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交响乐发展史,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交响乐论文)

西方交响乐发展史,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交响乐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音乐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序号

姓名

学号

班级

上课时间

手机

1布兰诗歌——灵魂的敲击

曾经我一直以为流行音乐是我最喜欢,最值得去听的音乐。但当我开始聆听交响乐时,带给我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感觉,这种感觉是流行音乐所无法得到的。在经历了太多的流行歌曲的洗礼后,交响曲带给我的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与流行音乐的伤感情歌不同,交响乐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酣畅淋漓的释放,是灵魂的洗礼和自由的解放,它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的。

我的交响乐之旅是从《布兰诗歌》开始的。《布兰诗歌》也称为《博伊伦之歌》,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谱写而成。这些诗歌和戏剧最初来源于13至14世纪的游荡诗人,他们是中世纪英、法、德等地的流浪学者及神职人员,以写作赞美酒及狂欢放荡生活的讽刺韵文和诗歌而著称。《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些游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庄重的爱情诗和放纵的情歌,又有宗教诗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诗,也有针对教堂和政府的讽刺诗。当奥尔夫读到《布兰诗歌》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并促使他以粗犷有力、热情奔放的音乐赋予了这部奇异的诗篇永恒的生命。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于1936年完成,其庞大的编制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含有一个小合唱队和童声合唱的大型合唱队,有两架钢琴和一组五花八门的打击乐器在内的大型管弦乐。

这样的合唱阵容产生出的听觉效果是难以置信的。当我听到序章时,就被它的感染力所震撼,它的壮美和凝重令人遐想。正歌部分可以分为“春天”,“酒馆”和“爱”三部分。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悠远;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醉生梦死;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和赞美,以及对情欲的歌唱,华美而凄艳。《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合,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含蓄的咏叹,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敲击灵魂的效果。完美的音乐总是让听众产生共鸣,并能在其脑中形成一个非常美好而清晰的画面,《布兰诗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画面感十足。它的音乐以奇妙的力量唤醒了人性中欢乐的冲动。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奥尔夫却是运用最简单的旋律、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形的乐句大量的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

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拨动了我们的情绪。而这正符合了奥尔夫的美学思想:简朴、单纯。奥尔夫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我觉得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就应该像这样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往往最简单的东西能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最纯粹的感受,让我们产生最真挚的情感。也许有一天,你厌倦了人世的纷繁,想要一丝洒脱和豁达,还灵魂一个回归,那么静下心来去听一听这令人震撼的《布兰诗歌》吧。

《布兰诗歌》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富感染力的经典合唱作品。它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是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著作,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难怪连迈克尔·杰克逊的MV中也有《布兰诗歌》的存在。作为世界流行音乐天王,杰克逊是音乐史上无法逾越的一座丰碑。他高超的舞技,天籁般的歌喉,强大的气场,都令人痴狂。在MV中再配上《布兰诗歌》,我听的是热血澎湃,酣畅淋漓。《布兰诗歌》能得到迈克尔·杰克逊的青睐,也足以看到《布兰诗歌》的重要地位。

当然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听的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听得真是震撼,很真实,很感人。歌曲对破坏环境,战争和人权的控诉都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我的心灵完完全的震撼了,那种莫名的共鸣感就像潮水一样奔涌而出。

2012/9/16

2.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交响乐的兴起

如果说《布兰诗歌》是欣赏交响乐的一个小小的开端,是一盘开胃菜。那么真正的交响乐大餐才刚刚拉开帷幕。有了《布兰诗歌》的铺垫,我对交响乐有了更多的期待,我期待能一次又一次感受那别样的美好。当然要想更好地赏析交响乐,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理论知识是必须的,比如发展历史和交响乐的基本结构。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旋律,对于我们赏析交响乐会有很大的帮助。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交响音乐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此次我们详细讲述巴洛克时期。

