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概论基础概念

软件工程概论基础概念

软件的概念:

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程序及其

操作的文档。(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 程序+数据+文档

程序= 算法+数据结构

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主要包括的问题(两方面):

①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②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工程:

① 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应用于软件中。

②对① 中提到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软件工程包括“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内容:

管理——对人、财、物的合理使用和配置;

技术——指软件开发中采用的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工具、方法和过程。

软件工程目标:

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

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追踪性、可移植性、可互操作性

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原则: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达到软件开发目标,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抽象

2.信息隐藏

3.模块化

4.局部化

5.一致性

6.完整性

7.可验证性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运行和维护直到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组成: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与维护三部分。

软件过程:

1.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2.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三要素之一。

3.通常用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来描述。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又称软件开发模型/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范型。

指软件项目从需求定义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存周期的

系统开发、运作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瀑布模型

优点:

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

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要求每个阶段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缺点:

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

可能导致最终开发的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要。

瀑布模型比较适合开发需求明确的软件。

螺旋模型

特点:螺旋模型的每一个周期都包括计划(需求定义)、风险分析、工程实现和

评审4 个阶段。

优点:

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

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

减少了过多测试(浪费资金)或测试不足(产品故障多)所带来的风险;

维护是一个周期,与开发并没有本质区别。

缺点:

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

进行风险分析的费用可能较大。

适合大型软件开发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并且值得解决。

可行性研究包括:

经济可行性的研究:成本效益分析,评估项目开发成本,估算开发成本是否

超过项目预期利润。

技术可行性研究: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

件,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实现系统的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研究: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合同,侵权,责任

及各种与法律相抵触的问题。

开发方案的选择性研究:提出并评价实现系统的各种开发方案,从中选出一

种。

操作可行性的研究:用户能否在特定的软件运行环境下使用这个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 (Structured Analysis)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

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数据流)和处理(数据转换)的过程。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1:

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

>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

统有哪些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

>顶层图的作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

据交换关系。

下图为库房管理系统的顶层图。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2:

对用户需求的文字描述进行语法分析,确定主要功能,画出1 层数据流图。

注意:

>其中的名词和名词短语构成潜在的外部实体、数据源或数据流,动

词构成潜在的处理功能。

>一般将层号从1 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1

层数据流图时,分解顶层流图的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决定每个子系

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系。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3:

采用通常的功能分解方法,按照“强内聚,松耦合”原则对功能进行精化,形

成下一层数据流图。

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

数据字典定义: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

数据字典有以下四类条目:

数据流、数据项(数据分量或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基本加工(转换或处理)。

需求分析的任务:

1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2 、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 、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的内容:

问题分析,需求描述,需求评审。

初步需求获取技术:

1. 访谈与会议

2. 考察用户软件或其子系统业务流程

3. 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组成联合小组

需求分析方法:

1、功能分析方法

将系统看做若干功能模块的集合,每个功能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子功能,子功能还可继续分解,分解的结果已经是系统的雏形。

2、结构化分析方法

以数据为基础,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的映射方法,由数据流图表示。

3、信息建模法

从数据的角度对现实世界建立模型。大型信息系统经常借助模型来设计分析系统。

4、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其关键是识别问题域内的对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三类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实体—关系图:

是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描述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图形语言。实体—关系图三种基本元素:

数据对象;对象间的关系;属性。

绘制实体---关系图步骤:

1 、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列出应用软件或业务过程涉及到的所有“事物”,将其演化成数据对象;

2 、一次考虑一个对象,定义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3 、如果存在连接,应创建一个或多个关系;

4 、对每一个关系,确定其关联类型;

5 、重复步骤(2 )到步骤(4 ) ,直到定义了所有关系;

6 、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

7 、复审实体关系图;

8 、重复步骤(1 )到(7 ) ,直到数据建模完成。

软件设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概要设计(总体设计),是根据需求确定软件和数据的总体框架。

第二阶段:详细设计(过程设计),是将其进一步精化成软件的算法表示和数据结构。

抽象:认识复杂事物和现象时,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而暂不考虑它们的细节。抽象的步骤:

(1)在最高抽象级别上,用面向问题域的语言叙述“问题”,概括“问题解”的

形式。

(2)不断地具体化,不断地用面向过程的语言描述问题。

(3)在最低的抽象级别上给出可直接实现的“问题解”,即程序。

信息隐藏:

模块应该设计得使其所含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那些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不可访问。

