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食品学教案2

发酵食品学教案2

发酵食品学教案2
发酵食品学教案2

食品科学与专业课程教案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教案

1课程信息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类本科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对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检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各食品类专业学生开设54学时的发酵食品学课程,主要介绍白酒、啤酒、黄酒、果酒及配制酒的酿造原理和方法;酱油、酱品、豆腐乳、豆豉与纳都豆的加工技术和方法;食醋的酿造和酸乳的加工;谷氨酸发酵、柠檬酸发酵及黄原胶发酵。

本课程的主要阐明发酵食品及制品的特点、制造原理和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发酵原理存贮包装、规格发酵所用菌株生物学特性、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要求本科学生掌握发酵食品及制品的特点、制造原理和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规格发酵所用菌株生物学特性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选用教材:程丽娟袁静《发酵食品工艺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顾立众翟玮玮发酵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林祖申酱油及酱类的制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

杨天英发酵调味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课程内容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和成绩评定: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是: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了本门课程的要求;评价的方法和要求是: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实践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注重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考察;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中期考试成绩、实验实习成绩、专业技能操作成绩的比例依次为40%、20%、20%、20%。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引导同学们认识发酵食品,了解什么是发酵食品?发酵食品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明确发酵食品学作为一门食品专业应用学科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

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现代发酵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发酵食品的特点及研究范围。3教学难点

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现代发酵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发酵食品的特点及研究范围。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0.2学时)

食品发酵的历史(0.4学时)

现代发酵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关系。(0.5学时)

发酵食品的特点及研究范围(0.5学时)

食品发酵的发展与前景(0.4学时)

6本章小结

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食品发酵的历史,现代发酵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发酵食品的特点及研究范围;食品发酵的发展与前景。

7思考讨论

(1)什么是发酵?应如何理解发酵和传统酿造术语的含义?

(2)什么是发酵工程?进行产品的发酵时须满足哪些生产条件?

(3)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技术体系?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4)当前生物技术的成就对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有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白酒(4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白酒的分类、酿酒原料、酿造原理、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代表类群和其多样性。

2教学重点

白酒的分类、酿造原理、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3教学难点

白酒的酿造原理、酿造工艺要点及其多样性。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提问复习发酵与发酵工程的定义。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技术体系?它们之间有何关系(0.1)

(2)概述酒的起源、酒文化、白酒分类(0.4学时)

(3)概述常用的酿酒主要原料、辅料、填充料及酿酒用水。(0.5学时)

(4)大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0.5学时)

(5)麸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0.5学时)

(6)小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0.5学时)

(7)液态法白酒和低度白酒0.5

(8)白酒的贮存、勾兑与调配。0.5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白酒的起源、分类、常用的酿酒主要原料、辅料、填充料及酿酒用水、大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麸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小曲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0.5学时、液态法白酒和低度白酒0.5、白酒的贮存、勾兑与调配。

7思考讨论

P59 1;2;3;5;6;7。

第三章啤酒(4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啤酒的分类、酿酒原料、酿造原理、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2教学重点

啤酒的分类、酿造原理、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3教学难点

啤酒的酿造原理、酿造工艺要点及其多样性。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常用的酿造白酒主要原料有哪些?学生讨论以区别白酒的勾兑、调配与勾兑酒。(0.2学时)

(2)概述啤酒的起源、分类、营养价值及饮用。(0.8学时)

(3)啤酒酿造原理。(0.5学时)

(4)麦芽制备。(0.5学时)

(5)啤酒发酵。(1学时)

(6)成品啤酒。(1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啤酒的起源、分类、常用的酿酒主要原料、辅料、填充料及酿酒用水、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要点发酵所用菌种的选育及常用菌种的特性。

7思考讨论

P106 1;2;3;4;5;6;7;11。

第四章黄酒(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黄酒的分类、酿酒原料、酿造原理、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2教学重点

黄酒的分类、发酵类型、糖化发酵剂、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3教学难点

黄酒的酿造原理、酿造工艺要点及其多样性。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提问复习酿造啤酒时添加德酒花是什么物质?有何特性?添加目的何在?(0.1学时)

(2)概述黄酒的起源、分类、营养价值及饮用。(0.3学时)

(3)黄酒发酵的原理。(0.2学时)

(4)糖化发酵剂。(0.2学时)

(5)黄酒酿造工艺、黄酒的澄清、压榨、杀菌和贮存。(0.6学时)

