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

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二、习作示例及评析:

习作示例①

蒙太奇手段,妙!

一一一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蒙太奇手段

北大附中全国理科试验班高三(10)班王一恺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以上两处蒙太奇手段的应用都十分巧妙。

说了半天,那么到底什么是蒙太奇手段呢?所谓蒙太奇手段,就是多组镜头间的切换组合。作为导演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它的应用不仅能使整个影片完整连贯,如果经过一些特殊处理,还能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表达效果。由于观众的人生阅历不同,对影片的理解也不同。一部影片,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用蒙太奇手段处理是很必要的。

习作示例②

人性美丽的震撼

——评论《我的父亲母亲》的精巧情节安排

北大附中全国理科班高三10班姜懿

张艺谋的人生经历与他执导拍承德电影风格有很大关系。它的出身是农民,生活中形成朴实、忠厚的品质使他的电影形成了独树一帜、玩味无穷的风格。他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把他们的情感刻画的细腻而逼真,让人不能不引起共鸣!

电影的线索一明一暗,两个年轻人的相恋是明线,而两颗心的盼望和关爱是暗线。所以,主体不是个人事迹或社会事件,而是人的内心活动。一个花季女孩执著的等待、寻找心爱的人的行动。电影实质完全是在描写人的心情。

在电影始终有几个重要镜头反复出现。

第一个是,一个穿这红棉袄、戴着红头巾的女孩在小学校园栅栏外突然回头的茫然、心急如焚地向看见那个笑脸,那个她耳边清脆的朗诵升背后的人的笑脸。

第二个是女孩在不同季节作的同一件事。即使下着大雪、刮着大风,依旧不懈地站在乡村和县城之间的一条很普通的小路边白烨树旁等待。她很伤心,因为她总是等不到。但他还是苦苦地等,他使焦虑的、担心的,因为她把心给了县城的小伙子,小伙子走了,也把女孩的心带走了。她所等待的,不只是小伙子,还有它的那可欢乐的心情。

第三个,在电影开头、结尾,女孩经过漫漫40年,仍坐在织布机前为心爱的人织布,从年轻人的机敏灵活变成稳重和蹒跚,从红布变成黑布、白布,从没有见到小伙子倒送走老伴,一直没有停下。其实,一直支持者她的,使她对心爱的人深深的感情。

就像《永远的蝴蝶》中作者在反复写的一句话:“她跑过去,走到马路的中央,于是,蝴蝶就飞走了,再也不会来了。”电影和文章两者有同样感人的效果,因为描写的同样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瞬间,同样是最触动人内心感情世界的画面,一种不可抹煞的记忆!

张艺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乡村人的方言、习俗等细节来表现乡村人特有的朴实和善良,让观众有欣赏现实生活录像直播的感觉。

另外,场景中社会场景的集中、分散安排得自然而灵活,主角看似很平常、很普通的老百姓,但却让人感到,他们是与众不同的,使引人注目的,他们在屏幕上每一件普通的小事都让人牵肠挂肚。也就是说,主角完全被融合在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显现出环境与中心任务的互相依赖和衬托的必要性。

总之,张艺谋用大手笔刻画细节的艺术手法是让人耳目一新而又深深赞同的。因为它的电影虽然没有高级科学技术给人的新奇和轰动的震撼,没有大风大浪情节波折的刺激,没有绚丽场景的煽情,没有奇异幻想造就的完美,但他表现得正是中国人的本质,表现给大家的是中国人的品格,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儒雅和魅力,加上中国乡村人的朴实和善良。而最终打动观众的原因,是她所展现给大家的电影,是一种最美的人性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

习作示例③

出路在哪里

北大附中理科实验班高三王大地

对于《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我只是觉得它回避了太多的问题。中国有12亿人口,8亿多生活在农村。虽然在十九和二十世纪有了西方文明的冲击,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变化依旧微乎其微。桃花源记里

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现时的中国农村也不过如此。尽管有了拖拉机,有了化肥农药,但终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变的。几千年遗传下来的旧俗依然广为流行。在哈代或是沈从文这样的乡土作家眼里,其中当然不乏美好的东西,但是我相信,那还是不合理多于合理,愚昧多于文明的。那么《我》剧里为什么不涉及这些问题呢?如果张艺谋想展示农村的面貌,那么他只是在欺骗观众。如果他想讲一个恋爱的故事,那莫非贫穷落后的农村也是一片能滋生出浪漫的乐土?我不知道张艺谋是否在农村生活过,果真如此,只能怪他洞察力太平庸,认不清问题的关键。《我》这样的片子,拿给城市里的人则可,要是让一个谱熟农村生活的人看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不是《我》这样浮雕一般虚华的作品,而是一种能够真正地把中国的农村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

