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及心血管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及心血管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及心血管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及心血管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大纲

(2012年版)

根据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要求,制订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大纲,作为命题和备考的依据。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心血管及相关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一)心血管及相关系统的解剖:心脏和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相关脏器(如肺、肾、脑等)

(二)心血管生理:血液动力学、心电生理学、心血管代谢神经内分泌

(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

(四)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五)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应用

二、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规范书写病历等临床能力。

三、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及相关新进展。

(一)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三)猝死与晕厥

(四)急、慢性心力衰竭

(五)心脏瓣膜病

1.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六)心肌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七)原发性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

2.肥厚型心肌病

3.限制型心肌病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5.未分类型心肌病(如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八)特异性心肌病

(九)药物、理化因素及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的心脏损害

(十)心包疾病

1.急性心包炎

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十一)外周血管疾病

1.主动脉夹层

2.多发性大动脉炎

3.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十二)脂代谢紊乱

(十三)肺血管疾病

1.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2.肺动脉高压

(十四)先天性心脏病

1.房间隔缺损

2.室间隔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

4.法洛四联症

(十五)心律失常

1.快速性心律失常

2.缓慢性心律失常

3.心脏骤停

(十六)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处理

四、心血管内科常用辅助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临床应用原则及结果判读。

(一)常规心电图(掌握)

(二)胸部X线片(掌握)

(三)超声心动图(掌握)

(四)心电图负荷试验(掌握)

(五)动态心电图(掌握)

(六)动态血压监测(掌握)

(七)心脏及血管CT(熟悉)

(八)右心导管与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熟悉)

(九)冠状动脉造影(熟悉)

(十)血管超声(了解)

(十一)核素心肌显像(了解)

(十二)心脏及血管核磁共振检查(了解)

(十三)心脏电生理检查(了解)

(十四)左心室及大动脉造影(了解)

(十五)肺动脉造影(了解)

五、掌握心血管疾病特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临床应用原则。

(一)电转复与电除颤、临时起搏、动脉穿刺、静脉穿刺及心包穿刺(包括操作)

(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

(三)永久起博

(四)射频消融

(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六)瓣膜病与先心病介入治疗

(七)冠状动脉与肾动脉介入治疗

六、了解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

(一)代表心血管疾病流行程度的主要指标

(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确定方法

(三)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的概念和目前评价总体危险高低的主要方法

(四)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分级和定义

(五)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设计类型

(六)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统计方法

(七)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七、熟悉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及伦理学的基本知识。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方案

(2012年版)

根据《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大纲(2012年版)》,制定本方案。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分为两部分:

(一)第一部分:主要考查心血管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形式,试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应具有

5个选项,且只有1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总题量为200道,考试时间为3小时,详见表1。第一部分考试分数占考试总成绩的70%。

表1.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及比例 (

二)第二部分:主要考查临床综合技能,

采用标准化临床面试加操作的形式进行。试题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将专科技能操作的内容贯穿其中,对考生病史询问、专科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病例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置及沟通能力五方面临床能力进行考查,考试时间30分钟,详见表2。第二部分考试分数占考试总成绩的30%。

表2.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及分值

考试内容 百分比 心血管及相关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及相关新进展

60% 心血管内科常用辅助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临床应用原则及结果判读

20% 心血管疾病特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临床应用原则

10%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及伦理学的基本知识 5% 合 计 100%

考试项目 分值(分) 考试时间(分钟) 病史询问

30~40

专科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试总成绩

达到合格分数线,即为考试通过。

病例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

60~70 临床处置(治疗措施与并发症处理)及沟通能力

合 计 100

30

附件2

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2012年版)

根据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要求,制定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大纲,作为试题命制和备考的依据。

冠心病介入诊疗除应具备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所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掌握冠心病的基础知识。

(一)心脏及冠状动脉解剖及供血范围

(二)冠状动脉循环及其调节机制(包括血液动力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病变分型

(四)影响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

(五)血小板活化过程、凝血过程及临床监测指标

(六)再狭窄基础知识及再狭窄防治药物作用机制

(七)抗血小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等)、硝酸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他汀、腺苷等二、掌握冠心病的临床知识。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分型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概念及分型

(三)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标准、临床评估、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四)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动力学分型、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六)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患者管理

(七)急、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八)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三、掌握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础知识。

