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1999,9)

刊于《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丛书(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四册),各册的第一章

胡汉杰、周其凤、杨玉良、瞿金平、何天白共同讨论,胡汉杰执笔

1.1 历史的回顾

高分子概念的形成和高分子科学的出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1]。虽然早在19世纪中叶当时并没有形成长链分子这种概念,但高分子就已经得到了应用。那时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所以现在称这类高分子为人造高分子。比如1839年美国人Goodyear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1855年英国人Parks由硝化纤维素(guncotton)和樟脑(camphor)制得赛璐珞(cetluloid)塑料;1883年法国人de Chardonnet发明了人造丝(rayon)等[2]。1920年德国科学家Staudinger提出了高分子的长链结构,形成了高分子的概

念[3],从而开始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合成高分子的时代。由此高分子化学渐渐萌生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的强烈需求,一些有机化学家开展了缩聚反应及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并通过这些反应相继开发出尼龙

(聚酰胺)66、氯丁橡胶、丁苯橡胶、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一大批高分子新材料,从而形成了“高分子化学”的研究领域。随着大批新合成高分子的出现,解决对这些新聚合物的性能表征,以及了解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等问题也随之变得很必要了.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一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人了这方面的研究,渐渐形成了“高分子物理’’(含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领域。随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及高分子材料制品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迅速扩展,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原理及技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工程问题的研究日渐产生,从而形成了涉及高分手成型加工及聚合反应工程研究的“高分子工程”研究领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程等研究领域组成了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内涵,从而形成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在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除Staudinger外,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对此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Ziegler(德国)、Natta(意大利)、Flory(美国)和de Gennes(法国),他们分别因在配位聚合反应和高分子物理等领域对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或奠基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奖。

中国的高分子研究起步于50年代初[4~~8]。当时国内一批高分子研究的先驱者,分别在不同领域开展了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唐敖庆先生于1951年在中国化学会志上发表了关于橡胶分子尺寸计算的我国首篇高分子科学论文,并在吉林大学开展了高分子统计理论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1950年开始了合成橡胶和

纤维素化学的研究工作;王葆仁先生于195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有机玻璃和尼龙6的研究小组(后来迁京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一部分);冯新德先生于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专业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何炳林先生于50年代中期在南开大学开展了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工作;钱人元先生于195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别建立了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组,开展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1956年由上海迁京,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一部分);钱保功先生于5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始了高聚物黏弹性能及高分子辐射化学的研究;徐僖先生于50年代初期在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开设了塑料工程专业并开展了塑料加工成型研究。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国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以及高分子工程等三个分支学科领域的研究,在跟踪国外发展、急起直追的情况下几乎同时起步。但由于受到当时国内科研队伍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三个分支学科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50年代末,高分子化学首先发展壮大并形成学科基本内涵。60年代中,高分子物理的学科内涵及学科队伍基本形成。高分子工程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由于绝大部分研究工作偏重于制品制造及一般工艺研究,学科基础研究的内涵约在80年代后期才初步形成。

对于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王葆仁先生在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学科骨干。冯新德先生在

自由基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等领域长期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开创了国内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何炳林先生开拓了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研究领域,并在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进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果的尝试。钱人元先生对我国高分子物理的学科布局及深入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开拓了我国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凝聚态、有机金属导体等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钱保功先生在组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进行学科联合,共同开发我国新品种橡胶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敖庆先生开展的高分子统计理论研究,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理论研究方面开创了一个重要领域。徐僖先生长期开展的塑料成型研究为我国高分子成型学科基础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奠基和推动作用。还有其他一些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也分别在不同领域为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在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的指导下以及广大第一线高分子科技人员的带领和培养下,我国高分子界已有一批年轻的研究群体破笋成竹,他们代表着我国高分子科学的未来。

国际上高分子科学的出现,源于高分子材料的普及和初级高分子工业的发展,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高分子工业的形成和更大规模的高分子材料的普及。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形成及提高似乎是各行其路的。高分子科学在追踪、学习国外成就的过程中成长、壮大和提高,而高分子工业则基本上是采取了引进一消化一再引进的发展道路。虽然中国高分子科

学在人才培养、特殊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少数几项工业技术(例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的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合成技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降温母粒生产衣用聚丙烯纤维的技术等)的创造方面,为中国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就整体而言,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对中国高分子工业推动作用的潜力尚远未发挥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研究工作中,高分子学术界如何与高分子工业密切联系,如何从工业实践中发现、提炼学术课题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是值得今后重视的。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是高分子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则是高分子科学成长过程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两个特点,80年来高分子科学得以从无到有并飞速发展,至今已成为化学领域中最有活力的学科。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除了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外,另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一是为了填补科学上的空白,努力向国外学习,追踪、仿效国外科学前沿的研究工作;是中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的主要牵引力,在这一牵引力的作用下,我国高分子科学的水平迅速地全面提高,但难以产生在国际上有创新意义的重大成果。二是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去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现实学术问题或技术问题,并从中提高高分子科学的学术水平,是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的另一个次要牵引力。在这一牵引力的作用下。虽然不利于我国高分子科学整体水平的全面、迅速提高,但在某些局部领域却产生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创新意义的成果,除了前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及稀土催

化聚合双烯类橡胶”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降温母粒法生产衣用聚丙烯纤维”的工作外,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的“电磁动态聚合物成型原理及设备”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羰基化制醋酸、醋酐的高分子催化剂”的工作等.产生这些创新成果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工作中没有国外现成模式、思路可借鉴,迫使研究者只能独立思考、独立去实践创造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蹚出了创新之路。

温故而知新。展望未来,在我国高分子科学已有相当水平及相当规模的现状下,虽然向国外学习、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仍是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的一条路径,但注意将学习国外和自己创新结合起来,在追踪中创造自己的研究思路,在国外工作启发下进一步开拓,将成为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路。同时面向生产实践,从生产实践中发现、提炼最新的学术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走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之路,也将是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创造新领域、新局面的途径。1.2 中国高分子科学研究的概况

1.2.1一般情况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高分子科学现在的基本状况是:已形成了一支约1.5万人的高分子科研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约2000人.由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性质看,大约30%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高分子学科的基础性研究,7o%的人员从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探索、创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学科构成来看,约有65%的人员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25%的

人员从事高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10%的人员从事高分子工程领域的研究。从研究课题情况来看,几乎涵盖了国际上高分子研究的所有主要领域,但是工作的深度及学术水平总体上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差距,我国仅在个别工作点上,特别是和应用联系密切的新材料、新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

