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项强化练(三十八) 传记文体类题目

专项强化练(三十八) 传记文体类题目

专项强化练(三十八) 传记文体类题目
专项强化练(三十八) 传记文体类题目

专项强化练(三十八)传记文体类题目

(时间:40分钟满分:35分)

题组一对点练(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0分)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①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②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只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③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④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两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

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⑤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年12月大获胜利之地)那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的那句豪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赏析传记表达技巧之细节描写题)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4分)

答:

2.(赏析传记表达技巧之引用题)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分)

答:

题组二综合练(25分)

(2015·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25分)

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授和教务长等。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可点者极多。他说,“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

务。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

④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⑤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假如有谁背诵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⑥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⑦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学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

⑧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

⑨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溘然长逝。蒋介石特颁“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联是“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为于右任所书。清华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拜。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教育家蒋梦麟曾说:“中国崛起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争强比胜)。”

⑩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

(有删改) 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说梅贻琦“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意在说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事,足矣。

B.梅贻琦主张“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他在学校的管理

和发展中不注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

C.人们提到清华很少提到梅贻琦,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治校中,于是也就疏于学问的精进。

D.第④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的寡言少语的欣赏。

E.传记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撷取很多生活片断展示了梅贻琦的寡言君子和治学大师形象。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梅贻琦是“治校大师”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5.(赏析传记表达技巧题)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皆为引用,请分析其作用。(6分)

答:

6.“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对此有人评价说国家大幸的背后“是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8分) 答:

答案

1.(1)描写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或:渲染沉痛悲伤的氛围);(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

2.(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3.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4.①治校思想先进。他认为办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认为大学要有大师级的教授。②治校方法独到。以“黄老之治”治校,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建议,尊崇科学,奉行无己。③严于律己,甘做表率。取消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肯因母亲去世

耽误工作,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将儿女都送到军队。

5.①引用何兆武的话突出梅贻琦即使在非常时期也极具绅士风度。②引用蒋梦麟对梅贻琦的评价,突出梅贻琦在近代历史上的巨大功绩。③两处引用都从侧面丰富了传主形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6.这一评价准确地道出了梅贻琦的伟大人格。①“幸”表明他对清华对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清华奠定了“校格”,让它不到10年便彻底改观;为中国在动荡社会中研究了学术、造就了人才。②这些历史功绩都建立在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的基础上。清廉的他老迈时付不起治疗费;律己的他母亲去世仍召开联大常委会;为做表率,他的儿女提前参军或随军做护士。③这种付出令人钦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志士仁人的无悔付出,它是无法进步与发展的,这种人作为国之脊梁,值得提倡和赞美。

人物传记常用词语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文体知识一览表

诗歌知识点一览表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分类 以表达方式 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 诗 歌 体 裁 为 分 类 标 准 古 代 诗 歌 近 体 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 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炭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 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 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 记叙文知识点一览表 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 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一览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

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 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 共八个考点。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 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 主题的。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 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 表达效果。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6)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 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 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 较为丰富的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20、22、 25、27)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 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作品 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 思想感情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 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 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 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 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 意蕴。 ? 第一遍通读文本 何人?主人公是谁? 何事?情节 何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人物形象(3、4、8、14、16、20、27、31、32)?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

———————————————————————— 专题3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文体基本特征”,主要指作为传记文体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是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 作为考点的文体基本特征大多指个体的阅读文本所体现出的特征。它具有个体阅读文本的独有个性,也同时具有传记文本的共性。同样,分析主要表现手法考查的是个体传记阅读文本在表现手法运用上的特点、效果等。 错误!〔2013·辽宁卷第12题第(2)小题,文本《吴良镛:筑梦人生》见第192~193〕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本题从“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分析第⑥段的作用,首先要看这一段叙述了传主的什么事迹,这些事迹与前后文所叙述的事迹有什么关系,再看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这一段选材典型,以小见大,通过86岁高龄的吴良镛突发脑梗后刻苦锻炼、很快康复的事迹,不但使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严谨、热情、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形象,还让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坚毅、乐观、充满人格魅力的长者形象。作者的这种选材,是写人物的需要,是多方面展示传主、让人们了解认识传主的需要。 参考答案:1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出其人格魅力;2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 错误!(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 杨芳

