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教起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三教共同教祖-亚伯拉罕与其一神崇拜教的诞生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虽已离开人世间四千多年了,却从未消失;他的存在超越宗教、种族,曾经或是正在争斗不止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将他尊为教祖,而这三个宗教拥有达三十亿的信徒;他在犹太教与基督教经典中先叫亚伯兰,后遵神旨改为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他叫易卜拉欣;他与他的长子在麦加修建的一间小屋成了全世界伊斯兰教徒顶礼膜拜的克尔白神庙,他在耶路撒冷的遗迹是中东心灵地震的震心,为冲突双方所竭力争夺;我们在谈到三教起源时不得不提到这个人,他---就是古希伯人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据说出生于公元前两千年的乌尔城,乌尔城位于现在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始建于公元前五千年。当时乌尔城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都会,是幼发拉底河畔的港口城市,当时非常靠近波斯湾,但经过几千年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冲积,海岸线向前推进了150公里,再加上连年动乱与过度开发城市逐渐衰败,遗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被发掘。亚伯拉罕在此渡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从他拥有相当文化而当时乌尔城居民很少识字的情况来看,他是在祭司或官员家里接受的教育,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曾受过苏美尔人文化的熏陶,《吉加美士史诗》中有关大洪水、伊甸园、偷吃不死草的蛇的记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他传给了他的后人,并最终反映在《圣经》里,史诗里的神仙老祖应是诺亚的最初原型。乌尔城当时流行多神崇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私人神祗,亚伯拉罕很可能曾信奉过当时乌尔城的主神---月神。

亚伯拉罕成年后与撒莱成婚,这对夫妇可算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妇之一了,据<圣经>的记载他们都活过了120岁,这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亚伯拉罕与撒莱是那段时期所有希伯来人部落领袖与领袖夫人的统称,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两个人,而是不同的几代希伯来人部落领袖夫妇。他们婚后一段时间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带着家人远离乌尔城开始了新的游牧生活,随行的有亚伯拉罕夫妇、亚伯拉罕兄弟哈兰的儿子罗得等人。《圣经》里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离开故乡,但犹太人的一个故事说是当地的国王在观测星象时预测到有人将起来反抗他尊崇的宗教信仰,于是就开始迫害他认为可疑的人,导致亚伯拉罕一行人离开了乌尔城。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在两河源头的哈兰。哈兰位于两河起源的亚述地区,即现在土耳其南部的拜得赫河畔,离叙利亚边境不远。当时那里是草原地带,十分适于身为游牧部落塞姆人一支的亚伯拉罕家族,亚伯拉罕大概就是在哈兰接过了家族管理权的,也可以说是当上了希伯莱人部落的领袖。

虽说《旧约·创世纪》第11章第31节记载希伯来人原居于乌尔城,后来迁至哈兰,可关于亚伯拉罕的出生地也就是希伯来人的起源地还有不同的说法。美国圣经考古学者埃温斯·赖特考证说希腊文《七十士本》中根本没有提到乌尔之名称,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通俗拉丁本》旧约中之乌尔并非文字上的错误,而是后加的,故初步可以认定希伯来人的祖居地为哈兰,《旧约·申命记》第26章第5节就说明了其祖居地为哈兰。另外在哈兰附近还有一个叫山力乌尔法的小城,这里以前就称为乌尔法,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才是亚伯拉罕的出生地。山力乌尔法充满了有关亚伯拉罕的传说,有的说他出生在城南一个岩石下的山洞,他出生一天就有一个月大,过完第一个生日就有12岁大了。当他因一神教信仰被国王施以火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将火浸熄,燃烧的木头变成

大鱼救了亚伯拉罕,现在那个洞口有两个水池象征这个奇迹,池里的鲤鱼是不能吃的,否则会眼瞎,这也是伊斯兰教徒尊崇鱼类的原因之一。现在当地每年都要举行亚伯拉罕庆典,大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不管亚伯拉罕出生在什么地方,希伯来人曾生活在哈兰并从这里迁到其他地方和他曾受到苏美尔人文化的薰陶是确定不移的,亚伯拉罕也正是在这里接到神谕,提出了一神教的信仰,也正是在这里亚伯拉罕部落得以发展,为以后组成希伯来民族打下了基础。

一神教的提出是当时私有制日益发展、部落领袖权力越来越集中的现实在宗教上的反映,当时作为基姆人一支的亚伯拉罕部落信仰许多神祗,耶和华只是其中的沙漠之神与战神,因希伯来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见得最多、给他们印象最深、同时威协也最大的是沙漠,再加上在游牧生活中不断地与其他部落发生战争,所以主管这两方面的神灵就成为他们的主神。当时的权力主要是集中在祭司手中,哪个祭司所供奉的神影响大,这祭司权力也就大。所以亚伯拉罕为了在部落中保持强大而集中的世俗权力就只有先在宗教方面集中神权、统一信仰,于是一神教信仰就被提出来了,亚伯拉罕由此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神始祖。