(一)X线成像原理

(二)放射损伤与防护

(三)血管入路选择

(四)标准投照角度

(五)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暴露体位

(六)冠状动脉各节段命名及其解剖标志

(七)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方法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病变分型(八)造影导管的选择原则

(九)导引导管的选择原则

(十)导引导丝的选择原则

(十一)球囊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十二)支架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十三)入径局部并发症与防治

(十四)冠状动脉并发症与防治

(十五)围手术期临床并发症

(十六)再狭窄的处理原则

(十七)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四、掌握(或熟悉)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能。

(一)血管穿刺技术

1.股动脉穿刺技术

2.桡动脉穿刺技术

(二)冠状动脉造影

1.熟悉常用造影导管的特点

2.掌握常用造影导管的操作方法

3.熟悉特殊造影导管的特点及适应证

4.掌握特殊造影导管的操作方法

5.掌握冠状动脉造影常用投照角度

6. 熟悉特殊部位病变的最佳投照角度

7.掌握左心室造影及压力测定方法

8.掌握桥血管造影的操作方法

(三)导引导管的操作

1.熟悉各种导引导管的特点

2.能够根据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导引导管

3.掌握经股动脉入路送入导引导管的操作方法

4.掌握经桡动脉入路送入导引导管的操作方法

(四)导引导丝的操作

1.熟悉常用导引导丝的特点

2.能够根据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导引导丝

3.掌握常用导引导丝的操作方法

(五)预扩张、后扩张球囊的操作

1.熟悉半顺应性球囊、非顺应性球囊的特点及适应证

2.能够选择适宜的预扩张球囊(长度、直径)、采用适宜的压力对病变进行预扩张,并能够判断预扩张是否充分

3.能够选择适宜的后扩张球囊、采用适宜的压力对病变进行后扩张,并能够判断后扩张是否充分

(六)支架的植入

1.熟悉各种支架的操作特点(通过病变的能力、径向支撑力、血管依从性等)

2.能够根据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类型的支架(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

3.能够合理选择支架

4.能够合理选择支架的释放压力

(七)血栓抽吸导管的操作

1.熟悉血栓抽吸导管的使用范围

2.掌握血栓抽吸导管的操作方法

(八)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九)IABP的操作

1.熟悉IABP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IABP球囊长度的选择标准

3.掌握IABP操作方法

(十)心包穿刺的操作

1.熟悉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

2.掌握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穿刺方法

3.掌握无超声引导的心包穿刺方法

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方案

(2012年版)

根据《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大纲(2012年版)》,制定本方案。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分为两部分:

(一)第一部分:主要考查冠心病介入诊疗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形式,试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应具有5个选项,且只有1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总题量为150道,考试时间为2小时30分钟,详见表1。第一部分考试分数占考试总成绩的70%。

表1.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及比例

(二)第二部分:主要考查临床综合技能,采用标准化临床面试形式进行。试题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对考生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介入诊疗操作、术前准备与医患沟通、术后管理及并发症处理五方面临床能力进行考查,考试时间为20分钟,详见表2。第二部分考试分数占考试总成绩的30%。

表2.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及分值

考试内容百分比

冠心病的基础知识15%

冠心病的临床知识25%

冠心病的介入诊疗知识60%

合计100%

考试总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即为考试通过。 附件3

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2012年版)

根据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考试要求,制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考试大纲,作为试题命题和备考的依据。

心律失常介入诊疗除应具备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所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掌握心律失常的基础知识。 (一)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生理

(二)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三)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心律失常的分子电生理学机制

二、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知识。

(一)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

(二)晕厥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防治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四)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颁布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相关指南、临床路径及其循证医学证据

三、掌握(或熟悉)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知识。

考试项目

分值(分) 考试时间(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

15

20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15 介入诊疗操作 40 术前准备与医患沟通 15 术后管理及并发症处理 15 合 计 100

最新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7 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 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 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心血管内科。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 40

工作,床位不少于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四)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 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五)心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IABP 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六)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 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 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 平方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之令狐文艳创作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令狐文艳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有综合介入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1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2对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进行术前讨论及分析,提出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介入诊疗并发症与其他意外,做好应急预案3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术前认真完成风险评估及安全核查工作4根据国家卫计委的要求,按介入人员的准入资格,分级开展介入诊疗工作。5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术中加强监测 6 术后加强监测,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知道康复运动7及时完成介入病人的资料登记及网报8术后定期随访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1、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采购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4、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名称及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距墙壁≥5,距天花板

