商、合作关系,这种政治 制度安排具有既有别于一党制又有别于多党制的独特性。这一制度有利于将民主 党派纳入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轨道,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 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的建设性协商,有利于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 共识、增强合力,是高效的、切实的民主。这一制度安排,使得中国政党之间形 成了一种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监督的平衡互动的共生关系,这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是一致的。 中国军事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军事制度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党指挥枪”。中国 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变的“军魂”,也是中国军事制度最 鲜明的中国特色。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中国被迫将军事制度改革 作为对全球近现代化浪潮挑战的响应之一。然而从李鸿章开始直到蒋介石,几乎 所有的在中国创建现代军队方面的努力,其最终结果都是豢养了一支听命于统兵 者个人的私人军队,拥兵自立为王者层出不穷,军阀割据纷争、民生水深火热的 惨痛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关于军事制度改革的失败教训,选择了 政治治军的路线,历经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重大转折和长期革命战 争的考验,完成了“国民革命军起义部队―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

谈谈优化政治生态问题

谈谈优化政治生态问题 一、什么是政治生态 所谓“政治生态”,指的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问题,是基层执政、廉政、勤政、善政问题。 二、为什么要优化政治生态 优化政治生态的根本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吏治清明、公平正义、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当前,党内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对现代化建设危害最大,对党群关系危害最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危害最大,对政治生态的优化危害最大,也最容易丧失民心。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优化政治生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三、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实际上,当前人们诟病最多的是干部的作风问题。优化政治生态的成效,既可以体现在思想作风上,也可以体现在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工夫;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刹住群众反映强烈、危害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论什么人,不论哪一级组织,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都应受到严肃批评和处理;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 从政治视角或高度来看待与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国一些地区的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严重污染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因而,如何从环境政治的视角科学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的理论意涵,进而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我们理论界的一个义不容辞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是“刚性目标”, 不容任何意义上的政治敷衍或退缩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环境政治?或者说,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为什么是一个比生态环境保护涵盖力更强的理论概念?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是“刚性目标”,就是实质性应对经过近40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累

积起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因而是必须如期完成的“政治任务”。概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呈现为一个同时挑战既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公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未来愿景信心等核心性方面的严肃政治问题,以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必须从自己的执政目标与权力基础的政治高度来高调应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来做了说明。他指出,依然建立在粗放发展模式上的经济产值翻番,必将会带来更大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也将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的大打折扣和不满情绪的上升,那将是一种什么形势?因而,必须明确的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就是尽快做到抑制、减缓和治理依然形势严峻的城乡大气、水域与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尽快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这一“短板”。依此而言,实质性应对生态环境难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政治总目标的关键性支撑元素,不容任何意义上的政治敷衍或退缩。这也就意味着,对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直接检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改善。

纪律教育月党课 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课提纲

纪律教育月党课+ 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 课提纲 同志们: 根据上级关于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部署要求,今天我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题,举办一期专题党课,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勉。这个问题,我们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以及到县(市、区)局检查调研时都反复进行强调,现在与大家再作一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接下来,我想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当前如何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全面回顾我国历史发展中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宝贵经验 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逐步形成了阶级和国家,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个阶段在我国大约出现于“五帝”时代后期。随后,在我国漫长封建社会中,贪污腐败问题始终伴随政治发展始终。历代王朝为维护统治、安定社会,均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以遏制腐败势头蔓延。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太平盛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君圣臣贤、官清吏廉。其中,有些做法对我们新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同样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一)注重思想教育,积极倡导廉政。历代明君贤相,都十分