1.2.2学科概况

高分子科学的内涵虽然得到了学术界的共识,但学科名称却十分不一致,其中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提法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我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部构成,基本上跟上了国际高分子科学发展的现有格局。既形成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工程”(含高分子成型和聚合反应工程)三个基础性分支学科,以及“功能高分子”和“高分子新材料”两个综合性研究领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三个分支学科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内涵,但在学科发展及具体学术研究中,又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彼此协调发展。三个分支学科都从不同角度面对高分子科学的共同研究目标——为人类提供新材料、新技术,因此三个分支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学术领域,分别涉人了新材料研究的两个综合性研究领域—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通用)高分子材料。

我国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学科基本成熟,研究领域很宽,但多数课题是从事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及用作各种新材料聚合物的合成研究。高分子化学的学科基础研究是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改性,这方面的工作约占高分子化学研究的1/3。在高分子化学领域,我国做出

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工作是: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合成和稀土催化合成顺丁橡胶、异戊橡胶及稀土催化剂研究、自由基聚合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设计和合成、杂环高分子的研究、全程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配位聚合新催化剂研究等。

我国的“高分子物理”研究,学科也基本成熟,研究队伍精干,课题相对比较集中。在高分子物理领域,我国做出的国际上有影响的工作是:降温母粒法生产衣用聚丙烯纤维技术、高分子聚合反应统计理论、顺丁橡胶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单链高分子研究、高分子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研究、橡胶的有序交联弹性网络模型、切变流动下高分子体系相分离研究等。

我国的“高分子工程”分支学科内涵正在形成之中。目前这个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即聚合物成型和聚合反应工程研究,其中聚合物成型研究占了绝大部分。在聚合物成型研究中,目前多数工作是聚合物新产品的制造和工艺条件研究,而学科的主体——聚合物成型原理、方法及理论方面的工作仅占40%左右。本分支学科虽然形成较晚、相对研究队伍人数较少,但我国在本领域已做出几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工作,如电磁动态聚合物成型设备及成型原理、聚合物加工辐照增容及改性技术、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力化学研究、聚合物塑化过程可视技术等。

“功能高分子”不是基础学科,是高分子各个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应用领域相互交叉而发展形成的研究领域。我国的功能高分子研究主要是高分子化学家在介入,也有少部分高分子物理学家及少

部分物理学家、电子学家、生命领域的学者等参与。在功能高分子领域,我国做出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是:吸附与分离树脂研究,有机金属导体研究,导电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研究,高分子药物研究,电化学法合成高强度导电聚噻盼,结构型合成磁性高分子及材料,用于羰基合成法制醋酸、醋酐的高分子催化剂等。

“高分子新材料”同样不是一个基础学科,也是一个综合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研究思路是,结合国民经济对各种新材料的需求,运用高分子学科知识,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各种新材料开展分子设计、化合物合成以及聚合物结构和成型研究。因此本领域的工作面颇宽,研究内容颇广。“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着重研究通用型材料,使用量大、应用面广,后者着重研究功能材料,即性能特殊、使用量小、附加价值高的一类材料。目前我国在高分子新材料方面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高分子工程材料(含高性能树脂材料和高性能聚烯烃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可环境降解塑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等塑料领域的工作,另有橡胶、纤维、涂料、黏合剂、建材等方面的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同样主要是高分子化学家,也有一些高分子工程、高分子物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在高分子新材料领域,我国做出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有:杜仲橡胶(反式聚异戊二烯)研究、天然漆漆酚钛耐腐蚀涂料研究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在过去的资助项目中,对高分子学科的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和两个综合研究领域项目的立项比例大致为:高

分子合成(含改性)25%,高分子物理25%,高分子工程6%,功能高分子25%,高分子新材料19%。关于三个分支学科及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状况,本丛书将在不同分册中详细述及。

1.2.3学科特点

回顾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研究相结合,学术研究和工业发展相结合,化学研究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是高分子科学的学科特点。正是由于上述学科特点,以及高分子科学明确地为人类社会探索、创造高分子新材料的学科目标,才促进了高分子科学的产生、深入及迅猛发展。我们相信,今后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仍会充分发挥上述特点并主动利用这些特点来发展自己。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工科高分子"和"理科高分子”互相脱离、“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学科的基础研究”互相脱离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利于高分子科学的整体发展的。“高分子科学”和“高分子材料”应是学科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只有“学科基础”水平的提高和不断创新,才能为创造更好的五花八门的高分子材料提供不竭的源泉。若宏观上仅仅局限于“学科基础”的学术研究,不注意新材料研究的总体学科目标,学科研究最终将失去发展的推动力和新学术思想的源泉;若仅仅强调为社会提供高分子材料,不注意高分子科学的学科基础的发展,将导致学术上迷失方向和失去学科积累,最终也将影响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制水平。在高分子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往往面临着“搞开发”还是“搞基础”的矛盾,面对这个矛盾,我们可以从高分子学

科的发展历史中得到启迪。回顾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一个时期工作有时有所侧重,而总体上学科基础研究的发展应是贯穿始终的学术界的工作内容。成功的做法是,既要及时抓住工作中潜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苗头,并尽可能将其开发成对人类社会有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从而获得学科发展所需的各种必要的支持和动力,又要不迷失学术方向,瞄准学科前沿并注意从应用开发工作中提炼归纳学术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水平及提高新材料的开发能力。

1.2.4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分子科学是在我国社会对高分子材料需求的背景下,向国外学习、追踪国外学科前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追踪”、“学习”是学科发展的主线,而工作“创新”则显得很不够。处理好“追踪”和“创新”的关系,是今后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今后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仍需向国外“学习”和“追踪”,因为我们的科学水平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我们更需要“创新”,这是使我国高分子科学产生质的飞跃、迎头赶上国际水平所必须采取的发展方式。我国的高分子科学家应思考如何走创新之路,比如从生产实践中提炼现实存在的新的学术问题,从而使自己的科研工作起点高;从近缘或远缘学科交叉中酝酿新思路、新学术问题、新研究领域;在追踪国外工作的同时不单纯模仿,注意用国外工作启发自己的新思路,甚至借鉴国外工作的同时用“逆向思维”而产生自己的创新思路。

