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一、地理位置

海口市位于中国的海南岛东北部,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它坐落在琼州海峡的北岸,与广东省相隔约46公里,距离香港约3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使得海口市具备

了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

二、气候条件

海口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为稳定,四季如春。夏季炎热潮湿,平均气温在28-30摄氏度之间;冬季温暖宜人,平均气温在16-20摄氏度之间。由于受到季风和暖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左右。这种独特的气候

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地形地貌

海口市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和沿海平原交接处,地势较为平缓。境内主要分布有龙华山、五指山等多座山脉和大小河流。同时,海口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港湾,如美兰湾、秀英港等,这些地貌特征使得海口市具备了发展渔业和旅游业的优势。

四、水资源

海口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还有琼江、南渡江等多条河流穿越而过。这些水资源为城市供水、农田灌溉以及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此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五、土壤条件

海口市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分布有红壤、黄壤和沙质土壤等。其中红壤属于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黄壤则适宜果树种植,如橡胶树、槟榔等。这些土壤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六、自然资源

除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分布有石英砂、花岗岩、大理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建筑材料工业和装饰材料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七、生物多样性

海口市处于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境内分布有众多的热带植物和动物,如棕榈树、海南犀鸟等。此外,海口市还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八、交通便利

海口市作为海南岛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而过,连接着各个重要城市和景区。此外,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直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综上所述,海口市形成了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条件、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交通便利度等方面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这些自然优势将进一步推动海口市在旅游业、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一集 海南

1.琼州海峡的成因 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导致海南岛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2.火车轮渡优势 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4.风能 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 7.湿地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一、地理位置 海口市位于中国的海南岛东北部,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它坐落在琼州海峡的北岸,与广东省相隔约46公里,距离香港约3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使得海口市具备 了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 二、气候条件 海口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为稳定,四季如春。夏季炎热潮湿,平均气温在28-30摄氏度之间;冬季温暖宜人,平均气温在16-20摄氏度之间。由于受到季风和暖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左右。这种独特的气候 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地形地貌 海口市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和沿海平原交接处,地势较为平缓。境内主要分布有龙华山、五指山等多座山脉和大小河流。同时,海口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港湾,如美兰湾、秀英港等,这些地貌特征使得海口市具备了发展渔业和旅游业的优势。 四、水资源 海口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还有琼江、南渡江等多条河流穿越而过。这些水资源为城市供水、农田灌溉以及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此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五、土壤条件 海口市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分布有红壤、黄壤和沙质土壤等。其中红壤属于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黄壤则适宜果树种植,如橡胶树、槟榔等。这些土壤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六、自然资源 除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分布有石英砂、花岗岩、大理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建筑材料工业和装饰材料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七、生物多样性 海口市处于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境内分布有众多的热带植物和动物,如棕榈树、海南犀鸟等。此外,海口市还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航拍中国第一季全部第二季一二集地理知识点详解教学提纲

《航拍中国(海南)》地理高考考点(一) 1琼州海峡的成因\问:海南岛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2.火车轮渡\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骑楼\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骑楼。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 7.湿地\问:列举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答: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8.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海南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 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船型屋更像是黎族人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精心设计,屋顶边缘尽可能向外探出,既可遮阳又可挡雨,十分适合海南炎热多雨的天气 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要素)对人类活动(要素)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农业区位因素\内地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需要8-10年,在这里周期节省了3-5年\问:海南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10.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问: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交通线路多沿海分布与平原地区 1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问: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填水系形状)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填河流水文特征) 12.盐场\现代海盐场的规模比古盐田要大很多,海水被引入蒸发池中,浓缩成含盐量极高的卤水,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人们需要常常翻动卤水,经过一周左右,卤水就能结晶成盐。 问: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西南部,形成的区位条件\答:纬度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快;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沿海风力强劲,蒸发效率高;地形平坦广阔,且为泥质海滩,利于晒盐。 13.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文昌拥有中国最接近赤道的航天器发射场。在这里发射的火箭,可以更轻松得进入轨道。这是目前中国最开放的航天发射场,2016年,两万多人近距离观看了长征七号火箭升空。 问:试分析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答: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发射后获得初速度大,节省燃料;地处沿海,海运便利,利于大宗设备、部件的运输;安全性好,附近无人口稠密区,火箭落区不用担心国土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2.1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 2、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3、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 切”的片面观点。 3、通过对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明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 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喜欢旅行吗? 同学回答:喜欢。 我们都梦想游走在世界各地,那样就会看到不同的人文景观。比如:(展示幻灯片)有时会看到纽约、北京等大都市,有时会看到充满田园风光的乡村、小镇。但是,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城市空间结构》吧。

