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文本(201309)

珠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文本(201309)

珠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文本(201309)
珠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文本(201309)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珠海市概况 (3)

第二节国土开发现状与问题 (4)

第三节面临机遇与挑战 (6)

第四节上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珠海的定位及要求 (8)

第二章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战略格局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4)

第二节开发理念与主体功能区分类 (15)

第三节主要目标 (17)

第四节战略格局 (19)

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布局 (25)

第一节提升完善区 (26)

第二节集聚发展区 (27)

第三节生态发展区 (30)

第四节禁止开发区 (32)

第五节各区主体功能定位 (36)

第四章政策与绩效考核 (37)

第一节财政政策 (37)

第二节投资政策 (38)

第三节产业政策 (40)

第四节土地政策 (42)

第五节人口政策 (43)

第六节环境政策 (44)

第七节绩效考核 (46)

第五章重大行动计划 (48)

第一节宜居珠海建设计划 (48)

第二节城市发展新格局构建计划 (50)

第三节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计划 (51)

第四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计划 (52)

第六章规划实施 (54)

第一节市有关部门的职责 (54)

第二节区级人民政府职责 (55)

第三节镇级人民政府职责 (56)

附件1 珠海市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单及范围 (57)

附件2珠海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单及范围 (60)

附件3图集 (65)

前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是其他有关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珠海市除部分区域为禁止开发区域外,总体划入优化开发区。《珠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对国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化和落实,对构建宜居珠海、美丽珠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打破行政界线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客观评价珠海市的国土空间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划分出全市的各类主体功能片区;并进一步落实到镇(街道)范围,以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规划》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范围,全境约7653km2。其中,陆域面积1711.2km2,海域面积约5941.8km2(海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按《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执行)。《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但规划任务更为长远,规划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规划》主要依据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海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规划》将珠海市的国土空间划分为提升完善区、集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并将提升完善区细分为都市功能提升区和城镇功能完善区两类,集聚发展区细分为都市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两类,生态发展区细分为特色产业发展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两类,将全市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余陆地海拔25m等高线以上的山体划入禁止开发区,并明确了各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指引;《规划》也提出了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重大行动计划,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措施与建议。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珠海市概况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处珠江口与南海交汇之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全市总人口157万;海陆总面积7653km2,其中陆地面积1711.2km2,占总面积的22.36%;海域面积5941.8km2,占总面积的77.64%。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管理区以及横琴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保税区5个经济功能区。其中,香洲区下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办事处(以下合称为“香洲主城区”)和唐家湾、南屏、横琴新区(指横琴镇)、万山、桂山、担杆6个镇,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88%;斗门区下辖井岸、白焦、斗门、乾务、莲洲5个镇和白藤街道办事处,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90%;金湾区下辖红旗、三灶、南水、平沙4镇,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22%。

一、区位条件优越

珠海市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北接中山市,是粤港澳的核心交汇地域;境内布局有高栏港、珠海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以及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轨道、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二、海域面积广阔、岛屿众多

珠海的海域面积5941.8km2,海岸线长224.5km,是珠三角各市中海

域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城市;拥有大小岛屿217个,其中面积大于500km2的岛屿有147个。因此,珠海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

三、陆地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河网密布

珠海市陆地地貌多样,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台地、滩涂等。内陆有凤凰山、黄杨山两大山系,其他独立的山系包括南屏的将军山系、三灶的茅田山系、高栏的观音山系、平沙的孖髻山系等。珠海市地处珠江流域,境内共有120多条河道,长达450多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以上。与水道紧密相连的34条重要的河涌和8条河流横亘在丘陵、平原之间,把珠海市分割成岛中有岛的局面,形成了“河涌纵横,开门见水”的水乡特色。

四、动植物资源丰富

珠海市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蟒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松雀鹰、雀鹰、鸢、褐翅鸦鹃、长耳鸮和虎纹蛙等。全市有500多种植被,其中包括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的土沉香、吊皮锥和白桂木等3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内的红树林、斗门区的水松林等珍稀植物。

第二节国土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城市发展规模较小,国土开发强度较大,空间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珠海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层次离中、高端还有一定距离,土地利用的效益和节约集约程度还有待提高。与周边城市对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规模,珠海均位于珠三角城市末端位臵。珠海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2.99%,明显低于广