7.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应急预案(10种)

7.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常见 并发症应急预案(10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一、总则 1.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2.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 心理准备。 3.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⑴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 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⑵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 医务处; ⑶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⑷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属理解; ⑸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 记。 ⑹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 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记录备案。 二、实施细则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 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 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 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5、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 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 6、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 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心肌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时,最根本问题是心排血量下降,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维持心脏功能的每一个代偿机制的代偿能力都是有限的,长期维持最终发生失代偿,即可引起心衰。 (一)Frank-Starling机制 前负荷主要受静脉回心血量和室壁顺应性的影响,它是影响和调节心

脏功能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作为前负荷的指标。前负荷增加反映舒张末期容量增多,心室做功增加。在运动或应激时,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增多,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出现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曲线1向曲线2移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增加反映心室作功增加,但舒张末期压力和容量则几乎无变化(A 点向B点移位)。运动使肌肉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主动脉阻抗。运动时动脉压仅轻度升高,心排血量却明显增加,由于 Frank-Starling机制,剧烈运动时心排血量可达到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压和容量仅轻度上升(B点移向C点)。 中度收缩性心衰时(曲线3),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的调节,心肌 舒张末期纤维长度增长,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前负荷)增加,静息时心排出量和心室作功可维持在正常水平。肺毛细血管压异常升高与左心室舒张压升高有关,使心衰者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D点)。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心衰通常伴有去甲肾上腺素(NE)储备减少,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降,因此对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刺激的变力性反应亦降低,结果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活动不能使心室功能曲线上升至正常水平,运动时心肌收缩力不能相应增强。运动时旨在增加心室充盈的因素,可使衰竭心室的功能曲线更加低平,引起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压力显著升高,肺毛细血管压亦随之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使心衰者的活动明显受限。当左心室功能曲线压低(曲线4)至心排出量不能满足静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 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培训工作。培训基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考核评审后确定并公布。 第三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是在卫生部确定的培训基地内承担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医师。由各培训基地推荐,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评审培训后确定并颁发聘书。 第四条培训基地和培训导师应根据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二章培训基地管理 第五条培训基地须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三级甲等医院; (二)具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500例。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导管消融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 (三)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床位总数不少于150张; (四)有至少4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 (五)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六)近3年在国内核心专业杂志或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发表有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或出版临床专著; (七)举办过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第六条培训基地自身规范化工作的要求:培训基地应制定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1年版) 为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或血管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科。 开展心血管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

40。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 3.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以及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

肺心病相关病理生理

肺心病相关病理生理 摘要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流行性、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费用的四高特点,是成人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Summary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r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s a lung tissue, chronicpulmonary vascular changes caused by thoracic or lung tissuestructure (or) dysfunct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increases, the right ventricleexpansion or (and) hypertrophy, with or without right ventricularfailure of a class of heart diseas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China 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high prevalence, high prevalence, high mortality and high costs of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 a major reason. 关键词:肺心病,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肺心病的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阻塞性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限制性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重症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结节病、硬皮病、间质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

