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2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Word版含解析)

2020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2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2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

1.(2016·全国卷Ⅰ·T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单基因遗传病的实质。

(2)掌握常染色体遗传病与X染色体遗传病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均为aa的基因型频率,即q2,故A选项错误;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均为AA和Aa的

基因型频率之和,即p2+2pq,故B选项错误;若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中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情况相同,即p2+2pq,故C选项错误;若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所以男性中的发病率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故D选项正确。【易错警示】患病率与隐性基因频率

(1)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频率是指隐性基因在显、隐性基因中的比率,而患病则是双隐性基因组合的结果,患病率与性别无关,故患病率不能体现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2)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不同,因女性必须有两个隐性基因才患病,而男性只要有一个隐性基因就患病,且男性的X染色体全部来自女性,故男性患病率等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2.(2016·海南高考·T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被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人工繁殖、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草原野化训练。

(2)关键知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及动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森

林野生动物只有生活在森林中,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不容易被淘汰掉,所以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必须放在森林中进行野化训练,如果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只有C项解释合理。

3.(2016·海南高考·T2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不同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先天性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如果双亲之一的第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没有正常分离,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这样生殖细胞中就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导致后代患先天性愚型。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

4.(2016·海南高考·T24)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连续遗传,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该病的患病概率没有性别差异,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则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若双亲均为患者,且夫妻双方均为患病纯合子,则子代的发

病率最大,为1,故D项错误。

5.(2016·江苏高考·T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题指南】根据图形判断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靶位点突变形成了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进入细胞中。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某昆虫基因pen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 项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6.(2016·浙江高考·T6)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

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

(2)解题知识: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母亲X染色体缺失,使正常基因丢失。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分析、伴性遗传与染色体结构变异。设2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A项,由Ⅰ3、Ⅰ4正常,Ⅱ3、Ⅱ6患病,推知此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由于Ⅱ3为女性,父亲正常,则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故A错误。B项,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其女儿Ⅲ2,故B错误。C项,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AaBb,她与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所占比例为9/16,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7/16,故C错误。D项,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他们女儿患先天聋哑不是由Ⅱ3的致病基因决定的,假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则他们的女儿不会患病;假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个基因一定传给女儿,当Ⅱ3传给女儿的X染色体正常时,女儿必定不会患先天聋哑,当X染色体缺失时,就会丢失正常基因,致使女儿患先天聋哑,D正确。

7.(2016·江苏高考·T3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 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 S Hb 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条异常肽链,最少有条异常肽链。

(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 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 A Hb A的个体相比,Hb A Hb 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

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的个体比例上升。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 A Hb S个体比Hb A Hb A和Hb S Hb 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现象。

(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比对

(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 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

携带者;女性来自Hb 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语:基因型为Hb S Hb 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非洲中部Hb 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

(2)解题思路:写出男性的父母、女性的妹妹及父母的基因型→该夫妇的基因型→再计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单基因遗传病、基因频率和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的方法。

(1)SCD患者(Hb S Hb S)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形成异常的2条β肽链,但是2条α肽链正常。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Hb A表达的血红蛋白的4条肽链都正常;Hb S表达的血红蛋白中2条肽链正常,2条肽链异常,所以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2条异常肽链,最少有0条异常肽链。

(2)基因型为Hb S Hb 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而Hb A Hb 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强于基因型为Hb A Hb A的个体,再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Hb 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Hb A Hb S个体患疟疾的数量少于Hb A Hb A的个体,所以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Hb A Hb A的个体比例上升。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 A Hb S的个体比Hb A Hb A和Hb S Hb S的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杂种(合)优势现象。

(4)在调查SCD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在调查SCD遗传方式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5)男性来自Hb A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基因型都是Hb A Hb S,该男子基因型是1/3Hb A Hb A、2/3Hb A Hb S。女性来自Hb S

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其父母基因型都是Hb A Hb S,该女子的基因型是1/3Hb A Hb A、2/3Hb A Hb S。2/3Hb A Hb S×2/3Hb A Hb S →Hb S Hb S的概率为2/3×2/3×1/4=1/9,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9×1/2=1/18。

答案:(1)2 0 (2)Hb S Hb A Hb A

(3)杂种(合)优势(4)①②(5)1/18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高中人类遗传病经典习题