州(61.51%)、深圳(53.50%)、东莞(49.65%)等周边城市。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珠海市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2269公顷,开发强度达到24.73%,远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10.29%)。从土地开发效益看,珠海市单位建设用地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产出 2.86亿元,仅略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2.56亿元)。珠海市域内各区域的国土开发强度情况详见附图2。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以磨刀门水道为界,珠海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板块,两板块之间发展差异明显。西部板块的公共服务设施供应严重不足;西部板块的金湾、斗门两个区域,国土开发强度只有20.42%和18.88%。相比之下,东部板块人、财、物等要素高度聚集,国土开发强度达到35.63%。另一方面,珠海市的城乡发展差异也较为突出,在建设品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级、城市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珠海目前仍然有122条行政村,及涉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涉农社区87个,广泛分布在斗门、平沙等珠海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3400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0元)的40.63%。东部板块和西部板块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异突出,不利于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根据《规划》专题研究结论,全市可利用土地资源(指在全市陆地海拔25m等高线以下、25%坡度以下的土地面积中,扣除现状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以及水体、湿地、草地等生态地类的面积)约349km2,主要分布在珠海西部地区和横琴新区。珠海东部地区的唐家湾镇和香

洲主城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规模较小,且基本呈破碎状分布;西部地区的莲洲镇可利用土地资源较为匮乏,也基本呈破碎状分布。横琴新区、三灶、红旗、平沙等地域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连片程度较大,等级较高。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详见附图3。

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珠海市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空间上形成了东部、西部和海岛三大地域。东部区域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呈现出“北科南商”的空间特点,服务业位于城市中心区,工业分布在城市外围地区。西部地区的产业空间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总体上呈现“北农南工”的空间特点;服务业的空间分布较少,难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西部区域内各区之间主导产业差异明显,园区之间的联系较弱。海岛地区总体来看,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合理的产业空间组织。

第三节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珠海被赋予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2008年12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指出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再次强调了珠海经济特区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

战略地位的提升,将给珠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10月,为尽快解决珠海市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特区发展空间局限和“一市两法”等问题,国家同意将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珠海全市。特区扩容,为珠海的发展提供更多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也是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需要。根据《珠海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珠海要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实现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生态文明、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珠海将进入新一轮的大发展阶段。

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珠海从区域交通末端一跃成为核心枢纽

计划于2016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极大改善珠海的交通条件,使珠海从区域的交通末端一跃成为核心枢纽,加上广珠城际轨道的建设,珠海真正融入粤港澳一小时交通圈。过去,香港与珠海之间缺乏直接的陆路联系,一直被视为香港在珠江口西岸的投资较东岸低的原因之一。大桥通车后,珠海乃至整个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提升,该区域一直所具备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将更为凸显,最终使得香港及各方投资者在此地区的投资进程加快,有利于地区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将珠海打造成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三、横琴新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重塑珠海发展新优势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横琴新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全力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珠海将依托横琴新区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高自由度的政策优势,推动形成以横琴新区为重心,体制创新先行、科技创新支撑的高端服务业板块,从而带动全市发展。

四、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珠海战略地位提升、珠海经济特区扩容、港珠澳大桥建设、横琴

新区的发展等系列利好因素,将使得未来珠海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如南水镇的石化产业,生产过程排放到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环境空气质量超过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制值,导致周边一些村庄及居民点基于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考虑而搬迁。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将是未来珠海国土开发、城市发展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节上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珠海的定位及要求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一)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内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于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是否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将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其中,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另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

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二)对珠海的定位与要求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珠海市所在的珠三角地区被列入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以下从发展方向和原则、功能定位、政策及绩效考核三方面阐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优化开发区的定位与要求:——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和优化生态系统格局。

——功能定位

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并明确提出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积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建设,构建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发展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珠海综合服务功能,培育成为珠江口西岸的中心城市。

——政策与绩效考核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重大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严格限制排污许可证的增发,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定较高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注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建设项目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防范;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强城市重点水源地保护,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

在绩效评价方面,优化开发区要实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指标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出口等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研发投入经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产出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大气和水体质量、吸纳外来人口规模等指标。

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一)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内涵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建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的指标体系,将广东省陆地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各类区域的内涵基本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一致。

(二)对珠海的开发指引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珠海列入了优化开发区域,并对珠海

提出了开发指引:

1、功能定位

珠海市总体划入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珠三角核心区。功能定位为:以优化提升为主要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发展带动能力,建成现代化生态文明的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培育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2、提升拓展地区

——两个区域性高端服务职能聚集区:珠海主城区和唐家新城(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城区包括香洲核心城区、横琴新区和西部城区,主要承担全市经济、文化、行政中心职能和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综合服务职能;唐家新城主要发展教育培训、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服务业。

