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乌头Wutou

【处方用名】川乌——毛茛科Ranunculaceae经文

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乌头,有川乌头和草乌头之分,即川乌和草乌。川乌头即现今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母根,即川乌,多为栽培品。草乌头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即现今草乌,多为野生品种,《本经》所言乌头,应指现今草乌和川乌野生品。同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Raip.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

本经要义

乌头: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子项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说明明代以前,川乌头和草乌头统称为乌头。李时珍又言:“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初种

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陶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而且说明,在陶氏时代,已将川乌头和草乌头用于毒箭的制作。味辛温:与现今教材和《药典》记识不一致。现代认识:乌头(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中风:有两义。一指杂病中风,又称谓“卒中”。《千金要方》卷八称谓“卒中风”。为卒暴昏

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病证。《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邪在络,肌肤不仁;邪在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认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指太阳表证中风,为外感风邪之病证。《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神农本草经》言:“中风”药物尚有石膏、牡丹皮、川芎等。恶风:一是,病证名。“恶”读wu,音“误”。恶风,即怕风。多因外邪伤卫所致。二是,病邪名。“恶”读e,音“厄”。指风邪之人中凶恶者。洗洗:同“洒洒”。寒凉貌,指寒凉阵阵发作的样子。曹元宇《本草经》当归条:“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本经》阿胶条:“劳极洒洒如疟疾。”《素问》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王冰注:“洒然,寒貌。”《素问》卷二十三·疏五过

论篇第七十七:“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王冰注:“洒洒,寒貌。”恶风洗洗,即指患者一阵阵怕风怕冷。出汗:指以上病证经乌头治疗能够发汗。除寒湿痹:寒湿痹指寒痹、湿痹的合称。寒痹,痹症的一种,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其中又以寒邪为甚的痹症。又名痛痹,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减轻,可兼手足拘挛。《灵枢》卷二·寿夭刚柔第六:“黄帝曰: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湿痹,痹症之一种。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其中又以湿邪为甚的痹症;又名著痹、着痹。症见肢体重着,肌肤顽麻,或肢节疼痛,痛处固定,阴雨则发。《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咳逆上气:参阅当归条:咳逆上气解。破积聚:参阅水蛭:积聚解。寒热:参阅当归:寒热解。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射罔,古人用乌头类药物煎熬的浓汁。用乌头浓煎的药膏,射杀野兽猎物。射罔膏,即乌头碱的粗提物。这是人类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录。《日华子诸家本草》:“土附子(草乌),味咸、辛。热,有毒。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旋液,晒干,取膏名为射罔,猎人将作毒箭使用。”恶风之古医籍解1.指代恶风《素问》卷十二·风论篇第四

十二:“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2.病邪名,指风邪之人中凶恶者《素问》卷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川乌Chuanwu

药物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

根。【性味归经】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注意事项】1.本品一般炮制后方能使用,生品内服要慎用。2.孕妇禁用。3.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拓展知识——鉴别要点

1.药材鉴别药材为附子的母根,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形似乌鸦头,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cm,直径1.2~

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突起(习称“钉角”)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2.饮片鉴别(1)取净生川乌,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无干心,取出,另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6成干,切厚片,晒干。(2)取净生川乌,加入捣生姜、皂角、甘草同泡,注意水要淹过药面,至透心,连同辅料和浸液共煮至浸液吸干,内无白心,微带麻味时取出,除去辅料,切厚片,晒干。辅料比例:生川乌100kg,生姜6.5kg,皂角6.5kg,甘草6.5kg。制后饮片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厚片,表面黑褐色至黄褐色,可见灰棕色形成层环,体轻,质脆,折断面具光泽。无实,微有麻舌感。

拓展阅读——中药材经验鉴别专用术语乌鸦头指根及根

茎类药材的主根,乌头的母根为“川乌”,子根为“附子”。乌鸦头特指川乌,草乌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钉角特指川乌、草乌、附子药材周围瘤状突起的支根。

拓展阅读——乌头之毒性解读

附子、川乌、草乌、白附子均为有毒之物,当慎用,清·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项载:“凡有毒之物,性寒者少,性热者多。寒性和缓,热性峻速,入于血气之中,暴烈性发,体力不支,脏腑娇柔之物,岂能无害,故须审慎用之。但热之有毒者,速而易见;而寒之有毒者,缓而难察,尤所当慎也。”医籍论选乌头,气味辛温,有毒。主治诸风,风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温养脏腑,去心下坚痞,感寒酸痛。乌头乃初种而未旁生附子者。乌头如芋头,附子如芋子,本一物也,其形如乌之头,因以为名。各处皆有,以川中出者入药,故医家谓之川乌。——清·张志聪《本草崇原》乌头,味辛、苦、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开关节而去湿寒,通经络而逐冷痹,消腿膝肿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疗脚气绝佳。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制同附子,蜜煎,取汁用。——清·黄元御《长沙药解》

草乌Caowu

药物解读

【处方用名】草乌——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草乌,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性味归经】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注意事项】1.炮制后使用;生品内服要慎重。2.孕妇禁用。

3.不宜与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天花粉、各种贝母同用。拓展阅读----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状如乌鸦头。长2~7cm,直径0.5~1.8cm,表面暗棕色至灰褐色,皱缩不平,呈纵向沟纹,可见短而尖的支根,习称“丁”。顶端可见去掉茎后的痕迹或顶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至暗灰色,显粉性,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及静脉小点(维管束)。无臭,味辛辣而麻舌。饮片鉴别饮片多经炮制,呈不规则或近三角形的薄片,黑褐色,切面可见弯曲的或多角形环纹,及点状维管束,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辛辣,微麻。

