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

浅析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

浅析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
浅析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

张璐

(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09)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四大举措。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国家与社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努力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许多问题,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影响人们生

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监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保障人们生命质量,推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2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概况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监测行业在19世纪中期已有初步发展。英国的环境监测发展自19世纪60年代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对空气污染相关职责以

来已有150年历史[1]。美国环境监测于19世纪末开始发展[2-3],20世纪50年代对环境质量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已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环境质量摘要:浅析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动态、市场概况以及发展趋势热点。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起步较晚,仅有30余年发展历程,但发展进程较快。由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影响以及近年出台众多利好政策,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增长空间较大。指出我国环境监测未来发展趋势及热点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及应急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挥发性有机物;应急监测;生态环境;大数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policy dynamics ,market overview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ttps://www.doczj.com/doc/6818658012.html,pared with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China's environmen-

tal monitoring industry started late ,with only 30years of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relatively fas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echnical factor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any favorable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dustry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a large

space for growth.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hotspot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are pointed out.Includ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monito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appli-cat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VOCs ;emergency monito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ig data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21(2019)03-0071-04

收稿日期:2018-11-26;修订日期:2019-03-20。作者简介:张璐,女,1986年生,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情报学工具和方法研究、高端装备、园区规划等研究

工作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问答题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 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 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 污染源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 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 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 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她既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湘潭市,411201) 1 引言 摘要: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原因,不断地创新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对策 2正文 2.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国已经建立2223个环境监测站,大概36万人在岗工作,占整个环保系统总人数的4%,高级技术人员有2350人,中级技术人员8400人,再者,其他行业中还有大概1万人参加环境监测事业,其中,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个,在岗人员约为21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噪声、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模了,多的已经达到了近1100个监测站,最少的也有30多个,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有70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再者,在全国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目前已经有400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个,行业监测站约2600 个。共有10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个酸雨监测站,135个水质监测站被国家控制。再者,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等。 二、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环境保护最基本的话语权来自于监测。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握、评估以及预测等。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大对于环境问题重视度,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渐完善。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些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合理认识自身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管理与规划工作。综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和检测领域,未来环境监测行业比重将保持上升趋势。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8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逐步到县级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室内环境监测现状论文

论述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装修越来越重视,使得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尤其是人们开始注重“绿色生活”之后,对室内的环境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对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理,就成了社会的热门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室内环境污染的一些特点以及监测的一些不足,着重研讨了解决对策。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 1、日常活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人们长期处于较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在室内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细菌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室内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室内不断积累,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2、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虽相对封闭,但也需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在开窗、开门通风时,会有大量的室外污染物趁机进入室内,这些污染物无法及时的排出,便会在室内不断积累,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3、各种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建筑物中释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装饰材料中释放的甲醛、苯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及室内的陈设品和家具等散发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长期存在于室内环境中,造成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室内空气监测要素

