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尖上的中国_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_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_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_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他们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高楼林立的都市,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

潘银少和黄兰荣是生活在贵州省的壮族,她们居住的下尧村距离省会贵阳有300多公里的山路。刚刚采摘的枝条散发着新鲜的气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叶片,会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发挥神奇的作用。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潘银少和黄兰荣会说普通话,受过中学教育,但从未离开过从江县。这是一种枫树的叶子,来自附近的山上,自然的馈赠,包含着丰富的可能性,当地人总是能够善加利用。

10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壮族聚居的下尧村正在迎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设置的节日---新米节。口感上,水稻常被区分为糯与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现在,潘银少和黄兰荣要把树叶放进沸水中煮上一番,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变成了黑色,现在她们用另一种植物将糯米染成黄色。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艰苦的民族对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天然的品质。这种米饭油脂丰富,结实耐饿,被当地人看做最值得依赖的食物。

离下尧村不远的加车村也种植糯稻,这是一个苗族村寨。王小整今年58岁,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在当地被称为糯娃,这意味着他们是吃糯稻饭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为提高稻谷产量,政府曾经推广过一种高产的籼稻,后来的年轻一代就是吃这种籼稻长大的,但在王小整看来,只有吃糯稻身上的肌肉才是结实的。山上的梯田不适宜机械化的收割,人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摘禾刀,和平原地区相比,在陡峭贫瘠的大山里种水稻需要更多的智慧。顺应着山势,王小整的祖先们完全靠着双手创造了这一切。

上古,糯稻曾是长江流域吴越民族的主食;秦汉时期,北方族群向南方扩张,同时也将糯稻引种在这片区域,但糯稻并不是唯一的收获,水田里还藏着其它的秘密。1000年前,王小整的祖先们就发现水稻田里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鱼和鸭可以帮助糯稻清除虫害,而它们的粪便又能给稻禾提供充足的养分,至今这里的土壤几乎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糯稻品质卓越,但单产仅有水稻的一半,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不足水稻总面积的5%,但大山里的人们仍然播撒着祖传的种子与糯稻相互依存。这些古老的糯稻品种包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今天以及未来的餐桌上将愈加珍贵。

如今在王小整的村寨里,一些年轻人已经脱离种植糯稻的生活,定居在城市。伴随着糯稻种植圈的不断萎缩,传统农耕所维系的集体生活方式也日渐隐退。

新米节的主食准备好了,潘银少和黄兰荣开始制作主菜---腌鱼。贵州从江终年潮湿,为了避免腐败菌大量滋生,大部分的鱼都要腌制保存。当地人相信,辛辣可以帮助他们排出体内的潮湿。木姜子独特的味道和山奈发酵出来的酸,成就了从江壮族独一无二的酸汤鱼。

乡村的盛宴就要开场了,下尧村的炜酒十分有名,取用当地的一种香糯酿制。今天的这坛炜酒是潘银少酿的,已经窖藏了7年。体现群体协作和分享的长街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

大山里的民族在贫瘠的山地,创造了美味的食物,这得益于他们面对高山的智慧,但要想在汪洋大海里有所耕耘和收获却需要具备另外一些超乎寻常的技能。

王德峰是一名新入行的潜水员,他的师傅王书辉虽然也同样年轻,但已有15年的潜水经验。现在是夏季,但这身装束仍然不足以抵御水下的寒冷。今天是王德峰职业生涯的第一天,王书辉将引领他完成这次不寻常的旅程。他们的工作是寻找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这只海参正在静静地沉睡着,但它的夏季休眠计划不得不提前结束了。

獐子岛,黄海北部一个不足15平方公里的岛屿,却因为海域里的物产富甲一方。碧波之下,生存着一个兴旺的群体,被中国人视为海中珍品的海参、鲍鱼、海胆等无脊椎动物占据了其中的多数。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造就了它们非凡的品质,这是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但德峰却无暇顾及,30米的水深对一个初来乍到者会有很多不适。

海参的家族,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6亿年,但迄今为止,除了西班牙人之外,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善于烹饪海参,这个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但书辉师徒采捕的海参并非此地的土著居民。3年前,数以亿计人工培育的海参幼苗被播撒在这片水域,它们和野生同类的成长轨迹完全相同。以相同方式进行海底播种的还有鲍鱼、扇贝、海胆等数种海珍品。

