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杨殿臣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杨殿臣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杨殿臣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杨殿臣

综述与专论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杨殿臣 狄旭东 李 浩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沈阳 110006)

摘 要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附近的大凌河干流上,是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将产生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库坝区的地质背景出发,对水库渗漏、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淹没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稳定性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水库渗漏 淹没与浸没 水库诱发地震 坝下冲刷坑稳定性

Abstract Baishi Reservior,located on upstream of Daling River close to Sshangyuanxi Village in Beipiao,Liaoning,has been built as a key p roject in Phase I Development Plan in Dal ing drainage.Its completion,however,is bound to create many environmental geology troubles,as a result of loc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These troubles include leakage in reservoir area,neces sary rebuilding of reservoir bank,sedimen t accumulation,submersed consequence,earthquake induction,potential inability of scour hole at foot of reservoir da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reservoir leak age s ubmersed reservoir area stability of scour hole at foot of reservoir dam

1 前言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山势开阔平缓,高程一般在200m~300m之间,河谷高程一般为100m左右,河谷弯曲,多呈北东与北西相间出现,宽则达10km,窄的仅1km左右。坝址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境内的大凌河干流上,距北票市46km,距义县45km,坝址处河床宽380m,河床平均高程94m。左岸山势较缓,平均坡角为30°,右岸山势陡于左岸,平均坡角为40°。白石水库总库容为16.45亿m3,工程规模为大(Ⅰ)型,大坝为RCD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513m,最大坝高49.3m。

白石水库建成后,会使库坝区原有的环境地质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用及附近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从环境地质背景出发,对建库后可能产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综述如下。

2 库区环境地质概况

白石水库地处辽西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准地台的西北部辽西台陷内,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白石水库正处在北北东向朝阳—北票断裂和医巫闾山西侧断裂之间,库区所在的大凌河段流经金岭寺—羊山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构成了库区基本的地质构造格局。库区内由库尾向南东至坝址连续发育有西山向斜、下府向斜、孤家子向斜三个大型平行展布、平缓开阔的褶皱,轴向NNE~SSW。三条褶皱构造成生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初,属于燕山运动第二期,在NWW~SEE主压应力和NNE ~SSW主张应力作用下并受后期构造影响而形成。库区内规模较大的断裂有5条,按走向大体分为NE(NNE)和NW向两组。NE(NNE)向有北票断裂、乌速皋断裂和三巨星断裂;NW向有常河营子断裂和下喇嘛洞断裂。另外,在坝址附近还发育有一系列平行展布的NW向断裂。库区构造形迹的展布特点决定了本区的构造体系是以NNE向褶皱、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体和与之垂直的张性、张扭性断裂共同构成NNE向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新构造运动本区主要表现为小幅度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同时局部伴随小规模NW、NNW向压性、压扭性结构面和老断裂的复活。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坝址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峰值加速度为102.89cm/s2,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 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3.1 水库渗漏问题

白石水库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以侏罗系土城子组湖相沉积的砂岩、砾岩和页岩为主,透水性微弱,且库区周边无低矮单薄分水岭、无透水性强的断裂构造通向库外,水库一般不可能发生大面积渗漏。但在近坝址上游左岸有长皋河,河谷高程为114m,低于库水位,当正常高水位127.0m时分水岭厚度为2800m,分水岭岩性为玄武质安山岩、砂页岩、砾岩,均属微弱透水性岩层,且分水岭的地下水流向库内,水位高于130.47m,故也不存在渗漏问题。在库区西北角北票断裂一带有可溶性的白云质灰岩存在,水库蓄水后可能出现渗漏。坝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且主要结构面多平行于河谷,可以构成地下水的渗流通道,其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玢岩风化程度较高,局部存在风化囊,深度可达60m,中等透水,因此浅层存在库水向库外的渗漏问题。

3.2 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问题

白石水库组成岸坡地层主要为砂砾岩与页岩,在正常高水位127.0m以上,多为岩质边坡,边坡一般不高,总体稳定性较好。在敖宝营子、杨家沟、馒头沟等地分布约3m~15m的黄土状粉质粘土,遇水后必然要改变其坡度,存在岸坡再造问题,但由于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将被淹没于水下,运动速度不大,涌浪不高,对岸坡稳定无大影响。由于白石水库两岸植被不发育,在库水位的消落过程中,与库水直接接触的松软土如风化砂、黄土状土等均有失稳的可能,虽然该类岸坡范围与数量有限,塌岸方量不大,但仍将有一定的泥砂被带入库内,从而形成泥砂淤积问题,对水库运行将有一定影响。