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开展情况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从1974年开始开展冠脉造影,1987年开始进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CI)。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冠脉造影及PCI 的病例数逐年增加,近3年来PCI例数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近几年我院已开展的冠脉内治疗项目包括冠脉旋磨术、冠脉血栓抽吸术、冠脉内超声检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并从1999年开始全面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PCI 治疗,使大量的冠心病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008年心内科心导管总例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完成8258 例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5% ,其中完成冠脉PCI 2436 例次,并且PCI成功率达98%以上,死亡率仅0.6%,各种并发症也只有1%左右。 我院从2000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立5个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工作组,包括介入治疗医师、导管室护理人员和放射人员。轮流值班进行24小时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工作,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使9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疗效最好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超声检查从科研和临床实践应用方面开展。结合无创的冠状动脉CT 以及分子生物学开展了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形态学和稳定型方面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评价了血管内超声对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冠脉内超声在接入治疗过程中的评价治疗和指导介入作用,并进行了临床的推广。 从1998年开始,对于冠心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我们开展了综合性的介入治疗工作。包括颈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介入治疗以及主动脉和髂动脉病变的综合介入治疗。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介入治疗方案。从1998年开始开展了经皮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到2008年成功进行了颈动脉支架置入约400例。1999年开展了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每年大概进行50例左右的肾动脉支架置入。同时开展了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研究,并进一步追踪随访,评价了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改善的情况,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与核心期刊。2002年开始进行主动脉夹层的经皮带膜支架的封堵治疗,减少了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到2008年共进行了经皮主动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201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最新数据发布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4-29发表评论分享 冠脉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PCI总例数稳定增长(表1),2013年达454505例,但平均百万人PCI 例数为309.42例,而美国约为1800例/百万人,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注:2013年PCI总例数中包括军队医院数据(42110例),而后续分析中未包括。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ES,药物洗脱支架。 地区差异 2013年,15个省/区/直辖市PCI例数超过1万例,但不同地区、医院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6.6%的大医院完成全国37.8%的病例,约1/3的医院完成例数不到总量的5%。尽管要求小医院完成与大医院相似的PCI例数不合理,但从增长情况来看,手术量<100例/年的医院2013年手术量较2012年增长48.08%;而手术量≥1000例/年的医院增长率仅为6.68%,因而维持介入治疗持续增长的潜力在于基层医院。从专业角度来讲,推动介入治疗在县级医院开展是合理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须加强培训工作、资质认证、医院帮扶等。 适应证的把握 近几年的数据均显示,在行PCI的病例中,约90%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适应证的把握总体较合理。2009-2013年,我国平均支架置入数维持在1.45枚(2009年)~1.67枚

(2011年)之间。从国家层面来讲,维持在这个范围是合理的,不存在支架滥用现象。2013年,平均支架置入数1.51枚,有下降趋势。 STEMI诊治水平 2009-2013年诊断为STEMI的病例数在增加,实施直接PCI的例数也在增加,但STEMI患者实施直接PCI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0%左右。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发布以及推动临床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需要完善之处。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标准、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善。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总体趋势 来自网络直报系统的心律失常领域相关数据(表2)显示,总体而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表2 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相关数据对比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 1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2 对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进行术前讨论及分析,提出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介入诊疗并发症与其他意外,做好应急预案 3 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术前认真完成风险评估及安全核查工作 4根据卫生厅的要求,按介入人员的准入资格,分级开展介入诊疗工作。 5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术中加强监测 6 术后加强监测,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知道康复运动 7及时完成介入病人的资料登记及网报 8术后定期随访 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 1、DSA 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采购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 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4、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名称及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6、科室使用前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专人负责领取、验收、登记。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采购部门。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昭回,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由专人负责集中回收,并由当地卫生行政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效应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效应 人体在妊娠期各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心血管系统改变最为明显,并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一)妊娠期 1﹒血容量变化 孕妇的总循环血量比正常人多,一般于妊娠6周起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平均增加40%~50%,以后不增加或略增加,产后2~6周左右恢复正常。血容量增加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因此,经产妇或多胎妊娠时血容量增加更为明显,增加的血量中,以血浆的增加较多,可达50%~60%,红细胞增加约10%~20%,故血液稀释,血细胞比容降低,呈妊娠期生理性贫血,血黏度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速。妊娠期血浆增多是由于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和水潴留。母体和胎儿肾上腺生成的雌激素,促进肝内肾素生成,子宫也是肾素的来源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使醛固酮增多,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其他激素(如催乳素、孕酮)则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水钠潴留间接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但由此引起的周围性水肿并非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的结果。 2﹒心脏改变 妊娠时由于每搏输出量加大,心脏工作量多,故心肌可有轻度肥大。妊娠后期横膈被抬高,心脏被向上向左推移,心浊音界的左缘比正常略大。第一心音增强并分裂,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妊娠后期90%在心尖区可听到第三心音,10%~15%可听到第四心音。由于心搏加强,血流加速,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尖区也可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1~3级),多数在收缩早、中期而较短。有时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吹风样舒张期杂音,是由妊娠期肺动脉的生理性扩张所引起,产后即消失。偶尔在三尖瓣区也可听到舒张期杂音,由血流加速引起。心音改变和杂音在妊娠早期即出现,多数在妊娠12周前后开始听到,产后即消失。在妊娠后期还可在胸壁听到乳房杂音,此种杂音位于胸骨旁,可为连续性,收缩期较响,常为高调,仰卧位较明显,杂音起源于肋间动脉与乳房内动脉的吻合支,由乳房血流增加所引起,在杂音附近肋间加压,杂音可以消失。X线检查见心脏呈横位,心影可能轻度增大,肺血管影也增多。心电图检查在妊娠后期有电轴左偏,但足月时电轴左偏不明显,说明心脏沿其长轴旋转;有些孕妇第Ⅲ导联上可有Q波,T波倒置,Q波在深吸气后可以减小,T波在……(只能复制500个以内的文字)。 (二)分娩期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能量及氧消耗增加,加重了心肌负担。第一产程中,每次子宫收缩约有500ml血液被挤入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加,从而使心排血量暂时增加20%左右,与产前相比,约增加40%.每次子宫收缩也使右心房压力增高,使平均动脉压增加10%左右,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临产时的疼痛、紧张引起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的增加,此作用可在麻醉后消除。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及骨骼肌均参加活动,使周围循环阻力加大,且产妇屏气用力使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腹压增加,使内脏血管区域血液涌向心脏。所以此期的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 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和结构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如经皮瓣膜疾病介入术和左心耳封堵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30张。