记得在《我》剧里最常见的场面是女主角在秋天金色的阳光下的笑脸。张艺谋似乎想刻意制造出唯美的氛围。可是他的方式也太做作了,一切都像是在做假戏。印象里大陆就没拍出什么好电影。韩国和日本的电影我都看过一些,不能不说它们要比中国电影更有魅力,更加深刻。张的农村题材片在大陆电影界可能要好一些,但那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张个人的素养约束了他创造的范围和手法。他永远只能拍出《我》这样既没有力,也缺乏美的电影。

习作示例④

谈《我的父亲母亲》的真实性

北大附中理科试验班李鹏飞

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确实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我是很少被故事感动的,但看完《我的父亲母亲》之后,也不禁为这个感人的故事感动。但故事毕竟是故事,故事可以很动人,但只要是故事就一定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我的父亲母亲》也不例外。

首先,我感到最不真实的,便是故事情节。当然,会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话没错,但高于生活并不等于脱离生活。故事发生于“打右派”前期,从当时物质条件,自然环境来看,这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北方农村,但已经发生了自由恋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按中国传统,婚姻大事青年人是不能主动料理的,大都由父母包办,即便不是包办,也一定有父母或某些长辈出面料理。这种风俗在农村一直延续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至今。但电影中在一个北方偏僻农村,在那个年代,竟然发生了如此感人的故事,这难道不是奇迹吗?即便退一步说,故事发生了,但故事的发展也毫无真实性可言。东方女性受到特有文化的影响,一般都比较内向,或者说矜持,但影片中的女主角,那样活泼,那样主动,一点都不像一个中国农村女孩子,但她却被安排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而且是几十年前,这可以说又是一个奇迹吧!

其次,在影片中的某些细节,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艺人的粗劣的雕刻痕迹。

影片中有一个锔碗的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剧中,那个工匠曾说了一句话,大意是锔碗的花费要比买一个新碗还贵。或许,张老先生想用这句话来突出这个碗的特殊价值,殊不如,却成了笑话。张老先生一定没见过锔碗的。工匠要用锔碗的收入养家糊口,如果价钱那么贵(那个碗仅摔成三片而已,如果多摔几片,岂不价值连城了),一天能有多少活干?

剧尾,商定好要抬遗体回乡之后,第二天便有许多人从远方赶回来。我不禁要问,这可能吗?结合影片情节和农村风俗习惯可以看出,抬棺是第二天上午。而从广东赶回一个北方小山村只用一夜时间?!要知道,当时中国一穷二白,他们怎么回来的?坐火车?坐专机?即使是现在,这也不可能实现,何况几十年前?

还有母亲年轻时候的美丽肌肤,以及一举一动,无不显露出虚伪和做作。要知道,那种环境里,即使每天打一桶水,手上也会磨出厚厚的一层茧子,何况还要织布、做饭、做家务劳动。从母亲的一举一动,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城里人,凭着对农民的一点粗糙的认识但又急于模仿而做出的不伦不类的举动。

总之,《我的父亲母亲》一片,可以说很生动,很感人。但它毕竟是故事,而且故事中的一举一动都经不起推敲,整个故事处处显露出虚构的痕迹。

评析:

几篇评论,对电影都有总的评价,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要肯定的,几篇文章都选择了较小的切入点进行评论;习作①谈电影镜头的切换组接艺术即电影表现的主要手段蒙太奇手法,换言之,评论电

影“画面”的“剪辑”技巧。习作②着眼于情节线索安排的评论;习作③④着眼于电影内容真实性与否的评论。我认为中学生练习写作,评价一部作品不宜面面俱到,面面俱倒,就会面面不到。因为几百字的文章无法包容这么多的内容,什么思想价值,艺术手段,表现技巧等等都谈,只能蜻蜒点水,哪个都谈不深,谈不透,选择较小切入点,如医学上的微创手术,切入口极小而探入的很深。更何况面面俱到中学生笔力也不足。所以选择较小的切口点是这次写评论的要求,同学们基本上做到了。

几个同学选择的角度也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常常说,角度要新,但若刻意求新往往事倍功半,或伤害了文意,弄巧成拙。文学评论选择角度应根据个人鉴赏感受来定,要选择自己最有话说,体会最深的一点入手评论。比如习作④,李鹏飞是来自农村的同学,上高中来到北大附中才开始认识城市,所以看完这部电影,他跟我谈了农村许多情况,觉得《我的父亲母亲》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说时颇有些愤愤。他的认识来自他的生活体验,我跟他谈,电影是艺术,不能把生活的原生态搬上银幕,他仍不能接受,后来他写了这篇评论,表达了极真实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他谈出的是自己思考的东西,没有人云亦云,自然真实地选择了自己最有感受的某一方面来谈,这总比刻意求新,哗众取宠或人云亦云,亦与亦趋要来得好。