请同学们阅读26页前两段文字,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理解。 一、了解几个概念 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 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教师提出设问:城乡间最基本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产业活动不同。 3、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4、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影响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 二、城市区位分析 (一)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设置案例来进行活动。 案例一:阅读《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分析回答: 1、中国特大城市在三级阶梯地形上如何分布? 所占面积比例所占城市数目比例

2.1城市区位分析教案[精品文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城市区位的分析了解城市形成的原因,归纳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得出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美好”

不是天然出现的,它需要从人的层面、城市层面、环境层面共同努力,那么城市如何才能使生活更美好呢?怎样让我们的地球成为所有人和谐生活的美好家园。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二章的内容城市与环境。 【自主学习】:根据以前学过的聚落的内容并结合教材P26思考,什么是城市?【承转】: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为什么有的城市的规模较大而有的城市规模较小?这就与区位有关了。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26,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区位? 2.什么是城市区位? 【板书】:一、城市区位分析 (一)城市自然地理区位 【幻灯片】:《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为什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 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 区。 【思考】: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 (学生回答) 【承转】:但是如果本身就身处山区,那么城市应该怎么分布呢?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一、海口市的地理位置 110°50′。海口市位于中国海南省的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9°32′ 20°05′,东经110°10′ 它是海南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南海沿岸的重要城市之一。 二、海口市的自然区位条件 2.1 地势和地貌 海口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势高度相对较低,海拔在0-100米之间。整个市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0米左右的平原上,地势平缓,地貌以河流、湖泊、滩涂为主要特征。2.2 气候条件 海口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相对稳定,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宜人,年平均气温在22-25℃之间。降雨量丰富,年均降雨量在1600-2000毫米左右。 2.3 水文条件 海口市地处海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市内有美丽的海湾和沿海湖泊,如海口湾、美兰湖等。此外,海口市还有众多的河流,如海河、秀英河等,水系发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文条件。 2.4 生态环境 海口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丰富。市区内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口滨海湿地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为海口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海口市的区位优势 3.1 战略位置 海口市位于中国南海沿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它紧邻台湾海峡,地理位置优越,对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2 交通便利 海口市拥有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网络。陆路交通方面,海口市连接全国公路网,便捷通往中国内地各大城市。水路交通方面,海口港是中国南海沿岸重要的

港口之一,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航线。空路交通方面,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3.3 经济发展 海口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条件。它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海口市也是中国南海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商贸、金融、物流等产业。 3.4 文化底蕴 海口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海南岛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海南文化传统。市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如五公祠、海南博物馆等,展示了海口市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四、海口市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1 发展机遇 海口市作为中国南海沿岸的重要城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海南省的发展,提出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为海口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2 发展挑战 海口市面临着一些发展挑战。首先,资源环境压力较大,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市区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市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五、总结 海口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条件和区位优势,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海口市有望成为中国南海沿岸重要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然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北部,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自然区位 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水文特征等方面。 首先,海口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北纬20°~20°30′,东经110°~111°05′之间,东临琼州海峡与神州大陆相对,西濒琼南波拉湾与兴隆湾,南界东寨海与陵水相望。地处南亚热带地区,距 最近的大陆港、湾北岸仅46千米,距琼州海峡东头台北泊港、琼州海 峡西头琼海仅43千米和34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使得海口成为一个 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其次,海口市的地形地势多样。南部地势为丘陵和中山山脉,海 拔高度较大。北部地势则是低丘和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市区地势相 对较低,平均海拔高度在15米左右。地质构造复杂,在河流冲积、海 岸沉积、岛礁、洞穴等自然地貌。 再者,海口市的气候特点鲜明。海口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 季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左右。冬季气候温和,气温较为稳定,极少出现寒冷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降雨量较大,台

风频繁。春秋季温暖宜人,是适合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海口的气候 特点也决定了其适宜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海口市拥有丰富的水文特征。境内有多条大中型河流,如 澄迈江、龙华河、海秀河等,其中澄迈江为最长的河流。这些河流在 海口市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为农田灌溉和城市用水提供了保障。此外,海口市还拥有众多的海湾,如兴隆湾、滨海湾等,且海岸线长达152公里,海滩资源丰富,是海南岛重要的海滨旅游景区。 综上所述,海口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条件。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势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文特征丰富。这些条件为海口 市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农业生产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同时,这也让海口市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和投资者。未来,随着海口市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自然区位条件将 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海口市的繁荣和进步。