高分子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联系问题。在高分子科学发展的50年中,学术界采取了“学习”、“追踪”的道路,高分子工业实质上也是采取了“学习”、“追踪”之路(如“引进”、“消化”)。学术界如何和企业界结合起来,彼此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走创新之路,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在今后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中,学术界一方面应注意了解企业界的工艺过程、生产情况,更应注意从中提炼、归纳新的学术问题,争取在解决工业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中,开拓自己的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新领域,同时也为高分子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当然,在面对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中,要注意走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之路,避免采取工业技术方面仿制国外、单纯追踪国外的习惯做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建议学术界更应注意自己现有研究工作中潜在的新技术、新材料苗头,一旦发现,应重视起来,努力开发或协作开发成实用的高新技术,争取从知识的源头来为创造我国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出贡献。

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也是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对高分子科学而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工作中时常是可以转换的。我们推荐的工作模式是,一段时间内研究方向可以有所侧重,但学科基础研究应贯穿研究工作的始终;从事“基础研究”时应注意工作中潜在的应用研究的苗头,从事“应用研究”时,应注意从中提炼、归纳学术问题。这样,才能既提高学术水平、增加学术积累,同时又促进高水平应用性

成果的产出,这是我们遵循高分子科学的学科特点、加速发展高分子科学的捷径。

1.3 中国高分子化学的研究

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目标是:创造新物质及提高已有物质的性能。根据这个总目标,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研究新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合成;研究高分子合成、改性的新聚合反应、新聚合方法;研究高分子有序结构及特定凝聚态结构的控制合成或组装方法。

我国的高分子化学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较多地注意了作为新材料背景的新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传统聚合反应的研究。对新聚合反应、新聚合方法的探索、创新意识不够。在新化合物的合成方面,根据材料的使用要求开展分子设计,将不同性质的高分子片段“组合”到一个高分子链上,以此来探索具有优良综合性能新材料的共聚合研究也尚嫌不够。在新化合物的合成方面,学术界往往不注意未来在新材料应用方面社会可接受的"性能-价格"方面的综合因素。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今后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建议进一步重视高分子链结构的设计和控制合成(分子拓扑形貌、空间立构等规、分子量可控、官能团或“功能结构”位置及数量控制),以及有某种材料性能的特殊凝聚态结构的直接合成或组装技术的研究(分子整体构象控制,凝聚态一维有序结构、二维有序结构、基本结构成分的序列控制,纳米相结构等)[9一12]。

我国高分子化学研究目前的主要工作是:

·在聚合反应研究方面,有配位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9章)、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8章)、离子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0章、第ll章)、开环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3章)、开环易位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2章)、等离子体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6章)、电化学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7章)以及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全程动力学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8章)等。

·在聚合方法研究方面.有乳液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6章)、泡沫分散聚合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7章)、螺杆挤出本体聚合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0章)、插层聚合研究(<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第14章)、聚合物的工业合成技术(<高分子化学>

第22章)等。

·在聚合反应引发体系及高分子改性方法研究方面,有自由基引发体系研究(<高分子化学>第2章)、光引发及材料表面活性自由基聚合改性研究(<高分子化学>第3章)、高能粒子辐射及改性技术研究(<高分子化学>第4章)、微波引发及改性技术(<高分子化学>第5章)、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及改性(<高分子化学>第6章)、超声波改性技术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4章)等。

·在新类型聚合物合成方面.有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或阴离子聚合方法而开展的不同性质片段的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高分子化学>第19章)、树状或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化学)>第19章)、集无机片段和有机片段于同一高分子的杂化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化学>第20章)、C02和环氧共聚而成的脂肪族聚碳酸

酯的合成(<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第10章)、CO和烯烃共聚合成聚酮的研究(本丛书未编入)等工作。

近几年,在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研究工作,例如.用生物酶(或修饰、改性后的生物酶)催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学>第14章)、利用某些细菌发酵生长来制造聚酯化合物(<高分子化学>第15章)、利用动植物转基因法来生长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国外的工作)、为探索新医用材料而开展的合成高分子接枝生物分子(多糖等)的研究、采用五配位硅酸酯法探索由砂子(siO2)廉价制备有机硅单体的新途径(本丛书未编入)、借助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及特殊识别作用组装合成新“聚合物”体系(或称超分子

体系)(<高分子化学>第21章)等。对于这些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新生长点,应予以重视。

展望未来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我们建议:注意有机化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用它们的新反应、新方法、新思路来启发我们,发展、创造高分子合成的新反应、新方法;注意探索以生物分子为起点的新高分子合成或合成高分子的改性工作;注意探索特殊凝聚态结构形成的新方法(例如插层聚合法合成纳米相分散聚合物材料;采用互不相容的链段共聚,合成嵌段共聚物型的纳米相分离聚合物)。另外,如果说过去高分子研究的化合物全是共价键相连接的一类聚合物的话,那么现在已出现基于分子(在这里可视为“单体”)间弱相互作用或特殊识别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新型"聚合物"--非键合“高聚物”(或超分子),

对这类新型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以及成型、材料组装等方面的认识几乎仍是空白,这个崭新领域的工作更是需要予以重视的。1.4 中国高分子物理的研究

高分子物理的学科发展线索是,研究高分子的多层次运动(链段运动、分子链运动)、多层次相互作用、多层次结构(高分子链节结构、序列结构、各种凝聚态结构),各种结构因素对聚合物材料性能及功能的影响,以及进行上述工作的手段(新仪器)研究和新方法研究。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国的高分子物理较多的工作集中在高分子的凝聚态研究及稀溶液中的高分子链运动研究方面,此外,在熔体、浓溶液条件下高分子链、链段的运动,高分子结构对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子量的测定等方面也有一些工作。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高分子聚合物各种凝聚状态之间的演变规律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结构因素对不同使用目的的聚合物材料性能、功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开展得尚少,另有一些高分子物理研究尚处在高分子表征阶段,应当尽快深入自己的研究工作[9,10,12]。

我国在高分子物理领域目前主要有下述一些研究工作。

·在聚合物体系研究方面,有高分子溶液研究((<高分子物理>

第2章)聚电介质、及水凝胶研究(《高分子物理》第3章)、高分子共混体系及其相行为研究(《高分子物理》第9章。

·在聚合物凝聚态研究方面,有高分子单链的凝聚态研究(本丛书未编入)、高聚物非晶态研究(《高分子物理》第6章)、高聚物晶态结构及结晶过程研究(《高分子物理》第7章)、高聚物液晶态研究<

高分子物理>第4章)、高聚物凝聚态的亚稳态与相变研究(<高分子物理>第8章)。

·在高分子链运动研究方面,有高分子链构象统计及其黏弹性的图形理论研究(《高分子

物理》第5章)、高分子热力学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5章)、分子间弱相

互作用研究(本丛书未编入).