以上选的例文①②是褒扬;③④是批评,作为个人看法来讲,我不同意习作③④的分析之拿出不同观点的评论,是在于告诉同学“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充许同学大胆谈出不同意见,评论不能搞一言堂,只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艺术鉴赏力,审美悟性、灵性。

几篇习作的结构,层次都比较清晰,开头结尾方法各异,各有千秋,文笔也不呆板,希望你们认真体味。至于语言(已经过一次修改),总体还比较流畅,得体。但要细细琢磨,有的语句还劲不住推敲,比如习作示例③第6行划线句子“但是我相信,那还是不合理多于合理,愚昧多于文明”这句话的“那”指代不明,是指哈代和浓从文的作品内容,还是指农村旧俗?又如此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而是一种能够真正地把中国的农村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中国农村”内涵,外延都太大,应具体指出是“中国农村”的“习俗”,还是什么?,语意要明确。

请你们做做语言医生,给找一找毛病,在网上反馈给我好吗?也请你们提出修改意见。我想广大网民朋友会理解我的用意吗。

关于对《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高三10班还有不少看法,比如有人认为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张艺谋特有的乡土气息;还有的同学谈到“电影艺术总不同于真实生活。索然的生活经艺术加工总会熠熠生辉,张艺谋说‘这部电影有我个人的影子,但绝对不是完全的真实,’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现实主义式的浪漫’,这种浪漫与生活贴近,并令我们重新找回并感觉到那纯真无暇的感情。”;有人在谈到人物语言时说“整部影片的对白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导演深刻地意识到,在人物复杂的感情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影片只是将多个特写串在一起,便代替了角色心中的千言万语。这是本片的成功之处,也是张艺谋电影的特色之一。

至于我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还是引用导演张艺谋的话吧,他说“要拍一部爱情诗歌散文电影”想用质朴的浪漫来打动人们的心灵。应该说,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的父亲母亲》确实是一部爱情散文诗,这美丽而饱含诗意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真情,看到生活和爱情的美丽。我确实不同意习作③和④两文的看法。那两文有些话偏激,过分武断地垄断了农村生活,有些看法也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忘记了在哪儿看到

过这样一段话“走进影院的时候……打开感情的房门,跟随故事去寻找久违了的纯净,梦想和感动”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三、文学评论和(读)观后感的异同:

从广义上讲文学评论也是(读)观后感,因为它们都有具体的感评对象,评、感都是缘于作品本身的激发。但文学评论又不同于一般的观(读)后感,它是一种特殊的(读)观后感,前面讲了观后感或读后感,重在讲作品给自己的启迪,引起的感受,要生发、展开联想,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而文学评论,重在对作品本身内容,艺术特点,表达技巧,作者创作风格等方面的评价,要始终围绕原作展开议论,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从两次展示例文比较中即可找出规律。

余秀华诗歌集

余秀华,女,1976年生,诗人,湖北钟祥人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现在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蓝色的牵牛花》 这么多空酒杯,这么多被举起就已经坍塌的力 这么多言简意赅的坚持,这么多伸进秋天的诅咒 哦,这么多落进枝头不再流浪的云 一滴露水滚在杯口是危险的 一束夕光聚在杯底是危险的 有风是危险的,没有风更危险 ——更危险的是,我对这样的危险着迷 它的蓝多需要怀疑 又多需要省略 只是,这漫山遍野的蓝 这比湖水更清冽的呼吸 我不习以为常,又能怎样 《如何让你爱我》

文学评论写法

文学评论写作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阅读教案: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阅读教案: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 [训练目的] 掌握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导]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

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

余秀华的诗句

余秀华的诗句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雪》 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源》