3.3 淹没与浸没问题

惠宁寺位于北票下府境内,是北票市主要文物古迹之一,在水库淹没范围内。下府煤田位于库尾,经对该地区的岩相研究认为其深部可能存在有价值的煤层,目前尚未肯定。金岭寺铁路桥及部分铁路,当遇1%洪水131.33m时将被淹没,需要改线。

水库蓄水改变了库区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造成库岸地区地下水位壅高。当库岸比较低平、地面高程与水库正常高水位相差不大时,地下水位可能接近甚至超出地面,从而引起周边土的沼泽化,导致农田减产、房屋地基变形或倒塌、道路翻浆等现象。白石水库正常高水位以上存在第四系松散的黄土状土,现多为耕地并有少数居民住房,水库蓄水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且该类土毛细性较强,地下水位壅高普遍,因此,将存在浸没问题。3.4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在世界上已有的110例水库诱发地震中,库容不足16亿m3的约占一半,有35座坝高不足50m。白石水库属大型水库,以其坝高和库容规模,不能排除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从库区岩性来看,库区大面积出露沉积岩,这类岩性诱发地震的实例并不多见,但库区西北角沿朝阳—北票断裂有白云质灰岩出露,属于易诱发地震的库段,况且在北票台吉煤矿,沿北票断裂曾发生过矿山诱发地震,说明北票断裂活动比较多,蓄水后可能会出现库水向下渗透的通道,因此,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110个水库诱发地震震例中,仅有10例发生在火山岩区,而且多集中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国内300多座大型水库中,近20座有玄武岩出露,但仅有1例发生过诱发地震。通过对这些位于玄武岩体上水库的研究发现,这些水库玄武岩厚度不大,最厚的只有30m,与库水接触范围不大,节理裂隙不发育。因此,一些有玄武岩分布的水库未诱发地震是可以理解的。白石水库坝址区的玄安岩渗透性中等,与国内外岩性条件类似的水库对比,玄安岩厚度较大,最薄处也有30多m,具备诱发地震所必需的某些条件。

综合起来看,白石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当然,库区绝大部分地段为沉积岩,而且水库地形平缓,无峡谷段,无永久性渗漏,这些因素不易产生诱发地震。据有关资料,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与水库面积、库深和库容有关,参考有关资料按白石水库的有关参数估计,白石水库出现的最大震级可能只有4.0级,诱发地震后,即使有破坏,也不会超过本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退一步讲,即使沿北票断裂诱发地震,从北票台吉矿区的诱震来看,最大震级只有M L4.3级,已有的震例,可以作为预测诱发地震最大震级的参考。

3.5 坝下冲刷坑稳定性问题

冲刷坑在坝轴线下游60m~200m范围内,顺水流方向宽约130m,垂直水流方向长约160m。覆盖层厚约4m,下伏基岩分上下两层,上部为玄安岩,属中硬岩,抗冲刷能力较强,下部为砂(下转第34页)

2

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鞍山市医疗废物管理机构,由环保局牵头,卫生局、城建局配合,同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鞍山市医疗废物管理施方案》。在文件中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责任,对各医疗机构和门诊医疗废物的收集及内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各项工作明确了工作进度和目标。立即在全市开始全面实施。

6.2.2 建立完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

在充分发挥现有职能部门作用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纳入整个管理体系,推行全过程管理。要加强对废物的源头控制,减少废物产生量,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运输联单管理制度和储存管理制度,把好运输、储存关。要加强处理处置的管理,对处理处置后二次污染的排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6.2.3 切实加强医疗废物的源头控制

实践证明,加强对以医疗单位为主体的源头管理,对整个医疗废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减少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使用,坚持废物分类收集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

6.2.4 坚持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手段

国务院于2003年6月16日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因此,要严格加强对医疗机构环保执法检查,形成制度化,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同时要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地处置医疗废物,达到既保护环境,又促进管理的目的。6.2.5 加强对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落后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严重制约着对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要加大对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对于已经研制开发和引起的先进技术设备,要加强推广工作。要加快对土炉子的升级改造和更换工作。

6.2.6 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是实施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做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既有利于保护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也有利于提高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6.2.7 努力提高公众防卫和环保意识

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环保宣传工作,强化环境法制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危害,提高其社会公德和防治污染的责任感,对违法行为敢于制止、敢于投诉。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这对于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全面的无害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莎.天津市医疗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处置的建议、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4):62.