重视官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被赞誉为“春秋第一人”的郑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说过:“德者,国家之基”;“敬德必胜,失德必败”。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说为政者要坚守正道,树立榜样,才能引领良好的风气。为利于道德教化,开明君主也积极率先垂范,对高层宫员进行反贪倡廉教育。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他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但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多次对太子和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告诫大家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填肚子,肚子饱了,自己也没命了。因此,贞观年间统治阶层一般都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廉自重、勤俭自持,涌现出魏徵、马周、王珪等一批清官,并带动全社会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二)注重法制建设,加强行为约束。纵观中国历史,古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使反腐败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早在尧舜禹时期,司法官皋陶就制定了“昏、墨、贼”三项死刑罪名,其中的“墨”就是指“贪以败官、贪得无厌、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运动。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2020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2020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通过践行廉政准则,优化政治生态学习教育活动,我对规定的篇目进行了认真学习,感受到了反腐关口在不断前移,反腐制度在不断升级。通过学习,我认为《廉政准则》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从政指南。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面对复杂的环境,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其次,努力提高思想素质。通过学习,继续提升人格修养,成为一个道德的人。第三,要提高自身作风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实事实是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要进一步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身方面保持艰苦奋斗本色。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必须强化外部监督尤其是公众的监督,让每个人都成为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工作方面,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廉洁从政,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方面,不打人情分,做到公平公正,在农村垃圾治理等费用方面对群众公开从政。 三要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并把它溶化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自我对照自己

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与廉政准则不相符合的地方,在自己的履职过程中,在自己 的生活中,是否廉政准则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作为一名干部,要珍惜党和人民 的培养、信任,珍惜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不论在八小时之内,还是八 小时之外,不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 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以廉政准则为镜子,时刻对照、检点 自己的工作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 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成为 遵纪守法的模范。 我社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要求,及时召开会议,成立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制定部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提 高对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生态 环境建设年活动中,以建设年活动促进财政各项工作。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如何加强我县供销社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我认为要体现在三个着力解决上:一是要着力解决思想作风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真正把解放思 想体现在分析问题、制定对策上,体现在解决供销社实际问题上,体现在结合实 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全方位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尤其 是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做到相互补台不拆台,积极补位不越位,齐心协 力把工作做好。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和权力观、政绩观教育,不 断增强宗旨意识,时刻规范廉洁从政行为,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要着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时刻引导机关干部长存本领恐慌之忧,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学习乐趣,努力 使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断用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思维来

政治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政治论文 背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正文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

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创新过程中,党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越来越全面,对发展规律和深层次矛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

工作总结: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工作总结: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清风扬正气,发展聚人心。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市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一串串工作数据令人振奋,一项项惠民政策情暖人心……这些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也是全市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结出的硕果。 五年来,在上级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市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桩桩件件可圈可点的务实之举,严明了党纪,正肃了政风,赢得了民心。 一、抓住“牛鼻子”:“两个责任”扛肩上 过去,很多单位负责人存在思想误区,一直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纪委的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其后中央一再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 五年来,委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制发《XX市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目录》,列出52项责任清单,以细化责任带动责任落实,以责任追究促进管党治党,以督查问责确保任务完成,以通报曝光推动问题整改,建立健全了清单定责、强化履责、严格考责的责任落实体系。推行主体责任“签字背书”、述廉述责和民主评议工作,年初层层签订主体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市纪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共有11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市纪委全会上进行述廉述责并接

受现场评议。 二、反腐"零容忍”:600党员受处理 始终保持反腐败髙压态势,市纪委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措施,去存量、遏增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坚持每件必查,对所有问题线索实施“归口管理”;市纪委纪检监察室由2个增加到4个,执纪力量向一线集中;健全反腐败协调机制,与公检法、财政审计部门联合作战;成立4个协作区交叉办案,基层力量有效整合。五年来,共受理信访举报1046件,立案665件,处分608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51人,移送司法机关28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65.31万元。尤其是针对“吸血不多,其害如虎”的“蝇贪蚁害”,集中开展了“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以毫不含糊的批评教育、毫不手软的执纪问责、毫不留情的通报曝光,累计查处贪污惠农资金、违反八项规定、侵吞村居集体资产、吃拿卡要等“微腐败”案件234起,其中123名村(居)干部被立案查处。 破法者,无不从破纪开始。如何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五年来,随着“三转”的逐渐深人,市纪委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方式,从盯“违法”转向盯“违纪”,从盯“大要案”转向盯“苗头性问题”,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五年来,市纪委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共处置问题线索631件,党纪轻处分211人,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创新实行“三色预警”,共对70名党员干部用“蓝、黄、红”三种不同颜色的函询卡进行书面预警;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函询、红脸出汗谈话、诫勉谈话等方式,共处理党员干部230人,其中,按“第一种形态”