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并从一条经脉上得到秋天的走向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回首,还会惊心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是否如一个酒杯怀揣着月亮我开始信任我的平凡,我的世俗和一钱不值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让叶子盖满它的身体可我不知道哪一片叶子的泪光 会得到整个秋天的原谅《但是,我不知道》 除了陽光,我总是不够富裕从春天开始的寂寞的流程让我越来越满,无法掏空《陽光肆意的窗口》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再见,2014》 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37岁生日自嘲》 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唯独我,不是《唯独我,不是》 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2018年10月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课程代码00531)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睨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I页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说《喜宴》通过知青视角描写的两个场景是 A.“喜宴”和“卖油绳” B.“喜宴”和“上门喝茶” C.“假结婚”和“卖油绳” D.“假结婚”和“上门喝茶” 2.小说《鞋》中守明将做好的鞋交给未婚夫并请他试穿,未婚夫的反应是 A.觉得有点挤脚 B.觉得有点大 C.觉得正合脚 D.没有试鞋 3.小说《广陵散》刻画人物时采取的描写方式是 A.生活细节与心理活动相结合 B.梦幻与现实的叠加 C.意识闪回与蒙太奇交织 D.正文与补记相互映衬 4.小说《马桥词典》中“宝气”一词的引申涵义是 A.民间正道和对权力的不屈反抗 B.友情的诚挚和爱情的忠贞 C.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 D.对现代都市文明生活的向往 5.小说《送一个人上路》故事展开时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青年“我”的视角叙述 D.童年“我”的视角叙述 6.散文《致傅聪》的作者傅雷与傅聪的关系是 A. 师生关系 B.兄弟关系 C.父子关系 D.朋友关系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 A.汪曾祺 B.孙犁 C.丰子恺 D.阿城

鉴赏诗歌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鉴赏诗歌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NNj)t 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M 教学时间:12课时 二、考点解析 根据2003年的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和作者的态度。H& 三、知识点讲解~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m0 (2)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d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H&H%;& 这是一首诗,但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则是霜满和向“乌啼”(地名)那个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和带着愁思进入梦境呢?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XO3FF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象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仅二十个字的短诗,其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已被河水冲没),共三层,由于楼址的地势高,所以登楼远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远处是中条山,近处是滔滔奔流的黄河,极目远望,还可隐约地看到晋南和渭河两岸的奇景。因此,鹳雀楼在唐代就成为登临的胜地了。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则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3 再如:孟浩然和杜甫写的两首诗:

2008年四川大学文学评论与写作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8年四川大学文学评论 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文学评论考研试题 考研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模仿说是( )文学传统中关于文学本质的古老传说。 2.“诗缘情而绮靡”是( )提出的有关诗歌审美特征的重要观点。 3.马克思认为,人的( )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文质彬彬”是( )就文学构成所提出的重要评判标准。 5.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学语言充分利用了语言的( )功能。 6.中国古典美学中与西方美学“崇高”概念相似的是( )。 7.文学创作过程的实质是将生活体验转化为( )的创造性过程。 8.法国批评家布封就文学风格提出了( )的著名观点。 9.“通感”是指不同的( )之间在审美活动中的相互转移和挪用。 10.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篇目是( )。 11.20世纪西方的接受美学在理论上强调了( )在文学接受中的主导作用。 12.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与文学的( )有关的理论。 13.20世纪的英美“新批评”强调( )是进行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 1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是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前提。 15.“文学流变论”强调了文学演变与( )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3小题) 1.诗言志 2.文学典型 3.浪漫主义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个小题) 1.简述作家的“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2.简述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的关系。 四、文学评论写作 100 仔细阅读小说《民间》,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 民间 桥下有一家店,名字十分普通,叫“老于家神面馆”。 老板姓于,不言而喻。 这家店经营的东西再简单不过,主食即抻面,用牛骨汤——门口是一个大灶,灶上有锅,不大,十刃,常年不熄火,煮的就是牛骨。副食是凉拌菜,有十几样之多,三元一盘,可分可合,挑拣随便。 老板人称于老大,不知是说排行,还是说他的个子。 这于老大身高足有一米八五,宽宽的一张脸,虎背熊腰,从后边看,根本没有五十岁

余秀华的诗歌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石磨】 横店的石磨上,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 谁蒙住了我的眼睛 磨眼里喂进三月,桃花,一页风流 磨眼里喂稗草,苍耳,水花生 ——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 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横店是静止的下磨 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梦和绝望磨眼里喂世人的冷,一个人的硬 磨眼里喂进散,大雾,雪 ——风不仅仅养活了我,谁一错再错 谁扯下我的眼罩,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 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 没有人喂的磨眼掉进石头,压着桃花 掉进世俗,压住悲哀 ——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 【就做一朵落败的花】 我承认,我是那个住在虎口的女子 我也承认,我的肉体是一个幌子 我双手托举灵魂 你咬不咬下来都无法证明你的慈悲 不要一再说起我们的平原,说出罪恶的山村 生活如狗 谁低下头时,双手握拳 花朵倒塌,举着她的茎鲜血淋漓 我一再控制花朵的诉说,和诗毒蔓延 如同抵挡身体的疾病和死亡的靠近 你需要急切地改变注视的方向 改变你害怕举灯看见的自己的内心 生活一再拖泥带水