目前市售草乌与常见品种(非正品品种)1.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根,即川乌。2.同属植物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n.的干燥块根。根呈长圆锥形,状如胡萝卜,长5~15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顶端可见茎基残痕,末端细尖而稍弯曲。气微,味苦,麻。3.同属植物滇南草乌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 W.T.Wang.的干燥块根。块根形似黄花乌头,形体较之小,有时近细柱形,长5~7cm,直径0.7~1.5cm。

4.同属植物爪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的干燥块根,四川西部又名飞燕草、藤草乌。块根呈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cm,表面深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味辛、苦而麻舌。拓展阅读——川乌和草乌之主要区别点品名川乌草乌表面颜色棕褐色至灰褐色灰褐色至黑棕褐色表面特征有小

的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点状须根痕和瘤状侧根质

地与断面坚实;断面类白色至浅黄色质硬,断面灰白色至暗灰色,有裂隙,髓部较大,有的中空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注整理归纳版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宣讲整理归纳版 目录药名味性主治毒性 上经丹砂 甘微寒安神 上经 云母、玉泉(璞玉)甘平五臟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 中经合欢甘平合血,消肿,止痛药,治筋骨折伤及肺痈吐脓,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上经徐长卿 辛温精神科用药,中邪,中毒,瘟疫 上经 黄耆(黄芪)甘微温补气要药,补虚劳,与甘草合用代人参,大补脾,实脾,通利三焦,排脓,可治黄汗 上经巴戟天 辛甘微温补气益精要药,补肾,壮阳,健骨,去肝风,驱鬼/噩梦上经 蓬蘽(覆盆子)甘酸微温补涩要药,缩小便 上经菟丝子辛甘平补肾益精要药 中经桑根白皮甘辛寒泻肺火行水道要药,女子漏下赤白,虚劳上经桑螵蛸咸甘平固肾益精要药,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 上经桑寄生苦酸 平 补肝肾坚筋骨要药,胆发炎,肝病,清肝胆火,通三焦,安胎止中经白僵蚕咸辛平 祛风化痰要药,头风齿痛,喉痹咽肿,去皮肤中如虫行,外用灭 诸疮瘢痕,收疤痕,拔疔(硬块吸出来),外用打粉,内服治头痛上经肉苁蓉甘酸淡咸温益髓壮阳要药,滋补壮阳 中经淫羊藿辛苦温(小寒)壮阳益精要药中经阳起石 咸微温补命门壮阳道要药,疗阴痿,纯虚症上经 菌桂(肉桂) 辛甘 大热 温补要药,点命门火,多用于动脉有循环问题,能行阳达表小毒 中经石硫磺酸大热补阳要药,可单味使用,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杀虫,治疥 疮,下气,治腰肾久冷,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攻坚生用,虚损用酒炮制,炙过滋补固阳力量最强;利全身水肿,治脚无力;石硫磺为淡黄色,土硫磺为黄褐色,土硫磺剧毒主要外用于伤科接骨。如烫伤,用硫磺青黛粉不会遮蔽伤口,不会留疤,膏会留疤。石硫磺中毒,鸭肉汤可解有毒 上经石钟乳甘辛温补阳益精,下乳 上经续断苦 微温补益筋骨要药,伤科骨折,跌打损伤,乳房硬块,活血化瘀上经人参甘微苦微寒大补元气要药,适用于虚症,热症忌用 中经鹿茸甘咸温大补真阳要药,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鹿角补督脉最强 上经大枣(红枣)甘平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上经甘草甘平调和周身气血要药,解百毒(尤其是肠胃内食物中毒),滋补阴上经远志 甘苦温强心益智要药,散郁,补心火(治心脏病),解附子乌头天雄的毒上经石蜜(冰糖) 甘寒补中益气,任何刀伤、伤口,压上去3分钟,蔗糖敷伤口,泡水洗脚,收口不留疤 上经白胶(鹿角胶)甘平补中益气,长肌增髓,止痛安胎,黑须发,强筋骨,壮腰膝,脚膝无力,下焦有火忌用滋补药 中经慈石(吸铁石)辛寒补肾强阴要药,引肺气入肾,镇惊,气喘上经署豫(山药)甘温平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 上经丹雄鸡甘微温补虚温中,止血通神下经天雄 甘辛温热补虚壮阳 有毒下经 乌头(川乌) 辛热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攻坚,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变形必须用乌头蜜辅以桂枝汤。乌头为附子之母,草乌为伤科接骨用 大毒下经附子 辛甘 大热 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生附子去里寒,炮附子往外走,治疗水肿、肾脏病时用生附炮附时忌盐巴 大毒