——两个区域性基础与重型产业基地:以高栏港为依托,重点发展化工、装备制造、能源、临港加工以及现代港口物流业;以珠海机场为依托,重点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产业。

——四个区域重大交通枢纽与口岸地区:珠海机场、珠海港、横琴口岸及其周边地区、拱北口岸及其周边地区。

——两个跨境合作发展地区:横琴新区,逐步建设成为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万山群岛粤港澳国际海洋旅游紧密合作区,与港澳共同打造国际高端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优质生活港区。

3、重点保护地区

——梅溪、金鼎会同、东澳铳城历史人文古迹和传统村落。

——西岸区域生态绿核,由中山的五桂山、珠海的黄杨山与凤凰山、江门的古兜山组成。

——区域生态廊道:西江水系及口门,包括磨刀门水道、黄杨河-鸡啼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崖门水道。

——沿海岸线、山体、海域以及东部岛群。

——基本农田以及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等。

(三)优化开发区的政策与绩效考核

1、政策

——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形式,支持和激励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修订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优化开发区域内的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列为限制类;涉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产业列为淘汰类;鼓励优化开发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

——鼓励有稳定就业或合法固定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逐步实现居民本地化,并引导区域内人口均衡分布;对购有合法商品住宅,并在该地居住生活一定年限的公民,有条件放开入户政策;放开夫妻之间的相互投靠、未婚子女投靠父母,放宽父母投靠成年子女。

——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增加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类型,实现更高要求的污染物减排目标,试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所有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严格限制排污许可证的增发;制定较高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

——注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推动产业入区、工业入园,集中治污,促进污染治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区域范围内钢铁、火电、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搬迁。

——合理配臵水资源,控制用水总量增长,加强重点水源地保护。

2、绩效考核

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一致,此处略。

三、小结

珠海市在国家、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是优化开发,相应执行优化开发区对应的政策与绩效考核。具体到珠海市层面,全市陆域与海域面积共7653km2,开发条件千差万别,空间开发绝非一种功能(优化开发)所能涵盖。因此,编制珠海市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在国家、广东省对珠海市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规划》将优化开发区域进一步细分为提升完善区、集聚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并对禁止开发区域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绩效考核、行动计划及规划实施等建议。

第二章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战略格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引,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模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科学谋划未来珠海市人口和经济基本格局,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分布,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建设幸福、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珠海,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开发

打破行政界限,统筹考虑全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使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相协调。各类开发活动要以保护好海洋自然生态为前提,严格保护海岸线资源和岛屿,保护湿地,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适时适度推进围填海。统筹安排陆地和海洋的开发时序和开发空间,做到全市的人口、经济、环境、城乡协调发展。

(二)优化开发

遏制和避免不合理的、低效的无序开发行为和生产活动,以“蓝色珠海,科学崛起”为统揽,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国土开发强度,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三)节约集约开发

严格土地管理,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和各业发展用地规模,避免因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建成区空间,加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工业项目要向产业园区集中,避免“马路经济”和低效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统筹考虑和安排,适度集中、集约布局。

(四)保护生态环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序开发,实现珠海市蓝天、碧水、生态良好、环境安全的建设目标。

第二节开发理念与主体功能区分类

一、开发理念

(一)尊重自然的理念

在国土开发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和开发强度,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全市的开

发功能要主次分明,避免因主次不分带来的资源浪费、开发低效、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以区分主体功能为主导,根据主体功能确定区域的开发内容、强度和主要任务。

(三)适度开发的理念

不同的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不同,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不同。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避免过度开发;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在城市化地区要保持适当的开发强度,并保持一定的绿色生态空间。

(四)优化空间结构的理念

空间结构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在国土开发过程中的反映,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始终要考虑如何优化空间结构,使得各项空间要素实现优化配臵和合理组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五)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也是国土开发的重要任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主体功能区分类

根据开发理念,《规划》将珠海市国土空间划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提升完善区、集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一)提升完善区

提升完善区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土地资源紧缺、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化地区;这些地区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

需要在规划期内进行建设用地二次开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并逐步提升其在全市的地位和作用。

(二)集聚发展区

集聚发展区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人口和经济集聚的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也就是目前还没有进行大量投资,人口集聚程度不高,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环境污染不十分严重的区域。对于这类型区域,规划期内需重点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具体是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承接产业和人口的“双转移”。

(三)生态发展区

生态发展区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者是具有较高生态功能、较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的区域。对该类型区域的发展方向、建设规模、环境要求和建设标准,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控;重点是保护优先,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绿色生态产业,并引导超载人口的有序转移。

