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仁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铜仁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铜仁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铜仁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贵州省铜仁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大西南连接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10个县(市、特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415万。聚居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

铜仁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80天,年均降雨量1100-1400mm,宜于种养业的发展。全区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652万亩,有各种豆科、禾本科牧草160余种,农作物秸杆和滕蔓青绿饲料的常年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对于发展畜牧业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区内沿河山羊、思南黄牛被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沿河、德江两县山羊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其产品畅销广东、湖南、福建、浙江、重庆、广西等省。

近年以来,地委、行署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列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工作的意见》、《铜仁地区畜禽良种推广补贴办法》等惠农政策,确立了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羊、牛、禽和特种养殖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以渝怀铁路线、326国道线、铜遵公路线为主的六大畜禽产业带(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家禽及渔业、特种养殖)。采取以建设养殖小区和发展养殖大户为载

体,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施畜牧业良种工程,推广种草养畜、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和加快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使全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现了畜牧业总量的持续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全区已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496个,发展养殖协会86个,龙头企业49家,牲畜市场114个,15个良种猪基地获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62个畜产品生产基地获省无公害“一体化”认定。2010年,全区出栏猪210.3万头,牛12.29万头(存栏63.39万头),羊78.63万只,禽788.42万羽,肉类总产量22.13万吨,畜牧业产值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5%。

附:铜仁地区规模养牛场名单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关于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的实施方案

关于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的实施方案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三年行动方案(X-X年)的通知》(X政办发﹝X﹞161号)、《XX 省农业厅关于印发〈XX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专发〔X〕24号)、《XX省畜牧兽医局关于下达X年现代农业发展(畜牧业)专项资金项目任务的通知》(X牧计发〔X〕20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县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加快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组织实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畜牧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畜牧美丽生态工程为抓手,统筹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畜产品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产业功能拓展、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县畜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按照建设一批美丽生态牧场、一批农牧结合示范区、一批农牧结合服务组织、一条新型产业体系和一套有效运行机制的“五个一”要求,建设省级美丽生态牧场16个,农牧结合示范园区2家,农牧结

合服务组织2个,农牧结合、休闲观光新型畜牧业主体3家,按照“美化、洁化、绿化”要求提标改造规模畜禽养殖场40家,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在线监控建设,完成生猪保险与病死猪跨区域无害化处理联动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生猪出栏500头以上规模比重达到65%以上,养殖环节“瘦肉精”零检出,出栏率等主要生产性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猪养殖场整治达标率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8%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积极推进我县畜牧业绿色发展。 三、工作重点 1.深入推进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场(其它畜禽按猪当量折算),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XX省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开展省级美丽牧场创建。建设重点:一是按设计规划新建或改建牧场大门及围墙,场内主要道路、排水沟硬化,建筑物墙面、围墙等粉刷美化,设置功能区示意牌、指示标志牌、管理制度牌;二是提升完善排泄物“两分离、三配套”及消纳利用设施、病死动物暂存设施,并配备足量的垃圾箱,及时清理畜禽粪尿和病死动物,使牧场内外环境整洁;三是开展牧场绿化,场区四周及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办公区、生活区域开展园林绿化,场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2.进一步提标改造畜禽养殖场。除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外,对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布局,并通过达标验收且业主主体责任意识较强

中国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中国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小岛国,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尽 管国家小、人口少,但新西兰的畜牧业生产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每年有大量的羊、羊毛、羊肉、牛、牛肉、牛奶及奶制品出口到美洲、欧洲以及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畜牧业高度繁荣发达是不是一定会造成草场退化,并进一步影响到环境呢新西兰用事实告诉我们,不会。只要在发展畜牧业的时候讲究科学发展,避免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开发,就可以做到畜牧业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如今新西兰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洁净,临海沿岸海水清澈,号称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新西兰的畜牧业现状 2002年,新西兰农业用地公顷(折合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和耕作业用地占全国农业用地的76%,大约12万平方公里。畜牧业用地和耕地又可以细分为畜牧业用地公顷(万平方公里),耕地759440公顷 2002年新西兰畜牧业牲畜存栏数量大致如下:奶牛5161589头,肉牛4494678 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267头;绵羊只,山羊153084只,绵羊和山羊合计只;鹿1643938头,马75856匹,另有猪等非食草性动物,数量不多,这里忽略不计。(一点感慨:统计资料非常详细,牲畜数量精确到个位数,不但有牲畜总量,而且把牲畜按照年龄、性别等标准细分为若干小项,每项都有详细的数字。) 中国的畜牧业现状大致如下 中国的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40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利用的草原面积31333万公顷(万平方公里)。2002年牲畜存栏数量为:羊万只,其中山羊万只,绵羊万只;牛万头,马万匹,驴万头,骡万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2002年统计年鉴, 内蒙古在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属于畜牧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着力粪污资源化利用 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