(6)著名黄酒的酿造工艺。(0.6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黄酒的起源、分类、营养价值及饮用;黄酒发酵的原理;糖化发酵剂;黄酒酿造工艺黄酒的澄清、压榨、杀菌和贮存。;著名黄酒的酿造工艺。

7思考讨论

P143 1;2;3;4;5;6;7;8;9

第五章果酒(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果酒的分类、酿酒原料、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常见果酒的生产工艺。

2教学重点

果酒的分类、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及常见果酒的生产工艺。

3教学难点

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及常见果酒的生产工艺。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提问复习米的精米率?它与米的精白度有何关系?什么是酒药?有何作用?其中含有什么微生物(0.1学时)

(2)概述果酒的起源、分类。(0.3学时)

(3)果酒酿造的原料。(0.2学时)

(4)葡萄酒的酿造。(0.8学时)

(5)几种果酒的生产工艺(0.8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果酒的起源、分类及营养价值;果酒酿造的原料;葡萄酒的酿造;学时;几种果酒的生产工艺。

7思考讨论

P168 1;2;3;4;

第六章配置酒(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配置酒的定义及常见的配置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2教学重点

果露酒和鸡尾酒的生产工艺。

3教学难点

过露酒和鸡尾酒的生产工艺。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提问复习果酒可以分为哪几类?干白、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0.1学时)

(2)概述配置酒的定义分类、特点和酒基。(0.3学时)

(3)果露酒、药酒、起泡酒、鸡尾酒、仿洋酒(1.2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配置酒的定义分类、特点和酒基;果露酒、药酒、起泡酒、鸡尾酒、仿洋酒

7思考讨论

P195 1;2;3;4;5;6

第七章酱油(4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酿造酱油所需原料、菌种、酿造工艺,在此基础上了解得贮存与包装、质量规格及几种主要酱油的发酵工艺。

2教学重点

酱油的分类、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3教学难点

酱油的酿造工艺流程及要点。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提问复习配置酒调配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药酒有哪些功能及调配方法?起泡酒是怎样生产的?(0.2学时)

(2)概述酱油的起源、分类。(0.6学时)

(3)酿造酱油的原料。(1.2学时)

(4)酱油的酿造工艺(2.0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酱油的起源、分类及营养价值;酱油酿造的原料及主要生产工艺要点。7思考讨论

P250 1;2;3;4;5

第八章酱品(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酱品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佐餐品之一,它营养丰富,易被人体吸收,种类繁多,同时了解常见酱品的加工工艺。

2教学重点

常见酱品的加工工艺。

3教学难点

常见酱品的加工工艺。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回顾复习酱油的加工工艺要点。(0.2学时)

(2)简单介绍酱品的类型及所需原料。(0.8学时)

(3)重点介绍常见酱品的生产工艺要点。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酱品的类型、原料、生产酱品时常用的菌种及种曲的生产,大豆酱、蚕豆酱、面酱、豆瓣辣酱的加工工艺。

7思考讨论

P266 1;2;3;4

第九章食醋(2学时)

1教学目的

食醋是我国传统的酸性调味品,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酿造食醋所需的原料种类及性质、对原料的处理所需糖化剂的类型制曲工艺、酒母的置备、醋母的置备及食醋的酿制工艺。

2教学重点

食醋的加工工艺。

3教学难点

酒母的置备、醋母的置备及食醋的加工工艺。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回顾复习酱品的加工工艺要点。(0.2学时)

(2)酿造食醋所需的原料种类及性质(0.3学时)

(3)对原料的处理所需糖化剂的类型(0.2学时)

(4)制曲工艺(0.3学时)

(5)酒母的置备、醋母的置备(0.5学时)

(6)食醋的酿制工艺(0.5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酿造食醋所需的原料种类及性质、对原料的处理所需糖化剂的类型制曲工艺、酒母的置备、醋母的置备及食醋的酿制工艺。

7思考讨论

P314 1;2;3;4;5

第十章豆腐乳(4学时)

1教学目的

掌握豆腐乳的分类、原料、辅料、豆腐坯的生产工艺、豆腐乳的发酵、腐乳质量规格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

豆腐乳的发酵。

3教学难点

豆腐乳的发酵。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在食醋的加工工艺。(0.1学时)

(2)豆腐乳的分类(0.2学时)

(3)原料、辅料(0.6学时)