课时考点训练 1.(2012年高考广东卷)(双选)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 3和Ⅱ 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方法。用基因a表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结合秃顶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性别可确定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 A X a、BBX a Y,他们所生子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BBX a Y)的概率为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B_X a X a)的概率为1×1/4=1/4,秃顶色盲儿子(BbX a Y)的概率=1/2×1/4=1/8,秃顶色盲女儿(bbX a X a)的概率是0。故C、D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CD 2.(2013年高考重庆卷)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_______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____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________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________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________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________;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________技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遗传病患病概率的计算、基因突变和分子杂交技术的相关知 识。(1)由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a=1 10,A=9 10,则AA= 81 100, Aa=18 100,aa= 1 100。而在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 Aa AA+Aa = 2 11,其弟弟基因型为 1 3AA、 2 3Aa,所以 其弟弟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 3×2 11× 1 4= 1 33;在减数分裂时,常染色体和性染色 体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所以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2)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决定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延伸提前终止,肽链变短。(3)对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要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单链分别作为探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可知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PCR 技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 1 33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基因突变46(3)目的基因(待测基 因)2ACTTAG(TGAATC)PCR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病与人类未来》教案-新版

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 2.描述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组织讨论对遗传病基因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与进化内容有关。本节可采取老师讲解为主,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或者也可以提供资料,提示学生讨论分析。课堂老师或让学生收集苯丙酮尿症、蚕豆病等遗传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维生素C合成的生化知识。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解释案例,来说明基因的是否有害取决于环境。关于选择放松,可利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进行计算,说明由于隐性的致病基因频率本身是很低的,选择放松所带来的致病基因频率可能升高是可以忽略的。要引导学生坚信随着遗传学的进展,特别是医学遗传学的进展,基因治疗所展示的美好前景。 五、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提出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中的核心观点,对问题进行解答与解释: 问题导入: 有人说,遗传病患者携带有“有害基因”,通过医疗措施让其存活甚至是生育后代,是对“自然选择”的违背,也会增加有害基因的基因频率,你对此做何评价?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蚕豆病及苯丙酮尿症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 提示问题: 能够使人致病的基因是否一定是有害基因? 教材中提到选择放松,是什么含义?请结合教材示例分析选择放松对致病基因的影响。 总结: 1.基因是否有害取决于环境

理论依据: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个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不仅是有害基因造成的,还与环境条件不合适有关系。判断某个基因的利与害,需与多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选择放松造成的有害基因增多的作用有限。 选择放松是由于科学的发呢,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产生,使许多患有遗传病的患者能够生存下来并生育后代,使人类基因库中存在有许多遗传病致病基因。(1)遗传病基因频率一般都很低,因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很低。 (2)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判断某个基因的利与害,要结合环境因素综合考虑。 (3)随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有足够的能力面对选择放松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放松不会影响未来人类的健康。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第6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 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4.通过了解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知识,关注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有关健康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家长帮助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 6.通过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的学习,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7.让计划结婚的男女青年懂得要先作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这样可以发现遗传病和遗传缺陷方面的问题,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提高国人素质,利国利民为社会作一分贡献。 8.以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体会到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确立 1.遗传病的危害与预防; 2.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3.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 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传授新知识 问题引入: 1.大家知道,人类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请问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会不同呢? 提示: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2.什么叫做可遗传的变异?请举一例说明。 提示:凡性状的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做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P110 例: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如色盲、血友病等。(展示多媒体色盲案例)据调查,某班色盲男同学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皆色觉正常,则此男同学的色盲基因来自祖辈中的外祖母。(展示多媒体列举几种遗传

2016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案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遗传病与进化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 知识点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1. (2017·江苏高考·T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解析】选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物质改变不仅包括基因结构改变,还包括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不属于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也可能是传染病,B项错误。杂合子筛查主要是针对隐性遗传病,因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若为杂合子,则其携带致病基因,有可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对于其他类型的遗传病进行杂合子筛查没有意义,C 项错误;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不同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有 差异,所以估算遗传病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项正确。 2. (2017·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选A。物种的基因是种内所有个体的基因之和,并非每个个体都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亚洲与澳洲之间虽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可以产生可育后代,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未必都是自然选择决 定的,还有人工选择等因素,C项正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甲·T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 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 带者女孩的概率为。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 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一对非血友病夫妇生出两个非双胞胎女儿(表现正常),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 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男子婚配并怀孕,绘图时注意用阴影表示血 友病患者,小女儿的孩子表现型未知。 (2)若血友病基因用b表示,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由此可判断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 B X b,大女儿的致病基因应来自其母亲,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由此可判断小女儿的基 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X B X b×X B Y→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故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1/2×1/4=1/8。若两女儿基因型相同,即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故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X B X b)的概率为1/4。 (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Y,则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概率与血友病基因频率相等,均为1%;由于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血友病基因频率相等,则女性群体中X b的基因频率为1%、X B的基因频率为99%, - 1 -