(四)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是指对珠海市而言,具有最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城市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些区域需要严格保护,禁止任何不利于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城市的生态安全。

第三节主要目标

规划期内,以“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发展战略为统揽,围绕“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定位,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空

间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和优化生态系统格局,使珠海市形成国土空间布局更加清晰、经济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生态系统更为稳定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主要目标如下:

一、科学发展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综合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率,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43万元/公顷。推进“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在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年均增长1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粤港澳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初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0年,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经济总量在珠三角实现争先进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排在全省前三位,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二、空间优化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形成以提升完善区和集聚发展区为主体的经济布局与城市化格局,两区域集中全市95%左右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以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33.06%以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9k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4km2。绿色生态空间扩大,全市生态用地规模(含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坑塘水面、水库水面、水域以及自然保留地)达1141km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_文本_2009-5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文本与图集 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九年五月

委托单位: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主持: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副教授) 报告编制: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韦献革(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李耀初(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林海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曾建军(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技术顾问: 汪晋三(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报告审核: 陈新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领导小组 组长:毛东信 副组长:熊豪品潘明 成员:陈金华贾建红吴纯德吴锡汉梁玉昭王淳麦驱海曲波陈长才卢晓波 陈永章邵英贤廖中和王泽俊詹林 刘荣茂叶建勋刘重阳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参加工作人员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梁玉昭张勇黄汉鹏苏锦顺侯小凤李慧 毕冬静湛福祥关群顺洪国荣钟浩文

目录 1. 总则 (1) 1.1修编背景 (1) 1.2主要修编依据 (2) 1.3修编指导思想 (4) 1.4修编范围 (4) 1.5修编原则 (5)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2.1自然环境概况 (6) 2.2社会经济概况 (8) 2.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10) 3.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 (12) 3.1珠海市河流水系及湖库概况 (12) 3.2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 3.3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1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2水库水质现状 (27) 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30) 5.1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 (30) 5.2珠海市周边地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30) 5.3现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 (33)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1水库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2河流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附件 (40) 一、附表 (40) 二、附图 (46) I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DOC)

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总报告 (报批稿) 珠海市水务局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6月

项目名称: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委托单位:珠海市水务局 承担单位: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余荣霭(市政府) 副组长:梁社新(市水务局)、武林(市发展计划局) 成员:钟惠明(市水务局)、何洪广(市发展计划局) 郑卫东(市经贸局)、张瑞雄(市国土资源局) 熊豪品(市环保局)、黄东(农业局)、李叶新(市气象局)技术小组成员: 钟惠明、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张渊、程远 项目总负责: 陈晓宏教授(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中心)主任,博导) 专题负责: 刘青娥博士(专题一),吕幼治副教授、林文杰硕士(专题二),张灵博士(专题三),李艳博士(专题四),江涛博士、黎坤讲师、黄凡工程师(专题五),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六)、刘丙军讲师、刘德地博士(专题七),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八),刘祖发副教授(专题九)、陶贞副教授(专题十) 参与人员: 中山大学陈晓宏、江涛、刘祖发、涂新军、刘丙军 黎坤、陶贞、黄凡、吕幼治、陈俊合 于海霞、叶锦昭、石教智、刘德地、刘青娥 王兆礼、李艳、张灵、谢东瑜、林文杰 李晓华、张贞遴、孙夏平、刘霞、肖华斌 任秀文 珠海市水务局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郭家圣、张渊 程远、杨旻 总报告汇总:林凯荣 总报告审阅:陈晓宏

目录 前言 (1) 1 总纲 (1) 1.1珠海市自然社会基本认识 (1) 1.1.1 自然地理 (1) 1.1.2 河流水系 (2) 1.1.3 社会经济概况 (4) 1.2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 1.2.1 指导思想 (8) 1.2.2 规划原则 (9) 1.3规划单元与水平年 (9) 1.3.1 水资源5级分区 (9) 1.3.2 规划基准年和水平年 (10) 1.4目标与任务 (10) 1.4.1 总体目标 (10) 1.4.2 主要任务 (10) 1.5规划专题 (11) 1.6规划依据及参考材料 (11) 1.6.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1) 1.6.2 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2) 1.6.3 珠海市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12) 2 水资源调查评价 (14) 2.1水资源调查评价概述 (14) 2.2降水 (14) 2.2.1 降水空间特性 (15) 2.2.2 降水时间分布特性 (15) 2.3蒸发 (16) 2.4地表水资源量 (17) 2.5地下水资源量 (18) 2.6地表水水质 (18) 2.7水资源总量 (22) 2.8水资源可利用量 (22) 2.9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3) 2.9.1 水资源数量演变趋势 (23) 2.9.2 水资源质量演变趋势 (24) 2.10水资源评价 (25) 2.10.1 水资源量与全省、全国的比较 (25) 2.10.2 珠海市水资源特征 (25) 3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27) 3.1供水情势分析 (27) 3.1.1 供水基础设施 (27) 3.1.2 供水能力 (27) 3.1.3 供水量 (28) 3.1.4 供水量变化趋势 (29)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 1 —