1、室内环境监测点位的确定 室内监测点位一般设在客厅、卧室、书房等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并且要避开门窗等通风口,每个房间设置1到2个监测点;办公室监测则需要根据室内面积大小设置监测点位,一般50m2以内设置1到3个监测点,50m2到100m2则设置3到5个监测点,超过100m2则至少应设置5个监测点;采样布点主要采用梅花式和对角式,采样高度控制在0.5米到1.5米之间,距离墙壁0.5米以上。 2、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要在室内封闭12个小时以上进行,并且监测时不可打开门窗,采样时间要持续45分钟以上。 3、监测时间的选择 监测工作要在房屋装修完工后至少1个月才能进行,如装修超过两个月进行监测仍有超标现象,则认为装修工程不合格。 三、室内环境现状 1、监测频率低 现在监测以及治理室内环境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形式为监测室内环境技术缺乏具体针对性以及对污染指标的认识严重缺乏;同时,受到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些因素的局限性。现在,我国监测室内环境的频率一直都非常低,所以没有办法将实际室内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准确地反映出来。 2、应急措施不完善 监测以及治理室内环境技术发展到今天,依旧没有能够创建出一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发表时间:2015-03-12T10:28:02.94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奕红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环境监测理论和环境监测体系。陈奕红(四川省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环境分析是环境检测的主要方法,主要对环境质量因素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值来研究环境变化的因素,并且通过环境变化曲线,来预测环境质量改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进程的研究,并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此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分析,环境质量,环保事业 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变坏的负面影响。为此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的改变和监测具有重大的作用,他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环境的改变,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1]。目前,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环境监测理论和环境监测体系。 现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政府的支持下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很多的进步,同时,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环境技术专家,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理论2.1 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环境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监测的对象为人为因素、污染因素、自然因素。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测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操作过程。在对环境污染物检测时,并延伸到对生物和生态变化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和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持续监控,,实现信息全面的获取、传输、和控制。环境监测一般包括:背景调研→制订方案→优化方案→现场采样→样品输送→样品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通过对声学、光学研究的物理手段,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化学手段,还有对生态和生物研究的生物手段。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放射分析法、仪表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分析测试技术,同时还应该包括数据采样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管理和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是制订相应保护法规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研究环境质量的改变,并且合理的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收集环境背景及其变化趋势数据和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的自然资源,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揭示了新的环境问题,识别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3.1 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自从“十七大”我国提出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时,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政府也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和投资力度,但是,由于过去我国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以往获得的环境数据大多数不精确,这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没任何指导意义,显然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逐渐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我国旧的监测技术方法已经对我国未来环保工作失去了指导意义,而且现有的监测方法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漏洞,在对环境质量监测时存在较大的差距[2]。此外,我国在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技术水平还不太高,这进一步制约了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我们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尽快找到一种快速、准确、完善的监测方法。 3.2 环境监测队伍薄弱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太高,这与我们迫切解决环境问题不相符。由于,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流动性不大,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对新员工引进的数量比较小,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训练不够完善,很多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对新进人员要求不严厉,这严重影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人才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高校在环境保护专业的发展和投资,但是由于受到环境监测部门人员的限制,很多毕业生不能从事该方面工作,这使得人才大量流失,并且现有的该方面人才发展的环境不乐观。 3.环境监测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环境监测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缺乏先进的设备和留不住专业人才,使这一地区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落后。而在一些发达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已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大量该方面的专家。为使我国环境监测全方面的发展,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注重对该地区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环境监测均衡发展。 3.4 环境监测领域狭窄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领域比较狭窄,并且对监测的项目不深入、不全面、不具体,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领域差距很大[3]。 我国目前对环境监测只停留在表面的、可看的到的方面,而对更深一层次,比如光学污染、地下水监测、核污染等领域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此外,我们对常规项目的监测要求也不严格,监测的数据不够精确,存在很大的误差,这无法真实的反应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 4.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4.1 注重提高环境监测技术针对我国监测技术落后的现状,我们应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改善。在很多发达的国家已经具有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法。在发达的国家开始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例如,3S 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而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我们应该努力朝着更高水平方面的发展。并且,加大对高精度环境监测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我们对环境监测项目进行分析时,也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有针对性和逐次的改善环境监测技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技术发展的保证。我们应该严格规范新引进人才的制度,杜绝走后门的情况,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已引进的人才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采取有竞争性奖金的方法,激励工作人员的素质发展,注重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大对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成长空间,为他们的技术水平进步提供保证。进一步规范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科学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此外,也应加大对各个地区监测人员之间技术的交流,使好的技术和方法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作用环境监测站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监测站的协调作用。

室内环境检测试题

室内环境检测考核题 姓名:成绩:考核日期:2010年11月 一、填空题 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并不得少于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 2、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50~100 m2时,设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100—500 m2时,设不少于个检测点。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适用于、和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进行。 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执行国家标准。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所称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和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7、采集室内环境样品时,须同时在采集室外

环境空气样品。 8、氨样品采集后,应在室温下保存,于内分析。 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规定甲醛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10、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二、选择题 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A、8d B、7d C、6d D、5d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可采用现场检测法,测量结果在0—0.60mg/m3测定范围内的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 A、20% B、25% C、30% D、35%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后进行。 A、1h B、2h C、3h D 、4h 4、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设置时,如果房间使用面积在大于500m3小于1000m3,检测点数不少于()。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时,应对不合格项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倍,并应包含同类型房间及原不合格房间。

2017年环保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环保检测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行业政策 (4) 1、行业监管部门 (4)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 (2)国家安监总局 (4)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8) 二、行业概况 (10) 1、行业基本情况 (10)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3) 3、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 (14) 4、行业壁垒 (15) (1)资质壁垒 (15) (2)品牌壁垒 (15) (3)技术壁垒 (15) 5、行业发展趋势 (16) (1)从单一事后检测向整个产品供应链服务 (16) (2)品牌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16) (3)通过收购并购实现行业引领和跨越式发展 (16) 三、行业市场规模 (1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 1、有利因素 (20) (1)政府的政策支持 (20) (2)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鼓励民企进入 (21) 2、不利因素 (22) (1)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仍然不足 (22) (2)我国民营检测机构规模仍然偏小,市场影响力较低 (22)

