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按照材料的形态,可将其分四种:纳米颗粒型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磁性液体材料。

纳米颗粒型材料:应用时直接使用纳米颗粒的形态称为纳米颗粒型材料。被称为第四代催化剂的超微颗粒催化剂,利用甚高的比表面积与活性可以显著地提高催化效率,例如,以粒径小于0.3微米的镍和钢-锌合金的超微颗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催化剂可使有机物氯化的效率达到传统镍催化剂的10倍;超细的铁微粒作为催化剂可以在低温将二氧化碳分解为碳和水,超细铁粉可在苯气相热分解中起成核作用,从而生成碳纤维。

录音带、录像带和磁盘等都是采用磁性颗粒作为磁记录介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要求信息储存量大、信息处理速度高,推动着磁记录密度日益提高,促使磁记录用的磁性颗粒尺寸趋于超微化。目前用金属磁粉(20纳米左右的超微磁性颗粒)制成的金属磁带、磁盘,国外已经商品化,其记录密度可达4′106~4′107位/厘米(107~108位/英寸),即每厘米可记录4百万至4千万的信息单元,与普通磁带相比,它具有高密度、低噪音和高信噪比等优点。

超细的银粉、镍粉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光化学电池中的电极,可以增大与液体或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池效率,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超微颗粒的轻烧结体可以生成微孔过滤器。例如,超微镍颗粒所制成的微孔过滤器平均孔径可达10纳米,从而可用于气体同位素、混合稀有气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浓缩,也可用于发酵、医药和生物技术中。磁性超细微粒作为药剂的载体,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集中于病患部位,利于提高药效,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在积极地进行。采用超微金颗粒制成金溶胶,接上抗原或抗体就能进行免疫学的间接凝集试验,可用于快速诊断。如将金溶胶妊娠试剂加入孕妇尿中,未妊娠呈无色,妊娠则呈显著红色,仅用0.5克金即可制备1万毫升的金溶胶,可测1万人次,其判断结果清晰可靠。有一种超微颗粒乳剂载体,极易和游散于人体内的癌细胞溶合,若用它来包裹抗癌药物,可望制成克癌导弹。

在化学纤维制造工序中掺入铜、镍等超微金属颗粒,可以合成导电性的纤维,从而制成防电磁辐射的纤维制品或电热纤维,亦可与橡胶、塑料合成导电复合体。

1991年春的海湾战争,美国执行空袭任务的F-117A型隐身战斗机,其机身外表所包覆的红外与微波隐身材料中亦包含有多种超微颗粒,它们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在火箭发射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中添加l%重量比的超微铝或镍颗粒,每克燃料的燃烧热可增加l倍。此外,超细、高纯陶瓷超微颗粒是精密陶瓷必需的原料。因此超微颗粒在国防、国民经济各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固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通常指由尺寸小于15纳米的超微颗粒在高压力下压制成型,或再经一定热处理工序后所生成的致密型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巨大的颗粒间界面,如5纳米颗粒所构成的固体每立方厘米将含1019个晶界,原子的扩散系数要比大块材料高1014~1016倍,从而使德纳米材料具有高韧性。通常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腐蚀等优点,

但又具有脆性和难以加工等缺点,纳米陶瓷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可增加韧性,改善脆性。

如将纳米陶瓷退火使晶粒长大到微米量级,又将恢复通常陶瓷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纳米陶瓷的范性对陶瓷进行挤压与轧制加工,随后进行热处理,使其转变为通常陶瓷,或进行表面热处理,使材料内部保持韧性,但表面却显示出高硬度、高耐磨性与抗腐蚀性。电子陶瓷发展的趋势是超薄型(厚度仅为见微米),为了保证均质性,组成的粒子直径应为厚度的1%左右,因此需用超微颗粒为原材料。随着集成电路、微型组件与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迅速发展,对高热导率的陶瓷基片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高热导率的陶瓷材料有金刚石、碳化硅、氮化铝等,用超微氮化铝所制成的致密烧结体的导热系数为100~220瓦/(K·米),较通常产品高2 5~5.5倍。用超微颗粒制成的精细陶瓷有可能用于陶瓷绝热涡轮复合发动机,陶瓷涡轮机,耐高温、耐腐蚀轴承及滚球等。