今天,獐子岛2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这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携手合作,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了耕海牧鱼的理想。

海产品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它为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质。海参在中餐里的代表莫过于鲁菜的当家菜---葱烧海参,山东特产的优质大葱是这道菜最重要的辅料。富含蛋白质的海参,炖煮后变成胶状,柔顺香滑,并带有浓郁的葱香。而鲍鱼是当今中国另一种高端海味,它的发迹史要大大晚于海参,算是酒席上的新贵。

海产品丰厚的利润,推动者今天的闯海者。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采捕船被安排在不同的作业区。这片海域,洋流异常活跃。

然而,环境越恶劣回报也越丰厚,在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上,栖息着最鲜的海味---鲍鱼。鲍鱼喜欢藏身于礁石缝隙,这并不是采捕的好位置。鲍鱼是攀岩高手,它们宽大的肉足,吸附力高达200公斤,即使在狂暴的海浪中也能紧贴着岩石,这使采捕异常困难。

书辉师徒在潮涌中劳作,而岸边已经迫不及待地展示着他们的收获。有一种海珍品并不在其中,因为属于它的季节才刚刚到来。45岁的王厚喜,正在准备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入水。他是一名重潜员,铅块、头盔以及铁头鞋,加起来超过50公斤的负重,让他能够深入到水下40米。海胆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但它被列入中国人的食谱仅仅只有30年,这与日本料理在中国的流行有关。海胆最原始,最受欢迎的方法是生食,这缘于它坚硬刺壳中的海胆黄,这种美味只在每年的6到8月份才会出现。完成这次采捕,王厚喜将告别这个职

业,在中国,重潜作业的退休年龄是45岁。

这是属于德峰的舞台,任务繁重,一天之中连续六个小时内,德峰和书辉要上下往返数次。

此时,书辉师徒已经精疲力尽。这是德峰作为潜水员的第一次收获,一些没有发育好的扇贝,抛回大海继续生长。

收获茫茫水域里的物产并非易事,獐子岛人入海探宝,而太湖边的人却更善于静候坐享其成的时机。

10月,西北风来临的月圆之日,河蟹小太悄然爬出水面,出发的日子到了。回到海水繁衍的古老本能,驱使着小太和其他同伴离开江湖寻找返回大海的道路。

小太生活在浙江湖州一片40亩的养殖河塘,7个月前,它和20000多名同伴来到这里时只有纽扣般大小。如今,它们已经膏肥体壮了,几天前小太经历了生命中第19次蜕壳,这是它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蜕壳,这标志着它终于成为一只真正的大闸蟹。

在中国,蟹作为食物已经有4000年了。深谙烹饪之道的中国人在吃蟹上崇尚朴素的方式---清蒸,这是食蟹而不失原味的最佳方法。被中国人推为天下至鲜的美味就在壳中,除非有足够的技巧和耐心,今天的人们很难做到物尽其用。一直以来,蟹都是中国餐桌上极有地位的美食,但与过去时光相比,今天的人极少能够吃到野生河蟹了。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繁衍期,他们成群结队从栖息的支流和湖泊迁移到长江口,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今天野生中华绒螯蟹已经十分罕见。小太是人工繁育的一代,河塘里的水全部引自太湖。小太的食物是湖里的水草和小鱼虾,与吃饲料的同类相比,它拥有更长的生长期和更健壮的体魄。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河塘,小太和同伴之间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身价,这取决于它们的体重。市场上,一只100克的大闸蟹通常能卖到25元,而一只350克的大闸蟹价格却可以高出20倍。小太没有让主人失望,它的体重超过了350克。因为传统的蟹季只有两个月,加之价格昂贵,河蟹的美味只能为少数中国人享受。这种遗憾催生了一道菜的诞生,他们是普通的食材,和螃蟹没有丝毫联系。现在烹饪大师要开始他的魔术了,并不复杂的组合,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与蟹十分类似的味道。在中国,用低廉易得的食材所进行的味觉转化,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烹饪主题,这道菜有一个骄傲的名字---赛螃蟹。

今天的中国,大闸蟹已经成为利益最高的养殖项目之一。自然江河里,一亩水面大约生活着100只野生河蟹,但在同样面积的养殖水域则至少是600只,对于小太和同伴们,这意味着食物短缺和氧气不足。养蟹人需要请一位帮手,从太湖里捞上来的水草投放在养殖的水域,水草是净化水质的高手,同时又是河蟹理想的食物。