2016-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课标Ⅰ)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 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 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

近六年高考题考点题型归纳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原创shandongsheng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012天津)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 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答案】D 【解析】①、②两过程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A正确。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因此B正确。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并且不会发生性质分离,育种年限短,因此选低芥酸油 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C正确。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 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未非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D项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知识在育种中的应用,减数分裂。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2012浙江)32.(18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 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原创 shandongsheng 原创shandongsheng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 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

2016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 的是 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3 人类的遗传病教学案(含解析)

7.3 人类的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一、连线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 【特别提醒】遗传病的类型 常隐白聋苯,软骨指常显,色盲血友伴,基因控制单。 原发高血压,冠心和哮喘,少年型糖尿,都为多因传。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 (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四、人类遗传病及其调查 1.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的关系 疾病 项目 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 划分依据疾病发生时间疾病发生的人群发病原因 三者关系 ①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而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 ②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V 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 ③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因此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调查原理: ①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2)调查流程图: (3)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 项目内容调查对象 及范围 注意事项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 广大人群 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 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患病人数占所调 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比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 情况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 所在的染色体类型【特别提醒】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分析 (1)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通过基因检测,遗传咨询等方式进行诊断。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可通过产前诊断等方式进行检测。 高频考点一人类遗传病的判断 例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关于人类“白化病”、“猫叫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病 C.都是遗传病,患者的后代都会患病 D.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B 【解析】“白化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分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通过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进行判断,A项错误;三种病都属于遗传病,但是父母和后代不一定

遗传与人类健康教案

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一、教材分析 这两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此节内容是学生通过对第2册前几章有关遗传变异知识的学习,意在理论联系实际,也为以后基因工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基因治疗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材第一个内容是以治疗SCID患者为例,介绍了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通过具体病例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基因治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这个内容以学生前面学过的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但学生还未学习器具体步骤,所以对具体步骤还要详细说明,为以后基因工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二个内容是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及意义。安排了一个课外活动:利用互联网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应用价值。通过每位学生亲自查找,搜集资料,全班讨论,获得全面的信息,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学生活动:讨论谁有权利知道基因检测的结果。设置了多个讨论题,供学生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加深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这的第一个内容以苯丙酮尿症和蚕豆病为例,说明了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这个内容与前面的所学的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有关。第二个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要应用到学生前面所学的遗传基本定律和来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目前科学界的热门话题,学生已从电视或各种媒体中有所了解,并且通过本章以上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第一册中已学习了病毒、细菌、淋巴细胞等细胞结构的特点,通过第二册的学习,已掌握了有关组成基因的碱基序列、性状及基因控制性状等知识,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措施——基因治疗的具体步骤不是很清楚。 关于遗传病与人类未来,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有关基因的表达,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生物进化论中的遗传平衡定律讨论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基因治疗的概念,理解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过程、意义及实施的艰巨性,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信息资料。探讨基因检测可能带来的影响,理性思考科学进步的意义与价值。举例说出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说出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SCID病基因治疗图的分析,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探讨基因检测对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讨论一进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辨正思维。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艰巨性,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基因治疗的方法和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可以通过例举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难点:一是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实例分析组织教学,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

流方向一致。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免疫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感染机体后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同学误认为HIV侵入机体后立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而出错,HIV感染初期,HIV含量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进行消灭,但不能全部消灭,继而HIV增殖,破坏人体T细胞。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高考题

生物伴性遗传高考题 1.(2019?江苏卷?T25)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已知I-1、I-3为M 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 2.(2019?浙江4月选考?T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3.(2018?江苏卷?T12)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 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 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 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 4.(2018?江苏卷?T25)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5.(2018?海南卷?T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A.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 B.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 C.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育的概率为1/2 D.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6.(2017?新课标Ⅰ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7.(2017?江苏卷?T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8.(2017?海南卷?T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 9.(2016?江苏卷?T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2016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与答案_全国卷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0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T加入底物T加入缓冲液T保温并计时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T加入酶T计时T加入缓冲液T保温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T加入底物T加入酶T保温并计时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T计时T加入酶T加入缓冲液T保温T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74 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33~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 分) 29. (10分)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a、卩和Y表示ATP或dATP( 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 a?P3?P Y或dA-P a?P??P 丫)。回答下列问题; (1 )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 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a ” “卩”或Y”)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a ” “卩”或Y”)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天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 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