二、亚伯拉罕家族新的游牧生活

为了避开战乱、谋求部落更大的发展,亚伯拉罕称奉了天神圣谕要迁到迦南去,于是这个部落的部分人又追随亚伯拉罕开始了新的游牧生活,这一年亚伯拉罕75岁,随行的有他的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他们从哈兰出发经叙利亚,过大马士革最终到达了迦南。《圣经》中记述的迦南约北起叙利来、南达埃及,是一块流淌着奶和蜜的好地方。这大概一是因迦南在当时确实十分肥沃,二是亚伯拉罕为了吸引更多的部民跟他游牧而制造的美好前景。迦南这地方现在正是近几十年中东战争的中心,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约旦都位于这一地区,那里现在怎样大家可以从电视上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伽南人实际上就是腓尼基人,迦南是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沿地中海东岸北部兴起的一个由诸商业城市组成的奴隶制国家,迦南是它的古老名称,后迦南一个牧人的狗在海滩上咬到一个贝壳,嘴被染上了红色,这种贝壳被发现后迦南人就用它来染布,成为这个商业民族的拳头产品。在公元前九世纪时希腊人将出产这种绚丽的紫红色的迦南称为腓尼基,意为“紫红色之国”。后来腓尼基人又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迦太基的意思就是新都,迦太基后曾与罗马人长期作战,出了汉尼拔这样杰出的军事统帅。当时腓尼基是地中海边最为富饶的国家,对于基姆人一支的亚伯拉罕游牧部落来说确实是一块流着奶与蜜的土地。他们到了迦南后就开始不断地侵扰那里的农业部落和城市,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迦南人把他们称为希伯来人,意为“从河那边来的人”。现在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总在争论谁是那块土地的最初主人,实际上两边都不能算是那里最初的主人,就连迦南人也不是。那里最早的居民是胡里特人,公元前三千年操塞姆语的迦南人进入那里,很快就与胡里特人融合,共同建立了迦南。而阿拉伯人更是走海路从欧洲迁来的外来民族,时间更晚,所以争论谁是那里最早的主人真是没什么意思,后去英伦三岛的诺曼人与先到的撒克逊人最后不也融合了吗?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司各特的《撒克逊英雄传》。如要按先来后到次序的话,在他们之前还有更早的凯尔特人,英伦三岛应是凯尔特人后裔爱尔兰人的,撒克逊人与诺曼人愿意吗?

亚伯拉罕在迦南最先呆的地方是示剑,即现在的纳布勒斯,示剑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

初。后来他又到了伯特利(现在的贝廷)东边的山上定居下来,在那里为耶和华修建了一座祭坛,此前他还在示剑建立了同样用途的一座。这时耶和华已正式成为他所推崇的唯一神祗,但在他的部落里仍然存在多神信仰,这可能是部落领袖权力集中过程中现实斗争在宗教上的反映。当时伽南奉行多神信仰,崇拜偶像,以活人献祭,再加上其强大的实力,对刚产生一神信仰的希伯来民族来说是一个威胁,所以希伯来人又向南前进到了现在以色列南部的沙漠地区。这里现在是以色列的武器试验区,因滴水灌溉的推广当地还是以色列重要的农业区,不过在亚伯拉罕时代那里可是一片干旱的沙石地,亚伯拉罕在那里遇到了旱灾,只好又向南前进,最后他们来到了埃及,吸引他们的是尼罗河与富饶的三角州。在到埃及之前,亚伯拉罕对他的妻子撒莱说:“我知道你是容貌秀美的女子,埃及人必会抢走你,如他们知道我是你丈夫就一定会杀了我再抢走你,所以请你说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也因你得存活。”这时的亚伯拉罕已没了在伽南时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时的豪气,这可能是因为他的部落在沙漠时遇到的饥荒使其元气大伤,面对强大的埃及已无力进行游牧部落式的侵扰,这次是去投靠以使部落休养生息的,不得不低头。这大概是犹太人历史上所受的第一次屈辱吧。果然,法老抢去了亚伯拉罕的撒莱,这充分说明撒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众多希伯来部落领袖夫人的统称,否则以亚伯拉罕的年龄推算,她起码也60多岁了,就算是还健在也不会美到哪去。这件事也有可能是亚伯拉罕为了全部落人的利益牺牲了自己妻子,总之这次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于是希伯来人就在埃及定居下来,在埃及期间亚伯拉罕靠一神信仰增强部落的凝聚力,保证了希伯来人不被埃及人同化。经过休养,部落实力得以恢复,同时这次迁移与在埃及的见闻已使亚伯拉罕意识到要在天灾面前生存下来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这就是希伯来人由游牧部落转为农耕部落的开始。当希伯来人的实力得以恢复后,亚伯拉罕就不满足于妻子被占的事实了。他在青年时代就在官员或祭司家学习过,又长期负责部落的祭祀,对于借助神谕处理世俗的事是十分清楚。他派人使了手脚让法老吃苦头,再加上当时也确实有一些天灾降在法老家族,于是这使法老认为是他抢了撒莱得到的报应,就把亚伯拉罕叫去,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于我将她取来作我的妻子?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她走了。”这话说得好像全是亚伯拉罕不对一样,真有水平。亚伯拉罕这时趁机提出要离开埃及回伽南,法老这时对希伯来人本就十分头痛,他认为对希伯来人是同化又同化不了,想消灭吧他们又有神灵的保护,眼看他们的力量在一天天壮大,他真担心有一天希伯来人会为埃及带来动乱。亚伯拉罕这时提出走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于是亚伯拉罕就带着部落积蓄的与法老赏赐的大量珍宝与牲畜离开了埃及,这是希伯来人第一次到埃及,来去都算是容易,以后可就不是这样了。