朱进忠成才经验总结

朱进忠成才经验总结 一、学医经历 我1933年5月14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的一个小山村,10岁起随父亲与兄长学医。之所以选择学医,一是家庭氛围的影响,二是兴趣爱好,再者抱有行医济世的美好愿望。其后于1956-1962年在北京中医学院学习,期间聆听了多位名师的指点及临症实践。1976-1977年(1年半)参加全国中医研究班进修,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聆听了全国多位名师的点拨。我个人的学医形式主要是家传、科班与从师三种形式,先后师从朱好生(启蒙老师)、方药中、刘渡舟、李翰卿等,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方药中、李翰卿两位老师。方药中老师的理论渊源来源于经典著作与辨证论治方法,学术成就主要是辨证论治七步法。李翰卿老师的理论渊源来源于仲景学说且兼收并蓄,学术成就主要是经方运用及宫外孕非手术疗法。启蒙教材主要学习四言举要、汤头歌诀、内科讲义、药性四百味等,最能解惑受益的书籍有: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素问、类经、东垣医书、朱丹溪医书等。 使我开悟的事件有:1、亲眼常见家父朱好生,家兄朱庆丰应用中医、中药、针灸等在农村治好了很多在北京、天津、保定、定县、邢台等大医院治疗无效或判定为不治之病的病及政府和患者送的刻有“功同良相”、“术妙青囊”、“医胜中西”、“人民的好医生”大量匾牌。2、亲自领受了家兄根据相似理论和天人相应的理论妙解难治大病和进行发明创造的大量事实。3、亲自聆听和亲眼目睹了刘渡舟老师讲伤寒,用伤寒法,秦佰未老师讲内科,分析治疗内科疾病法,方鸣谦老师学医案写医案法,方药中老师辨证论治的分析问题法,李翰卿老师在临床时辨比例和方中有药与药中有方方法,朱颜老师的分辨药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用药法,赵锡武老师临床的分辨表里寒热法等取得的临床效果和治学方法。4、学医不久即亲自治好了一例高热昏迷和一例泄泻昏迷的患者,并成功的用中药治愈了一批用斯锑

解读《神农本草经》(73)

【2019.01】轩岐纵横橘井一瓢 解读《神农本草经》 □钟耀欣 白胶 原文:白胶,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 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一名鹿角胶。 译文:白胶, 味甘,性平。主治内脏损伤,劳极病,腰痛,消瘦虚弱。能补益内脏之气,能治妇人因血虚而闭经及不孕不育症。能够止痛,安胎。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寿命延长。另一个名字叫鹿角胶。 49 73 解读:白胶,鹿角胶的别称,简称鹿胶,是鹿角经多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成扁方形块块,阴干后即成。性温,味甘、咸,入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女子宫寒不孕、阴疽肿痛等症。鹿角胶补散并存,“主伤中劳绝,……安胎”均言其补益之功。止痛,言其散,《名医别录》载其可治“折跌伤损”,外伤多有失血及瘀血现象。《本草逢源》也认为鹿角“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当胎漏下血之时,用以“安胎”,如《肘后方》所言:治“妊娠卒下血,以酒煮胶二两消尽顿服”即是明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角胶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量增加;对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有显著的防治和治疗作用;促进钙的吸收,使血中钙略有增高,这种钙质载运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鹿角胶入药多用开水或黄酒融化后兑服,常用量为3~6克;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治虚劳常以鹿角胶为主,配以牛乳、白蜜、牛酥、生姜汁同煎服;治虚劳多梦,常配以覆盆子、车前子同用;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与人参、白茯苓合用;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可配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以强壮筋骨。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

倪海厦神农本草笔记

倪海厦; #五脏补泄: 肝:辛补酸泄。 心:咸补苦泄 脾:甘补辛泄 肺:酸补咸泄 肾:苦补甘泄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舍;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舍。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软、或坚、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在里,需发散,用苦味。 湿症的治法,一般都是寒湿。苦味燥。温药气上。苦+热药,辅佐酸和淡味药。 酸味的药收敛,把湿收起来。淡味药来排出。 舌苔,如果是黄,干,或裂开,则为内火盛;用咸冷,附苦发酸收。 如黄但湿,则为热。 便血:先血为内痔,便后血为外痔。便混血为大肠有湿热,炎症。 苦味,攻下,润燥。辛药发散。 五行生克的应用: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 子虚。如:脾土生——肺金生——肾水。如果是入肺的药,则一定影响脾和肾。如果是消化不好,想令脾实,则可用白色的药(子能令母实),补肺,同时此药又补了肾(虚则补其母)。五行相克。酸辣相克,酸过多则伤筋;苦咸相克,苦伤气。脾主肌,甜过多则伤肌。酸制甜。肺主皮毛,辛伤皮,皮肤不好,肺主皮,火克金,苦味克之。咸,过咸伤血,血太浓。则甜克之,但不是人工的甜糖,可甜食,甘蔗等。 酸主筋,苦走骨,甜走肉,辛走气,咸走血。凡是以上之病,尽量不要用此类药。 如筋病避免用酸。稀释血。 血是否太浓与太稀,看口是否渴即知。口渴即知太浓。血太浓,则用甜制之。现在很多食品人造的是酸味,对脾有损并至筋。 五味所伤,气虚病,少吃辛辣的东西,肺主气。咸过血浓,辛过则筋急爪枯。酸多肉 消皮厚。甜多骨空发落。 朱砂,用量要少,生用,不可加热,安神效果很好。朴消,咸味,攻坚用。大黄是去实。大便宜干硬时,用芒硝去把大便打碎。 盐过食伤肾,但没有盐也不行,淡咸味入肾,没有盐则水肿。 阳虚的人见阴证,阴虚的人见阳证。 药石:五石脂,很好。 菖蒲。辛温发散。通九窍,治心脏病。治疗鼻窦炎,必用辛夷花,加上苍术。此方只去堵,不治肺,如寒热,可再加味。 人参,即高丽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需按医嘱服用,不得自行选用,副作用不小。虚证用,实不用。感冒等不可用。 天冬(天门冬)。苦平,入肺。润燥,治虚热。久服益气延年。适合煮食,不生用。

