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说课稿模板青岛版

初二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说课稿模板青岛版

初二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说课稿模板青岛版

初二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说课稿模板青岛版

初中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下文为您整理初二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说课稿。

?

?【背景】分式的约分是在学习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化简分式,传统的教学是类比分数的约分,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一没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二没有学习的兴趣,三没有没有感受到约分带来的方便,学生只是被牵着鼻子走。

?

?【案例】学生在学习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学习分式的约分这一节内容,我没有首先复习分式的性质,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你会求分式的值吗?其中a=1.2,b=2.4,学生都说会!接着我又问你准备怎样求这个分式的值呢?学生齐答:代入求值就可以了,还有个别学生说可以化简,我问如何化简,学生茫然,这是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化简愿望,我便不失时机地说:等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有第2种方法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呀?学生们都说愿意,接下来我就说:想学好这节课,还需要有审美标准,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的审美标准如何。便出示了两个分式(1)(2)问同学美不美?这两道题是上节课把系数化为整数的两道题,学生都能解决,回答道:不美!认为分别化为和则更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利用分式的性质可以美化分式,然后又出示复习题:利用分数(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

?学生都能迅速正确解答,我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分式,问学生:它们的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全册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册教案课程全册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苏华世七年级数学教学体系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图形的平移 认识三角形 第八章幂的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单项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 多项式乘多项式 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 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 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AOC∠ ∠; AOD 与OA,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有一条公共边 延长线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AOC∠ 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 ∠的两边分别是BOD 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 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 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 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 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 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 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 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 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 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 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 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 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1 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6). 展示四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标: 注意信号灯的标记停车场禁止吸烟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1 分式

10.1 分式 教学目标1、经历“列分式”的过程,理解分式的意义,会确定分式何时有意义; 2、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3、经历“分式与分数的比较”过程,体验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分式的理解,了解类比的数学思想. 重点分式的有关概念.难点怎样确定分式何时有意义. 教法教具自主先学当堂检测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一、情境引入 1、计算玻璃的长. 一块长方形玻璃的面积为2m2,如果长是3m,那么 宽是 2 3 m. 如果它的宽是a m,那么这块玻璃的长是 2 a m. 2、小丽买瓜子的情境. 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相同包装的瓜子, 你能写出每袋瓜子的价格吗? (是(n÷m)元,通常用 n m 元来表示.) 二、自主先学 1、自学内容:P98--99 2、自学指导: (1)分式的形式。 (2)分式有无意义的情况。 (3)分式的值为零的情况。 3、自学检测: 思考回顾。

教学(1)、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① 3 8n m+ +m2②1+x+y2- z 1 ③ π2 1 3- x ④ x 1 分式有,整式有。 (2)、当x= 时,分式 1 3 5 - + x x 无意义。 (3)、当x= 时,分式 1 2 3 - + x x 的值为零; 当分式 2 3 + - x x =0时,x= 。 (4)、当x 时,分式 1 2 1 + - x x 有意义。 三、交流展示 (一)展示一 分组展示自主先学中的问题,归纳所学知识。 讲清: 1、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那么代数式 A B 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是分式 的分子,B是分式的分母. 2、赋予a与b不同的含义, a b-1 可以表示不同的 意义. (二)展示二(例题) 例1.试解释分式 2 a b+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 3 2 a a - + 的值: (1)1 a=-;(2)3 a=;(3) 2 3 a=. 例3.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 24 1 x x + - (1)没有意义? (2)有意义? (3)值为零. 自学教材内 容 完成检测题 交流问难

初二上册数学分式(谷风教育)

第十六章 分式 一、知识总览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包括乘除、乘方、加减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结果,且除式中含有字母,它类似于小学学过的分数,分式的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应用数学模型,在中考中,有关分式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应重视本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A 为分子,B 为分母。 知识点二: 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0B ≠)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0B =)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 ?≠=0 0B A ) 经典例题 1、在 2x ,1()3x y +,3ππ-,5a x -,24 x y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2、当1a =-时,分式211a a +-( )A .等于0 B .等于1 C .等于-1 D .无意义 3、已知分式1-x 的值是零,那么x 的值是( )A .-1 B .0 C .1 D . 1± 4、当x 时,分式1 1+x 有意义.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A 、B 为两个整式,则式子 A B 叫分式; ②m 为任何实数时,分式13m m -+有意义 ③分式2116 x -有意义的条件是4x ≠; ④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C B C ??=A B A ,C 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B B A B B --=--=--=A A A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 C ≠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 ≠0。 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 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 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

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篇一: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1.1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难点: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初步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和形状的科学。.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建筑,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 2.探索新知识 1). 结合以上画面以及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2).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3).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4).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课堂练习:p7页试一试 4.归纳小结与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1、归纳小结 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a、0.8kg b、0.6kg c、0.5kg d、0.4kg (2).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3).趣味数学