当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迦南后,亚伯拉罕成功地解决了一宗土地纠纷。纠纷双方一方是他的侄儿罗得的牧人,一方是他的牧人。他解决纠纷的方法是让罗得自己先选择,最后罗得选了肥沃的约旦谷地,而亚伯拉罕则选了伽南,这也就是神谕中上帝一再提到要给他的应许之地。一场可能引起部落分裂的土地纠纷就这样被他化为无形了,他在处理这件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与长者风范成为西亚地区游牧部落心目中的楷模。为了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亚伯拉罕在希伯伦建立了一个祭坛。亚伯拉罕在希伯伦的时候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军事指挥员,这大概与希伯伦人在当地开始扩张有关,毕竟在埃及他们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这时传来一个消息,他所钟爱的侄儿罗得被四个部落首领活捉。他立刻率领318个战士去打败这四个部落救出了罗得,此举再次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使其在全希伯来部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他觉得可以加强一神信仰宣传的力度了,在凯旋的路上他来到撒冷,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耶路撒冷的前身,开始了与上

帝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借上帝之口宣布自己的主张,他宣传上帝答应他赐与他众多的子裔,将如同天上星子一般数不过来,这样的许诺在以生育力为信仰中心的伽南十分有吸引力。

三、亚伯拉罕与撒拉的家庭生活

为了取得自己的子裔,亚伯拉罕在妻子撒莱的劝说下与从埃及起就跟随他的埃及奴隶夏甲生育了一个儿子---以实玛列,他的出生预示了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出现的伊斯兰教找到了自己的先知代言人,因为他具有埃及血统,这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在《古兰经》中叫易司马仪,经中说他是先知的长子与新一代的先知,在主面前十分受宠爱。不过在夏甲怀上以实玛列后却因撒拉的妒忌而受到了虐待,亚伯拉罕大概是因为觉得撒莱在埃及时为部落作出了巨大牺牲心中一直有愧于她,所以对此没有干涉。夏甲对于主人只是将自己作为生殖工具的作法感到十分委屈,就出走打算回到埃及。在路上据说天使拦住了她,命她回到主人身边,并告诉她她将生一儿子,可取名为以实玛利,意为神听见了。当以实玛列出生时亚伯拉罕已86岁了。当以实玛列13岁,亚伯拉罕99岁时,神告诉亚伯拉罕要选他作多国的父,还把他的名字从亚伯兰改为亚伯拉罕,象征这个新而崇高的地位意义重大。他的妻子撒莱也被神改名为撒拉,并赐她一个儿子。当时亚伯拉罕俯在地上笑了,他认为已九十岁的撒拉怎么可能生儿子。这其实是亚伯拉罕在部落实力得到增长后雄心万丈想征服其他国家而借助神谕表达出来。后来亚伯拉罕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遇见了三位天使,他热情地招待了他们,神再次给他们夫妇以赐他们一个儿子的神谕。不久撒拉就真的为亚伯拉罕生下了一个儿子,被命名为以撒,意为喜笑者,我们可以想象他的降生给亚伯拉罕与撒拉带来多大的喜悦。