河蟹的产地,人们在利用这一食材上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流传百年的靖江蟹黄汤包是其中的经典,复杂考究的用料以蟹黄和蟹肉为主,遵循古制,汤包的褶皱多达32个。蒸汽的热力,将食材的精华融入汤中,包裹着滚烫汁水的面皮其薄如纸,韧度惊人。面皮的秘密,掌握在制作者的手中,这种中国式的绝活不仅考验着厨师,也挑战着食客。

消费大闸蟹的人群集中在城市,上海是其中最大的一张胃口,这和地域有关。上海坐落在长江入海口,这里曾经是野生河蟹繁衍生息的起点。大闸蟹一向不是普通的消费,但对于这项开支,精打细算的上海人却从来没有犹豫过。上海人所代表的江南食客,是中国最挑剔的鉴赏家,他们自觉遵循着螃蟹的时令,即农历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

上海往北50公里是大闸蟹的故乡---崇明岛,古老的地质运动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同时期发育而成的是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富庶的鱼米之乡已有千年历史,今天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这样的城市化进程中,地处长三角北端的江苏兴化水乡仿佛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

盛夏的中午,夏俊台和王元凤把船划进了湖荡,给一种嗜水的高大蔬菜进行浇灌,他们脚下这块样貌独一无二的土地叫垛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要利用有限的土地提供足够的食物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垛田,就是兴化人富有诗意的创造。1000多年前,这里是低洼的沼泽荒滩,为了防涝,人们将淤泥堆叠成高出水面的陆地,洪水留下的沼泽湖泥成就了垛田。各种葱茏的蔬菜中,身形魁梧的芋头是绝对的多数,四面环水的垛田恰好能够满足这个物种最大的嗜好---喝水,但浇水却是个苦差事。老夏落脚的地方十分有限,更何况对面是一人多高的芋头梗叶。戽水瓢是垛田人自创的农具,长长的竹竿,运用得力,可以将瓢中的水泼得又高又远。每天,老夏要给芋头浇四次水,每次浇够一个小时才能保证芋头的需水量。

老夏今年49岁,两个儿子都在城市工作,妻子是他唯一的帮手。芋头生长的旺季,老夏夫妇一整天都要在垛田忙碌,他们的午餐就在田头。湖里都是野生鱼,捞起来用湖水煮煮就是一顿美味的野餐。夏季里,芋头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施肥,肥料同样就地取材,湖泥夹杂着水草就是最好的有机肥,像呵护孩子一样,老夏夫妇精心照顾着他们的芋头。秋天,土地深处的酝酿终于成熟。

芋头,用来食用的部分就是这庞大的球茎。芋头营养丰富,并且极耐储存,2000年来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广泛种植。表皮光滑的龙香芋,敦实可爱,它们是夏俊台的骄傲。垛田的龙香芋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兴化人相信,这缘于垛田独有的水土。在古代,粮食丰歉起伏不定,结实耐饿的芋头是重要的辅助粮食。

芋头收获的季节,湖里的河蟹也肥了。在淮扬菜的食单里,至今保留着乡土气息浓厚的蟹黄汪豆腐。蟹黄入锅后,油香四溢,清淡的豆腐和芋头,因为融合了蟹油也变得油汪汪的,汪豆腐由此得名,但对老夏来说,他更喜欢芋头红烧肉,芋头与肉一起烩熟,肉变得香而不油,芋头则吸饱了肉汁,在兴化,逢年过节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芋头。

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祖居兴华农村的夏俊台可能是家族中最后一位从事农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安然享受这里的一切。天然的垛田,以及他和妻子的家,顺着既有的水土,兴化人对应出了垛田及其丰厚的回报,这种顺应是水乡人的智慧!