复合纳米固体材料亦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含有20%超微钻颗粒的金属陶瓷是火箭喷气口的耐高温材料;金属铝中含进少量的陶瓷超微颗粒,可制成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耐热性强的新型结构材料。超微颗粒亦有可能作为渐变(梯度)功能材料的原材料。例如,材料的耐高温表面为陶瓷,与冷却系统相接触的一面为导热性好的金属,其间为陶瓷与金属的复合体,使其间的成分缓慢连续地发生变化,这种材料可用于温差达1000°C的航天飞机隔热材料、核聚变反应堆的结构材料。渐变功能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预期在医学生物上可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造牙齿、人遗骨。人造器官,可制成复合的电磁功能材料、光学材料等。

纳米膜材料:颗粒膜材料是指将颗粒嵌于薄膜中所生成的复合薄膜,通常选用两种在高温互不相溶的组元制成复合靶材,在基片上生成复合膜,当两组份的比例大致相当时。就生成迷阵状的复合膜,因此改变原始靶材中两种组份的比例可以很方便地改变颗粒膜中的颗粒大小与形态,从而控制膜的特性。对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膜,改变组成比例可使膜的导电性质从金属导电型转变为绝缘体。

颗粒膜材料有诸多应用。例如作为光的传感器,金颗粒膜从可见光到红外光的范围内,光的吸收效率与波长的依赖性甚小,从而可作为红外线传感元件。铬一三氧化二铬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太阳光转变为热能;硅、磷、硼颗粒膜可以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氧化锡颗粒膜可制成气体一湿度多功能传感器,通过改变工作温度,可以用同一种膜有选择地检测多种气体。颗粒膜传感器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高精度、低能耗和小型化,通常用作传感器的股重量仅为0.5微克,因此单位成本很低。超微颗粒虽有众多优点,但在工业上尚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其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两颗粒膜的应用则不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这是超微颗粒实用化的很重要方向。

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磁性液体是由超细微粒包覆一层长键的有机表面活性剂,高度弥散于一定基液中,而构成稳定的具有磁性的液体。它可以在外磁场作用下整体地运动,因此具有其他液体所没有的磁控特性。常用的磁性液体采用铁氧体微颗粒制成,它的饱和磁化强度大致上低于0.4特。目前研制成功的由金属磁性微

粒制成的磁性液体,其饱和磁化强度可比前者高4倍。国外磁性液体已商品化,美、日、英等国均有磁性液体公司,供应各种用途的磁性液体及其器件。磁性液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1)旋转轴动态密封旋转轴转动部分的动态密封一直是工程界较为困难的课题。磁性液体用于旋转轴的动态密封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用环状的静磁场将磁性液体约束于被密封的转动部分,形成液体的O环,可以进行真空、加压、封水、封油等情况下的动态密封,目前已广泛用于机械、电子、仪器、宇航、化工、船舶等领域,如计算机硬盘转轴处的防尘密封,单晶炉转轴处的真空密封及X光机转靶部分的密封等。

(2)提高扬声器输出功率为了增进扬声器中青圈的散热,可在音圈部分填充磁性液体,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比空气高5~6倍,从而使德在相同结构的情况下,使扬声器的输出功率增加1倍。