·在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方面,有聚合物微观力学的研究(《高分子物理》第10章)。

·在高分子物理研究手段及研究方法方面,有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高分子物理》第13章)、光散射技术研究,(《商分子物理》第15章)、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高分子物理》第14章)、高分子热裂解技术研究(《高分子物理》、第16章)、高分子结构与运动的分子模拟方法(<高分子物理>第11章)、M6nte carlo模拟方法(本丛书未编入)及数理统计方法(《高分子物理》第12章)等。

近年来,在我国高分子物理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长点。例如,高分子流体在振动剪切力作用下分子链的运动及非线性黏弹性行为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7章)、在外场(温度、剪切力、超声波等)作用下聚合物体系特殊凝聚态、特殊相态的控制形成研究(《高分子物理》第8章、《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3章)。这些新生长点的特点是,把高分子物理研究从“静态”引向了‘动态”,即在以往"理想条件下”高分子物理问题研究的基础

上,向更接近实际情况(例如成型加工过程中的情况)下的高分子物理问题研究靠近,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方向。

展望未来高分子物理的发展,有人建议,高分子物理学家应注意吸收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成就为己所用,发展今后的高分子物理研究;采纳凝聚态物理学界关于高分子聚合物属于软物质的新概念,研究聚合物在外场下(加工成型过程)形态、结构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和控制条件,探索聚合物的软物质特性,了解高分子对外界信号(光、电、磁、酸碱值及压力等)的刺激作出结构、性能和功能响应的规律;注意对非化学键合的“聚合物”(超分子体系)、复杂拓扑链(如超支化高分子)及超薄膜体系等的研究;注意结合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研究,开展聚合物结构与材料性能和功能关系的研究,增强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开展新材料设计及性能和功能预测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1.5 中国高分子工程的研究‘

高分子工程研究包含两个部分,即高分子成型加工,和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工程的主要研究线索是,研究在外场(剪切力、振动力、温度、压力等)作用下,高分子的链运动、相态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控制条件,从而发展聚合物成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聚合物成型加工领域),以及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工业规模合成中的尺度效应及工艺特点,从而发展工业合成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聚合反应工程领域)。

我国过去的高分子成型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某些具体产品的制造研究及工艺条件研究方面,学科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很弱。具体研究工作中宏观问题考虑多,而对聚合物结构、分子运动等微观问题考虑得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往往对高分子成型过程采用模糊处理,缺乏对不同体系受外场影响产生具体变化的微观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今后的研究工作应注意将“宏观”的考虑方式和“微观”的具体过程分析结合起来,以推动高分子成型研究的深入和创新。在学科发展上要注意和高分子物理研究相结合,比如利用高分子聚合物的软物质特征(即高分子易于对外界的弱刺激产生明显响应的特点),研究成型过程中高分子的熔体流动和结构变化的特点,探讨高分子成型的新理论,发展不同聚合物体系成型的新技术[9,10,12].

我国高分子工程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工作:高黏物系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和聚合工艺及设备研究(《高分子化学》第22章)、聚合物成型过程流变学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2章、第3章、第6章)、聚合物成型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5章)、聚合物成型过程的力.化学反应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4章)、聚合物气辅注塑技术(《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8章)、聚合物吹塑成型技术(《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9章)、聚合物反应挤出技术(《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0章)、聚合物纤维成型新技术(《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1章)、绿色黏胶纤维成型新技术研究(Lyocell纤维,本丛书未编入)、纳米纤维和超细纤维成型技术研究(本丛书未编入)、

橡胶成型加工理论及技术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2章、《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第9章)、聚合物成型过程可视化技术(本丛书未编入),以及聚合物复杂流体研究的数学方法(《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4章)、聚合物成型加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5章)等工作。

近年来在我国高分子成型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长点,比如聚合物振动剪切成型原理及设备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7章)、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形态控制研究(《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术》第13章)、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微波增容技术研究(<高分子化学>第5章)等。这些工作不仅是提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新成型技术,更主要的是在学科上把高分子成型研究引向了深层次,为高分子成型研究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展望未来高分子成型研究的发展我们感到,首先应加强与高分子物理的联系,以高分子物理知识为基础,加强聚合物成型理论研究,促进高分子成型学科尽快成熟;加强研究高分子成型过程中其结构及相态受外场因素影响的演变规律,发展控制特定结构和相态形成的新技术,创造高分子成型新工艺;注意开展专家系统和计算材料科学的研究,对特定的高分子体系的成型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并对成型过程进行现场、实时和动态调控。