初二数学分式的教案

《分式》的教案 班级:初二2班 科目:数学 任课教师:*** 教学时数:1节 上课日期:2011年10月17日 第七周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概念及分式的性质等知识;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能力等; 3、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尊重客观、尊重事实的良好品德;刻苦顽强品德等; 4、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5、通过学习,能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面,能感受代数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式的有意义的条件 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时间5~10分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 1: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什么知识啊? 生(一起回答):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提问2:那什么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生(一起回答):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这样的式子就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提问3:那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在黑板上默写完全平方公式的公式? 好,第四组举手的那位同学上来默写一下公式。 生:()()b a b a b a _22+=- ()2 222b a b ab a +=++ ()2 222b a b ab a -=+- 二、学习新课(时间20~25分钟)(重点)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练习题

分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1,1,32,32π n m b a a b a x x --++ 中是分式的有( )个 A 、5 B 、4 C 、3 D 、2 2、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11++=a b a b B 、22a b a b = C 、b a b ab =2 D 、am bm a b = 3、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a 24 B 、112+-m m C 、1 22+m D 、m m --11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m n n m =? ÷1 B 、111=÷?÷m m m m C 、1134=÷÷m m m D 、n n m n 1=?÷ 5、计算32)32()23(m n n m ?-的结果是( ) A 、m n 3 B 、m n 3- C 、m n 32 D 、m n 32- 6、计算y x y y x x ---的结果是( ) A 、1 B 、0 C 、 y x xy - D 、y x y x -+ 7、化简n m m n m --+2 的结果是( ) A 、n m B 、n m m --2 C 、n m n --2 D 、m n -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1(0-=- B 、1) 1(1=-- C 、2233a a =- D 、235)()(a a a =-÷-- 9、如果关于x 的方程8778=----x k x x 无解,那么k 的值应为( ) A 、1 B 、-1 C 、1± D 、9 10、甲、乙两人做某一工程,如果两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甲比乙少用5天,两人单独工作各需多少天完成?设乙单独工作x 天完成,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61511=++x x B 、61511=-+x x C 、61511=--x x D 、6 1511=+-x x 二、填空题: 11、分式a a -2,当a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当a______时,分式无意义,当a______时,分式有意义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基础知识练习: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X的2/3与5的差小于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从分数到分式 优秀教学设计2

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土地沙化问题中,体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1)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2)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____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2、解读探究: x 2400,302400+x ,430 24002400=+?x x 认真观察上面的式子,方程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1.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度 2一箱苹果售价a 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kg ,箱子的质量为nkg ,则每千克苹果售价是多少元? 上面问题中出现的代数式x 2400,302400+x ,n n 180)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概念

1.1 分式 1.1.1分式的概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的概念。 2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3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分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 1把三个一样的苹果分给4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你怎么分给他们?(交流讨论) (1)每位小朋友分3 4 (2)分法: ①每个苹果切成四个相等的小块,共12块,每人分3块,这3块占一个苹果的3 4 ②为了每个小朋友吃起来方便,每个苹果切成8块,共24块,每人分6块,这 六块占一个苹果的6 8 。 想想这两种分法分得的是否一样多?(36 = 48 ,即: 3326 == 4428 ? ? )由此表明了什 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数,分数的值不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 (1)把上面问题变为:把3个一样的苹果分给n(m>0)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 用除法表示:3n ÷,用分数表示为:3 n , 3 3n n ÷、相等吗?( 3 3= n n ÷)这里的n

可以是实数吗?(n不能为0) (2) 33 4n 与有什么区别?(后者分母含有字母)我们把前者叫分数,后者叫分 式,什么叫分式呢?分式有没有和分数一样的性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概念填空: (1 )如果小王用a元人民币买了b袋相同的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______元。 (2)一个梯形木板的面积是6 2 m,如果梯形上底是am,下底是bm,那么这个梯形的高是________m. (3) 两块面积分别为a亩,b亩的稻田m kg,n kg,这两块稻田平均每亩产稻谷________kg. 观察多项式: 12 a m n b a b a b + ++ 、、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点特点?(分子分母都是整 式,分母含有字母) 一般地,如果f、g分别表示两个整式,并且g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f g 叫分 式。 说明:分式的分子分母一般是多项式,单项式可以看成是只有一项的多项式。分母一定含有字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思考:33a 44a 与分式相等吗? 2 2 a b a ab b 分式与分式相等吗? 如果a≠0, 那么33a = 44a ,只要 2 2 a b a ab b 与都意义,那么 2 2 = a b a ab b 。 你认为分式和分数具有相同的性质吗?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非零多项式,分式值不变。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共因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设h≠0,则f f h g g h ?= ?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doc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 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八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 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例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 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B.C.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初中数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正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正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了解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能用正切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引入正切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1.学生不一定清楚正切与已学过函数知识的联系?因为锐角三角函数是函数概念的一种,特别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需通过两条直角边的比进行转化与沟通,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深度;学生不一定理解正切符号引进的必要性?因为过去所学习函数的两个变量都可以运用代数式表示,但正切通过“列表、图像”的方式却不易发现用恰当的代数式表达,引进新的符号为学生学习新知增加了抽象性。 2.学生不一定清楚怎样运用正切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1)忽视求一个角正切值的前提条件该角为直角三角形元素的,在非标准图形中难以确定哪两条边之比。 (2)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不重视基本图形的分析,而习惯于凭直观印象,缺乏理性思考。 3.学生不一定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正切?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重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因此有关几何中有关线段比的问题时,习惯于用相似知识,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主要解决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线段关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知识解决,“角角关系”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进行解决,而正切正是解决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有力工具之一。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 2 +-m m 11 2+-m m 45 22--x x x x 235 -+2 3 +x