五、行业风险特征 (22) 1、市场风险 (22) 2、社会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 (23) 六、行业竞争格局 (23) 1、奥达清 (24) 2、新创股份 (25) 3、环湾检测 (25)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行业政策 1、行业监管部门 检测行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国家质检总局履行质量技术监督的职责,在全国共设有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检总局对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业务领导。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方的计量制度;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统一管理认证工作;对相关的社会工作中介组织实行资格认可和监督管理。 我国对检测行业实施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检测机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须获得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批准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计量认证证书(CMA 资质)。 (2)国家安监总局 国家安监总局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细分领域上,2014年销售数量处于前2的产品类型是水质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长。未来发展趋势:1、空气质量监测将向更广泛的区域监测发展;污染源监测将向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监测发展;VOC治理与监测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推动下潜在需求即将爆发。2、水十条将推动水质监测细分领域发展。3、在国家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正在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转型。4、智慧环保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提高原始数据资源使用效率,为差异化收费提供数据基础,强化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等;智慧环保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有望得到全面发展。 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涵盖大气、水同时,还包括固废等环境因素;其他监测包括土壤、噪声、辐射、应急等。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污染源监测运营主营由主要排污企业监测部门构成(如电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 图表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方面,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这些产品一般从外部引进、非自行生产,产品投资价值相对较小;中游方面,监测仪器企业一般会引进关键零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利润水平较高、投资价值相对较大;下游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力推环境第三方运营维护(或称环境服务业),对运营维护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及融资实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PPP项目的初始资金投资一般很大,但是一旦进入项目稳定运营阶段,由于成本仅为人工、车辆等少数管理成本,利润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环境监测运营维护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结构中,监测仪器占比最大、达到62%,运营维护目前刚刚起步,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概述 (1) 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总体设计 (3) 1.1 课题设计的内容 (3) 1.2课题设计的方法 (3) 1.3总体方案设计 (3) 1.3.1系统框图 (3) 1.3.2功能设定 (3) 2 空气质量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5) 2.1 空气质量检测仪系统简介 (5) 2.1.1 系统硬件结构及原理 (5) 2.2 STC89C52单片机简介 (5) 2.2.1STC89C52主要性能参数: (6) 2.2.2时钟电路模块 (7) 2.2.3复位电路模块 (8) 2.3传感器的选用 (8) 2.3.1气体传感器 (8) 2.3.2温度传感器 (11) 2.4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14) 2.5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16) 2.6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16) 2.6.1LCD1602的基本参数及引脚功能 (16) 2.6.2LCD1602的指令说明及时序 (18) 2.6.31602LCD的RAM地址映射及标准字库表 (19) 2.6.4LCD1602的一般初始化过程 (19) 2.7按键电路设计 (20) 2.8电路电源设计 (20) 2.9本章小结 (20) 3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22) 3.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22)

3.1.1 编程语言的选择 (22) 3.1.2 软件功能需求 (23) 3.2软件模块设计 (24) 3.2.1主程序模块 (24) 3.2.2AD转换模块 (25) 3.2.3液晶显示模块 (26) 3.2.4声光报警模块 (26) 3.2.5按键模块 (26) 3.3本章小结 (26) 4系统调试 (27) 4.1系统硬件调试 (27) 4.1.1 常见的硬件故障 (27) 4.1.2硬件调试方法 (27) 4.2 系统软件调试 (27) 4.3本章小结 (28) 结论 (29) 1主要结论 (29) 2展望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附录 (32) 附录一 (32) 附录二 (33)

空气监测行业分析

空气监测行业分析 雾霾久而不散,清洁空气仍是环保投资主题。继十一五主攻脱硫、十二五主攻脱硝之后,十三五大气治理亮点新增VOCs。一旦未来对VOCs 排污实行收费,VOC 治理行业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并且由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 浓度、数量都无法统一收集、测量,这就给第三方监测企业尤其是VOCs 监测企业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 环境税和VOCs排污收费制度近期有望出台,监测行业首先受益,不得不说这对以四川瞭望为代表的环保类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契机。环境税的开征将推动节能减排,利好整个环保行业,而监测行业有望首先受益。环境税的征收将采用从量计征方式,计税依据为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监测数据直接关系到排污量的确定和征税数额,是环境税征收的依据和基础,有望为环境监测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火电行业烟气治理在已得到显著成果,将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所有现役机组的烟气改造工程,市场空间正在逐步收窄,未来将主要依靠提标来的市场空间增容。行业整体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凭借燃煤锅炉市场治理空间的逐步打开,继续维持景气度。 而在大气监测方面,需要注意几个公司: 1、聚光科技 该公司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在线监测气体、液体和固体成分和含量,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冶金、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环境监测可直接进行气体监测和水质监测,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可在线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成分和含量的,安全监测主要产品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用于公共设施和工业设备的火灾预警、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智能气体报警仪可检测气体种类达72种,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各类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 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4%,但是近3年净利润成下降趋势。 2、雪迪龙 雪迪龙的环境监测系统侧重烟气监测,烟气监测占雪迪龙业务收入的50%以上。从市场角度看,公司在火电行业烟气监测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具有40%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火电脱硫市场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是烟气连续监测CEMS领域的龙头企业,在CEMS市场中长期保持了25%至30%的市场占有率。 VOCs 监测、PM2.5监测等新业务为未来业绩主要增长点:PM2.5 监测(已有业绩)、VOCs 监测(研发)、大气汞监测(研发)、第三方检测(已成立子公司)、第三方监测(项目储备阶段)等,预计市场将在“十三五”真正启动。 三季度公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营收同比增长46%,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2%,动态市盈率27倍低于行业平均。 3、先河环保 先河环保是国内空气监测设备龙头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空气监测设备生产商,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先河环保与其他上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企业不同,其业务100%与环境监测相关。而在环境监测细分业务领域中,先河环保尤以空气质量监测为重。先河环保研制了国内

