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题库

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

2.在西方国家,“文化”一词本来的含义是(C)。

A.绘画

B.修饰

C.种植

D.文章

3.“文化”一词中,“文”在中国古汉语中的本义是(D)。

A.文明

B.天文

C. 人文

D. 花纹

4.“文化”一词中,“化”在中国古汉语中的本义是(D)。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 改易

5.“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尚书》

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A.《说苑·指武》 B.《礼记·中庸》 C.《论语·雍也》D.《荀子·天论》

7.“文化不改,而后加诛”是“文化”在汉语中的最早出处,其时代在(B)。

A.秦朝

B.汉朝

C.春秋

D.战国

8.“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出自(B)。A.《左传》 B.《昭明文选》C.《唐律疏议》 D.《孙子兵法》

9.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B)。

A.生产工具 B.书籍C.筷子D.衣物

10.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A)。

A. 民俗文化

B. 市民文化

C. 娱乐文化

D. 工艺文化

1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C)的文化。

A.汉唐时期 B.宋元明清时期 C.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D.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

12.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和中国近代文化开端始于(D)。A.1949年 B.1919年 C.1644年 D.1840年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D)

A.家族制度

B. 婚姻制度

C. 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15.文化差异性的关键表现在(C)。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礼俗文化16.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趋向、宗教感情、伦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属于(C)。

A.物质文化

B.礼俗文化

C.精神文化

D.制度文化

17.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C)。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行为文化

18.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都是(A)的产物。

A.农业文化

B.工业文明

C.手工业文明

D.工商业文明

19.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C)。A.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

20.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C)。

A.延续性B.兼容性C.宗教性D.伦理性

21.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B)。

A.陈独秀 B.孙中山 C.章太炎 D.胡适

2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C)。

A.世界语

B.英语

C.汉语

D.法语

23.作为一个重统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统系意识,那么,其中最根本的统系观念是(A)。

A.正统

B.道统

C.文统

D.佛统

2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早在《易传》中就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B)。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该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

2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D)。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26.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传统民族节日要深入人心,需要各界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之所以要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B)。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②传统文化始终能推动社会进步③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7.不少地方的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艺几近“濒危”。文化部决定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C)。

A.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8.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D)。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9.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A)。

①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经》)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道德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B)。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D)。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32.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随着电影《梅兰芳》的上映,观众中掀起了一股“京剧热”,这启示我们 (D)。

A.要发挥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作用 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 D.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3. 2014年是我国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第八年,文化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B)。

①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4.就一般情况来说,“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A)。

A.开始制造使用工具

B. 开始使用火

C.服饰的使用

D.出现宗教意识萌芽

35.骨针、弓箭大约发明于(B)。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晚期 D.夏朝

36.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D)。

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37.仰韶文化属于(C)。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38.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39.考古发掘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同性合葬墓,反应了当时的(C)现象。

A.同性恋 B.族内群婚 C.族外婚 D.对偶婚

40.中国上古文化主要分布在(C)。

①百越集团②华夏集团③东夷集团④苗蛮集团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1.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C)。

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 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

C.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 D.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

42.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D)。

A.伏羲

B.神农

C.炎帝

D.黄帝

43.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在时期是(D)。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44.商朝的鼎盛时期是(B)。

A.太甲时期

B. 武丁时期

C. 盘庚时期

D. 祖

辛时期

45.商代文化的特点为(A)。

A.宗教崇拜

B.尚忠

C.重农

D.重商

46.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A.尊神

B.尚鬼

C.嗜酒

D.以蓍草占吉凶

47.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C)。

A.日神

B.元始天尊

C.上帝

D.玉皇大帝

48.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C)。

A.铜器

B.迁都

C. 使用文字

D.建筑

49.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A)年。

A.1046

B.1045

C.1050

D. 1027

50.下列哪项不属于周公的思想(D)。

A.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B.敬德保民

C.明德慎罚

D.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51.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D)。

A.公元前717年 B.公元前727年C.公元前737年 D.公元前771年

52.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C)。

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B)。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54.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55.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哪个时期?(A)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魏晋南北朝

56.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是在(B)。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57.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B)。

A.附属

B.资源

C.归宿

D.替代

58.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其中源于齐鲁的是(A)。

A.儒家文化

B.法家文化

C.道家文化

D.楚辞文化

59.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公子哪个相关?(A)

A.齐孟尝君

B.赵平原君

C.魏信陵君

D.楚春申君60.秦代统一文化的措施有(A)。

①书同文②度同制③行同伦④车同轨⑤地同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61.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C)。

A. 八尺

B. 十二尺

C. 十六尺

D. 二十尺

62.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采纳了(C)的建议,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出现。

A.吕不韦 B.韩非 C.李斯 D.商鞅

63.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文化类型,其中不包括(D)。

A.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C.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东南沿海渔业文化

64.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何种政治制度?(C)

A.封建制

B.奴隶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5.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C)。

A.诸子学术逐渐消

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

D.汉武帝独尊儒术

66.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是在(B)。

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时期

67.“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说的是(B)时期的事情。A.西周 B.秦汉 C.两宋 D.明清

68.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B)。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②王充著《论衡》

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 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69.宗白华先生说:(B)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A.春秋战国 B.汉末魏晋六朝C.五代十国D.宋辽夏金

70.魏晋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A)。

A.气韵生动 B.朴质浑厚 C.小巧精美 D.怪诞离奇

7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D)。

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②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③玄学的兴起④儒学的繁荣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 ②③

72.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A. 诗歌

B. 钟鼎

C.书法

D. 舞蹈

73.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C)

A.秦始皇 B、汉武帝C.武则天D.唐太宗

74.迫使中华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推进的不包括(D)。A.永嘉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难D.七国之乱75.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 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

B. 唐代的“安史之乱”

C. 永嘉之乱

D. 靖康之难

76.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77.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B)。