四川大学635文学评论写作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635文学评论写作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远空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6818349539.html,

635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资料说明】 《635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四川大学优秀中文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以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外,还能让我们掌握历年考题的规律和未来试题出题的命题思路。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评论写作试题包括50分的理论部分和100分的写作部分。第一眼看到试题,很多考生都会觉得基础。的确,文学评论写作的试题不偏、不怪,理论部分80%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不是一回事。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论部分试题比较基础,基本考察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写作部分则能较全面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一定量的文字,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一篇文学评论文字,并能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光靠我们日记式、作文式的做法是不行的,必须要在写作中体现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这则比较考察考生的内功了。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最近五年看,川大文学评论写作的题目包括100分的写作部分和50分的理论部分。 (1)填空题:填空题就是死的一对一的答案,答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加强对阎本概述部分的知识点记忆。但是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还是可以有一些技巧的,因为文学评论写作是题库出题。因此,有可能往年考过的题今年又重复考,或者变换方式考,以前考这句话中的前面部分,现在改为考后面部分。例如,我们09年填空题的第6题“文质彬彬”是孔子就()问题提出的重要观点。乍一看,知道这是在阎本第二章“文学构成论”中提到的观点,因此填的是文学构成。其实问题比较简单,但是没有复习到位的同学可能就是不知道。但是对往年试题比较熟悉的同学会注意到,在08

文学考研文学评论写作专题

关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也是我当初自己头疼的东西,大家反映都较难。其实真的不一定是难,而是平常见得少,写得少,老师的指导也少,因此没有把握而已。我不指望自己能给大家多高深的指导,只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找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资料给大家看看,希望有所启发,定有不足,望见谅。 一、什么是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文学评论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学评论的两个标准即: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政治标准是为了解决文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艺术标准则是为了解决文学如何服务好的问题。这两个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文学艺术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文学评论的写法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2015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2015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一、填写作者5分 1、《文赋》 2、《诗式》 3、《新批评》 4、《文化与帝国主义》 5、《传统与个人才能》 二、名词解释:25分 1、文学性 2、文学形象 3、文气说 4、叙述聚焦 5、心理批评 三、简答题20分 1、西方模仿论中(包括再现论、反映论),关于文艺的真实性的论述有? 2、意向性客体论 四、翻译并说说其中蕴含的文学理论:10分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五、论述题:20分

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六、写作题70分 汪先生 说起汪先生,梅镇上年长点的都认识。但要说汪先生的家世,没几个能说得清。那一年,汪先生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降落在小镇上,并深深地扎根,这根不仅扎在了小镇也扎在了小镇人的心里。 公立学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被告知来了一位新先生——延续私塾习惯,学生们称呼老师为“先生”。这个消息,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因为当时物质精神匮乏,孩子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全都用在了和老师斗智斗勇的较量上,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空气里飘满了油菜花的香气。孩子们就像采花的小蜜蜂“嗡嗡嗡”的喧嚣着,抻长了脖子往外看,兜里都揣着各式“见面礼”,就等好戏开场。 校园里的铁皮钟响起,孩子们停止喧哗严阵以待。 但是新先生一进教室,孩子们捂在兜里的小手愣是没有拔出来。这位高高瘦瘦的先生穿着七成新的军装,挺直的鼻梁上驾着一副黑框眼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军装的衬托,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精神气。此刻,先生的目光正透过眼镜片向孩子们扫视,这眼神就像两道闪电,不,确切的说是两发炮弹,狠、准、稳,不容你半点反抗。先生微微一笑,刚毅的脸有了柔和的曲线,标准的普通话在薄薄的唇中吐出:孩子们,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姓汪叫汪其睿。说着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黑板上的这三个字又让孩子们傻了眼,这三个字横如傲天雄鹰,竖如立地苍松,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10] 《经过墓园》 如同星子在黄昏,一闪。在墓园里走动,被点燃的我 秘密在身体里不断扩大,抓不住的火 风,曳曳而来,轻一点捧住火,重一点就熄灭我

他们与我隔土相望。站在时间前列的人 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进土里 所以我磕磕绊绊,在这座墓园外剃去肉,流去血然而每一次,我都会被击中 想在不停的耳语里找到尖利的责备 只有风,在空了的酒瓶口呼啸似的呼啸 直到夜色来临,最近的墓碑也被掩埋 我突然空空荡荡的身体 仿佛不能被万有引力吸住 《井台》 许多井散落在地里,你若有醉意 就无从寻觅。 哪一口枯了,风声四起 哪一口丰盈,拍一拍就溢出蜜 而井台,蛊惑里的善良和敌意 让日子一砖一砖扣得紧密 漏风,漏雨无非一种象征意义 汲水的人消逝于水的自身 大地饥渴 红衣的女子用乳房一遍遍 搽去井台上的几粒鸟粪 整个胸堂,都弥漫云的回音