2 朱延盛.医院固体废物与城市环境.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1999,12(1):38~39.

(上接第2页)砾岩、页岩及煤线地层,甚至还有泥质夹层,由于岩性软弱,抗冲刷能力甚低。该地段断裂构造发育很强,F17与F18断层分别自大坝3#及6#墩延伸通过冲刷坑的中部,其间的面积占冲刷坑的一半还多。溢流坝如过流,两条断层外侧是抗冲刷能力较强的玄安岩,而其间则直接冲击抗冲能力极低的砂砾岩、页岩与煤线,这种差异是显著的。由此可见,冲刷坑地段的地质问题,是在F17与F18断层本身及其间,如遇到500年一遇的洪水,在玄安岩处的冲刷坑水深可达14m,在两断层之间其冲坑深度可能加深,除了运行期间加强观测外,必要时需防护。4 结语

白石水库蓄水以后引起工程区环境地质条件的改变,水体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将引起水库渗漏、淹没与浸没、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边坡稳定性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水库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研究、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白石水库可能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理、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工程活动与环境地质能够相互协调,避免或减少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辽宁省白石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2000.7

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34

环境工程地质复习资料ppt

第一章 1、环境及其类型 环境: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2)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替带上。 3)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和现象。 4)宇宙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它的产生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引起的,不受或较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海啸、火 山活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岩石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土壤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土地沙漠化、沼泽化、盐碱化、河湖海岸侵蚀变化、水 下岸坡的失稳破坏,废矿、矸石、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环境恶化等。 ◆水圈污染:主要表现为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和洪水、干旱灾害的发生。 ◆大气圈污染:大气圈的污染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环境工程所研究的空气污染的范畴,而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海平 面上升、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厄尔尼诺现象等。 ◆生物圈污染:生物圈污染表现为生物变异和种属灭绝,其结果将影响到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 (2) 生态环境破坏:是指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影响和破坏了生物的正常发展和演化以及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以及地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对人类生活及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预测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人为地质灾害趋势,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的学科。 2、学科特点1)多学科性2)区域性3)预测性4)系统工程性5)法理性 四、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按自然学科形态划分:1)诱发地震;2)人类活动与地表岩土工程边坡;3)地面沉降;4)人工堆积物引起的地表环境恶化 2、按社会部门形态1)城镇环境工程地质;2)矿山环境工程地质;3)水库环境工程地质;4)交通线路环境工程地质;5)文物性地质景观地区环境工程地质。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有数量和质量的涵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水资源的特点:①储量的有限性②补给的循环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④用途的不可替代性⑤利用不当的危害性二、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 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区域水位下降的原因 (2)区域水位下降的危害①城市地下水资源枯竭②泉水流量减少③生态系统改变④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加剧 (3)防止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 ①保证开采均衡条件下的“合理降深”②保持地下水埋藏条件与水压状态分布的正常状况 ③施行节制性有计划开采④保证不减少补给因素⑤实行人工回灌 (1)地面沉降: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又称作地面下沉或地陷。(2)地面沉降的特点: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以垂直运动为主(3)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4)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5)地

某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宜宾市 屏山县老海龙水库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 (可行性研究) (报批稿) 四川省宜宾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四年九月

项目名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海龙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单位:屏山县水务局 设计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勘察设计资质:水利行业设计乙级、勘察乙级

目录 1 前言.......................................................................................................................................................... - 1 - 2 区域地质 .................................................................................................................................................. - 3 - 2.1地形地貌 (3) 2.2地层岩性 (3) 2.3地质构造及地震 (3) 2.4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7) 3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 9 - 3.1基本地质条件 (9) 3.2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2) 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 1 5 - 4.1基本地质条件 (15) 4.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16) 4.3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4) 4.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9) 4.4坝址比选 (31) 4.5坝型比选 (30) 4.6推荐坝址(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31) 4.7推荐坝址(上坝址)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7) 5 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43) 5.1渠道基本地质条件 (43) 5.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46) 5.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51) 5.4渠系水工建筑物分类原则及建议数据值 (53) 5.5渠系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4) 6 天然建筑材料 (63) 6.1防渗土料 (63) 6.2石渣料场 (66)