A.东周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78.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是在(D)。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79.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

A.宋画的淡远

B.宋诗的浅易

C.宋词的俚俗

D.宋文纡徐委备

80.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是在(C)。

A.两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81.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

A.东部文化的西移

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

D.北方文化的南移

82.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人,其中第四等是(D)。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

D.南人

83.元朝按职业将人们分为十等,其中排第九的是(D)。

A.乞丐

B.娼妓

C.猎人

D.儒生

84.“儒户”出现在 (C)。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5.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B)。

①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②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③市民文化的兴起④区域文化形成

A.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④

8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

A.轴心时代

B.黄金时代

C.蜕变时代

D.鼎盛时代

87.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

A.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

8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

(D)。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89.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珠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90.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最早见于(C)。

A.《韩非子》

B.《淮南子》

C.《禹贡》

D.《春秋繁露》

91.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D)。

A.青藏高原

B.西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云贵高原

9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93.“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94.关于京杭大运河,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

B.流经河南洛阳

C.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D.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95.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B)。

A.清

B.元

C.唐

D.宋

96.“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97.在我国清朝时期,湖广总督的统辖区域范围是在哪里?(B)

A.青海湖附近B.湖南湖北C.湖南湖北广西 D. 湖南湖北广东

98.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99.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00.“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是说的什么地方?(B)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开封

101.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甘肃

C.陕西

D.山西

10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10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04.中国省名的由来源远流长,有取省中重要城市之名的,如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有以省名蕴含深意的,如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有以名胜为名的,如青海以青海湖得名;有以山川之势得名的,如河南、河北以在黄河之南、之北而得名,山东、山西以在太行山之东、之西而得名。请问,宁夏以何得名?(B)

A.取城市之名得名

B.以蕴含深意得名

C.以名胜得

名 D.以山川之势得名

105.下列历史文化名城,地名读音正确的是(D)。

A.山西洪洞(hónɡ dònɡ)

B.河南中牟(zhōnɡ móu)

C.湖北猇亭(hǔ tínɡ)

D.安徽歙县(shè xiàn)

10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歌咏的名山是(C)。

A.黄山

B.华山

C.泰山

D.庐山

107.下面是贵州的一些风景名胜,哪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D)。

A.黄果树

B.织金洞

C.梵净山

D.荔波

108.被称为“行星上的一个奇迹”的贵州风景名胜之地为(B)。

A.黄果树

B.织金洞

C.马岭河

D.荔波109.贵阳又被称为什么城?(A)

A.筑城

B.羊城

C.榕城

D.石头城110.下列哪个不属于西湖十景(D)

A.三潭印月

B.苏堤春晓

C.平湖秋月

D.虎丘塔影

111.陶渊明的故乡在今(A)。

A.九江县

B.星子县

C.桃源县

D.南昌市

112.浙江菩提普陀山是(B)“四大名山”之一。

A.道教

B.佛教

C.太平道

D.伊斯兰教

113.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

A.市

B.集

C.庙市

D.墟

114.古代所称五谷,是指黍、稷、麦、菽、(A)。

A.稻

B.棉

C.粱

D.粟

115.《周易》说“不耕获,未富也。”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B)是财富的来源。

A.战争

B.农耕

C.经商

D.贩卖

116.籍田礼开始确立下来是在(A)时期。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117.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C)大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

A. 六

B. 五

C. 四

D. 三

118.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D)。

A. 日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119.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量”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C)

A.长度

B.面积

C.容量

D.重量

12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尺

121.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D)。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唐122.筒车在我国的哪个朝代就开始使用了?(C)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23.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B)。

A.茶与稻

B.盐与铁

C.纸与布

D.酒与油

124.造成中国古近代出现“千年田八百主”这样一个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

A.嫡长子继承财产

B.多子分继财产

C.小农经济思想

D.土地兼并思想

125.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B)。

A.农商经营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官商经营

126.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之说。

A.“湖广熟,天下足”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常熟,天下足”

D.“两湖熟,天下足”

127.中国传统三大出口商品是(B)。

A.丝绸、陶瓷、铜镜B.丝绸、陶瓷、茶叶C.丝绸、陶瓷、漆器D.丝绸、陶瓷、铁器

128.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129.孔子的得意门生,擅长经商的端木赐,字(B)。A.子路 B.子贡 C.子渊 D.子思

13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首先在战国时期实施 B.源于战国的“耕战”政策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这一政策,实行重要工商业的国家垄断 D.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个性

131.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改革,涌现出不少的改革家,下列改革家和改革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D)。

A.管仲——废井田,开阡陌

B.王安石——条鞭法

C.张居正——青苗法

D.雍正皇帝——摊丁入亩

132.下列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A)。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井田制

133.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C)。

A.宋

B.元

C.明

D.清

134.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京绣

C.蜀绣

D.湘绣

135.在我国的什么时期,铜器铭文由原先的铸造工艺发展到了手工凿刻?(B)

A.西周B.战国C.汉朝 D.唐朝

136.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

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铜鼎

13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

C.健身

D.祈福

138.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B)。

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族祭祀③军事讨伐④宗法体系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9.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C)。

A.夏

B.商

C.周

D.战国

140.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A)。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141.“内外有别,长幼有序”所体现的是(D)。

A.内陆型文化

B.农业型文化

C.道统型文化

D.宗法型文化

142.不属于宗法型文化特点的是(C)。

A.内外有别

B.长幼有序

C.民主平等

D.真诚守信143.(A)时期,君主统治序列与宗族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A.西周

B.汉代

C.东晋

D.唐朝

144.(B)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145.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由分封制演变而来 B.周王自称“余一人” 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146.根据古代典籍的记载,礼乐制度源于(C)。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旦

D.姜子牙

14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C)。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14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D)。