局部化:将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放得彼此靠近。

耦合性(coupling ):是对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模块间耦合强度:

内聚性(cohesion):

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软件的深度(Depth):软件结构中模块的层数。

宽度(Width):软件结构内同一层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跨度)

模块的“扇出率”(Fan—out):

该模块直接控制的其他模块(直属下级)数。(控制在7 以内)

模块的“扇入率”(Fan—in):

能直接控制该模块的模块数。(有多少上级模块调用它)

用SD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的五个步骤:

(1)确定信息流的类型;

(2)划定流界;

(3)将数据流图映射为程序结构;

(4)提取层次控制结构;

(5)通过设计复审和启发式策略精化结构。

信息流的类型:信息流分为变换流和事务流两种类型。

变换分析的步骤:

步骤一:复审基本系统模型。

步骤二:复审和精化软件数据流图。

步骤三:确定DFD为变换流还是事务流。

步骤四:划定输入流和输出流边界,孤立变换中心。

步骤五:执行“一级分解”,导出具有三个层次的程序结构。

步骤六:执行“二级分解”。

步骤七:采用启发式设计策略,精化所得程序结构雏形,改良软件质量。

事务分析法的七个步骤:

步骤一:复审基本系统模型;

步骤二:复审并精化软件数据流图;

步骤三:确定数据流图的特性;/前三步与变换分析法相同/

步骤四:找出数条动作路径的公共源头,即为事务中心,确定由事务中心发出的每一动作路径的数据流特性。

步骤五:把数据流图映射为事务处理型的程序结构。

步骤六:分解并精化事务结构以及每条动作路径所对应的结构。

步骤七:使用启发式设计策略,精化所得程序结构雏形,改良软件质量。

过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

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

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

为每一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

结构(化)程序设计定义:

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构件。

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

1.可使用性

如:使用简单、界面中所用术语应该标准化,并保持一致性;拥有He lp 功能;较快的系统响应速度和较低的系统开销;具有容错能力。

2.灵活性

能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可以制定和修改界面方式;能提供各类的系统响应信息,如反馈、提示、帮助、报错等;与其他软件系统应有标准的界面。

3.复杂性

在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用户界面越简单越好。

4.可靠性

用户界面能保证用户正确、可靠地使用系统,保证有关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性。四代人机界面的风格:

最早,是命令和询问方式。

第二代界面是简单的菜单式。

第三代界面是面向窗口的点选界面。

第四代界面可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创建系统功能的外部模型;

(2)确定为完成此系统功能人和计算机应分别完成的任务;

(3)考虑界面设计中的典型问题;

(4)借助CASE工具构造界面原型;

(5)真正实现设计模型;

(6)评估界面质量。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①系统响应时间

②用户帮助信息

③出错信息处理

④命令交互

编码(Coding)的概念:

把软件设计翻译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影响编码质量的因素:包括编程语言、编程准则和编程风格。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第一代语言指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第二代语言包括Fortran、Cobol、Algol 60 和Basic 等。

第三代语言可细分为三类:通用高级语言、面向对象的语言和专用语言。

第四代语言使用最广的是数据库查询语言。

好的编程风格应遵循的规则:

节俭化,模块化,简单化,结构化,文档化,格式化。

测试的定义:

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测试用例:

通常把测试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称为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

已知产品应该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检验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白盒测试:

已知产品内部工作过程,通过测试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产品规格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基本路径测试的步骤:

Step1 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画出流程图;

Step2 根据流程图画出流图;

Step3 确定复杂性度量V(G);

Step4 确定基本路径的集合;

Step5 对每条基本路径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分类法步骤:

第一步:划分等价类。

第二步:设计有效等价类需要的测试用例。

第三步:为每一个无效等价类至少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的4 个阶段:

单元测试: 集中对用源代码实现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

集成(综合)测试:把已测试过的模块组装起来,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系统测试:把已经经过确认的软件纳入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它系统成份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大量使用白盒测试技术。单元测试的依据是详细设计描述。系统内多个模块可以并行地进行测试。

非渐增(非增量)式测试方法:

先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放在一起结合成所要的程序。渐增(增量)式测试: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测试完以后再把下一个应该测试的模块结合进来测试。这种每次增加一个模块的方法称为渐增(增量)式测试。

自顶向下集成步骤:

1) 以主控模块作为测试驱动模块,把对主控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时引入的所有桩模块用实际模块替代;

2) 依据所选的集成策略(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每次只替代一个桩模块;

