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专题二考点突破篇

Ⅰ.理解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的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 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选自2012年2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答案 C

解析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而非“整个行动计划”。

2.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答案 A

解析B项“硬指标”和“软指标”是相对而言的,并非是说“必须完成”和“可急可缓”。C项应将“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和“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中的“只”改为“注重”。D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

知识储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时,要有客观的意识,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的语境来理解;“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对论述对象或论述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这句话合起来就是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理解重要概念的基本方法有:(1)抓住阐释概念的文字,把握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2)抓住分类解说的文字,把握分类标准和相关阐释,明确概念的外延;(3)借给概念下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作出直观判断。

另外,在具体做题时应注意:(1)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含义。

(2)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

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含义。

(3)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

解、连义互解、主宾互解,或作以实证虚、以虚证实乃至以虚代实的处理。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

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节选自《舜文化》)

3.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答案 D

解析由原文第二段“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可知此选项的说法错误。

(2012·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做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4.请解释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解析首先要弄清“它”的指代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是在重复别人”指的是什么,特别是“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知识储备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对复杂的单句,要能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主语),划出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要善于识别使单句复杂化的标志性词语,弄清复杂宾语前面的动词所管辖的范围,弄清介词所统率的对象,弄清连词所关联的范围,从而明确语意的核心所在。对于复句,要弄

清它包含几个分句,每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整个复句的层次关系,整个复句的意义重点,把握具体特征与概念属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其次,要对句子的邻句及语境进行分析。有些重要句子,要从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观点、中心思想去理解句意。

再次,要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起统率作用的,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上去看、去分析;起过渡作用的,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起总结作用的,要从它的上文去找相关的信息。

Ⅱ.分析综合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朱凌宇

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 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他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bilingual)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使用的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世界语(Esperanto)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

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 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 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摘编自《联合早报》2012年9月22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争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肯定、乐观的态度。

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的使用人数,但英语、西班牙语所产生的影响力,汉语却无法与之相比。

C.经济、文化水平决定语言的传播力,我们不断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加深国际交流,汉语的传播力自然会增强。

D.千年之后,新的世界语将会诞生,与老世界语不同的是,新的世界语将可能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

答案 B

解析西班牙语的影响力是否超越汉语,文中并未提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交通发达、交流增加,如今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

B.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 000种语言,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弱势语言逐渐消亡,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C.世界语的发明方便了国际交往,但风光了一阵子之后,却最终没有传播开来,这是因为它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

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这是因为操持英语的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强于我们,这也符

合目前语言的传播规律和动因。

答案 C

解析世界语没有传播开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

实用类文本

(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宾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臵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臵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下笔不觉师造化》节选)

3.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该题给果问因,属较典型的信息筛选整合题。题干所表述的“绘画艺术的大进展”“隐居时期”,出现在选文第一段段首,是中心句。本段后面的文字内容就是所问的原因,不过要对这几句话进行整合。

4.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此题与上题相同。“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这一结果在选文第二段较后的地方,原文用连词“所以”连引出来并单独成句。根据此句的上下文可以看出,此句上下句都在讲原因。将这两个句子的内容加以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知识储备文中的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析信息。能够通过比较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明示信息,哪些是隐含信息;能够辨析内容的性质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材料,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等。在语言形式上,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用语等。

“整合”意味着要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做“明示信息”;有些信息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的内容等,叫做“隐含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该注意的,同样是考查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命题重点之一。

二、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分析语言特色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资料显示,虽然30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变化不大,但市辖区(县级)数量增长了一倍,县级市则增长了三倍。中国式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换户口”,开放城市户籍限制也只是“顺水人情”:让中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真正的城市化和人口膨胀仍集中在大城市。这种速度喜人但深度不足的“城市化”,只会使中小城市户口的“贬值”、大城市的“肥胖症”更加积重难返。(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肥胖症”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盲目发展,畸形扩张,导致城市问题越来越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与段意、文章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结合起来思考。