入海口生物丰富的原因

入海口生物丰富的原因 海口是中国海南省的省会,位于海南岛的北部,东临琼州海峡,南界海南东线。海口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是入海口生物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口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2-25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具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资源。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海口地区各类生物的繁衍生息。例如,热带植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形成了茂密的热带雨林,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海口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多样,有海岸线、海湾、河流、丘陵等多种自然景观。这种多样性的地貌环境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地。例如,海岸线和海湾是许多海洋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而河流和湖泊则是淡水生物的家园。此外,丘陵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土壤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海口地区水域丰富多样,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口市区沿海有许多岬角、海湾和沙滩,这些地方是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场所。 海口市区还保留着大片的自然湿地,如东寨港湿地、滨海湿地公园等。这些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如红嘴鸥、黑琵鹭等。同时,湿地还是许多候鸟的迁徙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停歇

和觅食。这些湿地的存在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护和繁衍的机会。 海口市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海口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生物栖息地的行为。同时,海口市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入海口生物丰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口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地势复杂多样,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水域丰富多样,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保留了大片的自然湿地和森林等生物栖息地;同时,海口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海口成为一个生物丰富的地区。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航拍中国高考知识点分省

航拍中国高考知识点分省 1.琼州海峡的成因 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2.火车轮渡 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与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骑楼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

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因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有明显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运用;海面风受到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因素是经济因素( 都市化推动,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 7.湿地, 问:列举海南沿海地区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 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功能 答:形成稳定、特殊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8.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要素)对人类活动(要素)

《航拍中国——海南》知识点

《航拍中国——海南》知识点 1.简述海南岛的成因。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琼州海峡部分地壳断裂下陷,海水淹没这里形成海峡,从而使海峡南部的陆地形成岛屿,即为海南岛。 2.描述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特征,根据海南的地形推测:①该岛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和该岛降水分布特点;②该岛的水系和水文特征;③交通线多分布情况。 地形:海南岛的中部为山地,沿海分布狭小的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①7月气温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②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流程短;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河流中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③交通线沿着海岛边缘呈环状分布。 3.马鞍岭火山的类型和形态,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哪个圈层? 休眠火山。火山口常呈漏斗状。上地幔的软流层。 4.简述海南岛北部的火山群喷发对海南岛形成的影响。 火山喷发物冷却凝固、不断堆积,使海南岛北部的面积不断扩大。5.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一是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倒装货物,避免了货物的破损、污染、丢失,节省了装卸费用;二是火车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

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三是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6.说出有利于海口市形成的自然条件。 位于河流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热充足,受海洋影响强,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7.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8.列举吸引10万人闯海南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 9.说出灯塔的主要功能。 用以指引船只夜间的航行方向;用来标志危险的海岸、险要的沙洲或暗礁,保障航行安全;用来指示船只进入港湾的航道。 10.分析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 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净化海水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 一、工作区范围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省会,是海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10′18″~110°41′05″,北纬19°32′~20°05′,全市陆地面积2305 km2。海口市分设美兰、琼山、龙华、秀英4个区,共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38个社区居委会、248个村民委员会、2765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其中,24个镇包括新埠、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府城、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和东山镇。截止2003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66.92万人,户籍总人口为139.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6.05万人,农业人口为63.1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4%和0.7%。 二、交通位置 海口市属海南省省会,区内交通发达,海口市主城区现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大道等南北向主干道,以及滨海大道、南海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全省的重要公路包括东线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海榆中线,海文高速公路等均以此为起点,贯穿全岛。粤海铁路为国家铁路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体系。这些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构筑了区内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海口市现有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两个主要港口,万吨泊位2个,千吨泊位18个,开通海口到广州、湛江、海安和越南下龙湾等城市的定期客运航线。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通往国内70多个城市。详见图1-海南省交通图。 三、地理概况 海口市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与广东省海安镇隔海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海口市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其中部穿过,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m)

专题59: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港口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59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港口的成因分析 【方法指导】 港口的成因 1)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海岸线曲折;⾮洲⾮乎⾮良港;⾮洲海岸线平直; 2)⾮域条件:⾮深,风浪较⾮,最好⾮结冰期;濑户内海;马六甲海峡;终年背风坡; 3)依托城市:要求依托城市经济发达,经济腹地范围⾮; 【拓展练习】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大陆基岩海岸较少,港口规模小,吞吐能力较低,现有港口城市的地位尤为重要。肯尼亚(下右图)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根据港口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相对关系,东非的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分别属于典型港口城市和临海城市。下图为非洲主要港口城市分布情况。 (1)说明非洲现有港口城市地位尤为重要的主要原因。