没过几年,撒拉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拥有完全的继承权就向亚伯拉罕提出放逐夏甲母子的要求,亚伯拉罕再次同意。夏甲与以实玛列就到了沙漠地区生活,据说神下旨意明确以撒的第一继承人地位,但同时提出要让以实玛列独成一国并受神的保护,这可能是亚伯拉罕迫于撒拉的压力而作出的折中处理办法。以后亚伯拉罕借神旨要照顾以实玛列的为名多次去看望他们母子,克尔白神庙应就是这时修建的。另外据说在亚伯拉罕得子这段时间,据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诚心就命他杀死自己的一个儿子来祭祀上帝,地点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杀的是哪个儿子却存在不同的说法,据《圣经》说是上帝选中了以撒,在亚伯拉罕要动刀时天使阻止了他,说是已知道他的诚心;《古兰经》中则说是以实玛列,神答应亚伯拉罕以后再赐他一个儿子,也就是以撒。这个故事说明了三个宗教在争论本身的正统性,因犹太教与基督教是通过以撒这一支与亚伯拉罕联系上的,而伊斯兰教则因以实玛列的埃及血统与长期生活在麦加而把他作为与亚伯拉罕取得联系的先知,而能被上帝选中作为供奉上帝的祭品在当时被人认为是因上帝对其有超乎寻常的喜爱。

撒拉于127岁时在希伯伦附近去世。亚伯拉罕后又再娶基土拉为妻,她为亚伯拉罕生了六个儿女。亚伯拉罕于175岁时去世,以实玛利与以撒把他葬在麦比拉洞内撒拉的身旁。亚伯拉罕的故事因缺乏可信的史料多是根据《圣经。旧经全书》、各地的传说与科学家的考证得出的。

亚伯拉罕和他对一神教的信心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信徒的楷模。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一神教理论,统一了人们的信仰,为世俗权力的统一集中作下基础,

这对统一信仰,结束部落纷争建立统一国家、发展生产力是有好处的,属于历史的进步。

四、犹太教的诞生

犹太教之于犹太民族就如同印度教之于印度民族,犹太教是犹太人几千年来增加民族凝聚力、共同抵御外敌的思想武器,正是犹太教思想使其虽失去国土一千多年却没有失去民族的独立性。要说到犹太教的建立就必须紧接上文继续叙述希伯来人的历史。据《圣经》记载,以撒的儿子雅各与天使摔跤时胜了天使,上帝就将他的名字改为以色列,由此看来改名可能是希伯来部落传递首领权力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国王的封号。以色列子女众多,可他最庞爱约瑟,因此约瑟受到兄长们的嫉恨,被他们卖到了埃及。约瑟因能力出众而在埃及得到法老的重用,当伽南遇到饥荒时以色列派儿子们到埃及买粮,约瑟在证明兄长们已改过自新后就原谅了他们,并将父亲全家都接来了。以色列有十二个儿子,他们就是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的列祖。当法老去世后,埃及新任法老反脸无情,将这些希伯来人全降为奴隶,并执行种族灭绝政策。有一家希伯来人生了一个儿子不愿按法老的命令杀死他,就把他装在箱子里放在河中,这小孩被法老的女儿救起,给他取名摩西,意为我把你从水中拉出来。摩西长大后因救助一个希伯来人而打死了一个埃及人,为躲避法老的追杀他逃到了米甸,期间他与牧羊女结了婚。后来他在何烈山受神谕打算带希伯来人回迦南,经过十分艰苦的历程他们最终回到了迦南,这其中的故事相信看过《出埃及记》的人都知道。这期间最重要的事是摩西为了约束众人,加强部落领袖的权力,在出埃及满三个月那天,摩西在西乃山上与耶和华对话,领受了《十戒》,这可说是希伯来人的第一部法典,是希伯来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摩西是以色列人历史上一位十分杰出的律法制定者与维护者。

公元前1200年时由于反抗腓力支人的入侵希伯来人各部落纷纷联合了起来从而加速了国家的形成,到扫罗时期(公元前1040年-1012年)形成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公元前1012年-932年,在两个著名国王大卫和所罗门的统治下,国家空前地统一、强大,这一百余年是以色列人的黄金时间。虽说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大力提倡一神信仰,便到了这时以色列人仍就是多神信仰,他们在信仰耶和华的同时还信仰迦南的神祗,这被后来的考古发掘所证实。所罗门去世后国家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北为以色列王国,南为犹太王国,两个国家连年争战不休。公元前8世纪亚述强大后先后灭了两国。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兴起后,与埃及争夺迦南地区,于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大批犹太人被俘往巴比伦,在巴比伦生活半个世纪,史称巴比伦之囚。在此期间,他们思念故国热切盼望重返家园,恢复故土。在宗教上出现了弥赛亚的观念,坚信会有救世主降临来振救他们,由此产生了一神论的犹太教教义的萌芽,这说明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在苦难深重时自我安慰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反抗压迫的精神武器。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为了建立一个进攻埃及的桥头堡,于公元前537年充许犹太人返回迦南地区。首批回国的多为犹太教祭师和穷人,他们真心相信这是唯一真神耶和华使之得到振救,所以更加坚定了对耶和华的信仰。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后,着手修建圣殿、城墙,编订宗教经典,制定教规和礼仪,犹太教正式成立。

