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30.13 KB
- 文档页数:7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其一】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清宫外景和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以全景式的视角,展现了华清宫所处的宏伟和壮丽。
华清宫位于骊山之巅,宫门层层叠叠,展现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氛。
诗人通过描绘华清宫的全貌,为下文的历史事件做了铺垫。
第三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则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
诗人通过“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为博得妃子一笑,不惜劳民伤财运送荔枝的场景。
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代帝王为满足一己私欲而无视百姓疾苦的荒淫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和讽刺。
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则揭示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尽管运送荔枝只为博得妃子一笑,但无人知道这背后的真相,这既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荒诞和虚伪,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无奈和悲叹。
整首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通过描绘华清宫的美景和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节选)》“新丰绿树起黄埃”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节选)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①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②【注】①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①《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
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起句中的“黄埃”指的是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象征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B.诗人从“安史之乱”背景中摄取了“渔阳探使回”这一场景,将探使的狡黠揭示出来了。
C.第一首前两句表现了空间的转换,后两句则表现了时间上的变化,前后内容看似彼此独立,但两者之间却互为因果。
D.这两首诗均采用讽喻的手法,含蓄委婉地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与揭露。
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向来被认为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案】1.B2.这两句诗,不着一字议论,却把唐玄宗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竟能“舞破中原”,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以及由此造成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充分表现了出来。
此外,“千峰上”与“下来”形成鲜明对比,以及“始”字的运用,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以及注释性文字,再结合选项比较分析。
本题B项,“渔阳探使回”这一场景主要揭示的是安禄山的狡黠而不是“探使的狡黠”。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考生应明确:鉴赏诗句的特点,主要应从表现手法、诗句内容、表达效果(作用)等方面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荔枝叹(节选)宋·苏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
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
鹘(g):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15.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6分)答案:14.A(苏诗描写直接,并不含蓄。
)15.相同: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1分)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的艰辛”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1分)不同: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
“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
(2分)杜诗对比精巧,寓意含蓄而有不尽之意。
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委婉地揭示谜底,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
(2分)。
华清宫阅读训练及诗歌赏析华清宫阅读训练及诗歌赏析华清宫①(其三)崔橹②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
②崔橹: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诗的结句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前三句描绘了门横金锁、渭水落日、红叶飘零的画面,(2分)渲染了空寂、肃杀、悲凉的氛围,(1分)表达了对唐王朝没落的痛惜、哀叹之情。
(1分)2.①妙用比喻。
云如梦,惝恍迷离,雨如尘,纷纷洒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悲伤。
②寓情于景。
将满腔的哀愁寄寓于景物描写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各2分。
点1分,析1分。
如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赏析】起句点明空山宫殿,门户闭锁,悄然无人。
以下三句,都就此生发,写离宫荒凉寥落的景色。
宫在渭水之滨,由于宫中悄然无人,故诗人经过,所见惟有落日,所闻惟有秋声(指被秋风吹动的一切东西所发生的音响)。
而山头红叶,也由于气候的变冷,飘落到了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
红与落日配色,叶与秋声和声。
而夕阳西沉之后,却又下起雨来。
含雨的云浮游天际,象梦一般迷离,而云端飘落的雨丝,却又象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
绘声绘色,极为逼真。
华清宫,又叫温泉宫,是唐代皇帝行宫的名字,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修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改名华清宫。
因为那里有温泉,气候和暖,所以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权贵便迁到那里避寒,待过了隆冬岁末,春暖花开,再回长安。
可以这样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杨贵妃追求奢侈生活,华清宫与奢侈也就成了同义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标签讽刺、早教古诗100首、咏史怀古、组诗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注释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
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万国:指全国。
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
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赏析其一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过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过华清宫①(唐)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过华清宫(唐)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②。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②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玄宗遣使前去打探虚实。
使者受安禄山贿赂,归后盛赞其忠心,玄宗信以为真,自此更是高枕无忧。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
第一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七言绝句(近体诗)、对比(夸张、借代)、夸张2.同:两首诗表达都了对荒淫误国、耽于享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
异:前一首“故宫惟有树长生”还表达了作者对王朝兴衰的感叹。
(意对即可)过华清宫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崔撸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试题]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角度切入。
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
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注释]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
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
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
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
[题解]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
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
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
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
《华清宫》《过华清宫》阅读答案
《华清宫》《过华清宫》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0.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3分)
2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20.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1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
21.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意思答对即可。
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诗译文及鉴赏《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西河·金陵怀古①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②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①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南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周邦彦一路颠簸来到南京,词人思及古今,写下此词。
②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
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这首词的中阕描写了怎样的现实之景?这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5分)2、下阕“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句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参考答案】:1、词的中阙描写了:陡峭的山崖边,树木横斜,苍翠茂盛(1分),江雾沉沉,笼罩旧时营垒(1分),夜月的清辉越过女墙,洒在秦淮河上(1分)。
作者借景抒情,用眼前沧凉清冷之景表达内心沧桑悲壮之情(2分)。
2、①用典(化用、隐括亦可)。
诗人用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表达今昔沧桑巨变的感慨。
②拟人。
写夕阳中,入巢之燕,呢喃而语,好像在议论朝代更迭。
词人藉此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虚实结合。