学习中药的门径——本草书目推荐

学习中药的门径——本草书目推荐 (中医博士董洪涛撰文) 谈到当读何书以明中药之理。于我而言,此题不易回答,皆因我临证时间尚短,且未能尽读天下医书,何敢妄言前贤著作。然应同道学医者之约,不得已略列数种,以为读书门径。至于登堂入室,则非仅仅读书所能得也。 余尝闻:为医者,必先识药性,庶几乎可临证用方。余不懈临证数年,兼以深思药理,虽精求古训,不舍光阴,反复思考,笔录所得,然尤未能尽识诸药。药性茫然则临证不能左右逢源,此必因而未能至医之至境也。 数年来,因临证所惑,颇觉需重新学习中药。于是立志精研本草,学前人经验,发古贤余蕴。余粗略泛读秦汉以来历代本草,颇觉清代医家对于本草极有发明,因博采有清以来诸家精论,汇集至此。 至于当精读本草何书最佳,以余之所识,诸家本草虽杂乱纷呈,然有精有粗,有高下低劣之别。学者可就所学中医基础以及临床经验,先粗阅余所列以下诸书,诸书虽不能尽采千余年古贤经验,然若能精研而细思之,于粗解神农心法,体悟仲景方义,临证用方施药或能有所裨益哉。余所列诸家皆非碌碌抄袭之辈,每有精辟见解,不落于俗套,乃成其大家之言者也。然后再于临证时详加参检,以验于实效。 有徐灵胎之《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成书于1735年,论药性精密,为百余种常用中药“探本溯原,发其所以然之义,使古圣立方治病之心,灼然可见。”全书共收《本经》常用药百种,随经文阐述药性。徐氏认为药性是用药处方实据,“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取得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论述药性取类比象并试验推理。其书颇具说理性,更因徐氏之临证功底,益使本书经验可信。余尝深研其药理,认为百种录实临床有用之书也,为医者不可为精读之。 有黄元御之《长沙药解》,成书于1753年。黄师精研素灵,从左升右降立论,颇重脾之阳气。其解本草,从五行生化制约入手,每有精辟见解。此书收载仲景医书所用之药百六十二种,不分部类,且参于仲景二百四十四方以解其药意,详

解读《神农本草经》(2)

解读《神农本草经》(2) 原文: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译文: 药物有阴阳属性的相互匹配,也存在着子母兄弟样的联系,例如根与茎、花与实、草与石、骨与肉等。 药物有单用的,有相互为用的,有相互支持增强药效的,有相互畏惧而不能配伍的,有相互厌恶而抵消其功效的,有作用相反而次生毒性的,有相互消除毒性的,共有七种情形。配伍结合使用时要看到这七种情形,应该按“相须”、“相使”进行组方,“相须”、“相使”组方效果好。不要用“相恶”、“相反”进行组方。如果药物有毒性应该遏制,可以通过“相畏”、“相杀”的方法组方,如果不是这种情形,就不要配伍应用。 解读: 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从药物大类分,凡矿物类药物质地沉重而主降,多属于阴性;而植物类药物

质地轻清,多属于阳性。若单就植物药而言,凡取其花、叶、枝入药多属阳性;若用其干、根多属阴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从药物深层的内涵来区分阴阳:“阳为气,阴为味……阴昧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药物配伍时,要辨明药物的阴阳属性,使配伍更加合理;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的“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的特殊关系,包括:①单行:指用针对性强的单味药治病即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如独参汤只用人参1味煎取浓汁,专补元气,救阴以挽阳;清金散单用1味黄芩治疗轻度肺热咳嗽;用苦楝皮1味驱除蛔虫等。②相须:即两种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相互增加疗效。如黄连和连翘同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力比单用黄连增强6倍以上;知母与黄柏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又不伤阴的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增强攻下泻热作用;全蝎配蜈蚣,止痉治抽搐效果更加突出等。③相使:即某些共性药物配伍,以1种药物为主,另1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木香配黄连,能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作用;雷丸配大黄,可以增加雷丸的驱虫功效等。④相畏:即一种药物制约另一种药物性能或抑制另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

针灸02(任脉经穴篇)听课笔记 (2010-01-27 10:31:16)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国学学习 任脉经穴篇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神阙穴:位置在肚脐,禁针(传说下针不能大便),常用隔盐灸,中风,肠道问题。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胃的募穴,胃的病、恶心呕吐都针灸中脘穴,下针一寸即可。 下脘穴(中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太阴任脉之会,治疗溃疡。 建里穴(中脘穴与下脘穴的中点)。 水分穴(下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治疗水肿的穴道,针灸均可, 喝的水到胃里(水分穴)被汽化,变成汗或小便,吃得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上消:喝饮百杯不解渴;中消:吃百碗饭不能解饥;下消:阳不举。 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会流鼻血的小孩不会高烧,流鼻血是释放压力的现象),大人流鼻血需要治疗。 痛的观念:根本来自压力不是发炎。 会郗治疗法: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消化系统: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会中脘、藏(心、肝,脾、肺、肾)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骨会大杼、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上脘穴(巨阙穴与中脘的中点)。 巨阙穴(胸骨下端与中脘的中点):心之募穴,治疗心病,下针一寸即可。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的位置加中脘穴用生姜进行灸称为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有出血现象不灸。 补泄手法:扎针留豆许,气到往下推一点为补,往上提一点为泄。 鸠尾穴:不能灸但是能针。 气管:中医称重楼。 玉堂穴:鸠尾穴与天突穴中点 膻中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气会膻中,呼吸等疾病、乳汁变少、咳嗽等治疗,强肺气。 华盖穴: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紫宫穴:华盖穴与玉堂穴的中点。