(4)豆腐坯的生产工艺(0.5学时)

(5)豆腐乳的发酵、(2学时)

(6)腐乳质量规格及技术指标(0.6学时)

6本章小结

豆腐乳的分类、原料、辅料、豆腐坯的生产工艺、豆腐乳的发酵、腐乳质量规格及技术指标。

7思考讨论

P340 1;2;3;4;5

第十一章豆豉与纳豆(2学时)

1教学目的

豆豉与纳豆同属大豆产品,它是以大豆为原材料,经过浸泡、蒸煮、培菌制曲,拌料发酵而成,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霉菌型豆豉的生产、细菌型豆豉的生产及纳豆的生产。2教学重点

霉菌型豆豉的生产、细菌型豆豉的生产。

3教学难点

霉菌型豆豉的生产、细菌型豆豉的生产。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豆腐乳的分类及发酵。(0.1学时)

(2)简单介绍豆豉与纳豆。(0.3学时)

(3)霉菌型豆豉的生产(0.8学时)

(4)细菌型豆豉的生产(0.8学时)

6本章小结

霉菌型豆豉的生产、细菌型豆豉的生产及纳豆的生产。

7思考讨论

P347 1;2;3

第十二章谷氨酸发酵与味精生产(2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味精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谷氨酸生产菌株、味精的生产工艺、、谷氨酸的提取与味精制造。

2教学重点

味精的生产工艺、、谷氨酸的提取与味精制造。

3教学难点

味精的生产工艺、、谷氨酸的提取与味精制造。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霉菌型豆豉的生产和细菌型豆豉的生产工艺要点。(0.2学时)

(2)了解味精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0.6学时)

(3)谷氨酸生产菌株(0.4学时)

(4)味精的生产工艺、、谷氨酸的提取与味精制造。(0.8学时)

6本章小结

味精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谷氨酸生产菌株、味精的生产工艺、、谷氨酸的提取与味精制造。

7思考讨论

P382 1;2;3;4;6;8;

第十三章柠檬酸发酵(2学时)

1教学目的

掌握柠檬酸发酵的微生物、发酵机理、发酵过程、柠檬酸的提取、质量标准。

2教学重点

发酵过程、柠檬酸的提取。

3教学难点

发酵机理、发酵过程、柠檬酸的提取。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味精的生产工艺要点。(0.2学时)

(2)柠檬酸发酵的微生物。(0.2学时)

(3)柠檬酸发酵机理和发酵过程(0.4学时)

(4)柠檬酸提取(0.8学时)

(5)质量标准(0.4学时)

6本章小结

柠檬酸发酵的微生物、发酵机理、发酵过程、柠檬酸的提取。

7思考讨论

P407 1;2;3;4;5

第十四章乳酸发酵及乳酸食品(6学时)

1教学目的

掌握乳酸发酵的概念、类型,生产上常用的菌株特性、乳酸菌的代谢、工业上乳酸发酵的生产工艺,酸乳及酸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酸豆腐的加工及酸渍菜的腌渍。

2教学重点

掌握乳酸发酵的概念、类型,生产上常用的菌株特性、乳酸菌的代谢、工业上乳酸发酵的生产工艺,酸乳及酸乳饮料的加工工艺,

3教学难点

乳酸菌的代谢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柠檬酸发酵的微生物、发酵过程、柠檬酸的提取。(0.2学时)

(2)乳酸发酵的概念、类型(0.5学时)

(3)乳酸菌的代谢(0.5学时)

(4)工业上乳酸发酵的生产工艺(2.0学时)

(5)酸乳及酸乳饮料的加工工艺(2.0学时)

(6)酸豆腐的加工及酸渍菜的腌渍(0.8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乳酸发酵的概念、类型,生产上常用的菌株特性、乳酸菌的代谢、工业上乳酸发酵的生产工艺,酸乳及酸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酸豆腐的加工及酸渍菜的腌渍。

7思考讨论

P443 1;2;3;4;5;6

第十五章黄原胶(2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黄原胶、有哪些作用、分子结构及性能、黄原胶的发酵生产、质量标准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

什么是黄原胶、有哪些作用、黄原胶的发酵生产。

3教学难点

分子结构及性能、黄原胶的发酵生产。

4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举例说明,提问、讨论、自学等形式。

5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乳酸发酵的概念、类型,生产上常用的菌株名称、工业上乳酸发酵的生产工艺(0.3学时)