在欧洲艺术史上称1600年至1750年间的150年为巴洛克时期。作为交响乐的初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就是风格的改变,巴洛克音乐风格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当来到巴洛克时宗教音乐得到了世俗化。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就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的结合,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变化。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为音乐的发展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文艺复兴时期对精神和美好品格的追求也被巴洛克所继承这一时期交响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巴洛克时期交响乐的体裁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其中包括:声乐和器乐。清唱剧、各种独唱、合唱曲都是声乐,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歌剧也开始形成。巴洛克时期,器乐开始成为交响乐的主体,主要包括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协奏曲。这使得乐器也得到了繁荣

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巴赫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巴赫音乐中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并使赋格达到了顶峰的发展时期,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

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闻名于世。维瓦尔第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其中《四季》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河。他们的成就永远值得铭记,他们的音乐是巴洛克时期乃至全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因为人类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生活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而音乐就是生活。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宏伟壮丽、高贵庄严、乐思精美的特点,节奏马不停蹄,自由奔放。聆听巴洛克音乐,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展现了对美好的人生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彰显人类的稳定的情感,我从中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一种永恒。音乐都是有生命的,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音乐即是历史,即是凝固人类的生活的全部。他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消逝,反而会随着世事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而显得弥足珍贵。“音乐揭示人类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精神。”在这里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通过交响乐的聆听,虽然只是刚开始,欣赏的交响乐也只是巴洛克这一时期的冰山一角,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一些东西。这是一种内心压力的一个小小的缓解。的确,交响乐那独特的旋律令人有种解脱世俗,超脱自我的感觉。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缺少一种精神的寄托,他们终日忙碌于尘世中却没有做一点有价值的事,而通过交响乐的聆听得到精神的解放,这是一种心灵慰藉。

2012/9/25

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维瓦尔第

之前已经提到巴洛克时期交响乐得到了全面发展,它对文艺复兴时的交响曲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它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其中涌现出了很多伟大作曲家和伟大的作品。其中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瓦第和他的《四季》便是众多杰出作曲家和作品中的璀璨明珠。

维瓦尔第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对巴洛克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首创小提琴协奏曲这一题材。而《四季》是他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四季》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巧妙地配以标题,开创了协奏曲的标题音乐先河。而标题音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形式上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四季》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细细品味,感觉脑海里产生了非常美好的画面感,非常的美妙。

这部作品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情景交融,听起来并不是晦涩难懂,即使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听,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展现的非常清晰的画面感,真的是非常的美妙。每个音符都是构成这幅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听到第一首《春》,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我联想到春天的绿色;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画面便展现在我眼前,小鸟的歌唱,树枝随风摇曳,万物复苏,仿佛我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夏》一开始展现了酷夏的闷热,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突然随着节奏的转急,我们似乎看到一场夏日暴雨的来临,那么痛快,那么的酣畅淋漓。而当我听到《秋》时,欢快而又活泼,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冬》则展现了一幅白雪皑皑、寒风凛冽的画面,屋外是冰天雪地的寒冷,而我们在室内围在火炉边享受温暖与安静,强烈的对比效果,让人在寒冷的冬天心生暖意。《四季》让我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了交响乐的神奇和美丽,真的是非常美妙的作品。听完真的感觉是欣赏完了四季的美好画卷,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应该说普通的言语已经很难描绘这部作品的伟大,只有去亲身聆听,你才会知道,美妙的音乐是会让人产生共鸣的,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对于谁,只要你心中有情感,听完《四季》,你的感觉总会有一丝向往,优美、舒缓的旋律令人陶

醉其中。当听着《四季》时,你会感觉全身心得到了放松,远离了生活的压力,好像来到世外桃源,而你身处其中,尽情的欣赏,这感觉多么神奇,多么美妙啊。所以尽情享受《四季》吧。

2012/10/2

4.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继承和变革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大约从1750年开始至1827年,也就是紧接着巴洛克时期,并继承了巴洛克音乐的发展,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但相比较巴洛克的宗教性,古典主义更加理性与自然,故曲式更加的自由。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开始产生变革。