《神农本草经》学习:甘草练习题(30题)

《神农本草经》学习:甘草练习题(30题) 本练习题参考文献:《神农本草经》、《倪注神农本草》。 1. 甘草是甜的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2. 甘草的药性如何? * 平和(正确答案) 缓和(正确答案) 收敛 发散 3. 甘草有毒 [单选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4. 甘草在人体的药力走向是什么方向 [单选题] * 向上升 向下降 向内敛 向外散 五腑六胕均能到达(正确答案)

5. 甘草的作用 * 解五脏六脏寒热邪气(正确答案) 和药,平缓药性(正确答案) 坚筋长肌(正确答案) 治金创伤(正确答案) 解毒(正确答案) 6. 本经记述甘草生于河西积沙山,此地是指如今哪里? [单选题] * 甘肃一带(正确答案) 江西 内蒙 青海 7. 甘草的别名是 * 密草(正确答案) 美草(正确答案) 蕗草(正确答案) 国佬(正确答案) 8. 甘草采挖时间 [单选题] * 农历二月八日(正确答案) 随时采挖 秋天 夏天

9. 以下加工甘草干药材方式正确的是 * 采摘其叶,晒干入药 采摘其茎,暴干,十日后以茎入药(正确答案) 采挖其根,暴干入药。 采摘其花,晒干入药 10. 甘草味()。主()寒热邪气,坚筋骨,长(),倍力,金创,()。 [填空题] * (答案:甘平五脏六腑肌肉解毒) 11. 对图片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 这是甘草(正确答案)

这也是甘草 12. 甘草也有“九土之精”的说法 [单选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3. 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毒,服甘草而解,这话是谁说的 * 张仲景 倪海厦 吴克潜(正确答案) 孙思邈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时间:2019-06-01 11:52:38 | 作者:李星怡 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 《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 ---- 乌头 乌头Wutou 【处方用名】川乌——毛茛科Ranunculaceae 经文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乌头,有川乌头和草乌头之分,即川乌和草乌。川乌头即现今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的母根,即川乌,多为栽培品。草乌头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块根,即现今草乌,多为野生品种,《本经》所言乌头,应指现今草乌和川乌野生品。同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Raip. 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 本经要义乌头: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子项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说明明代以前,川乌头和草乌头统称为乌头。李时珍又言:“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 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其产江左、山南 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

为射罔。陶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而且说明,在陶氏时代,已将川乌头和草乌头用于毒箭的制作。味辛温:与现今教 材和《药典》记识不一致。现代认识:乌头(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中风:有两义。一指杂病中风,又 称谓“卒中”。《千金要方》卷八称谓“卒中风”。为卒暴昏仆,不省人务或突然口眼隅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病证。《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邪在络,肌肤不仁;邪在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认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指太阳表证中风,为外感风邪之病证。《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神 农本草经》言:“中风”药物尚有石膏、牡丹皮、川芎等。恶风:一是,病证名。“恶”读wu,音“误”。恶风,即怕风。多因外邪伤卫所致。二是,病邪名。“恶”读e,音“厄”。指风邪之人中凶恶者。洗洗:同“洒洒”。寒凉貌, 指寒凉阵阵发作的样子。曹元宇《本草经》当归条:“温疟 热洗洗在皮肤中。”《本经》阿胶条:“劳极洒洒如疟疾。”《素问》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王冰注:“洒然,寒貌。”《素问》卷二十三?疏五过 论篇第七十七:“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王冰注:“洒洒,寒貌。”恶风洗洗,即指患者一阵阵怕风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