着力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要想实现收畜牧业绿色发展这一目标,则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最佳途径。为此,应当坚持问题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并举的方式,加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 标签:资源化利用;畜牧业;绿色发展;环保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帮扶下,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迅速发展,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但同时也导致严重的养殖污染问题,尤其是畜禽粪便污染。如何有效防治畜禽养殖粪污问题,加快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是对当前政府部门和养殖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以下,作者就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以期能为相关各方带来些许有用参考和借鉴。 一、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现代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给市场供给带来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现实却显示当前的畜禽粪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科学、高效地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共处中必须突破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难题,畜牧养殖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才有可能,畜牧产业持续发展才有保障,构建现代化、绿色的畜牧业目标才有依托。 二、实行农牧结合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 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难点在于粪水和沼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究其根本,其治理出路只有两条:一是综合利用,不向外排放;二是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关于粪污处理模式的探索,我国部分省市早有实践,比如湖北省的粪水深度处理设施,该设施虽然能够实现对液体废弃物的深度处理,达到达标排放,但总体投入过大,且运行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各地价加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研究和摸索,开辟出一条“农牧结合”的“零排放”途径,该途径不仅能够实现农牧业和种植业的协调发展,而且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加速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 (一)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前文提到,当前我国各地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和模式。但总体上看,仍然距离现代畜牧

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小岛国,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尽管国家小、人口少,但新西兰的畜牧业生产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每年有大量的羊、 羊毛、羊肉、牛、牛肉、牛奶及奶制品出口到美洲、欧洲以及以及亚洲的中国、 日本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畜牧业高度繁荣发达是不是一定会造成草场退化, 并进一步影响到环境呢新西兰用事实告诉我们,不会。只要在发展畜牧业的时候讲究科学发展,避免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开发,就可以做到畜牧业和环境保护并 行不悖。如今新西兰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洁净,临海沿岸海水清澈,号 称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新西兰的畜牧业现状 2002年,新西兰农业用地公顷(折合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和耕作业用地占全国农业用地的76%,大约12万平方公里。畜牧业用地和耕地又可以细分为畜牧业用地公顷(万平方公里),耕地759440公顷 2002年新西兰畜牧业牲畜存栏数量大致如下:奶牛5161589头,肉牛4494678

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267头;绵羊只,山羊153084只,绵羊和山羊合计只;鹿1643938头,马75856匹,另有猪等非食草性动物,数量不多,这里忽略不计。(一点感慨:统计资料非常详细,牲畜数量精确到个位数,不但有牲畜总量,而且把牲畜按照年龄、性别等标准细分为若干小项,每项都有详细的数字。) 中国的畜牧业现状大致如下 中国的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40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利用的草原面积31333万公顷(万平方公里)。2002年牲畜存栏数量为:羊万只,其中山羊万只,绵羊万只;牛万头,马万匹,驴万头,骡万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2002年统计年鉴, 内蒙古在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属于畜牧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内蒙古全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总面积达万公顷(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68万平方公里)(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 2002年内蒙古牲畜存栏情况为:牛万头,马万匹,驴万头,骡51万头,羊万只(其中山羊万只,绵羊万只)(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和新西兰的畜牧业简单对比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措施

