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衢州康复医院

上肢肌力评价表(MMT)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

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

评价者:1、 2、 3、 MRC分级法

分级评定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

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

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

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

肌肉1级2级3、4、5级

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

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使肩胛骨主

动内

收时可见运动

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

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

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

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

收缩

同左,可见有肩胛

骨内

收及下移运动

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

力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

收缩

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

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

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

阻力为3级

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

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

可见

肩胛骨活动

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

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

阻力加于肘部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

三角肌前部有收缩

侧卧,受检上肢放

于滑

板上,肩可主动屈

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

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

三角肌后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向对侧侧卧,受检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

部、大圆肌

背阔肌触

及大圆、背阔肌收缩

上肢

放于滑板上,肩可

主动

伸展

加于上臂远端

三角肌中部、岗上肌

三角肌后部

胸大肌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

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

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

仰卧,上肢放于床

面上,肩可主动外

体位同左,悬起上

肢能

主动水平后伸

体位同左,悬起上

肢能

主动水平前屈

坐位,屈肘,肩外展至90,

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

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

向下压

仰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

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

岗下肌小圆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

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

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

动外

体位同左,肩外旋,阻力加于

前臂远端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

背阔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

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

前、

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

动内

体位同左,肩内旋,阻力加于

前臂远端

肱二头肌肱肌

肱桡肌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

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

收缩

位置同左,肘关节

可主

动屈曲

坐位,上肢下垂,屈曲肘关

节,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测肱

二头肌旋后位、测肱肌旋前

位、测肱桡肌前臂中立位

肱三头肌肘肌坐位,肩外展,屈肘,上肢放滑

板上,试图伸肘时可触及肱三头肌

活动

体位同左,肘关节

可主

动伸展

俯卧,肩外展、屈肘,前臂在

床缘外下垂,伸肘关节,阻力

加于前臂远端

旋后肌肱二头肌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

垂,

试图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臂上端桡侧

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前臂可

主动旋后

坐位,屈肘90,前臂旋前

位,做旋后动作,握住腕部施

加反方向阻力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

垂,

试图前臂旋前时可在肘关节下、腕

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前臂可

主动旋

坐位,屈肘90,前臂旋后

位,做旋前动作,握住腕部

施加反方向阻力

尺侧屈腕坐位,前臂中立位,固定前臂,试体位同左,腕可掌坐位,前臂旋后位,做屈腕

桡侧屈腕肌图

腕关节屈曲,可在掌侧腕横纹触及

腱收缩

屈动作阻力加于掌侧

尺侧伸腕肌

桡侧腕长、短伸肌坐位,前臂中立位,固定前臂,试

腕关节背伸,可在背侧腕横纹触及

肉收缩

体位同左,腕可背

坐位,前臂旋前位,做腕关

节背伸阻力加与手背侧

指总伸肌试图伸掌指关节时可触及掌背的肌

腱活动坐位,前臂中立

位,手

掌垂直时掌指关节

可主动伸展

伸掌指关节并维持指间关节

屈曲,阻力加于手指近节背

指浅屈肌屈近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近节掌

触及肌腱活动坐位,有一定的近

端指

间关节活动

屈曲近端指间关节,阻力加

于手指中节掌侧

指深屈肌屈远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中节掌

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远端指间

关节

屈曲活动

固定近端指间关节,屈远端

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手指末

节指腹

拇收肌内收拇指时可于1、2掌骨间触及肌

肉活动有一定的拇内收动

拇伸直,从外侧位内收,阻力

加于拇指尺侧

拇长、短展肌外展拇指时可于桡骨茎突远端触及

腱活动

有一定的拇外展动

拇伸直,从内收位外展,阻

力加于第一掌骨桡侧

拇短屈肌拇长屈肌拇伸直位,做屈拇动作,可触及肌

收缩

有一定的拇屈曲动

手心向上,拇指掌指关节屈

曲,阻力加于拇指近节掌侧

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做伸拇动作,可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拇伸直动