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

149.《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A) 。

A.家国同构

B. 封国制度

C. 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150.以下哪项是不属于西周时的地方长官?(B)

A.诸侯 B.太守 C.大夫 D.卿

151.周代官僚制度中,中央“三公”是(B)。

A.太师、太保、太尉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太保、太宰 D.太师、太傅、太史

152.秦朝的中央“三公”是(B)。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53.“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C)。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154.“宰相”的“宰”最早指(B)。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155.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D)。

A.宗法制度 B.察举制度 C.什伍里甲制度 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156.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157.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可能是(D)。

A.神职人员 B.自然科学家 C.政治家 D.兼有上述三种身份

158.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D)。

A. 宗法制的确立

B. 分封制的确立

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59. 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C)。

A.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D.元朝中书省

16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161.宋代枢密使分走的相权是 (A)。

A.兵权 B.财权C.监察权D.执行权

162.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B)。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163.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B)。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164.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B)。

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5.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C)。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166.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7.下面哪一项不是汉代的人材选拔制度。(D)

A.征辟

B.察举

C.任子

D.科举

168.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A)。

①贤良方正文学②孝廉③茂才④秀才⑤探花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169.曹魏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是(A)。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

C.科举

D.门第

170.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其中“品”是指(B)。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171.科举制实行了(C)年。

A.800

B.1000

C.1300

D.1500

172.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B)。

A.九品中正制

B.汉代察举制度

C.门阀士族制

D.世卿世禄制度

173.科举制度创立于(B)时期。

A.晋武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宋太祖

174.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说的是唐代的(C)制度。

A.三省六部 B.府兵 C.科举 D.法律

175.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D)。

A.汉朝

B.曹魏

C.隋朝

D.唐宋

176.科举中的行卷盛行于(A)。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77.科举中的武举是(B)设立的。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宋太祖 D.明成祖

178.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科举制的实施

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韩愈的排佛

179.下列哪项不是宋代科举考试中实行的(D)。

A.锁院

B.糊名

C.誊录

D.行卷

180.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D)。A.行卷 B.公卷 C.投献 D.八股文

181.历史上,读书人考试的文章格式与内容被严格规定,讲究“两句破题,三句承题”,反映的是哪一种选才任官制度?(C)

A.察举征辟

B.九品官人

C.八股取士

D.孝廉荐举

182.科举制中被称为“词科”的是(D)。

A.秀才科

B.明经科

C.明法科

D.进士科183.唐代新科进士放榜后的宴会称为(C)。

A.“恩荣宴”

B.“谢师宴”

C.“曲江宴”

D.“闻喜宴”184.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该榜也被称为以下哪种?(A)

A.杏榜B.桂榜C.副榜 D.会榜

185.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D)举行的。

A.乡一级

B.县一级

C.州一级

D.省一级

186.“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C)。

A.状元、榜眼、探花 B.秀才、举人、进士C.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

187.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B)

A.学位B.官名C.秀才 D.学历

188.唐宋科举考试一般是把经学作为基本知识来考核的,明朝改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C)的《四书章句》。

A.张载

B.二程

C.朱熹

D.周敦颐

189.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

190.中国古代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A)。

A.兵农合一

B.兵商合一

C.兵官合一

D.兵学合一191.《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192.下列属于“三十六计”的是(C)。

①无中生有②破釜沉舟③隔岸观火④笑里藏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3.“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古代哪场战争有关?(D)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94.背水一战的典故来自(B)。

A.巨鹿之战 B.井陉之战 C.昆阳之战 D.城濮之战

195.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A.吴起

B.孙武

C.苏秦

D.孙膑

196.骑兵出现于(B)时期。

A.春秋

B.战国

C.秦汉

D.魏晋南北朝

197.“围魏救赵”是(B)。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 崤之战

D.邲之战

19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19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哪个历史人物?(A)

A.韩信

B.张良

C.樊哙

D.陈平

200.“退避三舍”的典故来自(A)。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01.最早完整地刊载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的是北宋由曾公亮、丁度编成的(C),该书成于1044年。

A.《真元妙道要略》

B.《武备志》

C.《武经总要》

D.《武经要略》

202.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吴子兵法》

D.《武经七书》

203.中国古代的军事教科书是编于北宋的(A)。

A.《武经七书》

B.《武备志》

C.《兵经百篇》

D.《百战奇法》

204.中国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是(C)组建的。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5.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为(D)。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206.中国古代开创了公布成文法先例的是(B)。

A.《汤刑》

B.《刑书》

C.《九刑》

D.《法经》

.20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B)。

A.《汤刑》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208.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丞相主持魏国变法期间,“集诸国刑典”,著(A)。

A.《法经》

B.《秦律》

C.《魏律》

D.《吕刑》209.(B)正式确立“十恶”制度,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A.《晋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大明律》

210.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C)。

A.《法经》

B.《唐律疏议》

C.《唐六典》

D.《宋刑统》

211.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B)。

A.《刑书》

B.《大清律例》

C.《唐律》

D.《九章律》212.东汉以来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D).