初二数学上册分式方程100

2x+6 5 ———=——— x2+x 3x+3 1 1 3 —-———=———4 4x+1 8x+2 6 ———+a=7 x+5 m 2 —-———=0 x x+3 30 90 ———=———40+v 70-v 1 8 —=—— x x+6 1 7 ———=———x+6 x-6 2 9 ———=— x+1 x

x 6 ———+7=———————x-5 (x-5)(x-3) 3 7 —=—— 6x x+7 x 9 ———=————-6 x-3 3x+12 7 8 ———=——— x+3 x2-9 8 4 ———=———x2-7x x2+7x 1 1 1 —+—+——=3 4 5 2x 70 70 ———=———30+v 70+v 9 8 —=—— x x-5

x 5 ———=———-4 x+2 3x+6 4 2 ———=————6x-1 36x2-1 6 9 ———-———=4 x2+9x x2-9x x x+8 ———=——— x+2 x-1 x+6 4 ———-4=———x+2 2+x 3x-3 6 ———=——— x2-x 4x-4 1 2 5 —-———=———2 2x-3 4x-6 8 ———+a=2 x-7

m 8 —+———=0 x x+9 60 30 ———=———40-v 60-v 5 6 —=—— x x+9 5 9 ———=———x+3 x+3 5 8 ———=— x-4 x x 4 ———+4=———————x+9 (x-9)(x-5) 4 6 —=—— 6x x-4 x 9 ———=————+4 x+3 3x-15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分式教案

15.1 分 式 第1课时 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知道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分式有意义的含义,会根据具体的分式求出分式有意义时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理解分式的值为零、为正、为负时,分子分母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重点 分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是20 km/h ,它沿江以最大船速顺流航行100 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 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是多少? 提示:顺流速度=水速+静水中的速度;逆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127至128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分式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式子S a ,V S 以及式子10020+v 和6020-v 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点评:如果A ,B 表示两个________(整式),并且B 中含有________(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 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分式?分式与整式有什么区别?

反思小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分式,可根据:①具有分数的形式;②分子、分母都是整式;③分母中含有字母,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在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而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活动二:(1)当x ≠0时,分式23x 有意义; (2)当x ≠1时,分式x x -1 有意义; (3)当b ≠53时,分式15-3b 有意义; (4)x ,y 满足__x≠y __时,分式x +y x -y 有意义. 展示点评:教师示范解答的一般步骤,强调分母不为零. 小组讨论:归纳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反思小结:对于任何分式,分母均不能为零,即当分母不为零时,分式有意义;反之,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知识小结——(1)学习了分式,知道了分式与分数的区别.(2)知道了分式有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2.思想方法小结——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各式①2x ,②x +y 5,③12-a ,④x π-1 中,是分式的有( C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C ) A.x -1x 2 B.x +1x 2-1 C.x -1x 2+1 D.x -1x +2 3.某食堂有煤m t ,原计划每天烧煤a t ,现每天节约用煤b(b

(完整)苏教版初中数学说课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育秀实验学校:张志珍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的5·3相似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斩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约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相似三角形约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二、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约自学才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约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关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是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定义的两个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我准备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具有三角形中位线的三角形,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再格中位线所在约直线上下平移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回答。学生容易由学过的知识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两个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这一段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逐步培养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能力。将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记为△ABC,原三角形记为△A'B'C'。因此,如果有: ∠A=∠A',∠B=∠B',∠C=∠C', 那么△ABC与△A'B'C'是相似的.。以此来加强两个三角形相似定义的认识。 2.关于用相似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考虑与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号“≌”表示相类比引入。全等符号“≌”可看成由形状相同的符号“∽”和大小相等的符号“=”所合成,而相似形只是形状相同,所以只用符号“∽”表示,这样的讲法是格数学符号形象化了。学生会比较容易记住,是否可以,请同行们提意见。必须注意:用相似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例如,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其顶点D与A对应,E与B对应,F和C对应,就应写成△ABC∽△DEF,而不能任意写成△ABC∽△FDE。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的问题,在以后的解题中常常显示出它的重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 分式 15.1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1-m m 3 2 +-m m 11 2+-m m 45 22--x x x x 235 -+2 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