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方法及成果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带来的巨大危害。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 高动手及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 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 [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板书] 危害 水土流失 [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转]“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呢?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图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承转]水土流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要想减轻危害,就要先探究它的成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对下游 水土流失 成因 [承转]南宋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探究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 1.实验分工:第1大组—实验探究一 第2大组—实验探究二 第3大组—实验探究三 2.实验步骤: 先明确实验过程,然后按要求操作,操作时注意观察比较,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4〕31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淤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武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将我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划分情况通告如下: 一、重点治理区:主要是自然水土流失较严重、易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我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为长江、汉江、滠水、倒水、举水沿岸,夏家寺、梅店、道观河、少潭河库区,黄陂西北部山区,新洲沙河、孔子河流域,新洲北部低山区,江夏汤逊湖、梁子湖、斧头湖水系,蔡甸后官湖、官莲湖、小?L湖、?p 砂湖、西湖流域,洪山花山、九峰旱区、左岭流域。以上区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主,全面规划,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作好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重点监督区: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我市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为:开发建设项目较集中的城区、乡镇,工业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区,各类开发区,开山采石比较严重的江夏乌龙泉、黄陂石门山、江夏八分山、蔡甸侏儒山等开山采石采矿区。各类工程建设与开发建设活动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监督制度,防止因人为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须按照“谁破坏,谁负责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否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限期治理,并予以处罚。 三、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是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较好的缓坡地、浅山丘陵区及平原湖区。我市重点预防保护区为:北部林区,市境湖泊,马鞍山、青龙山森林公园,龙阳湖、天兴湖、盘龙城、金银湖、南湖等度假区、水源保护区,九真山等生态环境保护区,东湖、磨山、黄鹤楼、古琴台、木兰山、木兰湖等风景名胜旅游区,沉湖等湿地保护区,以及江汉平原农业种植区。以上区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为主,防止乱砍滥伐,保护好植被,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同时做好局部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告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综合防治,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以上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的划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武汉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五月十四日

湖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总结报告

湖北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划分报告 湖北省水利厅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3年12月

1 前言 根据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00年湖北省以鄂政发[2000]47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依法划定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2006年水利部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水土保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公告了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对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010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新《水土保持法》第四条规定了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第十条规定了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水土保持法》要求,在水利部2010年启动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及各省(市、自治区)规划中需完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工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下一级应在上一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水利部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七大流域机构于2013年共同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

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以办水保【2013】188号文下发了复核划分成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水土保持规划项目任务书》的安排,在本次湖北省水土保持规划中复核划定湖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省级),作为湖北省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和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布局的依据,意义重大。

广东省标准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

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 1总则 1.0.1 为提高我省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小区)的规划与建设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地土,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内城镇地区新建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新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群)以及旧区改造可参照执行。 1.0.3 小区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0.7万人~1.5万人)相对应的,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完整的小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1 小区用地规模7ha以上。 1.0.3.2 规划人口符合表1.0.3的规定。 小区规划人口规模表1.0.3 注:①大城市指50万人以上城市,中等城市指20~50万人的城市,小城市指20万人以下城镇。 ②小区规模可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习惯酌情调整。 1.0.4 小区可分为三种类别。 1.0.4.1 Ⅰ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 1.0.4.2 Ⅱ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1.0.4.3 Ⅲ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或其他用地有混合交叉使用的小区。 1.0.5 小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0.5.1 适应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增长的要求,满足居民居住生活条件。