犹太教的经典为《圣经》,基督教称为《旧约全书》。这是一部由犹太教祭司编著的希伯来人的历史、宗教、传说、神话、法律、诗文的汇编。犹太教的教义主要为以下三点:崇拜宇宙间全能全知、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坚信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即上帝将他们选出作为子民;崇信弥赛亚将降临。其他教规有禁止偶像崇拜、不吃猪肉、行

割礼等,这些教规对伊斯兰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实不吃猪肉只是因为希伯来人为游牧部落并不养猪,且犹太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正在改变,基辛格访华时就称赞烤乳猪好吃。

五、基督教的诞生

原始基督教是犹太教众多支派中的一派,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被称为拿撒勒派。拿撒勒意为持守某些教义教规的人,其先行者是施洗者约翰。全耶路撒冷的人都到约旦河接受约翰的洗礼,承认自己有罪,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与野蜜。公元元年的一天,以色列人约瑟与怀孕的妻子玛丽亚来到伯利恒城,玛丽亚在一个马棚里生下了一个男孩,约瑟按天神的嘱托取名为耶稣,由此看来耶稣真是一个苦出身。青少年时期的耶稣隐居于一个叫加利利的地方修行,耶稣先在约旦河受了约翰的洗礼,30岁时才出外传教,讲天国的道理,传神国福音。约翰后因有反抗罗马之嫌而被当局处死。耶稣便接任教主并自称弥赛亚,在社会下层宣传其教义和政治主张,反对罗马和犹太上层的统治,其追随者多为下层人民,其12门徒中的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都是渔民,西门原属犹太教中的激进党奋锐党。据说耶稣在这一期间有许多神迹,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可以看看《新约全书》。耶稣的传教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这遭到犹太教祭司长和官吏的嫉恨,他们串通起来收买了耶稣的一个徒弟犹大。

他们在逾越节前拘捕了耶稣,罗马驻犹太总督比拉多判处他死刑,在他被钉死时三呼”

以列亚”(意为我的神)后就死了。据<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显现在众门徒前,第40天他的肉身升入天堂,他此时的肉身与死前肉身迥然不同,是一种神灵的活现,基督的显圣。耶稣去世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教。因当时的犹太教当权派撒都派不承认耶稣为救世主,就将该教逐出了圣殿,门徒们便分散在各地宣传教义,逐渐在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教派,即原始基督教。原始基督教初期的教义有以下三点:一神与选民,一神仍是耶和华,但选民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指亚伯拉罕的后代,而是指一切民族,扩大了其信徒的范围,比犹太教的关门主义要高明许多,这是他在以后几百年能击败西方其民族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信仰基督降临与因信得救,宣扬只要信徒信仰基督降临就能得到拯救与上帝的赐福,这一思想在宗教史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打破了原始宗教需要大量的繁多献祭才能赎罪祈福的传统,为穷人的宗教解脱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下层人民具有吸引力;改革仪礼,废除了犹太教各种仪式,只有洗礼与圣餐的仪式。

《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据基督徒宣称,犹太人的《圣经》是上帝与犹太人订立的约法,由于他们不恒心守约已过时陈旧了,现在上帝与基督徒重新订立了约法,并由耶稣作中保,内容是“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基督徒遵崇耶和华的启示与约法,上帝保护基督徒,故称《新约全书》。原始基督教后来在以保罗为代表的基督徒的改进下逐渐成为西方第一大宗教。如耶稣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话,他可算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劳动人民,为了反抗外族的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并为广大人民谋取更好的生活而终生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仁慈、博学、具有献身精神的古代革命家,他可能并不是如宗教画上那样英俊,但却一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气由心生,拥有如此优秀内心的人外貌是不会平凡的。

六、伊斯兰教的诞生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570-632年)出生于麦加古来什族哈申家族的一个没落贵族

家庭。他诞生时父亲阿不都拉已死。按阿拉伯人的习俗,母亲把他托付给一个贝都因妇女抚养。他6岁时丧母,8岁祖父去世。他后由叔叔养大。他儿时失学,不会读写,曾为人牧羊,12岁时随叔父到叙利亚经商,这段时间是他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不但学习了知识,还接触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教义,并对当时的阿拉伯半岛的社会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儿时与青年时期的生活使出身贵族的他拥有极强的与下层人民沟通的能力。25岁时他与麦加城一个富孀赫底彻结婚,他们的生活十分美满,婚姻带来的财富为他未来的事业作了物质准备。赫底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学者,他丰富的宗教知识给予穆罕默德很大的启发。