A.《法经》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213.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部分是(A)。

A.刑法

B.行政法

C.民法

D.诉讼法

214.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的是皇帝的(C)。

A.行政权 B.财经权 C.司法权 D.军政权

215.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A.秦 B.西汉 C.东汉 D.唐

216.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21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A)。

①则天顺时,法自君出②礼律结合,法有差等③德主刑辅,先教后刑④据经解律,引经决狱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218.(D)是《开皇律》确定的刑名。

①死刑②流刑③肉刑④徒刑

A. 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 ①②④

219.不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的是(C)。

A.礼

B.御

C.画

D.射

22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B)。

A.周公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221.“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实践者为(C)。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22.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是(A)。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朱熹

223.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次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224.“子不学,断机杼”的教子典范是(D)。

A.孔融之母

B.孔子之母

C.颜渊之母

D.孟轲之母225.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226.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起点是(A)。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227.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最终阶段(D)。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228.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B)。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新学伪经考》

229.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C)。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230.《百家姓》成书于(B)。

A.唐代

B.北宋

C.元代

D.明代

231.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B),被采作儿童教材。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232.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C.形成先后

233.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A)。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 B.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封建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234.《三字经》成书于(C)。

A.汉代 B.唐代 C.南宋 D.明代

235.《千字文》编于(C)。

A.先秦

B.秦汉

C.南北朝

D.三国

236.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C)。

A. 汉

B.唐

C.宋

D.清

237.位于长沙,两宋期间享有盛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的书院是(B)。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嵩阳书院

23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A)。

A.白鹿洞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岳麓书院

239.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A)。A.岳麓书院·湖南岳阳B.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C.应天书院·河南商丘D.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2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撰写的名联所在地是(D)。

A.湖南岳麓书院

B.江西白鹿洞书院

C.河南嵩阳书院

D.江苏东林书院

241.(D)是汉代最高学府,不仅是全国文教中心和示范教学的辐射源,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A.鸿都门学

B.四门学

C.国子学

D.太学

242.我国最早的文艺类专门学校是汉代建立的(C)。A.四门学 B.太学 C.鸿都门学 D.国子学

243.(D)设立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晋武帝 D.隋炀帝24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D)。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245.《周易》包括《经》和(A)两部分。

A.传

B.像

C.卦

D.言

246.八卦的象征意义是:乾为天、(D)为地。

A.震 B.巽 C.坎 D.坤247.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A)。

A.《河图》所出的形状

B.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是一种生殖崇拜

D.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248.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请问,太极拳的起源受古代哪一部著作的影响最大?(A)A.《周易》 B.《庄子》 C.《墨子》 D.《孙子》

249.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D)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唐朝

D.春秋战国

250.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是(D)。

A.尧 B.舜 C.禹 D.周公

251.儒家的创始人是(A)。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252.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A)

A.孔子B.老子C.孟子 D.庄子

25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下面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编著《论语》一书

B.在教育方面提倡有教无类

C.核心思想是仁政

D.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54.哪部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D)

A.《诗经》

B.《尚书》

C.《礼经》

D.《易经》255.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25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257.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C)。

A.治国

B.平天下

C.天下大同

D.止于至善

258.“仁”是思想家(A)提出的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释迦牟尼

259.《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B)。

A.忠义

B.孝悌

C.周礼

D.信用

260.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推崇“仁者爱人”,注重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下列语句体现出这一思想的有(A)。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④兼相爱,交相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1.孔子“仁”的内容不包括(D)。

A. 爱人

B. 克己复礼

C. 孝悌

D. 刑政

262.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B)。

A. 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

B. 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

约束

C. 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

D. 对士人的要求

263.“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普通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指(D)。

A.侍仆对主人的忠诚

B.大臣对皇帝的尽忠

C.江湖间人的一种气概

D.彼此间的一种信任

264.第一个对“礼”的起源进行系统论述的是(A)。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265.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其中“礼”的含义是(B)

A.只要求人们要恪守的“礼”条规 B.恪守的“礼”条规,理解“礼”的精神实质和多层面的社会作用 C.指君臣之礼 D.接人待物讲礼貌

266.儒家所谓的“智”是指(C)。

A.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

B.明智的政治态度

C.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

D.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26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B)。

A.仁义孝悌

B.重义轻利

C.谦和礼让

D.真诚守信

26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C)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269.儒家的理想人格是(C)。

A.英雄人格 B.隐士人格 C.君子人格 D.随缘人格

270.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荀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B)。A. 性善论 B.性恶论 C. 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有恶论

271.在经济价值观上采取重义轻利立场的是(C)。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72.孔子提倡正名思想的实质是(A)。

A.正定名分

B.名副其实

C.修缮名声

D.端正名利27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出自(A)。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7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D)”。

A.士可忍,孰不可忍

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75.(A)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孙膑

276.“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句话出自(A)。A.孔子 B.孟子 C.子路 D.颜渊

277.“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这句话出自(A)。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27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语出自(C)。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79.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D)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经”

280.《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D)。

A.务求全面,重视细节

B.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大刀阔斧,弊绝风清

D.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281.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韩非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282.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83.孟子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并从多方面论述了自身修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下哪一名句是出自《孟子》?(D)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不以物挫志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D.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284.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句子(D)。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85.儒家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8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87.被后人奉为“宗圣”的是(D)。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曾子

288.“半部《论语》治天下”传说是关于谁的故事?(C)A.汉代丞相萧何B.唐代宰相长孙无忌C.北宋宰相赵普D.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

289.《论语》作为儒家核心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是哪种语言的译本?(C)

A.英语

B.法语

C.拉丁语

D.俄语

290.孟子的“四端”学说指的是(A)。

A.仁义礼智

B.礼义廉耻

C.忠孝节义

D.温良恭俭291.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C)。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292.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不忍人之心”包括“四心”,其中属于“仁之端”的是(A)。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辞让之心

D.是非之心

293.下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评述不正确的是(C)。

A.提出了行“仁政”、兴“王道”,意在反对“霸道”暴政的“以力服人”

B.孟子注意到了“仁政”的物质性的支持

C.孟子认识到“仁政”思想的保守性问题

D.把“仁”从道德范畴提升为政治理念

294.提出仁政说和性善论的是(C)。

A.孔子

B.曾子

C.孟子

D.荀子

295.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的是(D)。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96.“化性起伪”的命题源自(C)。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297.“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一语出自(C)。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298.“有治人无治法”是(C)提出来的?