(2)简单介绍黄原胶及其作用(0.3学时)

(3)黄原胶分子结构及性能(0.5学时)

(4)黄原胶的发酵生产(0.5学时)

(5)黄原胶质量标准及其应用(0.4学时)

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学习了黄原胶的作用、分子结构及性能、黄原胶的发酵生产。

7思考讨论

P452 1;2;3;4;5

2021年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试题01教学提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试题01 2008-12-16 00:24 一:填空题 1、食品按照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分为低温包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渍食品、烟熏食品和辐照食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食品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作为商品的食品需符合以下六项要求:卫生和安全性、营养和易消化性、外观、风味、方便性、储运耐藏性。其中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营养和易消化性。 3、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4、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的控制、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 5、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有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6、在食品的加工与储藏中,与食品变质有关的主要酶类有氧化酶类、脂酶和果胶酶。 7、目前已知参与酶促褐变的氧化酶主要是酚酶或多酚氧化酶,底物是食品中的一些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单宁物质。 8、葡萄糖、果糖等还原性糖与氨基酸引起的褐变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为羰氨反应。 9、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既诱发期、增值期和终止期,三者之间并无明显分界线。 10、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等原理。 11、食品加工过程中热杀菌的方法主要有巴氏杀菌法、常压杀菌法、高压杀菌法。 12、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13、根据辐射剂量及目的的不同,食品辐照有三种类型,即辐照阿氏杀菌、辐照巴氏杀菌、辐照耐贮杀菌。 14、在食品的加工与包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种褐变反应,它们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15、针对酶促褐变引起的食品败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亦即钝化酶活性和减少氧气的供应。 16、食品加工中酶活性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处理、控制PH值、控制水分活度。 17、在食品烫漂过程中,一般以过氧化物酶(酶)是否失活作为食品中酶活性钝化的指标酶。 18、在食品加热过程中,通常用来钝化酶的方法有热水烫漂或蒸汽热烫等处理。 19、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20、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耐受程度,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三种类型。 21、在食品的冷却与冷藏过程中,冷却速度及其最终冷却温度是抑制食品本身生化变化和微生物繁殖活动的决定因素。 22、在食品的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水分活度的概念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为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对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在Aw<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对酶: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对其它反应:①Aw下降时,以水为介质的反应难以发生②Aw下降时,离子型反应的速率减小③Aw 下降时,水参加的反应速率下降④Aw下降时,水影响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中底物的输送。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种类、水分存在的量、含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原因:1.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分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2.食品不规则形状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要不同的蒸汽压 (要抽出需要P内>P外,要填满即吸着时需P外>P内)。 3.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 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干制是指食品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后进行脱水的过程。在干燥时存在两个过程: 食品中水分子从内部迁移到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内部转移),当水分子到达表面,根据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蒸汽压差,水分子就立即转移到空气中(外部转移)——水分质量转移;热空气中的热量从空气传到食品表面,由表面再传到食品内部——热量传递。干燥是食品水分质量转移和热量传递的模型。 简述干制过程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如何控制干燥过程来缩短干燥时间? (1)温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在恒速期干燥速度加快,在降速期也会增加(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对降速期没有影响(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越快;对降速期无影响。(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大气压力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但是,若干制由内部水分转移限制,则真空干燥对降率期的干燥速率影响不大。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温度: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受热导致产生更高的汽化速率;对于一定水分含量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教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与 综合利用教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教学方案 李玉环 一、课程简介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是食品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学周数是11周,每周6节课,其中有2节实验课,理论课共44学时,实验课22学时,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水产食品的加工方法、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海洋新型食品的综合开发以及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水产品加工的企业,水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海洋生物制药单位直接顶岗。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水产食品学 1、掌握水产冷冻食品的原理、生产技术及设备。 2、掌握常见水产品加工工艺。 3、了解水产冷冻食品的质量保持。 4、掌握水产干制品加工及保藏原理、干制加工方法、加工技术及保藏与劣变。 5、掌握水产腌制品加工原理、方法、腌制过程的质量变化及主要腌熏制品的加工工艺。 6、掌握罐头食品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