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措施 21世纪是一个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世纪,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将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畜牧业生产远离市区,加上畜牧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逐渐的、长期的,往往被社会各界所忽视,这给解决畜牧业污染带来的难度甚至超过了技术方面的难点。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环保工作,充分认识到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是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出路。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通过发展绿色畜牧业来实现动物源性食品的绿色化,特别是解决药残问题,加快动物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绿色畜牧业的 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搭配日粮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平衡和饲料利用率低是导致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原因,这将对周围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在畜禽养殖场排泄物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氮、磷、铜、锌、砷等。研究表明,在精确估测特定畜禽的营养物质需求参数和准确了解饲料原料组成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日粮营养调控可以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 量,减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1)降低氮和磷的排放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生长猪对食入氮的利用率仅80%~85%。因此,国内外对如何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猪粪尿中氮含量进行了大量研究。按照理想蛋白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成符合猪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可以在不影响猪生产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饲料利用率,使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2%~3%。有人将仔猪、生长猪、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1%,发现如果不补充合成氨基酸,试验猪生产性能下降,但如果向日粮中补充能够满足试验猪氨基酸需要的合成氨基酸,则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未受影响。另外,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可节约蛋白质3%。日粮粗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使猪粪氮含量降低8%,排尿量减少 11%,还可降低尿氮含量、猪舍中氨气浓度及释放速度。 降低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使用酶制剂。通过酶制剂进行营养调控,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促进仔猪生长,并提高日粮干物质(2.7%)和氮利用率(3.6%)。有的研究表明,在育成猪饲粮中添加0.2% β-葡聚糖酶,可改善试验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13%)和氮利用率(12%)。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或破坏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 的排泄量。 动物对植物中的磷利用率很低,常常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大量价格昂贵的无机磷(如磷酸氢钙)以满足动物需要。据研究,猪摄入的磷约有75%被排出,污染土壤和水源。由此可见,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是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量的最有效方法。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50%。另有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猪对钙、镁、铜、锌、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并能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对肉鸡的研究也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将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使氮的排泄量减少10%,而不会对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产生影响。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部分州已经立法,规定在饲料中必须使用植酸酶。但是,我国关于植酸酶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禽类,对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这方面的研究急待加强,以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对环境的 污染,节约磷源。 (2)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已经证实,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可起到生长促进剂的作用,砷制剂作为生长促进剂和抑菌剂的作用也已被证实。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许多人只注意眼前的经济利益,刻意追求猪皮红、粪黑,致使多数饲料生产厂普遍使用高铜、高锌,砷制剂的添加量远高于产品推荐添加量。但上述做法将会产生严重后果。首先由于高剂量添加,猪对其净吸收率增加,导致肌肉组织中铜、锌、砷的含量增加。其次,由于高剂量添加,便粪中铜、锌和砷含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环境污染。荷兰已经立法,规定不允许在日粮中使用铜和锌的促生长剂量。加拿大国家饲料协会也已将日粮中铜和锌的最大限量规定为125mg/kg和500mg/kg。而我国尚无这方面的任何限制。 2.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减少或消除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为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和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加大了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相继推出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如饲用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活性多肽、寡聚糖、防霉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松针粉、茶多酚、大蒜素等。大量研究表明,它们对畜禽和人类都无危害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在食用动物肠道中进行大量繁殖,并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 不利微生物的繁殖。 寡聚糖能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阻止病原菌定植,促进其随粪便的排泄,刺激动物免疫反应。诸多研究者对寡聚糖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寡聚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等)可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降低粪臭味的产生,提高母猪泌乳量和缩短发情间隔时间。 酸化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主要源于其酸化效应。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降低饲料pH值,抑制病原菌和霉菌生长;②降低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摘要:新西兰是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并且无可取代的地位,乳制品和肉制品是最大的单项出口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量的22%和14%。可见畜牧业对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甚至畜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新西兰经济的进退状况。 关键词: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一、新西兰国家概况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 介于赤道和南极之间, 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26. 75万hm2 , 总人口约380 万, 海岸线长6 900km, 全境多山, 平原狭小,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 以畜牧业为主, 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 , 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60 %以上。政府历年来一直推行减少国家干预, 发展市场经济, 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面积729hm2 , 占国土面积26. 8 % , 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林约200 万hm2 , 每年种植人造林4 万hm2。渔产丰富, 200 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 万吨。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 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 产品主要供出口。其农业高度机械化,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