倪海厦人纪-针灸62课笔记 一、头部与脑瘤治症 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顶痛,撞到头顶或百会处。近取穴,百会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一般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耳朵后面,初痛下天井,久痛下中渚穴。 5.印堂、额头痛,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6.眉棱骨头(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7.脑后面头痛,或者颈项,在天应穴下针。近取穴同侧天柱。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母穴。 8.有一种是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处方:等量的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放在胶囊里,息风止痉。下针百会跟涌泉,消导,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管整个脑,是导、标竿,涌泉再下一针,引它下来。 9.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又名悬钟)会找到压痛点,这是脑部有问题。 10.脑痿缩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绝骨穴都会压痛。差异:实症,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或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痞根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二、治眼证及睛中法 1.眼睛红肿,赤红肿痛,表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用三棱针放血,挤一两滴。 2.眼睛很干涩,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可扎肝俞,肝募穴期门,太冲,虚实都可。 三、治鼻病:鼻息肉鼻炎 1.治疗息肉,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然后近取穴迎香透针内迎香。 2.鼻子不通可用通天穴。 3.鼻窦炎、鼻子化脓、浓涕、鼻塞、喷嚏,可灸上星,涂上凡士林,用米粒灸。 4.鼻子不通,扎胆经风池也很好。扎风池的时候,冲对侧颧髎下针。 5.肺开窍在鼻,鼻子问题要从肺上治。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扎肺俞,肺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也可。 6.鼻子问题,先下合谷、迎香;还有一点,再下通天,还有再烧上星。可以慢慢加上去扎穴道,最快的先下,好了就不要下了,还不行,再往下找穴。 7.一般的流鼻血,下合谷、天府穴。如果一直流鼻血,要考虑是否是癌症。治疗的方式,压脊椎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 8.久病治在太渊穴,俞穴等于阴经的原穴,阳经大肠经的络穴是偏历,下太渊及偏历。 四、治耳症:耳鸣化脓 1.肾主耳,有三个穴道,最上耳门,中间听宫,下面听会。三个穴道,采轮刺法,这三个穴道由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在管。 2.久鸣是虚,补肾,针肾俞、志室、京门,脏会章门。下复溜穴,采斜刺及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补用青龙摆尾。 3.实症,下然谷及外关穴。 4.耳朵化脓,脓水流出,麝香矾石散。矾石是燥剂,麝香无孔不入,麝香二矾石四十五。 5.小孩子耳朵为什么会有脓水,是因为初生小孩,没有把小孩倒过来,中医会把小孩倒过来打屁股,小孩一哭,耳朵、鼻子、嘴巴里面的羊水就跑出来了。 倪海厦人纪-针灸63课笔记 五、面部中风与起因 1.一般的中风,不是脸部中风瘫痪,嘴角流涎,针地仓。 2.面部中风,可闭眼的一侧是健侧,不闭眼一侧是患侧。 3.治疗时,两边一起下,先健侧,后患侧。先扎对侧合谷,用三寸针下地仓透颊车,左右捻针,平补平泻。可以再针太阳经瞳子髎,扎完健侧再扎患侧 4.等脸正了以后,还要结尾,针人中、承浆,有固定作用。 5.面部中风起因,大汗后脸对着冷气吹。 六、治舌症与扁桃腺炎 1.久咳的时候,可以放一片生姜灸,最好是大蒜或隔姜灸。 2.木舌症,大舌头,舌头没法翻,讲话不标准,将舌头翻起,两旁很多青筋,金津和玉液放血,舌头就软了。舌头中风,舌强不语也可以这么放血。 3.舌癌时舌头肿大,看上去是黄色。黄色主三焦,三焦是黄色的油膜,心主舌,在心和三焦上取穴。 4.下针心包经、心经,大陵、神门、通里、内关。原穴络穴,郗穴都可下针。 5.舌头正好在任脉的尾端,可下列缺,心募巨阙、少海穴(管阴蹻,阴蹻络到喉咙)。碰到积块,痞块,一律采消导的方式。 6.所有的癌症,几乎都是血症,治疗癌症,活血化瘀是基本原则。 7.扁桃腺肿,采天应放血,近取穴扎天突,下针列缺、照海。 8.扁桃腺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因为有扁桃腺,高烧烧不上去。 9.治疗喉癌,下针列缺、照海,手上的少商、商阳放血。 七、甲状腺治症 1.甲状腺,又叫瘿瘤,大脖子,症状包括心悸、潮热、手抖、冒冷汗、眼睛凸。多吃海带海藻。远取穴少海穴。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

倪海厦快速学成中医高人的步骤

倪海厦快速学成中医高人的步骤 倪海厦:快速学成中医高人的步骤 五大经典《人纪》:《针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金匮》。 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的东西。所有针灸的理论就是按照《难经》里面来的。整部的《难经》根本就是针灸嘛。如果读现代的“针灸”不行,现代的“针灸”的话,它写的是现代的病理学、生理学……什么,都是按照西医的名词来。比如说你胃溃疡扎什么穴道啊,这个什么脊椎、什么炎呢,扎什么穴位,这都是不对。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读《难经》,从《难经》里面的,再去看针灸,看《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甲乙经》,这种东西,都是很好的古书上面的针灸。然后呢。在针灸很强了以后,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同时呢,五脏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肝是青色的,肝主东方啊什么,心脏火……南方是火啊,,主赤色。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 十二经络本身是直接跟到脏腑有关系,所以比如我们有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那脏腑之间有表 1

里关系,比如说肾和膀胱是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表里,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那有两个经络在里面。所以脏和腑这个两个表里的时候有两条经络,一阴一阳是互相在那边扶持,互相生克,互相扶持。产生阴阳的平衡的状态之下,这就是我们的十二经络,我们必须要懂。同时呢,经络的走向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辨证,还有穴道的处“第次”,那个我们了解穴道顺序,还有穴道上面的这个压痛点,也可以帮助我们,协助我们诊断。病出之哪个地方,这个十二经络很熟的话,那你本身呢,就是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人体内脏的互动的关系。 奇经八脉,冲脉、帶脉、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是合为奇经八脉。那十二经络就好像这个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你插成个圆形的话,你系还是没有用啊,那个竹竿会倒。所以旁边一定要有那个……那个圈圈,围篱围起来。要靠周围这些东西,才有办法十二经络固定到。奇经八脉是用来这样的。《神农本草经》除了《神农本草经》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书最好,不要看现代人写的那个《本草纲目》,《药典》一样,那个记录没有用。你如果记,专记《药典》的话,比如说《本草纲目》,里面有一百多味药提到可以治疗咳嗽。那病人来了一个咳嗽,你把所有的咳嗽的药,什么连翘、银花,什么通通放到一起,哇,七、八十味药,你这是乱枪打鸟。因为真正一个咳嗽的成因,它可能有寒热的问题。 你如何选取药物,所以,你先不要去读《伤寒》、《金匮》,先要 2 读《黄帝内经》,先看《神农本草经》,看他的药性怎么写,你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 要记得,我们在读《本草经》之前,《神农本草经》前面有告诉大家,甘淡渗利,辛甘发散,酸苦涌泻,如何分阴阳,酸苦涌泻,辛甘发散,你就知道,这个酸苦涌泻是阴,当你的写的药性呢,他就是写白芍,是味酸,那个黄连是苦味,这就你就可以分出来,这个都是阴药。《神农本草经》里面是可以把这个阴阳分出来