最新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辜明清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四川郫县 611731 摘要:大桥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稳定、水库诱发地震、昔格达岩组、边坡稳定、围岩分类 1、工程概况 大桥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 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大桥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 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昌——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7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18软弱夹层: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岩层。 19泥化夹层:指受风化或构造破坏,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并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含水量在塑限和流限之间的泥状软弱夹层。根据泥化机制的不同,泥化夹层可划分为泥化型和蚀变—泥化型。 20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性(承载能力,变形,抗风化能力,渗透性等) 21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22土的结构: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征。 23土的触变性:当粘性土结构受扰动时,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24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2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6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27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28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29风积土: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杨,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 30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31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3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3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34岩融水: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大字)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 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σ1 σ 1 σ 1 σ 1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

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第三纪65Ma以来处于构造上升状态中山体构成骨架,四周为低山丘陵组成。切割深度 300~400以上,谷坡陡峻。由石灰岩地层层组成的500m左右的低山:黑山、九顶山、万灵山、冶山、嵩山、大寨山等,水系稀、缺水,发育岩溶。剥蚀堆积山间平原有新泰、蒙阴、淄川、大汶口、临朐盆地。堆积山间平原有莱芜、肥城、平邑、费县、沂水、沂南、莒县、临沂等,海拔小于200米)。 (1)西~西北部地壳稳定,地震烈度6度(指基本烈度,下同),包括济南、泰安、淄博西部、莱芜等地。 (2)东部~东南部地壳较不稳定至不稳定,地震烈度7~8度,包括淄博东部、潍坊、临沂、枣庄等地。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与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与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 岩石:岩石就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 矿物:矿物就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就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分化产物,有机物质与其她物质,经搬运、沉积与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构造:包括褶皱,节理与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就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的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与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的关系。 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的比值。 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的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黄土:黄土就是以粘粒也为主,含碳酸岩,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有显著垂直节 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湿陷系数:黄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水湿陷变形量与原高度之比。 软土:就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与剪切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不良地址现象:就是指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与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条件。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她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泥石流:泥石流就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岩溶:就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构造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等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程度的等级。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 岩体:岩体通常就是指在地震历史时期由各种岩石块体自然组合而成的“岩体结构物”,具有不

建设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绪言、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结论与建议。 绪言包括 1.工程位置、工程主要指标、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方案。 2.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主要论文及审查、评估意见。 3.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历次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 区域地质概况应包括: 1.区域基本地质条件。 2.可行性研究阶段区域构造稳定性的结论和地震动参数。 3.区域构造稳定性复核工作及结论。 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对于不同的工程区及建筑物对应着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现将其复述如下; A.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基本地质条件。 2.水库渗漏的性质、途径和范围,渗漏量及处理措施建议。 3.水库浸没的范围,严重程度分区及防治措施建议。 4.库岸不稳定体及坍岸的范围、边界条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建议。 5.水库诱发地震类型、位置、震级上限,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监测方案总体情况。 B.大坝及其他枢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C. 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地质概况,各比选坝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坝线比选的地质意见,选定坝线与坝型的工程地质条件、防渗条件、坝基岩体分类、坝基坝肩稳定、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2.引水隧洞、泄洪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进出口边边坡,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说明,围岩东城地质分类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3.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厂区工程地质条件,调压井或压力前池、地下压力管道或明道、地面(地下)厂房、尾水渠(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与建议。 4.溢洪道、通航建筑物和导流工程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D.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主要节理、裂隙和断层等结构面分布及组合关系,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和物理力学参数,边坡稳定性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E.引调水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渠道、隧洞、渠系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F.水闸及泵站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胡经国 作者说明 该文发表于1985年3月出版的《重庆水利》总第8期。该刊由重庆市水利学会和重庆市水利电力科技情报网编辑、出版。当时该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 该文是作者于1978年10月来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任教以来,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该文在1985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水利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被列为交流论文,并被评为表扬论文。 下面是正文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逐步形成 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地质营力。这种地质营力正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强度改变着岩石圈表部——地质环境,造成不少区域性或地段性的地质灾害。例如,由于工业发展而引起的农业地区土地退化和污染,由于人类砍伐和耕种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由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引起的水库区淤积、塌岸、浸没等。各种地质灾害反过来又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现在已不亚于自然地质营力。例如,全世界铁路、公路路基石料的用量,可以与全球近代河流堆积物的数量相比较。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提取的矿产约为1000亿吨,平均每人25吨。规模如此巨大的石料、矿产开发活动,必然使地质环境