1.6 中国功能高分子与新材料的研究

功能高分子领域和高分子材料领域都是高分子的三个分支学科面向社会对新材料的需求而形成的研究领域,两者区别在于功能高分

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

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为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总的引领,为推进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了总的依据。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担当,我们要站在我国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 强国战略体系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承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国家战略能力生成的核心枢纽。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大国要成长为强国,涉及综合国力各个方面的增长,而其中国家战略能力的生成至关重要。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要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战略资源、转化机制和战略谋略。其中,转化机制是国家战略能力形成的“枢纽”。转化得好,可以实现国富军强、国运兴旺;转化不足,就会止步不前、国力衰微;过度转化,又会不堪重负、透支国力。要有效实现“转化”,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而军民融合发展恰恰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历史上的强国,无不在经济优势与军事优势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确保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良性互动的经济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当今世界,但凡强国都是通过军民融合催生技术革命、夯实军事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并最终形成广泛规模应用的。长期以来,我国在军民二元分离体制的阻隔下,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统筹衔接不够,军民资源相互转化运用受阻,国家战略资源难以充分整合转化,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国家战略能力生成。我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正是“撬动”强国综合国力生成跃升的战略杠杆。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体系整合、军民协同,能够“捏指成拳”,有效提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战略资源和实力的综合运用,加快生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从而在国际战略博弈中获得更多战略主动和更大战略利益。 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蓝图。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包括有世界一流的建军理念和建军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的复杂巨系统,对国家经济、科技、人才基础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抗体系,不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直接对抗和较量,而且更为集中地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系统整合,谁就能够率先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纵观世界军事强国的建设,都不是局限在军队“圈圈”里搞建设,而是聚合国家整体资源打造军事力量体系,甚至整合全球资源为其所用。美国以军方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了对国家资源乃至全球资源的整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发展路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述1。通用航空发展流程1。发展历程1949年以前大陆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航空业的先驱冯如在广州唐嫣驾驶一架国产飞机,揭开了大陆航空业发展的序幕。1931年6月2日,由浙江省水利厅包租的汉莎航空公司的Misai Smit M18-D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濮阳河36公里处进行了航拍。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通用航空商业活动。从起始时间来看,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1908年,美国空军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1年,它购买了五架飞机用于飞行员训练、娱乐飞行和客运飞行。相比之下,自1912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有飞行表演,通用航空业起步较早。2.1949年后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以来,大陆的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广州民航局派出一架C-46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上空执行41次灭蚊灭蝇任务,揭开了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1952年,大陆成立了第一个通用航空队,即军委民航局航空林业队,拥有10架捷克制造的arrow-45飞机和60多名员工。那一年的飞行总时数为959小时,大约有40个机场或着陆点专门用于通用航空生产业务。从那时起,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4个航空队,主要是在农业和林业部门。后来,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为工业、农业和近海石油服务。大陆通用航空产业已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规模。二。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1。通用航空的生产和运营通用航空在XXXX的年运营和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XXXX增长16%,达到历史最

高水平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统计,中国的通用航空在XXXX飞行了18万小时。通用航空营运运量统计(单位:小时) 1952-XXXX 1952 1953 1955 1956 1957 1959 1960 959 13XXXX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9 1970操作卷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22635 25855 通用航空业的飞机和直升机(包括教学和培训、机场检查飞机和直升机)有707架,其中575架是飞机,132架是直升机,比XXXX多92架。截至XXXX年底,民航行业共有16,031名持有有效飞行员执照的飞行员,其中6,901名持有航空运输飞行员执照,7,757名持有商业飞行员执照,1,373名持有私人飞行员执照。到XXXX结束时,中国有68个通用航空机场和329个临时机场(着陆点)3.通用航空活动科目现状截至XXXX年底,全国从事通用航空业务的企业已达69家,批准成立30家通用航空企业。目前,整个行业有近8000名员工。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形式已经增加到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原始形式,如单位和个人。目前,有12个单位和2个自然人注册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4.通用航空项目和社会效益《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管理条例》(民航总局令第176号)将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为:一级陆上石油服务、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离机装载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援、航空勘探、空中旅游、公务飞行、私人或商业飞行驾驶员执照培训、直升机引航操作、飞机托管服务、租赁飞行和通用航空包机。乙类航空摄影、航空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观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和空中巡逻; c类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除草、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高分子化学 - 小蚂蚁化学 - Powered by Discuz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小蚂蚁化学-Powered by Discuz! 2011年4月27日 17:43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 V0 y6 T8 N; z (回忆版) 这是我用准考证反面抄回来的题目,加上自己回忆的,希望对以后考中国科学院的同学有帮助。 因为现在各大学校和研究机构都不再提供历年真题了,而且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资料更少,所以 这就显得弥足珍贵啊。我去年准备的时候就是苦于没有历年真题,所以复习的时候就有点偏了。 希望以后的同学能够继续这项事业吧,呵呵,为后来人留点资源。 高分子物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抗衡粒子 2、CED3 {# A: {; D8 [" G 3、剪切带 4、挤出物胀大 5、驻极体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但以前都是单项选择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注意) 1、溶度参数的求出 2、测绝对分子量的方法有 3、比较分子的刚性 4、Avrami=2,则( ) l( e0 t% K* {# g s 5、单晶中,分子链取向与单晶表面(垂直)# o( Y, C: M% I2 H* ? 6、分子间力增加,聚合物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柔顺性怎么变? 7、滞后 8、理想溶液概念及自由能, O% f, q$ o7 A q4 I# b 三、简答 1、Tg是不是热力学二级转变点,T2呢,为什么? 2、为什么聚氯乙烯比聚对氯苯乙稀更适合做变压器的绝缘材料" m( m% R/ ]& N, U/ Y 3、鉴别高密度PE与低密度PE的三种方法(M相同)) ^( M8 Z2 R, t5 G; q6 `3 C' G* o 4、PET中加入成核剂,说明其作用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T5 O4 K/ Y h( I. O 四、计算/ [$ i" R+ H7 ]3 C$ j 1、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多分散指数的计算 2、聚环氧乙烷ρc=1.33g.cm-3,TmΘ=80℃,单体单元的熔融热8.21KJ/mol,它与水的χ1= 0.45,球谁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02,0.05,其熔点分别是多少?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催化剂 2、笼蔽效应 3、种子乳液聚合 4、茂金属引发剂1 I2 E. Z" B6 U* i! Y' L 5、结构预聚物! U" }0 y# B2 r/ n c$ A# E3 g 二、选择题(单选) 1、比较单体的反应热(《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书上有类似的题目): Q! |8 I. Z6 W, S0 F 2、能进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的物质是() r7 t-T, M U5 Y: g; u" ] 3、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产物粒径大小 三、计算题3 Z% ]. n) Z) } q# U, M2 Z6 R+ u 就是自由基聚合那章的常规题目,焦书科的那本高分子化学习题集上有类似的题目。复习高分子 化学的时候一定要把那本习题集做会。因为基本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而且这本书比较经典是高 校老师推荐使用的书。# v1 x+ X1 h% i ]" K 附:' m' s( [, A% E 1、复习高分子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一遍课本,不管是不是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因为中国科学院的题

中国通用航空现状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基本情况简介 一、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5万架,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飞行员达70万名。大型民航飞机约有6万架和约有40万名飞行员从事商业固定航班航空运输活动。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机保有量为898架,其中还包括飞行院校教练机近350余架在,能用于作业的机队不足450架,30年以上机龄的约60架,通用航空飞行器飞行作业总量不到30万小时(具体见下表)。 表:中国通用航空与通航发达国家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国通用行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根据中国民航部门预测,到2012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2000架,通用航空及其带动的产业将形成1万亿人民币以上的市场容量。