古典主义音乐的起源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巨大变革导致了18世纪后期的音乐风格的巨大改变。法国启蒙运动在反对神权的“文艺复兴”之后进一步提出反对君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人的理性思考,要求艺术创作要突破历史、宗教、宫廷的局限来表现普通人的感情和生活,并利用通俗易懂的艺术手法,追求轻松、愉悦的主调音乐,反对巴洛克时期严肃、复杂的复调音乐。再加之人们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从而促使了古典主义的改变和发展。

学习交响乐到现在,我深深觉察到一点,就是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开始,都是旧有的艺术风格发展到顶峰而产生的,而且都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关系紧密。后来的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改变也有同样的道理。在艺术风格交替转化的过程中,几种艺术风格的重叠出现是必然的,就是说后来的艺术风格总是带有旧有艺术风格的影子。

古典主义音乐乐章包括四部分:快板,慢板,小快板,快板。此时期的总体特征是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听古典时期的交响乐,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它的旋律明确,多姿多彩。

这一时期最有名的乐派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于维也纳。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分别处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创作技法上,古典时期的交响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协奏曲、交响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其情感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理智和情感的高

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其精神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而不是缥缈虚幻或悲观失望。

这三位音乐大师也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莫扎特的《魔笛》、《安魂曲》、《唐璜》、《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等大量经典,永恒的交响曲,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的持久性和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对于他们的成就,我们也只能在静静的聆听他们的美妙的作品中心怀景仰。

2012/10/15

5.《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命运的叩门

了解了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的音乐,我们看到了交响乐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形式结构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开始更面向普通民众,我想这是音乐的真正进步所在。只有大众喜欢的音乐,才是真正优秀的音乐,它的价值才更有持久性。下面就说说其中一部很重要的作品,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命运的叩门”。“命运的叩门”,这是对解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最准确而又形象的描述。“命运的叩门”这句话被重复了不知多少次。它出自贝多芬本人之口。他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这是命运的叩门,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这一名称也是这样由来的。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聆听过程中使每个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乐曲体现了他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在欣赏作品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作品的历史背景。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时,他的耳聋已经非常严重了,他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一连串的打击使贝多芬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在一生最痛苦的时期,他没有放弃和屈服,正是在这极大的困境之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最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他是如此的热爱他的音乐,没有这份热情和坚持,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命运交响曲可以分为四个乐章。四个乐章都通过“命运”这一主题而连成一线,紧密相连。音乐的第一乐章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叩门”,这声音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挥之不去躲避不及,使人紧张不安。第二主题是抒情性旋律,温和舒缓,然而,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再次袭来,斗争的画面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展开。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有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第二主题是具有号召力的英雄色彩旋律。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第三乐章是别开生面的谐谑曲,分为主部、中部和再现部。主部音乐中两种矛盾因素形成对比,大提琴和大提琴在辗转沉思,

这时,圆号带着命运的叩门声再次闯入,但是这次已不是低沉的暗示,而是响亮威严,严峻地行进,具有进行曲的特征。基本主题与命运轮流呈现,冲突更加明显。最后,命运占了上风。乐章转成开朗的大调,精神令人为之一振,人间的欢乐已无法阻挡。第三乐章在胜利欢呼气氛中直接过渡到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胜利的情绪。在这个乐章里,命运的阴影仍然存在,但已很渺小。最后,当胜利和欢乐的终曲响起时,它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最后的狂欢是对人力量的赞美和歌颂。

我觉得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激烈斗争和获得灵魂自由的胜利欢悦。虽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个人遭遇到许多苦难,但是他的音乐追求的却是人类的欢乐。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崇高精神。人生会遇到无数的苦难和种种不幸,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它揭示出人类精神历程的艰难和战胜苦难的崇高之美。

难怪《命运交响曲》成为后来许多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和游戏的背景音乐,因为这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2012/10/28