3) 每集成一个模块立即测试一遍;

4) 只有每组测试完成后,才着手替换下一个桩模块;

5) 为避免引入新错误,须不断进行回归测试(即全部或部分地重复已做过的测试。确认测试通过一系列黑盒测试实现。

α测试: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行为对即将面市的软件产品(称为α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

β测试:是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各方面的典型用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β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

系统安全设计的准则是,使非法侵入的代价超过被保护信息的价值。

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

件的过程。

维护的类型(四种):

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扩充与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叫做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扩充与完善性维护(改善性维护):是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设性

意见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

良好基础。

维护工作量的模型:

M 是维护中消耗的总工作量

P 是生产性工作量

K 是一个经验常数

c 是因缺乏好的设计和文档而导致复杂性的度量

d 是维护人员对软件熟悉程度的度量

修改程序的副作用:

是指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副作用种类:

修改代码的副作用、修改数据的副作用、文档的副作用。

控制因修改而引起的副作用:

(1)按模块把修改分组;

(2)(2) 自顶向下地安排被修改模块的顺序;

(3)(3) 每次修改一个模块;

(4)(4) 对于每个修改了的模块,在安排修改下一个模块之前,要确定这个修改的副

(5)作用。

(6)回归测试: 先对修改部分进行测试,然后隔离修改部分,测试程序的未修改部分,

(7)最后再把它们集成起来进行测试。

(8)软件可维护性:

(9)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以及为满足新的要求进行修改、扩充或压缩的

(10)容易程度。

(11)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2)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

(13)软件系统的文档可以分为用户文档和系统文档两类:

(14)用户文档:

(15)主要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关心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16)用户文档至少应该包括下述5 方面的内容:

(17)(1) 功能描述;(2) 安装文档;

(18)(3) 使用手册;(4) 参考手册;

(19)(5) 操作员指南(如果需要有系统操作员的话) 。

(20)系统文档:

(21)描述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各方面的内容。

传统软件工程缺点:

不太适应规模大、特别复杂的项目;

难以解决软件重用的问题;

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难以彻底解决维护问题。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采用的思想方法与原则:

抽象、分类、继承、聚合、封装等。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1.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 稳定性好

3. 可重用性好

4. 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 可维护性好

对象: 现实世界中个体或事物的抽象表示,是其属性和操作的封装。

类: 表示某些对象在属性和操作方面的共同特征。

继承: 它表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属性和操作的共享。子类可以沿用父类(被继承类)的某些特征。子类也可以具有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操作。

面向对象= 对象+ 类+ 继承+ 聚集+ 消息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功能的执行者。

用例图组成符号:

系统:由一个矩形表示,上面标注系统名称,内部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例;

用例:由一个椭圆形表示,其中标上用例的名称;

角色(参与者):角色用一个人形的符号表示;

关联:角色和用例之间或用例和用例之间的关联线表示。

用例模型的构成:

执行者(参与者);

用例;

用例与执行者的关系;

用例与用例的关系;

系统(可选)。

行为图: 交互图(interactive diagram),包括顺序图与协作图;

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 );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

构件图: 用于理解和分析软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部署图:描述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硬件及网络的物理体系结构。

迭代的渐进式软件开发过程: 初启,细化,构造和移交

在细化阶段可能需要使用的UML 语言机制包括:

描述用户需求的用例及用例图,表示领域概念模型的类图,表示业务流程处理的活动图,表示系统高层结构的包图,表示用例内部实现过程的交互图等。

基于UML 的需求分析的步骤:

(1)利用用例及用例图表示需求;

(2)利用包图及类图表示目标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

场景: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组具体的动作。

主事件流:表示正常情况下执行者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动作序列。

辅事件流:表示特殊情况或异常情况下的信息交互及动作序列。

UML 类之间的关系:继承、聚集、关联和依赖。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

1.设计用例实现方案

2.设计技术支撑方案

3.设计用户界面

4.精化设计模型

工具和过程:

(1) 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

(2) 构造交互图;