A.王守仁 B.戴震 C.荀子 D.申不害

299.主张“性恶论”的是哪位古代名人?(B)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300.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C)一派。

A.颜子

B.曾子

C.荀子

D.孟子

301.提出“性三品说”的是(C)。

A.告子

B.世硕

C.董仲舒

D.朱熹

302.先秦儒学,不包括(C)。

A.孔子的“仁”学思想 B.荀子的学说 C.公孙龙的学说 D.孟子的思想

30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A)

A.“仁” 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

304.“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的是(A)。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05.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C)。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306.“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体现的是(C)的思想核心。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07.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308.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阴阳家

309.在先秦诸子中,曾与儒家一起并称为显学的是(B)。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兵家

310.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术

B.仁

C.博爱

D.兼爱

311.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C)。

A.道器用

B.人才学

C.本原用

D.法刑赏

312.道家的创始人为(B)。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邹衍

313.老子是(B)国人。

A.秦国

B.楚国

C.卫国

D.宋国

314.在中国文化中,主张无为、崇尚自然的是(A)。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15.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B)。

A.什么也不用做

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

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3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B)提出的。

A.庄子

B.老子

C.陆机

D.韩非

317.“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出自(A)。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列子

318.从接受既成境遇的前提出发,(B)提出了“安命”的观念。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19.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在《人类之天性》中引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来论述有限的个体小我与无限的神圣大我的关系,这句话的作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2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出自(A)。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太玄》

322.“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A)。

A.清静无为

B.小国寡民

C.辩证思想

D.自由逍遥323.“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C)。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324.下列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C)。

A.风乎舞雩

B.狐死首丘

C.安知鱼乐

D.紫气东来

32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B)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326.“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出自(B)。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王充

327.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A)。

A.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 B.社会的和谐问题 C.帝王的统治之术 D.经济的发展问题

328.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中杂有佛学因素

329.先秦道家的“反智”,其深意在于(B)。

A.否定人类的智性与知识累积 B.警醒人们不要为已有的知识体系所累

C.人类的智慧是浅薄无益的D.对于社会的绝望和回避330.道家思想是(A)。

A.道教的主要理论来源 B.道教的另一名称 C.与道教无关D.道教的一个派别

331.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认为:“(D)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32.百家争鸣中,(B)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333.被孟子指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被韩非子称为:“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是(B)。

A.庄子 B.杨朱 C.列子 D.关尹子

33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

B.法、术、势

C.兼爱

D.无为

335.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D)。A.子产 B.吴起 C.管仲 D.商鞅

336.下面不属于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D)。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韩非子

337.先秦法家重术派代表人物是(A)。

A.申不害 B.子产 C.商鞅 D.慎道

338.先秦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A)。

A.慎道 B.管仲 C.李悝 D.商鞅

339.法家思想家韩非把法、术、(D)三者糅合为一体。

A.德

B.仁

C.道

D.势

340.法家的集大成者是(B)。

A.商鞅 B.韩非子 C.慎到 D.申不害

341.在先秦百家中,法家注重的是(C)。

A.自然

B.仁义

C.功利

D.道德

342.“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这段话表明的是(A)。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法家的权术思想

C.墨家的尚同思想

D.儒家刑政思想

343.法家学派以其(B)思想对战国末年的社会发展以及秦王朝的统一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A.德政

B.“霸术”

C.尚贤

D.无为

34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345.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开始的。

A.先秦

B.秦

C.西汉

D.东汉

346.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A.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B.儒家的法家化

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制化

347.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B)的代表人物。

A.兵家

B.名家

C.杂家

D.阴阳家

348.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349.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C)。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韩非

350.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351.提出“食、色,性也”的是(D)。

A.孔子

B.子路

C.孟子

D.告子

352.某学院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

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D)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35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

A.阴阳家 B.小说家 C.释家 D.农家

354.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A.儒、墨、道、法 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 D.儒、道、墨、阴阳

35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C)。

A.荀卿

B.孟轲

C.董仲舒

D.韩愈

356.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

A.董仲舒 B.张载 C.程颐 D.陆九渊

357.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58.汉武帝时,(D)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A.李斯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359.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开始于(D)。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高祖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60.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C)。

A.仁者爱人B.轻徭薄赋C.天人感应D.大一统

36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362.董仲舒的思想不包括(D)。

A.“天人感应”

B.“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敬鬼神而远之”

363.经学起源于(B)。A.秦代 B.汉代 C.南北朝 D.隋朝

364.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C)。

A.班固

B.贾谊

C.郑玄

D.张衡

365.玄学盛行的时代是(D)。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魏晋

366.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D)。

A.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学

D.玄学

367.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368.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A.《周易》

B.《孟子》

C.《道德经》

D.《周礼》369.魏晋玄学所谓的“三玄”不包括(A)。

A.《太玄》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370.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

371.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D)。

A.新佛学 B.新儒学 C.新易学 D.新道家

372.魏晋玄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何晏和(D)。

A.孔融

B.许慎

C.郭象

D.王弼

373.“越名教而任自然”说的是(C)。

A.老子、庄子

B.孟子、荀子

C.阮籍、嵇康

D.何晏、王弼

374.不属于嵇康的代表作品是(D)。

A.《养生论》

B.《与山巨源绝交书》

C.《声无哀乐论》

D.《大人先生传》

375.唐朝韩愈在(D)等一系列文章中,揭出了一个从尧、舜禹、汤以迄孔子、孟子的“道统”,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文化的主体意识。

A.《原天》

B.《原地》

C.《原人》

D.《原道》376.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道家和佛学思想方法而形成的学说被称为(A)。

A.理学

B.玄学

C.心学

D.郑学

377.被奉为理学开山祖师的是(A)。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邵雍

37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379.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C)。

A.性欲

B.情感

C.天性

D.爱

380.在宋明理学中,以其地望称为“洛学”的代表人物是(A)。

A.二程

B.朱熹

C.周敦颐

D.王阳明

381.宋明理学当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是(B)提出来的。

A.张载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382.提出“气本论”学说的思想家是(A)。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