6.萨克斯风——磁性的发声

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乐队,给我们演奏萨克斯。虽然没有讲理论课,但却欣赏到了很美妙的萨克斯音乐。说真的,萨克斯的音乐非常有磁性,有种莫名的魅力。尤其是那首家喻户晓的《回家》,这首萨克斯曲绝对是萨克斯里经典中的经典。我很早就听到过了,但很惭愧的是虽然很熟悉这首曲子,但在这之前竟然不知道它的名字。有些音乐就是这样,非常经典,非常熟悉,但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

《回家》全曲悠扬又略带哀伤,使人一听到便会感觉到一种思乡的情怀。全曲多次重复一个段落,但绝对不会使人感到腻烦。细细倾听回家,会感觉很有画面感,让人引起共鸣。尤其是对于那些远在他乡,常年不能回家的人,当他们听到这首曲子时,脑海里一定会不时的浮现可爱而美丽的家乡和温暖的家人,心里一定会眼含热泪吧。这就是萨克斯的魅力所在吧,那独特的声线,很是吸引人,会让人产生一丝共鸣。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说过:“萨克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的确,美妙的萨克斯让人百听不厌。

除了回家,课上还放了很多萨克斯风的乐曲,有一些真的挺好听的。印象深刻的是可以用萨克斯吹流行音乐,课上吹了梁静茹的《会呼吸的痛》,颇有几分韵味。这和萨克斯的美妙发声有一定关系吧。萨克斯好听与否,不仅需要吹奏者的技术水平,与萨克斯自身的发声构造也是非常有关系的。

萨克斯是19世纪由比利时人萨克斯发明的,萨克斯的名称也源于他的名字。虽然萨克斯是木管乐器,但萨克斯管是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音色丰富,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古典音乐,爵士乐,轻音乐,流行音乐都能好的用萨克斯吹奏出来。尤其是演奏爵士音乐。可以说爵士乐与萨克斯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搭配,把爵士乐的特点和魅力完美的呈现出来了。萨克斯真的是音乐史上的一项伟大创造啊,它为世界音乐宝库里多了一件具有永恒价值的瑰宝,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2012/11/4

7.浪漫主义乐派——融情于景

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这一时期是音乐史上又一重要的时期,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在西方欧洲音乐史上留下了又一光辉灿烂的一笔,其间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作曲家和伟大的经典作品。

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起源,舒伯特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的歌曲被誉为“艺术歌曲”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魔王》、《鳟鱼》、《小夜曲》、《圣母颂》、《菩提树》、《未完成交响曲》、《摇篮曲》、《第九交响曲》。。。。。。太多的伟大作品在他的手中诞生,在短暂的31年人生竟然完成了如此成就。

除了舒伯特,也诞生了很多标志性的人物,早期的“钢琴诗人”肖邦,“诗人音乐家”舒曼,其曲风大都具有甜美和忧郁的特点。中期的“钢琴之王”李斯特,勃拉姆斯,“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其曲风多样,但常与民族主义音乐相并行晚期的理查德·斯特劳斯等等。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一些音乐家的称谓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钢琴得到了广泛应用,应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而标题音乐中的交响诗也在这个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与当时作曲家所探求的东西是相符合的。当时作曲家在对古典音乐进行新的探索后,开始强调音乐与绘画,诗歌,戏剧等其他艺术相结合,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作曲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而这种形式使标题音乐得到了很大用武之地,交响诗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应该说当时很多的交响曲都开始带有标题。而这种形式使得乐曲情感抒发更直接,易于哼唱,画面色彩绚丽,音乐非常美妙,更有叙事性也使得乐曲更容易被理解,对乐曲流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说舒伯特的叙事曲《魔王》,非常有故事情节,戏剧性,艺术性很强。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通过对钢琴伴奏织体的塑造,使之与旋律融合,揭示