(3) 根据交互图精化类图。

顺序图:描述了对象之间传送消息的时间顺序,用来表示用例中的行为顺序。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20160615)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 Chapter1 1.开发文档都有哪些?用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 3.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4.怎样理解ISO9000的文档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三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5.怎样理解CMMI,如何用CMMI去管理软件企业? 6.是否存在这一种现象:搞系统软件的公司不需要采用CMMI和ISO9000模式?CMMI和ISO9000 模式只适用于搞应用软件的企业?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又为什么? 7.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工程有何异同? 8.怎样理解元数据? Chapter2 1.为什么要选择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与软件生存周期有什么关系? 2.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迭代模型、原型模型的优缺点。 3.软件公司的ISO9000或CMM管理体系与软件开发模型有关吗,为什么? 4.你对“生存周期模型裁剪指南”有什么看法? 5.“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开发选用什么开发模型合适? Chapter3 1.立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2.立项建议书的编制者为什么主要是软件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而不是开发人员? 3.什么叫风险分析,技能风险与技术风险有何区别? 3.合同、任务书、立项建议书三者有何异同?有何关系? 4.对软件项目和产品的“功能、性能、接口”三项指标如何理解? Chapter4 1.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需求分析的难点在哪里? 2.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有哪几条? 3.为什么说需求分析是面向流程的? 4.解释术语:元数据、实体、中间数据。 5.用户需求报告与需求规格书有何差异? 6.需求描述有哪几种工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基础工程-考试复习重点.doc

绪论: 地基及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 结构称为基础。 处理地基基础问题时, O建筑物的事故,绝人多数都与 基和基础仃关。 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及稳定性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称为土力学。土力学所耍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土体的变形和强度。 建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屮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以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满足: 久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土的强度问题); b?控制基础沉降使Z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土的变形问题)。 基础: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只要建造建筑物,注定离不开地基和基础。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饱和土中的孔隙均被水所

充填,所以饱和土为二相体。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I:的液相:结构水、自由水。土的气相:土孔隙屮未被水所占据的部位由气体充填。 为了对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所了解,需要对土的三相的组成情况进行定量研究。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包括土粒比重ds、含水量w、密度P、孔隙比e、孔隙率n和饱和度Sr。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与其工程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呈密实状态时,为良好地基;呈疏松状态时,为不良地基。 同一种粘性土随着含水量的不同,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 液性指娄彳可以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液性指数的值越大,表示土质越软。 塑性指数lip为液限和塑限的差值,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具有相同的塑性指数,液、塑限却可能完全不同,土性也可能很不和同。 达西定律:土中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i之间呈线性比例关系,在砂性土中水的流动满足达西定律。 特殊土:软土、黄土、膨胀土等。软土:指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下形成的软弱土。

工程材料学题库-钢

工程材料学题库 填空题 1、正确合理的选材一半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使用性能2工艺性能3经济性书P4 2、写出扩大?相区并且可以与?-Fe无限互溶的元素有镍、锰、钴。扩大?相区并且可以与?-Fe有限互溶的元素有碳、氮、铜。写出封闭?相区并且可以与?-Fe无限互溶的元素有铬(Cr)、钒(V)。P7-8 3、Cr是铁素体形成元素,但是在钢中加入了w(Cr)= 18%和Ni元素的时候,却可以促进奥氏体的形成。P8 4、奥氏体层错能越高,易于形成状马氏体,具有孪晶型亚结构。奥氏体层错能越低,易于形成状马氏体,具有位错型亚结构。P11 5、钢中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主要有固溶强化、晶界强化、第二相强化和位错强化四种方式。P11 6、晶界强化不但可以提高强度,还可以改善钢的韧性。P12 7、除了Co、Al与金属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会使马氏体转变温度下降。P21(Co、Al) 8、合金元素Al、Mn对晶粒细化有较好作用。(Al、Mn) 9、细晶强化唯一的在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韧性的强化方式。(细

晶) 10、向钢中加入Ni元素,可以显着降低钢的T k。(P18 Ni) 11、除了Co、Al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均使马氏体转变温度下降。(P21) 12、按照脱氧程度和浇铸方法可以将钢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三类。其中沸腾钢的成材率高但是不适合高冲击以及低温条件下工作。(P33) 13、滚动轴承钢GCr9中碳的铬含量约为 %左右。 14、T8中碳的平均含C量约为 % 。 15、为了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通常采用的预备热处理是球化退火。 16、T10钢锉刀,通常采用的最终热处理为淬火+ 低温回火 17、1Cr13中铬的平均含量约为 13% 。 18、KTZ700—02牌号中,“700”的含义是最低抗拉强度为700MPa 。 1、以下哪些元素可以使?相区扩大,S点左移,A3线下降。( C )(P19) a、Mn Si、 W b、Cr Si Co

