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部编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部编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部编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一、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二、应用题:

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多少?

(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

(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长方体?

三、练习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5.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

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将三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5.一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面中心凿穿一孔面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柱孔,它余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长方体正方体切拼练习题汇总.doc

长方体正方体切拼练习题汇总 1.两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用3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5.把三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6.将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表面积会增加5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7.用4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 8.用27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粘合成一个大正方体,粘合后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9.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 )平方厘米,最多增加( )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60平方厘米,刚好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1.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10平方厘米,刚好可以分成三个相同的小正方体,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 5厘米 2厘米,如果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3.一个棱长6厘米正方体木块,把它的表面涂上红色,然后把它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一面红色的有( )块;二面红色的有( )块;三面红色的有( )块;没有红色的有( )块。 14.将一个表面漆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正方体有3块,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5.把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然后在其表面涂上红色,已知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那么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 - 答案

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答案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的一半.正确.(判断对错) 考点: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 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则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比是3:1,则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就是2:1,由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比是3:1, 则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就是2:1, 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的一半,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抓住圆柱内最大的圆锥的特点,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倍数关系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例2.把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小圆柱,一个小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原圆柱表面积的.错误.

考点: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根据圆柱切割小圆柱的特点,得出切割后的小圆柱的侧面积是原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而小圆柱的底面积等于原圆柱的底面积,由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切割后的小圆柱的侧面积是原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而小圆柱的底面积等于原圆柱的底面积, 所以小圆柱的表面积不是原圆柱的表面积的一半,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圆柱的切割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 例3.把两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考点: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我们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求出拼合后的图形的表面积,与题干中的表面积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 解答:解:现在的形状画图如下: 表面积:(2×1+2×1+1×1)×2, =5×2, =10(平方厘米); 题干中说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拼组图形,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例4.把一根半径2分米,长1分米的圆木截成两根圆木,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分米. 考点: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把一根圆柱形木材截成2段,增加了两个圆柱的底面,所以它的表面积就增加了2个底面积,由此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3.14×22×2, =25.12(平方分米); 答: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25.12. 点评:把圆柱形木料每截一次,可以截成2段,表面积就增加2个底面;截2次,截成3段,表面积就增加2×2个底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 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 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 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二、应用题: 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多少? (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 (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长方体? 练习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5.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将三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文目录【最新版】

1. 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题及答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易错 题及答案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 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 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 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 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 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 (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 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 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切割组合问题学习资料

1. 两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棱长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 把三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是(),棱长和是(),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用3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4.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 5. 把三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6. 将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表面积会增加5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7. 用2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 8. 用27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粘合成一个大正方体,粘合后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棱长和是(),表面积是()。 9. 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 )平方厘米,最多增加( )平方厘米。 10. 一个正方体一个面面积是25平方厘米,刚好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1.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60平方厘米,分成两个相同的小长方体,一个小长方体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5厘米、2厘米,如果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3. 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沿着长切成两个小长方体,棱长和增加(),表面积增加(),每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6. 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沿着高切成两个小长方体,棱长和增加(),表面积增加(),每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7. 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18平方厘米,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表面积是(),一个小长方体棱长是(),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个行总共有多少米? 5.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

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将三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5.一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面中心凿穿一孔面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柱孔,它余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0.8升=( )毫升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51000毫升= ( )升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7立方米=( )升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4立方米=( )升=( )毫升 3.06升=()升()毫升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 2.4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溶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分米,每立方米的石头大约重2.7千克,这块石头重有多少千克?

切拼问题

一、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对)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对)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错)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错)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错) 二、应用题: 例: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多少? 216立方厘米 (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 72个8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长方体? 24个 练习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最大增加两个16×8的面,表面积为800立方厘米;最小增加两个6×8的面,表面积为544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正方体每个面面积为6平方分米,分为两个完全相同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两个面,股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和为36平方分米,故每个长方体表面积为18平方分米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最少增加两个4×5的面,表面积增加40平方厘米;最多增加两个6×5的面,表面积增加60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一共有1000000个,排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测评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32分) 1.观察左图,写出右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 (1)从正面看到 的是()和()。(2)从上面看到 的是()和()。(3)从左面看到 的是()、()、()和()。 (4)从正面看到的是()。(5)从上面看,看到正方形最多的是()。 3.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和正面看分别得到下面两个 图形。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要拼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4.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五年级数学(下) (RJ 版)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都相同。() 3.根据“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可以知道,诗人是从两个方向看庐山的。 () 4.用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5.从左面看是。()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的左面看,能看到()个正方形。 ①5②3③4 3.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如下图,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①9②6③3 4.去掉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左面看不可能是()。 5.如果用□表示1个正方体,用表示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叠 加,用■表示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叠加,那么右图是由6个同样大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讲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 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一、判断:(1 )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二、应用题:例: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

(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 长方体? 练习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 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5.—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 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8单元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1. 把一个长16厘米,宽6 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 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 把一个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 把1 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 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5. 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 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 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 把长5厘米、宽4 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 把两块棱长5 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 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 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 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 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 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 将三个棱长是4 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5. 一个棱长是3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面中心凿穿一孔面边长是1 厘米的正方形柱孔,它余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 - 教案

简单的立方体切拼问题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的一半._________.(判断对错) 例2.把一个圆柱切成两个小圆柱,一个小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原圆柱表面积 的._________. 例3.把两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_________. 例4.把一根半径2分米,长1分米的圆木截成两根圆木,表面积增加了_________平方分米. 例5.一个圆柱体,沿它的上下底面直径剖开后,表面积增加了24cm2,且剖开面为正方形.求

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π取3) 例6.民生包装公司要为某品牌饮料设计一个能放12瓶的包装箱(饮料瓶的尺寸如图).请你帮他们想想办法,设计一种用料最少的包装箱.请写出计算过程.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0?曲周县)把一个圆柱木料加工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 A.B.C. 2.(2011?市南区)棱长是a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A.4a B.2a C.4a2D.2a2 3.(2011?满洲里市)一个长方体被挖掉一小块(如图)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体积减少,表面积也减少B.体积减少,表面积增加 C.体积减少,表面积不变 4.(2011?新泰市)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 A.扩大B.减少C.不变 5.(2011?济源模拟)把4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则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 A.16 B.18 C.20 D.24 6.(2012?武胜县)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平方分米. A.4B.8C.16 7.(2012?宁波)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 A.大了B.小了C.不变D.无法确定 8.(2012?威宁县)如图,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A.50 B.100 C.200 D.750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重点练习大全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重点练习大全 1. 5小时=()小时()分50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 24的约数有(),把24分解质因数是() 3. 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 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是最小的质数,分母是合数,这个分数最大是(),如果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1。 5. 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平方分米。 6. 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框架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 7. A=2×3×5,B=3×5×5,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9. 4/9与5/11比较,()的分数单位大,()的分数值大。

10.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16,另一个数是()。 【五年级暑假作业(数学)②】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下面式子中,是整除的式子是() ①4÷8=0.5 ②39÷3=13 ③5. 2÷2. 6=2 2. 在2/3、3/20和7/28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 ①3个②2个③1个 3.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①奇数②偶数③合数 4 . A=5B(A 、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 ②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③A能被B整除,A含有约数5 5. 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①1/9 ②1/10 ③1/11 6. 已知a>b,那么2/a与2/b比较() ①2/a>2/b ②2/a <2/b ③无法比较大小 7.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这两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有()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 一、判断:(1)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二、应用题:例: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 (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长方体? 练习 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 5.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