二、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市场规模 2008年通用航空市场规模约为17.9亿元人民币,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支付约为7亿元人民币(具体见下表)。 中国通用航空作业分类及市场规模表 三、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市场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民航、军队、石油、地矿、邮电、农林牧业、旅游、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求加快发展通用飞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96年民航总局作出《关于发展通用航空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的目标计划。根据国家民航局负责人在2009中国

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通用航空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通用飞机是一个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机种,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发展通用航空的主要有八大领域: 1、私人飞行驾照年检项目:据调查,仅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约数万人以上,其中有3000多人持有飞行执照,奥运会以后数量还会增加,每年须进行两次飞行年检,每次年检前需在俱乐部飞行20小时以上才可年检。因此他们要求创造年检和双休日飞行娱乐的条件,否则就得回国年检。同时,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轻型飞机的应用将逐年递增,飞行驾照年检也将提上日程,因此,这个在境外已不鲜见的航空俱乐部,也将在我国闪亮登场。 2、飞行培训项目:据了解,在美国2亿人口中,持有飞行驾照的有70万人,其中多数属于私人飞行执照。在我国,面向民间的民办航校甚为罕见。目前,在上海出现了首家私人飞行学校,报名踊跃,说明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现需要大量的民航飞行员、轻型公务机、商务机、专业飞行等培训职业驾驶员,其培训市场潜力非常大。 3、农林航空:通用航空作业在人工降雨、播种、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目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飞播造林不仅速度快、省劳力,而且成本低、投资少。航空作业还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护林防火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高原丘陵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地区、作业力所不及的地区单靠人力是不行的,非用飞机不可。 4、工业航空:在西方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在工业上的应用水平很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 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课。高分子化学内容主要包括连锁聚合反应、逐步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聚合反应原理,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大分子化学反应,能够写出主要聚合物的结构式,熟悉其性能并且能够对给出的现象给以正确、合理的解释。高分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分子运动,聚合物的溶液性质以及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导电性能和热性能等,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考生应具备运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绪论 1、考试内容 (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2)聚合物的命名及分类;(3)分子量;(4)大分子微结构;(5)线形、支链形和体形大分子;(6)聚合物的物理状态;(6)聚合物材料与强度。 2、考试要求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物、聚合反应、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聚 合度、均聚物、共聚物。(2)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3)从不同 角度对聚合物进行分类。(4)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5)线性、支链形和 体形大分子。(6)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7)大分子微结构。(8)聚合物的物理 状态和主要性能。 【熟悉内容】 (1)系统命名法。(2)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3)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了解内容】 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3) 中国民航总体发展环境 (3) §1.1现有企业的竞争 (3) §1.2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 §1.3新进入者的威胁 (4) §1.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1.5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和特点 (5) §2.1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5) §2.2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6) 三、中国民航业当前问题及对策 (8) 四、结论 (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1) 致谢 (12)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Keyword:China's civil aviation state of the ar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中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环境 中国民航自建国以来走过了如许的风风雨雨,从空军到分离出来后的政府部门,再到半国企半市场的混乱局面。几十年以来,中国民航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局面。____年以后,中国民航业进行了初步的政企职能分开的改革,单一民航经营机构改组为中国国际、东方、南方、西南、西北、北方六大航空公司, 1 / 12 并且允许地方兴办航空公司。许多地方政府为满足市场需求纷纷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使航空公司由原来的几家增加到几十家,最多时达到了30多家。____年以来,我国的航空市场出现了历史性变化,由于超常规地采购和租赁飞机,持续了20年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航空公司间的总部竞争达到白热化。98年以来由于全国运输市场需求不旺,社会旅客运量增加缓慢,加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民航票价偏高等因素,全国民航业出现了全行业的大幅度亏损,国有直属企业连年亏损。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海地区的部分地方航空成为新时期中国民航业的希望。随着各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航空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八五”期间民航运输发展的一大特色。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航空运输事业,特别是沿海和沿江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和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新的地方航空公司。这些新兴航空公司由于其先进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和经营思想,较快地扭亏为盈,为全国乃至国际航空界所瞩目。 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民航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国际航空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认清我国民航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分析出其优劣势非常重要。 (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军民融合即实现国防工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包含了“走出去”与“迎进来”两层含义。所谓“走出去”,即军工企业要通过发展军民结合产业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当中;所谓“迎进来”,即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来。 军民融合通过多领域交流共进,大幅提升体系综合效能:发挥国防工业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红利;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和创新科研上的优势,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大体系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 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民参军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融合进度将加快,融合层次将加强,军民融合将成为今后军工投资的重点。首先是“民参军”的范围会扩大、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更重要的是,资本层面的“民参军”落地将推进军民融合的“资本融合”。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引入民企、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的重组改制,一些军工企事业单位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些优势民企的先进技术、顶尖产品将进入国防科技工业装备生产和武器维修领域,“民参军”相关产业增值空间大。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民参军市场规模达到3288.5亿元。

图表:2014-2016年民参军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三胜咨询 未来几年,我国民参军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民参军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图表:2017-2022年民参军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三胜咨询