7、掌握海藻食品的加工工艺。 水产品综合利用 1、掌握鱼糜的凝胶形成。 2、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技术及冷冻鱼糜的品质。 3、掌握鱼糜制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主要品种及其生产工艺。 4、了解鱼糜制品的辅料及添加剂。 5、掌握鱼糜制品的质量评定。 6、掌握水产模拟食品的生产。 7、掌握水产调味料的生产原理、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 8、掌握几种海洋性功能食品的种类、提取与精制。 9、了解海洋性功能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开发。 海藻工业 1、了解褐藻工业概况 2、掌握海带的综合利用,掌握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的生产原理、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 3、了解褐藻胶、甘露醇的应用。 4、了解红藻工业概况。 5、掌握琼胶的生产原理。 6、掌握不同红藻原料生产琼胶的工艺、技术参数。

食品工艺学作业

附表6:考试试卷模板 生命科学学院、系2014/2015学年(2)学期试卷 《食品工艺学》试卷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2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共26分,每空0.5分) 1.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 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2.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加工或制造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 3.在速冻食品中,蔬菜类一般不采用自然解冻,而是将解冻和烹煮同时进行。 4.在速冻食品中,果蔬组织会积累羰基化合物和乙醇等,会发生酶促褐变的色泽变化。 5.在果脯蜜饯加工中,由于划皮太深,划纹相互交错,成熟度太高等,煮制后易产生煮烂现象,“吃糖”不足易产生皱缩现象。 6.在肉中,决定持水性的重要因素是凝胶结构和蛋白质所带静电荷的数量。 7.肉的成熟有僵直前期,僵直期和解僵期三个阶段。 8.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食品的安全性、食品的营养性、感官的嗜好特性。 9.在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主要是乳酸发酵、其次是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极 其轻微。 10.果蔬干制过程中,水分的蒸发主要是依赖两种作用,即水分扩散和渗透作用。 11.山梨酸抑制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细胞内脱氢酶系统活性,并与酶系统中的巯基 结合,使多种酶失活。 12.肉的持水性最低的pH是等电点。 13.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

14.常用于干制品的速化复水处理的方法有压片法、刺孔法、刺孔压片法。 15.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16.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 17.肉类的腐败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腐败、脂肪的腐败、糖的发酵几种作用。 18.肉类在加热过程中色泽的变化原因主要有色素蛋白质的变化、焦糖化作用、美拉德反应等。 19.腌制是用食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及其他辅料对原料肉进行处理的工艺。 20.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两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21.我国GB2760-1996规定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有14种,主要有BHA、BHT、没食子酸酯和异抗坏血酸钠。 22.速冻蔬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止变色的措施有:_降低pH值_、添加抗氧化 剂_、亚硫酸盐处理。 二、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栏中,共20分,每题1分) 1.在奶粉生产中,一般选用D法干燥,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A.滚筒干燥 B.真空干燥 C.空气对流干燥 D.喷雾干燥 2.肌肉组织中,营养价值最高的是A组织。 A.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 C.淋巴组织 D.骨骼组织 3.在鱼见类中,形成肌肉鲜味的原因是含有D。 A.丙氨酸 B.氧化三甲胺 C.甜菜碱 D.肌苷酸 4.B干燥方法,使食品具有轻微膨化。 A.滚筒干燥 B.真空干燥 C.冷冻升华干燥 D.空气对流干燥 5.在果脯蜜饯加工中,蔗糖含量过高而转化糖不足,会引起A现象。 A.返砂 B.流汤 C.煮烂 D.皱缩 6.形成肌肉甜味的原因B A.亮氨酸 B.甘氨酸 C.苏氨酸 D.谷氨酸 7.下列食品在冻藏的过程中最容易冻结的食品是A A.猪肉 B.牛肉 C.鸡肉 D.鱼肉

食品工艺学在线作业2

食品工艺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30 14:38:48 一、单选题 1. (5分)肉冷冻时,根据冻结的速度和时间分为快速冻结和慢速冻结。以单位时间内肉的冻结厚度,即结冰前沿(-5℃)向中心延伸的距离区分,则速冻是指:_______。 ? A. 8Cm/h ? B. 1Cm/h ? C. 3Cm/h ? D. 5Cm/h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检验低温巴氏杀菌是否彻底,通常采用_______试验。 ? A. 磷酸酶 ? B. 过氧化物酶 ? C. 解脂酶 ? D. 蛋白酶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3.