(3)各种阻尼器件如在步进电机中滴加磁性液体,就可阻尼步进电机的余振,使步进电机平滑地转动。用磁性液体所构成的减震器可以消除极低频率的振动。

(4)分离不同比重的非磁性金属与矿物物体在磁性液体中的浮力是随着磁性液体的磁化状态而改变的,因此可采用一梯度磁场,控制磁场的强弱就可以分离不同比重的非磁性金属与矿物。磁性液体的可能应用面十分广,如射流印刷用的磁性墨水、超声波发生器、X射线造影剂(代替钡剂)、磁控阀门、磁性液体研磨、磁性液体的光学与微波器件、磁性显示器、火箭和飞行器用的加速计、磁性液体发电机、定位润滑剂等。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科普说明文,说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妙前景。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纳米”等科学术语外,在内容上更突出介绍纳米的神奇,对此作家将纳米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想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大批的举例使枯燥的科学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作者介绍: 刘忠范,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吉林九台人,2007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1990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日本东京大学光电化学专业),工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会写: 纳:纳米接纳容纳吐故纳新 拥:拥有拥抱拥挤蜂拥而至 箱:冰箱信箱邮箱箱子 臭:除臭臭气臭味遗臭万年 蔬:蔬菜果蔬时蔬瓜果菜蔬 碳:低碳碳酸二氧化碳 钢:钢铁钢笔钢琴百炼成钢 隐:隐蔽隐藏隐患若隐若现 健:健康强健健身健忘 康:健康康乐小康康庄大道 胞:细胞胞衣胞兄侨胞同胞

疾:疾病顽疾疾驰疾恶如仇 防:预防防御国防防微杜渐 灶:灶台灶王病灶另起炉灶 需:需要必需军需各取所需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形近字: 蔬(蔬菜)疏(亲疏)钢(钢铁)刚(刚才) 健(健康)建(建筑)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xiù乳臭未干 率:lǜ概率shuài 率领 近义词:

纳米材料论文汇总

纳米材料技术介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胡宇杨 学号:1120101117 班级:D机制131

引言:纳米概念是1959年木,诺贝尔奖获得着理查德.费曼在一次讲演中提出的。他在“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bottom”的讲演中提到,人类能够用宏观的机器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可以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尺度,即逐级缩小生产装置,以至最后直接按意愿排列原子,制造产品。他预言,化学将变成根据人仃〕的意愿逐个地准确放置原子的技术问题,这是最早具有现代纳米概念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表征纳米尺度的重要工具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一认识纳米尺度和纳米世界物质的直接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在纳米尺度上认识物质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出现了纳米技术术语,形成了纳米技术。 其实说起来纳米只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nm)=10又负3次方微米=10又负6次方毫米(mm)=10又负9次方米(m)=l0A。纳米科学与技术(Nano-ST)是研究由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关于纳米技术,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来看,可以分为4种概念。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1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 nm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l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一个原子约为0 1 nm。纳米材料是一种全新的超微固体材料,它是由纳米微粒构成,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为l~100 nm。纳米技术就是在100 nm以下的微小结构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处理,即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微粒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群或分子群,其占很大比例的表面原于是既无长程序又无短程序的非晶层:而在粒子内部,存在结晶完好的周期性排布的原子,不过其结构与晶体样品的完全长程序结构不同。正是纳米微粒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了纳米微粒奇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并由此产生许多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 1.1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口即纳米微粒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比随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纳米榻料性质的变化。例如,粒径为5 nm的SiC比表面积高达300 /12/g;而纳米氧化锡的表面积随粒径的变化更为显著,10 lltlfl时比表面积为90.3 m2/g,5 nm时比表面积增加到181 m2/g,而当粒径小于2 nm 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 m2/g。这样大的比表面积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大大增加.这些袭面原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着大量的表而缺陷和许多悬挂键,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质,因而使这些原子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物三李妍 1130060110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面向21 世纪的综合交叉性 学科领域,是在纳米尺度上新科学概念和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它把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和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超微细加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相结合, 在纳米尺度上(0.1nm到1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 作用,以及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历史背景 对于纳米科技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于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富有远见性的报告 . 1959 年他在《低部还有很大 空间》的演讲中提出: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用单个原子制造物品的可能。也就是说, 人类 能够用最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直至达到分子或原子状态, 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操纵原子并制造产品。他在这篇报告中幻想了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他的设想 包括以下几点: (1)如何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头部那么大的地方; (2) 计算机微型化; (3)重新排列原子.他提醒到, 人类如果有朝一日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排列原子的话, 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4) 微观世界里的原子.在这种尺度上的原子和在体块材 料中原子的行为表现不同.在原子水平上, 会出现新的相互作用力、新颖的性质以及千奇 百怪的效应. 就物理学家来说, 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构建物质并不违背物理学规律.这正 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美国康奈尔大学Granqvist 和Buhrman 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出纳米颗粒, 提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 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之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雷克斯勒积极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并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小组。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1981 年发明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纵微观粒子的重要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 年德国学者格莱特把粒径6 nm 的金属粉末压成纳米块, 经研究其内部结构, 指出了它界面奇异结构和特异功能。1987 年, 美国实验室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 多晶体。1990 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在美国巴尔