室内环境检测考试题

室内环境检测考核题 一、填空题 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2、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50~100 m2时,设2个检测点; 房间使用面积100—500 m2时,设不少于3个检测点。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 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 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 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对外关闭门窗24h以后 进行。 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执行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规范》国家标准。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所称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饰材 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7、采集室内环境样品时,须同时在室外的上风向采集室外环境空气样品。 8、氨样品采集后,应在室温下保存,于24h 内分析。 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规定甲醛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或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的规定。 10、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二、选择题 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B)以后、工程 交付使用前进行。 A、8d B、7d C、6d D、5d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可采用现场检测法,测量结果在0—m3测定范围内的不 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A)。 A、20% B、25% C、30% D、35%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 工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A)后进行。 A、1h B、2h C、3h D 、4h 4、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设置时,如果房间使用面积在大于500m3小于1000m3,检 测点数不少于(B)。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时,应 对不合格项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A)倍,并应包含同类型房间 及原不合格房间。 A、1 B、2 C、3 D、4 6、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浓度的检测标准中吸收液原液应放置冰箱中保存,可稳定 (B )天。 A、2 B、3 C、4 D、5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 年 5 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 亿欧元,约合 4,400 亿元。 根据国外研究,目前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合6000 亿元人民币。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将保持15% 左右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推算,近年来全球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规模平 均增速约 10%,到 2015 年全球检验检测服务业容量超过 1.2万亿元。 据预测,2020 年全球潜在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欧元,细分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20 亿欧元以上,包括消费品、农产品、油气;第二层次: 10 到 20 亿欧元,包括建筑、化学品、矿业、制造、交通、汽车、电力;第三层次: 10 亿欧元以下,包括政府、船舶、健康、银行、其他。

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 15% 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 2002 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 伴随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节能减排已经逐年成为世界各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作为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检查和监测手段,环境检测行业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监测可对当前环境质量、污染源进行监测;可对固定对象进行监测;也可作为应急手段对突发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环境监测自70 年代末以来,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4 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5000 多个。而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屈指可数。中国环境监测行业企业普遍规模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模仿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短、市场占有率低等特点。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驱动力来带动环境检测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第三方检测机构也顺势而起。目前环境检测行业均由政府机构扮演主要角色环境检测行业一是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不断提高,监测范围,项目和频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例如,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新增饮用水源特定监测项目80 项,市级环境监测站新增农村环境监测,各种枯水期,洪水期加密监测等,环境监测机构疲于应付。二是污染源的监测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随着排污申报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审批和验收制度的落实,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任务不

断攀升,各级监测站,特别是市、县两级基本都难以满足需求。三是专项课题调查研究接二连三。近几年,国家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课题,环境监测机构承担了这些课题的最主要工作,耗费了环境监测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来任务就繁重的环境监测机构只能以加班的形式来完成这些任务。 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及其发展作为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目前业务的业务还是来源于广大的工业企业(生产型),而其主要涉及领域有: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室内空气、噪声等检测。我们不难想到在国内拥有工厂、企业最多的地方——珠三角地区。但中国整体环境检测市场发展也极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商业检测机构相当活跃,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监测市场已逐渐形成,民间的潜力得到挖掘,以环保部门的监测机构为主、商业检测机构为辅的格局初步显现。但中西部地区因财政的紧张,基本未放开监测市场,政策性的业务垄断仍普遍存在。但从长远来看,监测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我国第三方机构发展的市场机遇也是显而易见,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 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 年将超过700 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