曾经繁盛的王谢豪门为虚写,今日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为实写,以虚衬实,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对比或反衬酌情给分)(1点3分,两点即可得满分)【问题】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日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④髻鬟:女人的发髻。
此处喻山峦秀美。
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1)张炎评论该词说:“采唐诗融化如己出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请就这句话,结合原词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通过对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这一事件的描写,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诗人在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山顶千门次第开”,写诗人在山顶上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宫门依次打开。
“次第”,有依次、逐一的意思。
这两个句子,对仗工整,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华清宫的奢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杨贵妃笑逐颜开的情景。
“一骑红尘”,写的是使者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妃子笑”,写的是杨贵妃看到使者送来的荔枝,喜笑颜开。
“无人知”,写的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了给杨贵妃送荔枝。
这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深刻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为这荔枝是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小见大:这首诗通过描写杨贵妃吃荔枝这一事件,反映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2. 对比鲜明:这首诗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的对比,深刻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过华清宫全诗翻译赏析过华清宫全诗翻译赏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意思: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二: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三: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题解]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
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
工诗、赋、古文。
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
《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
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
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
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过华清宫全诗翻译赏析过华清宫全诗翻译赏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意思: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华清宫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二:从长安回望骊山,如锦绣成堆,山顶上,重重宫门正一道道地打开。
三: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题解】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
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
工诗、赋、古文。
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
《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
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
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
次句承“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过华清宫》赏析过华清宫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6、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7、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
【题解】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
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
工诗、赋、古文。
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
《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
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
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
次句承“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过华清宫》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欢迎阅读。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
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
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回望铺垫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齐二首(其二)李商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北齐:550年—577年,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导致亡国。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句描述了华清宫所在地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的秀美景色。
B.李诗首句“巧笑”语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诗借此刻画冯淑妃的妩媚形态。
C.“倾城最在著戎衣”一句表面上赞美穿着出猎武装的冯淑妃风姿,实为反语。
D.同为咏史诗,杜诗重在议论,李诗重在叙事,但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关心。
16.两首诗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杜诗重在议论,李诗重在叙事"说法错误,应是"杜诗重在叙事,李诗重在议论"。
16.杜诗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来讽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
(3分)李诗把晋阳已攻陷的画面与高纬与冯淑妃仍在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的画面构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皇帝的昏庸。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中指出了“对比”,只要结合“对比”手法对诗句做具体分析即可。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大家是耳熟能详的了。
下面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一起来看一下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
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白话译文】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
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
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
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
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
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
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导读: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
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
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明
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
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
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
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
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
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
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
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
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
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
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
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
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
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
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
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
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
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附加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诗意: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赏析:
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
“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
“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
“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
度使。
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的深渊。
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2.杜牧《山行》《江南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3.古诗两首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4.《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5.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6.《野望》《数日》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7. 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8.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