准一维纳米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980514 电子显微学报 科技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1998年 第十七卷 第五期(总第79期) 准一维纳米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白志刚 张洪洲 丁 杭青岭 俞大鹏 冯孙齐 (北京大学电子光学及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物理系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自从1991年,Iijima发现纳米碳管[1]以来,一系列准一维纳米材料被相继用不同 方法合成出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和因此而具有的不同于体材料的新颖的物理性 质,这些准一维纳米材料有着很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人们 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最近,我们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及物理蒸发的方法,合成出了硅纳米线(SiNW)[2, 3]及GeO-2纳米线(GeONW),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包括EDS)等手段对这些材 料的化学组成、形态、显微结构、缺陷和生长机理等进行了研究。 将Si粉(纯度99%)和Fe粉按重量比95∶5混合,热压成靶,放在一根由高温管式电炉 加热,可抽负压的石英管内,在流动的Ar气氛下(压力2.67×104Pa),1200℃高温下蒸 发,得到了一种暗黄色海绵状产物,该产物即为硅纳米线。我们发现,用激光蒸发或 简单的物理升华法,都能得到硅纳米线,两种情况下产物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而 且,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图1为典型的硅纳米线低倍透射电子显微像。由图 中可见,硅纳米线为表面光滑的准一维结构,且纯度极高(~99%),直径分布均匀 (15nm±3nm),长度从几十到几百微米。图1左上角插图为硅纳米线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花样,为典型的多晶硅衍射环,其中前三个环分别对应于{111}、{220}和 {311}平面族的衍射,相应的晶面间距分别为0.31nm,0^19nm和0.16nm。X射线衍射结 果显示,硅纳米线的全部衍射峰与多晶硅粉末不仅位置完全相同,相对强度也完全一 致。这进一步说明硅纳米线与大块硅结构相同。根据X射线衍射最强峰计算,硅纳米 线的晶格常数较大块硅有些轻微膨胀(~0.4%)。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HREM)给出硅纳米线更多的结构细节。图2为单根硅纳米线 的HREM像。图中可见一维和二维的{111}晶格条纹,对应晶面间距为0.31nm。从图中 可以看出,在硅纳米线的外面有一层厚2—3nm的非晶层,估计来源于因暴露空气而导 致的表面氧化,这层非晶可用稀HF溶液溶掉。对大量硅纳米线的HREM观察结果的统 计表明,硅纳米线的一般生长方向为〈112〉方向。这与传统的VLS(vapor-liquid-solids) 晶体生长模型[5]中硅的〈111〉生长方向有所不同。另外,HREM分析还显示,在硅 纳米线中存在大量的层错、微孪晶和小角晶界等结构缺陷。这些结构缺陷被认为与硅 纳米线的成核、生长及其形貌有密切的关系[4]。以上这些证据使我们认为,硅纳米 线是按一种不同于VLS模型的机制生长;在这种机制中,结构缺陷及原子气团的定向 运动对硅纳米线的一维择优生长起重要作用。 利用同样的物理蒸发的方法,我们还制备出了GeO-2纳米线。靶材料由高纯Ge粉 file:///E|/qk/dzxwxb/980514.htm(第 1/3 页)2010-3-22 18:37:28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 一、空气质量报告 (一)、空气质量评价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首要污染指数即位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温室效应 (1)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2、主要危害:(1)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1)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进一步植树造林、护林、转化空气中的CO2 2、酸雨 (1)原因:酸性氧化物(SO2、NO2)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2)防止方法:①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②减少化石燃料中S的含量 钙基脱硫CaCO3==CaO+CO2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③吸收空气中的SO2④加强环保教育 3、机动车尾气污染:尾气净化装置2NO+2CO N2+2CO2 4、CO 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能中毒 5、可吸入颗粒物:静电出尘 6、居室空气污染物:甲醛、苯及其苯的同系物、氡等 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功能异常等) 7、白色污染的危害:①破坏土壤结构②降低土壤肥效③污染地下水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半导体纳米材料论文fulltext2