《梦见雪》 梦见八千里雪。从我的省到你的省,从我的绣布 到你客居的小旅馆 这虚张声势的白。 一个废弃的矿场掩埋得更深,深入遗忘的暗河 一具荒草间的马骨被扬起 天空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你三碗烈酒,把肉身里的白压住 厌倦这人生粉扬的事态,你一笔插进陈年恩仇 徒步向南 此刻我有多个分身,一个在梦里看你飘动 一个在梦里的梦里随你飘动 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致雷平阳》 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他年,我流离失所,我就抵挡一辈子的清白沽酒一壶 邀你对酌 为只为,一只狗在你心头吠过秋风 为只为,牧羊的时候,你的孤独,对峙,和解和贪图 为只为,一条河弯弯曲曲,只有你清楚他的去向 为只为,一个老诗人离去,你在异乡的佛像前长跪,泣不成声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从所有的教科书上归纳一下,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美学和历史标准;二是思想标准;三是艺术标准。 先说美学和历史标准。所谓美学标准,就是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成败得失。什么叫美?美就是和谐。对作品来说,看形式和内容是否和谐?主题和表现手法是否和谐?字词句段是否和谐?所谓历史标准,是指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即是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凡是反映了历史真实和生活本质的作品,肯定是美的。所以,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别林斯基指出出:“不涉及美学的历史批评,以及不涉及历史的美学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当然,历史不等于文学,而文学则必定反映了历史。过去对于未来,就是历史,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文学家反映历史,不是象历史学家那样,机械地记述下来,不容许虚构,要求客观而公正。文学作品反映历史,也要求客观公正,但要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通过形象塑造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它反映生活更本质的东西。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思想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有无哲学价值的尺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家处在什么时代,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时代思想的影响,也就是主流思想的影响。有人说,我搞文学就是要与时代思想唱反调,要远离政治,唯有远离政治才能创作出传之后世的作品。不错,文学史上,有好多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不受欢迎的,若干年下去,反而成了人民欢迎的好作品。这是因为作家富于远见,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虽然不与世俗思想合拍,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先进的思想。所以,批评家要善于辩别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区别,既要充分肯定反映时代主流思想的好作品,又要善于发现代表未来先进思想的好作品。果戈里的《死魂灵》发表后,不少人贬低甚至于辱骂它,认为是琐屑无聊之作。而别林斯基针锋相对地指出:“果戈里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死魂灵》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后来也证明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批评家的慧眼识珠很重要。思想性标准实际上就是真理性标准,即实践是检验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不管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还是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只要是作品代表了时代潮流和历史的本质,就应该说是思想性好的作品。我这样讲,与传统的教科书不太一样,但我认为文学创作有它自身特别的规律,批评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思想性标准第一要求是真实性;第二要求是考查作品与时代的先进思想相联系的紧密程度;第三个要求是考查作品的内容对读者的道德和精神境界是有益还是有害?第四是衡量作品的内容是否体现了人民的意愿? 最后再谈谈艺术标准。第一要看作品中的意象和形象是否逼真,鲜明,生动,也就是说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凡是在读者中取得共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典型化做得好的作品。所谓典型,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就是集成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兴趣。第二要看作品是否富于情感的表现力。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如果作品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别人?