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原能够迎来一种作物的成熟,就是一年中最值得庆祝的事了。

8月的清晨,高原的空气还透着阵阵寒意。桑吉起的很早,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家人还在熟睡,桑吉是家里最能干的女人。两天后,正在翻动的青稞谷粒将变成甘甜的美酒,新

的一天在期待中开始。

青藏高原,世界的屋脊。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奔向藏南的谷底,开辟了西藏最富庶的农业区---日喀则。这里的藏族世代种植青稞,并以此为主食。凭借着青稞带来的营养和能量,他们在人迹罕至的高原顽强地生存下来。锅里的水已经被青稞充分吸收,接下来是一道重要工序。青稞过热会使酿出的酒变苦,对于温度,桑吉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

村外人们种植的青稞就要成熟了,青稞是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超强的耐寒性使它能够立足于荒凉的高原,在低气压的高原,彻底煮熟一样东西是不可能的,人们必须先将青稞炒熟再进行加工。糌粑是青稞作为主食的最终形式,青稞粉、酥油茶、大块的酥油以及奶渣是糌粑的最佳搭配。富含热量的食物组合,缘于高原生活的特殊需求,在寒冷的极地,人们需要借助饮食来补充生命的能量。

每一穗青稞的成长都意味重大,望果节在青稞成熟前举行,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转地头是望果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每家都选出了重要的成员参加,桑吉也在其中。世代流传的古老仪式在日喀则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这是人们对自然的恩赐,表达敬畏和感恩的重要时刻。

祭台上,铺满青稞粉的手印被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相信祈祷的声音可以直达天宇。望果节的欢庆持续一周,每家都支起了五彩的帐篷,桑吉的青稞酒终于酿好了。

桑吉酿的青稞酒甘甜清冽,赢得了赞许。

藏地的饮食正如高原上的一切,朴素自然。这种纯朴,在千里之外的大都市也赢得了一席之地,食材仍不失天然,但搭配更为丰富并融入了多样的烹饪手法。对许多内地人来说,高原的一切神秘又令人向往。

忙碌的秋收开始了,高寒的气候使青稞的成熟比中原地带的其他麦类要迟两个多月,收获正值西藏的雨季,无论谁家的青稞熟了邻居们都来帮助,以便在晴朗的日子里尽快完成收割和晾晒。捆扎好的青稞整齐地散放在高原的土地上,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这些离天最近的劳作者恐怕很难想象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人们怎样来感知自然的气息。

张贵春,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这个春季的早上,他并没有像其他的邻居那样去遛鸟或者打太极拳,老北京人的种种爱好被屋顶上的一样事物取代了。5个月后,贵春播撒的种子将为他所在的城市创造一个不小的空中奇迹。

北京,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2000多万人口在此生息。800年间,它成为数个王朝的都城,今天这里是繁华的国际化都市,林立的高楼围绕着古老的紫禁城,也围绕着不同气质的老街小巷。住在胡同的贵春有一个不平凡的理想,拥有一片自己的菜园,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2000万人口的城市,还在不断涌入新的人群,土地已经成为最贵的资源。于是,贵春把他的理想搬上了屋顶。种子在地下静静地沉睡着,屋顶上的鱼池还留有去年冬天的残冰。夏天一到,贵春的屋顶完全换了容装。

当都市中的人们涌向菜场将远道而来的蔬菜带回家,贵春却可以像个自在的农夫,就地取材,自给自足。贵春种的西红柿酸甜清新,正是令人怀念的几十年前的老味道。把菜园搬

上屋顶的贵春对于怎么吃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含苞待放的倭瓜花在他的创意下也成了美食。

尽管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让人最放心的是食材的新鲜和健康。

都市里,成片的屋顶裸露着,而贵春的屋顶上却生机勃勃。

这里是一片理想的栖息地,屋顶菜园从建设它的第一天,贵春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盛夏的正午,烈日炎炎,15厘米厚的土壤存不住任何水分。

眼看植物就要被晒死,贵春决定大胆一试。

夏季,都市被热岛效应所包围,闷热烦躁,而贵春的屋顶菜园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不足100平方米的绿色屋顶,用它的每一个叶片净化着都市的空气,它们是贵春送给这个城市的礼物。今天立秋,贵春要请邻居们吃饺子。

饺子馅,就是贵春菜园里收获的大角瓜。

立秋节气,天气开始转凉,中国的北方人讲究吃饺子,这个习俗在北京叫做“贴秋膘”。荤素搭配的饺子,在老百姓看来是补充能量的理想食物。

每天,夜幕降临,北京数以千计的餐馆流连着各色食客,这里汇聚了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食材,而贵春和他的邻居们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属于自然的美食。