基础工程习题与答案

基本概念练习题 1.为评价填土的压实情况,在压实后应测定:压实系数 2.土质地基详细勘察对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变形模量采用的方法是: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刚性平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4.渗透试验可分为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常水头试验可适用于砂土,变水头试验可适用于低渗透性的粘性土 7.一般认为原生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成因是:风积成因 8.初步判断膨胀土的室内试验指标是:自由膨胀率 9.从下列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所必须考虑的条件中有: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应考虑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10.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指出下列情况中何种情况不需验算沉降:6层住宅,场地无填方,持力层承载力;烟囱高度为35m,持力层承载力。 11.从下列论述中,指出表述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方法的正确概念:对于软土,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都可以忽略;深宽修正时,对于基础埋置深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深宽修正时,对于土的重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 12.在下列对各类基础设计条件的表述中,指出错误的观点: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基本组合荷载的重心重合;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计算弯矩中计入了考虑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和台阶上土重的影响 1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在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1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不进行稳定性验算?一般软弱地基上的多层建筑 15.为解决新建建筑物与已有的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且基础埋深又深于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增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基坑开挖时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采用无埋式筏板基础。 16.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选取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时,指出那些因素能影响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的取值:土的类别;土的孔隙比;土的液性指数。 17.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时,土的变形指标是采用:压缩模量; 18.按规范方法计算的建筑物沉降是:不考虑基础刚度的中点沉降。 19.有一箱形基础,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p=90kPa,若地基土的天然重度γ=18kN/m3,地下水位在地表下l.0m处,当基础埋置在下列哪一个深度时,该基础正好为全补偿基础?d=10.0m; 20.对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内力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箱基的内力计算应同时考虑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作用; 21.地基基础计算中的基底压力直线分布法是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22.动力基础设计中需选用的天然地基土的动力参数一般有哪些?地基土的刚度系数;地基土的阻尼比; 23.试从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推断的论述中,指出错误的表述:附加压力的扩散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工程材料学总结1

《工程材料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概论 主要概念 工程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的组织、结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内容要求 1. 工程材料的分类。 2. 工程材料的性能,掌握机械工程中常用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及单位 (σs,σ0.2,σb, δ,ψ,HBS, HRC, HV, ak)。 第二章 材料的结构 主要概念 晶格与晶胞,晶向族、晶面族,单晶体与多晶体,晶粒与晶界,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内容要求 1.立方晶胞中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表示方法 (给出晶面晶向,让你标定出指数;给出指数,让你画出晶面, 晶向)。 2.三种典型金属晶型的原子位置、单胞原子数、原子半径、致密 度、配位数。 第三章 结晶与相图 主要概念 凝固与结晶, 过冷度, 形核与长大, 合金, 组元,相,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固溶体,金属化合物, 匀晶、共晶、共 析转变,杠杆定律 内容要求 1.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 2. 熟悉共晶(析)转变、共晶(析)体、先共晶(析)相、二次相的 概念。

3.利用相图分析合金结晶过程,区分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并计算相对量。 第四章 铁碳合金 主要概念 同素异构转变,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石墨化, 灰铸铁,球墨铸铁。 内容要求 1. 熟悉Fe-Fe3C相图和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析)转变。 2. 会分析各类铁碳合金冷却过程,熟悉它们室温时的相组成物和 组织组成物,并会计算其相对含量,会画组织示意图。 (相组成和组织组成的区别,会使用杠杆定律) 3. 掌握碳钢的牌号,知道它们的用途。 4.懂得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常用铸铁的分类、牌号,主要用途。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主要概念 滑移,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加工硬化(四种提高强度的方法),回复,再结晶, 再结晶温度, 热加工流线 内容要求 1.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过程与塑性变形后的组织、性能的变化。 2.懂得滑移与位错运动的关系,从而理解强化金属的基本原理和主 要方法。 3.热加工与冷加工的根本区别和热加工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主要概念 热处理,临界点,退火(炉冷),正火(空冷),淬火(油冷、水冷),回火,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奥氏体化,奥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1), 1269-127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818848226.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818848226.html,/10.12677/ap.2017.711158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ncept,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Basis Hui Ku, Huiying Shi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Oct. 26th, 2017; accepted: Nov. 15th, 2017; published: Nov. 21st, 2017 Abstract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vers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t fields.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After systematical exploring and discuss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structu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meaning, internal structure confu-sion and single measure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aticness, traceability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tructure, Theoretical Basis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库慧,史慧颖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1日 摘要 基本心理需要在国内外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遍及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但是需要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在概念界定、需要结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基本心理需要的观点和研究进行阐述之后,发现其中存在涵义不清、内部结构混乱以及测量单一等问题。因此从系统性、追踪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提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软件、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作业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7级3班学号:1701110140姓名:任亚磊 作业内容: 简述软件、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其中,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2.软件的生产和硬件不同,在它的开发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没有磨损 3.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的依懒性 5.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成摆脱手工艺的开发方式,没有实现自动化 6.软件本身是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复杂性、程序逻辑结构的复杂性 7.软件的成本相当昂贵。 8.相当多的软件工作涉及社会因素。 软件的分类: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设备驱动程序、通信处理程序 2.应用软件:商业数据处理软件、工程和科学计算软件、系统仿真软件 软件的其他角度分类: a.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b.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c.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项目软件、产品软件 软件生产的发展: 1 程序设计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个体劳动,生产工具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1946-1956年) 2 程序系统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小集团合作生产,生产工具是高级语言,开发方法仍依靠个人技巧,但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1956-1968年) 3 软件工程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工程化的生产,使用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来开发软件。(1968年至今)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软件开发方法,软件过程和软件工具。 软件工程的原则: 1.抽象2.信息隐蔽3.模块化4.局部化5.确定性6.一致性7.完备性8.可验证性。