二零一三年八月— 2 —

目录 序言 (7) 一、规划背景 (8) (一)自然状况 (8) (二)发展基础 (9) (三)面临问题 (10)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任务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2) (三)协调关系 (13) (四)功能分类 (14) (五)目标任务 (16) (六)战略格局 (19) 三、肇庆市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19) (一)优化开发区域 (22) (二)重点开发区域 (25) (三)生态发展区域 (29) (四)禁止开发区域 (33) 四、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布局 (37) (一)端州区 (38) — 3 —

(二)鼎湖区 (39) (三)四会市 (40) (四)高要市 (41) (五)广宁县 (43) (六)德庆县 (44) (七)封开县 (45) (八)怀集县 (47) (九)肇庆高新区 (48) (十)肇庆新区 (49) 五、绩效考核评价 (50) (一)优化开发区域 (51) (二)重点开发区域 (51) (三)生态发展区域 (52) (四)禁止开发区域 (52) 六、规划实施 (52) (一)政策保障 (52) (二)市级职能部门职责 (55)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职责 (58) (四)监测评估 (59) 附录一: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一) (60) 附录二: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二) (62) 附图: — 4 —

(一)肇庆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肇庆市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格局示意图 (三)肇庆市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 (四)肇庆市重点产业园区分布示意图 (五)肇庆市重点城镇扩容提质区域分布示意图 (六)肇庆市重点农业特色园区分布示意图 (七)肇庆市建设用地分布图 (八)肇庆市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图 (九)肇庆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十)肇庆市开发强度分布图 (十一)肇庆市可利用资源占县区比重图 (十二)肇庆市生态敏感性分区示意图 (十三)端州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四)鼎湖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五)四会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六)高要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七)广宁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八)德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九)封开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怀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一)肇庆高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二)肇庆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 5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2020年)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第二节综合评价 第三节面临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四节战略任务 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一节全市主体功能区类型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第四章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

第一节农产品产区 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主要区域政策 第二节实施与主体功能区对应的绩效评价第三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第四节监测评估 附表1 自然保护区表 附表2 风景名胜区表 附表3 森林公园表 附表4 地质公园表 附表5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区表 附表6 水产种质资源表 附表7 一级水源保护区表 附图1 大连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附图2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区划图 附图3 大连市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布图 名词解释

序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明确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完善区域开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大连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针对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是相关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4-2020年,规划任务是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全市陆地国土空间以及毗连海域。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2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全市陆地和岛屿总面积约13639平方千米。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第I卷 12. 30年前,中国人购物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30年后的今天,“物 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这给企业的启示 ①提供优质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②加大技术含金量形成价格优势 ③通过创意以增加商品的价值量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美元对人民币走势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2016年7月7日620.88 2016年9月8日636.39 2016年10月5日666.85 上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下去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美国公民前往中国旅游②扩大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 ③扩大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④减少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下图反映我国2013~2016年宏观经济状况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走势 图,从长远来看,PPI的不断下滑对生产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 ①居民的购买力提高②工业产品价格下降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⑤企业生产规模缩小⑥企业营利能力减弱 A. ②→⑥→①→④ B. ③→⑤→⑥→② C. ②→⑥→⑤→③ D. ②→③→①→④