在不同的地域,中国人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来自他们对上天的敬仰和对土地的眷恋。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他们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高楼林立的都市。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 潘银少和黄兰荣是生活在贵州省的壮族,他们居住的下尧村距离省会贵阳有300多公里的山路。刚刚采摘的枝条散发出新鲜的气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叶片会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潘银少和黄兰荣会说普通话,受过中学教育,但从未离开过从江县。 这是一种枫树的叶子,来自附近的山上。 自然的馈赠包含着丰富的可能性。当地人总是能够善加利用。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壮族聚居的下尧村,正在迎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设置的节日---新米节。 口感上,水稻常备区分为糯和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现在,潘银少和黄兰荣要把树叶放到沸水中煮上一番,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变成了黑色。现在,他们用另一种植物将糯米染成黄色。 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艰苦的民族对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天然的品质。这种米饭油脂丰富,结实耐饿,被当地人看做最值得依赖的食物。 离下尧村不远的加车村也种植糯稻,这是一个苗族村寨。王小整今年58岁,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在当地被称为糯娃,这意味着他们是吃糯稻长大的。 上世纪60年代,为提高稻谷产量,政府曾经推广过一种高产的籼稻,后来的年轻一代就是吃这种籼稻长大的。但在王小整看来,只有吃糯稻身上的肌肉才是结实的。 山上的梯田不适合机械化的收割,人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摘禾刀。和平原地区相比,在陡峭贫瘠的大山里种水稻需要更多的智慧。顺应着山势,王小整的祖先们完全靠双手创造了这一切。 上古,糯稻曾是长江流域吴越民族的主食,秦汉时期,北方族群向南方扩张,同时也将糯

《我们的田野》教案

《我们的田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歌中优美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用启发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延音线,并唱准延音线。 3、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美丽的田园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吗? 学生回答:绿草地、树林、小溪、安静的湖泊等。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我们的田野》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 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从强拍上开始的。) 3、演唱歌谱。 教师指导:这种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是从一小节的弱位置上开始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在演唱歌 谱的时候要注意每句开头的演唱方法一一在第一个字之前的一拍吸气。 教师一边用手画拍子,一边说“一、二、吸 _ ”,这样锻炼学生急吸气,把气吸到肚子里,让整句唱得连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4、学习延音线。

教师指导:先让学生数拍子唱出不带延音线的唱法,再加上延音线演唱,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指导学生有延音线的地方要演唱得连贯、饱满,有气息支撑。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延音线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演唱练习。练好以后完整演唱乐谱。 5、欣赏《我们的田野》动画。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的歌词,观看田野的录像,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6、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这基本可以准确地演唱歌词,教师重点指导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连贯,每个乐句开始时要唱齐,教师给手势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7、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带学生完整演唱歌词,注意指导第一段结束的反复记号、第二段歌词“么肥” 、“芦苇”的节奏、第三段歌词“雷一”的节奏、第四段歌词“有浅” 、“色的”的节奏、第四、五段歌词结尾唱法的不同、第五段歌词:“会儿”的节奏。 (1)指导学生在唱歌词时注意弱起小节的唱法,如果学生唱不准,给学生数拍子并指挥学生演唱。 (2)指导第二段歌词的节奏,如:“么肥”、“芦苇”。 (3)指导学生第三段歌词的接组,“雷一样”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 (4)指导学生看反复跳跃记号,看到反复跳跃记号跳到后面的房子并演唱。 (5)指导第四段和第五段歌词结尾的节奏不同。 (6)指导第五段歌词中“会儿”是儿化音,应该连唱。 三、歌曲处理 1、欣赏《田野》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田野的美丽。 2、指导学生演唱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说出田野的美丽,带着这种赞美、美好再次演唱这首歌曲。第二乐句是这首歌曲音高最高的地方,稍稍做一个渐强。第五段最后一句减弱。 3、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说说自己家乡的景象。 四、课堂小结通过演唱歌曲,我们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景色,也使我们好像置身于大自然中,希望我们能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难点: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3、发声练习。 4、节奏练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

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 3、再听磁带。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 (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 (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 (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 (5)完整地唱全曲。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 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 五、总结下课。

