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散文

  • 格式:docx
  • 大小:48.56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史铁生散文

篇一:分析史铁生散文

分析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的生命意识

学院理工学院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班级10级姓名居和昌学号

10120XX1

我常常在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的生命深处流动的是什么?在茫茫人海里,我们的灵魂总在漂泊着,无涯无岸??然而,当生命碰撞到挫折与不幸的礁石的时候,千千万万人之中就有一人静下心来默默的思考,探寻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的生平:生于1951年,卒于20XX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又患肾病并发展到

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XX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号3点46分离开人世。双腿瘫痪的他那时才二十岁,二十岁的年轻人,心中充满着澎湃,正是最为活跃最为兴奋地年华。在这年华中体验着知识带来的智慧,感受着青春带来的活力,体会着友情带来的真挚和爱情带来的懵懂。可是他,在这个青春的季节中却似乎过于平静,像是一个已经心死了的年轻人,没有笑容,只有绝望,虽然他那残缺的肉体依然幸运地被这个不公的世界所保留下来。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活的就像是个行尸走肉。二十岁的他一个人推着轮椅来到了这个似乎等待着他四百年之久的古老的地坛,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能让他思考的地方,也许这里的地坛过于安静。可是对与他—史铁生,恰恰是需要这样的一个港湾让他安静地思考生与死。

地坛,是作者家宅附近的一个园子,是作者双腿残废后在那里默坐、思考的地方。在作者笔下,那儿更是“可以逃避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古老的地坛随着岁月的变迁早已“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或许正是这些凋敝的景象把双腿截瘫后的作者与地坛紧紧拉

在了一起同样凄凉的境遇,同样忧伤哀默的心灵这就成了作

者十五年来日日在园中徘徊的原因。地坛中的一切本是死寂的,然而在作者笔下却生趣盎然,“蜂儿如一朵小雾稳

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了翅膀,忽悠以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洗簌簌片刻不息。”本是枯枝败叶,本是毫不起眼的虫蚁,在作者

笔下竟成了这样一片新天地,仿佛万物都有了思想,自然界的每一处景,每一种物都细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我想,繁尘累事中,要有怎样一颗沉静、幽深、洞察的心灵才能创造出这样一派景象啊!我们的双眼早已被厚厚的灰尘蒙蔽,然而作者却用细腻感知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深处的空谷幽兰。作者说这些小昆虫“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文字间流淌的哀伤是当命运的挫折骤至时谁也无法阻挡的。双腿不能行走了,只得摇了轮椅到园中来,这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在这儿,作者可以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的想关于死的事,去窥看自己的心魂,终于在这里,他找到了希望,找到了他一直探寻的答案,并且,他的生命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而更加深邃芬芳。地坛是史铁生心灵的基督,是

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古人对生与死祈祷的地方,这个

静谧的所在,史铁生开始了和地坛的对话,开始了对生命的

思考。在与地坛的不断对话中,史铁生生成和升华了自己的生命意识:一、人生如寄,叩问生命的本原“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上就是地坛。”“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废弃”就是当时作者对生命质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作者被抛弃了,被命运、社会、上帝抛弃了,仿佛是茫茫荒原上一枝孤独的花枝,孤寂无助地张望着整个世界,却等不到一点

阳光,一滴雨露。就如“荒芜冷落的古园,很少被人记起”,怎能不“失魂落魄”呢?其实,人一降生,就注定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因为相对于茫茫宇宙,人实在是一个太渺小的、太短暂的存在。古人常说“人生如寄”,人一出生,就像一叶孤舟被遗弃在大海之

上,飘飘荡荡,难以靠岸。史铁生的残废和残废后的境遇就如同生命之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暴,一个人硬生生地抛出了生命之舟,在生与死的追问中,探索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读《我与地坛》,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深刻的哲思,这样优美的笔触,读《我与地坛》,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理解了作者的坚韧,顽强,和在挫折面前活下去的勇气。

篇二:浅谈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

姓名:罗军学号:12228139班级:122281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当代散文确乎出现了一个创作热潮,而伴随着整个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理性苏醒显然是其内在动力。许多作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表达了对人的人文情怀。但与一般作家不同的是,史铁生的人文情怀开始于对自身困境的突围,缘于自己真实的生存体验,并充满了对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热切关注。

【关键词】:史铁生;散文;自然;洗礼;人文情怀;母爱;地坛;思考;和谐社会

1.引言

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而史铁生笔下的人文情怀更强调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2.史铁生散文的人文情怀的影响因素

史铁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不幸瘫痪返回北京医疗,在人生风华正茂且富有激情的时代下,然而自己却遭受这样的打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