BRIEF COMMUNICATION Preparation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esoporous ZnO ?lms Ming Ming Wu ?Yue Shen ?Feng Gu ? Yi An Xie ?Jian Cheng Zhang ?Lin Jun Wang Received:24June 2009/Accepted:21October 2009/Published online:6November 2009ó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LLC 2009 Abstract Mesoporous ZnO ?lms doped with Ti 4?(M-ZnO)have been prepared by doping process and sol–gel method.The ?lms have mesoporous structures and consist of nano-crystalline phase,as evidenced from small angle X-ray diffrac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 of M-ZnO ?lms con?rms that M-ZnO has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and ternary ZnTiO 3phases.Ultraviolet–visible transmittance spectra,absorbance spectra and energy gaps of the ?lms were measured.The Eg of M-ZnO is 3.25eV.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M-ZnO centered at 380nm in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excitation power,which is due to the doping process and enhanced emission ef?ciency.M-ZnO thin ?lms display a positive photovoltaic effect compared to mesoporous TiO 2(M-TiO 2)?lms.Keyword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áMesoporous áZnO áTiO 2 1Introduction It has been recently shown that semiconducting mesoporous metal oxides,e.g.,SnO 2[1,2]or TiO 2[3],with large speci?c surface areas and uniform pore widths show interesting properties which are superior to non porous samples of the same metal oxides.Zinc oxide (ZnO)is attracting tremendous research interest due to its vast spectrum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ZnO is an n-type 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 with E g =3.37eV and an exciton-binding energy of 60meV.It has been applied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 [4–6],lasers [7],photovoltaic solar cells [8],UV-photodetectors [9]and sensors [10].Particularly,i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 To date,the highest solar-to-electric conversion ef?-ciency of over 11%has been achieved with ?lms that consist of mesoporous TiO 2nanocrystallites sensitized by ruthe-nium-based dyes [11].Besides the optical properties similar to TiO 2,ZnO has other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light absorbance below 400nm than TiO 2[12],improved elec-tronic transfer rate and hindered dark current generation [13,14].Nevertheless,ZnO nanostructure electrodes seem to have insuf?cient internal surface areas,which limits their energy conversion ef?ciency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for example,1.5–2.4%for ZnO nanocrystalline ?lms [15–17],0.5–1.5%for ZnO nanowire ?lms [18–20],2.7–3.5%for uniform ZnO aggregate ?lms [21,22]and 5.4%for poly-disperse ZnO aggregates [8]. In spite of a great deal of effort to successfully synthesize mesoporous ZnO powders successfully [23,24],however,many barriers still exist due to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zinc versus silicon.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ere were few reports about ordered mesoporous ZnO thin ?lm prepared by wet chemical method.The main hurdles in the synthesis of well-ordered mesoporous ZnO are the high reactivity of Zn ion precursors toward hydrolysis [25]and dif?culty for Zn to form th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of Zn-O as compared to Si and Ti [26]. In this work,we report a highly reproducible synthetic method to produce thermally stable M-ZnO ?lms through doping process and sol–gel method.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ZnO ?lm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M-TiO 2?lms,which can get the highest solar-to-electric conversion ef?ciency. M.M.Wu áY.Shen (&)áF.Gu áY.A.Xie áJ.C.Zhang áL.J.Wa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e-mail:yueshen@https://www.doczj.com/doc/6813204720.html,;yueshen126@https://www.doczj.com/doc/6813204720.html, J Sol-Gel Sci Technol (2010)53:470–474DOI 10.1007/s10971-009-2099-7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超短时脉冲电流直接晶化法和深过冷直接晶化法两类潜在的块状金属纳米晶制备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晶块体材料制备非晶晶化机械合金化深过冷 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H.V.Gleiter成功地采用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法制得纯物质的块状纳米材料后[1],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其制备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纳料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晶粒及高浓度晶界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小尺寸量子效应和晶界效应,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有本质差别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2],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成为90年代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使这种新型材料既有利于理论研究,又能在实际中拓宽其使用范围,探索高质量的三维大尺寸纳米晶体样品的制备技术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关键之一。本文综述国内外现有块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并提出今后可能成为块状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的潜在技术。 1现有块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1.1 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成形法 该法首先由H.V.Gleiter教授提出[1],其装置主要由蒸发源、液氮冷却的纳米微粉收集系统、刮落输运系统及原位加压成形(烧结)系统组成。其制备过程是:在高真空反应室中惰性气体保护下使金属受热升华并在液氮冷镜壁上聚集、凝结为纳米尺寸的超微粒子,刮板将收集器上的纳米微粒刮落进入漏斗并导入模具,在10-6Pa高真空下,加压系统以1~5GPa的压力使纳米粉原位加压(烧结)成块。采用该法已成功地制得Pd、Cu、Fe、Ag、Mg、Sb、Ni3Al、NiAl、TiAl、Fe5Si95等合金的块状纳米材料[3]。近年来,在该装置基础之上,通过改进 使金属升华的热源及方式(如采用感应加热、等离子体法、电子束加热法、激光热解法、磁溅射等)以及改良其它装备,可以获得克级到几十克级的纳米晶体样品。纳米超饱和合金、纳米复合材料等也正在利用此法研究之中。目前该法正向多组分、计量控制、多副模具、超高压力方向发展。 该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广,微粉表面洁净,有助于纳米材料的理论研究。但工艺设备复杂,产量极低,很难满足性能研究及应用的要求,特别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样品存在大量的微孔隙,致密样品密度仅能达金属体积密度的7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概述