音乐设计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教案设计 同协部高燕婷 一、教学内容:唱《我们的田野》,听《美丽的村庄》并律动。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知识目标:认识两种不同的连线,感觉到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技能目标:学生学会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同时学会在《美丽的村庄》的歌声中进行简单的律动。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宽广的旋律,并认识两种不同的连线,在实践中会灵活运用。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配乐诗朗诵 1、师出示图片:在碧绿的田野上,有黄灿灿的油菜花,还有无边的稻田,煞是美丽。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水,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2、师提出问题:多么美的一幅图景,伴着这诗慢慢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把这诗用歌声表达出来,那就更美了!你觉得这样的歌词应该配上欢快的旋律还是配上优美宽广的旋律呢? (二)新授《我们的田野》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理解反复跳跃记号 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田野,听听歌曲的旋律是否真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并且仔细听听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歌词,每段结尾的旋律是否相同。(5段歌词,前三段结尾一样,后两段结尾和前面不一样。) 2、学唱歌曲——轻唱第一段歌词。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大家肯定跃跃欲试了,赶快让我们来唱一下吧!请大家轻轻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3、师对弱起拍进行示范,即在空拍处拍肩。

《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解说词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他们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高原到高楼林立的都市。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 潘银少和黄兰荣是生活在贵州省的壮族,他们居住的下尧村距离省会贵阳有300多公里的山路。刚刚采摘的枝条散发出新鲜的气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叶片会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潘银少和黄兰荣会说普通话,受过中学教育,但从未离开过从江县。 这是一种枫树的叶子,来自附近的山上。 自然的馈赠包含着丰富的可能性。当地人总是能够善加利用。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壮族聚居的下尧村,正在迎

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设置的节日---新米节。 口感上,水稻常备区分为糯和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现在,潘银少和黄兰荣要把树叶放到沸水中煮上一番,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变成了黑色。现在,他们用另一种植物将糯米染成黄色。 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艰苦的民族对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护了食物天然的品质。这种米饭油脂丰富,结实耐饿,被当地人看做最值得依赖的食物。 离下尧村不远的加车村也种植糯稻,这是一个苗族村寨。王小整今年58岁,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在当地被称为糯娃,这意味着他们是吃糯稻长大的。 上世纪60年代,为提高稻谷产量,政府曾经推广过一种高产的籼稻,后来的年轻一代就是吃这种籼稻长大的。但在王小整看来,只有吃糯稻身上的肌肉才是结实的。

小学音乐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教案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我们的田野-歌词

我们的田野 1.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2.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3.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4.森林的背后,有浅蓝色的群山,在那些山里,有野鹿和山羊,人们在勘测,那里埋藏着多少宝藏。 5.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我们的田野 1.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2.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3.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4.森林的背后,有浅蓝色的群山,在那些山里,有野鹿和山羊,人们在勘测,那里埋藏着多少宝藏。 5.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我们的田野 1.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2.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3.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4.森林的背后,有浅蓝色的群山,在那些山里,有野鹿和山羊,人们在勘测,那里埋藏着多少宝藏。 5.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 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 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 师声问好。 2. 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受新课 1. 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5|13 2| 2)第二乐句35|6 6?6|5 3|2-|20 32|

3)第三乐句32|1 7|61 5| 4)最后12|3 3?3|333 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 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 学唱歌曲 1)学生先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六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我们的田野》

六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我们的田野》 上传: 尹才秀更新时间:2013-3-4 15:06:16 教学课题:《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说明: 《我们的田野》创作于五十年代,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曾作为影片《我们的田野》的主题歌.由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易于上口,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此歌于198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1963年调入北京市 作家协会任驻会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作词的儿童歌曲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张文纲,作曲家,广西合浦人。 歌曲结构为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调式为F宫调式,2/4拍子.其节奏平稳宽广,旋律亲切委婉,优美流畅,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尤其是第一,第二乐句起唱时的弱起节奏"0 X"和乐句中的跨小节切分节奏"X | X",使乐曲富于动力,显得新颖独特,增强了歌唱的抒情韵味.此曲的歌词极富诗意,分别从田野,湖水,森林,群山,天空五个侧面抒发了对祖国的赞颂与热爱之情. 歌曲特点:《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以优美柔和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美感;了解 弱起小节的演唱。 2、技能目标:认识弱起知识,并掌握其唱法;通过综合训练,认识前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的联系,以及节奏组合的规律;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四年级音乐上册 《我们的田野》教案 人教课标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我们的田野》教案人教课标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小学音乐 我们的田野 教学设计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歌中优美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用启发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延音线,并唱准延音线。 3.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2学情分析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第三首,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歌曲是一首单乐段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由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独具特色。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使人产生美感。 第一乐句五小节,是从弱起开始,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形成了第二次弱起小节。 第二乐句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后面与第一乐句的节奏不同,还延长了一个小节,为第三小节的弱起做准备。 第三乐句与前两乐句有变化中的统一,是这首歌曲最突出的特点。 3重点难点 1.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美丽的田园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吗? 学生回答:绿草地、树林、小溪、安静的湖泊等。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活动2【活动】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从强拍上开始的。) 3.演唱歌谱。 教师指导:这种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是从一小节的弱位置上开始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在演唱歌谱的时候要注意每句开头的演唱方法──在第一个字之前的一拍吸气。 教师一边用手画拍子,一边说“一、二、吸353”,这样锻炼学生急吸气,把气吸到肚子里,让整句唱得连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4.学习延音线。 教师指导:先让学生数拍子唱出不带延音线的唱法,再加上延音线演唱,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指导学生有延音线的地方要演唱得连贯、饱满,有气息支撑。 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延音线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演唱练习。练好以后完整演唱乐

