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pest分析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pest分析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pest分析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pest分析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环境分析

一.万向电动车简介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万向集团全资子公司,公司致力于掌握情节能源技术,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按照“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公司在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工程集成技术以及试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美国市场PEST分析

1.政治因素

(1)美国政府的政策

万向电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一般在政治方面会遇见以下几种风险:①没收、征用、国有化。②外汇管制。③进口限制。④价格管制。⑥劳动力限制。⑦政府违约⑧环保政策等等

万向电动汽车在美国所遇到的最大风险是进口限制,美国政府调整税率的征收标准,例如: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汽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征收35%的关税,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实施进口限制就直接造成了万向进入美国市场风险。

(2)美国对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实行税收抵免政策,能源危机,促进环保,也鼓励省油环保型的汽车进口。

(3)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来保护美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对进口车实行严格控制,提高进口关税。

2 .经济因素

美国经济发达,经济基础设施完好,人们的收入偏高,消费者购买能力强,这是万向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有利条件。由于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区位优势以及人们的收入偏高,因此万向电动汽车进入该市场在经济上面临的问题不大。但在另一方面上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的大环境,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国家的经济运转情况,是否有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等,通过对这方面因素的考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此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选择进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3 .社会文化因素

1.美国的汽车文化:

车是美国人的代步工具,美国地大物博,美国人崇尚自由、奔放,宽松,大气的汽车观念,V8便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而今,环保,能源,交通安全

等因素,也逐渐成为美国消费者考虑的因素。

2.美国消费者在汽车方面的消费结构:

购买轿车主要是工薪阶层,轿车的消费呈现出菱形结构,比较稳定。

富裕阶层和低薪阶层购买车辆所占比例不大,由于这种消费结构,决定

了在美国,中高档车并不流行。

3..美国消费者汽车消费观念:

美国消费者购买轿车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轿车设计个性化,质量,功能,安全性,售后服务,和消费信贷。

4.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开始发生了转变,从喜欢高耗能的SUV逐渐转向节能环保型的微型汽车,恰好万向电动汽车

在这方面能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5.美国汽车消费特点:

A 汽车消费趋势,小排量经济型,紧奏型车销量占据主导地位,达

到占60%的水平,私人汽车消费比例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接近70%,

中高层消费比例趋于扩大。

B 汽车消费将更多,更直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C 汽油涨价,电动型汽车销量上升。

D 消费者不仅仅偏重于外观,价格,品牌,质量,技术,而且还高

度注重安全性,环保型。

E.美国消费者有浓厚的超前消费意识,

4 .科技因素

美国的科学技术发达,在汽车行业方面更是如此,因此,美国的汽车质量优越,功能突出,因此,美国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仍然会对汽车的质量,功能进行重点参考。因此,奇瑞应该在汽车质量,技术方面下功夫。

5.地理因素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消费约占全世界的1/4,石油来源中近64%

来自进口,其中又以海湾国家为主。这样的能源消费和来源结构,对美国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美国目前95%以上的汽车都是通过石油提供动力,一旦实现汽车电动化,就可通过本土的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核电以及其他新型燃料发电等方式提供动力,从而实现美国汽车动力来源的本土化和多元化,降低美国对石油(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改变因依赖中东石油进口带来的地缘政治困局,保障国家安全。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万向电动汽车适合进入美国市场,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建议:①与美国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当地设厂生产零部件,这样可以免去美国政府对关税政策更改所带来的影响。

②本土化战略,把万向公司的产品融入到美国的经济体系中去,这样一旦政策改变使得万向电动汽车受到影响,当地的经济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美国政府势必会采取对万向电动汽车有利的方式、政策以稳定的当地的经济。

③控制海外分销渠道,提高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形成当地企业对万向电动汽车的强依赖度,使得政策调整后对其本国企业也形成相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辑.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J].安徽科技,2009,(1):P26-29

【2】丁培伟.美日欧能源汽车战略调整走向及其启示[J].科学决策月刊,2006,

06:P47-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