第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统一,和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再好,如没有一定的形式也不能表达出来。体裁,结构,情节,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好作品。第四要看作品是否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一切雷同化,公式化,概念化的都是艺术创新的大敌。你写出的作品,谁也模仿不了,就是独创性。第五要看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作品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个性化是基本要求。第六要看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形式,民族的欣赏习惯等,都应该是作家追求的目标。有了民族性,也就有了读者。为什么一些跑到国外的艺术家,非得要回国内来发展?就因为艺术若没有民族性,就没了根。这个道理很浅显。 上面三条标准不是唯一的。此外,还有许多具体的标准。如社会标准,哲学标准,法律标准,道德规范标准等。千标准,万标准,人民群众喜欢就是最大标准。因为任何作品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人民历来是最公道,最权威的评判者。金奖银奖,不如人民的夸奖。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鼓与呼,代表人民的意志和趣味,才称得上人民作家和人民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最新】文学评论写作万能模板-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学评论写作万能模板 篇一:文学评论写作经验——现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写作经验——现当代文学 考研的路,走过,无意间再回首,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有过彷徨,也曾无助 过,千种感慨,尽在苏轼的一句词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暑期在家,闲下来的时候,翻看我喜爱的诗词,说到古诗词,想到了现当代文 学评论的写作。我想,没有对于古诗词所下的一番苦心,文学评论写作可能拿 不到140分。中国古代的诗歌、词,对于写作入门不失为捷径,。唐诗宋词重 意境的营构、重心绪的传达,看的多、品的多,慢慢感觉就出来了,叶嘉莹的 十五讲,还有胡晓明的《万川之月》,以及其他唐诗宋词的赏析性著作,对于 古诗词品味的提升,很有版主。现当代诗歌的品读,万象归一,与古诗词有异 曲同工之妙,都是文人的此情此景的再现。只是现代诗歌比较年轻,体式上尚 不足谓之成熟,略显涩一些。说到古诗词赏析,它可以更快的熏陶出对诗歌的 感知,籍此来赏析现代诗,也许上手比较容易些。毕竟,诗思是相通的。现代 诗评论的写作,构建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大体方向要把我对。在09年考研的前一个月,我还在犹豫担心,我怕我抓不准这首诗,他具体所要传达的意思, 我怕我抓偏离。在去年夏天,我还在着急,面对一首诗歌,哇不能全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的感觉,也不知怎么评。复习时困惑厚重的像一堵墙,堆积的几近窒息。后来,我决定模仿评论写作。在图书馆借出孙玉石的两本《中国现代诗导读》,说到,说到孙玉石先生,他是诗评界的重量级人物,而这两本书中的评 论文章,均出自他和他的研究生之手,文采斐然,文笔妙曼读来是一种享受。 从暑假到考研的多半年时间,我几乎模写遍了这两本书的评论文章。模写要有 点变通,学的是笔者行文思路,如何定题的墓志铭开头的,他是从哪个角度分 析这首诗歌,人家是怎么论证的,收尾时怎么收的。先大题把他的文章熟识后,也明确了诗歌的大意,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叙说作者的文章,两相对照 找不足。当然,记得重点是看人家怎 么评论这首诗。 评论的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想一蹴而就怕不易。它考察学生对于诗 歌的感知能力、行文组织驾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诗歌浓缩着文学的精华, 短小,读懂读透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我模写近十几篇时,已隐隐感觉到,诗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走红表面上是一种诗歌现象,但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消费本质,导致了余秀华的诗歌被误读,其文学性被忽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其中一些处境艰难的女作家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敢于用文字述说生活的艰难,抒发个人的不幸,引发了大众的同情与共鸣。大众关注的是她们本人,而她们的作品则被忽略,被误读,余秀华的诗歌也许就是被误读、被歪曲最严重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余秀华的成名作,却未必是她的代表作。许多人因这首诗而认识余秀华,但也有不少人因这首诗而拒绝余秀华。本文就是要在余秀华现象潮水过后,细数一下她的诗歌有多少值得回味和欣赏的东西,她诗歌中的文学成分有多少。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身体的病痛、生活的不幸既是人间的苦难,也是人生的馈赠。面对这种馈赠,多数人宁愿把自己变得粗糙无感去回避,唯有诗人以一颗善感的诗心去接受。余秀华是善感的,她的诗歌绝大部分取材于家乡横店村,写自己简单的乡村生活,写个体生命的体验感受。她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写出了属于她的生命感受。阳光、云彩、麦地这些普通的景物,常常被她翻