《轻轻走向完美》读书笔记

篇一 《轻轻走向完美》的作者毕淑敏先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女性的视角来诉说着女性的世界。在这个封建旧思想的笼罩下,亦或是上帝造人之际的设定,似乎都让女性这个角色处于了劣势地位。然而,伴随着改革的开放,各种先进思想的洗礼,都告诉了我们男女平等的道理。在性别上,本就没有孰强孰弱,有的只是每一个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罢了。作为一个女人,她承担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精细最充满开创性的劳动——她创造新的人,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女人,用自己的身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构建了一个有一个的家庭,为家庭付出了汗水。为子女,为爱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承担着这样一份责任的女人,怎么该被世人认为是弱者呢?又怎么该被世人的低俗的眼光所轻视呢?在世俗的眼光下,自我逃避,懦弱时,命运不公时,似乎成了最响亮的幌子,而借此的遮蔽下,滋生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漠然。 但事实上,作为女人,并不该自我轻视自己的性别,不用因此去刻意模仿男人,取而代之的,更该是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尊重自己的性别,爱自己的性别,唯有正视自己,才能更美更好更优秀的告诉世人,女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弱者。女人,更应相信,我们的纤纤细手同样可以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涂上柔和华美的颜色。女人的美丽并非是单单追求外在的靓丽,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内在的充实。虽然,外表的靓丽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成熟、平和、端庄,只会让女人这两个字更充实。然而这一切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的是阅历、经验和眼界。这一切仿佛是在爬上,倘若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旧思想而自我放弃了攀登高山,放弃了一览众山小的机会又怎么会开拓自己的眼界,收获大气端庄?眼光的狭窄只会让这样的女人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成为一个似坊间传闻般面容可憎的老妇人,就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般令人惋惜之余多的是憎恶。相反而言,唯有不断的追求,向上探索,才能见到更远的美景,拥有的即将是更持久更永恒的美丽。对于女人而言,内心的充实也许未必能如外貌般让人一眼倾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的相处之下,喜爱倾心之余,更是他人的敬佩与尊重。 在很多人的心里,一个人是否完美与他是否成功几乎是画上了等号,但事实其实未必如此。成功固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了足够丰富的满足感、成就感,但有时大多数人都被这光鲜亮丽的荣耀下遗忘了那星星点点的瑕疵,或是不以为然,而失败有时带来的并非只有落寞。当直视失败时,我们才会收获更多。反复追求之后,也才会贱贱领悟到结果未必一定是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是成长路上的基石,同样也是因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一生。这就好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唯有尝过、经历过、体验过才会累积经验,著成后人的《神农本草经》。同样,追求一件事就好似是一场旅行,最后结果不论好坏,成功与否都只是一个纪念品,途中那些尽收眼底的美景才是这场旅途中最宝贵、最有意义的收获。 在我们以完美为目标的途上,我们努力着,我们奋斗着,我们竭尽全力的在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或许说完美只是一个叫人向往却不切实际的桃花源,但在自我修炼,缝补灵魂的过程中,我们着实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让自己获得了更多,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篇二 毕淑敏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每次她的新作我都必看,这次我细细的拜读了她写的那一本《轻轻走向完美》。看完后,我的内心深受震动。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别人在说我想要的是完美的但更多的人说的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所以我是带着疑虑去看这本书的,我们要怎么样才可以走向完美。 书中的内容囊括量挺大的,包括情感、心灵、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健康及幸福等。读完这些章节,我终于明白书中完美的含义,其实是完成美好的意思。 书中的文字很优美,很容易让人徜徉其中,但是与此同时我又能在此得到深思。书中毕

解读《神农本草经》

解读《神农本草经》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儿多种病。另一个名字叫戴糁。 解读:黄芪义作黄耆,还称箭芪、戴椹,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 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益气同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言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即因外感六邪,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引起热聚肌肤,腐肉成脓,其疮面大,易成脓,易溃破,脓出易敛口为痈;疮面深而险恶者,不易敛口为疽,,生黄芪主之。“大风癞疾”古亦称“癞风”,即今所称之麻风病,为麻风邪毒感染,有传染性。目前,用中西药治疗陔病取得明显效果,黄芪就是一味效药。黄芪蜜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本草正》载:“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口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逢原》亦载:“黄耆,能补五脏渚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倪海厦《金匮要略》视频笔记

《金贵要略》 520900黄疸病处方用药。 852000红斑性狼疮医案。 850221肾癌肾脏上生了一个五公分的癌细胞,病人只有一个肾。 840000肺炎医案。阴实症舌苔,又白又厚。舌苔,黄,湿,厚,代表肺极热的症状。极热