学年论文 ` 题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学院: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材料化学2011级 学生姓名:龚佩斯学号:20110513457 指导教师:周晴职称:助教

2015年3月26日 成绩 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概述 --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2011级龚佩斯 指导教师周晴 摘要: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棒、碳纳米线等因其独特的用途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正是各国科学家所探究的问题。本文概述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等。 关键词: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 Abstract: the nanoscale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rods and carbon nanowir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nsive research owing to their unique applications. but the question that how to make up highqulity one-dimentional nanostructure is discussing by Scientist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rper has reviewed the preparation of one dimention nanomaterials ,such as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 -state method ,template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 one-dimention nanomaterials ; preparatinal method ;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state method ; template method 纳米材料是基本结构单元在1nm ~100nm之间的材料,按其尺度分类包括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自80年代以来,零维纳米材料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二维纳米材料在微型传感器中也早有应用。[1]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效应在介观物理、纳米级结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研究为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文献关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近几年来,文献报导了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多种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溶液-固相法、声波降解法、溶剂热法、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然而不同制备方法的纳米晶体生长机制各异。本文按不同生长机制分类概述,主要介绍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三大类制备方法。 1.1 气相法 在合成一维纳米结构时,气相合成可能是用得最多的方法。气相法中的主要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 知识点 课文主题归纳: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以及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第三部分(5):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课内重点词语: 纳米拥有冰箱除臭蔬菜钢铁 隐形健康细胞疾病预防病灶 需要功能材料深刻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xiù 乳臭未干 率:lǜ 概率shuài 率领

形近字: 蔬(蔬菜)疏(亲疏)钢(钢铁)刚(刚才)健(健康)建(建筑) 生字组词: 纳:纳米接纳容纳吐故纳新 拥:拥有拥抱拥挤蜂拥而至 箱:冰箱信箱邮箱箱子 臭:除臭臭气臭味遗臭万年 蔬:蔬菜果蔬时蔬瓜果菜蔬 碳:低碳碳酸二氧化碳 钢:钢铁钢笔钢琴百炼成钢 隐:隐蔽隐藏隐患若隐若现 健:健康强健健身健忘 康:健康康乐小康康庄大道 胞:细胞胞衣胞兄侨胞同胞 疾:疾病顽疾疾驰疾恶如仇 防:预防防御国防防微杜渐 灶:灶台灶王病灶另起炉灶 需:需要必需军需各取所需