知识储备此考点主要体现在实用类文本上。

实用类文本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简洁。但因文体不同,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新闻的语言客观中不乏生动;人物传记的语言要形象,有文采;报告的语言准确平实;科普文章的语言准确、通俗,生动形象。

但其类别不同,语言风格特点的表现也常常各有不同。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因此,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首先要辨明文体,注意文体特点。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从语义和句式入手。句子中的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态度等,整句与散句、推测与肯

定、议论与抒情、祈使与反问等特殊句式,往往有着不同一般的表现力。

②从修辞角度体会。修辞一般是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抓住修辞特点,就能从语言

的表达效果上加以体味。

③从语言风格上揣摩。相对而言,语言的风格有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平实、

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体会其效果和特色。

(二)把握文章结构

论述类文本

(2012·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

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答案 B

解析本题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角度设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文章思路的把握。A项第一段论述了家族的中心地位使伦理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到的重要作用,选项故意混淆“家族的中心地位”与“伦理”的关系。C项第三段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就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

选项属顺序颠倒之误。D项文章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的问题,选项谈及的“人格尊严”是“尊道贵德”精神的体现,与古代哲人之语无关。

知识储备归纳文意,分析结构,不仅仅是一种考点、考题,更是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把握的要求,而整体把握又是与归纳文意,分析结构分不开的。

(1)如何进行整体把握

①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

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

②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

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③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总式、对照式)。

④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

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2)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是一个问题。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高考中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是“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有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具体来说,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或递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领起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另一方面”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

“总而言之”表示由分到总或得出结论……分析段落层次时,要看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主要问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归纳出结论。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把握。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气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到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

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7.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新闻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几部分,其中导语部分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知识储备实用类文本在安排结构时一般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进行。因此,在把握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整体感知,立足于文本的表现内容,立足于文本的主旨。

文本类型不同,结构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传记。一般是按传主的成长经历去安排,但也可以写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来表现人

物的魅力。另外,事件和背景要灵活穿插,巧妙地结合。

(2)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新颖醒目,既可以使用单行标题,

也可以使用多行标题(引题,多用以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多用以

对一则消息内容作高度概括;副题,多用以概括重要事实、结果等)。导语,凝练简明,概述要点,揭示主旨。主体,详述事件经过,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合叙、分叙等。

(3)访谈。一般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引起对方

兴趣,尽快进入主题;主体,根据进程,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4)科普文章。多采用总分式或递进式结构。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

—总等。说明事物的科普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②递进式:说明事理的科普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在顺序安排上,常采用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

(5)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就调查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

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主体,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或选用纵式(按调查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或选用横式(从不同角度或侧面),或选用对比式(将不同的调查对象加以对比)结构展示调查内容。不过,主体部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归纳主题,强调意义。

把握实用类文本结构要注意:

(1)结合文体特点。如新闻的结构一般有固定的三部分。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一般有起始句、过渡句、照应句、收束

句等;关键词语主要指表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总结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递进的“而且”“更”,还有表强调的“尤其”等。

(三)概括中心意思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蟋蟀之话

夏丏尊

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

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①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文章有删节)

注①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昆虫的幼体。

8.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成虫“恋爱”、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这三段与题干相对应,但在顺序上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对应蟋蟀由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知识储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对某一语段、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归纳内容要点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概括中心意思则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着眼于文章的整体驾驭文章,通过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章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首先,要通读选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要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再次,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最后,综合句意,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整体把握,得出答案。

为了达到准确地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这一目的,还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过渡句、中心句,这

些句子常常是归纳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依据。

(2)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

表现,不可忽视。

(3)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

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4)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这是准确把握文章内

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

(5)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

准确答题。

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气象能源时代悄然来临

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风能、太阳能是风和太阳形成的能源,称为气象能源。水能、生物能、波浪能、浅层地热能也与气象息息相关,属于气象次生能源。因此,气象能源广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风能、太阳能和气象次生能源。9.请简要分析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

作用:“下定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准确把握“新能源”这一概念的特征,“分类别”