(5分)肉基质蛋白质为结缔组织蛋白质,是构成肌纤维膜、肌束膜、肌膜、腱的主要成分。其中_______在加水加热70-100℃时可变成明胶。 ? A. 网状蛋白 ? B. 胶原蛋白 ? C. 肌动球蛋白 ? D. 弹性蛋白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面粉的国家标准中规定面粉的水分为_______。 ? A. 10±0.5% ? B. 8±0.5% ? C. 16±0.5% ? D. 13±0.5%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5分)面包在烘焙后生成特有的焙烤色泽和特殊香气,是利用了_______原理。 ? A. 酶促反应 ? B. 焦糖化反应 ? C. 蛋白质分解反应

? D. 美拉德反应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酪蛋白是典型的含_______蛋白质,白色、无味,属于两性电解质。 ? A. 钙 ? B. 钠 ? C. 磷 ? D. 铁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发酵损失是指面团经过发酵后,由于酵母分解糖分为二氧化碳、酒精等挥发成分所造成的面团重量的损失,一般为:_______。 ? A. 1%-2% ? B. 2%-2.5% ? C. 3% ? D. 0.5%-1% 得分: 5 知识点:食品工艺学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8.

发酵食品的制作

8.1.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与发酵有关的知识。课本首先以学生常见的食品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课本介绍了“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通过大家谈的内容,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回忆,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认识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的代谢特点。再通过“知识链”的步骤介绍了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而“实际用”则对发酵食品制作的历史和进展作了简单的概述。 对于发酵食品的概念,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如日常生活中的馒头、啤酒、面酱、酸奶、泡菜等等。但是,具体到发酵食品的制作方面,学生的认识不会那么深刻,也许学生知道蒸馒头的方法,但是,对于发酵的原理还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对于美味的酸奶、泡菜等的制作技术,学生更是非常感兴趣。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充满兴趣,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发酵的原理。 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 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 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牛奶。 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重难点突破 1.在课堂上由挂图和实物演示由鲜奶制作酸奶的过程。 2.每一步操作设计一个相应注意事项的问题,让大家思考。 3.同学们自己体验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4.即学即练,涉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准备 白酒、牛奶、酸奶、面包、酱油、醋、小麦模型、三脚架、烧杯、烧瓶、三角架、酒精灯、水槽、冷水、白糖、温度计、塑料薄膜、皮筋。 课时准备 一课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本课程设计安排焙烤加工、果蔬加工、肉品加工、乳品加工、产品创新及推广五个模块,共计100学时,其中每个模块均包括知识培训项目和常见的产品加工项目。按照每个项目的工作复杂程序进行序化排列,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从原辅料的认知、判别到产品的设计、加工、应用,再到产品的开发设计,其职业能力不断在项目实施中得到提升;教师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每个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由指导到辅导,由辅导到评价,完成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变。课程学习结束,学生进入企业岗位顶岗,进一步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见图1)

腌腊制品加工 6 西式灌肠制品加工 6 04 乳制品加工模 块 知识培训 4 液态乳加工 4 酸乳加工 4 冰激淋加工 4 05 产品创新及推 广模块 红肠加工 6 果蔬罐头加工 6 调理食品加工 6 月饼加工 4 学时合计 100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上,按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进行重组,使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前呼后应,兼顾了宽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深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技能为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将每个能力模块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指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实际的项目,将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的串接。(见图2) 2.教学方法上,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为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现果蔬加工工作过程,采用课堂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实景训练法、仿真法等多种方法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见图3) 图2 课程内容重组示意图

3.教学手段上,体现“理 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为实践 服务”的思想,运用虚拟现实 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 优势,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推 行现场教学、实操训练等教室、 实训室合一模式。 4.考核方式上,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项目实行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了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达到“以考核促学习”的效果,避免为考核而考核。 二、教学方法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同的生源情况,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围绕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灵活采用角色扮演、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座谈总结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创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始终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利用仿真的工作环境设计情景,激励、引导学生完成各个教学项目,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通过网络答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实习条件,整个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通过真实的产品加工达到了毕业后的零适应期。 1.组建模拟食品公司,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组建模拟食品公司,学生、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是公司员工,同时又轮换担任一个职务,如公司总经理、生产技术部经理、质检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等,赋予了学生一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全员参与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上课前,由学生自主筹建食品公司,随之进入项目立项、实施阶段。具体过程为:由学生自己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产品工艺,制定实施方案,由全公司集中进行立项论证、分析质疑,项目方案修订完善的公司进入产品加工阶段,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设备器材的准备、生产全过程的组织实施等,加工出的产品会同各公司代表、公司顾问等进行产品评价打分,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产品由该公司组织“销售”。与此同时,各公司进行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在全班举办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营造仿真职业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团队中各负其责,责任心增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锻炼了查获信息、组织协调、文字处理、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产品创新及推销等能力。 2.以任务工单为媒介,采取目标任务引导教学法 通过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行为,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有利于 图3 课程教学流程图 学生