383.被称为“关学”的是(B)。

A.朱熹

B.张载

C.程颐

D.邵雍

38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思想家(B)的名言。

A.朱熹 B.张载 C.程颢 D.陆九渊

385.宋明理学中,心学体系里最著名的思想家是陆九渊和(C)。

A.张载

B.朱熹

C.王阳明

D.戴震

386.被宋孝宗称赞其家“满门孝悌”的是(C)。

A.朱熹

B.周敦颐

C.陆九渊

D.张载

387.“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A)的观点。

A.陆九渊

B.朱熹

C.程颐

D.叶适

388.心学之集大成者是(D)。

A.朱熹

B.周敦颐

C.陆九渊

D.王阳明

389.理学的集大成者是(C)

A.张载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39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 A)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天理

B.天命

C.天人感应

D.天人合一

391.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C)。

A.礼

B.义

C.理

D.法

392.《四书集注》的作者是(D)。

A.王阳明 B.陆九渊 C.孟子 D.朱熹

393.主张“致良知”的是(D)。

A.朱熹

B.张载

C.周敦颐

D.王阳明

394. 在我国历史上“知行合一”是由(A)提出的。

A.王阳明

B.李卓吾

C.黄宗羲

D.陶行知

395.“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理学家(C)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阳明 D.王夫之

396.宋、元、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是儒学正统体系中的理(道)学,因其主要讨论(B)而得名。

A.孔子的“仁”学思想 B.理、道与心、性 C.禅理 D.社会实用的道理

397.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以示与汉学区别。A.理学 B.道学 C.据学 D.宋学

398.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 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佛学化的倾向 D.道教化的的倾向

399.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的是(C)。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梁启超

400.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D)。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0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C)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02.在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的“清初三先生”中不包括(D)。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段玉裁

403.提倡“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的是(D)。A.董仲舒 B.朱熹 C.张载 D.颜元

404.下列哪项是中国哲学的特点?(C)

A.重视法治

B.重视创造

C.直觉体悟

D.重视来世。40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C)。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406.“开卷有益”是(D)的观点。

A.李世民

B.李隆基

C.赵匡胤

D.赵光义

407.下列职官与书籍管理有关的是(C)。

A.发丘中郎将

B.驸马都尉

C.太子洗马

D.京兆尹408.《弟子规》有云:“列典籍,有定处”。请问中国古代图书最常用的四部分类法是什么?(D)

A.甲乙丙丁

B.子丑寅卯

C.文史哲政

D.经史子集

409.我国古代“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中的“四库”是指什么?(A)

A.经、史、子、集B.仁、义、礼、智 C.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D.《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学海类编》《乐府诗集》

410.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屈原的《楚辞》,应该列在哪一类?(D)

A.经

B.史

C.子

D.集

411.毛泽东曾称赞一部书“尽抡四部精要”,并将它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国学入门书,这部书是(D)。

A.《群书治要》

B.《古文观止》

C.《古文辞类纂》

D.《经史百家杂钞》

41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D.风尚

413.《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部书,是哪本书的解释?(A)

A.《春秋》

B.《大学》

C.《论语》

D.《国语》414.属于古文经的是(A)。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齐鲁韩“三家诗”

415.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B)A.《国语》B.《左传》C.《战国策》 D.《尚书》416.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B)。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4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句出自(B)。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荀子》

418.《周礼》《仪礼》(B)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

A.《鲁礼》

B.《礼记》

C.《夏礼》

D.《问礼》

419.“三礼”中(B)的主要内容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典礼的详细仪式。

A.《周礼》

B.《仪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420.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B),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

A.《尔雅》

B.《说文解字》

C.《释名》

D.《字林》

421.中国古代第一部词典是(B)。

A.《说文解字》

B.《尔雅》

C.《字林》

D.《康熙字典》422.我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于哪一部典籍?(A)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423.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D)。

A.《诗》《书》《礼》《乐》《易》

B.《诗》《书》《礼》《论语》《孟子》

C.《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

D.《诗》《书》《礼》《易》《春秋》

424.宋代在原有十二部经书的基础上加入了(C),成了后人所说的“十三经”。

A.《论语》

B.《孝经》

C.《孟子》

D. 《尔雅》425.《弟子规》有云:“非圣书,屏勿视”。请问下列属于儒家的圣书“十三经”的是(A)。

A.《尚书》

B.《荀子》

C.《山海经》

D.《战国策》426.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 《尔雅》427.结束古今经学之争,使经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C)。

A.刘歆

B.刘向

C.郑玄

D.马融

428.著成“疾虚妄之言”,对汉代谶纬神学思想进行深刻批判的是(C)。

A.司马迁

B.班固

C.王充

D.刘安

429.“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430.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A.《诗经》

B.《左传》

C.《史记》

D.《庄子》43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A)。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 编年体通史43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很多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下面哪个历史事件在《史记》中查不到?(D)

A.荆轲刺秦王

B.赵高指鹿为马

C.张骞出使西域

D.昭君出塞

433.“实事求是”四字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434.史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学科是在(B)时期。

A.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北宋

435.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C)。

①范晔的《后汉书》②陈寿的《三国志》③班固的《汉书》

④萧子显的《南齐书》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36.(D)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①《晋书》②《隋书》③《史通》④《通典》

A.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437.中国古代重视史书修撰,对修史者有很高的要求,唐代(C)提出史学家须具备才、学、识三种素质。

A.刘禹锡

B.吴兢

C.刘知己

D.杜佑

43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其中只有(B)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439.下列哪一部著作包含在“二十四史”之列?(C)

A.《宋纪》

B.《新元史》

C.《宋书》

D.《东观汉纪》440.不属于二十四史前四史的典籍是(A)。

A.《左传》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41.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典籍是(C)。