二、新西兰畜牧业简介 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

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加强畜牧体系建设,加快畜牧结构调整,加大畜牧业投入,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的畜牧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发展总量上突破、从养殖信心上着手、从科技兴牧兴区上创新,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结构调整,打造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做到畜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畜牧业与生态保护有效融合,畜牧业与林业生产协同发展,使畜牧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重点、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旅游发展的景点,实现畜牧业结构大转变、总量大突破、质量大改善,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区从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养殖大户的指导、养殖协会的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养殖环境改善等,畜牧业抵御动物疫病风险能力逐步增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渐提高,农民科技养畜意识逐步普及,养殖环境逐渐改善,养殖效益逐步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由年的25%上升到年的%,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规模发展占养殖比重也上长到5%。但是,也存在着发展总量少,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相对低下,养殖分散,发展观念传统,饲养方式落后以及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畜牧产业虽一直号称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仍与我区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不相称,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称。 规模养殖蓬勃发展,但比重低下。全区现已建成标准生猪150模式养殖5个,万头养殖小区1个,发展各类养殖大户68户,其中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大户34户,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2户;饲养蛋鸡500羽以上的3户,羽以上1户;饲养肉禽1000羽以上养殖户11户,饲养5000羽以上养殖户4户,饲养10000羽以上的养殖户2户;山羊出栏3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4户,出栏100只以上的养殖户3户;耕牛出栏5头以上养殖户7户,出栏10以上养殖户4户。但是,千家万户散养仍是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占据绝对比重,在规模化生产比重中,生猪占5%,山羊占%,耕牛占%,家禽占45%,规模化比重还十分低下。 品种改良稳步推进,但优质杂交覆盖率不高。前几年,我区种畜场对全区生猪、山羊等优良品种的逐渐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良种化率生猪达到90%、山羊50%、家禽60%,品种改良稳步推进。但也要注意到:我区生猪仍以二元猪为主,三元猪覆盖率仅1%左右,由于良种场停止生产,生猪良种全部依靠外引,成本高,品种杂,优质杂交品种覆盖率难以提高;山羊、耕牛、家禽品种更新及良种引进多年来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换代慢,优良品种覆盖率低,即便引进少量优良种畜,也是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 草地资源丰富,但草食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我区有天然草场186万亩,人工草场万亩,林下草场约6万余亩,可作为饲料的农作物秸秆有万吨。但是,我区畜牧业结构中,牛羊肉比重仅占肉类总产量的%,占牧业产值%。年,我区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草食动物逐年递减。年耕牛饲养万头,年饲养降至为万头,减少了万头,减少%,平均每年递减%;年山羊饲养万只,年山羊饲养万只,9年时间仅增加万只,与年饲养万只相比,还减少了万只,减少%。草食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影响了畜牧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致使优势产业未能发挥其优势。 疫病防控加强,但威胁加大。近年来,从附红细胞体病、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到蓝耳病疫情,我区经历了多次重大动物疫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方案,积累了丰富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率逐步加快、流通渠道进一步增多、流通战线进一步延长,为畜禽疫病的传入和发生提供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思路和放牧管理系统中的饲养策略