3.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以及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3)有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遵义县人民医院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冠脉介入、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一、总则 1.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 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2.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 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3.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⑴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 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⑵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 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医务处; ⑶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⑷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 属理解; ⑸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记。 ⑹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 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

记录备案。 4、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心内科开展的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安置与 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心脏病介入手术。 二、实施细则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 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 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 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 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5、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 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6、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 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 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

最新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第5月习题及答案(半年期)

1)简述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和分期? 定义:PCI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支架植入处形成血栓,导致冠脉管腔完全性或不完全阻塞,表现为心脏型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心绞痛等一系列并发症; 1)急性:发生于PCI术后24小时内;(2)亚急性:发生于PCI术后24小时~30天;30天以内又称早期支架血栓形成。(3)晚期:发生于PCI术后30天~1年;(4)极晚期:发生于PCI术后1年以上。 2)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 支架血栓形成可能与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介人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亢进及血小板活性增高患者,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弥漫性、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严重坏死或富含脂质斑块靶病变,是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CI时,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或明显残余狭窄,导致血流对支架及血管壁造成的剪切力可能是造成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PCl后持续夹层及药物洗脱支架长期抑制内膜修复,使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高。 3)如何预防和处理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支架血栓形成的预防包括控制临床情况(例如控制血糖,纠正肾功能和心功能不全)、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阿司匹林和肝素外,对高危患(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PCI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例如替罗非班)。某些血栓负荷增高病变PCI后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PCI时选择合适的支架,覆盖全部病变节段,避免和处理好夹层撕裂。同时,应用支架充分扩张、贴壁良好;在避免夹层撕裂的情况下,减低残余狭窄。必要时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长期和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十分重要。 一旦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应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栓负荷大者,可用血栓抽吸导管做负压抽吸。PCI治疗时,常选用软头导引钢丝跨越血栓性阻塞病变,并行球囊扩张至残余狭窄(20%,必要时可再次植入支架。通常在PCI同时静脉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反复、难治性支架血栓形成者,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4)冠脉穿孔的定义和类型?

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规范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三)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

位不少于3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当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六)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

心脏介入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07年7月,我部印发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7〕222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满足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提高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服务可及性,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医师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重新评估,严格掌握标准,将取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向社会公布,并报我部备案。要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及时取消资质并向社会公布。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7〕222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1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心血管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大纲 (2012年版) 根据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要求,制定冠心病介入诊疗考试大纲,作为试题命制和备考的依据。 冠心病介入诊疗除应具备心血管科专科医师所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掌握冠心病的基础知识。 (一)心脏及冠状动脉解剖及供血围 (二)冠状动脉循环及其调节机制(包括血液动力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病变分型 (四)影响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 (五)血小板活化过程、凝血过程及临床监测指标 (六)再狭窄基础知识及再狭窄防治药物作用机制 (七)抗血小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等)、硝酸酯、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RAS)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他汀、腺苷等

二、掌握冠心病的临床知识。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分型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概念及分型 (三)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标准、临床评估、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四)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动力学分型、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 (六)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患者管理 (七)急、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八)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三、掌握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础知识。 (一)X线成像原理 (二)放射损伤与防护 (三)血管入路选择 (四)标准投照角度 (五)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暴露体位 (六)冠状动脉各节段命名及其解剖标志 (七)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方法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

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有综合介入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获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