室内环境监测论文在线监测论文

室内环境监测论文在线监测论文 加强室内环境监测,创造健康生活环境[摘要]介绍我国室内环境监测的发展状况,归纳了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分析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列举了国家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监测指标和浓度限制, 为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依据。根据以上所述, 认为预防和改善室内环境污染, 应大力开发和使用绿色建材, 倡导和建造“健康建筑”,从根本上解决室内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室内环境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危害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追求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美观舒适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装修带来一系列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也引起了世界性的重视。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存在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列入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危害 (一)室内污染

从室内环境的特点可以知道,现代民用建筑密封性强,换气 量少,而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多,不容易得到稀释,扩散性慢,积累性很强,人们长时间在室内,污染物的吸入量较大。室内环境的主要 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有5类: 1.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指可吸入悬浮粒子,即直径在 10μm 或以下的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室内粒子主要来源于各种居室用品或生物体的尘埃、短纤维和毛发等。烟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是粒子污染的主要来源。每种粒子对健康的危害需视其微粒的大小、形状、密度和化学活性而定。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 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在常温下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挥发性很高。 目前,已鉴定出300 多种。除醛类以外, 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 甲苯、环己酮、三氯乙烯、三氯甲烷、奈和二异氰酸醋(TDI)等(表1)。它们各自的浓度往往不高, 但若干种VOC共存于室内时, 其联 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常常是室内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可导致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血液中毒。如甲醛会使人的嗅觉、心、肺、免疫功能异常,重者 会引起鼻、咽、皮肤和消化道癌症;油漆、胶以及各种内墙涂料中含有苯、甲苯和二甲苯,轻度苯中毒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致癌,引发血液病等。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5T13:52:51.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陈璐安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佛山市灏景检测有限公司 528311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工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不但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居民的人身健康产生的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指导决策来制定更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预防措施,但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是有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1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在环境监测技术刚被引进时,由于科技、经验、经济等条件限制,往往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检测,由于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测。此外,由于各方面都具有局限性,其监测形态多成断续性的监测,过程也是断点的曲线,且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情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研究,如今该技术在我国也初具规模,不但完成了全天候全自动的监测工作,而且监测手段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卫星遥感监测、物理监测等不同的监测方法。除了方法、技术有所进步外,还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起了配套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促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 环境监测存在的不足 该技术在我国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种种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 系统监测能力不足 同目前我国的监测能力同国外的技术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系统监测能力不足,在实际的监测中,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往往会使测量的准确度有所下降,只能满足某些方面的要求,而难以完全满足。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专业的知识,并熟练掌握该技术,但在实际中,该领域的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其中工人占了绝大多数,在某些程度上不利于该技术的发挥。 2.3 健全管理制度 系统管理匮乏。该技术虽然受到普遍关注,但执行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比如,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体质不够健全等原因使得整体的管理水平不太理想,必须在不断实践中对管理制度加以改进,使其和管理工作相符合。 2.4 缺少专门的实验室 该技术要想进一步完善,至少得有个专门用来搞研究的实验室,但当前要么是借鉴引进国外技术,要么只是在大学的专门学科领域出现,缺少专门的实验室,为了更好地对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加以把握,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虽然对环境污染比较重视,也投入了很大一笔资金,但环境监测技术需要越来越高端的技术,再加上一些设备等,花费越来越多,国家必须加大投入,在经济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最后。如今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 此技术本来在我国起步就晚,物资储备显然不够,且其监测标准主要是依据我国国情来指定的,还达不到国际化的标准。 3 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1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 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3.2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 调查表明,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当务之急,必须有侧重地建立监测方案,有效地开展研究整治工作环境监测仪器的重点应当往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监测技术服务。 3.3 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4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4.1 监测信息网络化 建立监测的网络系统,主要看中信息网路的实时性及其容量大的优点,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将方便在后线研究监测技术的技术研究人员获得来自第一线的准确实时的消息;这一举措将使技术研究人员尽早对已受污染的环境提供有利可行的治理措施。不仅如此,在治理工程中,技术研究人员也可以有实时的治理信息反馈,可以随时调整治理的手段,对环境的治理影响深远。这种借助现代先进手段的方法应该在环境监测的各种阶段被广泛加以采纳。而另一方面便是上文提到过的便于不同地区提供其所在地区的研究和治理结果,让其他与之情况类似者可以吸收采纳,从而实现治理开销上的研究花费。这样可以充分体现监测信息网络的实用性,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和环境治理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4.2 仪器设备配置先进化 作为监测环境的主角,各种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是否具有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仪器配备的先进化便意味着在金钱上的长期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