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1 )集体教育活动。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但是集体教育活动容易导致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幼儿的表现机会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

(2)小组活动。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幼儿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3 )个别活动(区角活动)。幼儿独自活动, 教师予以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个别活动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这种互动应该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判断和反思,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

争取教育的最优化。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具特点,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

一、集体活动

(一)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教育信息;教师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所有的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发展。

集体教育活动的优点是幼儿要学会倾听,并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学会遵守活动规则,并会适当地自律:要集中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在于,同一时间内全班幼儿以同样的速度学习相同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二)集体活动的指导要领

在新时期的课改冲击下,一说到集体活动很容易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这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等教学方法,做好以下两点就能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第一,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1、明确活动目标。教师应充分了解、分析教材, 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设计分解重难点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2、充分做好准备。材料的性质、多少以及演示时间,或者幼儿桌椅的摆放等,教师在心理上都应了如指掌,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3、确定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引导法等。

第二,要分析幼儿的学习方法。

1、分析活动的内容。一般来说,活动内容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运动动作,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相互渗透: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等;对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获得感性的经验。对认知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提供多种感性材料,让幼儿尝试、操作与发现。

2、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1)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准备深浅不一的问题与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尽量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2)注意新知识

的难度要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让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4)预见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准备,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别的,应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增加抽象、概括的学习内容,以适应幼儿的发展。

4、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轻柔的抚摸, 一朵红花的奖励,都能让幼儿获得心理上的认可及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因素。因此,教师应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进行

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第三,整合多种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和载体。它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并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

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内容时应注意:在选材时不应有“专家至上、教材第一”的选材观,而对每个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都应根据本班情况和本地区的实际进行;同时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教材中,“生活即教育,处处有教育”,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教材”。

(三)集体活动的有效运用

有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健康领域的动作技能及自我保护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相关的社会知识或概念艺术领域中绘画、手工、泥工、舞蹈动作等:语言领域的文学活动、戏剧活动和欣赏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适合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果不如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的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有效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