A.《三国志》 B.《旧唐书》 C.《清史稿》 D.《明史》442.下列哪一部书是以对话体记录一位皇帝在位时的治国之策的著作?(B)

A.《史记》

B.《贞观政要》

C.《群书治要》

D.《资治通鉴》

443.下列对于《纲鉴易知录》叙述正确的是(A)。

A.是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读物

B.体裁是纪传体

C.作者是明朝人

D.记载时间跨度与《资治通鉴》相一致444.经济财政由于其重要性,一直受到历朝统治者及治史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哪一部史书首开以《食货志》之名为经济史立传之先河?(C)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445.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必读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就官员自身来说,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下面哪些书是官箴书的代表作?(A)

①宋吕本中的《官箴》②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③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④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6.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古今图书集成》

D.《文苑英华》

447.宋代四大类书,编纂于宋真宗朝的是(A)。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文苑英华》

448.《永乐大典》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C),原书22937卷,约3.7亿字,可惜因历史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A.典制书

B.丛书

C.类书

D.史书

449. 下列不属于类书的是(A)。

A.《元和郡县志》 B.《太平御览》 C.《册府元龟》 D.《艺文类聚》

450.下列哪部书是类书?(D)

A.《淮南子》

B.《颜氏家训》

C.《洛阳伽蓝记》

D.《太平广记》

451.《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哪个朝代?(D)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52.《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

4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C.齐国文化著作D.地理著作

454.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A)A.《管子》 B.《论语》 C.《墨子》 D.《荀子》455.在我国古代,长辈十分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主要体现在“家训”类著作层出不穷。下面被视为开“家训”先河的著作是(A)。

A.《颜氏家训》

B.《温公家范》

C.《朱子家训》

D.《曾国藩家训》

45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第二高潮期是(B)。

A.秦汉时期 B.唐宋元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457.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D)。

①造纸术②《甘石星经》③《氾胜之书》④《九章算术》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458.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A)。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②浑天仪、地动仪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A. 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459.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B)。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刘焯的《皇极历》③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60.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B)。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461.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著作是(B)。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沈括《梦溪笔谈》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宋应星《天工开物》

462.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B)的发明。

①造纸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火药武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63.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A)。

A.夏代 B.殷商 C.秦代 D.汉代

464.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D)。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465.西汉后期的(B ),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当时的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种植法》 D.《农书》

466.司南最早出现于(A)。

A.战国

B.汉

C.唐

D.北宋

46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468.古人记录时间有特定的法则,从一个月来说,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分别被称为(D)。

A.朔、望 B.望、晦 C.晦、望 D.朔、晦

469.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称为“岁星”的是(D)。

A.水星

B.土星

C.金星

D.木星

470.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称为“荧惑”的是(A)。

A.火星

B.土星

C.金星

D.木星

471.《授时历》是由(A)主持制定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47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473.“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474.盖天说大约出现于(D)。

A. 元朝

B.唐朝

C.东汉

D.殷周

475.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A.8 B.10 C.12 D.14

476.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477.(B)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阿拉伯

478.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是(D)。

A.日晷 B.浑天仪 C.简仪 D.水运仪象台

479. 水运仪象台是(D)设计完成的。

A.张衡 B.郭守敬 C.何承天 D.苏颂

480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B)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北宋

481.明朝著名科学家(A),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A.徐光启 B.严复 C.沈括 D.利玛窦

482.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D)。A. 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 宋陆龟蒙《耒耜经》 C. 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483.东汉时,人们称石油为(A)。

A.石漆

B. 石油

C. 石脂水

D.猛火油

484.《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游历的(B)个国家。

A.100

B.110

C.120

D.130

485.我国古代元明时期的地图是(A)。

A.朱思本的《舆地图》

B.《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

C.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

D.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486.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B)。

A.山南水北

B.山北水南

C.山南水南

D.山北水北487.中国古代记述地理知识的开山之作是(C)。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山海经》

D.《水经》

488.至迟在(A),我国就已采用了十进位制。

A.商代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489.中国古代的数学家(B)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

A.刘伟

B.祖冲之

C.刘徽

D.秦九韶

490.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A)。

A.十进位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

491.你被要求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精通物理学的学者,年代越早越好,你应该介绍谁?(B)

A.张衡B.墨子C.沈括 D.祖冲之

492.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D)。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493.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D)。

A.《本草纲目》

B.《素问》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49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医学典籍是(B)。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D.《脉经》

495.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下列医药著作中不是这个时期的是(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要方》

496.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一部药典即苏敬所著的(A)。

A.《新修本草》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497.“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B)。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经》

498.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499.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C)。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

50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501.下列医学文献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文献是(B)。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50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

A.皇甫谧B.王叔和 C.孙思邈D.李时珍503.我国古代设计制造针灸铜人的是(C)。

A.张仲景 B.陶弘景 C.王惟一 D.皇甫谧

504.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B)。

A.先秦

B.两汉

C.隋唐

D.宋明

505.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B)。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506.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医圣”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507.著有医学巨著《千金方》,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后世尊称为“药王”等,这是对我国哪位医药学家的描述?(A)

A.孙思邈

B.华佗

C.李时珍

D.张仲景

50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C)。

A.齐桓公

B.鲁桓公 C.蔡桓公 D.秦桓公

509.“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戏剧界

D.园艺界

510.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 B.动脉

511.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B)。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作者是(C)。

A.华佗

B.葛洪

C.宋慈

D.叶天士

513.最早记载了肺结核、麻疯病、狂犬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是(C)。

A.张仲景 B.陶弘景 C.葛洪 D.孙思邈514.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B)。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

51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出自(A)。

A.《击壤歌》

B.《诗经》

C.《尚书》

D.《山海经》516.中国文学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

A.《离骚》

B.《诗经》

C.《九歌》

D.《山海经》517.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是(B)。

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民歌

D.汉赋

518.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形成了诗、(A)、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