70 草 业 科 学22卷12期12/2005PRA TACUL TU RAL SCIENCE Vol122No112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思路和放牧管理 系统中的饲养策略 郑群英1,泽柏1,朱昌平2 (1.四川省草原研究所,成都犀浦611731; 2.College of Sciences,Massey University,Palmerston Nort h,New Zealand) 摘要:草地资源有效利用和放牧管理中的饲养预算是新西兰畜牧业的两大特点,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我国草 地畜牧业可有效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家畜饲养水平。 关键词:畜牧业;饲养预算;放牧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0629(2005)1220070204 新西兰是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乳制品和肉制品是最大的单项出口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量的22%和14%;2002年畜牧业用地占农业用地的76%[1]。 我国草地畜牧业地区牲畜多采用终年放牧的形式,这点与新西兰相似,所以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新西兰的经验。 1 新西兰畜牧业特点 1.1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 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南纬34°-47°,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2月)平均温度26℃,冬季(7月)平均温度12℃。降水量1000~3000mm,大部分地区牧草可全年生长,多年生黑麦草L oli um perenne和白三叶T ri f oli um repens混播的人工草地是主要的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达11000~20000kg/(hm2?a)[2]。 1.2家畜生产成本低廉 由于气候条件优越,采用划区轮牧的方式,家畜终日在草地上采食,节省了棚圈等设施和劳力的费用,畜牧业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40%。 奶牛的平均泌乳期为230~240d,与国际标准相比,每头奶牛产量不高[牛奶3504L/a和牛奶固形物301kg/a],但单位面积草地产量高(牛奶8475L/hm2和牛奶固形物741kg/hm2)[3]。  收稿日期:2005203214 基金项目:新西兰梅西大学任继周教授奖学金 作者简介:郑群英(19772),女,浙江开化人,硕士。 E mail:zhengquny@https://www.doczj.com/doc/687978953.html, Study on the adaptabl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 ammoniated stra w CAO Chun2mei1,YAN Gui2long1,XU E Su2qin2 (11Depart ment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Agricult ural College, Beijing102206,China;21Zhangbei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Centre of Hebei Province,Zhangbei076450,China) Abstract:T o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straw,sodium hydroxide,hydrogen perox2 ide,quick lime,urea were used as the treatment agents in the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combi2 nations treating wheat straw and straw of naked oats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combination of urea and so2 da had very high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 straw,combination of over5percent quick lime and urea had the highest efficiency,4times of that of the ammoniation method with5percent urea only1 Determining urea density according to the need in practical situation was reccommended1 K ey w ords:straw;crude protein;sodium hydroxide;hydrogen peroxide;quick lime;slaked lime;urea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 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办牧[2016]17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6.04.13 【实施日期】2016.04.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农办牧〔2016〕17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树立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整县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我部决定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现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考核办法》印发你们,请按照方案和办法要求,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 2016年4月13日

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整县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决定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一、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环境友好的客观要求,事关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主要畜产品产量和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畜禽粪便产生量大幅增加,还田利用渠道不畅,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在局部地区造成了环境污染。病死畜禽收集处理设施不足、处理技术水平低,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风险较大,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农业部印发《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将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纳入“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框架体系。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对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提质增效,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保障畜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为重要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新西兰农业概况

新西兰农业概况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介于赤道和南极之间。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26.75万平方公里。2001年新西兰总人口380万。欧洲移民后裔约占73.8%,毛利人约占15.2%,其他民族约占12.9%,7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首都惠灵顿,人口34.6万,其他主要城市有:奥克兰、哈米尔顿等。海岸线长6900公里。全境多山,平原狭小。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夏季20度,冬季12度。 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60%以上。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推行减少国家干预,发展市场经济,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本届国民政府1990年11月执政以来,实行削减政府开支,推行低通货膨胀,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和外贸出口的政策,籍此带动国内经济复苏。1993年,新经济已走出低谷,扭转了连续18年的国际收支赤字状况,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利率达20年来最低水平,汇率合理,商业和消费信心增加。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外债负担沉重,失业率偏高,社会犯罪增多。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8%,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林约200万公顷,每年种植人造林4万公顷。渔产丰富,200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 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 农业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畜牧业发达,是新西兰的经济基础,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该国风景优美,旅游胜地很多。旅游业是外汇主要收入之一。 该国交通运输发达,通讯联络畅通。港口众多,航空、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进出口货物主要靠海运。近些年,运输和通讯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逐步减少或取消了国营部分。 新西兰经济严重依赖外贸。发展对外贸易是新西兰对外政策的主要方面。目前,澳、日、美、欧盟为新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新重视同加拿大、东亚国家和中东国家发展贸易。近年来,新西兰越来越把贸易重点转向亚太地区。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国畜牧行业发展趋势探讨 --------清华大学农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进行过渡,必然对中国畜牧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畜牧行业发展时间短,各地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已经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畜牧业养殖环节资源配臵严重错位,整个价值链利益分配过多的给予中间渠道,造成养殖环节持续低水平徘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笔者认为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最好的突破口,打造“一条龙”模式成为畜牧行业企业的发展必然。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业工程、趋势、养殖、产业集中度【主体】 一、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6%、8%、3%;肉牛饲养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家禽饲养量万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比2007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万吨,比2007同期增4%。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25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笼万只、出笼万只。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县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良种母猪覆盖率达90%以上;2008年,黄牛冷配完成万头。 3、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达100%。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县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耗粮型生猪比重过大,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偏低。家禽品种结构中,良种禽比例小、档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乏力。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蛋产量低,奶产量为零。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致使资源闲置浪费,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 2、缺少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