使读者对各种新能源的性质和分类一目了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及其作用。然后由对“新能源是……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气象能源广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等句的分析可知,它们分别使用了“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最后要结合文本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汤汤,原名汤宏英,小学教师,读了蒋教授的研究班后,试着写童话,一发而不可收。她的童话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铜奖……用蒋教授的话说,几乎所有儿童文学大奖她都拿了。学员阿甲,在网上建起一个童话部落——红泥巴网站,成为首家最受孩子们喜爱、家长教师信任、儿童文学专家和出版者关注的儿童阅读网站。正因为教授的严格和学员的“出息”,这个“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了较高的含金量。

(选自《文汇报》《蒋风:60载播撒儿童文学火种》,有删改)

10.该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蒋风近20年的办学成就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段先概括地说他“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这是“面”上介绍;然后介绍学员汤汤和阿甲的事迹,这是“点”上特写;最后说其教育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是“面”上定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点”和“面”的区别,其次要在文段中准确找出。

知识储备“文体基本特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前者属“类”特征,

后者属“篇”特征。一般而言,这四类文本都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基本特征,也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

传记:真实性是其第一特征,另有材料翔实、表达生动等特征。

新闻:真实性、及时性、文学性。

报告: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

科普文章:科学性、趣味性。

实用类文本在最基本的特征之外,都具有文学性,因此,高考中一般考查这些文本中具有的文学性特征。(1)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方法首先要辨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其次要根据不同修辞方法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分析其作用。(2)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的分析。(3)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Ⅲ.鉴赏评价

一、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记者:你的小说,总是由小人物的具体生活构成,即便是《伪满洲国》这样以一段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但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你并未放弃过去的风格,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宏大的题材,你是有意向宏大的题材靠拢吗?这是否是你今后写作的一个方向?

迟子建:其实,我个人认为,《伪满洲国》才是宏大的题材,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很多读者写信告诉我,在这之前他们压根没听说过这个民族。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熟悉这个民族的一切。在我目睹的事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某些文化和原始的东西正在丧失,一些有味道的东西被人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掉了。因此,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我感受到苍凉和悲凉。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下去,没有被割断。虽然它在现实中退缩,但历史和现实并没有严格的分割。评论家把它看做一个宏大的题材,或许是一种误解。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讲述的是这支部落式微的过程,而这本书是一首挽歌。(节选自《迟子建访谈录》,有删改)

1.记者与迟子建在评价《额尔古纳河右岸》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者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属于宏大的题材,而迟子建认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一

个弱小民族,不属于宏大题材。原因是两个人对历史的看法不同。记者从静止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应属于宏大的题材。迟子建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和现实是不能分割的,一百年前的生活,现在依然还在延续,所以这篇小说依然是“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不属于宏大的题材。

知识储备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要善于从上述方面入手,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把握并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1)传记

阅读传记,应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以及相关评论中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倾向,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传记是写人的艺术,事件和细节是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和情感离不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把握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还要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评论性的文字,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答“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一类的试题,要注意区分文本中作者、传主、他人等不同人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撑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这类试题多要求分点论述,组织答案时最好显示出多点的组合,点与点之间不前后重复或左支右绌,概括全面,要点突出。

(2)新闻访谈

在访谈中,“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在消息、通讯、特写中,文本的主要观点隐藏在所采用的材料中,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中,同时,要联系写作背景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3)调查报告

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二、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问: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他们不应该品德高尚吗?他们不应该是天使吗?

答:哪个职业的人不应该是天使?政府官员不应该是吗?他们的决策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这份责任比救死扶伤轻吗?法官的判决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尊严甚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媒体的报道或广告事关人们是否可以了解真相,事关一个人乃至一些人的名誉、尊严甚至命运,这份责任轻吗?大巴司机的行为决定了几十个人的安全乃至几十个家庭的幸福,这份责任轻吗?农民是否使用剧毒农药,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如果医生应该是天使,谁又可以不是?

问:你的意思是?