词语解释: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造福】给人带来幸福。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癌症】生有恶性肿瘤的病。 【预防】事先防备。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近义词: 特性——特征神奇——奇妙 结实——牢固灵敏——灵活 反义词: 普通——特别先进——落后 吸收——释放降低——增加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摘要: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爱好。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它在化工、催化、涂料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特性应用 1. 纳米发展简史 1959年,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 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3. 纳米材料的特性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1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会出现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 3.2小尺寸效应

简述纳米材料的发展历程

简述纳米材料的发展历程 纳米材料问世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大致已经完成了材料创新、性能开发阶段,现在正步人完善工艺和全面应用阶段。 “纳米复合聚氨酯合成革材料的功能化”和“纳米材料在真空绝热板材中的应用”2项合作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且释放量可达2000以上的聚氨酯合成革符合生态环保合成革战略升级方向,日前正待开展中试放大研究。 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及进一步产业化将可辐射带动300多家同行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联盟制备出的纳米复合绝热芯材导热系数可控制为低达4.4mW/mK。该产品已经在企业实现了中试生产,正在建设规模化生产线。 联盟将重点研究开发阻燃型高效真空绝热板及其在建筑外墙保温领域的应 用研发和产业化,该技术的开发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安徽纳米材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e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物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改用量子力学取代传统力学的观点来描述它的行为,当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纳米时,其粒径虽改变为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则将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为上将产生明显的差异。 纳米粒子异于大块物质的理由是在其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超微粒子的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此结构代表具有高表面能的不安定原子。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就熔点来说,纳米粉末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 一般常见的磁性物质均属多磁区之集合体,当粒子尺寸小至无法区分出其磁区时,即形成单磁区之磁性物质。因此磁性材料制作成超微粒子或薄膜时,将成为优异的磁性材料。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什么是原子团簇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地观察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谱线,这是鉴定单臂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 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臂纳米管的特征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环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这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的波数成反比,即d = 224/w 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 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 (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③碳纳米管模板法: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模板,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与氧化物反应,碳纳米管一方面提供碳源,同时消耗自身;另一方面提供了纳米线生长的场所,同时也限制了生成物的生长方向。 ④金属原位生长: (2)溶液法反应机理包括溶液液相固相、选择性吸附。 ①S-L-S机理:SLS 法和 VLS 法很相似,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SLS 法纳米线成长的 液态团簇来源于溶液相,而 VLS 法则来自蒸气相。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构成碳纳米管的层片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碳纳米管的管身是准圆管结构,并且大多数由五边形截面所组成。管身由六边形碳环微结构单元组成, 端帽部分由含五边形的碳环组成的多边形结构,或者称为多边锥形多壁结构。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 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CNTs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至少比常规石墨纤维高一个数量级;它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对于具有理想结构的单层壁的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约800GPa。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若将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 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给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π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质。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CNTs的管径大于6n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管径小于6nm时,CNTs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有报道说Huang通过计算认为直径为0.7nm的碳纳米管具有超导性,尽管其超导转变温度只有1.5×10-4K,但是预示着碳纳米管在超导领域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CNTs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其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相对的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另外,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只要在复合材料中掺杂微量的碳纳米管,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会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 氢气被很多人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但是氢气本身密度低,压缩成液体储存又十分不方便。碳纳米管自身重量轻,具有中空的结构,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储存的氢气密度甚至比液态或固态氢气的密度还高。适当加热,氢气就可以慢慢释放出来。研究人员正在试图用碳纳米管制作轻便的可携带式的储氢容器。 在碳纳米管的内部可以填充金属、氧化物等物质,这样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模具,首先用金属等物质灌满碳纳米管,再把碳层腐蚀掉,就可以制备出最细的纳米尺度的导线,或者全新的一维材料,在未来的分子电子学器件或纳米电子学器件中得到应用。有些碳纳米管本身还可以作为纳米尺度的导线。这样利用碳纳米管或者相关技术制备的微型导线可以置于硅芯片上,用来生产更加复杂的电路。 利用碳纳米管的性质可以制作出很多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例如用碳纳米管材料增强的塑料力学性能优良、导电性好、耐腐蚀、屏蔽无线电波。