阿拉伯”莱麦丹月”末的一个夜晚,他正在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默想。据说安拉派天使哲布利勒给他传来了启示。于是他开始了传教历程。他的传教历程分为两阶段,先是麦加时期(610-622年),他在麦加秘密传教三年,主要的信徒为他的亲戚与朋友,还有受迫害的没落贵族与广大的下层人民。初期传扬的教义主要是一神崇拜、未日审判、天堂地狱等,总之在很多方面与基督教教义相似。随着他的信徒日益增多,影响越来越大,他开始公开攻击当权的古来什贵族。古来什贵族对他与他的信徒进行了各种迫害。穆罕默德只好辗转各地继续进行传教工作。公元622年7月16日,由于贵族的迫害,他不得不逃到了麦地那,开始了通过政权与武装力量来传教与护教,他传教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他与信徒们在麦地那建立了清真寺并修订制度,他还建立了穆斯林公社“乌马”,以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代替血统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础,宣布穆斯林都是兄弟。颁布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新宪章,对其他民族加以团结,提倡各民族平等,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反抗古来什贵族的反击。但犹太人支持古来什贵族反对他。穆罕默德所从事的实际上是顺应阿拉伯人民的意愿以宗教和武装斗争的形式来统一阿拉伯各部落,可以说是一场以犹太教、基督教教义作思想武器发起的一次起义,所以刚开始时穆斯林做礼拜时面向耶路撒冷。但因为利益的缘故在阿拉伯的犹太商人非但不支持基本上算是同一信仰的穆罕默德起义军,反而支持多神信仰的古来什贵族,这使穆罕默德不得不将其信仰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划清界线,以坚定战士们作战到底的决心,所以穆斯林以后在作礼拜时就转向麦加了。同时他为了证明伊斯兰教的正统性,他在不能通过亚伯拉罕的正宗继承人以撒与亚伯拉罕联系上的情况下,就通过其长子以实玛列,因以撒这一支后来发展为犹太民族,而以实玛列具有埃及血统并长期在麦加生活,亚伯拉罕与以实玛列在麦加建立的天屋被称为克尔白神庙受到阿拉伯人的膜拜,以实玛列去世后与其母亲葬在麦加。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穆罕默德选择了以实玛列,通过他与一神教最初的倡导者联系上了。在统一思想后经过长期的苦战,穆罕默德取得了胜利,他进入麦加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清除克尔白古庙的一切偶像,但克尔白庙仍被他定为圣殿,那块由亚伯拉罕与以实玛列拾到的陨石也被奉为神圣的黑石保留了下来。他恩威并施使全阿拉伯民族几乎都团结到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了,公元630-631年各地的部落都派代表来向穆罕默德表示忠诚,这一年被称为代表团年,这时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公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11万信徒举行了第一次朝觐,这也是穆罕默德一生中最后一次朝觐,所以它被称为辞别朝觐。在这次朝觐中穆罕默德发表了著名的辞别演说,总结了伊斯兰教教义的精神,指出众人的财产和荣誉都是不可侵犯的,穆斯林与穆斯林都是兄弟,不应互相压迫,禁止高利贷,一个奴隶也可做长官等。他为信徒们留下了《古兰经》与圣训,他又在另一次演讲中宣布伊斯教成立。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去世。

穆罕默德作为阿拉伯人的第一个统一者为阿拉伯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是一个拥有坚定毅力、勤奋好学、崇尚平等的人,他提出的宗教教义并不排斥其他宗教,还强调其他民族的人阿拉伯人一样优秀,这才是他的本意。

七、后话

三个宗教的起源都充分说明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由生产力基础决定的,这并不是空话、套话。为了统一世俗权力、制止部落纷争,亚伯拉罕提出了一神信仰;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反抗外敌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发展犹太人建立了犹太教;为了反抗罗马人与犹太上层分子的压迫,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罗马帝国中包括耶稣、约翰在内的下层人民建立了基督教;为了统一阿拉伯各部落、发展商业经济、并反抗旧贵族的压迫穆罕默德以宗教为武器发起了人民起义最终统一了阿拉伯。这些举措在当时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为社会更加进步作出了贡献,虽然后来的统治者为了各种私利使三大宗教陆续分裂,如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伊斯兰教分裂为什叶派与逊尼派,犹太教也曾分裂,只是因其民族所受的苦难使宗教方面的分裂被很快弥补了。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分裂却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更别说两者的宗教战争了。其实,三个宗教归根溯源都是人类文明之树同一分枝的结果,苏美尔人的文化先影响了亚伯拉罕提出的一神教理论,犹太教在创立时又继承了亚伯拉罕的部分理论,基督教本身就是犹太教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伊斯兰受前三者的影响很深,这些从三个宗教的经典中可以找到证据。真不知三个宗教的创立者与他们共同的教祖亚伯拉罕看到现在中东动荡的时局将是什么样的心情?最后以犹太诗人辛。夏隆姆的诗作结束本文”以实玛列我的兄弟,请听我的请求:是天使联系了你和我。……时间已不多,让仇恨安息吧。让我们肩并肩将我们的羔羊聚集在一起。”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发展与主要联系