(2)据图文资料分析肯尼亚主要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 (3)根据材料判断东非的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哪个更需要对旧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并说明理由。 【答案】(1)随着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经贸联系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货物输出量的增加,海洋运输的需求量增大。海洋运输是非洲大陆与世界经贸联系的主要方式,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海运;非洲海岸线多平直,基岩海岸较少,水文条件复杂,导致沿海地区满足建港的优良港湾不多。 (2)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泥沙淤积严重;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没有内河航运的条件,不能江海联运;流域内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3)达累斯萨拉姆。理由:蒙巴萨为典型港城,港口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均处于中等规模,港口与城市互为依托,发展良好;达累斯萨拉姆为临海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远远高于港口规模,城市发展受港口规模影响程度小,通过对旧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可充分提高港口的航运能力,增强港口对城市的影响,利于城市发展。 【解析】(1)“非洲大陆基岩海岸较少,港口规模小,吞吐能力较低,现有港口城市的地位尤为重要”,说明沿海地区满足建港的优良港湾不多,优良港口少,现有港口城市地位尤为重要。非洲资源丰富,随着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经贸联系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货物输出量的增加,海洋运输的需求量增大,对港口需求日益增加;海洋运输运费低,运量大,非洲周围海洋较多,海洋运输是非洲大陆与世界经贸联系的主要方式,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海运。 (2)该国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来看,该河主要流经草原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河口泥沙淤积严重;入海口处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入海口处海底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且河流起源于海拔高达5千多米的高山,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内河航运条件差,不能江海联运;人文条件来看该国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流域内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航运需求量小;入海口处缺乏大城市依托。 (3)达累斯萨拉姆更需要对旧港口进行升级改造。理由是:“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蒙巴萨为典型港城,港口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比较协调,港口与城市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发展良好;达累斯萨拉姆为临海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大于200万)远远高于港口规模((30,60]万TEU),城市发展受港口规模影响程度小,通过对旧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可充分提高港口的航运能力,增强港口对城市的影响,利于城市发展。

城市区位练习题含答案

城市区位练习题含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套 一、选择题 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不适合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在沿河流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形比较低平的平原上 D.世界上的大城市全部分布在各个大洲的平原地区 2、限制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A.交通 B.气候 C.水源 D.地形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3、图中A、B、C表示的3个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A.A城 B.B城 C.C城 D.B城与C城 4、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便利的水运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悠久的历史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6.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类生

活和生产用水 ③沿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纬度偏低,气候温暖,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 8.下列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干线上 B.沿河、海、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C.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基本是相同的 D.一些地区交通线的兴衰会对城市的分布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9、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C.安第斯山 D.刚果盆地 10、由下列因素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匹配正确的是() A.河口位置—上海 B.河流交汇处—赣州C.水陆交通转运点—石家庄 D.水 运起点—南昌 11、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宗教 B.交通、自然资源、宗教、政治 C.自然资源、地形、政治、军事 D.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12.下面各组城市中,四个城市都以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 A.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B.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C.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西利亚D.曼彻斯特、约翰内斯堡、大庆、鞍山 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第13题。 13.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区位因素条件

选址选线区位条件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山脊对应处): 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三峡移民)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水深,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港(考虑当地盛行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陆上交通便利:有利于人流物流集散。 4.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荷兰鹿特丹港口)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基础) 2.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淤泥质海滩,例:中国最大的盐场——渤海湾的长芦盐场形成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晴天多,多大风,蒸发旺盛。地形:多广平坦淤泥质海滩,有利于晒盐 例:台湾布袋盐场和海南莺歌海盐场形成原因(都位于岛屿的西南部)气候: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蒸发地形: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晒盐。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航拍中国》第一季地理考点

《航拍中国》第一季地理考点 第一集《海南》 1、琼州海峡的成因: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海水入侵。 2、火车轮渡——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 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骑楼: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骑楼。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 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

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 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 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 7、湿地 问:列举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 答: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8.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海南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 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船型屋更像是黎族人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精心设计,屋顶边缘尽可能向外探出,既可遮阳又可挡雨,十分适合海南炎热多雨的天气问: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要素)对人类活动(要素)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农业区位因素:内地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需要8-10 年,在这里周期节省了3-5 年 问:海南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10.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交通线路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