基础工程试卷试题A(附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提纲 题型:概念解释20、分析论述题40、计算题40 1.概述: 地基与基础 2.浅基础: 沉降量、沉降差局部倾斜、倾斜;持力层、软弱下卧层; 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确定; 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中心荷载作用下及偏心荷载(注意弯矩、水平力在计算中的处理)作用下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验算 3.连续基础 简述文克勒地基模型;补偿基础概念;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概念。 4.桩 端承型桩、摩擦型桩、挤土桩、 什么是负摩阻力、中性点?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工程中如何处理? 群桩效应;承台在群桩基础中的作用。 掌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数、布桩及承台尺寸设计,桩顶荷载、桩顶净反力的计算 5.地基处理 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机理及其适用土层条件; 换土垫层的设计(同软弱下卧层验算); 降水预压和真空预压不会引起土体破坏的原因; 堆载预压则可能由于速度太快而造成地基破坏的原因; 6.基坑 了解重力式挡墙的设计原理 熟练悬臂式板桩墙支护的设计计算 对于单支点支护结构,试分析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板桩墙上的土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应的计算方法; 7特殊土 特殊土、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的膨胀力;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作为地基时会引起的危害; 8.动力基础 砂土液化等概念

广州大学2010-2011 学年第 2 学期考试卷 课程基础工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一、概念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 1.浅基础 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相当于基础底面宽度,一般认为小于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2.摩擦型桩基础 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桩侧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由摩擦型桩组成的基础称为摩擦型桩桩基础。 3.温克尔地基模型 温克尔土耳其模型由捷克工程师E. 温克尔()于1867提出,其假设地基任意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 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即,式中比例系数k为基床反力系数(或简称基床系数),其单位为3。 4.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 是指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相互接触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三者连接部位应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变形协调与位移连续条件,其相互作用与三者之间的相对刚度有关,基础的挠曲特征、基底反力及截面内力分布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桩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按设计步骤写出) (1)必要的资料准备:如建筑物的类型及其规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等; (2)选定桩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并确定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 (3)桩平面布置:指桩数确定及平面上的布置; (4)承载力验算:单桩承载力验算、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桩基沉降验算、桩基负摩阻力验算等 (5)承台设计:包括承台尺寸、厚度和构造设计,应满足抗冲切、抗弯、抗剪、抗裂等要求; (6)桩身结构设计及桩的质量检验; (7)绘制施工图。 2.地基与基础的震害有那些? 地基的震害主要有: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振动液化、地震滑坡和地裂、土的震陷等;由此造成地基强度不足 三、某基坑深8m,基坑采用排桩+单道内支撑的结构形式支护,设计资料如图所示。试用等值梁法计算: 1.墙前土压力分布与墙后土压力分布(需绘图示意);(墙前墙后分别采用郎肯被动土压力和郎肯主动土压力计算模式)(5分) 2.沿墙走向每米墙长范围所受到的支撑力大小(5分)。(共10分) kPa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知识点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3)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国标(GB)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软件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 2)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 3)支撑软件是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的实际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 ②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不能使用户满意 ③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存在漏洞,需要经常打补丁 ④大量已有的软件难以维护 ⑤软件缺少有关的文档资料 ⑥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⑦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增长 5、软件工程:此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学科。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基础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 一、地基 1、场地与地基的概念 答:①场地:指工程建筑所处的和直接使用的土地。 ②地基:指场地范围内直接承托建筑物基础的岩土。 二、浅基础 1、地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与基础(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概念。 答:①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土层,一般 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 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将基础做在这种 经人工加固后的图层上。 ②浅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以及埋置深度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箱形、筏型基础),不考虑侧面摩阻力。 深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超过m或 大于基础宽度,计算时考虑摩阻力的基础。 2、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答:(1)承载力要求: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 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沉降和稳定性要求: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应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3)基础作为结构物,应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应符合的规定;