手心向下,拇指掌指关节伸

展,阻力加于拇指近节背侧

徒手肌力检查 (manual muscle test MMT )上肢

1 肩胛骨内收|:斜方肌中部及菱形肌 触诊 检查动作(45-3-2-1级)-扩胸

45

上举上肢 3

2 1

2 肩胛骨外展及外旋:前锯肌 触诊 检查动作(45-3-2-1级)-手臂前伸

453

21

3 肩胛骨上提:斜方肌上部及肩胛提肌 触诊 检查动作--耸肩

肩胛骨外

肩胛骨内缘及胸壁腋中线

前臂及肘部

453

21

4 肩胛骨下移及内收:斜方肌下部 触诊 检查动作

4532

1肩胛冈根部与胸椎之间触及肌肉收缩

5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 触诊 检查动作—手臂上抬

453

固定肩胛骨

掌心向下

上臂远端

自由抬举90 以上=3级

头转向对侧

外展1300

21

6 肩关节后伸:背阔肌,及三角肌后部 触诊 检查动作—后抬手臂

45

32

1

7 肩关节外展:三角肌中部及冈上肌 触诊 检查动作—侧方抬手臂

453

21

固定肩胛骨

三角肌前部

上臂远端

内收内旋

固定肩胛骨

掌心向下

8肩关节水平后伸:三角肌后部

4、5级 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下压 3级 体位同上,上臂能抗重力做全范围活动 2级 端坐位,悬起上肢可做后伸动作

1级 端坐位,悬起上肢,试图做上臂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

9肩关节水平前屈:胸大肌

4、5级 俯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 3级 体位同上,上臂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水平前屈 2级 端坐,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

1级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

10肩关节外旋:冈下肌及小圆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11肩关节内旋: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及背阔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固定肩胛骨

前臂远端

内旋位

固定肩胛骨

外旋位

12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及

肱桡肌

触诊检查动作

45 3

2 1

13肘关节伸展:肱三头肌触诊检查动作

14前臂旋后:旋后肌及肱二头肌触诊检查动作--

453

45 3 3

2 1 1 1

轻轻固定上臂

测肱二:旋后

测肱肌:旋前

测肱桡:中立

旋前位腕部

肘关节前可

触肱二头肌

2

1

15 前臂旋前:旋前圆肌及旋前方肌 触诊 检查动作--

16 腕关节屈曲:桡尺侧屈腕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

3

45 3

2 1

桡骨头下可触旋后肌

旋后位

腕 部

旋后位

不能握拳

桡侧屈腕肌:阻力于大鱼际 尺侧屈腕肌:阻力于小鱼际

前臂掌侧近端及远端触及旋前圆、方肌

45 3

2 1

21

17 腕关节伸展:桡侧腕长,短伸肌及尺侧伸腕肌 触诊 检查动作

中立位 桡尺偏向

手指自然放松不能伸直

旋前位

检查哪侧偏向哪侧

中立位

肌力测定方法

1.手法肌力评定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2.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

躯干和四肢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 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 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 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3.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4.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6.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股方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下肢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7.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外移动,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9.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医者给以阻力。 10.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至90°,在此位置上嘱患者屈曲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并分别触摸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的收缩。 11.腓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嘱其踝关节跖屈,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90°,使踝关节跖屆,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的收缩。 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内翻,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部跖屈并同时作足的内收、内旋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在足舟状骨结节的后下方可触及该肌腱。 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患者近端趾节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之末节,医者在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与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得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得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 检查得就是动作得主动肌与协同肌 熟练得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得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得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得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得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得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得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得收缩Array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得与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得AROM与PROM 确定被检查者得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得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得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得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得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与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得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得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得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得方向要与肌肉用力得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得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肌力就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就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就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她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她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她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她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她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她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 (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与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与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与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与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与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 (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记录内容与方法 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 根据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判断患者的肌力等级,并分析造成肌力障碍的原因。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测试两大类,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于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后有所改进。评定时采用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1)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2),要求受试者在标准测试体位下,即在减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时主要的依据因素包括:①检查者施加的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比;②肌肉能否抗重力运动;③关节能否做全范围运动;④关节运动主动肌有无收缩。 表5-1 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