《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设计 参赛 新 优质文档

《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祖国多美丽》 三、新授歌曲 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来到一片美丽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风景呢? (学生发言回答)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领略田野美丽的风光。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 2、熟悉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第一到五段采用全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3、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段,学生认真细听 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5、学唱歌曲 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再轻轻跟唱。 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 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我们的田野》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我们的田野》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以柔美温柔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美感;了解弱起小节的演唱。 2、技能目标:认识弱起知识,并掌握其唱法;通过综合训练,认识前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的联系,以及节奏组合的规律;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两首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美丽而宏伟的祖国的心爱之情,感受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例外情绪;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心爱祖国的优美心灵和真诚朴实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一、组织教学律动导入 师:同学们,把你的目光投向窗外,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树,草,玉米,土地……… (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田地) 师:非常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那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看一下我们国家其他地方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梯田,小河,大草原,湖泊。。。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填塞了生机,填塞了希望,也将带给人们硕果累累的怡悦,图片中的田野好美,老师这还有一首歌唱田野的歌曲,你们听听。播放《我们的田野》的动画视频 (二)、学唱歌曲: 1、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描绘的风光美不美?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优美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柔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再次展现图片) 老师: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柔美、心情很适意、好像 2、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3 53”;“0 5 12”。突破难点: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3)统统地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5、歌曲的处理: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学生回答:柔美、抒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我们的田野》名师教案

《我们的田野》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能用抒情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唤起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让学生们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调式、节拍、节奏、速度、弱起、休止符等。 3.用抒情的感情、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熟悉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抒情的感情、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能熟悉歌词。 2.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3.能让学生掌握每段所描写的景物。 教材分析; 1.《我们的田野》创作于1953年,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原在儿童组曲《夏天旅行之歌》中的第三曲,是一首深受几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歌词将孩子们眼中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象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曲调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仿佛孩子们站在高坡上由近至远望去,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是从50年代直到现在经常在广播、演唱的优秀少儿歌曲代表作之一。 2.歌曲是一首单乐段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唱了能让人对此歌曲产生幻想感。《我们的田野》旋律优美、流畅,独具特色。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使人产生美感。第一乐句五小节,是从弱起开始,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到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形成了第二次弱起小节。第二乐句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后面与第一乐句的节奏不同,还延长了一个小节,为第三小节的弱起做准备。第三乐句与前两乐句有变化中的统一,是这首歌曲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解放后我们大地田野里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学生回答:让学生观看田野美丽的画面。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我们的田野》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让学生们能跟着歌曲舞动,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从强拍上开始的。) 3.演唱歌谱。 教师指导:这种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是从一小节的弱位置上开始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在演唱歌谱的时候要注意每句开头的演唱方法──在第一个字之前的一拍吸气。教师一边用手画拍子,一边说“一、二、吸353”,这样锻炼学生急吸气,把气吸到肚子里,让整句唱得连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4.学习连音线。 教师指导:先让学生数拍子唱出不带延音线的唱法,再加上延音线演唱,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指导学生有延音线的地方要演唱得连贯、饱满,有气息支撑。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延音线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演唱练习。练好以后完整演唱乐谱。 5.欣赏。 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的歌词,观看田野的录像,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能让学生画出歌曲中描绘的景物。 6.学习歌词。 教师指导: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这基本可以准确地演唱歌词,教师重点指导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连贯,每个乐句开始时要唱齐,教师给手势让学生