1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1。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2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3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4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5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⑥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⑦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 ⑧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⑨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2液”:“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专题6“典题4”涉此句——编者) ⑩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 单元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 2、梳理文章的三个故事,把握情节。 3、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体会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4、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5、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忠义爱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培 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 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苏武传
1、了解作者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充公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4、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5、理解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民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 记》所取得的成就。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领会 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 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如播放配 乐朗诵等,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张衡传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 3、通过事件分析张衡的人物性格。 4、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5、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6、理解主题,感悟张衡的精神。 学习课文的创作手法,写一篇人物小传。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 文学等多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 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 在眼前。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课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 运用,文史、文化常识和积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价值的体现方式各有不同。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并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 追求真理的精神。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教学建议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文体特征 1、散文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 3、人物传记 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但是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其相同之处是:真实性、生动性。

人物传记写作方法指导

人物传记写作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人物传记? 传记是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也可称为人物传记 二、人物传记的种类有哪些? 传记的种类传记分他传和自传,而他传又包括一般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种 1、一般性传记它是以记述史实为主的一种传记,可分为小传、评传、合传等形式,内容上除了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的,如《邓稼先》;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如《梵高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如鲁迅的《柔石小传》 2、文学性传记它是用较多的文学手段来写人物传记,即在描述人物思想、感情、生活、性格时,使用一定形象化的技巧,所以又称传记文学这种传记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追求文学价值 文学性传记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写人一生的,如《董存瑞的故事》;一是写一段人生的,如《少年彭德怀》

3、自传它是作者自述生平的文章这类传记往往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如《鲁迅自传》就是如此 三、人物传记的特点是什么? 1、真实性写传记首先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或缩小及生搬硬套,其次感情要真,要求作者真诚、坦率,不受拘束当然文学性传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允许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不过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2、概括性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也就是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 3、通俗性就是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四、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 1、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传记知识点总结

传记知识点总结 导读:(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

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传记知识点总结】 1.传记诗歌 2.同学传记作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

(完整版)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 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 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 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 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 2、况的不同 三、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 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 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如何根据文体特征运用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

个人收集整理-ZQ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能力地提高主要得益于学习者不断摸索和不断改造自己地方法.掌握科学有效地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提出地要求.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学习、主动发展地状态,关键是想办法让学生掌握正确地阅读方法.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如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研究性阅读等常用阅读方法.在具体地阅读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体地特点和规律选择不同地阅读方法,进行不同形式地阅读.“先有教学内容地确定,再有教学方法地选择”,教学目标要体现文体特点,教学方法须与目标相适应,根据具体地文体而灵活选取,即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是适合这种文体地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 如诗歌教学以“诵读”“感悟”,展开“想象联想”为主,而用“讲解法”是不适合地.在教学《天净沙·秋》时,我进行了这样地设计:初读感知秋景;展开想象体会意境;背诵感受音韵节奏.“诗无达诂”,一定要分析出诗中描写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无疑会走入诗歌教学(或诗歌阅读)地歧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又如说明文教学,如果还用“诵读”“感悟”地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是不理想地,学生也就不可能习得如何阅读说明文章地方法和阅读说明文地能力.说明文教学地目地,不仅在于清楚“说”了什么,是否“说明”了,即语言地准确性,还要让学生学习它是如何“说明”地,即说明地方法,文章地结构安排等.相对应地教学中应采用“讲读”、“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内容、习得方法,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文地读也不同于诗歌教学中地读,它是“宣读”地读,不求语调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通读懂即可.在教学《鲸》时,我进行了如下地设计:初读归纳鲸地特点,写一份简介;细读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地准确性和多种说明方法;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我根据散文地特点主要采用了“细读”和“诵读”地教学方法.细读中反复玩味,体会作者用词造句地精妙,正如朱熹所言:“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字字与某着意看,字字思索过莫要只作等闲看过了了.”将学生地感官引入文本地所有部分,哪怕是一个标点也不放过.比如课文中有句话“我想到故乡,故乡地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地,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地凄凉一样,是甜蜜地,浓浓地,有说不出地味道.”作者想到故乡和故乡地朋友为什么会是“有点酸酸地,有点凄凉”,为什么又说“是甜蜜地,浓浓地”?这不是矛盾了吗?季老六岁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在《永久地悔》他写到:“ 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地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正是这样一位母亲,在作者回忆起时能不感到凄凉吗?但在远离家乡地日子里,常想起故国地亲人,朋友,身处国外地我会不感到丝丝地甜蜜吗?作者当时就是处在这样一种复杂地情绪之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拓展阅读,在文本地矛盾处,细读出作者浓浓地情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体是人们在长期地写作中约定俗成地文本样式,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定地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地特点.用同一种模式去教学不同文体地阅读文本,一方面,我们教授地、训练地是一些不恰当地阅读方法,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地提高;另一方面,在不恰当地方法地指引下所进行地阅读,是对文本地不尊重,也很难进入与文本“对话”地状态,学生也会离文学越来越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 / 1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