肌力检查方法

病人取坐位,上臂外展到15°,医生在病人肘下方加以阻抗,并在冈上窝处触摸肌肉的收缩情况,测知其肌力。其功能主要是使肩外展到15°。该肌瘫痪时,臂旋后困难,且冈上窝明显凹陷,为冈上神经(来源于颈髓4?6及臂丛上干)麻痹的征象。 图11-38 冈上肌肌力检查法 2.肌力测定方法肌肉肌力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依次作上下肢各关节屈伸运动,同时检查者给予适当阻力,以发现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下面列举脊髓各节段支配的主要肌肉肌力测定方法: (1)颈丛支配的主要肌肉肌力检查 1)菱形肌患者两手叉腰使肘关节向后用力,肩胛内收,检查者给予阻抗并沿脊柱缘触摸肌肉。

菱形肌肌力试验 2)冈上肌患者肩外展15°时,检查者给予阻抗,并在冈上窝处触摸收缩的肌肉。 冈上肌肌力检查法 3)冈下肌患者肘关节屈曲后再使前臂外旋,并在冈下窝处触摸此肌。

冈下肌肌力检查法 4)胸大肌上臂平举状态下强力内收,检查者给予阻抗。 争膻——— aplioid 桶九服一 I ■ 胸大肌肌力试验 5)背阔肌使上举之臂放至水平位,检查者给予阻抗,或使臂下垂向后伸并给予阻抗,触摸在肩胛下角处收缩的肌肉。

背阔肌肌力检查 6)三角肌抬臂至水平位(由15°至90。)并给予阻抗。 (1)前部〔箭头示 提胃向前1 ant ?ri&r pirt (ATF OW口懈 i (2 )中部【外侧部)(箭头示营外展) 简esdisL partCLateriL part) (arrow slewing a.b-ductin£ Lh色irih) (3 )后部(箭渎示引臂向后)pQsXwioir part (arrow showing maki ng arm bfi-dwards ) deltoideus muscle 貼]亠曲N n jectorali^ ma j or, wscle 〔 f \ T \ / \ 1 V J l, i A vx 'J \ jf I A i L v 1 forward)

肌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一、肌力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肌肉持续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称为耐力。耐力可分为持续耐力和重复耐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到出现疲劳时已完成的收缩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二、回顾与肌肉相关的知识 肌肉依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这里主要讨论骨骼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粗肌丝:肌球蛋白 ⑴骨骼肌的生物学特性:骨骼肌→肌束→肌纤维→肌原纤维肌动蛋白 肌浆细肌丝: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⑵骨骼肌的力学作用: 原动肌:产生原动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 拮抗肌: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肉,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肉成为拮抗肌。 固定肌:固定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以防产生不必要的动作,协同原动肌发挥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参与这种固定作用的肌群,通常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通常称为协同肌。 ⑶肌肉收缩的形式: 等张收缩又称动力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方式称为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的不同改变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等张向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肌肉起止点相互接近。如肱二头肌的向心性收缩可使肘关节屈曲。等张离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长,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坠落速度。 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肌纤维收缩的做工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等速收缩指肌肉收缩时,产生肌张力变化,而带动的关节运动的速度是由仪器设定不变的。 ⑷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指肌肉内各纤维束的横截面只之和。 肌肉的初长度:即收缩前的长度。因肌肉是弹性物质,故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则收缩时肌力较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肌肉的募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越大,肌力也越大,成为肌肉的募集。 此外,肌纤维的走向和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都对肌力的大小产生影响。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最新资料推荐------------------------------------------------------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衢州康复医院上肢肌力评价表 (MMT)评价者: 1、 2、 3、 0 无 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 但无关节活动 2 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 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 50% 3 能对抗 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 3 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 能对抗的阻力与 4 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 5 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 4 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 5 级阻 力 5 能对抗与 5 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 范围在 50%~100%之间上肢主要肌肉 MMT 肌肉 1 级 检查方法与评定 2 级 3、4、5 级斜方肌菱形肌斜 方肌下部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前锯肌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三角肌中部、岗上肌 三角肌后部胸大肌岗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大圆 1 / 7