犹太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的起源、联系与主要区别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但是每一种宗教却都是一种哲学。詹姆斯〃弗雷泽爵士说过:“宗教被认为是一种超人的控制自然或人类声明发展进程的安慰或调解的力量。” 苦难者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产生于闪米特族的一支弱小的牧羊部落—希伯来人,这是一个苦难而又伟大的民族. 首领亚伯拉罕将自己部落的神耶和华尊奉万能的神主,将希伯来人视为耶和华的“选民”,神同他们订有契约。这是亚伯拉罕创立的较为模糊的一神信仰,而犹太教便是从这个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神学观念中“种下胚胎”的。 以后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与步调,并假托神耶和华于西奈山上给他受戒之说,为以色列人创立了一整套法律,称《摩西十戒》。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律与礼仪。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 犹太教后来被波斯人统治,在此期间犹太教得到了重大发展,形成了犹太教圣经《旧约》。在被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 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以色列人从多神观念演变为一神观念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面对侵略者的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亡国奴的屈辱处境使他们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人陆续返回巴勒斯坦后逐渐成熟,犹太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神的观念,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天国之道:基督教以色列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巴比伦之囚”时期,他们开始期盼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就是“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 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其经济地位不同而对罗马统治者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犹太教分裂,其中艾沙尼派和奋锐派强烈宣传人类救世主降临的弥赛亚运动。这种宣传运动,是当时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基础。 公元2世纪中叶,正统的犹太教徒坚信弥赛亚终必降临。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徒“拿撒勒派”认为弥赛亚已经降临,他不是来复兴强大的以色列王国,而是来建立一个不属这世界的天国,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后来,在反对罗马统治的民族斗争的高潮中,拿撒勒派同罗马统治当局和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于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于公元1世纪末,发展成为最初的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一书的作者阿〃罗伯逊认为,拿撒勒人耶稣很可能就是这个拿撒勒派的领袖。 关于耶稣,《福音书》中记载他是由圣灵受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耶稣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有人目睹三天后他又复活。 后来耶稣的门徒彼得和保罗大力宣传基督教,他们带领“基督使徒团”进行传教,一生功绩伟大,保罗用文字将基督教教义编纂成圣书《新约》。这时候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宗教,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基督耶稣,自己的经典《新约圣经》。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关系

世界三大—神教以犹太教为最早,伊斯兰教为最晚,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叙述伊斯兰教思想发展,我 想首先要了解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特点。否则会走弯路的。所以先从介绍三大一神教开始,研究伊斯兰的思 想历程,是比较好的。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它们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 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对这一造物主仅仅是三教各自所称名字不同而矣,犹太教称“阿特乃”,不 愿直呼耶和华,他们的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称弥赛亚或基督或天主、上帝,他们的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 称安拉或真主,其先知是穆罕默德。三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是们日约》,希伯来文:基督教 的经典是《新约》,拉丁文;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三教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是天启 经典。这三大一神教,历史悠久,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伊斯兰 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这三教的信仰者不少,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口向。… 三大—神教何以都渊源于阿拉比亚呢?为什么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须从 历史上寻找答案。 一、原属同一个先民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大一神教,皆发祥于中东的闪族”,“闪族”的全名 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1的后裔。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 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 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 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 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 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 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 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 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 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 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 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二、原属同一个古老的一神教 一神思想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首传犹太教的是摩西(意为水中捞出的人,伊斯兰 教称穆撒),他是三大一神教的首传者,所以犹太教被称为世界一神教之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的 一个支系,耶稣是始传者,(伊斯兰教称尔撒)。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教对人类历史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与西方之间曾屡屡上演征服与反征服,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画面。可以说,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之日起,便拉开了东西方两大世界性宗教对抗的历史序幕。在这场十字架与新月的长期较量中,起初是伊斯兰世界占上风。他们向西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西班牙,把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挤到了西北角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谈到这段历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第一次遭遇发生在西方社会尚处在幼年之时,那时,伊斯兰教已是阿拉伯人所处的辉煌时代的一种特殊的宗教了。在那一次冲突中,穆斯林几乎占领了西方原有领土的一半,只差没有使自己成为全世界的主人。”甚至到1683年,奥斯曼帝国还再度包围了维也纳。此后,西方文明在经受了来自东方的严峻考验之后,逐步恢复成长并开始恃机反击。从1095年到1291年,在罗马教廷到组织下,西方基督教国家打着“反对异教徒”,夺回“圣墓”和“圣地”的宗教口号,发达了倡导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不幸经历使“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为此长期互相仇视。”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西方工业革命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政治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使西方在同伊斯兰世界的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这时,穆斯林世界面对的不再是十字军时代好战的基督教,而是传教士、教育家和商人,是大炮和舰只,是科学技术。穆斯林在拥有新文化、新生活秩序的西方手下,遭到了失败和耻辱。”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起,西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征服狂潮。面对西方世界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巨大政治军