15.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 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这一事件对我国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导世界经济走势 ②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 ④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在认真审议了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后,出席市人民代表大会的376位代表中有339位 代表投了赞成票,该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顺利通过。在这个过程中 ①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监督权 ③人大代表行使了表决权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立法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客户端正式上线。国务院客户端主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活动等政务信息,也是政府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新渠道。客户端的开通有利于 ①促进政府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②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③加强社会与公民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④保障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关于南海仲裁案,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仲裁庭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 承认。中国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由此可见 ①维护我国的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2016里约奥运如此火爆,社交媒体网络功不可没,仅腾讯体育一家,其里约奥运会全平 台视频的播放量就已经超过了81亿,用户覆盖高达7.5亿,腾讯网原创自制的十档节目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5亿。这表明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 目录 序言 (5)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基本状况 (3) 第二节综合评价 (5) 第三节面临趋势 (7) 第二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9) 第一节划分类型 (9) 第二节重大关系 (11) 第三节划分结果 (13)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开发原则 (17) 第三节主要目标 (18) 第四节战略格局 (20) 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 (2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4) I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7) 第五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32)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2) 第二节区域分布 (33) 第三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36)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7)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38)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8)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0)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3) 第四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45)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46)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布 (46) 第二节管制原则 (47) 第三节近期任务 (53) 第八章能源与资源 (55) 第一节主要原则 (55)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56)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58)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58) 第九章区域政策 (60) 第一节财政政策 (60)

第二节投资政策 (60) 第三节产业政策 (61) 第四节土地政策 (62) 第五节农业政策 (62) 第六节人口政策 (63) 第七节环境政策 (64) 第八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65) 第九节绩效评价政策 (66) 第十章规划实施 (68) 第一节规划实施 (68) 第二节监测评估 (70) 附表1:重点开发区域名录 (72) 附表2: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名录 (73) 附表3: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74) 附表4:点状开发的城镇 (75) 附表5:全省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76) 附表6: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77) 附图1:陕西省行政区划图 (109) 附图2:陕西省地形图 (110) 附图3: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11)

(完整版)《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解读

《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 修编》解读 一、《规划》修编背景 城市供水设施是衡量一座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建、发改、财政、水利、环保等多部委发布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及措施。随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要治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水务理念对给水、污水、雨洪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年修订)于2015年1月获国务院批复,《珠海市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确定城市远景将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发展格局,总规、概规确定的城市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均发生一定调整,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均有较大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亟待结合新形势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近年来咸潮上溯日益严重,水源保护区区划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唐家湾高新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产业新城等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不断推进,对市政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等新水务理念,确保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有效保障珠澳两地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对06版给水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尤为必要,总规、概规的编制完成也为给水规划修编创造了条件。为此,我局适时开展了《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工作,以较好的指导珠海市供水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珠海市域行政管理辖区内的陆域范围和近海岛屿,包括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总面积7827km2,其中陆域面积约1724km2,海域面积约6103km2。 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规划期限

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2017-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100分)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2425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展望到()年。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5.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绿色经济 D.生态经济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8.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 内容摘要:从“一五”计划开始,中央政府在不同的时期,实施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在缓解某些区域问题的同时,通常会加重另外一些区域问题。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和战略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战略,主体功能区,意义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空间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低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鉴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它的提出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和战略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在实施的区域战略和政策不足以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一)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 从“一五”计划开始至目前,我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50年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扶持内陆地区发展时期;(2)改革开放初期至世纪之交,为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时期;(3)进入新世纪以来至目前,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时期。 1.扶持内陆地区发展时期。严格地说,这一时期没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有的只是工业布局政策。主导思想是“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见毛泽东同志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基本思路是,以国家政治和国防安全为主要考量,利用沿海的工业基础和适当外援,采用指令性计划的手段,促使工业布局向内地推进,形成全国工业布局相对均衡、各大经济协作区自成体系的格局。主要手段,一是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安排中,增加内陆地区所占的比重;二是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把沿海地区的老企业搬迁至内陆地区。前者如:“一五”计划时期,在我国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和国内自行设计的538项重点工程中,东北和内地占2/3,而沿海只占1/3(“156”项中沿海只占1/5);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11个省市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55.5%。后者如:在“三线”建设时期(1964年,为更好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根据当时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的形势,中央将全国按一线、二线、三线调整了生产力布局。一线地处战略前沿,三线地区为全国的战略后方。在一、二线地区内,又依本地区情况,划出若干地方作为区内的三线地区。习惯上,称前者为大三线,后者为小三线。)的1964和1965年两年时间里,就从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工业基础较好的省市搬迁了174个项目。 2.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其突出标志是:在80年代中后期,明确提出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主导思想是:“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基本思路是,以加快经济发展和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为主要考量,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营造特殊的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以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主要手段,一是设立一系列特殊区域,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1985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确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设立浦东新区;二是给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下放投资立项权、提高当地外汇留成比例、开放金融服务(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在沿海地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在深圳和上海建立证券交易所);三是鼓励沿海地区进行体制创新,默许沿海地区突破中央的有关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