中国通用航空政策法规

中国通用航空政策法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31 11:55:31/新闻类别:/点击次数:310次/评论次数:0 (未完成稿) 杨笑侬 通用航空对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区域经济平衡、参与社会抢险救灾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由于法规的不完善执法环节存在的巨大问题,造成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了中国最为落后的一个行业。 中国唯一规模小于美国1%的行业; 其中私人飞机是只有美国万分之一规模的行业; 合理交通运输体系中唯一几乎完全缺失的行业; 唯一从生产要素、日常生产活动凡事都需要审批的行业; 唯一由军队进行日常活动审批的行业; 一.前言 我写这份白皮书,旨在分析中国通用航空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让业界和公民了解法律,了解其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发挥公的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党和政府完善法规。 我的观点只代表我本人和公司的观点,不代表任何其他机构和局方意见。但我对我罗列出来事实负责,包括我介绍的国外空管理现状。 我列出的国外航空管理现状,反映了现代大部分国家的管理现状。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外,还包括巴西、菲律宾、非洲家等第三世界国家。我可以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法制环境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被人视为意味着中国“跑批文”现象的终结,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向场调节、自律和事后监管转变。 而通用航空业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全批文行业,成为自成立公司、买飞机到每一次飞行都需要批文的行业,中国计划经济制的“活化石”。 通用航空业一方面参考美国FAA引进了CCAR-91部、CCAR-145部、CCAR-61部适航、维修、飞行员管理体系等成熟航空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资格认证体系,又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国有情况下的一系列基于政府审批的规章制度,使得用航空领域成为既有美国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又有最多的行业审批制度的行业。 具体表现在: 成立公司需要审批; 购买飞机需要审批; 建立飞机起降场地需要审批; 培训人员需要审批; 每天的飞行都需要审批; …… 在这些审批中,只有一小部分列入了国务院行政审批目录,大部分属于不合法的行政审批项目。即使列入了行政审批项目的也有很多存在不合理性。 更严重的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凡事都需要管理部门审批的行业中,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行业的了解却非常贫乏。这导致行雪上加霜,除了少数几个海上石油服务、飞行培训等业务单纯、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以外,全行业都在艰难的度日。 政府部门的人甚至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普遍存在观念的误区,几个主要的通用航空问题,这些人员的看法仍然与国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 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高分子化学部分(75 分) 一、名词解释 (共10分,每小题2分) 1. 环氧值; 2. 自由基寿命; 3. 悬浮聚合; 4. 几率效应; 5. 高性能聚合物。 二、选择题 (共20分, 每题选一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 1.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氯乙烯聚合中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 b) 氯乙烯聚合中常采用引发剂调节聚合反应速度; c) 氯乙烯聚合时, 引发剂的半衰期较长时残留率较大; d) 氯乙烯聚合中, 采用时间调节聚氯乙烯的分子量。 2. 对单体纯度要求最高的逐步聚合方法是: a) 界面聚合; b) 溶液聚合; c) 熔融聚合。 3. 下列单体最容易进行阳离子聚合的是: a) CH2=CHCl; b) CH2=C(CH3)2; c) CH2=CHPh;

d) CH2=CH2。 4. 丙烯酸二茂铁甲酯与苯乙烯 (St)、丙烯酸甲酯 (MA)、醋酸乙烯 (VAc)共聚的竞聚率分别为r1 = 0.02, r2 = 2.3、r1 = 0.14, r2 = 4.4、r1 = 1.4, r2 = 0.46, 丙烯酸-二茂铁乙酯与上述三种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a) St MA VAc; b) MA St VAc; c); MA St VAc; d) VAc MA St。 5. 微悬浮聚合的机理主要是: a) 胶束成核; b) 液滴成核; c) 水相成核。 6.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甲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 在其中聚合速率最大的溶剂是: a) 苯; b) 甲苯; c) 四氢呋喃; d) 硝基苯。 7. 下列不能进行配位聚合的单体是: 8. 聚丙烯和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数目分别是: a) 4、3; b) 2、2; c) 3、4; d) 3、3。 9. 用BF3-H2O引发四氢呋喃开环聚合,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不降低聚合度的最好方法是: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时间:2010年03月16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对于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必然要求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富国必须强军。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站不起来”,但是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即使“站起来”,也不可能“挺起胸”。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一个国家就不仅可以“站得起”,而且可以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昂首挺胸。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富国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格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日渐增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我们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双重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可以有效避免军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包括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内的国家整体建设效益,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共同发展,起到相互促进、双向带动的效果。 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对统筹“两个建设”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路子,促进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概述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航空业也在国际航空市场中崭露头角。国际航空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对中国航空业的改革和发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第一,放松管制和航空运输自由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第二,竞争自由化和航空业跨国联合经营的趋势并存;第三,做强、做大的国际运行模式加快了全球资源整合;第四,国际航空货运业发展是促进航空业发展的重点;第五,以机场商业化运作提高航空业的地面服务质量。 二、中国民航业市场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国内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8年底,我国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36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85亿人、货邮运输量396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20.5倍、80.5倍和61.9倍,从1978~2007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7.9%、16.3%和15.4%。航空运输总周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预计以后发展前景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第9期 47 一作者简介:禹文雅(1987-) ,男,湖南邵东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通用航空发展.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预计以后发展前景 禹文雅 (常德桃花源机场航务部,湖南常德415000 )摘一要:我国的通用航空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的发展比较迅猛,整体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与目前 全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仍不协调,想要让通用航空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看清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来畅想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济发展;通用航空;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 27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09.024一一我们所说的通用航空实际上只是整个民用航空业 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通用航空所涉及到的活动范围特别广阔,它基本包括了去除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所有内容,通用航空从事的方面包括了工农林渔等一系列方面,它的作业区域一般集中在低空区域,高度普遍在3000米以下,有一大部分甚至于是在600米以下的低空区域.通用航空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近几年来不断的蓬勃发展,根据报告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通用航空的规模一直在以15%以上的增速在发展壮大,与几年前相比都是翻了几番,通用航空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应用的场景也是日益增多,通用航空在整个国家G D P 中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通用航空的发展形势虽然是一片大好,但是就目前而言,通用航空依然是我国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领域,因此我们就需要更好的分析通用航空的现状,找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通用航空的更好的发展. 1一中国通用航空的现状分析 1.1一中国通用航空的现状 中国的通用航空发展较晚,但是发展的比较迅猛,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高效的发展趋势.就一个国家的通用航空而言,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六个方面来考察它的整体水平:通用航空企业数量二通用航空机组规模二通用航空机场数量二年总飞行时长二从业人员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经济大国,按照这些指标来进行简单的评判的话并不能直接明了的判断出我国的通用航空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比如我国目前获得了通用航空许可证的企业超过了 200家,航空机组规模也超过了3000架,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国家的通用航空发展的水平比较高.若要真 正的知晓我们国家的通用航空发展状况,我以为还是得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际的评判:(1 )整体的通用航空的运输能力有多强;(2)通用航空用于工业作业以及农林作业等的普及率有多高;(3 )通用航空用于抢险救灾等重大事故救援中的水平有多高;(4)国内的普通居民的通用航空使用率有多高. 就通用航空的运输能力而言,我国目前的物流运 输能力已经是初具规模,航空运输系统已经经受住了 电网大型活动如 双十一 等的考验,但是这种规模的航空物流运输仅仅是停留在了大中型城市,通用航空运输的覆盖范围还是有限的,小型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都无法被通用航空所覆盖.并且根据对通用航空企业的统计发现,现有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西部地区的企业只有零星20来家,这种分布不均也会对整体的航空运输体验感造成很大影响. 就通用航空用于工业作业以及农林作业等的普及率而言,通用航空用于工农业的历史还是比较长的,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是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通用航空在工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时长都没有达到15万小时,这个数据真实的表明了通用航空在工农业中的应用状态,整体都是十分缓慢的.再来看看我国通用航空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在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通用航空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几年前我国发生重大地震灾情的时候,地面通行都已经被阻断了,这个时候通用航空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只能依靠直升机以及运输机等机组来进行运输救援,在这几次的天灾事故之中,虽然通用航空起到了得天独厚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暴露出了特别大的问题,相比国外,我们的通用航空的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各类配置都不够齐全,整体的救援能力还有待提高.1.2一通用航空存在的问题 (1 )不够重视通用航空的发展.整个国家层面对于通用航空的发展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整体的规划发展,通用航空的发展还是主要靠各个企业的自身规划发展.国家层面应该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和规划来促进通用航空的有效发展. (2)我国的航空制造技术相对落后.通用航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但是我国目前的相对应的制造技术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平,发动机等关键设备还是主要依靠进口,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也没有跟上. (3)整体的基础配套不够齐全.我国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对应专业人员的配置都还不够齐全,在今后的发展之中,加强对航空机场的基础建设,同时要加强对机场配套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应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回忆版) 这是我用准考证反面抄回来的题目,加上自己回忆的,希望对以后考中国科学院的同学有帮助。因为现在各大学校和研究机构都不再提供历年真题了,而且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资料更少,所以这就显得弥足珍贵啊。我去年准备的时候就是苦于没有历年真题,所以复习的时候就有点偏了。希望以后的同学能够继续这项事业吧,呵呵,为后来人留点资源。 高分子物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抗衡粒子 2、CED 3、剪切带 4、挤出物胀大 5、驻极体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但以前都是单项选择题,所以考试的 时候要注意) 1、溶度参数的求出 2、测绝对分子量的方法有 3、比较分子的刚性 4、Avrami=2,则() 5、单晶中,分子链取向与单晶表面(垂直)