诗歌的意境,气势宏大,旋律紧张刺激,让人绷紧神经。再比如舒伯特的《鳟鱼》,又是标题音乐。舒伯特将之改成钢琴五重奏,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地游动的形象,生动形象,溪水,鱼,农夫,三者非常好的融合在乐曲中了,画面感十足,并从鱼的最后命运中表明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这些作品都通过乐曲描绘了很生动的画面,但更重要的是,作曲家要借助这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乐派们所极力想表现的,即融情于景。

2012/11/13

8.歌剧序曲——交响乐的前生

歌剧是音乐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但它的产生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音乐的进程。歌剧的发展史贯穿了交响乐的发展史。而歌剧序曲是指在歌剧、舞剧、清唱剧或话剧前演奏的器乐曲。它是交响音乐中重要的体裁之一。在音乐史发展过程中,序曲曾对其它一些器乐体裁产生过显著的影响,实际上,交响曲和交响诗都是从序曲发展而来的。序曲可分为歌剧序曲和交响乐序曲,而歌剧序曲又可分为两种:意大利式序曲,结构为“快、慢、快”;法国式序曲,结构为“慢、快、慢”。而19世纪初,就是在浪漫主义早期出现了音乐会序曲,19世纪后期,音乐会序曲被交响诗取代。

序曲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A·斯卡拉蒂时期。虽然有了序曲,但只是一般性质的幕前曲,多以键盘演奏,序曲本身与歌剧内容没有任何联系。其曲式为三部分的“快、慢、快”结构。

第二时期: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序曲与剧情在情绪上有了吻合之处,首创用管弦乐队来演奏序曲,并在序曲写作手法上采用奏鸣曲式。莫扎特在格鲁克之后,又将歌剧序曲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莫扎特的作品可看出他做过的探索。

第三时期:贝多芬时期。序曲与歌剧有了血缘关系,在《莱奥诺拉》序曲中第一次运用了歌剧主题的音调并使序曲真正成为歌剧的概括,而跨越时代的《自由射手》,使贝多芬的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第四时期:瓦格纳改革歌剧时期。将歌剧改为“乐剧”,序曲改为“前奏曲”,打破了传统序曲的各种形式,随着每个音乐家所创作的歌剧之不同,其序曲的风貌也纷呈异彩。形式的多样和创作的自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的序曲还可作为音乐会的单独曲目演奏。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歌剧序曲确也微不足道,但它确确实实地影响和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交响音乐的发展,尤其如此。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其他艺术产物密切相关的。歌剧序曲也不例外。18世纪前半叶,意大利序曲与法国序曲处于并存的阶段。1750年以后,由于奏鸣曲和交响曲的急速普及,法国序曲逐渐地消失了。音乐进入古典时期,歌剧序曲多采用奏鸣曲式,18-19世纪,出现了与歌剧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序曲,序曲不仅概括了全剧的内容,而且还揭示出剧的中心思想,这就

是格鲁克的改革成果。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序曲的表现力增强,情感更加丰富,这与这时期的特点也是密不可分的。这时期开始出现音乐会序曲,其中出现了一些标题性质的序曲。还有一点是声乐和器乐的发展,18世纪是声乐的天下,而19世纪是器乐的天下,所以19世纪的歌剧序曲大量使用了各种乐器,使表现力大大增强,也更易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表达,使序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韦伯的《魔弹射手》,比才的《卡门》,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尔第的《茶花女》。

虽然序曲的发展时间跨度不大,而且只是整个音乐史的一个小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无法掩盖它所产生出的很大价值,这些价值从那些经典的作品就可以看看出来,那些凝结其中的东西包含的是每个时代历史,歌剧序曲表现的尤为明显,结合歌剧,散发的是浓浓的欧洲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欣赏歌剧序曲,就是在回顾历史,审视历史,充实自我。

2012/11/30

9.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民族情感

之前我学习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对浪漫主义乐派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所说的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而后有柴可夫斯基等代表;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乐派都是东欧,北欧的作曲家。这当然是有时代背景的。这又一次反映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由时代产生。不同的时代产生出了不同特色的音乐。19世纪东欧、北欧各国民族经历了长期的压迫和被侵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自主,所以制约着这些国家的进步。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原因,民族派的作曲家们留下了大量最具民族性也是最具世界性的音乐作品。作品中反映祖国历史,表现民族性格,描绘人民的风俗生活, 或采取本国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作为题材,以激起听众的民族自豪慈和爱国思想,与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相得益彰。