纳米知识点与答案(DOC)

第一章 1、纳米科学技术概念 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纳米技术。 2、纳米材料的定义 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 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功能”概念,即“量子尺寸效应”。 3、纳米材料五个类(维度) 0维材料,1维材料,2维材料,体相纳米材料,纳米孔材料 4、0、1、2维材料定义、例子 0维材料—尺寸为纳米级(100 nm)以下的颗粒状物质。 富勒烯、胶体微粒、半导体量子点 1维材料—线径为1—100 nm的纤维(管)。 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丝 2维材料—厚度为1 —100 nm的薄膜。 薄片、材料表面相当薄的单层或多层膜 5、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 尺寸:第一、这种材料至少有一个方向是在纳米的数量级上。 比如说纳米尺度的颗粒,或者是分子膜的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性能:第二、由于量子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等,使材料在物理和化学上表现出奇异现象。 比如物体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 6、金属纳米粒子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 7、与块体材料相比,半导体纳米团簇的带隙展宽,展宽量与颗粒尺寸成反比 8、纳米材料的四大基本效应 尺寸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界)面效应,量子效应 9、什么是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颗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10、什么是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颗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11、什么是表(界)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化学活性,催化活性,吸附活性。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界)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12、什么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材料论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纳米材料与未来生活》期(末)试卷课程代码: 学分: 2 课程序号: 班级:学号:姓名: 我已阅读了有关的考试规定和纪律要求,愿意在考试中遵守《考场规则》,如有违反将愿接受相应的处理。 本课程以小论文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要求如下: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按照指定题目,写成期末论文。 1、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2、纳米材料与未来生物医药 3、纳米材料与未来汽车 4、纳米材料与先进催化 5、纳米材料与未来锂电 6、纳米多孔材料与超级电容器 7、纳米催化剂与燃料电池 8、纳米材料与光催化技术 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 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 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 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2、论文一律采用书面提交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将不接受补交

3、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目录 纳米材料的概念 (1) 未来汽车的概念 (1) 未来汽车的外饰 (2) 未来汽车外饰与纳米材料 (2) 未来汽车的内饰 (2) 未来汽车内饰与纳米材料 (3) 总结 (4)

纳米材料与未来汽车 一、纳米材料的概念 (一)、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 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 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二)、纳米材料的补充 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源自费曼于1959 年的一次演讲,而“小就是与众不同”在现在几乎成了纳米科技界的一句口头禅。纳米科技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猛,从国际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数十种纳米科技类杂志就可见一斑,其中英国物理学会率先出版Nanotechnology, 美国化学学会继成功出版Nano Letters 之后又推出了ACS Nano可以发现纳米科技有着魔力让人们着迷。 我国台湾把纳米翻译为奈米。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天津)、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 纳米塑料———强度更高汽车制造中应用的塑料数量将越来越多。纳米塑料可以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比重更小。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纳米塑料可以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这样的纳米塑料在汽车上将有广泛的用途。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部分材料耐磨性更是黄铜的27 倍。除此之外,纳米塑料除了可回收外,还有长期耐紫外线、色泽稳定、质量较轻等优点,在汽车配件中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在汽车外装件中,主要用于保险杆、散热器、底盘、车身外板、车轮护罩、活动车顶及其它保护胶条、挡风胶条等。在内饰件中,主要用于仪表板和内饰板、安全气囊材料等。 二、未来汽车的概念(一)、未来汽车 未来汽车有别于我们家庭所使用的目前所了解的汽车,未来汽车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