产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岩石圈的变化,必然引起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变化,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如果不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不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不是合理地规划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控制其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那么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民经济规划地区地质环境的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地质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这正是环境工程地质学赖以开始逐步形成的强大动力。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传统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或环境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就是说,它是在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基础上,当然主要是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形成的。 工程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在70年代初,国际上环境保护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比较偏重于大气圈和水圈的问题,但很快就涉及到岩石圈。并且,从1970~1981年,相继出版了几本环境地质学专著。 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工程地质协会全体会议,提出了进行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的任务。1982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列出了“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这一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出现了一批实例性和方法性的论文。可以认为,这次大会是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逐步形成的起点。 我国的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起步较晚。1982年,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议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的研究重点,并交流了已有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984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收到了与环境评价和开发有关的文章达119篇。这表明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环境地质问题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⒈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沿海工业城市,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天津,后来又陆续报导浙江省的嘉兴、宁波、杭州等地也发生地面沉降。究其原因是由于松散介质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力降低,导致土层固结。另外,由于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地面均匀沉降或大幅度沉降的事例也不少见。杭州武林门附近一幢4层楼房由于楼房一角有暗河,为淤泥及人工土地基,部分桩基础的软弱持力层明显压缩,致使建成不久就开裂。 ⒉地表塌陷 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区,由于过量开采浅埋溶洞水或排水疏干溶洞水所致。杭州玉泉前山某疗养院深井,因过量开采地下石灰岩溶洞水,引起地表严重塌陷,使周围6幢大楼严重开裂,并波及到200m远的地方。 ⒊滑坡 早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工程勘察就注意到大坝左岸坝头的千里岗砂岩层面裂隙与顺坡节理和一条逆断层三者相互切割,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岩体结构面,加之粘土充填,很可能形成滑坡,施工时证实了这一情况,由于预先采取了有效措施,故未造成损失。温州瓯江沿岸,以及三门健跳码头,舟山部分码头,杭州至长兴铁路等,在工程建设

中都遇到过这类问题。 二、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意见 ⒈应高度重视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视对工程建设范围内场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干线、地下铁路等,认真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或今后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水土严重流失、砂土震动后引起液化,以及水库蓄水时是否可能引起诱发地震等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针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或治理的意见,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决策参考。 ⒉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严格管理地下水的开采,开采量与天然补给量的大致平衡,并对开采地下水源地的补给量进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计划开采。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利用人工回灌的方式将低温水灌入含水层,冬灌夏用。由于灌入的低温水与原含水层中的水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交换,灌入的低温水使含水层变成一个“冷库”。夏季将水从“冷库”中抽出,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杭州第二棉纺厂每年冬季回灌110万m3低温水,夏季抽用,每年可获得冷量335~394亿kJ,仅节能一项可省10万元,而且还防止了地面沉降。在石灰岩溶洞区开采岩溶水,也要严格限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2021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 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就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就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与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就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与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 (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与地下建筑工程兴建与运行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与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与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与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与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与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 1、概念: 地壳运动:主要就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与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 1、概念: 矿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就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就是在地表与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与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精)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摘要) 黄河小浪底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将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问题已经出现。本文就水库诱发地震, 岸坡变形破坏,水库渗漏,库岸水库浸没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主题词) 水库诱发地震岸坡变形破坏库区渗漏绕坝渗漏水库浸没 前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坝高 154m,坝顶长1317m,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最大水深约140m,总库容126.5亿m3。发电装机180万kw。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特大型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截至2002年5月,小浪底水库最高蓄水位已达240 m。可以肯定: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必将引起一系列的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而这些环境工程地质的发生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库工程的正常运用以及水库周边的工农业生产。 1 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库区及周边展布有多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如城崖地、塔底、石井河、王良、封门口、——盘古寺、焦洛等(图1)。小浪底水库最大水头抬高值为140m,在库水淹没或回水影响范围内延伸长度达10km以上的断层有石井河、塔底、城崖地、石家沟等断层。位距坝址下游6 km~6.5km的断层有连地、王良、坡头等断层。这些断层第四纪以来大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 通过多年的对断层的调查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无论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还是水文地质条件,都具备了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对于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其上限震级定为5.6级,小于本区构造地震考虑的最大可能震级。即使发生≤5.6级诱发地震,经过数十公里或百余公里的衰减,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也在其设防烈度以内。(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经多次鉴定为Ⅶ度)。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震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具有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为了监测水库地震动态,对水库地震作好预测预报工作,更好地为枢纽运行服务,专门设置了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并于1995年10月全面建成投入运行,保证了大坝截流前记录到两年地震本底资料。重点监控范围,坝上游可达40km,下游8km,面积1400km2,库首区的重点地段和可能诱发地震的主要潜在震源区,都在有效监控范围之内。有效震级监测下限 ML≥0.5级,震中定位精度≤0.5km。 台网自1995年10月投入运行,共分析处理地震事件数百次,其中网内及网缘地震一百二十余次,最高震级为1997年3月23日发生在汾渭地震带(怀来—西安地震带) 边缘的山西绛县附近的ML3.0级地震。水库区最高震级为1995年11月25日和1997年1月1日震中位于架桑断层东侧的ML2.7级、ML2.6级地震(表1)。 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10月实现了顺利截流,1999年10月下闸蓄水,年底库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复杂: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中等: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简单: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 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 一、香溪河流域岸坡稳定性 (一)通过遥感和地质调查,查明了香溪河流域岸坡地质结构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其控制因素,对区内岸坡稳定性和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为三峡库区香溪河沿线移民安全性评价、建筑场地适宜性规划和移民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1、引水线路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通过香溪河河口—高阳段1∶5万专门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图1),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对130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1 香溪河河口-高阳段环境工程地质图(1:5万) 2、遥感解译 用43幅1:3.5万黑白航片和两景卫星影像,结合已有各种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支持下的遥感解译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香溪河流域地貌类型分为3大类(河流地貌、山地及坡地地貌、岩溶地貌)和16小类。 (2) 流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类型分为冲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和滑坡堆积物四类 。其中以坡积物面积占88.75%。