不是癌症。肺癌的病人下利。此病人五天没有大便了,小便深黄,没有放屁,就用大承气汤去肺热。此病人咳白色泡沫痰脓痰,,口极渴,喜冷饮,用排脓汤; 百合是很强的润肺中药。病人便秘就是大承气汤症,如果不会用此汤病人就会死的。841730子宫颈瘤癌。 830000肺癌医案。 741100胆病肝硬化,此病人的胆在年青时骑车把胆撞破了,后来就把胆囊割了。741500肚脐动悸对应的内脏,按易经方位是对的,病人肚脐大如蛋,是脾肿大的症状。 口渴不想喝水,表示内有瘀血。肝痛就加金玲子和延胡索,如果还痛就加重剂量。742400病人气胀时用厚朴。 742520黄精补脾脏,熟地补肾,补骨脂补肾,骨,败龟板主治精少。阳起石治阳痿不举之要药。每次开处方一定要开阳药在里面,因为只有阳气运行病才会反逆好转, 742720脚后跟痛是肾不好的表现。 750150生附子5钱,生硫磺4钱,此处详解了二药的药性。 751300没胆的肝病,食物中毒引起的肝病,恶心呕吐,马上下大黄甘草汤(张仲景讲食入口即吐有一个是大黄甘草汤证,大黄二甘草一,这是胃家的热实),治肝病一定要治大肠用大黄约三钱。治腹水时一般不用甘草,因为甘草会蓄水,但有时也用炙甘草。 751900里面有讲灯心草和苏叶可排腹水,还有贴肚脐的药麝香和商陆粉剂调水助排腹水。

2.治十种水气,取水:商陆根(取自然汁一盏),甘遂末一钱。上用土狗一枚,细研,同调上药,只作-服,空心服,日午水下。忌食盐一百日,忌食甘草三日。(《杨氏家藏方》商陆散) 3.治水气通身洪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泽泻、商陆、赤小豆(炒)、羌活(去芦)、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芦)、茯苓皮、槟榔。上等分,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疏凿饮子) 752200排腹水的粉剂,胃宁汤,(因为此病人没有胆,胃宁汤可以代替胆汁帮助病人消化。) 以排水性好,现代医学认识鲤鱼白蛋白很多。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

倪海厦; 倪海厦神农本草笔记 #五脏补泄: 肝:辛补酸泄。 心:咸补苦泄脾:甘补辛泄肺:酸补咸泄肾:苦补甘泄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舍;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舍。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软、或坚、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在里,需发散,用苦味。 湿症的治法,一般都是寒湿。苦味燥。温药气上。苦+热药,辅佐酸和淡味药。酸味的药收敛,把湿收起来。淡味药来排出。 舌苔,如果是黄,干,或裂开,则为内火盛;用咸冷,附苦发酸收。 如黄但湿,则为热。 便血:先血为内痔,便后血为外痔。便混血为大肠有湿热,炎症。

苦味,攻下,润燥。辛药发散。 五行生克的应用: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如:脾土生——肺金生——肾水。如果是入肺的药,则一定影响脾和肾。如果是消化不好,想令脾实,则可用白色的药(子能令母实),补肺,同时此药又补了肾(虚则补其 母)。五行相克。酸辣相克,酸过多则伤筋;苦咸相克,苦伤气。脾主肌,甜过多则伤肌。酸制甜。肺主皮毛,辛伤皮,皮肤不好,肺主皮,火克金,苦味克之。咸,过咸伤血,血太浓。则甜克之,但不是人工的甜糖,可甜食,甘蔗等。 酸主筋,苦走骨,甜走肉,辛走气,咸走血。凡是以上之病,尽量不要用此类药。如筋病避免用酸。稀释血。 血是否太浓与太稀,看口是否渴即知。口渴即知太浓。血太浓,则用甜制之。现在很多食品人造的是酸味,对脾有损并至筋。 五味所伤,气虚病,少吃辛辣的东西,肺主气。咸过血浓,辛过则筋急爪枯。酸多肉消皮厚。甜多骨空发落。 朱砂,用量要少,生用,不可加热,安神效果很好。朴消,咸味,攻坚用。大黄是去实。大便宜干硬时,用芒硝去把大便打碎。 盐过食伤肾,但没有盐也不行,淡咸味入肾,没有盐则水肿。 阳虚的人见阴证,阴虚的人见阳证。 药石:五石脂,很好。 菖蒲。辛温发散。通九窍,治心脏病。治疗鼻窦炎,必用辛夷花,加上苍术。此方只去堵,不治肺,如寒热,可再加味。 人参,即高丽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需按医嘱服用,不得自行选用,副作用不小。虚证用,实不用。感冒等不可用。 天冬(天门冬)。苦平,入肺。润燥,治虚热。久服益气延年。适合煮食,不生用。可以改善皮肤,使白。无热不用。不可与鲤鱼同用。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甘草:缓和解毒。急证,排水利水,不当用甘草。但甘草的半夏之毒不如生姜快。解金石类毒效果最好。黄芪炒可代参。生用甘草缓,宜胃气上升,解毒好。用蜂蜜炒,炙甘草汤,治心动悸。治心病。酒后欲呕,涨满,服甘草。 久咳嗽,必然肺有积血。除正常治疗外,当活血化瘀。 地黄:甘,寒。补药。男人一般熟地,补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女人生地。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脾虚寒的不用生地。 白术:苦,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去脾湿,脾阳不够时。健脾胃。如果脓入深时,用排脓汤,即术附汤。白术常配茯苓。茯为甘味淡味。是利湿。用以排出白术收集的水。白术有油脂,通利三焦,可治一切水肿病。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可同用。苍术为树干,白术为根。因此,白术是收脾肌湿的,苍术燥是收上部的身上的湿。白术禁忌,阴虚水少,骨篜,口干舌燥,内热,不可用。身上溃疡不用。但在肠胃中的溃疡是可以用的。 莬丝子:补肾益精。禁忌,,阳强,性功能正常的不要吃,以前如果是勃起正常,吃则会至不举。阳强,则至不软,都不好。 牛膝;攻中带补的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孕妇不可用。入上焦的药不可用。

读后感:神农本草经读后感600字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 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 《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

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