答:我并不否认道德的巨大作用。但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更相信这样的信条: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从根本上看,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是利益取向,而非道德取向。我不能确定人们会不会为了所谓道德或良心做某件事,但是我相信他的利害得失会诱使他做某件事。如果一个医术精湛、工作负责、完全根据患者的利益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医生能够获得充分的社会尊重并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的理性会引导他这样工作。反过来,如果一个行为规范的医生过的却是清贫的生活,而一个损害患者利益、拿回扣、收红包的医生却过着优裕的生活,你怎么指望医生像天使一样工作?一个社会是不是道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什么?是那些行为增进社会福祉的人过着更为体面的生活,这种体面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励大家做道德高尚的人。

(选自《书摘》,朱恒鹏《折翼的天使——医生怎么了》,有删改) 2.以医生职业为例,说说文中画线句“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的信条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及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社会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社会现象,这为解决同类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2)影响:正面影响是使人们以一个新视角认识社会现象,进而思考从根本上解决同类社会问题的方法;负面影响是倘若无限放大不正常现象的“合理”性,可能导致一些从业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乃至道德沦丧。

知识储备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一个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对文本价值的阐述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最后,把文本固有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产生的社会影响作出判断。

三、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李昌建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

站BBS上的这段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饮食40~60元/天,洗衣服10~20元/周,杂七杂八的花费120元/月,上网开销一个月也要几百元,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流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要上千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的话甚至不需要伸手向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但自己在一些网站从事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减轻了负担。”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得到的值是980。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能让孩子既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而儿子也非常开心。但是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了——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个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维持,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总不能让他受苦啊。”

湖南省长沙市的李先生则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的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1 000元,我挺开心的,觉得报的数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补充说,如果女儿的生活费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原文有删节)

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应联系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和题干要求,紧扣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储备“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感情、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表现特色等方面。文本类型不同,高考关注的特色也有区别。

传记,关注的多是其叙事手法以及传主形象的塑造艺术。

新闻,关注的多是其文体特征、结构形式以及背景材料。因为新闻中的背景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常常可以烘托主题,深化认识,加深人们对新闻价值的了解。

访谈,关注的多是双方问答的技巧。

科普文章,关注的多是其科学严谨的特点,这一特点不仅表现为内容上的科学求实,而且表现为行文上的逻辑严密。行文逻辑严密正是作者思维严密的外在表现,从熟悉到陌生,从现象到研究,从本质到应用,作者层层深入地展现着科学的行文思路,既条理清晰地体现了行文科学严谨的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规律。

报告,关注的多是材料的典型性和主体部分的安排。

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专题[1]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考点搜索】 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指津】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种物象和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情;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语言时,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感情;或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等作用。答题时,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作方法一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现代文阅读(小说)一

现代文辅导(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张大力冯骥才 (1)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 (9)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10)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精心整理

(11)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 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1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7.文中有几处直接描写张大力力大无比?请根据原文写在下面。(6分) 19. (1 (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4分) 21.第(1)段写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结合全文来看,这种“夸人的方法”该怎样理解?(2分) 精心整理

阅读下面曹文轩《草房子》中有关小学生桑桑的文段,完成17~21题。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 ?”桑桑 ?”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离开。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得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 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儿,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就跑的桑桑的 精心整理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含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二) (一)市声拾趣 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激凌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宏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饶去了我两把勺。”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1.请你说说作者笔下北平吆唤声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文中画横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请你赏析下面句子的艺术特点。 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