1.0.5.2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环境,使之相互协调。 1.0.5.3 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裁与特点、建筑气候区划、地形地貌、自然景点、民族风格等地方特点,力求各具特色、突出个性。 1.0.5.4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环保、环卫、防灾、绿化及有利管理等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1.0.5.6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空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利于商品化经营和社会化管理。 1.0.5.7 为生产、施工工业化及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1.0.6 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7 小区规划设计应包括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不区各专项规划设计、小区技术经济分析三项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7.1小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包括:用地选择、用地构成、用地平衡、用地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1.0.7.2 小区专项规划设计包括:住宅、公建配套设施、竖向、道路、绿化、市政管线等规划。 1.0.7.3 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小区建设造价估算及相应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2.1 土地利用与规划 2.1.1 小区的用地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2.1.1.1 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要求。 2.1.1.2 为有利生产、工作、方便生活、应尽可能地接近就业工作区,并与邻近小区及城市干道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2.1.1.3具有适合于居住生活建筑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并尽可能布置与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面。 2.1.2 小区土地的综合利用应适应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活动要求,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2.1.2.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的性质、道路交通、绿地状况及其他环境因素。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1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设计意图:研究区域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定位,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做铺垫。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开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每年经陕县的下泄泥沙约90%来自黄土高原,随着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3000余万吨。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流速下降,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历史上造成无数次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图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3.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框架图来展示该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阅读下列实验过程,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 (1)地面坡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3)土质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 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4)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水土流失的成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东北三省行政区划一览表

东北三省各市行政区域一览表 辽宁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辽宁省概况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 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葫芦岛市: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 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农安县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

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八道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宁江区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黑龙江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哈尔滨市松北道里南岗道外平房香坊呼兰阿城双城尚志五常依兰方正宾县巴彦木兰通河延寿 齐齐哈尔市龙沙建华铁锋昂昂溪富拉尔基碾子山梅里斯讷河龙江依安泰来甘南富裕克山克东拜泉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 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 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 大庆市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友好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五营乌马河汤旺河带岭区乌伊岭红星区上甘岭铁力市嘉荫县 佳木斯市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 牡丹江市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立足于对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细化的防治措施,使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措施既要满足本分区的功能需要,又要从总体上符合大石峡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宏观要求。 工程坝址区及库区为高山峡谷区,其他施工场区为低山丘陵及河谷阶地。项目所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表格模板