答:①等级划分:甲乙丙三级高到低 最根本规定: a.所有等级建筑物的地基设计都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b.设计等级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均应该按地基变形设计。 c.丙级建筑物除规定的情况外,可以不做变形验算。 d.对经常收到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水工结构和挡土结构,除 了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还应该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e.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撑结构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的内力, 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作用组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作用的基本 组合,并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f.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定采用,但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 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 答:①阅读和分析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进行相应 的现场勘察和调查。 ②选择基础的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③选择持力层,决定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④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的承载力和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组合,计算基础的初步尺寸。 ⑤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进行必要的地基计算,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以及 承载力的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和地基稳定验算。 ⑥进行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 ⑦当有深基坑开挖时,应考虑基坑开挖的支护和排水、降水问题。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学分:2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机化、农机化师范 大纲执笔人:许令峰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材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零件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是一个机械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工程材料学是研究常用工程材料的实用性能与化学成分﹑内部显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便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来控制其内部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在课程学习前,应进行金工实习,以便学生建立有关材料与工艺的感性知识。应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由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发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观察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其他仪器,学生必须首先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还应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尚需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课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1学时) 拉伸图的分析,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的含义。 思考题:1﹑说明低碳钢拉伸曲线上的几个变形阶段 2﹑根据作用性质,载荷可分为几类?其主要性能指标各有那些? 3﹑何谓硬度?如何衡量?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2学时)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金属晶体结构的其他参数。 第二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多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第三节:金属的结晶 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大小的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1﹑晶格类型

网络工程 心得

学习网络工程心得体会 网络工程师是指基于硬、软件两方面的工程师。根据硬件和软件的不同、认证的不同,将网络工程师划分成很多种类。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早已被每一个人熟知,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了,也让庞大的地球变为一个小村落。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网络已是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自身多年的体验以及使用,对计算机网络也是更加了解。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数据交换是基础,资源交换为目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通信网络,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1)功能:完成网络的通信、数据的存储转发,具体的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安全;流量计费。(2)构成:网络结点、通信线路。资源子网:(1)功能: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处理数据能力。(2)构成:主机系统(硬件、软件)。 网络工程是指按计划进行的以工程化的思想、方式、方法,设计、研发和解决网络系统问题的工程。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关于网络工程这门课,我们是建筑工程专业的,这门选修课对于我们来讲也是有切入点的。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了,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很全面也很实际。了解了网络需求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以及网络工程投标的过程;还介绍了,网络逻辑实际的原理,将分层设计和组件设计结合起来,以以太网为例,分析了网络设计·升级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IP地址分配·SLAN 划分·路由协议选择等知识;还介绍了网络冗余设计和数据备份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网络安全的设计思想,举例说明了防火墙在网络安全结构中的作用,并给出制定防火墙策略的一些方法;重在介绍网络逻辑结构的物理实现,分成三大部分。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物质,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构成和设计;介绍了流行的网络结构——Internet结构的基本原理,并举例了一个OA应用的实例,侧重介绍了以Internet为网络平台的OA系统如何搭;以上知识点是我按照书本写的,可能和老师讲课的顺序有所出入。 还有就是我们重点学习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这部分老师讲的很多,也很仔细,包括了静态路由,动态路由,Eigrp协议,Ospf协议,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STP,ASL,NA T,DHCP,PPP,等众多协议。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这门选修课的重要性:网络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网络工程师说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被日益放大,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 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工程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doc