政治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观点

政治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观点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描述:目前,西方在政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已较全面且深入,但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发展初期。而中国关于政治生态学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综观国内外关于政治生态学的研究,其基本观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环境生态研究的生态政治学,另一类是关于政治发展研究的政治生态学。 环境生态政治学研究的现象是生态,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政治,相应地需要从政治的高度、用政治方式去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因其研究的落脚点在生态,姑且可以定义为“生态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思考和探究的重点是政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政治体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所寻求的是政治体系、政治发展、社会进步应如何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从而更好地调整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目前,国#l-x寸生态政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中研究“绿色政治运动”以及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民间环保组织和“绿党”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集中在如生态主义、生态自治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等方面的生态政治理论研究。其理论基本沿着生态政治化——政治生态化——生态学与政治学融合的趋势演进。生态政治化理论体系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重在从物质经济生产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政治生态化理论体系则认为,政治本身需要做符合生态的改变,如此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政治理论体系又分为生态主义的政治生态化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化。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具有有限性和“内在价值”则又构成生态主义政治生态化的理论基石。生态主义主张用生态规则和生态智慧重新建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民主,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社会的变革。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有限性上,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它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x,l-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相关理论,指出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主要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本性、社会异化和阶级矛盾。因此,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政治生态学的整体

浅谈政治生态学的整体、有机、主体理论原则 才子城相关才子以此篇毕业论文对政治生态学进行分析如下: 1.整体性原则。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就是科学发展的生态化。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认识事物。揭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强调相互依存和因果联系。政治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生态的眼光协调政治域、社会域、自然域以及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政治生态学以整个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政治与整个政治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是对政治系统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 2.有机性原则。政治生态理论把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其基本理论之一,将政治系统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构成,具有与生命系统相似的生态特征。政治体系及其运动过程是一个由各种政治要素组成的“活”的机体,要从这“活”的机体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出发,来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的变化发展。一方面,政治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信息的流动、交换;另一方面,所有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政治与社会互为资源,社会是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两者相互联动,既对立又统一,都是维护人类生活的有机体。所以,政治须因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适自身的行为与结构,如果政治不能与社会环境沟通适应,将会失去生命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当一个国家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比如像我们中间某一个人的手指受伤了,整个身心作为一个人的有机体,在统一指挥下,对一部分所感受的痛苦,浑身都感觉到了”。柏拉图还指出。“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最像各部分痛痒相关的一个有机体。”柏拉图的这一思想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看做是政治生态学的最初萌芽。 3.主体性原则。生态学中各种生物都分别占据、适应和利用特定的生物环境,这种生物环境就是生态位。在政治体系内部,诸次体系及其要素各有自己相应固定的“生态位”,发挥着独有的主体性功能作用,并且所有主体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交互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中,政治各角色主体功能和职责都是相对固定和明确的,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侵入另外一个功能体系,否则就会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就会导致政治功能紊乱和无序状态。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们认真贯彻《市政治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为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年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

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最新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运动。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

讲话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长效,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当好党员干部表率,推动科学务实发展 同志们: 今天,中共XX县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常委班子,通过了县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作为本届县委的第一次全会,开得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新一届县委常委,对各位委员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新当选的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于年龄、转岗的原因和工作的需要,十二届县委的一些同志不再担任十三届县委的工作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十三届县委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在任期间,为推进XX各项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作出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重要贡献。 从现在开始,推动XX科学务实发展,争入全市发展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十三届县委全体同志的肩上。这既是一种荣誉和使命,更是一种鞭策和压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

珍惜市委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倍加珍惜全县人民对我们的重托和期望,倍加珍惜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尽心尽责、扎实苦干,全面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创XX科学务实发展新局面。 在新一届县委领导集体履新之际,向各位委员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同志们共勉。 第一,宏伟的目标、崭新的征程,要求我们带头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争进全市发展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今后五年我县各项工作的主题,也是我们新一届县委必须肩负的责任。要时刻保持夜不能寐、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当前,XX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作为XX发展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唯有接过接力棒、全力向前冲,才能保持好XX发展的好势头,推动XX的经济发展、城乡面貌、群众生活再上新台阶,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才能无愧于XX46万人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雄心壮志,埋头干事创业,力争在任期内使XX经济有新的更大的跨越,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