中国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代码表 区划代码城市名称区划代码城市名称1100北京市4200湖北省 1100北京市市辖区4201湖北省武汉市 1102北京市县4202湖北省黄石市 1200天津市4203湖北省十堰市 1201天津市市辖区4205湖北省宜昌市 1202天津市县4206湖北省襄樊市 1300河北省4207湖北省鄂州市 1301河北省石家庄市4208湖北省荆门市 1302河北省唐山市4209湖北省孝感市 1303河北省秦皇岛市4210湖北省荆州市 1304河北省邯郸市4211湖北省黄冈市 1305河北省邢台市4212湖北省咸宁市 1306河北省保定市4213湖北省随州市 1307河北省张家口市4228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308河北省承德市4290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 1309河北省沧州市4300湖南省 1310河北省廊坊市4301湖南省长沙市 1311河北省衡水市4302湖南省株洲市 1400山西省4303湖南省湘潭市 1401山西省太原市4304湖南省衡阳市 1402山西省大同市4305湖南省邵阳市 1403山西省阳泉市4306湖南省岳阳市 1404山西省长治市4307湖南省常德市 1405山西省晋城市4308湖南省张家界市 1406山西省朔州市4309湖南省益阳市 1407山西省晋中市4310湖南省郴州市 1408山西省运城市4311湖南省永州市 1409山西省忻州市4312湖南省怀化市 1410山西省临汾市4313湖南省娄底市 1411山西省吕梁市433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00内蒙古自治区4400广东省 150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4401广东省广州市 150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4402广东省韶关市 150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4403广东省深圳市 1504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4404广东省珠海市 1505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4405广东省汕头市 1506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4406广东省佛山市 1507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407广东省江门市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按地貌类型、土壤及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等综合分区,共分5个区,17个亚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分区。 一、盆西平原区分3个亚区: 1)温郫亚区(成都平原):包括温江区、新都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 州市、彭州市、蒲江县、邛崃市、大邑县等18个区、市、县。 2)安绵亚区:包括广汉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安县、江油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等9个区、市、县。 3)名眉亚区:包括名山县、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夹江县、峨眉山市、乐山市中区等8个区、市、县。 二、盆地丘陵区分4个亚区: 1)盆北深丘亚区:包括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元坝区、巴中市巴州区、仪陇县、平昌县等6个区、市、县。 2)盆中丘陵亚区:包括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南充市顺庆市、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 县、蓬安县、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 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 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岳池县、武胜县、渠县、广安市广安区等33个区、 市、县。 3)盆南低山丘陵亚区:包括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贡井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盐滩区、富顺县、 荣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 犍为县等17个区、县。 4)盆东平行岭谷亚区:包括邻水县、达县、达州市通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华蓥市、宣汉县等7个区、市、县。 三、盆周山地区分4个亚区: 1)盆周北部山地亚区:包括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平武县、北川县、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等9个区、市、县。 2)盆周南部山地亚区:包括筠连县、珙县、古蔺县、高县、兴文县、叙永县、屏山县、沐川县、合江县、雷波县、马边县等11个县。 3)盆周西部山地亚区:包括洪雅县、雅安市雨城区、荥经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峨边县、乐山市金河口区、乐山市沙湾区等9个区、县。 四、川西南山地河谷区分5个亚区: 1)川西南北部河谷亚区:包括泸定县、汉源县、石棉县、甘洛县等4个县。 2)大凉山亚区:包括越西县、美姑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等7个县。 3)中部河谷亚区:包括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盐边县、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攀枝花市仁和区等8个区、市、县。 4)理东亚区:包括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3个县。 5)盐源盆地亚区:包括盐源县1个县。 五、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分2个亚区: 1)川西北高山、山原峡谷亚区:包括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巴塘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山西省黄河流域地区水土流失及治理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省内属山地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悬殊(最高3058米、最低245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上。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8一13米,部分地区为70一80米。植被覆盖率低,森林占12.7%,草地约占20%。但由于受不良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晋西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占晋西土地总面积东8万平方公里的71%。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岩石裸露,土壤疥薄,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流域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给山西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导致黄河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暴雨,土壤、植被四大因子,在没有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因索造成的水土流失称为正常侵蚀,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加速水土流失的发展,产生非正常侵蚀,恶化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见,自然因素只是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为因素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 (一)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很多,但关系最密切的只有三个: 地形:全省地形以山脉为主体,呈东北向西南方向扩展,北高南低,海拔高差2833米。地形坡度在10o以下的占10%,10一20o的占30%,20一30o的占30%,30一40o的占20%,40o以上的10%。晋西地区坡度在15o以上的达70一80%。坡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肥力越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3一0.8%,全氮含量为0.03一0.075%[2]。 2.土壤:全省土壤从地带性来讲,中、南部为森林草原褐土地带,恒山以北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吕梁山以西是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灰褐土地带。从土壤类型来讲,东部多为棕壤,西部多为灰褐土,其它的大部分地区为粉沙质壤土。粉沙土结构松散,粘聚力差,抗蚀力低,遇水易流失。西部地区由于

中国水土流失分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的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 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 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1999]53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12.29 【实施日期】1999.12.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皖政〔1999〕53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现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即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及防治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 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 (一)区域范围 该区域分为6个片区,控制面积12265平方公里。 1、大别山深山区。包括金寨县西部和南部、霍山县南部及岳西县的西北部,控制面积2084平方公里。 2、黄山风景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及太平湖水源保护区。包括东至县的东部、石台县的中南部、祁门县的大部分地区、黄山区的全部、黟县西北部、旌德县的西部和泾县的南部,控制面积5472平方公里。 3、新安江上游率水流域。包括祁门县的西南部、休宁县的南部、歙县的西南部,控制面积2207平方公里。 4、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歙县的东北角、旌德县的东部、绩溪县的北部和宁国市南部,控制面积1066平方公里。 5、九华山、天柱山风景区。包括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和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控制面积618平方公里。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考点一| 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考向1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2017·苏州模拟)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A.②③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③②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2017·安徽百校三模)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 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 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 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 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考向2水土流失的治理 6.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 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分享]辽宁省行政区划代码