事优势,伊斯兰世界的应战与西方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对多数穆斯林来说,殖民主义使他们联想起十字军东征。欧洲的挑战与侵略无非是另一场好战的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这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入侵不仅使传统的伊斯兰政治制度开始瓦解,而且也使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精神受到伤害。而对基督教西方的咄咄进逼和伊斯兰历史就无可挽回的衰落,广大穆斯林激忿、沮丧,却又无可奈何。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心理上的彼此敌对,“在双方心灵上或共同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永久伤痕,伤痕下面的创口至今还很敏感,最最轻微的压力就会使其再次颤跳。”这种基于历史冲突形成的思维定势,又因近现代以后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的新一轮殖民扩张而得到进一步验证。“对穆斯林来说,殖民主义与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如出一辙。欧洲的挑战与侵略无非是另一场基督教诉诸于伊斯兰教的军事性战争。欧洲的扩张和霸权归结于它的固有的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从而使双方业已形成的心灵鸿沟越来越难以弥合。 西方殖民侵略造成的历史阴影尚未在广大穆斯林心头完全消退,中东新独立国家便又开始面临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挑战。而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大存在严重威胁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基本生存与民族尊严。在阿拉伯国家看来,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被看成是欧洲殖民主义最胆大妄为的例证。以色列在政治、经济方面与西方的密切联系,及犹太教在信仰体系上与基督教的亲缘关系,使得“他们(伊斯兰国家)以及以色列和西方都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文明的前哨战和堡垒。”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反对以色列的斗争就意味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历史上以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最多,亦最残酷。其中尤以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为甚。 历史上最有名的宗教战争是十字军东征。它即是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为争夺地中海周围,尤其是地中海东岸即西亚西岸以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权的战争。先谈基督宗教的宗教战争。 伊斯兰的穆斯林曾经在西亚(中东)建立横跨亚、非二洲的阿拉伯大帝国。随后,穆斯林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的后裔曾经屡次入侵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的势力。此是后话。 在阿拉伯帝国的时代,穆斯林的势力曾经入侵欧洲,在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及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建立伊斯兰势力。后来,在巴尔干半岛,伊斯兰教终于不敌东正教的顽抗及势力,只剩下极少部分的伊斯兰地区在巴尔干半岛。而在西班牙及葡萄牙,却是在天主教势力重卷下,大举屠杀穆斯林,向伊斯兰教收复失地,才造成基督宗教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的复活。

在十四及十五世纪的航海革命后,掀开了欧洲列强的霸权争夺战,及向海外开拓殖民地。在这五百年欧洲、美国及西方的崛起当中,亦包含着残酷的宗教战争。 在北美,大部分美洲土著旧称印第安人)被欧洲人以战争、种族屠杀及瘟疫等手段灭种、灭族,并伴随着宗教战争,强迫当地的大部分人信奉基督宗教。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三区中(或统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以西班牙人为首的欧洲人亦伴随着残酷的宗教战争及种族大屠杀。但拉丁美洲的种族大屠杀不如北美洲的彻底。至今,北美洲以新教徒为多,南美洲以天主教徒为多,并且在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北美洲以英语及法语(主要在魁北克)为主要语言。在澳洲及纽西兰亦有类似的情形。但澳纽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亦比较北美为淡薄。 在菲律宾,原来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天下。在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殖民地主义者统治后,即大举向穆斯林屠杀,强迫当地人民改信天主教。但在南部遇到穆斯林的顽强抵抗。因此才造成今日天主教在菲律宾北部及中部得势,反而在南部就有要求独立建立伊斯兰国的呼声。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清教徒的传统是由英国的清教徒移植至北美的,成为美国立国的一部分。他们的特征之一是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