格林卡作为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对民族乐派的影响不言而喻。格林卡的两部歌剧—爱国历史题材的《伊凡·苏萨宁》和以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同名诗为基础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把俄国民族歌剧提高到新的水平。之后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也深受他的影响。

在格林卡之后,民族乐派发展迅速,东、北欧各国都出现了自己的代表作家。例如斯美塔那,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我的祖国》,其中第二章《沃尔塔瓦河交响诗》最有名,被誉为捷克第二国歌。

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作品展示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沃尔塔瓦河主题委婉如歌自然流畅,以其感情表现的富有诗意和清纯而动人;水仙轮舞的幻想的场景,作为音色渲染的主要部分也因为主题旋律的内容丰富起来。而以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乡村婚礼主题场景,在描写风景和幻想的背景前浮现,特别鲜明突出、饶有兴味。设计精心,多个主题呈现,“引子主题”引出泉水,富有灵动美,“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主题像一支朴素的捷

克民歌, 充满着一种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它明朗清澈、气息悠长、优美动人。“狩猎主题”,奔腾,回响悠远,由远及近。“乡村婚礼主题”真实的表现了捷克农民的淳朴无华, 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神之舞主题”,宁静,柔美。“湍摊主题”突然变得动荡不安,低沉,阴森,充满杀机;结尾主题直接引用了第一乐章主题,节奏明亮大气,歌颂维谢格拉德的古朴,庄严和伟大。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这部经典的作品只是民族乐派音乐中小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间诞生了无数的歌颂自己的祖国,描绘自己的祖国大好的风景的作品。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从他们的作品中可领会到一种不可屈服的民族意识和信念,他们把本民族的艺术推向整个世界,改变了西欧音乐在本国的统治地位和本国音乐受西欧音乐压制的状况,可以说民族艺术的发展和推动了整个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潮流的发展,它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古典主义的同时也振兴和弘扬了自己本民族的艺术。

2012/11/31

10.印象主义音乐——“音响”、“音色”即主题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演奏大量使用了色彩乐器,比如钢琴,竖琴,木管乐器等,进行了大量创新。在印象派音乐中,表现音响和音色的瞬间变化才是艺术表现的重大主题,而取消了社会重大主题,这是印象派主义音乐的一个很大改变之处。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色彩的描绘是抽象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象美。

印象主义音乐也诞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钢琴曲《夜曲》、《前奏曲》等一系列经典的作品,而另一位代表人物拉威尔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芭蕾舞剧《鹅妈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乐曲使用三部曲式,音乐主题飘逸奇妙,节奏自由多变,不谐和音的使用和精致的配器,渲染出一种奇特的朦胧气氛。而他的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大海》。这首管弦乐交响诗分为三个乐章,每一章都有它自己的标题,它们分别是:“海上的早晨到中午”、“海浪的嬉戏”、“风和海的对话”。整部作品是完全印象派的,给人以美感的音乐,每种乐器有如不同的色彩,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它以丰富的配器手法、和声的自由复杂,成为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杰作。

相对于德彪西,拉威尔更尊重古典传统,他的音乐制作更精细,更绚丽多彩。

他的代表作《波莱罗舞曲》是他的巅峰之作,以其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风格、独特而辉煌的配器技、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成为一部经典名曲。

欣赏了印象派两位大师的作品,我感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对两位大师感到无比敬佩,他们对音乐的探索和热情令人动容,让我对交响乐,对音乐有了更好的认识。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了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端, 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个稍纵即逝、神秘、梦幻般的音乐世界。印象主义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妙音响, 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具体体现, 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它给人类文化的价值增添了厚厚的一笔。

2012/12/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