食品工艺学作业

附表6 :考试试卷模板 生命科学学院、系2014/2015 学年(2 )学期试卷 《食品工艺学》试卷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2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共26分,每空0.5分) 1.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 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2?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加工或制造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3?在速冻食品中,蔬菜类一般不采用自然解冻,而是将解冻和烹煮同时进行。4?在速冻食品中,果蔬组织会积累羰基化合物和乙醇等,会发生酶促褐变的色泽变化。 5?在果脯蜜饯加工中,由于划皮太深,划纹相互交错,成熟度太高等,煮制后易产生煮烂现象,“吃糖”不足易产生皱缩现象。 6?在肉中,决定持水性的重要因素是凝胶结构和蛋白质所带静电荷的数量。 7.肉的成熟有僵直前期,僵直期和解僵期三个阶段。 8?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食品的安全性、食品的营养性、感官—

的嗜好特性。 9?在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主要是乳酸发酵、其次是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极其轻微。 10. 果蔬干制过程中,水分的蒸发主要是依赖两种作用,即水分扩散和渗透作用。 11. 山梨酸抑制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细胞内脱氢酶系统活性,并与酶系统中的巯基 _ 结 合,使多种酶失活。 12. 肉的持水性最低的pH是等电点。 13. 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 14. 常用于干制品的速化复水处理的方法有压片法、刺孔法、刺孔压片法。 15. 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16. 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 17. 肉类的腐败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腐败、脂肪的腐败、糖的发酵几种作用。 18. 肉类在加热过程中色泽的变化原因主要有色素蛋白质的变化、焦糖化作用、 美拉德反应等。 19. 腌制是用食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及其他辅料对原料肉进行处理的工艺。 20. 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两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21. 我国GB2760 —1996规定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有14种,主要有BHA、BHT、没食子酸酯和异抗坏血酸钠。 22. 速冻蔬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止变色的措施有:降低pH值、添加抗氧化 剂_、亚硫酸盐处理。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轻化工程081 姓名:王奇 学号:20083906 指导老师:黎冬明、闵嗣璠、徐明生 实习单位: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2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实习目的要求 (3) 三、实习地点 (3) 四、实习内容 (6) 五、实习总结 (9)

一、前言 1.1 定义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1.2 食品加工的概念 增加热能并升高温度去除热能或降低温度去除水分或降低水分含量 1.3 食品加工的目的 1、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 2、增加多样性; 3、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 4、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实际,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习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接触实际,了解食品化工工艺上下游技术。 2.了解食品化工工艺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3.理论联系实践,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并加以巩固 和深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虚心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树立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 5.通过参观、听课和实践活动,了解食品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 和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三、实习地点: 3.1 江西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 3.1.1 公司简介: 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江西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煌上煌集团系列烤卤产品已形成5大系列(烧烤、卤制、凉拌、清蒸、炒炸)100多个品种,“皇禽”酱鸭被中国食品协会誉为“全国第一家独特酱鸭产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金奖”等20多项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大奖。“皇禽”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3.1.2 分支机构: 集团公司在着力发展主业的同时,不断地朝着多元化产业迈进,先后成立了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皇禽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煌上煌农牧产业发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表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了营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面点制作、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训,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质量控制,逐步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知识储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食品的分类方法,掌握新食品的类型; 1.2掌握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3了解食品加工新技术。 2.能力目标 2.1能够完成罐头食品制作; 2.2能够完成西瓜汁饮料制作; 2.3能够完成凝固型酸乳制作; 2.4能够完成牛肉干的制作; 2.5能够完成典型食品的加工。 3.素质目标 3.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3.2培养学生具备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营养学基础专业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面点制作、膳食制作、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章食品加工技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同步备课教学案