(3)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解译。根据有关资料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4)解译了断裂构造。 (5)遥感影像解译人类工程活动。除了居民点外,主要表现为城镇、道路、水库、桥梁。 3、分析研究了香溪河流域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 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20~30°斜坡中;侏罗系香溪组、聂家山组、蓬莱镇组碎屑岩与滑坡关系最为密切;滑坡发育多终止于平缓的高阳Ⅰ、Ⅲ级阶地面上,相当于整个香溪河流域的Ⅱ、Ⅳ级阶地;滑坡后缘的高程多分布在190~250m,400~500m,说明多数滑坡的启动面都在这两个层位上,与流域的Ⅳ级阶地和500m系列溶洞相当; 滑坡在汛期时的运动量明显大于非汛期的滑动量,滑坡的变形与降雨存在滞后关系。渗透系数较大的崩塌堆积物,蓄水后变形反应最快,滞后时间最短,滑坡堆积物变形的滞后时间长于崩塌堆积物的滞后时间。而残坡积物,蓄水后变形微弱,且变形滞后时间较长(图2)。 A B C 图2 (A-崩塌堆积物;B-滑坡堆积物;C-残坡堆积物)滑坡的变形速率曲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

深基坑所产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word版)

深基坑所产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深基坑所产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引言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以往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比较多的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近年来, 一些特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均有地下室, 那么建地下室便需进行基坑的开挖, 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质体、环境、生态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场地的地 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的环境等有关。下面以南京地区为例来分析深基坑开挖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南京位于长江边, 有近四分之三的地域位于长江及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 地层软弱,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以粘性土为主, 下部以砂, 砾石层为主,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杂填土、可塑状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粘土、软塑状粉质粘土、粉砂或粉土夹软塑状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 中粗砂, 砾砂, 碎石土等。这种地层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部粘性土层为软土层与硬土层互层结构, 在软土层中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 下部砂层的厚度较大(3-40m厚), 为承压含水层, 南京地区的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一般为一、二层, 有的达三层, 开挖深度一般超过6.0m.深基坑开挖主要在上部粘性土中进行, 设有二层地下室的深基坑开挖一般都穿过上部粘性土而深入至下部的砂层中。由于南京地区具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 绪论 1.工程地质学为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它包括岩土的类型与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而产生的对工程建筑的建设、施工、运营带来重大影响的地质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做到既使工程建筑经济、安全,又能合理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1)查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3)预测并论证工程地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 (4)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地质资料和数据。 5.地质工程:(Geoengineerin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和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具体地说,如开挖的边坡、矿坑、地下洞室、地基等,实际上都是地质工程。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第1篇地质学基础 第1章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2.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风化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至逐渐分解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第2章矿物和岩石 1.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自然单 质或化合物。 2.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岩石: (1)岩浆岩(火成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4.硬度:矿物抵抗机械刻划及摩擦的能力。 5.断口:矿物受敲击后,形成各种凹凸不平的裂开面的性质。如锯齿状、贝壳状等。 6.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相互组合关系。 (2)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与充填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