《我们的田野》音乐教案

《我们的田野》音乐教案 府谷县第四小学高军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优美。 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 教学难点: 1、唱好“0X XX”的节奏。 2、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美,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美丽的家乡,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课件准备: 1、课题:《我们的田野》。 2、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

3、范唱时的田野风光图片。 4、歌词和旋律,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5、歌曲难点。 6、表现与创作:我们怎样来表现校园的美呢?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些风景图片。 问:这些图片好不好看?美不美?谁能讲讲自己家乡的美丽呢? 2、师:同学们的家乡确实都非常美丽,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 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 1、播放伴奏,老师范唱歌曲。播放图片 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描绘的风光美不美?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教案 新人教版ok

《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美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 教学难点: 1、唱好“0×××”的节奏,学习延音线。 2、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歌词的美让学生想像田野的美丽,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且用自己的歌声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的家乡七台河及校园环境,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教学用具:电子琴、音乐书、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带给你们一份礼物,那就是我最喜欢一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美丽的田野…… 二、新授 1、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思考:歌词是怎样描绘我们的田野?歌曲情绪怎样? 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描绘的风景美不美?谁能说出它的作曲是谁?(学生展示预习情况,说出张文纲简介及代表作品)这首歌曲那么好听,我想为大家演唱一下这首歌,大家欢迎吗? 3、学唱歌曲。 ①师范唱歌曲,说: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②学唱曲谱,生看黑板曲谱,师放歌曲音乐,生边听边用lu学唱曲谱,感受旋律的美。 ③随琴视唱一遍曲谱,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生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3 5 3”;“0 5 1 2”。

解决难点:先将0 唱成“嗯”作铺垫,即0 3 5 3熟悉后,去掉嗯字,按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唱 ④延音线的唱法。 4、完整地视唱曲谱。 5、学唱歌词。 ①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②随伴奏轻声唱歌词一遍,师生接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这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 生:用优美、抒情的情绪轻声演唱。 7、怎样演唱能使歌曲表现力更加丰富? 生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男女生接唱。 8、一起观赏内蒙古风光图片 9、拓展延伸。 根据我们看得内蒙古家乡风光,画一幅画或写一篇日记。 三、结束部分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唱出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中你们也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那么美丽的田野更需要我们去爱护、珍惜,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生活在美丽的田野上。

四年级上册音乐 我们的田野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3.发声练习。 4.节奏练习,强拍上弱起的节奏练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 (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 五、总结下课。 六、教学评价。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预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闻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经演唱便专门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专门优秀的儿童歌曲。 歌词看起来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5+6+6),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

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看起来是流淌的河水,又看起来是连续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点 (4)采纳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专门漂亮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认真观看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呼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轻巧、爽朗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呼唤》。 教学预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轻巧、爽朗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呼唤》。 教材分析 《田野在呼唤》 《田野在呼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亮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受,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轻巧、爽朗、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差不多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进展到主音终止。在这首歌曲

(完整版)四年级我们的田野音乐教案

四年级《我们的田野》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优美。 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 教学难点: 1、唱好“0X XX”的节奏。 2、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我在教学中以“美”为主线,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美,再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美,最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我们美丽的家乡,谱写出自己的心声。 课件准备: 1、课题:《我们的田野》。 2、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 3、范唱时的田野风光图片。 4、歌词和旋律,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5、歌曲难点。 6、表现与创作:我们怎样来表现校园的美呢?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些风景图片。 问:这些图片好不好看?美不美?谁能讲讲自己家乡的美丽呢?

2、师:同学们的家乡确实都非常美丽,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 1、播放伴奏,老师范唱歌曲。播放图片 2、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描绘的风光美不美?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3、学唱曲谱: ①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②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3 5 3”;“0 5 1 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嗯”作铺垫,即:0 3 5 3,熟悉后,去掉“嗯”字,按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唱。嗯mi so mi ③完整地视唱曲谱。 4、学唱歌词: ①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②随伴奏轻声唱歌词2遍。 5、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6、齐唱歌曲。 7、分段演唱:你最想唱哪一段,到相应伴奏的地方自己起立唱。(老师钢琴伴奏) 四、表现歌曲,扩展延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