A.乐

B.剑

C.酒

D.书

519.楚辞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D)。

A.贾谊

B.刘向

C.宋玉

D.屈原

520.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D.《孟子》521.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C)。

A.《史记》 B.《国语》C.《论语》 D.《庄子》522.“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出自(B)。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庄子》523.“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这里的“我”指(A)。

A.谢灵运

B.谢朓

C.庾信

D.刘勰

524.文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学科是在(B)时期。

A.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北宋

525.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C)。

①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③赋与五言古诗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26.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有(B)。

①《归园田居》②《饮酒》③《桃花源诗并记》④《咏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527.陶渊明最爱哪种花?(C)

A.梅

B.兰

C.菊

D.竹

528.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C)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529.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C)。

A.叙事

B.论理

C.抒情

D.说明

530.“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谁的诗句?(B)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531.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D)

A.文成公主入藏B.甘英出使大秦C.解忧公主远嫁乌孙 D.昭君出塞

532.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B)。

①《秦中吟十首》②《长恨歌》③《琵琶行》④《登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53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出自我国哪位诗人的笔下?(B)

A.杜甫B.杜牧C.陆游 D.苏轼

534.“诗豪”是对哪位诗人的尊称?(C)

A.李白

B.苏轼

C.刘禹锡

D.杜牧

535.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536.盛唐诗坛中被称为“诗佛”的是(B)。

A.李白 B.王维 C.贺知章 D.李贺

537.“诗隐”是对哪位诗人的尊称?(C)

A.白居易

B.陆游

C.孟浩然

D.贾岛

538.贺知章被称为(D)。

A.诗囚

B.诗魔

C.诗神

D.诗狂

539.“小李杜”指(C)。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540.王维擅长的诗体是(C)。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

54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谁的评价?(A)

A.王维

B.孟浩然

C.苏轼

D.黄庭坚

542.下列哪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A)A.《燕歌行》B.《长恨歌》C.《琵琶行》 D.《泊秦淮》

543.“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赞誉的是哪位名人?(B)

A.魏征

B.韩愈

C.苏轼

D.张载

544.“文以载道”命题的提出者是(C)。

A.韩愈

B.柳宗元

C.周敦颐

D.荀子

545.以下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546.下列作品中作者与作品不相对的是(D)。

A.贾谊《过秦论》

B.杜甫《望岳》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汤显祖《西厢记》

547.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B)。

A.中唐

B.初盛唐

C.盛唐

D.晚唐五代548.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A)。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黄庭坚

549.北宋豪放派词开创者是(D)。

A.辛弃疾B.王安石C.柳永D.苏轼

550.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551.“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指 (A)。

A.牛名

B.酒馆

C.地名

D.路程

55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A)

A.梅花

B.兰花

C.菊花

D.荷花

55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D)

A.梅

B.松

C.菊

D.竹

554.“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55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D)

A.窗户

B.卧具

C.坐具

D.井上的围栏

556.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早春

B.晚春

C.仲夏

D.初秋

55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语出 (C) 。

A.李莫愁

B.温庭筠

C.元好问

D.李商隐

558.“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指的是 (A)。

A.钱鏐

B.李存孝

C.王彦章

D.郭威

559.“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晴”是(D)的心迹表露。

A.王安石 B.苏轼 C.吕惠卿 D.司马光

56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561.“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王安石登上哪座山峰后写下的诗句?(C)

A.泰山

B.九华山

C.飞来峰

D.五老峰

562.七月七日长生殿,(C)。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563.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564.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最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65.“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566.王国维先生在论述治学时提出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引用词句的作者分别是(B)。

A.柳永、范仲淹、辛弃疾

B.晏殊、柳永、辛弃疾

C.苏轼、姜夔、秦观

D.欧阳修、柳永、黄庭坚

567.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A)。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68.中国古代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兴起于(A)。

A.中唐

B.晚唐

C.北宋

D.元朝

56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570.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

A.《牛郎织女》 B.《孟姜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571.我国四大民间传说除了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外,还有以下哪部作品?(B)

A.《封神榜》B.《白蛇传》C.《刘三姐》 D.《嫦娥奔月》

572.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可知剧目700多种,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B)。

A.关汉卿、马致远、尚仲贤、王实甫

B.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C.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纪君祥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廷玉

573.元杂剧作品有700多部,其中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是(D)。

A. 《窦娥冤》

B.《赵氏孤儿》

C.《墙头马上》

D.《西厢记》

574.我国最早传入西方的剧本是(B)。A.《西厢记》 B.《赵氏孤儿》 C.《汉宫秋》 D.《窦娥冤》

575.《韩厥守宫》是哪一出戏的片段?(C)

A.《搜书院》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墙头马上》

576.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西游记》

B.《水浒传》

C.《金瓶梅》

D.《三国演义》

577.《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578.京剧《单刀会》《群英会》《华容道》,取材于以下哪部小说?(C)

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579.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C)。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任

580.下列作品不是“临川四梦”的是(C)。

A.《牡丹亭》

B.《紫钗记》

C.《琵琶记》

D.《邯郸记》

581.元代戏曲《西厢记》作者是(A)。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汤显祖582.“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C.关汉卿的《拜月亭》

D.汤显祖的《牡丹亭》

583.郑光祖的元杂剧代表作是(D)。

A.《汉宫秋》

B.《西厢记》

C.《窦娥冤》

D.《倩女离魂》

584.古典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B)。

A.纪君祥B.汤显祖C.关汉卿D.白朴

585.《杜十娘》的作者是(B)。

A.汤显祖 B.冯梦龙 C.王实甫 D.马致远

586.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C)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牡丹亭》

D.《长生殿》

587.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C)。

A.《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

B.《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

C.《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

D.《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

588.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