[分享]辽宁省行政区划代码, 辽宁省行政区划代码 序号地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备注 辽宁省 1 210000 沈阳市 2 210100 沈阳市市辖区 3 210101 沈阳市和平区 4 210102 沈阳市沈河区 5 210103 沈阳市大东区 6 210104 沈阳市皇姑区 7 210105 沈阳市铁西区 8 210106 沈阳市苏家屯区 9 210111 沈阳市东陵区 10 210112 沈阳市新城子区 11 210113 沈阳市于洪区 12 210114 沈阳市辽中县 13 210122 沈阳市康平县 14 210123 沈阳市法库县 15 210124 新民市 16 210181 大连市 17 210200 市辖区 18 210201 中山区 19 210202

西岗区 20 210203 沙河口区 21 210204 甘井子区 22 210211 旅顺口区 23 210212 金州区 24 210213 长海县 25 210224 瓦房店市 26 210281 普兰店市 27 210282 庄河市 28 210283 鞍山市 29 210300 市辖区 30 210301 铁东区 31 210302 铁西区 32 210303 立山区 33 210304 千山区 34 210311 台安县 35 210321 岫岩满族自治县 36 210323 海城市 37 210381 抚顺市 38 210400 市辖区 39 210401 新抚区 40 210402 东洲区 41 210403 望花区 42 210404 顺城区 43 210411

抚顺县 44 210421 新宾满族自治县 45 210422 清原满族自治县 46 210423 本溪市 47 210500 市辖区 48 210501 平山区 49 210502 溪湖区 50 210503 明山区 51 210504 南芬区 52 210505 本溪满族自治县 53 210521 桓仁满族自治县 54 210522 丹东市 55 210600 市辖区 56 210601 元宝区 57 210602 振兴区 58 210603 振安区 59 210604 宽甸满族自治县 60 210624 东港市 61 210681 凤城市 62 210682 锦州市 63 210700 市辖区 64 210701 古塔区 65 210702 凌河区 66 210703 太和区 67 210711

辽宁省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IC ICS 35.040 A 24 DB21 辽宁省行政区划代码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1609—2013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编码原则 (1) 4 赋码原则 (1) 5 代码表 (1) 表1 辽宁省各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2) 表2 辽宁省各县(区、县级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3) 表3 沈阳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5) 表4 大连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8) 表5 鞍山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11) 表6 抚顺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13) 表7 本溪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15) 表8 丹东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16) 表9 锦州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18) 表10 营口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0) 表11 阜新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1) 表12 辽阳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3) 表13 盘锦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4) 表14 铁岭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5) 表15 朝阳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代码表 (27) 表16 葫芦岛乡、镇(街道)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30) I

DB21/T1609—2013 II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GB/T10114-2003《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编制的辽宁省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 是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补充。本标准可用于按辽宁省行政区划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域。本标准自发布以来,在统计、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社会保障、信息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DB21/T 1609的本次修订,以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辽宁省人民政府和辽宁省民政厅对全省县以下行政区划变更的批复文件为依据。 DB21/T 1609-XXXX与DB21/T 1609-2008相比,撤销了市辖区汇总码。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一峰李驭鹰杨丽辉刘晓硕王安许佳张尹聪 本标准于2008年4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中国水土流失分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得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就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 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得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得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就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就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得泥沙, 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得危害。 风沙区得建设项目得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得扰动范围(特别就是施工场地与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与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得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就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就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与岗地相间得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就是平原区与草原区,主要就是湿地、草场与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与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得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就是我国重要得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得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得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就是坡耕地得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得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得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得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得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得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得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得建设项目得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得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得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就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与中条山地,就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就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得地区。二就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与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与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就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就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五就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与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六就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就是黄、淮、海

云南省行政区划分表

云南省行政区划分 地区行政区划 昆明市呈贡区、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安宁市、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马龙县、沾益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 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市 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 丽江市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治州 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市、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 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