出前人未发之新意。赞美诗 这宁静的冬天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黄昏在拉长,我喜欢这温柔的时辰喜欢一群麻雀儿无端落在屋脊上又旋转着飞开小小的翅膀扇动淡黄的光线如同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久远的事物的战栗 经过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玫瑰还有蕾一朵云如一辆邮车好消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仿佛低下头看了看我《赞美诗》应属余秀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对冬日夕阳的赞美之诗,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渴望之诗,是对心灵进行自我慰藉的温暖之诗。余秀华对阳光是敏感的,“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在另一首诗中她写道:“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这种语言是一种掏心掏肺的神来之笔,说不清是什么技法,但它就是能道出了你胸中欲吐之块垒。而“一朵云如一辆邮车”,搬运着好消息,这种想象也令人眼前一亮。再看这首:下午,摔了一跤 提竹篮过田沟的时候,我摔了下去一篮草也摔了下去当然,一把镰刀也摔下去了鞋子挂在了荆棘上,挂在荆棘上的还有一条白丝巾轻便好携带的白丝巾,我总预备着弄伤了手好包扎但10年过去,它还那么白赠我白丝巾的人不知去了哪里我摔在田沟里的时候想起这些,睁开眼睛云白得浩浩荡荡散

[文学评论]鲁迅文艺评论的高度思想要求

一 首先就鲁迅对文艺创作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文学性质和任务情况,来看鲁迅的评论对作品的高度思想要求。 一部文艺创作思想内容的高下及社会意义的大小,与作家思想的高低有关,也与作家从事创作所抱的态度有关。 还是先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鲁迅在为叶紫《丰收》集写的序言中对作品所作出的具体评论吧。 在叶紫这部集子中,无论从《丰收》和《火》这两篇作品看,或从其他篇作品看,可以看出《丰收》集中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于压迫者正义的,战斗性的答复。 例如《丰收》和《火》这两个前后关联的作品,就确实如此。 前篇《丰收》,写的是贫苦而又纯朴的老农曹云普,他与一般贫苦农民一样,遭受的只能是被压迫被掠夺的命运。当年是个大灾之年,他带领一家人勤耕苦作,忍饥挨饿,争取一个丰收年——争来百多石满仓的粮食。可是最后扫干净仓板,还不能满足地主、债主、甚至收捐款的保甲长的掠夺欲望。云普叔两眼一黑,昏倒了。幸而云普叔生活已不是闰土、祥林嫂生活那个年代,而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且听大儿子立秋半夜从外面回来时跟他爹谈的:现在垅上都准备抗租抗捐,“要不然,就是一场大的拚命!今晚我还要到那边去呢!”这时,他才隐约了解儿子常不在家的原因。十五六年农民会的影子突然浮上他的脑海,他笑了。这笑,是对民国十五六年农会斗争的向往,显示他的觉醒,显示他对压迫者和掠夺者将要采取的答复。 后篇《火》,就正是写曹家垅广大农民,与周围百多里地的贫苦农民联络起来,对压迫者和掠夺者,采取了决断性的答复。这场斗争震撼了三湘中、西部的整个社会。这过程中,贯穿了曹云普及其一家人的觉醒和斗争。 云普叔丰收的粮食被抢走后,又一次的灾难降临了:儿子立秋被地主何八雇人抓走了。一场原在酝酿中的大的事变立即爆发了。曹家垅周围都骚动起来,人群在奔驰喧嚷:“冲

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评内容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安师大文学类考研文学评论与写作

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与写作 (2011) 一、名词解释(任选八题,每题5分,共40分) 1.假定性与逼真性的统一 2.文学意境 3.话语 4.叙事视角 5.艺术概括6地域风格7.期待视野8.召唤结构 9.阐释循环10.文学传播 11.世界文学 二、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刘熙载说“文,心学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举例分析罗曼·英伽登关于作品的层次论。 3.分析文学象征的审美特性。 4.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三、评论写作(不低于800字,5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文学评论。 (2010) 一、解释题(任选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与文学研究 2.形象的假定性与逼真性 3.文学语言与文学话语 4.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 5.叙事话语6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7.阐释的循环8.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9.地域文学与地域风格 10.“世界文学”标志 二、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试述“诗无达诂”根源。 2、以中国诗史、词史或小说史为例‘谈谈文学体裁演变的动因。 3、结合孔子“兴观群怨”说,谈谈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4、以一部古典戏剧为例,谈谈喜剧的艺术特点。 5、谈谈罗曼·英伽登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层次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意义。

6.清文论家刘熙载《游艺约言》“文,心学也,心当有余于文,不可使文有余于心。”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600字以内,50分) 1、阅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评论文章。 2、阅读陈敬容的诗《假如你走来》,写一篇评论文章。 假如你走来;在一个微温的夜晚,轻轻地走来,叩我寂寥的门窗; 假如你走来,不说一句话,将你战栗的肩膀,依靠白色的墙。 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静静地立起在书页中寻出来一朵萎去的花插在你的衣襟上。我也将给你一个缄默,一个最深的凝望;而当你又踽踽地走去,我将哭泣——是因为幸福,不是悲伤。 (2009)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理论 2、文学主题 3、蒙太奇 4、文学的陌生化 5、创作个性 6、意识的先结构(“前理解”) 7、美学原则与历史原则 8、精英文化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中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 心理学,研究人灵魂,是灵魂的历史。”结合实例阐述之。 2、结合实例,谈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3、以一部古典悲剧为例,谈谈悲剧的艺术特点。 4、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包括几个环节?结合实例阐述之。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50分) 1、阅读鲁迅《死火》,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2、阅读晏几道《临江仙》,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附录《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