6、分子间力增加,聚合物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柔顺性怎么 变? 7、滞后 8、理想溶液概念及自由能 三、简答 1、Tg是不是热力学二级转变点,T2呢,为什么? 2、为什么聚氯乙烯比聚对氯苯乙稀更适合做变压器的绝缘材料 3、鉴别高密度PE与低密度PE的三种方法(M相同) 4、PET中加入成核剂,说明其作用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四、计算 1、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多分散指数的计算 2、聚环氧乙烷ρc=1.33g.cm-3,T mΘ=80℃,单体单元的熔融热 8.21KJ/mol,它与水的χ1=0.45,球谁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01,0.02, 0.05,其熔点分别是多少?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催化剂 2、笼蔽效应 3、种子乳液聚合 4、茂金属引发剂 5、结构预聚物 二、选择题(单选)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18256192.html,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敬豪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通用航空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飞行需求不断增多,但我国通用航空能力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研究通用航空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策略。 关键词: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趋势;策略 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主要应用于抢险救灾、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多,涌现出大量选择飞机出行的人群,由此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国通用航空能力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1.1低空空域开放性过低 通用航空活动主要处于空中的底层,拥有稳定的低空空域资源,可以保证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低空空域没有开放,通用航空发展面临着不易起飞、不易降落等各种困难。随着低空空域开放性的不断增强,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创造了大量机会,低空空域已由传统意义上的1000米开放到3000米,有机融合了监视空域与报告空域。 我国范围内,民航只存在于航路、航线、民用机场附近的空中,在整个空域中只占十分之一,90%以上的空域归军事领域所有。其通用航空需要占用的低空空域使用权归军队所有,有着非常严格的使用规定,导致大量低空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010年8月,国家推出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推行了低空空域开放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报告三个类型,制订了新型低空空域管理制度,2012年,试点区域 进一步扩大,整个东北地区与中南地区全部进入试点范围。 1.2通用航空不具备较大规模 通用航空产业还不具备较大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低空空域管理还需加大创新力度,不具有自主研发航空器的能力,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因此,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国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公路长度、汽车总量、高铁通航里程、铁路生产能力、河流运输能力等各个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自此发现,通用航空产业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 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高分子化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官能团等活性; 2. 引发剂效率; 3. 聚硫橡胶; 4. 高分子功能化; 5. 缓聚 二.选择题(每题选一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二烯类橡胶的硫化机理是 (a)离子机理;(b)自由基机理;(c)配位机理 2. 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高分子科学家叙述错误的是 (a)Ziegler和Natta发明了有机金属引发体系,合成了高密度聚乙烯和等规聚丙烯; (b)Heeger、De Gennes和Shirakawa在导电高分子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c)Staudinger建立了高分子学说; (d)Flory在缩聚反应理论、高分子溶液的统计热力学和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杰出贡献。 3. 聚甲醛合成后加入醋酸酐处理的目的是 (a)洗除低聚物;(b)除去引发剂;(c)提高热稳定性;(d)提高相对分子质量 4. 下列最不易进行直接光引发的单体是 (a)丙烯腈;(b)丙烯酰胺;(c)乙烯;(d)丙烯酸 5.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为均相体系; (b)悬浮聚合的单体-介质体系为非均相体系; (c)丙烯腈在水相中的溶液聚合为均相体系; (d)苯乙烯聚合时在甲苯中的溶液聚合为均相体系。 6.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下列哪种溶剂中以萘钠引发聚合时聚合速率最大? (a)苯;(b)四氢呋喃;(c)硝基苯;(d)丙酮 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1页共4页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3) 一、中国民航总体发展环境 (3) §1.1现有企业的竞争 (3) §1.2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 §1.3新进入者的威胁 (4) §1.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1.5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和特点 (5) §2.1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5) §2.2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6) 三、中国民航业当前问题及对策 (8) 四、结论 (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1) 致谢 (12)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内容摘要:经过新中国50年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民航业伴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航空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线网络不断扩大,机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航空运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从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业还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与民航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诸多差距,尚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航空企业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和挑战,只有知己知彼,并熟悉和掌握政策环境,在市场尚未安全开放之前尽快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为优势的位置。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航空业现状着手,探讨当前民航所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地位对策 Abstract:After new China's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way of transportation, civil aviation 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and continue to grow stronger. Especially in 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ir traffic continued rapid growth, expanding network, fleet transport can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irport and air traffic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exp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ig strides.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enterprise in China is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also faces pressure from competitors and challenges, only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be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the policy environment, the market has not safe before you open to raise their ability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in the position of the more advantag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ivil aviation, and trie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word:China's civil aviation state of the ar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