工程材料学 习题与思考题 福州大学材料学院 2008.12

钢与合金钢 一、名词解释 合金元素杂质元素钢合金钢奥氏体形成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碳化物形成元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铁素体钢奥氏体钢贝氏体钢马氏体钢莱氏体钢晶界偏聚(晶界吸附)(钢中的)相间析出回火稳定性(回火抗力)二次淬火二次硬化原位形核离位形核一类回火脆性二类回火脆性 (低碳钢的)应变时效(低碳钢的)淬火时效调质处理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喷丸处理马氏体时效钢超高强度钢热疲劳疲劳剥落(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钢的)碳化物液析球状不变形夹杂热硬性(高速钢的)黑色组织(高速钢的)萘状断口基体钢 不锈钢晶间腐蚀点腐蚀应力腐蚀氢脆阳极极化阴极极化钝化n/8规律475℃脆性敏化处理稳定化处理蠕变蠕变极限持久强度持久寿命 二、问答题 1.工程材料分为几大类?各类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资源或价格一般有何特点? 2.什么叫钢?按用途分类,钢分为哪几类?(尽可能详细分类) 3.一种金属材料除基本组元外通常还含有若干种其他元素,如何界定这些元素是合金元素还是杂质? 4.举例说明奥氏体形成元素对铁基二元相图的影响规律。 5.举例说明铁素体形成元素对铁基二元相图的影响规律。 6.总结奥氏体形成元素对Fe-Fe3C相图的A1、A3、S点、E点的影响规律,并解释为什么高速钢、Cr12 型冷模具钢等高合金钢中会出现莱氏体? 7.总结铁素体形成元素对Fe-Fe3C相图的A1、A3、S点、E点的影响规律,并解释为什么3 Cr2 W8 V 钢实际上是过共析钢? 8.解释下列现象: (1)在相同含碳量的情况下,大多数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比碳钢高; (2)在相同含碳量的情况下,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比碳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3)高速钢在热轧或热锻后,经空冷或马氏体组织。 9. 从电子结构或原子相对尺寸大小特点归纳过渡族金属在钢中形成碳化物的规律,包括碳化物的稳定性、点阵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联系以下提供的部分元素周期表进行归纳) 10.哪类合金元素可以溶入渗碳体中?举例说明这些合金元素在渗碳体中溶解度的差别。 11.试以晶界吸附现象的基本规律解释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硼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硫、磷、砷锑等引起的回火脆性。 12.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碳、磷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分别起何作用以及分别是通过哪种机理起作用的? 13.合金马氏体回火时Cr的特殊碳化物的形成是原位形核还是离位形核?而W呢?原位形核与离位形核形成的特殊碳化物的组织有何显著不同?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14.联系“25Si2Mn2CrNiMoV钢淬火后强度大大提高”的事实,论述低碳马氏体钢的合金化与强化设

工程材料学知识要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材料是有用途的物质。一般将人们去开掘的对象称为“原料”,将经过加工后的原料称为“材料” 工程材料: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制造结构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建筑材料、结构材料 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 功能材料:主要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能制造器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半导体材料(Si)磁性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 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 金属材料有两大类:钢铁(黑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有色金属) 非铁金属材料:轻金属(Ni以前)重金属(Ni以后)贵金属(Ag,Au,Pt,Pd) 稀有金属(Zr,Nb,Ta)放射性金属(Ra,U) 高分子材料:由低分子化合物依靠分子键聚合而成的有机聚合物 主要组成:C,H,O,N,S,Cl,F,Si 三大类:塑料(低分子量):聚丙稀 树脂(中等分子量):酚醛树脂,环氧树脂 橡胶(高分子量):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陶瓷材料: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及硅酸盐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结构陶瓷 Al2O3, Si3N4,SiC等功能陶瓷铁电压电 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反映材料生产或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 材料可生产性:材料是否易获得或易制备 铸造性: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能力 锻造性: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焊接性:利用部分熔体,将两块材料连接在一起能力 第二章 (详见课本) 密排面密排方向 fcc {111} <110> bcc {110} <111>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堆六方cph 点缺陷: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是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类型: 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 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 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 线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位错(Dislocation) 形式: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晶格有相应的畸变,有高于理想晶体的能量; 位错线附近异类原子浓度高于平均水平; 位错在晶体中可以发生移动,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原因之一; 位错与异类原子的作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面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形式:晶界面亚晶界面相界面 第三章 过冷:一般地,熔体自然冷却时,随时间延长,温度不断降低,但当冷却到某一温度Tn 时,开始结晶,此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一个温度平台,这一平台温度通常要低于理想的结晶温度T0,这样在低于理想结晶温度以下才能发生结晶的现象——过冷。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Tn与理想结晶温度T0之差T=T0-Tn 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