第9课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48、P51内容,了解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2.结合教材P49~50内容,学会利用果汁发酵制作酒和醋。 [重难点击] 1.简述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2.学会利用果汁发酵制作酒和醋。 一、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要用到酵母菌,酿造果醋需要醋酸菌。 1.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酵母菌。 ①菌种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②生物类型:单细胞真核生物。 ③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④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⑤分布场所:分布广泛,尤其种植水果类的土壤中。 (2)发酵原理 (3)发酵所需条件 ①环境条件:缺氧、pH呈酸性。 ②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 ℃。 2.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醋酸菌。 ①菌种来源:人工接种醋酸菌。 ②生物类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③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 ④繁殖方式:二分裂。 (2)发酵原理 ①氧气、糖源充足: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②氧气充足、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如下: CH 3CH 2OH ――→乙醇脱氢酶CH 3CHO ――→乙醛脱氢酶CH 3COOH 。 (3)发酵所需条件 ①环境条件:氧气充足。 ②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 ℃。 3.传统的醋酸发酵常利用固体自然发酵,现代工艺多采用人工接种、液体深层发酵,但要保证充足的通气。 1.发酵菌种 观察下面酵母菌与醋酸菌结构模式图,比较回答: (1)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细胞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醋 酸菌没有。 (2)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主要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哪种? 答案 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醋酸菌主要进行二分裂。 (3)酵母菌和醋酸菌发酵场所有何不同? 答案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醋酸菌 是原核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全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进行。 2.发酵原理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为什么? 答案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3)为什么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会有酸味,而且表面常有一层菌膜? 答案 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可以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所以果酒搁置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化学化工学院食品111 19xx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1.什么叫面筋,它是怎样形成的?面筋含量的多少和性能对不同焙烤食品的品质有什么影响(针对面包、饼干分别阐述)。 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的形成: 将小麦面粉加水调和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或溶解于水中,将调制好的面团用水冲洗,洗去淀粉及水溶性的成分后,剩下的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就是湿面筋。 制作面包要求选用含面筋高、弹性和延伸性都好的面粉。高筋面粉因蛋白质含量高、伸展性佳,使得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气体的保存性好,使得面包体积好同时也因高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使得面包经焙烤后表皮具有良好的色泽;面筋含量高的面团,所做出的面包韧性大,表皮结构好,面包组织好,内部颜色洁白、有丝状光泽,且面包具有麦香味,口感较佳。而用低筋面粉做出来的面包因蛋白质含量低且性质软,使得面包体积小,表皮色泽不佳,表皮薄、软且凹凸不平,易形成鱼鳞般;低筋面粉伸展性与弹性不佳,造成面包组织粗糙颗粒分布不均匀,口感不好,不但不具香味,而且无弹性、黏牙。 制作饼干则要求弹性、韧性、延伸性都不高,但可塑性良好的面粉,一般选用低筋面粉。 (1)韧性饼干一般采用中筋小麦粉制作,其面筋弹性中等,延伸性好,面筋含量较低,可使得制作出来的韧性饼干表面较光洁,香味淡雅,口感较硬且松脆,饼干的横断面层次较清晰; (2)酥性饼干在生产时的面团是半软性面团,面团弹性小塑性较大,饼干块形厚实而表面无针孔,形态不收缩变形,口感酥松;

(3)苏打饼干选用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高或中等,面筋为宜,弹性强或适中,由于含糖量较少,呈乳白色略带微黄色泽,口感松脆; (4)半发酵饼干既有发酵饼干的性质,又有韧性饼干的脆性特点,选用饼干专用小麦粉或优质精制小麦粉,弹性中等,延伸性25-28cm,如果面筋筋力过强,易造成饼干僵硬,易变形;面筋筋力过小,面团发酵时持气能力较差,成型时易断片,产品易破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2.什么是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糖的反水化作用: 高浓度的糖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和很强的吸水能力,在和面过程中,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阻止蛋白质水化形成面筋,这就是糖的反水化作用。 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的影响: 在酥性饼干盒糕点制作时使用大量的糖,利用糖的反水化作用使得蛋白质胶粒外部浓度增加,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降低了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从而限制面筋的发展,以降低面团的弹性,增加可塑性,保证产品的疏松度,防止产品变形。在面包面团的调制中,大量的糖同样也会妨碍面筋的形成,降低面团的弹性,同时还会降低面团吸水量。 3.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1)起酥作用: 油脂用于焙烤中使产品酥松柔软或产生层次,结构脆弱易碎,因而松软可口,咀嚼方便,入口易化。 (2)充气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