2018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

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于电子传播媒介的信任与机械有关:这种真实不是某一个头颅想象出来的,这种真实是公正不阿的机械拍摄下来的。机械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摄像机不会因为某种偏见、打瞌睡或者笔误而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现实。另一方面,摄像机是客观的,中性的,它摒弃了人为的主观判断而忠于世界呈现的真相。人们常常利用摄像机进行比喻。人们常常说,某个作家的小说如同摄像机拍摄的一样真实。利用特技摄影,人们可以看到一朵花活起来似的开怀怒放,看到深海的珊瑚和奇形怪状的鱼类。人们从未有过这样的视觉经验,但人们相信摄像机不会错。 可是,这种信任过于天真了。影像符号、机械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是某种表象的真实,这些机械从未脱离过人为的有意操纵。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剪辑无不暗示出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这里,所谓的真实无宁说是机械操纵者所承认、所欲看到的真实,摄像技巧不过是为这一切制造某种貌似自然的形式而己。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极端地说,电子传播媒介提供的表面真实不过是换取人们对于虚构的信赖――表面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虚构。例如,电影一开始就没有陷于所谓的真实之内。电影并没有停留在照相式的反映上,电影的意图更像是赋予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外观。早期电影史上,人们称之为"魔术师"的乔治?梅里爱已经开始运用多次曝光拍摄一些魔幻的场面――这种魔幻因为保存了某些可信的细节而极具真实感。从摄影棚、模型的使用到特技摄影,电影"弄虚作假"的技术日臻成熟。换一句话说,只要人们愿意,电子传播媒介完全有条件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 如果说,摄影棚、模型、特技摄影多少与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那么,计算机――另一种机械――的诞生几乎改变了电影制作之中的所有领域。计算机的数码成像无疑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计算机抛下了现实世界,或者说,计算机正在凭空生产某种"真实"。数码成像不必乞求视觉误差的效果,不必利用模型或者特殊的拍摄费尽心机地偷天换日,这种"真实"仅仅来自导演的想象。无论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种种奇异的景象,生龙活虎,清晰无比――但是这些景象并未出现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前。数码成像的基本涵义是,摄像机拍下某些原始图像以数码的形式输入计算机之后,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导演的意图对任何一部分图像的形状、色彩以及运动的快慢、方向进行三维立体图像的处理。《侏罗纪公园》的计算机三维特技制作是由ILM工作室完成。这个工作室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了一头10英尺长的速食龙,然后由计算机模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把一头恐龙变成十多头,并且按照每秒24幅的标准生产出恐龙连续动作的静止画面。的确,《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人员和观众一样从未见过真实的恐龙,但是,影片之中的恐龙不仅活灵活现,它们在跺地时腿部的肌肉还会发生颤动。在我看来,数码成像可能摧毁某些最后残存的界限。 神话的时代已经逝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哪叱探海,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神话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消失了。马克思曾经问道:"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相信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科学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 一、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设题角度有: ①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之亲情篇(二)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之亲情类(二)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容。 2.文中①⑧两段加点的“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3.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描写母亲的神态,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请想像小姑娘愣住之后她难一番的心理活动。 6.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7.⑤段中“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从老婆婆的“平静”中,你读出了什么? 8.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这里未写出来,请你根据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正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 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 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 (1)对本文的说明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高铁列车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一含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含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一)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女儿。 3.第①段中加粗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4.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5.你是这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 (二)唐家寺的雨伞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a)一阵

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_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②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 .......,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专项附答案

现代文专项训练 教子无方 (1)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小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 (2)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让孩子们光脚去趟水。”我回答母亲说:“趟水玩是顶好玩的事,我小时侯不是最爱趟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3)我们小家庭里,为孩子们的设备简直没有,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一片海滩,岂不很好? (4)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所以常常要背着他们做。我们最喜欢听到爸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更可以任意而为。我偶然发现我的孩子跟我一样。有一次我们要出门,老二拍着小手笑嘻嘻地向老三说:“爸妈要出去,我们好开心!”我听了似有所悟,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拖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的一半呢(5)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象我们从未有过童年,比知童年童趣为何物何事。有时看着孩子们淘气,想着我的童年,就不禁哑然失笑。母亲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1)段中说“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说明其特别? 2、全文的叙述顺序是,叙述人称是(4分) 3、全文反映了“我”怎样的儿童教观?(6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 A承上启下过渡、 B总领下文或 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 A开篇点题, B设伏笔、 C作铺垫、 D深化中心、 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现代文阅读训练 小说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 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 “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 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小学三年级。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 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 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 “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18、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9、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2分) (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2分) 20、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1、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现代文阅读二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二专题训练:(赵桂兰)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及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令人痛惜不已。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读懂文本】 1.读懂文本,归纳文本内容。 2.画出表明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或词语。 3.找出不懂的句子和段落,反复推敲。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 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 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 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 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