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二头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收缩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三角肌前部有收缩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及大圆、背阔肌收缩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俯卧,肩外展 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肉收缩俯卧,肩外展 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坐位,肩外展,屈肘,上肢放滑板上,试图伸肘时可触及肱三头肌活动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臂上端桡侧触及肌肉收缩同左,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同左,可见有肩胛骨内收及下移运动同左,能主动耸肩同左,上臂前伸时可见肩胛骨活动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伸展仰卧,上肢放于床面上,肩可主动外展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后伸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外旋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 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 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 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4.】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甌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摘分卄甜对、开珮敝ffS,检壹各掲夫节肌肉力量。⑵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皓腿及滕关节屈曲,检查伸證及屈滕肌髀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II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 【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 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徒手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肌力分级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Lovett方法,将肌力检查结果分为6级(0-5级)。此外,还有一种补充分级法,即肌力虽然达到某一级,但活动范围达不到全范围,则在该级符号右上角加“-”;如果在运动末期表现出超出该级的抗阻力或重力能力,则在该级符号右上角加“+” 徒手肌力检查的详细分级 级别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 0 无肌肉收缩0 1 有肌肉收缩,无关节活动 5 2-消除重力后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10 2 消除重力后完成全范围活动20 2+抗重力,完成小范围活动30 3- 抗重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40 3 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50 3+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运动末期能抗较小阻力60 4-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70 4 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80 4+抗充分阻力,完成小范围活动90 5-抗充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95 5 抗充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100 主要肌肉的肌力检查 肩胛骨上提(耸肩):斜方肌肩胛提肌

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喙肱肌 3级不施加阻力,上肢抬举至90° 2级不施加阻力,上肢抬举小于90° 肩关节后伸:大圆肌背阔肌 3级俯卧位,不施加阻力,后伸上肢达到最 大范围 2级俯卧位,不施加阻力,后身上肢不能达 最大范围 肩关节外展: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3级不施加阻力,上肢外展至90° 2级不施加阻力,上肢外展小于90° 肩关节外旋:冈下肌小圆肌 3级不施加阻力,外旋至90° 2级能完 成动作 1级触摸小圆肌有无收缩 肩关节内旋:肩胛下肌 3级不施加阻力,内旋至90° 2级能完成动作 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 桡肌 3级不施加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 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禁忌症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 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

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操作程序及方法 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1.徒手肌力检查 (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

(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检查方法 1级2级3级4级5级 肩前屈肌群仰卧,试图 屈肩时可 触及三角 肌前部收 缩 向对侧侧卧, 上侧 上肢放在滑 板上,肩可 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可 克服重 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力 加于上臂远端, 能抗中等阻力屈 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 力加于上臂远 端,能抗较大 阻力屈肩 肩外展肌仰卧,试图 肩外展时 同左,上肢放 在滑板上,肩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可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阻力 坐位,屈肘, 肩外展90°,阻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 1、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衢州康复医院 上肢肌力评价表(MMT)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 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 评价者:1、 2、 3、 MRC分级法 分级评定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 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 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 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 肌肉1级2级3、4、5级 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 骨 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使肩胛骨主 动内 收时可见运动 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 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 推 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 骨 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 收缩 同左,可见有肩胛 骨内 收及下移运动 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 力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 部 收缩 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 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 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 阻力为3级 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 时 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 可见 肩胛骨活动 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 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 阻力加于肘部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 及 三角肌前部有收缩 侧卧,受检上肢放 于滑 板上,肩可主动屈 曲 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 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 端 三角肌后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向对侧侧卧,受检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

[实用参考]肌力测定方法.doc

1.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4 +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3 +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一定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充分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中等程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轻度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强力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1 触诊能发现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